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董学博)5篇

时间:2019-05-13 03: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董学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董学博)》。

第一篇: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董学博)

“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

2011-03-02 《中国高速公路》

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理事长 董学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五年。公路总里程有望达到400万公里,比2005年翻一番,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接近7.5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83%。有铺装路面里程接近200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2.8倍。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将超过1300个,比2005年增加近60%。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增加主要得益于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预计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突破1.2万亿元,比2 0 05年增长86%。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增加,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缓解了交通运输紧张局面,也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出行条件。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这种急剧扩张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下,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逐步显现出来。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我们有能力在“十二五”开始逐步解决过去想解决但却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

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要先解决体制问题

即使不能解决体制问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跨部门合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必须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却始终未得到破解,其根本症结是体制问题。尽管“十一五”期间已经把综合运输规划的职能明确赋予交通运输部,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交通运输部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编制综合运输规划。规划都无法有效地组织编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就连纸上谈兵也做不到了。因此,要破解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难题,必须首先解决体制问题,真正形成大交通运输部,统一管理各种运输方式,不仅统一管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而且要统一管理城市公共交通。

“十二五”期间能否解决体制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即使在“十二五”期间仍不能解决体制问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跨部门合作构筑综合运输体系也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就交通基础设施而言,综合运输体系是以网络形态表现出来的,其基本构件就是通道与结点。综合运输通道是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比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民航共同组成京沪通道,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共同组成长江沿江通道。在不考虑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可以由各种运输方式独自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最终形成由不同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这在不改变现有管理体制的条件下也可以做得到。但是,如果考虑资源约束,特别是土地和线位资源的约束,就必须考虑合理安排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线位布局。即使“十二五”期间体制问题仍然不能得到解决,从各部门自身利益出发,也应该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携手规划与建设大的综合运输通道。这在“十一五”已经有先例,交通部与铁道部就曾联合规划建设琼州海峡通道。

争取在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联合规划与建设上取得突破

“十二五”期间,即使体制问题不能解决,至少也应该采取跨部门合作的方式,在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联合规划与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可做的事情至少有三项。

第一,在已建的高速公路特大桥梁上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后,下挂轻铁。

在城际轻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势必要考虑过江问题。特大桥梁下挂轻铁,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节约并有效利用资源。在今后新建高速公路特大桥梁时,也应从技术规范上就为以后下挂轻铁留出余地。

其次,建设高速公路过江隧道时统筹考虑地铁建设。在这一方面,公路部门要付出一些代价,也就是说,隧道直径要大一些,以适应地铁需要。但从全局来说,这样布置是节约的。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只需要隧道上半部分,而下半部分完全可以用于布置地铁。

第三,在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上布置城际快铁。在土地和线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约使用土地和线位资源。这件事情做起来难度要更大些,因为要预作规划,部门间的协同至关重要。

综合运输枢纽首先要客货分离

综合运输网络结点具体表现为综合运输枢纽。发展综合运输枢纽,首先要把客货分离,其次要具体到每个点的布局上。

在客货分离上,货运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应与物流园区的建设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信息平台和网络的建设。客运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应当把换乘系统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每个点的布局上,各种运输方式的地位是不同的。高速公路和地铁要服从机场的布局,铁路和高速公路则要服从港口的布局,公路则要服从铁路站点的布局。

在客运枢纽的布局上还要考虑尽可能采用立体换乘系统,以方便旅客换乘。在体制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协调作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建设都需要依靠当地政府,而发展综合运输枢纽又符合地方利益,因此,可以在地方政府主导下,规划和建设综合运输枢纽。

现行收费公路政策应尽快调整

要把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这两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国省干线公路发展滞后。如果说高速公路是大动脉,农村公路是毛细血管,国省干线公路则是支血管。支血管不畅,同样会造成心肌梗塞。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应当是“十二五”公路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单位造价远远高于农村公路造价,建设资金需求巨大。燃油税改革后,地方交通部门唯一可以用于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资金来源被取消了。取消二级路收费后,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又无法利用银行贷款。在这种极为严峻的形势下,要破解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就必须在“十二五”期间果断改变投融资政策,要把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既包括车购税,也包括燃油税。“十二五”期间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除西部个别省区(西藏、青海、新疆)外,不再向高速公路投入,原则上也不再向东中部地区的农村公路投入。

这样,在“十二五”期间把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集中用于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加之采取地区差异化政策,调动地方财政配套的积极性,就可以基本化解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将会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基本完成,整个公路网实现均衡发展,路网的功能、效率和服务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中央资金不再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还要继续发展,但其建设重点已经由大规模构建网络转向完善网络,主要任务是打通断头路、加密和扩容,其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继续实施收费公路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费公路政策应当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高速公路,只是收费的形式不同。一些国家高速公Feature Report 速递 特派84·路的建设与养护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资金来源是一般税收,也就是说,纳税人不论是否驾车,都必须付出费用。另外一些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利用燃油税收入。燃油税是专项税,只有驾车才付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比一般税更为合理,不驾车就不必付费。但是,就驾车人来说,不论是否使用高速公路都必须付费。中国采用的收费公路政策是使用者付费,只有使用高速公路才付费。应当说这是最合理的。

中国的收费公路政策对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有缺陷。当时提出的原则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也就是说,当时只认识到建设高速公路需要资金,忽略了养护和维持高速公路也需要资金,以为还完贷款就可以停止收费了。实际上,建设高速公路需要资金,养护和维持高速公路也需要资金,只是需求量有所不同。

因此,应当调整现行的收费公路政策。首先,继续实行合理的经营年限,收费标准能够满足在规定年限内还贷和经营的需要。其次,经营期满之后,继续收费,但收费标准要降下来,满足维持高速公路运转的需要即可。倘若继续执行并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就不必再投向高速公路,因为再投向高速公路实际上就是对驾车人双重收费。把中央掌握的公路建设资金投向公益性的不收费公路才是合理的。当初把车购税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的。高速公路建设刚刚起步,各级财政资金极为匮乏,银行贷款还没有大量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把把车购税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可以起到有效引导作用。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银行贷款已经并仍在大量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各地都发展起一批具有极强实力的高速公路投资集团,它们已经能够利用收费公路政策来承担起高速公路融资任务。因此,中央资金不再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依靠地方政府进行农村公路网化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也要继续发展。但是,通过近10年的大规模建设,东中部地区农村公路(油路或水泥路)骨架已经基本建成,通乡通村的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网化的任务应当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根据当地财力和城镇化进度来统筹安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中部地区农村公路条件极大改善后,地方政府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更大的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上。适时把中央资金转向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也是符合地方利益和需要的。

抓紧修改《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国道网规划

“十二五”期间要完善公路网,首先要抓紧修改《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国道网规划。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覆盖面和连通度。当时提出的覆盖面就是覆盖当时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连通度就是连通铁路枢纽、港口、机场、口岸和4A级以上旅游景点。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交通枢纽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有必要对《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修改并相应调整国道网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地也要修改省道规划,才能适应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需要。

在完善公路网的同时,有必要组织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在继续推进琼州海峡通道建设的同时,可以考虑启动渤海海峡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十二五”期间可以考虑规划并分段有序启动沿边公路建设。沿边公路既包括沿陆路边境,也包括沿海岸线。这一工程对于富边、维稳、保障领土安全,提升国家形象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应当尽快启动,精心组织。

第二篇:十二五发展思路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从2010年到2015年,昆明高新区的发展思路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为根本宗旨,按照打造新的产业高地,确立新的历史使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凝聚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新要求;围绕“一三五七九”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五大目标,建设五大专项,发展七大产业,完成七大任务,构建九大保障体系),最终实现“提升建成区,全力建新区,实现大跨越”的总体目标。

一个中心——以新城基地开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中心。

三大战略——招商引资引智与项目强区战略;自主创新与城市化战略;环境生态与社会和谐化战略。五大目标——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国家工业生态示范园试点目标;新城基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城市化发展目标;自主创新目标。

五大专项——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区新型社区建设;专业园区建设。七大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力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产业。

七大任务——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九大措施——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创新机制体制;人才引进培训;城市管理;社会化保障;政策支持机制在推进高新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通过上述思路的实施,实现昆明高新区“提升建成区,全力建新区,实现大跨越”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15年,实现总收入1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税收80亿元以上。五年内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亿元,其中外资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10亿美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昆明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5名、西部前3名。把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引领云南省和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园区,为促进昆明市和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而做出更大贡献。

天津开发区确定未来五年工业发展基本思路

近日从天津开发区获悉,该区已确定未来五年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巩固、发展现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着力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不断优化和提升电子通讯产业群,以无线通信为龙头,高端电子元器件、显示器、汽车电子、数字视听器材为支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新增长点,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通讯产品制造基地。以中高档轿车制造为龙头,零部件生产为基础,壮大汽车制造产业群。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优势制药企业为龙头,迅速做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坚持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原则,稳步发展精细化工等绿色化工产业群。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大发展和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的重要机遇,努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现代制造业的转变。一是通过引进和培育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的核心部件生产项目,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扩大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讯、核心手机配件、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核心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项目。二是引进智能先进制造及绿色过程、大型成套设

备、大型科学仪器、医疗设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率高的设备制造企业,推进风力发电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发展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纳米与先进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

促进生产要素集中

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为主的“注入式”发展模式,通过不断革新招商手段、招商思路和招商体系,不断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招商过程中,高度重视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高度重视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的项目。在坚持引进外资的同时,加强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密切关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布局变化和动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到区内投资。

加快高新技术的转化

通过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技术经纪、技术咨询等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功能齐全、服务手段先进、服务水平高的社会化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鼓励芯片设计、生物芯片及生物医药、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纳米技术等先导性强、带动作用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产业化。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中心,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能源节约化和区域生态化。

赣榆县2010年及“十二五”工业发展计划

为了提前谋划2010年及规划好“十二五”工业经济工作,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规划。

一、2010年工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1、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这条主线,坚定加快发展信心不动摇,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狠抓国家、省关于扩大内需政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沿海大开发及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进一步优化四大园区发展机制;加大生产调度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创新型、产业龙头型、规模效益型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全县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2、目标任务

完成工业用电量13.5亿度,同比增长30%;实现工业税收6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规模以上现价产值290亿元,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28%;新增规模企业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70家。完成全社会工业投入145亿元(暂定),同比增长20.8%,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1、基本思路

全面融入省沿海开发规划和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打造沿海工业强县,坚定跨越式发展信心不动摇,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锁定“工业立县”和“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导向,做到一个中心(即以沿海岸线开发为中心)、三个并举(大项目顶天立地和小项目铺天盖地并举,内育和外引并举,扩张与提质并举)、构筑四大园区(即柘汪临港产业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海洋经济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和金山镇光伏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石油化工、钢铁及深加工、生物化工、光伏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

2、目标任务

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约40%;工业税收20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用电量50亿千万时,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打造二百亿以上园区二家,即县经济开发区、柘汪临港产业区,打造一百亿以上园区一家,即海州湾生物化

工园区。打造百亿元产业4个,即石油化工产业、钢铁产业、光伏产业、生物化工产业,分别达到4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360亿元,年均增长约20%。

三、2010年-2015年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

初步排出2010年-2015年重点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82.7亿元,如:由新海石化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与新海石化配套的港口项目、投资23亿元建设的海上风电和海工基地项目等。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钢铁产业、光伏产业、生物化工、机械装备产业等临港产业。

三、2010年-2015年重点工作

1、坚持优化布局规划,在发展重点园区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北翼柘汪产业区的建设,做大的主导产业。根据江苏沿海发展规划和市“一体两翼”发展规划,加强与岚山港的对接,做大石油化工、钢铁、新能源等临港主导产业。

二是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县工业项目的主阵地。经济开发区要探索建立高效开发模式,理顺体制机制关系,坚持中高端制造业方向,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医药、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作为其主导产业。三是强化具体规划对接和调整,全面融入沿海开发。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抓紧调整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电力电网布局规划等各项具体规划,努力使规划上下衔接,相互配套,融为一体。

2、坚持调整结构,在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石油化工、钢铁、光伏、生物化工、机械装备产业等主导产业的引导和培育。目前这几个产业在我县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集中力量加快这些产业的延伸和发展,打造成百亿元产业,把产业做大。除了要做好产业的结构优化布局,同时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更要依托赣榆的优势招引一批关联高、带动力强的重特大项目。

二是加快培育技术创新型和产业结构转型企业。探索在经济开发区建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园,加快培育技术创新型和产业结构转型项目落户我县。坚持项目带动产业的原则,紧紧围绕风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招引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

3、坚持统筹整合,在培育企业龙头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我县具有优势特色的酒精和海藻酸钠及海产品加工等龙头产业,通过财政、金融和向上争取政策等方式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县筛选50家像新海石化、镔鑫特钢、东成生化、易达酒业、金茂源、佳宇电子、中大海藻、海德益食品等龙头企业集中扶持,促其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重点产业对接和组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基地。利用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机遇突破和解决一些制约我先发展的重大瓶颈,争取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大企业、科研院所等将一些重大项目布局向我县倾斜,大力承接国际国内项目和资本的转移。突出重点园区建设,实行土地指标集中供给、重大项目集中进区、中小企业集中入园举措,举全县之力办好柘汪临港产业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海州湾工业园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金山光伏产业的培育壮大,重点发展石化、钢铁、新能源、生物化工等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

4、强化工业投入,在重大项目推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跟踪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新动向,盯住大企业、大集团,招引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又适合我县摆布,产业关联度大、集约化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顶天立地大项目,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再落户一批投资过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超常规的投资力度。加大四大园区和各镇产业集聚区绿化、亮化、给排水、消防、供电、通讯等相关配套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承载能力。保持强劲的固定资产增长态势,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第三篇:住宅产业化“十二五”发展思路

住宅产业化“十二五”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期间基本情况

(一)大连市住宅产业化 “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编制完成了《大连市环境友好型住宅建设管理规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成品住宅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大连市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关于开展大连市住宅智能楼盘星级评定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2)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编制完成了《大连市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大连市住宅智能化配置规定》。

(3)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坚持样板引路,以点带面,推广成套技术应用,推动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1.开展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工作。

按照市政府“继续推广大有恬园住宅建设模式”的要求,在总结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已有15个住宅项目成为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累积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

2.成品住宅建设市场日趋成熟。

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工程的引路作用。每年组织5—— 10个成品住宅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通过组织成品住宅示范工程建设经验交流,加大媒体宣传,营造成品住宅销售市场等多种方式,推进了我市成品住宅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至2010年底,我是成品住宅建设比率将达到30%。

3.住宅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及相关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从2005年开展住宅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以来,我市住宅智能化建设标准逐年提高。启动了住宅智能化产品技术备案工作,为规范我市住宅智能化建设市场提供了保障。

4.“四节一环保”等住宅建筑成套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示范工程以普通住宅为重点,在着力提高住宅规划、建筑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高功能空间合理性外,在墙体改革、节能、节水、全装修成品住宅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淘汰落后非环保、节能产品,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及技术。

示范工程以推广新型建筑体系及新型节能环保产品为宗旨,如示范工程中大多采用了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新型模板、清水混凝土免抹灰技术、新型防水材料、新型排烟道、地漏等,有效地解决了住宅质量通病问题。

2)推广系统技术集成,提高住宅建筑整体节能效能。建筑节能是示范工程的重点,所有示范工程都要求从能 源高效利用、围护结构、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全方位采取节能措施。建筑围护节能方面,推行了屋面、外墙、门窗、楼地面一体化的系统节能技术集成,并率先在住宅建筑围护体系中推广应用双层中空节能门窗(有的还采用了三玻双空)技术等,提高了住宅建筑整体节能功效。示范工程部分已达到节能75%,成为住宅节能示范样板。

3)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应用。

示范工程在太阳能的使用率近100%。用于热水系统(100%)和照明(光伏发电50%)。同时,部分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了地源热泵技术、海水源热泵技术等新能源技术。到2010年,太阳能应用将达到80%。

4)推行全装修成品住宅建设。

示范工程把全装修成品住宅作为新的突破口,要求项目必须有30%以上比例的全装修。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全装修住宅的理念已经被多数开发商和消费者所接受。并已成为商品住宅项目销售的亮点。我市公寓式住宅基本上实行全装修。集合式住宅装修比率逐年提高。

5)推广应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技术。

示范工程率先在住宅小区建设中采用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技术,用以解决小区绿化景观、冲厕等用水,受到了良好效果。

6)推广垃圾生化处理技术。

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垃圾生化处理技术,有机垃圾通过生物处理,达到了居住区垃圾减量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同时,24小时新风换气技术、立体停车技术、箱式变电技术、生物制气等节能新技术以及施工建造成套新技术在示范工程也大量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4)与媒体合作,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住宅产业化与建筑节能宣传。组织住宅产业相关企业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住宅产业化工作经验,同时到我国住宅产业化工作先进的城市(广州、深圳、上海)学习,并于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及相关单位举办住宅产业化相关政策、规范、标准等培训班。

(二)大连住宅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府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机构还应健全,工作机制还应明确;

(2)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相对滞后;(3)缺少推进住宅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创新机制;(4)缺乏成品住宅建设规范、标准及相关激励政策;(5)住宅示范工程的组织与监督管理尚待加强;(6)科研及成套技术体系还有待完善;

(7)对住宅产业化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各方面对住宅产业化工作的重视。

二、大连市住宅产业化“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 思想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住宅产业和相关行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初步实现我市住宅产业现代化。

(二)主要目标

大连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住宅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住宅的生产方式及成品住宅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提高性能、节能降耗、保护 4 环境、增加科技含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住宅产业的改组改造,加快住宅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住宅建设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推进住宅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在生态型、智能型住宅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到2015年,1、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超过30平方米;

2、开发建设节约型住宅。城市新建住宅全部达到建筑节能65%的标准,成品房建设比例达到80%,建筑建造和使用中的节水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20%,材料利用率提高20%;

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器采用率达到90%; 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率达到50%。

4、建立住宅性能评定制度,提高住宅的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新建住宅80%以上通过A级住宅性能认定。

三、大连住宅产业化“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

(一)加强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职能 住宅产业关联度大,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已经不仅仅是建筑业的范畴。上游涉及到:建材、冶金、轻工、石化等;下游涉及到设计、施工、装修、物业管理、部品生产及配件等,而且各个环节都有一个优化和配合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到诸多政府管理部门。调整大连市住宅产业现代化领导小组成员,健全机构,明确职能,使住宅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支持住宅产业化工作。

(二)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

1、编制成品住宅设计导则(标准)、建设监理要点、建 设施工企业要求、及建设技术、材料(部品)选用目录。

2、出台示范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3、住宅建设成套技术指南。

4、出台《大连市成品住宅建设导则》。

5、编制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

6、编制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施工规程

(三)建立大连住宅产业化集成基地

1、产业化基地应研发、推广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和通用化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与成套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2、鼓励一批骨干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部品生产、科研单位组成联盟,选择对提高住宅综合性能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发攻关,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带动所在地区的住宅产业发展。

3、将产业化基地逐步发展成为所处领域内的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参与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与国家住宅产业经济、技术政策的研究。

4、支持和引导产业化基地的先进技术、成果在住宅示范工程以及其它住宅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形成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的市场推进机制。

(四)通过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培育我市与住宅产业化相关的科研、设计、施工、建材及部品生产和房地产开发的先进企业8个。建成生态、环保、节能及成套技术应用 住宅产业化综合示范和专项示范小区30个。

(五)增创国家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

通过创建试点城市,研究制定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机理政策和机制,以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

(六)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住宅建设的产业化进程。

四、大连住宅产业化“十二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快住宅产业化的法律法规建设

适时制定《大连市住宅产业化发展条例》,编制《大连市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在推进住宅产业化过程中的职能、专门职能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住宅产业各主体的行为,并维护其权益,提出相关的推进机制、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努力提高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和住房质量,使我市今后住宅产业化工作在法律规定下规范运作。

(二)建立并完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扶持性政策

1、设立大连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

设立“大连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由住宅产业化主管部门和财政局共同管理,主要用于我市住宅产业科技基地启动资金、促进住宅企业技术改造、鼓励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开发企业组成联合体、扶持承担住宅科技转化和技术集成的企业集团以及支持我市中小型住宅服务机构的发展等方面。

2、给予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化工作的企业在融资、土地供给、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

(三)构建住宅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标准体系

1、建立住宅性能认证体系

出台我市住宅性能认定实施办法,并试行由专门的住宅性能评定机构负责的方式,全面推进住宅性能认定工作。

2、初步建立统一的住宅标准化体系

根据国家关于住宅产业化的72号文件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18号文,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综合各企业的标准体系,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和评估机构,初步建立统一的住宅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与完善,规范住宅产业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孵化和推广的体制,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在住宅产业化中地位和作用。

3、建立住宅部品认证体系

以节约型住宅建设和全装修成品房建设作为切入口,实行部品认证制度,推广使用环保、节能、节材、节水的部品(材料),提高住宅部品的质量,扩大优质部品的使用覆盖面。

(四)建立健全住宅产业信息服务制度

完善住宅产业化网站建设,由住宅产业化主管部门牵头,对住宅产业化的工作进行整体评估,为住宅产业的预测和规划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及时对有关部门和公众公开住宅产业统计信息,实现健全的住宅信息统计及公报制度。

(五)、扩大开放,引进消化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

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成套新技术,借鉴和采用国际先进的理论、标准以及管理模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住宅建设市场,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产业发展导向项目,促进大连住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国内外技术 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间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科研合作,提高科技与管理创新能力。

(六)加强宣传,加快成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加强对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学习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认识,增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自觉性。加强住宅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部门、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与住宅产业相关人员对住宅产业现代化有关政策、技术标准、产品的了解,增强职业素质、业务技能,加快成套技术的应用普及,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每年举办一次住宅产业现代化论坛,普及推广住宅产业现代化知识。

大连市建筑节能管理处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幸福村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幸福村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幸福村位于层台镇西北方向,距层台镇15公里,村内无矿产资源,无工矿企业,只有独特的林木,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5%,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乡村。全村19个村民组,2300多人,其中有少数民族400多人。有一所小学,教师8名,271名学生,无食堂和教师宿舍。是层台镇最边远的一个村,属一类贫困村。

二、发展规划

(一)经济发展指标

1、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种植业。在现在的基础上,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发展种植业,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60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魔芋100亩,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3年无公害优质水稻近800亩,魔芋种植规模基地达200亩。届时我村亩产可增收600元。

(2)打造干果林基地。目前我村已种植核桃5000株,还未结果实,如果实验成功,可计划2015年通过开荒地可连片种植核桃800亩,三到五年挂果后,届时可实现人均增收600元左右。

(3)加快林业化发展步伐。全村带领群众栽移树。

2、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硬化通组路(村公所驻地经马鞍山至王家寨、赵家寨)全长3.3公里,受益农户达300多人,预计明年实现。丫口组经陈家沟至刘家寨,全长3公里,受益农户400多人,明年实现。刘家寨至苦角湾,全长440米,受益170人,岭岭上至大丫口,全长

2.15公里,受益农户266人,下寨通组路0.25公里,受益农户401人,2013年实现。丫口经余家寨

第五篇: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文化发展思路

库伦旗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在此大背景下,我旗文化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旗文化广电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旗文化工作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繁荣为主题,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创业,真抓实干,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发展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大力组建和扶持业余文艺演出队,先后成立了草根文化艺术团、红枫叶安代队、原生态安代队等8个群众表演团体,经常组织举办规模声势大、覆盖范围广、参与群众多、社会影响好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繁荣全旗城乡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也为我旗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接班人。二是活跃群众文化活动。2010年开展广场文艺活动117场次,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惠民活动大范围开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是要通过一批具体文化福利项目,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近年来我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送文艺下乡、农家书屋建设、“2131”农村免费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2010年,完成“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322场,观众275782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82场次、服务群众58200多人次,并为其他各类文艺活动和会议提供音响服务90场次。送书、科技信息等下乡达到13000册(份),完成了70个价值280万元的草原书屋建设工作。全旗各级图书馆(室)接待图书阅览、借阅和查阅人员41087人次,提供各类图书60119册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始终以“安代”为主要内容,对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整理,倾力打造安代这张经典名片。调查搜集了安代的起源、安代名称的来历、安代的动作、曲调以及安代的唱词和有关安代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传承人员的情况等。已挖掘整理出安代曲目72首、安代唱词1260多段,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代文化研究集成》等多部论著及大型画册《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并征集到歌颂库伦的新歌62首。

(四)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旗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文化经营单位80家。其中网吧14家,音像场所6家,歌厅、舞厅、台球厅26家,摄影、摄像场所10家,电脑、软件销售场所9家,书报刊场所6家,印刷厂及打字复印社11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和摊点,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五)广播电视业扎实推进。目前,我旗的广播影视已经初步形成了事业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电影与电视互为补充,有线与无线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网。一是“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效,网络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目前,全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13%和93.16%。二是节目套数日益多元化。今年电视节目套数由过去的36个增到了48个。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4610.5小时,其中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67.5小时,转播节目14143小时。三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合作经营,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已经使6个苏木镇100个嘎查村约2.4万农牧民收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全旗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超过400 公里,全旗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0%。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开始,投资9070万元的三大寺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按照《库伦三大寺文物古建筑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方案》要求,先后拆除了寺庙周边的原人大、政协办公楼、旗宾馆商务楼、原旗委、政府综合办公楼及寺庙南侧一栋商业用房等近20000平方米建筑物。建设寺前广场,绿化美化硬化近30000平方米,使“三大寺”周边环境得以有效整治。并修缮完成了包括兴缘寺山门、大殿、象教寺弥勒佛殿、额克苏莫庙、象教寺救度佛母庙、玉柱堂、札萨克达喇嘛寓所的抢险加固现状整治工程和寺内环境整治和硬化、绿化工程以及“三大寺”三防工程。目前部分庙宇已实现了对外开放,日平均接待游客20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近几年是我旗文化建设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但是对照全旗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照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旗文化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尽管我旗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旗是国贫旗,历史积存的问题多,缺口较大,突出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我旗标志性文化设施稀缺,还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博物馆、文化俱乐部、影剧院等硬件设施,影响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开展。

(二)城乡之间文化事业与时代要求不够同步。全旗乡镇文化设施匮乏的现象仍然较多,建设任务艰巨,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文化事业机构,编制等问题尚未得到落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够平衡问题,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学校文化、农村文化等方面还急需引导、扶持和帮助。

(三)文化事业发展与当前形势需要不够适应。一是现行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软实力总体不强,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切实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文化管理、文化经营等一些门类缺少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任务艰巨;三是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艺术创作生产方面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不论品种还是结构,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百姓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精品力作;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提升库伦形象,服务全旗型跨越式发展大局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

(四)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众多文化资料和文物点难以得到及时抢救维修,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不能实施征集保护,部分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风习俗无法传承和保护。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库伦“十二五”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做到:一是强化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实现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把握文化的传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四是注重政府规划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库伦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五是把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文化产业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提升库伦文化发展水平。

(一)做好常规性文化工作。继续以广场、社区、校园、军营等团体为依托,精心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乌兰牧骑、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在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活动过程中,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结合新形势新发展为广大农牧民服好务。继续加强对我旗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检查和监督,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歌厅、网吧的管理,要把整顿网吧,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对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的管理措施,确保我旗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将继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确保安全播出。同时在栏目设臵、节目质量上都将想方设法推优出新,不断提高在上级媒体上稿量,为库伦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郁氛围和提供舆论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拟在三大寺西侧或检察院西侧结合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元城,全力放大库伦蒙元文化元素,与三大寺藏传佛教文化及曾是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文化进行整合拓展。二是建设特色街区,如成吉思汗大街、荞麦食品加工销售一条街和蒙古族民俗制品一条街等,用文化带动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拟建一所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剧院,计划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初步设计观众席为上下二层,共四个剧场,座位为1000个左右。四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在蒙药厂现址建设蒙医蒙药博物馆。利用该址老爷庙和淖尔济庙的宗教元素,结合我旗蒙医蒙药历史,使其成为我旗文化产业的又一大亮点。另外,完成安代艺术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及布展工程。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原则,内部装修、展品征集、展厅设计同步进行,使该博物馆真正成为展示安代艺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艺术平台,并使其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外延。五是继续加大对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我旗的6个苏木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全部为近400平方米的标准文化站。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各基层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功能,使文化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向村级延伸,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文化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草原书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功能作用,把文化食粮送到农牧民的田间地头,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汲取文化营养,使文化信息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助推器。

(三)进一步打造库伦特色文化品牌。在库伦现有资源条件上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审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着力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一是千方百计让“安代”走出去。我旗的安代艺术在全市、全区都有较高知名度,是一张推介库伦、宣传库伦的文化王牌,如何让安代走出全区,走向全国,一直是我们沉思和探索的课题。2009年我旗举办的中国库伦首届安代文化艺术节为打造安代品牌文化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今年,我们将向上申报区级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目前申报文本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上级文化部门审阅。初步估计项目完成后,拟投入资金6000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安代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另投入资金6000万元。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申报建设,进一步打响安代品牌,拉动文化产业建设。二是利用工艺制品宣传库伦,使之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安代、荞麦、布鲁、宗教等具有库伦特色的主题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开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并将其打造成品牌,推向市场。目前正在委托一家公司制作布鲁工艺品,样品已经完成,正在请专家和领导评审。另外我们打算以“吉祥安代”雕塑为原形制作旅游工艺品,其内含的安代、宗教和库伦地域的文化元素将成为我旗旅游文化产品生产的一大亮点。同时,积极申报布鲁文化艺术之乡、荞麦文化艺术之乡、蒙医蒙药之乡和根艺之乡。三是通过生产影视艺术作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今年由北京十月天文化传媒拍摄,片长90分钟,由著名蒙古族作家阿古拉泰和白雪林编剧,著名导演杨真执导的《荞麦花开》于9月3日在库伦旗开拍。《荞麦花开》反映了日本遗孤、原库伦一中教师乌云的亲身经历,同时融入了库伦民歌、安代舞、荞麦饮食和蒙医蒙药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将会在宣传库伦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另外,积极争取资金,拟将库伦民歌《达古拉》改编成一台歌舞剧,通过全新的歌舞艺术手段展现出库伦地域的民俗风情,展现出库伦独特文化的丰厚底蕴。

(四)全力打造宗教文化产业圈。库伦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在全市、全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大张旗鼓地宣传库伦的宗教文化。一是积极争取资金计划继续实施三大寺保护修缮工程,包括兴源寺院内西侧老爷庙(财神庙)、东西厢殿及山门殿复建工程、福缘寺维修及三大寺二期工程扫尾和环境整治等工程。二是围绕宗教文化排演好查玛舞、安代舞等,实施“特色剧场天天演”工程。使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通过艺术的手段领略库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将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又一旅游热点,彻底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问题。

(五)发挥地区优势,搞活做大旅游产业。将以“三大寺”为核心,进一步搞活沙漠旅游项目,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形成东接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接山峰沟壑、北接草原沙漠,西接沙湖荷花的旅游资源布局。通过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弘扬特色文化,最终打造一个以历史为脉络,以宗教文化为主体,以古城区“三大寺”为核心的旅游精品区,进一步拉动全旗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三产联动、和谐协调、互动共赢的产业格局。

(六)激活体制,不断推进文化市场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执法力度。将过去的文物、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的执法功能集于一体成立全旗文化综合执法大队,重新拟定编制,明确职责。同时,鼓励发展文化中介,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的文化经纪人,组建各类文化产业组织,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

(七)做好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工作。广播电视台做好法制宣传、安全播出工作。做好广播电视稽查工作,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设臵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及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互联网建设管理。

下载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董学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董学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十一五”以来,农发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

    十一五卫生发展及十二五规划思路

    XXX区“十一五”卫生发展 及“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一、“十一五”卫生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XXX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

    十二五规划思路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精选5篇)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五篇范文

    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众所周知,“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2010年农牧业工作要点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赫章县农牧局 2011年农牧业工作要点及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一、2011年工作要点 (一)发展思路:紧扣一个主题(现代特色农业)、夯实两个基础(农业粮食发展基础和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强......

    科技局“十二五”科技工作总结和发展思路[大全5篇]

    科技局“十二五”科技工作总结和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及2015年科技工作 “十二五”以来,xx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