第一篇:国税分局税源管理经验材料
国税分局税源管理经验材料
国税分局税源管理经验材料2007-02-02 21:54:
41一、强化税源管理,打牢征管基础
1、把狠抓税源管理工作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市国税局下发的“通辽市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办法”及25个相配套的制度、办法,我们都认真进行了学习和研讨,并进行了长远规划。一是对税源管理工作采取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即重点税源企业及中小型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个体双定户及零散税收实行属地管理。二是对税源分类采取按照经营规模进行分类原则,将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各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所有查账征收企业和本地区的重点行业以及年纳税额在1万元以止5
万元以下的纳税户确定为中小型企业,对这类企业也相应的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一并划分为重点税源进行管理。三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企业征管组和个体征管组。企业管理组由两名业务能力强的税收管理员组成,主要负责对上述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对于个体税源管理,在分局辖区内划分了两大征管区域,每个区域内有5个乡镇组成,并相应地成立了两个个体税源管理组,由五名个体税收管理员组成,负责对两个征管区域内的双定户及零散税收进行和管理。目前分局有个体户360户,其中,季节性零散户36户。
2、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规范日常管理行为
分局自施行税收管理员每天记录工作日志以来,规范了三项操作,即分局将税收管理员每月的工作分成三个时间段进行工作,将事前、事中和事后操作分别落实到每月的上旬、中旬和下旬执行,做到有步骤、有落实,使税收征
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明显提高。
一是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规范“事前”操作。按照《××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当月要做的工作进行计划,并事先详细填写到“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中,该工作计划确定后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该工作计划通过后,税收管理员要严格按照制定计划进行,并将工作实施的步骤、进展和发现的问题如实填写到“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中。
二是做到“十勤”,规范“事中”操作。税收管理员在每个月的征期内开展巡回征收时,要对税源变化情况“勤汇报”,对纳税户“勤辅导”,对漏征漏管户“勤清查”,对特户“勤核查”,对发票和各项文书资料送达情况“勤检查”,对相关信息采集的传递及信息录入工作与有关部门“勤沟通”,对巡查到的信息与综合征管软件信息“勤比对”,与辖区内的协税护税组织人员“勤联系”,对重点行业以及季节性的零散税收“勤监控”,对电
话办理停歇业的纳税户“勤受理”,对五小企业(即小砖厂、小煤矿、小加油站、小板厂和小石料厂)进行“勤测算”。
三是严格归纳汇总,规范“事后”操作。税收管理员将每个月在各项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详细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后,月末将日志集中汇总,分局主管领导要定期召开征管工作会议,重点解决税收管理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然后,每月形成的“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后存档,以备对日后工作进行有效参考。
3、以人为本,将税源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活力
对于税源管理工作,分局的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要求也直接参与管户,我本人负责管理由企业税源管理组管辖的所有业户;副分局长姚雨同志负责管理由个体税源管理组管辖的所有业户。在日常的税源管理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负责对管户的前台管理,我和姚雨同志同时
兼任稽核检查岗的日常工作,负责对辖区内的业户进行监控和检查。针对我分局管理的企业绝大多数是煤炭企业的特点,对所辖重点税源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监控工人工资的方式测算出煤炭的产量后进行核定征收,目前已初步取得了效果,2005年,小煤矿累计入库万元,较2004年增收万元(这里也存在价格上涨的因素)。
二、加快信息化步伐,适应新的征管形势需要
税收信息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为整个税收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新综合征管软件的运行方面,我们严格按照“综合征管软件岗责体系”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征管基础工作,一是落实了岗责体系,加强了岗责体系的培训工作,目前有一半以上人员均能操作征管系统;二是规范了税收征管资料的管理和使用,严格资料的内部传递及使用、归档工作。在个体纳税评估软件运行方
面,强化对纳税户的信息采集工作,保持个体定额的透明度。对新开户及定额调整户进行定额前的公示制度,同时严格执行定额听证制度。
三、在征管区域大、交通不便的现状下建立协税护税组织,强化个体税源管理
从2004年10月份起,分局在辖区内建立了协税护税组织,进一步加强了税源管理。一是在辖区内的各乡、镇村、屯建立协税护税组织,目前我分局共聘请了协税护税人员20人,主要协助分局个体税收管理员共同对新开户、停歇业户、非正常户、注销户以及漏征漏管户和季节性的经营业户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同时对纳税人的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进行举报。二是税收管理员在每月的征收工作结束后,与协税护税人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辖区内纳税户的经营状态,这样税收管理员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强对特种行业和零散税收的管理。此项措施实施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征管成本。
四、电话受理停歇业,为偏远地区纳税人开通绿色贴心热线,有效降低税收成本
分局辖区内近80%的个体工商户离分局所在地距离较远,因为交通闭塞致使偏远地区纳税户在申请办理停歇业和领购发票时受到严重限制,对税务机关掌握税源也极为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从2003年10月份起,分局为偏远地区纳税人开通了一条电话受理停歇业和领购发票业务的绿色热线。公开分局电话号码,公布受理停歇业和领购发票的方式和每个月的受理期限,纳税人在需要办理上述业务时只要拨通分局电话就能轻而易举地办理所需办理的业务。该热线开通以来,受到了辖区内偏远地区纳税户的普通欢迎,与此同时,漏征漏管户和不规范使用发票的现象也随之减少。
第二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xx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xx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税局管辖的5户企业与其具有关联关系,两个局共同组成调查评估组,协同作战,利用单位产品耗电量、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测算,共评估入库税款79万元。(3)上下协作。分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中,上下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如在信息采集中,根据信息的来源,建立了所、县(区)、市三级信息采集渠道,即税源管理责任人负责采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等生产经营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如“一窗式”管理比对信息、行业税负、稽查处理信息等,则由相关部门负责采集;工商、公安、海关等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等第三方的信息,则根据实际,分级采集。
3、税源管理信息由原来单一的申报纳税信息向综合信息转变通过分类管理全方位采集税源信息,不仅可以掌握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而且可以采集其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并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的行业税源信息库,为加强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调整岗责体系,重组业务流程
1、合理界定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的职责。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的日常检查和处理,发现重大案件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集中力量查处偷、逃、抗、骗等较
大案件以及专案、专项检查。
2、调整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一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的税源管理体制。二是在县局设置纳税评估岗,并增加评估人员,专职负责行业评估模型和行业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完善、行业信息的采集与输机,并定期对行业评估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3、加强对税源管理责任人的管理与考核。配合分类管理的深化,完善了《税源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税源管理责任人岗位职责》、《税源信息采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
(三)建立电子税源档案,推动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实施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必然形成行业管理的专业化。新乡市国税局探索建立了行业税源管理电子档案,形成了信息化加专业化有机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1、建立分户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一是从综合征管软件和金税工程中自动提取的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二是税源管理责任人根据纳税评估模型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三是各级税务机关采集的企业产业链信息,从行业主管部门、经济执法部门等采集的第三方信息等。
2、建立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在分户电子税源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大量分户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行业税负,投入产出比,物、料、水、电、汽耗使用量,行业平均利润率等。
3、建立税收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微机自动利用行业评估模型,将税源管理责任人定期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与评估数学模型设定的指标进行比对,生成评估结果,并与企业的申报信息相比对,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三、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成效一是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行业分类管理强化了税源管理责任,较好地落实各项管理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和小规模纳税人零低申报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3.4和14.5个百分点。二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大量采集各种信息,并进行了综合利用,解决了以往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加强了管理,促进了收入的增长。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企业xx收入同比增长21.2%,高于重点税源企业增幅15个百分点。三是拓展了纳税服务渠道。行业分类管理使税务机关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同行业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统一政策执行标准,尤其是通过纳税评估,从个别企业发现共性问题,可以及时让同行业的纳税人进行自查完善,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四是规范了管理方式,节约了管理力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对同行业纳税人采取相同或相近的管理办法,一个单位的经验全局共享,提高了管理经验的应用价值,减少了重复劳动。五是找到了农产品收购发票、交通运输发票和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管理的新途径。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利用其产品的耗材定额和耗能定额等重要指标,通过测算,可核定其某个生产时期的原料耗用量,并与其库存相核对,即可推算出其原料收购的真实性。新乡县局按此方法对棉花行业进行评估,通过一次座谈会进行集中政策宣讲,企业即自觉转出进项税额311万元。
第三篇: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材料
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材料
今天,作为XX省XX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单位,XX国税人以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全力推进改革的气度,立足税源实际,创新管理理念,通过1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区局机关实体化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路子。
创新理念 强力推进区局机关实体化
面对艰巨而光荣的试点任务,XX区国税局局长XX说:“试点就意味着创新,改革就需要扬弃,探索专业化管理新路绝非易事,首先需要树立信心,创新理念,拿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
遵循税源管理的内在规律,XX区国税局在探索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信息管税、风险控制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区局机关实体化的改革思路,对内设机构进行业务重组、岗责调整和流程优化。分别成立了纳税服务、风险监控评估、管理分析监控、效能保障4个系列中心,建立实体化运作机制。
纳税服务中心。其基本职责是咨询服务、涉税办理和调查审批。具体组成,一是保留原办税服务厅申报征收、发票发售验旧认证、票证报表管理等职能。二是将区局调查审批职能和原分局(所)调查、审核和审批职能调整到该中心,实现集中受理、集中调查和集中审批。通过业务梳理,在服务审批中心的203项业务中,有90多项过去由多部门、多环节调查审批的业务划归中心集中办理。服务审批中心成立后,对即办业务及时录入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即时办理;对调查审批业务,由中心指定专人对专门事项进行调查,然后提交中心集体研究审批,对本中心审批权限以内的涉税事项可正常审批,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审批,对重大涉税事项审批亦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审批。对于审批业务的CTAIS输机操作实行双人双环节输机,即终审前由调查岗负责输机,终审环节由中心主任负责输机或指定专人输机。
风险监控评估中心。其基本职责是综合分析、风险识别和重点评估。具体工作,一是根据上月税收情况,结合上级下发疑点数据,税源管理部门按照风险项目采集的信息和税收分析监控系统监控的相关信息,初步分析当期税源管理的风险行业、区域和企业,并向相关人员通报。二是每月10日前召开税源分析例会,对全区税源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税收流失风险并进行分析排序。三是进行数据过滤、分解和制发,对不存在明显问题等一般性数据不再派发,对于疑点清晰单一和风险较低的,交由管理监控中心组织税收管理员加强纳税辅导,对于疑点较多风险突出的由本中心评估组直接组织评估,把占全局税收总量75%以上,年纳税额200万元的81户纳税户或被确定为风险行业的纳税人作为中心的集中评估对象,对于疑点突出和风险较高的问题提交稽查局实施重点稽查。四是对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结果进行确认,对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开展管理分析,明确应该监控的内容和项目,并反馈管理监控中心建立、完善评估模型和行业管理办法,进而指导税源分局(所)加强管理。五是定期开展税源管理和评估、稽查分析讲评,及时总结和调整分析方法和内容。
管理分析监控中心。其基本职责是信息采集、日常管理和预警监控。具体工作,一是负责税源信息区局层面的采集、管理、监控和督办。二是从事部分大中型税源或行业典型税源的直接管理,总结管理规律,制定行业管理模型、办法和完善“一厂一策”。三是指导分局(所)税源的日常监控管理。四是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实现区局与分局(所)税源管理的一体化。自去年5月以来,该中心督导税收管理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采集,重点强化对税源第三方信息的采集,着手建立与工商、地税、电业、水利、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已采集第三方涉税信息12500余条,50%以上得以有效利用。
效能保障中心。其基本职责是管理监督、述职述廉回访和绩效评价。具体工作,一是对各中心及稽查局工作职责的履行、目标任务完成、工作程序规范及“双述”回访等进行工作标准量化,实施考核评价,组织季度税源管理质询。二是受理涉税举报后,根据举报内容分发到各专业中心及基层分局(所),负责监督核实,及时予以反馈。三是受理廉政举报和调查。组织纳税人问卷调查,督促完善各项工作。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情况,制定并完善《绩效评价办法》等。
“整合整出了新面貌。”XX说,整合后的中心管理模式,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纳税服务中心集中体现税源管理权力服务化,通过简化环节,以高效快捷的办税流程,赢得了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二是风险评估监控中心成为区局业务管理的枢纽,通过对征管信息的综合分析、集中处理,实现对疑点数据的过滤、甄别,进行税收风险识别。三是管理分析监控中心把信息采集作为税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使信息采集更具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效能保障中心对整体税收管理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突出精细 在分类管理上下工夫
“实施专业化管理,专于职能,工于精细。”XX区国税局介绍了实施区局机关实体化后,在分类管理精细化上下工夫的做法。对辖区内2000多户税源按照规模加行业进行分类,将涉及酒及酒类相关的企业确定为重点税源,4000多户个体小规模户为小型税源,其他的纳税户为一般税源,在分局(所)内部按照重点、一般、小型税源,以申报数据审核为切入点,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实行分组集中管理。
首先,对重点税源推行领导班子成员管户。将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13户企业,分别由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管理员,以分析评估为抓手,直接管理到户,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业务优势和示范作用。5名领导班子成员分配的管户大都是酒类企业,其中有9户重点税源企业,占全局年税收比重的40%左右。该局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纳税申报、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定期组织责任区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源分析,查找征管薄弱环节。
其次,对一般纳税人税源实行行业管理。目前,共有一般税源管理组共15人,通过定期开展税源分析讲评会或质询汇报会,采取月报告、季展评、年评价的形式,探索规律、制定管理措施。同时,区局管理监控中心挑选了煤炭、医药、酒类批发、摩托车和汽车维修4个行业若干典型户,对其进行试验田式的调研探索管理,从中摸索行业规律,制定了3个管理办法和2个行业管理模型。
最后,对小型税源实行分组管理。在积极探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简并征期等措施的基础上,由各分局(所)成立管理小组,小组内明确A(B)角,实行交叉互助管理。目前,建立小型税源管理组共15人。
新的管理模式将户籍管理、征期后简易评估作为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促使税收管理员将精力集中在税源的动态监控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税收管理员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主要以“四类八册”为抓手,建立户籍管理平台。一类是协调工商部门和国税同时建立纳税人管理清册。二类是建立工商、地税已办证国税未办证的5个清册,即地税单独管理户清册、长期停业工商未注销清册、临时经营及季节性经营户清册、已办理营业执照长期未开业及空壳户清册、正催办的漏征漏管户清册。三类是在国税已办证工商部门未办证清册。四类是工商、国税、地税均未办证清册。在此基础上,对照税收风险项目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和第三方面信息;在征后简易评估中,主要是以当期申报信息审核分析为重点进行疑点问题的核实处理,以此来解决税收管理员纵管不见底,横管不到边的问题。
强化协调推进 不断完善问题处理机制
“伴随着对区局机关职能的转变和资源的整合,必然面临着人员管理和事务管理机制的变动。”,为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推进,XX区局从一开始就注重问题处理机制的建立,把新模式运行初期相当一段时间定为问题暴露期,建立日志、日报、日例会制度,根据模式运转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先后制定了1个总体性指导工作意见、4套岗责体系、8套工作制度、3套评价办法、3项配套措施,在衔接制度中明确了新旧衔接、上下衔接的方法,在争议问题处理制度中明确了对争议问题的处理机制,在应急工作制度中明确了试点工作中突发事件处理的机构、职责及处理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科学改进衔接机制。作为试点单位,采取中心管理模式后,必须考虑与市局按行政归口管理的工作衔接问题,如1个业务中心对口市局7个业务科室,初期实行贴标签制与市局衔接,就是把业务梳理固定到中心后,一一注明对应的市局科室;在实行中发现许多临时性工作涉及区局多个业务中心,就在原贴标签制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首牵负责制,工作以哪个中心为主,就以哪个中心为牵头部门;为解决与市局对口科室的日常联系问题,明确了主管局长联系制,逐一明确领导班子成员与市局的联系科室,通过贴标签、首牵负责与主管局长联系制的有机结合,保证了新模式与市局的有效衔接。
实现人事合理配置。为了有效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把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按照上级机构不动、收入级次不变、人员不大动、待遇不变的原则,把保持队伍和谐稳定放在第一位,主要采取了人随业务划转和职务同步变动的办法。如服务审批中心主要是在原有办税服务厅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76项由原多部门、多环节集中审批的涉税审批业务,针对这些涉税审批业务中原法规科涉及较多的特点,把法规科的人员整体划转到纳税服务中心,保证业务不断档。职务同步变动,将原有科长调整到新中心担任副主任,充分体现职级待遇不变的原则,消除人员的后顾之忧。
挖掘税源管理潜力。首先,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增强了税源管理力量。涉税审批的扁平化节省人力12人,全局税源管理人员不变,占总人数的62%。其次,以中心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区局机关实体化,形成了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到评估稽查的一体化管理,凝聚了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机关再到分局(所)一线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合力。最后,领导班子成员管户制,在增强管理针对性的同时,发挥了较强地管理示范作用。
XX区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1年多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税务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税源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促进了税收增长,2011年组织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60.4%,增幅位居全市第四,截至4月底,入库税款2.13亿元,同比增长63.1%。二是加强了个体税收发票管理,2011年个体税收起征点调整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发票的管理。三是提升了征管质量,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同比下降4.35个百分点,小规模低零申报率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四是重点行业入库税负明显提高,其中酒类入库同比增长35.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6.5%,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1.9%。
第四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增值税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增值税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
第五篇:税源管理分局工作总结
税源管理分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围绕市局地税工作要点,结合分局工作实际,在做深做细日常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税源管理不断加强,税费收入持续增长
税务清结成效显著。今年税务清结系统由单机版变为联网版,系统变动较大,虽然方便了纳税人上报数据,但由于税管员隔天才能在系统中查询到数据,为数据的审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分局按照“早安排、早部署、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在2月初就开始向各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提醒纳税人着手准备税务清结。在新的税务清结系统上线后,分局又专门组织了宣讲会,对纳税人进行了辅导。5月中旬汇算清结即将结束时,又安排专人对分局的汇算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核,保证了汇算工作的完成质量。这次汇算清结,分局共清结企业320户,自结应纳税款13.55亿元,日常申报已入库10.52亿元,自查应补3.03亿元,原已登记欠缴税款0.85亿元,汇算补报2.18亿元。
欠税管理日益精细。分局坚决执行了“申报必开票、开票必入库”的征收入库纪律,所有纳税人申报的税款,必须当即开具《通用缴款书》,未按时入库的,依法进行催报催缴,并加收税收滞纳金。对历史形成的欠税,全面、准确、完整录入欠税管理系统,加强对欠税的认定和核算,做到核心系统有记录、税收管理员有台帐、分局有汇总表、市局有分类账。与此同时,分局加强了对税款的压欠工作,通过下户协调、规范执法流程、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等方式,获得了欠税企业的支持和理解。今年年初欠税加上税务清洁累计欠缴税款达3.85亿元,截止到12月底,入库欠税3.35亿元。
12万元申报再创新高。去年底,对所辖320家建筑、房地产企业采取上门宣传的形式,一家一户面对面宣传到公司管理层、董事会成员、项目经理,同时将开票人员、项目、金额与申报信息比对,在3月31日前圆满完成12万元个人所得税申报工作,补缴税款2034万元,同比增长42%。
规费征收圆满完成。根据市局征收工会经费和残保金的要求,分局加强了自查力度,通过摸清户管情况,对不予征收的单管户注明原因,对应征而未征收的及时组织征收,对已征未征足额的及时补征入库。分局缴纳工会经费户数为104户,征收94.88万元,同比增长25%;残保金征收191.43万元。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年初收入计划目标,分局制定了紧密严格的征收措施,税费收入增长明显,很好地完成了收入任务。截止12月份,分局实现各项税费收入14.10亿元,同比增长12%,增收1.53亿元。
二、项目管理不断推进,重点工作得到突破
房地产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精细化。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行业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保持税收的可持续发展,分局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今年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团队化管理,集中力量突破工地增值税清算、房产土地信息清理等难点工作;二是积极下户调查,收集项目资料,规范流程管理;三是建立各个环节项目管理台账,并将台账的报送情况列入绩效考核。房地产一体化系统新录入项目95个。今年到目前为止,通过精细化管理,房地产企业取得收入23.31亿元,实现税收2.38亿元。
建筑项目管理日渐完善。今年分局继续贯彻“管理到企业、服务到项目”的建安企业管理理念,要求纳税人每月按时报送“四大台账”,即:发票台账、项目台账、入库台账和新增合同台账,并将台账与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比对,核实报表台账间的勾稽关系。对当期报表营业收入和开票金额不符的企业,要求税管员立刻核实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或区外开票等情况,严防征管漏洞。通过对建筑业项目进行管理,建筑企业申报收入143.69亿元,实现税收7.79亿元。
土地增值税清算强力推进。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增值税清算是市局布置的一项难点任务,也是分局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克服清算中存在的资料收集困难、税款难以入库、纳税人消极配合等问题,分局专门在年初召开了房地产项目土地
增值税清算工作强力推进会,总结以往清算经验,制定了“政策宣传到位、文书下达到位、时间设定到位、流程步骤规范”的“三到位一规范”的实施策略。组织纳税人自行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申报项目11个,清算税款1642.62万元,入库1589.58万元。通过土地增值税清算后续管理,对26个已清算过的项目进行了清查,查出尾盘销售面积47000㎡,销售金额1.37亿元,应补税款602.42万元,已入库596.86万元。
房产土地信息“地毯式”梳理。根据市局房产土地清理的要求,结合以往财产税的征收管理经验,分局制定了房产土地清理方案,对每一户的房产土地信息进行了详尽的统计,重新核定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尤其对自用房屋变更为租赁房屋、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等情况进行严格把关,采集房产土地基础信息采集291条,调增土地使用税22539.45元;土地比对风险应对应完成140条,城市配套设施费补交入库契税182.03万元。
外出经营证明率先清理。分局结合今年的税务清结工作,采取分、分阶段的方式对2012年之前办理的外经证进行了全面清理。第一阶段:省局数据清理工作;第二阶段:数据比对,下达清结草表;第三阶段:下达清结表,组织征收。目前,通过纳税人自查和分局核实,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2013年办理的外经证已纳入税务清结,合计
1.23亿元。
总分包抵扣流程和通用发票使用得到规范。按照市局要求,分局对2012年至今的总分包抵扣和通用发票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核实,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纳税人使用通用发票不规范,应税收入开具了通用发票,但将其作为免税的往来款申报;二是申报表填报不规范,例如企业在当月开具了红字发票,应在申报时直接冲减当月“应税收入”,但部分企业在申报时将其在“应税减除项目金额”中进行了抵减,造成系统在比对时将红字发票冲减的收入当作分包抵扣的金额;三是分局在对审核企业分包发票时操作不规范,只要求企业提供了分包发票的复印件,未在发票原件上加盖“分包已抵扣”公章。针对以上问题,已要求纳税人进行了整改,并对分局征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自查。
新系统上线工作有序进行。新系统上线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分局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有序推进:一是信息清理,省局核心系统中申报未开票信息82条,开票未入库信息56条,非正常户信息2条,缴销发票5037张;二是信息录入,为了保证新系统上线后能够顺利运行,分局干部加班加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录入建安项目1884个,不动产项目129个;三是学习培训,将市局发布的各期《上线指挥部通告》中上线问题及解决方案摘录出来汇总,并结合分局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进行学习讨论;摸清新系统的各项工作流程,重点
是申报工作流程(包括税款申报、财务报表申报、房产土地信息申报和项目申报等),根据新系统要求辅导企业做好电子和纸质资料的申报。
房地产项目巡查。分局组织房地产组到企业售楼部、财务部进行巡查,调查各楼盘的销售情况、门面出租情况。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存在门面出租未申报收入,销售台账和备案信息不匹配等问题,已责令企业改正。全年共巡查项目64个,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部分企业申报的销售金额与备案金额不符,企业申报的销售金额为17.95亿元,备案金额20.97亿元,差额3.02亿元。
三、绩效考核不断完善,队伍作风逐步提升
绩效考核全面实施。围绕绩效目标考核要求,分局制定了《分局绩效目标考核实施方案》,按照市局要求完善了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有过必究”,谁的责任谁负责,提升了分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今年以来,随着各类明察暗访的不断增多,对公务员队伍的工作作风要求也不加强。在参加市局的党风廉政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分局立刻召开分局务会,贯彻市局会议精神,并结合市局要求,制定分局晨会制度、考勤制度、外出登记制度、值班制度以及着装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作为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的规范。
开展专项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创新并修订完善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展“争做地税好干部”活动,激励党员干部严格遵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在此次活动中陈欣雪同志被市局评为“为民服务好干部”,分局被市局评为“清正廉洁好集体”。三是组织分局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每名干部撰写了6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拓展纳税服务路径。一是对重要税收政策实行宣传、解读、落实“三同步”,做到税法解读内容准确、口径同意、指向明确;二是围绕培训辅导、办税服务等,完善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办,将纳税服务细化到岗位;三是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多渠道收集征集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纳税人需求的落实工作。新系统后申报系统有了较大改动,多家企业反映申报遇到问题。为了尽快解决企业的困难,分局选取了三家房地产和建安企业,现场为财务人员讲解了新系统上线后纳税申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将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汇总整理,发在分局的纳税人QQ群供纳税人参考。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下面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
性有待提高,有的干部满足于分局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被动应付,有一种害怕出错的情绪;二是干部业务素质提升速度不均衡,仍需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难奋进,弥补不足,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