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研究(正稿)
干 警 队 伍 信 息 化 能 力 建 设 研 究
上海市 萧文煜
一、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概述
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司法行政机关为干警队伍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向全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活动和过程。它是干警队伍履行职责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一个理性的、负责任的、有效率的、透明和廉洁的、能对外部变化作出及时、恰当反应的干警队伍的必要条件,是干警队伍迎接21世纪挑战的必由之路。
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开发能满足干警队伍履行各项职责所需要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建设其性能、规模与干警队伍职能一致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业务系统;建设联结各级干警队伍的专用计算机高性能信息网络;在业务系统和专用网络的基础上,提供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各种服务。
干警队伍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概括而言就是使干警队伍能够更加合法、有效地履行职责。
二、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府信息化建设早已被提到日程,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促进干警队伍自身建设
鼓励基层干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办公,以提高工作实效并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干警信息化的能力,掌握互联网、Windows、Office等基本操作,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大,对计算机网络了解不多的干警,更具有工作实效上的意义。
(二)提高干警队伍管理水平以数据库平台为基础,研发劳动教养人员资料信息管理库,将所有人员的资料都录入电脑,劳教人员的基本情况都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查阅。并通过信息资料的及时更新,实时掌握劳教人员的思想脉搏,实现劳教人员思想动态的可视性,便于总揽劳教工作的全局。
(三)提高政治工作效率
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延伸政治教育工作触角、拓宽政治工作领域网络资源共享为政治工作提供了大量借鉴材料和教育素材。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较强的时效性,通过网络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政治工作动态和先进的工作经验,并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用以指导基层政治工作,并可利用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新方法和鲜活事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也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宣传新闻事件、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据化、信息化建设,使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着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向发展。
(四)规范后勤管理机制
利用配发的各类应用管理软件,加强财务和医疗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化后勤管理机制。在财务工作方面,利用上级下发的管理软件,将工资发放、收入开支等各类账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数据化管理。在与单位的帐目来往当中,利用互联网网上银行,实现无现金来往,使得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在医疗方面,基层干警和医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劳教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把各类病号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方便及时了解掌握人员健康状况,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后勤信息化备案和管理,既可以提高工作精确度,又能促进后勤工作的正规化建设。
三、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现状
现今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不足之处尚待解决。要想得到预期的建设效果,一个前提就是充分认清现状。只有认识到不足,然后才能改进。
(一)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基层单位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信息化办公用品的欠缺。一是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干警队伍实际工作的需要,经常出现计算机被别人占用,想使用却使用不到的现象;二是设备老化,设备、技术落后,无法适应新的应用需求,速度慢,功能不全,致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是缺少对干警队伍信息化教育学习的投入,多数干警信息化能力弱,同时缺乏重视。
(二)“重硬轻软”现象
在目前的投入水平下,软件投入比例还较小,硬件投入仍然是重点。形成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有:信息化建设基础非常薄弱,建设重点仍在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中;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路由器和存储器等高端设备的需求量较大,这些设备价格高于的应用软件价格;软件处于基础开发阶段,还未形成产业化标准。
(三)注重前期投入,后期维护投入不足
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众所周知,信息化领域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速度之快难以用言语形容,所以要紧跟步伐,才不致落后。但在干警队伍信息化建设中,常常出现前期投入之后忽视后期维护的现象,信息化设备和教育方面经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落后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久而久之会造成信息化的滞后,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四)观念老化,重视不足
以上三点现状的总结可以归结到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观念老化,重视不足。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力建设在干警队伍中的重要意义,忽视了司法行政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把握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而仍旧固守着原有的工作观念,以致于落后,以致于出现上述三点不足。
四、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应当针对现状设计具体的措施,就是有的放矢。总结起来,具体措施应当包含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要充分认识加快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适应加快信息网络化发展的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进行。考虑到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必要成立领导协调机构,组织协调信息网络建设,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二)强化前期咨询投入,加强基层信息化应用的指导
在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前期咨询中,深入了解机关和干警队伍的各部分需求,将前期咨询有效开展,以解决后期实用性差以及针对性的差的问题。确定专人通过基层工作管理系统中“基层论坛”、“网上咨询”按照有问必答的原则回复信息化应用的有关问题,提高基层干警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本处信息化应用工作。发布具有工作借鉴和指导意义的信息,办好基层工作管理系统中“基层论坛”,密切与基层司法行政干部联系,加强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打破部门、单位分割和封闭状况,实现信息共享,积极培育信息共享。
(三)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机关信息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化的工作会越来越多,各单位、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维护都需要专门的岗位和人员。干警队伍内部要配备专(兼)职的信息员,负责政务信息化的日常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要设立信息主管。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干警队伍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培训,并纳入考核、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把能否掌握信息网络应用技能,作为引进、聘用、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争取在近几年内各级干警都能适应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运用信息网络知识,为加快机关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带好头,引好路。
(四)加强信息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加强网络资源的安全保护,加强对信息网络工程的安全检查。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采用信息与网络加密、识别、过滤、控制和抗干扰等安全技术,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制定应急措施,防范突发的灾难性破坏,要建立日常的安全检查制度。涉及保密内容上网的,要经保密部门审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上网的检查、监督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机关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条块协调、整合发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快研究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关信息网络工程及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明确干警队伍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统一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规范内网建设和专网互联。同时,要逐步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证书认证系统,保证政府信息网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
五、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中要重视的问题
(一)重视实际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信息化建设关键一点就是要有务实的态度,要讲求实用,不要赶时髦。要量力而行,好钢用在刀刃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尤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就是要分段实施,量力而行,不贪大求洋。信息化建设要掌握一个原则,把有限资金先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二)注意与干警队伍工作特点相适应
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找准自身工作的特点,针对劳教人民警察的实际情况去展开。
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项工作,具有前瞻性和紧迫性,搞好这一建设是提高干警队伍实际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所必需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了几个年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劳教人民警察作为基层执法队伍,一定要紧跟这一步伐,提高信息化能力,以满足新时代、新形势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
第二篇:信息化能力建设
信息化能力建设
1.单选题
1.以启发式教育方式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呈现出来的计算机程序系统(D)
A.办公自动化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管理信息系统 D.专家系统
2.以下(B)是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的基础部分。
A.生产管理 B.组织制度 C.质量管理 D.经营管理
3.以下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的是(A)
A.运行 B.存储 C.输入 D.控制
4.信息系统的早期表现形式(A)
A.数据处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办公自动化系统
5.不是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是(D)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计划
6.系统分析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A)
A.需求调查 B.详细调查 C.可行性分析 D.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
7.系统分析报告不包括的是(A)
A.系统决策分析 B.开发项目概述 C.线性系统概况 D.项目实施计划
8.下列不是影响系统维护的主要因素的是(A)
A.可发展性 B.可测试性 C.可修改性 D.可扩充性
9.常见的语法信息组织方法有(A)
A.字序组织法 B.逻辑组织法 C.分类组织法 D.概率组织法
10.常见的语义信息组织方法有(B)
A.字序组织法 B.逻辑组织法 C.代码组织法 D.概率组织法
11.常见的语用信息组织方法有(D)
A.字序组织法 B.逻辑组织法 C.代码组织法 D.概率组织法
12.以下不是竞争战略的是(B)
A.总成本领先战略 B.产品科技性战略 C.产品差异性战略 D.聚焦战略
13.信息检索的主要形式是(A)
A.文献检索 B.数据检索 C.事实检索 D.概念检索
14.不是信息检索类型新分类的是(A)
A.文献检索 B.文本检索 C.数值检索 D.音/视频检索
15.以下不是并行爬行的优势的是(B)
A.节省爬行时间 B.分散网络负担 C.减少网络负担 D.增加网络负担
16.并行爬行面临的问题有(D)
A.节省爬行时间 B.分散网络负担 C.减少网络负担 D.增加网络负担
17.以下不是并行爬行的模式的是(B)
A.独立型 B.集体型 C.动态分配型 D.静态分配型
18.衡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A)
A.查全率和查准率 B.收录范围 C.输出格式 D.输入格式
19.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C)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
A.历史活动 B.政治活动 C.社会活动 D.人文活动
20. D)是企业在信息时代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的根本
A.人才优势 B.原材料优势 C.经营方式优势 D.信息优势(21.信息收集是信息分析的: A)
A.基础 B.唯一途径 C.根本方法 D.结果(22.逻辑的思维法包括(A)
A.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 B.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处理法
23.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为(C)
A.客观因素 B.主观因素 C.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D.政治背景
24.信息分析的本质(D)
A.扩大生产规模 B.增加人民收入 C.为领导提供决策 D.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
25.常用的信息展示方法主要有(A)
A.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直观传播报道、网络发布 B.文字报道、网络传播、口头报道、新闻发布会
26.信息分析的特点是(B)
A.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 B.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27.信息分析的作用(A)
A.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
28.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
A.信息市场 B.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房地产市场
29.专家调查法的常见种类(B)
A.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推理法 B.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30.多元分析法又称(C)
A.数据统计分析法 B.量变、质变分析法 C.多变量统计分析法 D.内在联系分析法
31.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各种技术的总和,包括哪两方面(C)
C.生产和应用
32.(C)是文化结构的重要内容,对文化结构的变动有直接的影响
A.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B.基础科学的发展 C.文化教育水平D.历史文化观念
33.信息产业的重要特征是(B)
A.高风险型产业 B.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C.高回报型产业 D.搞创新型产业
34.从技术手段和技术坏境而言商业信息化包含了(A)
35.企业竞争力的(C)保证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
A.价值型 B.独特性 C.延展性 D.科技性
36.教育信息化主要指在教育系统留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
(C)
A.教学艺术 B.教学技能 C.教学手段 D.教学策略
37.网络及其安全技术是电子政务实施的首要技术 电子政务网络一般由(A)三部分组成38.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国家高校“数字校园”中小学“校校通”(C)和现代远程教育四个工程
39.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A)的基本内容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40.管理大师鲁克说过:(C)这句话强调评价了对管理的重要性。
41.信息社会指标分为(C)大类
42.信息化指数是反映(D)的总指标
4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是(D)
44.应设立(A)部门产值,第二信息部门等指标
45. C)什么分析法是对具有复杂联系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46.信息化建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 社会信息结构(D)
47.信息产业分为(C)部门
48.信息经济核算法是由(C)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提出的。
49.在信息化指法中“通信主体水平”用字母(50.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B)B)
51.以下是企业竞争力的是(A)
52.市场恒古不变的主题是(A)
53.资源配置手段最主要的是(B)
54.信息资源供需变化的指示器是(D)
55.完全竞争的市场具备的特点(A)
56、以下不是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是(D)
57. A)在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8.以下不是时间成本包括的内容的是(B)
59.企业竞争力构成的要素有(C)
60. A)是指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对其他组织或个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
61.不是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是(D)
62.以下不是政府干预的表现形式的是(D)
63. D)的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每个模块内部的执行过程。
64.信息产业组织结构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内容(A)
2.多选题
1.信息检索类型有(ABCD)
2.一次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包括(ABC)
3.信息分析的特点有(ABCDE)
4.信息分析的作用有(ABC)
5.信息组织的基本要求表现为(ABD)
6.信息分析成果的类型(ABC)
7.逻辑思维法包括(ABC)
8.信息组织的工作原理(ACD)
9.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ABC)
10.信息组织本质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多种属性又可归纳为(ABC)
1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ABD)
12.信息化就是要以(ABC)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13.信息检索包括的步骤(ABC)
14.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由(ACD)组成15.教育信息化的特点(ABD)
16.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领域有(ABC)
17.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注重培养(ABCD)创新素质等
18.多指标综合法分为哪三种(ABC)
19.信息系统包括(ABCD)
20.以下哪个符合信息化能力评价的意义(ACD)
21.信息化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ABD)
22.以下为信息资源的主要经济特征表现的是(ABCD)
3.判断题
1.信息分析成果的评价包括下面3个关键环节 A 成立评价小组 B 确定评价目标 C 提出评价意见。
2.信息搜集一般包括数字搜集和文字搜集二种途径
3.回归分析是处理2个或2个以上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一种数字方法
4.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主要决定于内部因素外还受到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5.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是当前常见的两种检索方式。
6.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单一化与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信息产品能力倍增成本也在相应增加
7.决策机制在信息产业运行机制中处于主要地位,不仅是其他机制的基础,而且贯穿其它机制运行的始终。
8.数值检索是传统文献检索的延续。
9.信息产业内部结构都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
10.信息组织是沟通信息分布无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矛盾的桥梁。
11.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12.电子政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用于政务公开”“提供网上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内部办公电子化” “ 提供安全保障”
13.信息检索是解决信息饥饿与信息相对过剩的最有效手段。
20.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 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4.商务领域和公共行政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外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也初露端倪
15.信息化能力评价有利于规范信息化管理
16.信息组织是解决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的矛盾的关键环节。
17.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条件
18信息化产业划分为三个部门,即第一信息部门(信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信息部门(直接信息部门)和第三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门)
19.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构成。
20.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单一化与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信息产品能力倍增成本也在相应增加
21.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信息资源配置中一种等同于传统资源配置的特有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领域。
20.网络化不仅增添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对信息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9.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是当前常见的两种检索方式。
17.在日本,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共享一直被看作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腾飞的动力。
第三篇:信息化能力建设心得体会
信息化能力建设心得体会
系统学习了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之后,有了一些心得,现将心得写如下: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一)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二)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从三次革命谈起,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第三次革命。
(三)信息时代的十二个特点。
1、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者成为知识性劳动者。
2、生产向着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生产与 用户相结合,实现实时敏捷生产与智能生产。如现在的无人工厂,实现了全部的网络化操作。
3、企业组织结构呈现网络化与灵活化的特点,创新、柔性、信息和知识生产型企业将是成功的企业。
4、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知识与柔性管理。
5、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发展。
6、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市场周期短的特点。
7、社会分配按照贡献大小及知识结构分配。
8、市场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与变化快的特点。
9、产业结构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主,物质生产和服务业为辅。
10、在就业方面,从事信息、知识生产的劳动者就业率高,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提高。
11、企业文化是创新、合作与学习。
1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信息,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更深入发展,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问题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引发许多新的变化,面对市场的全球化、国际化,面对企业之现状,可能在新的国际分工面前作出新的选择,由此也必然引发企业的重新洗牌。
(四)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上来认识信息化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产生,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也在不断增加,并不断占据了生产力要素的主导地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推进企业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地区组织,同企业内部的管理、开发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产业不断拓展,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以管理信息化为主导,以实现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实现企业产品走向世界为目标,一定会使企业有着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信息化能力建设学习心得
信息化能力建设学习心得
这次的信息化能力建设网络课程以《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为基础教材,学习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领域信息化、信息化能力评价、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在信息化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上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有以下心得: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高喊”创新最多的领域,同时也是最保守的领域之一。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教学的实施主体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必然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各地方发展差异和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教育信息化在各地区被接受的程度也必然不同。在具体落实中,更要考虑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求,引导他们内发的、主动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真正的利用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再三,信息化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
最后,信息化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每个人在接收、适应、应用信息化的工具时候也各有不同,个人的基础和水平不一样,也不是一两次的集中培训学习就能熟练的掌握信息化的工具,信息化的能力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保持良好的进步,如果停止学习和实践,就会很快被新的信息技术所淘汰。
第五篇:信息化能力建设课程
信息化能力建设课程
第一章绪论
一、社会信息化
1、什么是信息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给出这样的概念: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中国信息化过程:
第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第二,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三,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
第四,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2006年提出《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7点)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定基础。
3、社会信息化的典型表现: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社会信息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三是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全面信息化。这三个层次分别发生于社会住信息化
1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范围日益广泛。
二、信息化能力及其表现
ERP表现出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
1、ERP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2、ERP扩展了信息管理集成的范围
3、ERP是准时制的核心工具
4、ERP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核心
5、ERP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
第五章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活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
2、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
高把投入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高倍增性、高创新性。
二、信息技术的作用
1、信息技术能推动经济的增长。
2、信息技术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
3、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信息技术有利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繁荣。
5、信息技术有利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
三、信息产业的特征
1、信息产业是先导型产业。
2、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3、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
4、信息产业是高风险型产业。
5、信息产业是高渗透性产业。
6、信息产业是高回报型产业。
7、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型产业。
8、信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9、信息产业是复合综合型产业。
10、信息产业是战略型产业。
除了上述特征以外,与传统产业相比,信息产业还有着明显的收益递增、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长经济的特征。
第六章领域信息化
一、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基于Web的全部商业活动,称作电子商业,主要是以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来完成的;而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Web在网上进行交易,称作电子贸易。
2、电子商务的特性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2)虚拟化。
(3)社会化
3、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从技术角度看,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企业内联网、企业外联网和因特网。
4、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协同处理和交易服务。
5、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第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
第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当当网、亚马逊网。第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淘宝网。
第四: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
二、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的功能:主要有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改变政府工作模式。
2、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电子政务通常可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办公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工;二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能的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化众和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决策。即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实施的原则
应用原则、安全原则、标准化原则、效益性原则
4、电子政务的应用:
用于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广泛利用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政务信息。
提供网上服务。如交通违查查询、网上交水电费等。
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向大众提供政府所拥有的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
内部办公电子化。会议通知、信息传达、政策宣传、法规颁布、意见调查等,都以电子邮件方式处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
提供安全保障。在政务信息安全方面提供保障。
三、教育信息化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
2、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1)教育资源数字化
(2)教学方式多样化
(3)教育理念现代化
3、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包含: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
五、信息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