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2年冬奥会助力首都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研究
2022年冬奥会助力首都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借力2022年冬奥会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做了详尽的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群众冰雪运动发展具有历史悠久、场馆资丰富、政府政策引领、良好的冰雪文化宣传等条件。
关键词 冬奥会 冰雪运动 群众
一、前言
北京市群众冰雪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早已盛行并且流传至今。近年来,北京群众冰雪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普及与发展迅速,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也急剧增长。在2022年冬奥会的助力下,北京市民参与冰雪运动将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网络平台查阅国内体育核心刊物、博士论文库;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期刊的相关文献,并且通过Google scholar学术高级搜索以sports discus等数据库搜索获取相关英文文献及研究成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2.逻辑分析法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经验,对所检索文献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基于2022年冬奥会首都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冰雪运动历史悠久
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在古代便已盛行,研究者认为公元前2世纪前后人们已经学会使用滑雪杖。隋唐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女真族就掌握了冰雪运动。
(二)借力2022年冬奥会京市冰雪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
1.完善的政府政策引领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际,北京向世界承诺: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可以更好地传播奥林匹克团结、友谊、和平的宗旨和理念,带动中国3亿人口参加冬季冰雪运动,让更多人将冬季冰雪体育锻炼纳入生活方式。首都北京作为此次冬奥会的主办城市在推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市政府将京市冰雪运动发展和将首都建成国际一流之都的目标像融合,积极筹备2022年冬奥会。2016年3月北京正式发布“1+7”文件,在冰雪工作的7项核心任务中,群众冰雪首当其冲。文件指出厚植北京冰雪运动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府主导与社会主力相协调促进首都市民冰雪运动发展新格局。
2.良好的冰雪文化宣传
北京拥有数量诸多且影响力大的国内知名体育明星,基数庞大专业性强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学识渊博的体育科研人员,热情高涨的体育团体和协会,先进的政府管理体制,规模盛大的各类体育赛事。在冰雪文化宣传领域,北京将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发挥到极致。2016年9月,北京16区开展“冰雪运动?M校园”活动,陈露、刘秋宏任冰雪文化宣传大使,国家短道速滑教练李琰带领冬奥会冠军周洋和世界冠军韩天宇一起给孩子们赠送奥运知识宣传手册,并现场教孩子学习短道速滑,进行冰雪文化传播与推广。10月份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展乐为期4天的冬季运动博览会,吸引全球400余家展商和9000家渠道商。朝阳区在中小学推动可拆装移动仿真冰雪建设和3D模拟化学仪建设,朝体文化运用尖端科技手段将冰雪现场体验与奥运理念融为一体开展冰雪课程,并组织每所学校准备冰雪知识宣传片和冰雪动作教学展示片全方位多角度辅导青少年开展冰雪课程。
3.资源禀赋的冰雪运动场所
首都市民参与冰雪运动有着丰富的冰雪运动场馆资源。雪道种类齐全、雪场客容量大、管理水平上乘、离市中心距离较近、周边服务设施一流的大型滑雪场。为筹办2002年冬奥会,推广普及群众冰雪运动,营造良好的冬奥会冰雪氛围,北京市政府统筹京市各项资源优势,研究制定了京市冰雪场地设施布局。充分利用北京的各大公园和闲置空地兴建室内外滑冰场与嬉雪场共计96片,提升现有的各大滑雪场设备服务能力,在交通便捷人群密集的地区兴建大型冰场,利用各大公园现有水域资源打造天然冰场,利用城市空地人工浇筑冰场或搭建可拆装冰场,为各区市民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健全的保障。
四、结论
北京借力2022年冬奥会发展群众冰雪运动具有历史悠久、场馆资丰富、政府政策引领、良好的冰雪文化宣传等优势条件。希望北充分发挥此优势将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一滑雪[J].阎友林,译.体育译文.1980(2):44.[2] 李响,赵忠伟,孙瑞,等.传统冰嬉运动的发展分析与发展措施[J].文化学刊.2016(8):141-142
[3] 张敏.北京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影响及办赛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6(1):17-19.[4] 安妮.我国冰雪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4-128.[5] 李铁,李跃.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SWOT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5(5):1-4.
第二篇:北京冬奥会大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推荐]
北京冬奥会大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29-01
摘要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承诺,为了确保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源源不断、项目长久发展,必须将青少年、儿童作为培养的首要,而冰雪运动进校园将在很大程度带动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国家政策、课程设置资源、师资力量、身心健康以及运动场地等方面分析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试图找到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及发展。
关键词 冰雪运动 校园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
2015年7月31日北京一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及残奥会的举办权,我国冰雪运动迎来大发展。申办时中国曾向奥组委提出“3亿人上冰雪”的愿景,北京一张家口冬奥会的申办将会带动我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王志利副主任曾提到“积极发展大众冰雪运动,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美好愿景,必须将青少年、儿童作为重中之重,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潜在人口。
一、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因素探究
(一)落实国家政策
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推动冰雪运动普及贯穿始终,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体质。”冬奥会成功申办以后,国家体育总局相继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多项文件。文件中多次提及发展冰雪运动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全国各省、各市也相继发布冰雪运动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教育等多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改善学校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条件,增加相应的办学经费等,各级部门按照相关政策精神的指引,逐步实施,逐级落实,有条不紊地开展校园冰雪运动,将国家政策落实到实处,促进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二)丰富学校体育课程
从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结构来分析,夏奥会项目占大多数,例如校园足球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很少有学校开设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冰雪运动在校园的普及情况有待提升。基于现实情况,在北京一张家口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努力开展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势在必行。据悉北京、沈阳等地学校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运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促进冰雪运动在校园中的普及。
据了解,北京市建设了52所冰雪特色学校,将仿真冰、仿真雪等多个冰雪运动教学课程列为校园冰雪运动普及课程。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共有14万名学生上冰上雪,其中雪上项目8万多人,冰上项目5万多人。
(三)保障师资力量
以东北地区为例,沈阳体育学院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是新中国较早一批开设冰雪运动的院校,在推动冰雪运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沈阳体育学院和哈尔滨体育学院具有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学生培养体系,培养出很多专业的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学院相关专家和教也可以与中小学学生进行指导与交流。同时,院校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学生有更强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为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师资。由于冬奥会的大背景,各大院校也开始重视冰雪运动,相继开设了冰雪课程,招收冰雪方向的学生,为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现阶段冰雪运动专项的体育教师数量总体来说是相对不足的,质量也不是十分理想,现阶段在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师资的培养。
第三篇:新疆冰雪运动迎来发展契机
新疆冰雪运动迎来发展契机
“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将是新疆乃至全中国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好契机。”2月3日,国际奥委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在冰雪资源丰富的中国新疆普及冰雪运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巴赫的观点来源于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材料,他说:“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材料我已经看到,是一个非常完备的计划,当然包括在中国推广冰雪运动。”
巴赫评价中国申办冬奥会的准备工作时,用了“强大”这个词,在英文中这表示对某一项计划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中国申办冬奥会和新疆举办全国冬运会的机遇,使冰雪项目在全疆各地州市得到了普遍关注和重视,全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将提高很快。”自治区体育局局长阿扎提?吐尔逊表示,新疆正面临着冰雪运动复苏的历史机遇。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在进行冰雪运动 “北冰南展西扩”的调整,希望能把东三省开展冰雪运动的经验推广至全国,“新疆曾经向国家输送过非常好的运动员,取得过较好的成绩。”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常务副秘书长赵英刚说,新疆冰雪运动的优势在于冰雪资源和群众广泛参与,很多群众十分喜爱冰雪运动,在开展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等项目上新疆优势更为明显。
“前不久结束的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中,许多青少年运动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年轻运动员,今后将是新疆冰雪运动的主力。” 阿扎提?吐尔逊认为,目前,新疆开展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冰上示范学校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冰雪运动普及和竞技水平提升。
“东三省有省内冬、夏季运动会,新疆首先要和国内接轨,把冬夏运动会项目都抓起来、赛事办起来。”阿扎提?吐尔逊介绍,自治区体育局敏锐地看到了赛事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正想尽一切办法抓住这个机遇。
从索契冬奥会来看,冬季运动除了强调体育竞技水平外,还需要场地支持,新疆恰恰缺少场地。据了解,用于举办全国冬运会的新疆冬季运动中心将在今年年内竣工,场馆条件属世界顶级。
“这些场馆一方面要服务于竞技体育,另一方面还要向群众开放,让群众有从事冰雪运动的场所、有交流的平台,使更多人喜欢冰雪运动、支持冰雪运动,从而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形成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同步发展的良性态势。”赵英刚说。(文/姚彤)
第四篇:以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三变+异地置业+扶贫”模式
以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为解决农村当地创业就业资源较少,群众增收致富难度较大的实际问题,钟山区围绕“建成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区”的目标,积极探索“三变+异地置业+扶贫”模式,将城市优质创业就业资源和有发展优势的景区资源提供给村集体和农村贫困人口,并给予资金的扶持,帮助边远落后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一是拓宽思路,入驻景区创业带富。月照社区金钟村利用省级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资金100万元,自筹8万元,在邻村旅游形势大好的月照养生谷景区租用2栋房屋进行内外装修,打造赤吱嘎山庄农家乐,使财政扶贫资金变为金钟村扶贫资产。山庄分餐饮区和客房区,餐饮区有包房9间,可同时接待150人就餐;客房12间,可接待18人住宿。建成后,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市场经营主体运营,每年村级集体保底分红17.5万元,其中:70%用于扶持贫困户、留守儿童、贫困老党员等特殊弱势群体,剩余3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受益贫困人口15户49人。
二是整合资金,城区商铺村级共享。以区物业管理公司为平台,整合区财政资金5140余万元,在市中心区“派华星城”购置6943平方米商铺,为全区44个村各分配了1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产权属于村集体,交由区物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每年每村可分红10万元以上,所得收益用于本村发展、民生改善、贫困户增收和“两无人员”的生活保障,受益贫困农户316户847人。
三是培训技能,乡村劳力异地转移。大力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三位一体异地就业工作模式,依托区贫困群众培训基地、区委党校、区旅游职业培训学校、区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四校合一”平台,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成立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为培训结业的贫困群众提供岗位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聘用上岗等基本就业服务,让贫困群众走出家门,进入学校,掌握一定技能后,走进景区、走进城镇,实现异地就业创业。同时建立健全入城就业平等制度,农村贫困群众进城就业创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解决入城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成效
一是有效促进资源共享。推动了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让农村特别是贫困户分享城市资源,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阳光操作,有效避免获取和享受公共资源凭关系、走后门的漏洞,斩断了滋生腐败的利益链条。
二是有效增强发展动力。村集体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动力,农村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更加信赖村级党组织,村组织的服务力、号召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2016年,金钟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集体经济累计达230余万元,解决就业10人。
三是有效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异地就业逐步转变了村民单靠种植、养殖为生的传统习惯,让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户进入城市工作,获取工资性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区共有贫困群众280余人在旅游景区、特色街区、停车场、公园绿地等从事保安、保洁、环卫、销售等工作,人均可增收2000元/月。
三、启示
一是“三变”改革是抓手。政府引导把城市资源、景区资源让利村集体和贫困群众,通过平台运作和用好“三变”政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二是创新方法是路径。各级广大基层干部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干、解放思想干、甩开膀子干、拎着帽子干的“四干”精神,坚持在基层创业、在一线创新,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异地置业、发展实体、抱团发展等多措并举的多元化联动发展的路子,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三是群众需要是根本。扶贫先扶智,充分考虑贫困群众的现实需求,通过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就业习惯,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获取稳定收入。“三变+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模式
钟山区“五式”工作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钟山区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决战决胜“五个一批”中的关键一批、首要一役,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十三五”期间,钟山区计划搬迁1001户4151人。2016 年第一批搬迁安置点5个,共搬迁754户3200人(其中贫困户503户1700人),计划2016年底建成搬迁入住;第二批搬迁安置点2个,共搬迁247户951人(其中贫困户126户424人),计划2017年3月底前建成搬迁入住。目前,7个安置点已全面开工,概算投资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占投资计划的68%。
一是“镶嵌式”安置。钟山区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城乡一体化、农旅文一体化”的理念,提出“镶嵌式”规划建设安置点的思路,在统筹考虑景区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将移民安置点“镶嵌”在景区、城市、集镇、园区周边,借助这些区域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及形成的业态,既节省了建设成本,又有利于搬迁户就业增收和共享区域公共服务、文明成果。
二是“开放式”设计。按照“区域特色、群众意愿、宜居宜业”和“开门搞设计”的原则,征求搬迁群众的意见建议,在设计上充分融入民族元素和文化元素,突出建筑风格、文脉传承、民俗风情、业态布局的差异性和实用性,避免“千村一面”和“因搬致贫”,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三是“三变式”推进。采取搬迁农户和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房的方式,在严格执行易扶政策(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基础上,根据搬迁贫困户人口情况,设计不同的户型,由公司融资扩大建房面积,按照农家旅馆、酒吧等进行打造,使每一栋房屋都兼具农户居住、旅游度假、实体经营等功能,房屋一楼产权办理给农户用于居住,二、三楼产权归公司所有,用于商业运作回收成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户的增收,农户可以按照成本价回购二、三楼产权用于居住或自主经营。同时,引导搬迁户将原有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折价入股到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从中获取收益分红。
四是“一体式”配套。坚持将安置点纳入美丽乡村“1+N”升级改造范围,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教育等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广场、停车场、学校、卫生院、浴室、理发室、公厕、农村电商、干部联系室(老年学校)、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把安置点建设成为新型社区,让搬迁农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幸福一辈子。
五是“托底式”保障。以钟山区贫困群众培训基地、区委党校、区旅游职业学校、区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四校合一”为平台,对搬迁农户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聘请作为乡村旅馆的保安员、服务员、炊事员,或推荐到辖区内景区作为观光车驾驶员、导游员等,获取工资性收入,月收入均在1800元以上。同时,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制定收费标准,农户可使用居住部分的房屋经营“农家餐馆”、特色小吃等为游客提供服务,获取经营性收入。
第五篇: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目 录
摘要………………………………………………………………(1)关键词……………………………………………………………(1)前言………………………………………………………………(1)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1、研究对象…………………………………………………(1)1.2、研究方法…………………………………………………(1)
2、合肥市跆拳道的发展情况…………………………………(1-2)2.1、合肥各个跆拳道馆的发展情况………………………(2-3)
3、合肥市跆拳道发展存在的问题……………………………(3)3.1、管理体制不健全…………………………………………(3)3.2、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不规范…………………(3)3.3、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教练………………………(3)3.4、跆拳道竞技比赛发展缓慢………………………………(3-4)
4、结论和建议…………………………………………………(4)4.1、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4)4.2、大力发展跆拳道市场、统一市场、防止恶性竞争……(4)4.3、发展多方向跆拳道形式…………………………………(4)4.4、积极宣传跆拳道…………………………………………(4)
5、参考文献…………………………………………(5)
对合肥市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巢湖学院 11社体 彭耀华 11023022 摘 要: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在韩国发扬光大,现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练习跆拳道已成为一种时尚。本文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针对合肥市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该项运动在合肥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成功和不足,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跆拳道;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前言
跆拳道本身由三个方面组成。跆(TAE)是表示以脚踢;拳(KWON)是以拳头击打;道(DO)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认识方法,同时也是对练习者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总而言之,跆拳道是为了护身赤脚空拳对着移动的目标迅速而恰当地运用跳、踢、击打、挡、躲等动作,做出最大打击的技术,包括精神修养的武道。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早在公元688年,新罗王国统一了朝鲜,经济繁荣,百业兴旺,建立了一种“花郎制度”,这便是跆拳道的前身。公元935年,勇敢善战的高句丽军队推翻了新罗王朝,建立了高句丽王朝。士兵们的战斗力来自平日的训练和对跆拳道的喜爱。他们将跆拳道带到了宫廷,使跆拳道声望大震,并日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跆拳道是一种搏击性的艺术运动,是一种能强身健体,活动身心,锻炼意志的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跆拳道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近年来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练习者越来越多,跆拳道项目已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计划”。合肥,作为一个发展中城市,运动健身项目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也是可喜的,跆拳道作为其发展中的一种新型运动项目,其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本文将对合肥市的各个跆拳道馆进行调查研究,比较、探寻、了解跆拳道在合肥市的发展现状,找出发展的不足,并探索发展的对策,使跆拳道在合肥市发展的更快、更好,为地方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合肥市各个开设有跆拳道训练班的俱乐部,跆拳道训练班和跆拳道组织。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2、合肥市跆拳道的发展情况
跆拳道,根据其运动性质,又分为竞技性跆拳道、健身性跆拳道。90年代,跆拳道开始传入中国,它的传播形式和发展趋势是先以竞技性发展,后俱乐部健身形式结合的方式发展的。1995年,跆拳道进入到中国,差不多与此同时,跆拳道也进入到合肥。这不仅因为合肥是一个发展中城市,也因为跆拳道本身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起初,跆拳道是以独有的道馆形式发展,专门的道馆,专门的场地。在发展初期,跆拳道和中国的武术一样,是以一种专门的格斗形式展现,被大众所接受。后来,跆拳道和健身俱乐部结合一体,形成了与俱乐部结合的运动健身项目。
2.1 合肥各个跆拳道馆发展情况
合肥有跆拳道馆10多家,培训班3个,分别是奥力健身俱乐部、2008健身俱乐部、博力健身俱乐部三家,奔跑者跆拳道馆、黑合一黑带训练营、一乐健身俱乐部、工人文化宫跆拳道培训班等等。
本人选择了几家代表性的健身俱乐部和培训班,访问了俱乐部经理和教练,询问了各个俱乐部的发展形式和面临的问题,详细如下:
表1 俱乐部名称 是否分少儿班 是否有假期班 是否有优惠卡 是否举办
和成人班 和活动 比赛活动
奥力俱乐部 是 是 是(年卡优惠活动)是奔跑者跆拳道馆 是 否 是 发展中 博力跆拳道馆 是 是 是 发展中 黑合依空手道馆 是 是 否 是 工人文化宫 是 是 否 发展中
表2
俱乐部名称 人数(少儿和成人)每天到人数 年卡 学期卡 季卡 月卡
奥力俱乐部 180 20以上 800 360 110 110 领跑者跆拳道馆 160(154/6)20到30 840 360 无 无 博力跆拳道馆 150 15人以上 800 360 无 无 黑合依空手道馆 60以上 10多人 1480 888 528 98 工人文化宫 100 20多人 1400 600 300 无
表1是俱乐部的基本情况,如开设什么样的班,是不是有优惠活动,主要体现俱乐部的发展方式和开班形式。表2主要表现俱乐部的经营情况,如招收人数,卡的价格等等。通过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各个俱乐部发展情况不一样,所表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情况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
一是年龄阶层分布不全面,练习跆拳道者多为12岁左右的青少年,20岁以上成年人很少,30岁以上成年人和中年人基本没有。
二是收费没有统一标准。各种卡各个俱乐部价格都不一样,存在或大或小的 差异。
三是竞争手段有问题,各个俱乐部都存在优惠活动,如年卡和半年卡价格基本相同,还有些俱乐部收费情况模棱两可,为了多招收学员,进行价格战略,有点恶性竞争势头。
四是竞赛发展欠缺,参加全国比赛的俱乐部学员很少,俱乐部一味招收学员,但是忽略了竞技比赛的发展。
五是和其他形式的格斗俱乐部存在竞争差距,如空手道馆在合肥只有一家,它的存在没有同行业的竞争,可是也存在其它格斗道馆的竞争,但是通过收费我们可以看出,空手道的收费明显比跆拳道高出很多,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距,并不是格斗形势的差距,而是跆拳道馆相互竞争的结果。
3、合肥跆拳道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健全
合肥市的跆拳道健身俱乐部从诞生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体制不健全,管理欠规范。在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相关条例规定的驱动下合肥市跆拳道俱乐部的管理部门较多且较混乱,由多个部门管理:有教育局、体育局、民政局、工商局、公安系统等。合肥市跆拳道健身俱乐部的体制可分为3类: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分支机构制。经过调查发现,跆拳道俱乐部的注册、审批不规范。在现有合肥市跆拳道市场注册的跆拳道俱乐部中,有以社团性质注册的;有以工商性质注册的;有在体育局审批以民办非企的性质注册的;也有挂靠省、市体协性质存在的。说明我市有一部分俱乐部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没有独立的生存空间。这就导致当俱乐部作为一整体与从于种种行政干预。外界发生矛盾时,往往无法作为独立的一方维护自己的利益。
3.2 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经营开发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指导上,盲目上马,大量投资,造成供给过剩。导致行业内竞争激化。合肥市跆拳道运动进入市场,作为市场主体的俱乐部的经营实践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经过调查发现,俱乐部的跆拳道班是作为俱乐部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而且一般是与俱乐部分开经营,有投资商承包的。但是由于市场的形式,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进入到跆拳道市场,于是产生了不良竞争。如各个跆拳道馆的价格不一样,有些道馆为了招收更多的人员,用做活动的形式改变跆拳道的价格。如年卡800元,半年卡却要760元。虽然是以优惠活动的形式来收费,可是对合肥市的跆拳道整体市场平衡造成了不良影响。
3.3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教练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市跆拳道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数量少、学历低、实践经验不足。管理人员十分的缺乏,跆拳道的管理人员一般是由俱乐部的经理或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代理,缺乏专门的跆拳道管理人员。他们对跆拳道的了解限于表面。如此,不能很好的结合市场形式和发展形式,不利于跆拳道的市场化发展和推进。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合肥市跆拳道俱乐部经营开发的力度和持续发展。
调查发现,俱乐部的教练大多是大学的学生,经历的是大学跆拳道的学习,相对与专业的跆拳道教练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还有一些专业的跆拳道教练,但是他们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专业素质强,但是理论基础底。3.4 跆拳道竞技比赛发展缓慢
根据调查,合肥市跆拳道比赛于2007年底在合肥第一次举行,比赛参加的人数很少,邀请的地方也很局限,基本是几家俱乐部的比赛,一些级别还出现了是一个参赛队的内部比赛。这种情况的产生,其基本的原因就是俱乐部不够重视竞技的发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竞技比赛的发展和推广。
4、结论和建议
4.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 逐步提高俱乐部管理人员的经营开发素质,培养或引进一批了解该项运动发展规律、懂经营、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的新型管理和经营人才,提高俱乐部本身的经营开发能力。
建立健全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实行教练员持证上岗,完善培训机制和考核制度。
4.2 大力发展跆拳道市场,统一市场,防止恶性竞争
各跆拳道俱乐部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进行市场竞争,如价格战略等,为了能有更多的学员,他们会采用错误的竞争手段,如恶性的价格下调,半年卡和年卡价格相差无几等等。在他们获得小的利益的同时,整个市场平衡也遭受了破坏,人们对跆拳道的认识和印象也会打折扣。不利于跆拳道的市场发展和进步。大力培育市场,适当拓宽经营范围,从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改进经营方式来吸引顾客,这样才能保证跆拳道产业的健康发展。
4.3 发展多方向跆拳道形式
合肥市跆拳道多为俱乐部形式。只有黑合依是培训黑带的俱乐部,有培训训练者参加比赛。其他俱乐部很少发展学员参加比赛,在2007年第一次举行了合肥市跆拳道比赛,竞技比赛起步很晚,各个跆拳道俱乐部刚刚开始发展或者没有发展跆拳道竞技比赛。
在其他国家,跆拳道的年龄阶层分布比较广,从5岁到60岁都有所发展。青少年参加跆拳道训练主要是足进身体发育,学习跆拳道精神。中年人练习跆拳道主要是强身防身,调节身心。老年人练习跆拳道主要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但是合肥练习者是5岁到20岁的青少年,20岁上的练习者很少。只有全方位发展跆拳道运动,才能让跆拳道的发展越来越快,道路越来越宽。
4.4 积极宣传跆拳道
加强宣传跆拳道运动概念和形式,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跆拳道是只适合小孩子和年轻人练习的运动项目,所以跆拳道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如办公室里的白领和年轻人,练习跆拳道不但可以调节和释放情绪,还可以做为防身用。老年人练习小运动量的跆拳道,不但可以活动筋骨,还可以防止心血管等年人疾病。可是跆拳道的性质和优点却很少有人知道了解。4
5、参考文献: 【1】《社会体育》,李建国等,人民体育出版社。【2】《简述跆拳道运动及在我国的发展》,崔沉义。【3】《广东省跆拳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杨亮。【4】《体育市场-策略于研究》[M],耿力中,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版。【5】张家铭,跆拳道之经营方式和行销策略之研究[J],《台东大学体育学院报》,199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