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时间:2019-05-13 03:1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第一篇: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作者:唐小平、唐波

2012-5-2

紫阳县广城镇位于紫阳县西南部,座落于任河北岸,毗邻汉中市田坝镇,是一个具备一定农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的边远镇。该镇距县城35公里,全镇总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110户8206人。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8元。

该镇从1996年引进、试种烤烟以来,坚持咬定发展烤烟主导产业不放松,连续17年发展烤烟,从低谷时期的7户39亩到高蜂时期的215户3075亩,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之路。通过十几年的不间断发展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证明了烤烟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一项能促使农民增收致富、财政增长解困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镇种植烤烟2150余亩,享受国家烟草专项无偿扶持资金496万元,收购烟叶3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69万元,创地方税收93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405元,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优势与机遇

(一)天然禀赋的资源优势。

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该镇平均海拔高度750米左右,地势开阔,全年日照充足,热量、雨量都十分丰沛,土壤结构以黄壤、黄砂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空气含氧量大,十分有利于烟叶有效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属烤烟生长最佳条件。二是有充足的耕地资源。全镇有耕地面积44605亩,其中旱地4万余亩。这些耕地地势相对平坦,便于半机械化耕作,普遍适宜栽种烤烟。三是有良好的种植基础。该镇种植烤烟的时间较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烤烟种植技术。多年的烤烟种植经历,该镇在烟农队伍、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的建设上,已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规模。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种烟能手将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烤烟产业化建设提供充裕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如今,全镇已组建烤烟协会4个,会员1000余人,种烟区域已覆盖全镇100%的行政村和村民小组、60%的农户有过种植经历。

(二)日趋完备的基础设施。全镇实际通车里程55公里,其中烟田机耕路18公里,全面实现了砂石化路面,实现组组通公路。现有水利工程6处,引水管网18000米,有效灌溉面积1500余亩。农电网改造100%,消灭了“无电村”。全镇现有烤房270余座,其中智能化烤炉45座,有标准化烟叶生产服务站1个。

(三)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销路有保障。近几年,全国烟草已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各大卷烟厂卷烟产销量突飞猛进,尤其对优质烟叶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在当前烟叶生产仍属国家专控、严格计划种植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大环境下,只要生产的烟叶达到标准等级,不存在销路问题。其次,收益较稳定。一直以来,烟叶生产是国家控制实行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唯一农产品,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不用考虑因市场及物价因素的波动而变化,收益较为稳定。第三,效益很可观。与种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烤烟的比较效益较为明显。据调查,2011年,全镇烤烟收购平均价为8元每市斤,种植烤烟亩均纯收入至少在20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收入的2倍以上。2009------2011年,该镇烤烟销售现金收入分别为196万元和268万元、469万元。创造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3.2万元和59万元、93万元。

(四)不容错失的发展机遇。首先,随着国家第二批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和全县富硒特色烤烟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带动实施,烤烟的质量、价格和需求都将大幅提高和大量增加。其次表现为专项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落实具体的优惠、补贴政策和奖励措施,对烤烟生产给予大力扶持。如对种烟户实行包括地膜、肥料、籽种、农药无偿扶持以及对小型农机和烤房建设在内的各项政策补贴。这些客观条件,给烤烟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动力和源泉

(一)政策大力倾斜,设施逐步完善。近3年以来,广城镇享受国家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800万元,其中烟水配套工程210万元,铺设管网18000米,新建蓄水设施5处,800立方米,解决400余户、2100余人饮水困难。新建烤炉300余座,投入280万元,新建烟田机耕主干道道4条18公里。享受国家无偿烤烟生产资料180万元。大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配套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二)技术全面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是烤烟生产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烤烟面积的扩大,县烟草局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出台并实行分片包干负责的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能切实为烟农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

(三)烟价不断上涨、效益大幅提高。近几年来,由于烟草公司在收购上把握好公开、公平、公正和“以质论价”的量级原则,收购秩序不断规范,烟农满意度上升。同时公司坚持以烟农为本,从育苗、栽植、烘烤、销售全过程跟踪服务服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推动烟叶品质和烘烤技术大幅提高;三是随着烤烟价格的大幅提升和奖励政策的推行,烟农种烟效益好,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政府倾力支持、烟农信心倍增。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作为富民兴镇的重要举措长抓不懈。烤烟面值、产值和效益是考核干部业绩的首要指标。近几年来镇政府筹资100余万元用于烤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扶持烤烟生产和奖励产业大户及种植能手,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烤烟生产的积极性。

三、结果和成效

(一)农民实惠大增

1、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2009年到2011年间,农民从烤烟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为600余万元,人均750元。享受到国家烟草无偿扶持资金200万元。烤烟经济已经成为了广城农民脱贫致富和奔小康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地得到了提高,吃讲健康、穿讲漂亮已不再是新鲜事了;新楼房随处可见,冰箱、轿车进农户也不再司空见怪。

2、解决了农民资金困难。由于烤烟经济效益良好,农民收入实实在在的增加,从而也为农民的生产所需资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如农民春耕生产资金原基本上依靠农村合作信用社提供贷款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个别情况,绝大多数农户已基本上能依靠自有资金解决了生产资金。

3、提升了农村综合实力。烤烟产业化经营使农民掌握了烤烟生产科学技术,促使了粮食增产达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通过烟粮轮作,可促使粮食产量提高;烟杆还田既可作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又可防治病虫害,节省粮食生产成本。种植烤烟使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有条件学习其他实用技术,发展经济。如万兴村烟农陈良全、陈良安等人,坚持种植烤烟12年不放松,已经赚得满盆满钵,盖起了楼房、购置了轿车,办起了商店,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转变了农村社会风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农村社会风气也明显好转。农村赌博、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连续多年实现了无集体越级上访、无重、特大刑事案件,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

(二)政府效益明显

1、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壮大,广城镇从2000年以来,烤烟税收就逐渐成为了镇财政的主要来源、占据了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最高年份的2011年,烤烟税收达93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2、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的矛盾。按目前种植3000亩面积计算,可解决近1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他们不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可观的现金收入,降低了务工成本和就业风险。

3、带动了全盘经济发展。烤烟生产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同时也促进了镇内相关经济的发展。烤烟需煤量较大,从而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烟叶外调和生产资料的购进,同时又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烤烟经济的逐步兴旺发达,饭店、零售、加工、运输等一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广城镇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路灯亮了,广播响了、网络通了,街道畅了、集镇靓了,昔日孤寂的小山村变成了繁华的小街道。

4、转变了镇村干部作风。烤烟产业经济的逐步发展,促使干部一改过去那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转变为政府引导和产业扶持。真正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生产服务,“到一线去,到烟农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干部的普遍心声,“一切为了烟农服务,一切为了烟农增产增收“成了工作的永恒宗旨。

四、思考和建议

该镇烤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生产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薄弱,抗灾能力差,烟农效益还存在着差距。“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和效益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彰显。无论人均纯收入或农业总产值,都还不真正具备“主导”产业地位和优势。为此,广城镇烤烟生产必须在在规模上求突破,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烤烟科技含量。科技含量不明显。一直以来,全镇烤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靠天吃饭依赖程度高。由于烤烟易受春旱、秋涝、风灾、冰雹和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给烟农带来经济损失,造成烟农情绪波动,最终导致烤烟种植面值起伏不定。当前该镇烤烟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当前的烤烟生产需求不完全匹配。少数烟农种植烤烟投入不够,田间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烤烟烘烤设施滞后,烘烤技术掌握不足,导致烘烤烟叶质量不好等致使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与现代烤烟农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烤烟科技含量。一是努力提高烟农素质。通过举办专门培训班或召开院落会议,编纂科技书籍等形式,向烟农传授烤烟专业知识;还要经常性组织烟农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二是进一步提高烤烟技术员的水平。应强化现有技术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专业知识缺乏以及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问题。要重点照顾新烟区和烤烟科技示范户,合理配备技术员。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革新。要积极研究烤烟种植的新方式、土壤的改良措施、病虫害防治方法,不断更新烘烤工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运用,提高烤烟科技水平。

(二)调整烤烟产业布局,实行烤烟集约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是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烤烟面积较少;二是烟区基础设施仍然滞后,烤烟用电难、用工难、卖烟难依然存在,影响烤烟专业化生产;三是“小而全”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等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要把烤烟生产向好田好地、向烤烟大户和种植能手转移;要重点扶持培养年种植规模在50----100亩以上的种烟大户,充分彰显烤烟的经济效益。要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技术、劳动力和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源优化组合,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行种植、烘烤、挑选、交售专业化生产方式和“一条龙”服务,走育苗工厂化、烘烤专业化、设施配套化、耕作机械化路子,让更多的农民参与种烟并享受到种烟的甜头。同时要积极倡导更多的乡镇和农户种植烤烟,从原来的“孤军奋战、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大获全胜”,推动全县烤烟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共同增收致富。

(三)建立风险救助体系,健全烤烟保险机制。烤烟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要采取“部门帮一点、政府投一点、烟农集一点”的办法,设立烤烟风险基金30--50万元,积极应对自然灾害。要逐步引入农业保险机制,保护烟农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烟农的经济利益。

(四)实施富硒名片战略,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在全市着力打造“中国硒谷、绿色安康”,全面推进富硒食品突破发展的战略决策背景下,加大推介力度,强力推动“富硒烟叶”品牌战略。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以富硒保健烟叶无毒无害为切入点,提高广城烟叶附加值,进一步增加烟农收入。

第二篇:关于剑阁烤烟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剑阁烤烟产业发展的思考

贾剑生

剑阁烤烟种植已有23年历史。发展到近两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万多亩,产量15万担左右,产值1.2亿以上,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种烟农户户均收入近万元,人均收入2400元。产量已位居全省种烟县区的第七位。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剑阁更要发展。烤烟产业是保持现状,还是要抓住机遇继续发展,做大做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为什么要做大做强烤烟产业

1、烤烟是一个富民强县、市场风险小、经济效益高的好产业。剑阁是一个农业县,种植业除了常规的粮油作物外,经济作物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多,但烤烟算是最大的一个,参与种植的农民多,收益较高,已经被全县六分之一的农民普遍接受。

2、烤烟是经过我县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而形成的优势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都着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烤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保留下来了,并且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我们应该珍惜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成果,应该珍惜各级干部群众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历史的教训要求我们必须将烤烟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做大做强。

3、烤烟产业的发展引领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县是山区农业县,生产方式以传统为主,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就必须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要找准一个突破口。从目前我县的进程看,仅有烤烟生产能看见现代农业的雏型。这是因为:一是烟草行业为 1 了提高烤烟生产质量和效益,给予了很多的科技投入,如建设智能化的烤房、规范化的收购站等等,以现代的设施和科技武装了烤烟生产。二是为了提高烟叶生产效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认真研究,逐步形成以现代的生产组织方式来发展烤烟生产。三是烤烟的生产规模化突破了传统小农生产。在规划种植上突出成片成带、大户种植,体现了较好的生产效益。四是烟草行业投入加大,率先在烤烟生产上步入现代农业的行列。烟房、烟水、烟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投资巨大,将使烤烟生产率先步入现代农业,从而引领我县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4、烟草行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需要我们尽快做大做强烤烟产业。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必须尽快建成烟叶原料稳定的战略保障基地,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县区,加快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建成国家重点基地县,逐步减少那些生产条件差、产量少的种烟县。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尽快扩大规模,争取早日进入国家级重点县的行列。

二、剑阁能否做大做强烤烟产业

1、我县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目前正处在烟草行业对烟中生产布局的战略调整最佳时期。烟草行业正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只要我们加倍努力,有行业的支持,剑阁是能够进入国家重点县行列。二是省市烟草行业全力支持剑阁发展烤烟生产。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烤烟生产发展较快,烟草行业也看到了县委、政府发展烤烟的决心和希望,因而全力支持我县的烤烟生产。三是剑阁的烤烟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县的烤烟生产若现在努力发展,将尽快实现做大做强 2 烤烟产业的目标,反之,将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并且还可能下滑,甚至消失这个产业。四是抓住地震灾后重建的后续机遇。剑阁是“5•12”地震重灾县,中央和国家部委(局)都十分关心我们的重建和发展。我们必须在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尽快扩大烤烟生产规模,抓住机遇,争取烟草行业的更多支持。

2、我县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适合烤烟产业发展。一是剑阁的气候适宜烤烟生产。我县历史上种植晒烟,1987年试种烤烟以来的实践证明,我县能够生产出优质烤烟,各种烤烟品种均能在我县种植,是烤烟生产的适宜区。二是土地资源丰富。根据国土局对全县的土地详查情况报告,我县的实有耕地119万亩,其中适宜种植烤烟的面积在50万亩以上,只要我们努力,发展的空间足够,完全能够实现目标。三是生态良好,适宜生产无公害的优质烤烟。据行业专家意见,剑阁虽不如攀西地区气候好,但生产出的烤烟重金属含量低、无公害。四是农村劳力丰富。我县拥有68万人,农村劳力有33.7万余人,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有22万多人,只要我们普及好种烟的技术,认真为烟农服务,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条件是具备的。

3、我县种植烤烟的历史较长,具有大发展的基础。自1987年试种烤烟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了,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成绩是主要的,已经形成大发展的基础。一是发展烤烟的共识已经形成。烤烟在我县从不认识到认识,到现在离不开这个产业,可以说是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各级干部的辛勤工作,是全县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二是种植技术成熟,烤烟效益高。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烤烟生产,广大的基层干部和烟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探索出了许多新的技术措施,现 3 在已经成为全省种植水平最高的县区之一。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烤烟生产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烟草行业的支技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已建成“普改密”烤房6868间,“密集式”烤房3250间,微水池1928口,整治山坪塘441口,新建整治烟路457km,建设标准化收购站点12个,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我县近年来烤烟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为全县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的生活改善了条件,为今后烤烟产业更好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广大烟农已形成了种植烤烟的良好习惯。

4、我县具有稳定的烤烟生产“三支”队伍。一是有一大批稳定的烟农队伍。近几年来,较稳定的烟农队伍已超过3万人。二是有一支成熟的技术队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县局(营销部)已培养出有159人的技术队伍,长年深入村、组、户给烟农指导烤烟生产技术。三是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乡镇、村组干部队伍。绝大多数乡镇的镇、村、组干部,人人懂烤烟,人人会讲生产技术,人人会做发展工作。只要用心工作,集中精力抓生产,全力依赴服务烟农,完全能够做大做强我县烤烟产业。

5、我县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发展工作机制。为了发展烤烟产业,县委、政府努力探索,形成了一套抓发展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近几年,烤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产量几乎每一年翻一番,主要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作机制。

当然,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相对减少,以烤房、电力配套和收购站点为主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压力仍然很大,还需进一步“减工降本”提高烟叶生产效益的任务艰巨,等等,这些需要在以后的烟叶生产中着力加以解决。

三、我县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主要途径

1、加大宣传,引导烟农大发展。各乡镇一定要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好烤烟生产的宣传。一是广泛宣传烤烟市场风险小、价格稳定增长、产业能稳步发展的优势;二是宣传好烟草行业的产前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收购扶持政策等;三是宣传好各级财政对烟农的扶持、对基层干部的激励政策等;四是宣传好当地的烟农典型,让农民身边的事实来做示范和引领,带动烤烟生产发展。

2、科学规划,推进规模种植。各乡镇和村组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真分析,确立目标,科学规划,形成规模化种植。一是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发展专业种植村和重点种植村。以烤烟为主,凡有能力种植都应该种烤烟,形成该村人人懂烤烟、个个学烤烟、户户种烤烟、家家因烟致富的烤烟专业村或重点村。二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成片规划。以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会议,大家来讨论规划烟叶集中成片种植,尽力将分散的烟农调整到片区内。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轮作片区,今年集中种这一片,明年集中种那一片,形成规律,稳定发展。三是发展规模种植户。今后烤烟种植以8亩以上的户为主,大户以16亩为主,形成一户当年以烤烟种植一项就收入两万元以上的收入格局。各乡镇和村组原则上发展大户以本地农户为主,适度引进外地业主,努力培育本地的铁杆烟农。

3、普及技术,着力服务烟农。烤烟生产的关键抓技术的普及、提高和服务。一要全力依赴普及种植技术。要种出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烟,就需要普及和提高生产技术。今年全县新增加了一批乡镇,老乡镇也需扩展一批新烟农,因此,普及生产技术尤其 5 重要。要在烤烟生产几个最关键的时间段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烟农培训档案,让每户烟农必有一个技术明白人。二是要更新技术,减工降本。烤烟生产必须要按照行业要求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思路发展,积极开展机械化生产,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措施和生产工序,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烟草行业和烟叶技术员要开拓创新,乡镇和基层干部要勇于探索,为烤烟生产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做出积极的工作,也为烤烟产业大发展铺平道路。三要搞好专业化、互助合作生产。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三专业、两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机制,各乡镇要根据实际,积极地组织实施,并且还要努力创新,从而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四要继续抓好植保服务。烤烟生产植保是关键,近两年,以县招标采购常用烟药,由技术人员分送到烟农手中,按要求统一时间段组织烟农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烟叶的病虫害,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今后还应坚持这个思路,完善工作环节和内容,更新药品,合理配送数量,提高烟叶植保的效率。五要抓好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服务。烟草行业必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各乡镇必须加强领导和监督,提高技术队伍的素质。2011年,种烟老乡镇按每500亩配备一名专职技术员,新种烟乡镇按每300亩配备一名专职技术员,技术员要实行包片、包村、包户,从落实计划到收购结束的全过程考核,将工资、奖金和补贴与烤烟生产效益全挂钩。六要抓好烟叶站点建设,努力搞好收购报务。烟草行业尽快抓好已建的11个站点后期完善配套工作,确保明年投入使用。同时还要抓好其他乡镇站点建设立项争取工作,力争三年内全县能建成三十个站点,服务烟叶生产。各乡镇要主动加强站点建设的服务,解决好土地等具体问题。收购工作 6 要认真执行好价格政策,让利烟农、平稳收购,搞好服务,维护好收购秩序,确保烟农种放心烟。

4、稳定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一是要稳定行业的投入政策。行业的产前投入政策要有利于烟农生产和得实惠,要方便执行和结算,一但宣布明确政策就必须坚决地执行,不能失信烟农。二是要稳定财政的优惠扶持政策。近两年来,县委、政府出台的财政优惠扶持政策比较科学合理,执行到位的。各乡镇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这些政策,将县上给予的全部政策和资金用到烤烟产业的发展上。三要整合涉农项目投入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委、政府将整合所有涉农项目,尽力安排到专业村、重点村,安排在烤烟集中种植的大片区,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大局为重,为烤烟产业发展争取项目和资金,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发展烤烟的合力。四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为烟农服务的积极性。农村基层干部是做烤烟产业发展工作最重要的力量,只有把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好,才能把烤烟的发展工作做好。各乡镇一定要制定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政策,让他们在农户中做好发动工作和服务工作,使他们主动为烤烟生产努力,也因烤烟生产而受益。五是乡镇应制定一系列规模种植户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应在税收奖励中拿出大部分资金来激励规模种植户,来调动规模种植户的积极性,来发展规模种植户数。

5、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督办。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县烟叶领导小组力量,主要领导亲自抓,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种烟重点乡镇,县级部门挂联种烟乡镇。各种烟乡镇配备一名懂烤烟、工作扎实、有经验的班子成员具体抓,包村干部汇同村组干部全力抓的三级连抓机制,真正把最得力、最精干的人放在烤烟生产上。7 县级部门挂联种烟乡镇,帮助乡镇解决烤烟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县烟办加大阶段性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使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

剑阁的烤烟产业已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决心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为了实现县委、政府“把剑阁建设成广元的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川北旅游强县”目标,我们必须要发扬“亮剑拼搏、自强不息”的广元精神,抓住机遇,下死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奋起努力,抓好我县的烤烟生产工作,力争每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实现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目标,为富民强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剑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第三篇: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环保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基本概况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无锡高新区“一区两园”中的“一园”,是当时唯一设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特色命名的高新区,是科技部和环保部共同管理与支持单位,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发展计划。

二、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基础

宜兴环科园历经40多年的产业发展史、20多年建园史,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1、区位区域优势明显。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水陆交通方便快捷、四通八达,宁杭高速、锡宜高速、芜申运河以及宁杭高铁穿境而过,上海虹桥、南京禄口、杭州萧山等六大机场毗邻周边,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市内建有保税仓库、水路二类口岸和海关直通点,可为对外贸易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环科园与宜兴中心城区比邻,高铁站和高速口都在园区境内,交通条件优越。

2、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宜兴环科园面朝铜官山,中居生态氿,西临西太湖,依山傍水,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自然风貌,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区域规划面积从初期4平方公里,后拓展到15平方公里。2011年与西部相连的新街街道实施“园街一体”整合,扩展到103平方公里,2012年,北部紧邻的高塍镇由环科园托管实施统筹发展,区域面积达212平方公里,形成包括核心区、新街街道、高塍镇“一园三区”格局。“十二五”一开局,园区实施“高举高打、重构发展”

战略,专门聘请原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总规划师时匡及其团队来担纲编制空间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同时引进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围绕“环科新城”建设编制产业规划、水域规划等一系列控制性规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建设新体系。新规划“一园三区”中核心A区主要突出“优”,实施腾笼换鸟,提升内质,做强高端承载,优化城市形象;新街B区主要突出“控”,涵养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控制项目开发,作为未来发展的预留区;高塍C区主要突出“拓”,拓展有形空间,变为有用空间,重点布局大环保、大节能主题的重大项目、园中园项目,形成大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全域环保节能产业公园。

3、产业文化基因厚重。宜兴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脉厚重的城市,拥有上万年的开发史、7000年的制陶史、2200年的建县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文尚教的城市,涌现了25位“两院”院士,万名教授和徐悲鸿、吴冠中、吴大羽等一大批书画界名家,素有“教授之乡”、“院士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在耕读文化的浸润下,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力大,也赢得了“中国环保之乡”的美誉。起步于70年代的宜兴环保产业,是中国环保的全程参与者和发展见证者,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15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环保配套企业的环保产业集群,造就了10万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其中环保专业研发人员8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20000多名,专业市场营销人员近万名。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和以色列魏兹曼科研所等海内外环保专业研究机构都在园区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国内环保技术领域的钱易、李圭白、张杰、曲久辉、任南琪、陈吉宁等上百名知名专家加盟宜兴环保技术创新,国内以资本胜出的环保企业和上市公司都把宜兴作为采购目的地,国家节能降耗

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个国家、省级技术创新联盟和行业发展联盟落户宜兴,形成了支撑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独特产业文化基因。

4、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宜兴环保是从水处理技术开始,当年,高塍镇的一批青年到上海创业开辟了一片市场,到目前已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为龙头,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以原辅材料及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完整的产业链条。环保产品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六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其中以给水、排水、循环水、污水处理等为主的多系列、多品种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最大的水处理产业装备生产集聚地,环保产品年销售规模达500亿元,其中水处理占到70%,水处理设备的自我配套率高达9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形成了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物流仓储、销售与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是中国环保企业最集中、产品最齐全、技术最密集的产业集聚区。

5、载体支撑功能完善。近年来,围绕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功能承,采取规划先行、园区引导、多元投入的发展模式,投资10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200万平方米的各类功能性载体。目前,园区投资建设的环保科技大厦、科技孵化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公寓、大学科技园等六大功能性载体已经投用;宜兴环保科技创业中心、卓易软件园等4家国家与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了200多家中小型高新企业入驻孵化;总面积13万平米的宜兴国际环保城,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最大的环保装备和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国内外近千家环保企业入驻交易,并成功举办了4届环保产品和技术装备交易会。同时,按照搭建高端平台、促进高位发展的思路,启动了国家环保装备检验检测中心、环保物联网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宜环保联合大学等一批高端平台建设,环保论坛会展中心、青梅园环保谷等一批功能性载体正在规划建设中。

6、技术创新实力增强。始终以科技创新作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矢志不渝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到目前为止,有73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其中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建成了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一环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15家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3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园区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长期合作关系,每年转化科技成果120多项。近三年中,园区130多家企业承担并实施了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有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水专项,13家企业承担国家863项目,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环境类支撑计划项目,23家企业承担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11家企业承担了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国际合作加快推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切实提升环保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园区与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并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聘任了专业的商务代表。与20多个国家在新能源、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对接,一大批国际先进技术在园区企业中实施转化。上月中旬,荷兰北布拉邦省副省长保罗先生又带领了一批20多人的环保代表团来到宜兴,为这两个示范项目的竣工投产剪彩(荷

兰海卓森公司与宜兴协联热电公司的厌氧消化项目、荷兰B&C公司与无锡金鹏公司的金属切削液乳化废水处理项目)。环保企业鹏鹞、泛亚、泉溪、中昱等5家在境外实现成功上市;江苏一环、泛太创业等7家企业赴马来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美国设立生产基地和代表处;凌志环保、龙州环保、津宜水工业等企业在孟加拉国、越南等多个国家承接水处理总承包工程;凌志环保、江华集团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耶达研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哈工大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与国际水协会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合作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威立雅、凯丹、苏伊士等一批国际知名环保公司多次来园考察,并与多家环保企业洽谈并购合作意向,环保产业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8、部省聚焦园区发展。依托环保产业集群优势和创新发展优势,国家科技部等部委与江苏省政府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中聚焦环科园。商务部和科技部的“科技兴贸环保节能创新基地”、科技部的“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组部的“国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工信部的“中国环保装备新型化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环保装备质量检验监督中心”、环保部的“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的“节能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江苏省政府的“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载体平台相继落户。其中,我们与环境保护部东盟中心启动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项目以来,已就筹建中柬环保中心、建立中国—东盟环保企业工商理事会达成了协议,联合编制了《宜兴市环保产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发展规划纲要》,相关内容写入了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的《纪念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联合声明》中,在东盟的环保合作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是今年10月26日,科技部联合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宜兴主办了“首届中国宜兴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并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明确了10个方面的支持重点,并建立了定期会商等长效工作机制,等等,这些都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与契机。

三、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愿景

尽管我们和一个成熟园区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但是独一无二的品牌优势、依托基因优质的环保底蕴,支撑着它不可撼动的地位——环科园仍然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专业园区,宜兴仍然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集聚地,因此,在这块版图上,我们希望做一个不同寻常的园区。

从园区发展上,我们确立的功能定位是“两区两地”:中国最具特色的环保专业论坛商务会展区、长三角产城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新城示范区、世界一流的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及制造基地、宜兴西部山水相依的生态游憩宜居栖息地;新城定位是“三城”:环保智造城、现代服务城、低碳宜居城。

从形态质态上,主要是围绕“生态园区,低碳建筑,绿色产业”三大重点,丰富和扩大“环保”的内涵,以生态、生活、生产为发展路径,建设一个全域性的节能环保产业公园,加快建设一座山、水、城相得益彰的“中国环保之都”。

环保国际化是打造环保产业升级版的必然趋势。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环保国际化、高端化战略,依托科技部支持的东风,以“瞄准世界一流,打响中国第一”为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策划,以更高定位、高标准、更新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环保第一园”,致力打造全球环保中枢园区。

第四篇:筠连县发展烤烟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筠连县发展烤烟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筠连县副县长 甘华锋

筠连县具有发展烤烟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全市烤烟种植区划最适宜区县之一。历年来,筠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产业发展,始终将烟叶生产作为是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和富民惠民的德政工程来抓,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该项农业特色经济产业,实现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筠连县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打造10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构想,确定了到2012年打造3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增添工作措施,全力组织实施。

一、筠连烤烟发展优势

(一)优越的气候条件。筠连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完全符合优质烟叶生产的需要。全县年均降雨量1138.1毫米,其中5-8月的降雨量730.2毫米;年平均气温17.5℃,≥15℃的活动积温4560℃,5-8月≥20℃的天数98天;年日照时数1054小时;年无霜期334天以上。

(二)充足的宜烟面积。全县海拔高度368.5到1777.2米,耕地总面积达50.66万亩,适宜种烟区域主要分布在16个镇乡,海拔高度在600-1300米之间,土壤质地以壤沙土为主,PH值在5.5-6.5之间;宜烟面积达25.5万亩,按照烟叶种植的轮作要求,能满足30万担烤烟生产用地需求。

(三)富集的煤炭资源。经国家地质部门探明,筠连煤田无烟煤储量达35.82亿吨,占四川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省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煤田和唯一具备可开发条件的煤炭资源富集区,能保障烤烟生产燃料所需。

(四)悠久的种烟历史。从1972年筠连试种烤烟至今已有37年历史,有一支种植经验丰富的烟农队伍,有一支懂生产和收购的技术队伍,有一支懂技术、又懂得如何调动、鼓舞和管理烟农的干部队伍。

二、筠连烤烟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筠连县抢抓“北烟南移”有利机遇,积极增添工作措施,着力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全力打造全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努力实现烤烟大县向烤烟强县的转变。

(一)科学规划宜烟区域。根据烤烟生产需要以及区域分布特点,我县在烤烟生产“十一五”规划的框架下,在烤烟适宜区实行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了10万亩优质烤烟产业带和4个万担优质烤烟示范园区,并集中在16个种烟镇乡中规划、打造了36个种烟重点村。

(二)夯实基础便民利民。3年来,实际投入资金7200万元的烟水配套一、二期工程,在16个镇乡83个村新建蓄水池 727口、山坪塘11口,实现新增蓄水21.7万立方米,保障了5.6万亩烟地烤烟生产用水所需;投入资金196万元,为烟区烟农购置285台旋耕机和起垄机,减少了烟农劳力投入,降低了种烟成本;投入资金447万元,新建和改建烟路25.1公里,新建田间生产便道55.1公里,降低了烟农售烟成本,帮助解决烟农行路难问题。

(三)狠抓科技提质促产。积极邀请省内外烟叶生产专家来筠对烟农和烤烟辅导员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先后组织种烟镇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种烟重点村支书46人次到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等烤烟种植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推广以村社为单位相对集中的漂浮育苗技术和地膜栽培技术,确保烟苗质量和种植面积需要;积极推行烟叶生产精细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坚持烤烟生产合理轮作制度,动员群众用好田好土种烟,使用新技术种烟;大力推广起垄栽烟,科学配方施肥,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努力提高全县烤烟生产整体水平。

(四)健全完善考核机制。为加强对烤烟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分管或联系领导任组长的四个烤烟生产督查组,分片包干督促检查各种烟镇乡烤烟生产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并建立了一整套将单独考核与政府目标考核有机结合,分阶段考核与收购结果考核有机结合,领导组成员负责乡镇与下派驻村干部有机结合,经常性情况收集与深入基层督查有机结合的烟叶生产考核奖励办法,为烤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发展进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当前,随着烟草行业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烟草专卖部门把烟叶工作的重点和政策扶持的重点放在了30万担以上的产区。对此,我县立足烟叶生产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打造10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构想,确定了到2012年打造3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在建设30万担优质烟叶基地进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有五个方面困难急待克服。

(一)烟叶种植比较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效益是烟农从事烟叶生产的主要动力。烟叶种植收入虽然相对某些传统农作物较高,但由于烟叶生产环节多、技术繁复等原因,导致烟叶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烟叶种植比较效益不高。尽管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适用农机具,狠抓烟叶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减少了烤烟用工数量,但相比其他作物,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大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二)烟叶种植风险有待进一步降低。目前来看,烟草收购价格相对稳定,烟叶种植经济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自然灾害、烟叶栽培管理不当、烘烤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都会对烟叶生产造成影响。一旦农户烟叶产、质量下降,无法达到农户预期经济收入目标,甚至不能收回种烟成本,必然大幅挫伤烟农种烟积极性,给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烟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夯实。我县多数种烟镇乡地处偏远山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严重影响烟叶的生长和产质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靠天种植”的落后状况和较强的劳动强度,依然制约着烟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导致烟农种烟信心不足,很多技术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烟叶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四)烟叶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事烟叶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和烟农文化素质整体上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难以适应烤烟生产各环节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生产上墨守成规、知识更新滞后、观念陈旧、凭传统经验种烟的问题在部分技术员和烟农身上表现较为突出,病虫害防治重治轻防、田间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烟农中仍然存在,严重制约我县烤烟产质量的提高。

(五)烟农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多元化,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导致部分烟农转投其他行业,对烟农队伍的稳定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而留守烟农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机械化程度低下,烟叶生产水平不高,烟叶质量不稳定。

四、全力打造3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筠连做好3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这篇文章,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以优化布局为基础,以提升烟叶种植技术水平为手段,以“一基四化”为核心,继续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单产,突出效益,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一)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产业种植规模。我县在建设3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推进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宜烟区土地勘察工作,在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集中连片、用养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及时调整烤烟发展规划,优化种植区域,划定基本烟田,按照两年以上轮作要求,优化宜烟耕地面积,提高烟叶种植的规模化程度。

(二)加强科技推广,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增强烟叶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烟叶发展的贡献率;加大品种引进力度,不断筛选优质高产的品种,加强对黑胫病、青枯病、花叶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确保烟叶产量和质量;搞好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覆盖烟区农村的信息网络,建立基础信息库,储备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为烟叶生产经营提供政策、科技、价格、市场、气象等全程指导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三)加强烟基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以适宜产区、种烟大村、大组为主要目标,在烟水配套、烟路交通、标准化烤房建造、防雹炮点、烟站设备等方面加强建设,进一步改善烟叶产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基本烟田保护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打好硬件基础。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落实管护责任,确保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素质结构。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对烟农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为我县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基层专业技术指导队伍建设,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和科技应用转化机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基本烟田综合生产能力。以减工降本增效为核心推行专业化分工,在集中成片区域分村、分组整合劳动力资源,开展育苗、整地、植保、采收、烘烤等烟叶生产主要环节的专业化服务,着力提高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探索多种经营,增加土地产出效率。结合烟区实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加快推进烟叶种植向优势产区适度集中,适宜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能手流转。稳步推进集约化经营,注重各种要素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低的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坚持合理轮作的前提下,注重发展以烟为主的配套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烤烟+蔬菜、烤烟+花卉、烤烟+生猪等,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产出率,增加适度规模种烟农户的综合收益,实现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六)健全保障机制,推进烤烟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体系,切实减轻突发性病虫害给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烟区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灾害性天气的快速反应机制,降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健全完善烟草部门、保险公司和烟农的风险共担机制,切实保护好烟农利益,推动全县烤烟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五篇:播州区发展烤烟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播州区烤烟产业发展的思考

播州区具有发展烤烟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全市烤烟种植区划最适宜区县之一。历年来,播州区(遵义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产业发展,始终将烟叶生产作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该项农业特色经济产业,适应烟叶生产的“新常态”,实现烟叶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播州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地实际,依据全市烟叶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坚守计划红线、彰显品质特色、持续稳定发展”的主基调,确定了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烟叶质量为中心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山地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并为此积极增添工作措施,全力组织实施。

一、播州烤烟发展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播州区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市、金沙县,北邻红花岗区、汇川区。属于国家战略下的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系贵州“金三角” 战略腹地,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全区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辖19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83.79万。播州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兰(州)海(口)、遵(义)赤(水)、杭(州)瑞(丽)高速公路,210国道、326国道以及渝黔铁路和在建的渝黔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乌江航道顺境而下直达长江。

(二)优越的气候条件

播州区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

(三)充足的宜烟面积。全区海拔高度800到1300米的区域占全区91%,水资源总量30.87亿米,河网密度0.26千米/千米,比贵州省平均高出52.49%。耕地总面积达110.36万亩,适宜种烟区域主要分布在13个镇乡,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间;宜烟面积达12万亩,按照烟叶种植的轮作要求,能满足15万担烤烟生产用地需求。

(四)悠久的种烟历史。从1945年春天团溪商人刘文明从贵定买回一扎烟苗栽种至今已有71年历史,在这71年中,经历了初期发展、规模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培育了一支种植经验丰富的烟农队伍、培训了一支懂生产和收购的技术队伍、造就了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干部队伍。

(五)完善的烤烟生产设施。截止2015年,播州区(遵义县)历年烟叶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资金10.63亿元。实施烟水配套项目139个,工程投资18689.29万元,受益面积27.56万亩。整治山塘117座,修建提灌站146座,水池924口,沟渠690.295千米,管网1096.65千米。实施烟路项目40个,建设里程346.63公里,工程投资6582.97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8个,工程投资1145.2万元,受益面积0.4958万亩。实施育苗工场4个,建设育苗棚面积143578平方米。新建密集烤房5695间,改建烤房478间,投资20736.38万元。建设烘烤工场15个,工程投资6165.39万元。购置农机2475台,资金1161.57万元。实施绿竹坝、浒洋水、木斯千3个水源性工程,总投资3.99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3.2亿元。实施站点建设13个,投入资金7688.94万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二、播州烤烟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播州区紧紧围绕烤烟生产市场需求,按照“计划种植,合同收购”要求,严控种植规模、守住计划红线,着力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全力打造全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努力实现烤烟从大向强的转变。全面实现了全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三赢目标。

(一)种植区域布局越来越科学。根据烤烟生产需要以及区域分布特点,逐步将烤烟种植向适宜区调整,淘汰零星种植区域,实行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了东西两个优质烤烟产业带,并集中在15个种烟镇乡中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夯实。十二五以来,我区(县)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达7.14亿元,实施烟水配套工程39个,烟田机耕道项目48个,新建密集型烤房2978间,改造密集烤房424间,配置农机具2100台,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5个,涉及面积13799为,建设育苗工场4个,育苗点14个,实施新农村项目8个,投入资金1440万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大幅提高了全区的烤烟生产水平,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确立了烤烟是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体地位。

(三)培训指导系统规范。积极邀请有关烟叶生产专家来对烟农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先后组织种烟镇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烟办主任召开各阶段现场会,通过现场会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推广新技术在烤烟生产中的运用。积极推行烟叶生产精细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指导,引导烟农转换种植品种。对备耕起垄、科学施肥、烟地覆膜、田烟开沟、井窑打孔、小苗移栽、溶肥施肥、培土上厢、打顶抹芽、合理用药和成熟采烤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烟农对各项标准的把握能力,全区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四)考核机制健全完善。为加强对烤烟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历年来,区烤烟生产领导小组都成立了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分管或联系领导任组长的烤烟生产督查组,分片包干督促检查各种烟镇乡烤烟生产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并建立了一整套将单独考核与政府目标考核有机结合,分阶段考核与收购结果考核有机结合,经常性情况收集与随机深入督查有机结合的烟叶生产考核奖励办法,为烤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烟叶生产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烤烟生产由于受全国烟叶政策“三年调减压库”的影响,每年省、市按政策规定都压缩种植规模,但我区烤烟每年都在政策吃紧情况下,实现了同比增长目标,完成了市下烤烟生产任务。2013年,全区(县)计划种植烤烟16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9.5万担,实际收购烟叶30.01万担,完成了市下任务的101.7%,实现烟叶产值3.63亿元,完成烟叶税收7986万元;2014年,全区(县)计划种植烤烟10.5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4万担,实际收购烟叶24.93万担,完成市下计划任务的103.86%,完成烟叶税收6924.5万元;2015年,全区(县)计划种植烤烟8.7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2万担,实际完成收购烟叶22.83万担,完成了市下计划的103.81%,实现产值3.02亿元,完成税收6648万元。2013-2015年的三年中,烤烟生产均完成了市下烤烟生产任务。三年烤烟计划种植面积累计35.28万亩,烟叶计划产量75.5万担,实际完成77.77万担,完成了市下任务的103%,实现烟叶总产值9.8亿元,完成烟叶总税收21558.5万元,全面实现了“烟农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三赢目标,2014至2015年全区(县)烤烟生产获市人民政府二等奖。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当前,由于供给侧改革和烟草市场转向卖方市场的因素,烟叶生产计划量逐年下降。对此,我区立足烟叶生产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打造优质生态山地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在建设优质烟叶基地进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有五个方面困难急待克服。

(一)烟叶种植比较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效益是烟农从事烟叶生产的主要动力。烟叶种植收入虽然相对某些传统农作物较高,但由于烟叶生产环节多、技术繁复等原因,导致烟叶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烟叶种植比较效益不高。尽管近几年我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适用农机具,狠抓烟叶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减少了烤烟用工数量,但相比其他作物,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大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二)烟叶种植风险有待进一步降低。目前来看,烟草收购价格相对稳定,烟叶种植经济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自然灾害、烟叶栽培管理不当、烘烤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都会对烟叶生产造成影响。一旦农户烟叶产、质量下降,无法达到农户预期经济收入目标,甚至不能收回种烟成本,必然大幅挫伤烟农种烟积极性,给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烟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夯实。我区多数种烟镇乡地处偏远山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严重影响烟叶的生长和产质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靠天种植”的落后状况和较强的劳动强度,依然制约着烟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导致烟农种烟信心不足,很多技术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烟叶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四)烟叶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事烟叶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和烟农文化素质整体上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难以适应烤烟生产各环节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生产上墨守成规、知识更新滞后、观念陈旧、凭传统经验种烟的问题在部分技术员和烟农身上表现较为突出,病虫害防治重治轻防、田间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烟农中仍然存在,严重制约我区烤烟产质量的提高。

(五)烟农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多元化,中心镇乡纷纷烟农转投其他行业,对烟农队伍的稳定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而相对稳定的种植区域受基础条件制约,机械化使用程度低下,烟叶生产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烟叶生产水平不高。

四、下一步发展思考

要做好优质生态特色山地烟叶生产基地这篇文章,必须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以优化布局为基础,以提升烟叶种植技术水平为手段,以“一基四化”(一基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四化为生产计划化、烟叶特色化、安全绝对化、效益更大化)为核心,继续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单产,突出效益,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一)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专业服务。我区在建设优质山地特色烟叶生产基地,推进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要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按“中控、西稳、南提、东优”的理念进行区域布局,其次要完善宜烟区土地检测工作,抓好土地流转这个关键,促进集约化适度规模生产。第要坚持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烟农合作社发展,积极开展育苗、整地、植保、采收、烘烤等烟叶生产主要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按照两年以上轮作要求,优化宜烟耕地面积,提高烟叶生产布局水平。

(二)加强科技引领,提升创新驱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增强烟叶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烟叶发展的贡献率;加大优质山地烟叶品种引进力度,不断筛选优质高产的品种,加强对黑胫病、花叶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强化绿色防控体系运用,确保烟叶产量和质量;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和科技应用转化机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搞好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覆盖烟区农村的信息网络,建立基础信息库,储备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为烟叶生产经营提供政策、科技、价格、市场、气象等全程指导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强建设重管护,提升生产条件。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以适宜产区、种烟大村、大组为主要目标,在烟水配套、烟路交通、标准化烤房建造、防雹炮点、烟站设备等方面加强建设,进一步改善烟叶产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基本烟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落实管护责任,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维护工作真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彻底转变“重申报轻实施、重建设轻管护”的观念,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挥应有效果。

(四)探索增收途径,提升产出效率。结合烟区实际,加快推进烟叶种植向优势产区适度集中,适宜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能手流转,稳步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烟叶质量。在坚持合理轮作的前提下,注重发展以烟为主的配套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烤烟+蔬菜、烤烟+花卉。充分利用闲置生产设施进行多元化经营,如:闲置烤房种植蘑菇、闲置育苗场种植花卉等。回收烟地废料进行多元化利用,如:烟杆生产有机肥、废旧膜生产托盘等,进一步提高土地单位利用率和综合产出率,增加种烟农户的综合收益,实现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健全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体系,切实减轻突发性病虫害给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烟区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灾害性天气的快速反应机制,降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健全完善烟草部门、保险公司和烟农的风险共担机制,切实保护好烟农利益,推动全区烟叶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下载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倪文才 中共十七大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

    攀枝花市烤烟产业发展探析-分析范文大全

    攀枝花市烤烟产业发展探析 有大量的数据支持,表格等形式,清晰明了 攀枝花市烤烟的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行业管理,形成齐抓共管(二)制定优惠政策,激励烟农种烟(三)抓好补贴落......

    烤烟发展情况

    烤烟发展情况 (2011年12月10日) 2011年,全县涉烟部门在2011年的烟叶工作中,面临冰凌灾、强倒春寒、冰雹、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的挑战,紧紧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这一中心任......

    烤烟发展情况

    沧沟乡经济社会发展及 大水村烤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武隆县沧沟乡委员会 武隆县沧沟乡人民政府 2011年9月9日 (送审稿) 尊敬的小军副主席及各位领导: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调查和思考(五篇模版)

    对诸暨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经过近一年半的快速发展,我市小额贷款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全市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蓬勃,支持“三农”和小企业发展......

    区发展海洋经济的调查和思考

    区发展海洋经济的调查和思考21世纪是海洋经济。海洋不仅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而且是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第二空间,是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

    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和思考

    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和思考 5月29日至6月6日,中央党校省部B班5名学员组成调研组,赴云南省进行了乡村旅游情况的调研。先后听取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