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细则

时间:2019-05-13 03: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细则》。

第一篇: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细则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

现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CCAR-339SB),自1999年6月1日起实行。局长 刘剑峰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四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民用航空运输安全正常进行,规范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民用航空运输活动,以及与民用航空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运输危险物品按照危险物品运输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民用航空安全检查部门(以下简称安检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则,通过实施安全检查工作(以下简称安检工作)。防止危及航空安全的危险品、违禁品进人民用航空器,保障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 安检工作包括对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及其行李、进入候机隔离区的其他人员及其物品,以及空运货物、邮件的安全检查;对候机隔离区内的人员、物品进行安全监控;对执行飞行任务的民用航空器实施监护。

第五条 民航公安机关对安检部门的业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检查、监督。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安检部门开展工作,共同维护民用航空安全。

第六条 安检部门发现有本规则规定的危及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并交由民航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第七条 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及其行李,以及进入候机隔离区或民用航空器的其他人员和物品,必须接受安全检查;但是,国务院规定免检的除外。

第八条 安检工作可以收取费用。安检工作费用的收取办法由民航总局另行制定。

第九条 安检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检查、文明执勤,热情服务的原则。

第二章 安检部门及其人员 第一节 安检部门

第十条 设立安检部门应当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审核同意并颁发《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许可证》;民航地区管理局在民航总局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核权。未取得《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许可证》,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从事安检工作。《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到期由颁证机关重新审核换发。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安检部门的单位应当向民航总局提出书面申请,并附书面材料证明具有下列条件:

(一)有经过培训并持有《安检人员岗位证书》的人员,且其配备数量符合《民用航空安检人员定员定额标准》;

(二)有从事安检工作所必需的经民航总局认可的仪器,设备;

(三)有符合《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的工作场地;

(四)有根据本规则和《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手册》制定的安检工作制度。

(五)民航总局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安检部门使用的安全检查仪器应当经由民航总局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检测。经检测合格后,凭发给的《使用合格证》方可使用。

民航总局公安局、民航地区管理局公安局,或经委托的其他民航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安全检查仪器的射线泄露剂量行检测。检测次数每年不少于一次。第二节 安检人员 第十三条 从事安检工作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品质良好;

(二)未受过少年管教,劳动教养或刑事处分;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志愿从事安检工作;

(四)招收的人员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五周岁;

(五)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男性身高在1.65米以上,女性身高在1.60米以上;无残疾,无重听,无口吃、无色盲、色弱,校正视力在1.0以上。

第十四条 安检人员实行岗位证书制度,没有取得岗位证书的,不可单独作为安检人员上岗执勤。

对不适合继续从事安检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或辞退。

第十五条 安检人员执勤时应当着制式服装,佩戴专门标志,服装样式和标志由民航总局统一规定。

第十六条 安检人员执勤时应当遵守安检职业道德规范和各项工作制度,不得从事与安检工作无关的活动。

第十七条 在高寒、高温、高噪音条件下从事工作的安检人员,享受相应的补助,津贴和劳动保护。

第十八条 在调射线区域工作的安检人员应当得到下列健康保护:

(一)每年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状况档案;

(二)每年享有不少于两周的疗养休假;

(三)按民航总局规定发给工种补助费;

(四)女工怀孕和哺乳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在调射线区域工作。

第十九条 X 射线安全检查仪操作检查员连续操机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分钟,每天累计不得超过六小时。

第三章 安检工作勤务

第一节 旅客及行李、货物、邮件的检查

第二十条 安检部门应当根据任务量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勤务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杜绝漏检、失控等事故的发生。在特殊情况下,经民航总局公安局或其授权部门批准,可以实施特别工作方案,从严进行安全检查,特别工作方案由民航总局公安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对国内航班旅客应当核查其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客票和登机牌。有效乘机身份证件的种类包括:中国籍旅客的居民身份怔、临时身份证,军官证、武警警官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军队文职干部证、军队离退休干部证和军队职工证,港,澳地区居民和台湾同胞旅行证件;外籍旅客的护照、旅行证,外交官证等;民航总局规定的其他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对十六岁以下未成年人,可凭其学生证,户口簿或者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放行。

第二十二条 对核查无误的旅客,应在其登机牌上加盖验讫章。

第二十三条 对旅客实施安检时,安检人员应当引导旅客逐个通过安全门。

第二十四条 对通过时安全门报警的旅客,应当重复过门检查或使用手持金属探测器或手工人身检查的方法进行复查,排除疑点后方可放行。手工人身检查一般应由同性别安检人员实施;对女旅客实施检查时,必须由女安检人员进行。

第二十五条 对经过手工人身检查仍有疑点的旅客,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后,可以将其带到安检室从严检查,检查应当由同性别的两名以上安检人员实施。

第二十六条 旅客的托运行李和非托运行李都必须经过安全检查仪器检查。发现可疑物品时应当开箱(包)检查,必要时也可以随时抽查。

开箱(包)检查时,可疑物品的托运人或者携带者应当在场。第二十七条 旅客申明所携物品不宜接受公开检查的,安检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场合检查。

第二十八条 空运的货物应当经过安全检查或存放二十四小时,或者采取民航总局认可的其他安全措施。

第二十九条 对空运的急救物品、鲜活货物、航空快件等有时限的货物,应当及时进行安全检查。

第三十条 对特殊部门交运的保密货物、不宜检查的精密仪器和其他物品,按规定凭免检证明予以免检。

第三十一条 航空邮件应当经过安全检查。发现可疑邮件时,安检部门应当会同邮政部门开包查验处理。

第三十二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予以免检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二节 候机隔离区安全监控

第三十三条 经过安全检查的旅客进入候机隔离区以前,安检部门应当对候机隔离区进行情场。

第三十四条 安检部门应当派员在候机隔离区内巡视,对重点部位加强监控。

第三十五条 经过安全检查的旅客应当在候机隔离区内等待登机。如遇航班延误或其他特殊原因离开候机隔离区的,再次进入时应当重新经过安全检查。

第三十六条 因工作需要进入候机隔离区的人员,必须佩戴民航公安机关制发的候机隔离区通行证件。

上述人员及其携带的物品,应当经过安全检查。

安检部门应当在候机隔离区工作人员通道口派专人看守,检查进出人员。

第三十六条 候机隔离区内的商店不得出售可能危害航空安全的商品。商店运进商品应当经过安全检查,同时接受安检部门的安全监督。第三节 民用航空器监护

第三十八条 执行航班飞行任务的民用航空器在客机坪短暂停留期间,由安检部门负责监护。

对出港民用航空器的监护,从机务人员将民用航空器移交监护人员时开始,至旅客登机后民用航空器滑行时止;对过港民用航空器的监护从其到达机坪时开始,到滑离(或拖离)机坪时止;对执行国际、地区及特殊管理的国内航线飞行任务的进港民用航空器的监护,从其到达机坪时开始至旅客下机完毕机务人员开始工作为止。

第三十九条 民用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当根据航班动态,按时进入监护岗位。做好对民用航空器监护的准备工作。

民用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当坚守岗位,严格检查登机工作人员的通行证件,密切注视周围动态,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监护区。在旅客登机时,协助维持秩序,防止未经过安全检查的人员或物品进入航空器。

第四十条 空勤人员登机时,民用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当查验其《中国民航空勤登机证》。加入机组执行任务的非空勤人员,应当持有《中国民航公务乘机通行证》和本人工作正(或学员证)。对上述人员携带的物品,应当查验是否经过安全检查;未经过安全检查的,不得带上民用航空器。

第四十一条 在出、过港民用航空器关闭舱门准备滑行时。监护人员应当退至安全线以外,记载飞机号和起飞时间后,方可撤离现场。

第四十二条 民用航空器监护人员接受和移交航空器监护任务时,应当与机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填写记录,双方签字。

第四十三条 民用航空器客,货舱装载前的清舱工作由航空器经营人负责。必要时,经民航公安机关或安检部门批准,公安民警、安检人员可以进行清舱。

第四节 安检工作中特殊情况的处置

第四十四条 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员,不准登机或进入候机隔离区,损失自行承担。第四十五条 对持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伪造或变造证件、冒用他人证件者不予放行登机。

第四十六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带至安检值班室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交由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一)逃避安全检查的;

(二)妨碍安检人员执行公务的;

(三)携带危险品、违禁品又无任何证明的。

(四)扰乱安检现场工作秩序的。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威胁航空安全行为之一的,交由民航公安机关查处:

(一)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及其仿制品进入安检现场的;

(二)强行进入候机隔离区不听劝阻的;

(三)伪造、冒用、涂改身份证件乘机的;

(四)隐匿携带危险品,违禁品企图通过安全检查的;

(五)在托运货物时伪报品名。弄虚作假或夹带危险物品的;

(六)其他威胁航空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携带《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或者托运的物品》(见附件一)所列物品的,安检部门应当及时交由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四十九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携带《禁止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作为行李托运的物品》(见附件二)所列物品的,应当告诉旅客可作为行李托运或交给送行人员;如来不及办理托运,安检部门按规定办理手续后移交机组带到目的地后交还。

不能按上述办法办理的,由安检部门代为保管。安检部门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对超过三十天无人领取的,及时交由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五十条 对合有易燃物质的生活用品实行限量携带(见附件三)。对超量部分可退给旅客自行处理或暂存于安检部门。安检部门对旅客暂存的物品,应当为物主开具收据,并进行登记。旅客凭收据在三十天内领回;逾期未领的,视为无人认领物品按月交由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四章 教育培训

第五十一条 安检部门应当按照民航总局制定的《民用航空安检业务培训大纲》,制定本单位业务培训计划,开展在职,在岗,脱产、半脱产等形式和站,科、班(组)多层次的业务训练。

第五十二条 持有岗位证书的安检人员应当接受年度岗位考核复查;考核前持证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培训。

第五十三条 新招收的安检人员(大、中专院校安检专业毕业生除外)上岗前,应当接受不少于一百六十学时的空防安全,安检规章、勤务技能,职业道德、礼仪和外事常识以及军事技能等有关知识、技能的培训。经考试合格的,方可成为见习检查员。

第五十四条 见习检查员见习期为一年。见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后,按照民航总局规定颁发上岗证书。

第五十五条 安检人员实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根据安检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和学历,工龄等,评定技能等级,确定待遇。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六条 民航总局在航空安全奖励基金中列出专项,用于奖励在安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六条 在安检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安检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的奖励:

(一)模范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严格执行安检工作规章制度,成绩突出的;

(二)积极钻研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完成安全检查任务成绩突出的;

(三)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保养维修,成绩突出的;

(四)执勤中检查出冒名顶替乘机或持伪造,变造身份证件的;

(五)执勤中查获预谋劫机或其他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嫌疑人,以及隐匿携带危害航空安全物品的;

(六)遇有劫机或其他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紧急情况,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制服罪犯的;

(七)执勤中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

对前款受奖励者,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五十八条 安检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安检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的行政处分;违法或者构成犯罪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一)在安检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不负责任,对危及空防安全的物品或伪造、变造、冒用的身份证件发生漏检,造成一定后果和影响的;

(二)违反安检工作制度,造成不良影响.情节严重的;

(三)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

(四)遇有劫机或其他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紧急情况,临阵脱逃或者擅离岗位,不服从命令,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本规则规定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五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则第十条规定,未取得《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许可证》而从事安检工作的单位,勒令立即停止,井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可对直接责任人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第六十条 对于《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许可证》已过换证期而不申请换发经提出仍不改正,或者不符合本规则第十一条规定经提出仍不改正的,收回许可证,并可对有关单位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规则第十二条规定,使用不符合规定仪器的,勒令立即停止,并可对有关单位处二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可对直接责任人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规则规定,致使未持有岗位证书的人员单独上岗执勤的,对该单位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 本规则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规定的处罚,由民航总局公安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公安局负责实施。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规则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六十五条 本规则正式施行后,以前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一律以本规则为准。^附件一: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或者托运的物品:

(一)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包括:

1.军用枪、公务用枪: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防暴枪等。2.民用枪,气枪、猎枪、运动枪、麻醉注射枪、发令枪等。3。其他枪支:样品枪。道具枪等。

4.军械、警械:警棍、军用或警用匕首,刺刀等。5.国家禁止的枪支、械具:钢珠枪、催泪枪、电击枪、电击器、防卫器等。6.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二)爆炸物品类,包括:

1.弹药:炸弹,手榴弹,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信号弹、催泪弹、毒气弹和子弹(空包弹、战斗弹、检验弹、教练弹)等。

2.爆破器材:炸药、雷管、导火索、导爆索、非电导爆系统、爆破剂等。3.烟火制品:礼花弹、烟花,爆竹等。4.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三)管制刀具:指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颁布实施的《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中所列出的刀具,包括匕首,三梭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刀具和形似匕首但长度超过匕首的单刃刀、双刃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等。少数民族由于生活习惯需要佩戴、使用的藏刀、腰刀、靴刀等属于管制刀具,只准在民族自治地方销售,使用。

(四)易燃,易爆物品,包括:氢气、氧气、丁烷等瓶装压缩气体、液化气体;黄磷,白磷、硝化纤维(含胶片)、油纸及其制品等自燃物品;金属钾。钠、钾、碳化钙(电石)、镁铝粉等遇水燃烧物品;汽油,煤油,柴油、苯、乙醇(酒精)、油漆、稀料、松香油等易燃液体;闪光粉、固体酒精、赛璐珞等易燃固体;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铅、过醋酸等各种无机、有机氧化剂。

(五)毒害品:包括氰化物,剧毒农药等剧毒物品。

(六)腐蚀性物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有液蓄电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七)放射性物品:放射性同位素等放射性物品。

(八)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物品,如可能干扰飞机上各种仪表正常工作的强磁化物、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品等。

(九)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携带,运输的物品。

附件二:禁止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作为行李托运的物品:指除附件一规定的物品外,其他可 以用于危害航空安全的菜刀、大剪刀、大水果刀,剃刀等生活用刀,手术刀。屠宰刀,雕刻 刀等专业刀具,文艺单位表演用的刀、矛,剑、戟等,以及斧,凿、锤、锥、加重或有尖钉的手杖、铁头登山杖和其他可用来危害航空安全的锐器、钝器。^附件三:乘机旅客限量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及数量

第二篇: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手册

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作制度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四章

勤务的组织 第五章

勤务的实施 第六章

情况报告 第七章

情况处置 第八章

教育训练 第九章

安检设备管理 第十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制定本手册。

第二条

从事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的单位或部门(以下简称安检部门)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同时,应遵守本手册规定的内容。

第三条

民航公安机关根据本手册规定支持、配合安检部门开展工作;对安检部门移交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四条

各安检部门可根据本手册制定工作细则。

第二章

工作制度

第一节 安全目标责任制度

第五条

安检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目标和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工作方案。

第六条

安全目标责任应定人、定位、定任务,做到分工清楚,任务明确,各负其责,奖罚分明。

第七条

安全目标主要包括:杜绝因安检原因造成劫机、炸机等严重危害航空安全的事件;不因安检原因危及航空运输安全;不因安检原因造成航空器损坏。

第二节

领导值班制度

第八条

安检部门实行领导分级值班制度。一般可分为安检部门、安检科队、安检班组(分队)三级领导值班。

第九条 安检部门值班领导应当坚持现场值班,指导、监督、检查、协调现场安全检查工作,解决安检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

安检科队值班领导应当坚持跟班,具体组织、实施、指挥安全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 安检班组(分队)值班领导应坚持带班,按照上级的要求同本班组(分队)安检人员一起做好各项勤务工作。

第三节

请示报告制度

第十二条

安检人员在一般情况下遇到超越处理权限的问题时,必须及时 向上级领导请示后方可处理。

第十三条

通常情况下,请示报告应逐级进行;遇有重要情况和重大涉外问题以及突发情况可越级报告,但事后应当报告直属领导。

第十四条

遇有强行登机、劫机以及发现爆炸物等特别紧急情况,来不及请示报告时,应当根据当时情况按照预案予以处置,处置后必须及时逐级报告。

第十五条

上报情况应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况、处理结果。第十六条

下级向上级请示报告问题时,应当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第十七条

请示报告必须作出详细记录,重大问题作出专题报告。第四节

会议制度

第十八条

安检部门应当定期召开业务会、总结会、研讨会,必要时随时召开。

第十九条

业务会主要是讲评上一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

第二十条

总结会主要是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二十一条

研讨会主要是围绕安全检查工作中的某个方面,或根据当时敌、社情或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就如何加强工作进行深入研讨。

第五节

交接班制度

第二十二条

交接班应当同级对口书面交接。

第二十三条

交班的主要内容:上级的文件、指示;执勤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设备使用情况;遗留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第二十四条

接班人员应按时到达现场办理接班手续。交班人员在接班人员到达执勤岗位后方可离去。

第六节

点名讲评制度

第二十五条

安检部门实行上班点名和下班讲评制度。

第二十六条

点名和讲评一般由安检科队值班领导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点名的内容包括:检查安检人员到岗情况;检查安检人员着装情况;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按照航班预报,合理安排勤务,提出工作要求。

第二十八条

讲评的内容包括:安检人员在位情况;小结当天执勤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对下一班勤务提出具体要求;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上报。

第七节

物品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物品管理包括对旅客、货主暂存、自弃和遗留物品的管理。第三十条

物品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台帐。

第三十一条

禁止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作为行李交运的物品,以及限量携带物品的超量部分,在来不及办理交运手续或移交机组时,可作暂存处理。安检人员应给物主开具《暂存物品凭单》。

第三十二条

对旅客、货主自动放弃的物品应当统一登记造册,记录收到的时间、地点、数量及品名。

第三十三条

发现旅客、货主遗留在安检现场的物品,应当由两名以上安检人员共同清点和登记,并及时交给专人保管。贵重物品应及时报告值班领导,尽可能地寻找失主。

第三十四条

对旅客暂存、遗留且在30天内无人认领的物品以及旅客自 弃的物品,应当统一登记造册,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节

安检业务用章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条

安检业务用章包括验讫章和免检章。

第三十六条

验讫章实行单独编号、集中管理,落实到各班(组)使用。免检章由专人管理,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方可使用。

第三十七条

验证人员在核对旅客的身份证件、客票和登机牌无误后,在登机牌正联、附联各盖验讫章,并做到印迹清楚,不漏盖、错盖。

第三十八条

对按规定免检的人员,应在核对其免检介绍信、身份证件、客票和登机牌无误后,在其登机牌正联、附联各盖免检章;对随同的非免检人员按规定检查后盖验讫章。

第三十九条

安检业务用章不得带离安检现场,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带离时,必须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

第四十条

安检业务用章丢失或被盗,应当立即报告值班领导。第九节

仪容风纪管理制度

第四十一条

安检人员执勤时必须着安检制服,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缀订、佩戴安检标志、领带(领结)、帽徽、肩章。

(二)按规定配套着装,冬、夏制服不得混穿。

(三)换季时应统一换装,换装时间由各安检部门自行规定。

(四)应当着黑色、深棕色皮鞋。

(五)着装应当整洁,不准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歪戴帽子,不准在安检制服外罩便服、戴围巾等。

(六)只能佩戴国家和上级部门统一制发的证章、证件和工号。

第四十二条

安检人员要爱护和妥善保管安检制服以及各种安检标志,严禁将安检制服和标志变卖、擅自赠送或借给他人。

第四十三条

男安检员不准留长发、胡须、大鬓角;女安检员在工作期间不得披发过肩,不准戴奇异饰物。

第四十四条

安检人员着安检制服在公共场所要举止端庄,严禁酗酒。第四十五条

各级安检部门领导对安检人员的仪容风纪负有纠察的责任。安检人员应自觉接受纠察,自觉维护安检队伍形象。

第十节

文明执勤制度

第四十六条

安检人员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文明执勤。

第四十七条

安检人员执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勤前不吃有异味食品、不喝酒,执勤期间应举止端庄,不吸烟、不吃零食。

(二)尊重旅客的风俗习惯,对旅客的穿戴打扮不取笑、不评头论足,遇事不围观。

(三)态度和蔼,检查动作规范,不得推拉旅客。

(四)自觉使用安全检查文明执勤用语,热情有礼,不说服务忌语。

(五)爱护旅客的行李物品,检查时轻拿轻放,不乱翻、乱扔,检查完后主动协助旅客整理好被检物品。

(六)按章办事,耐心解释旅客提出的问题,不得借故训斥、刁难旅客。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四十八条

基础岗位职责。基础岗位包括待检区维序检查岗位、前传检查员岗位。其基本职责是:

(一)维持待检区秩序并通知旅客准备好身份证件、机票和登机牌。

(二)开展调研工作。

(三)在安全检查仪器传送带上正确摆放受检行李物品。第四十九条

验证检查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对乘机旅客的有效身份证件、客票、登机牌进行核查,识别涂改、伪造、冒名顶替以及其他无效证件。

(二)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三)协助执法部门查控通报的在控人员。第五十条

人身检查员岗位职责:

人身检查岗位包括引导和安全门检查两个具体岗位。其基本职责是:

(一)引导旅客有秩序地通过安全检查门。

(二)检查旅客自行放入盘中的物品。

(三)对旅客人身进行仪器或手工检查。

(四)准确识别并根据有关规定正确处理违禁物品。第五十一条

X射线检查仪操作员岗位职责:

(一)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X射线检查仪。

(二)观察辨别监视器上受检行李(货物、邮件)图像中的物品形状、种类,发现、辨认违禁物品或可疑图像。

(三)将需要开箱(包)检查的行李(货物、邮件)及重点检查部位准确无误地通知开箱(包)检查员。

第五十二条

开箱(包)检查员职责:

(一)对旅客行李(货物、邮件)实施开箱(包)手工检查。

(二)准确辨认和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处理违禁物品,严防错、漏检。

(三)开具暂存或移交物品单据。第五十三条

监护岗位职责:

(一)对出(过)港航空器和经过安全检查的旅客及手提行李进行监护。

(二)对候机楼、隔离区和其它监护区实施清场。

(三)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监护区或登机。

(四)防止未经安全检查的物品被带入监护区或航空器。

(五)防止发生劫机分子强行登机或地面炸机等破坏活动。第五十四条

仪器维修岗位职责:

(一)负责各种安全检查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

(二)负责安全检查仪器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三)负责安全检查仪器故障的修理工作,保证安检仪器正常运行。第五十五条

现场值班岗位职责:

(一)负责向当班安检人员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和通知。

(二)提出本班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组织协调安检现场勤务。

(四)督促检查各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五)按规定处理安检现场发生的问题。

(六)本班工作结束后进行讲评。第四章

勤务的组织

第一节

安全检查的任务

第五十六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和《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的规定对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及其行李、进入候机隔离区的其他人员及其物品以及空运货物、邮件进行安全检查。

第五十七条 对候机隔离区内的人员、物品进行安全监控。第五十八条 对执行飞行任务的民用航空器实施监护。

第五十九条

安全检查查控的范围见《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附件一、二、三。

第二节 勤务组织的原则

第六十条

安检部门在安排各项工作中,要以勤务为中心,兼顾教育、培训、学习,完成以执勤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第六十一条

在勤务的组织和实施中,应当以科、队(或班、组)等建制单位安排。采取分级指挥、分级负责的方法,使各级职、责、权分明。

第六十二条

组织勤务时应当合理使用执勤人员,安排组织好勤务交接,保持勤务的连续性。

第六十三条

安检部门应当结合自身担负的任务,制定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处置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三个等级的勤务方案,作为实施勤务和处置情况的依据。

第六十四条

安检部门应当加强与民航有关单位,以及海关、检疫、边检、警卫部队等单位的联系配合,互相支持,确保检查、监护等各项勤务的顺利进行。

第六十五条

安检部门在勤务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好检查仪器、通讯器材、勤务用品、机动车辆的保障工作。

第三节

安检各部门职责

第六十六条

安检部门应当根据工作实际,明确各勤务部门职责。

第六十七条

安检部门值班领导统一组织、协调各项安检工作的开展,监督、检查各项勤务的组织实施,处理勤务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第六十八条

安检部门办公室协调各勤务部门的勤务工作,上报情况或下传各项指示。

第六十九条

安检各勤务部门负责各勤务组的编成,组织指挥各勤务组之间的交接班和勤务实施等各项工作,及时处理和上报安全检查勤务中发生的各类问题。

第七十条

安检监护部门组织对航空器和候机隔离区的各项监护工作,负责与其他勤务单位的工作联系,及时解决在监护勤务中发生的问题。

第七十一条

安检调研部门负责组织对敌情、社情的调查研究,分析勤务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提出阶段性重点检查内容和检查中的特别注意事项。

第七十二条

设备仪器维护部门负责和组织对安全检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安检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第四节

勤务组织的程序和要求

第七十三条

安全检查勤务的程序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安检部门各级勤务组织应当根据该程序进行工作。

第七十四条

安检部门值班人员应当提前了解当日航班动态,及时通知各 勤务部门。各勤务部门值班领导根据航班动态和执勤力量,制定勤务方案,分配勤务任务。

第七十五条

安检部门执勤人员应提前到达执勤现场,与值机人员同步开始工作。各勤务部门值班领导应组织召开班前会,传达上级指示,布置工作,提出要求。

第七十六条

安全检查开始前,各勤务部门应当按职责清理现场,巡视或清查候机隔离区,调试安检仪器设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七十七条

安检各勤务部门在分配勤务时应当定人、定位、定任务、定责任。安检部门各级领导应当检查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

第七十八条

安检部门各岗位人员,必须认真落实各项勤务,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到熟悉勤务方案,明确自身任务。

第七十九条

安全检查、监护工作中发生、发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应当按各级权限进行处理。遇有突发性事件,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进行处置。

第八十条

安检部门各岗位应当做好勤务交接班工作,由各勤务部门值班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并监督交接班情况,防止发生漏洞。

第八十一条

当日勤务结束,各勤务部门应当关闭、锁好各种仪器、设备,清点、存放检查器材、执勤用具,整理、上报勤务工作情况以及发生、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

第五节

安全检查特别工作方案

第八十二条

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实施特别工作方案:

(一)接到劫机、炸机等敌情通报;

(二)发生劫机、炸机或其他严重危害空防安全的事件;

(三)危害空防安全的事件连续发生,空防形势严峻;

(四)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乘坐民航班机。

(五)国家警卫对象和外国国家领导人乘坐民航班机。

第八十三条

在全国范围实施特别工作方案由民航总局公安局决定;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机场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在本地区(机场)范围内实施特别工作方案。

遇有第八十二条第四、五项规定的情况,安检部门领导可以决定对本次航班实施特别工作方案。

第八十四条

实施特别工作方案的情况消除后,决定实施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安检部门停止实施。

第八十五条

特别工作方案内容包括:

(一)加强安全检查。抽调业务熟练的检查员执行检查,必要时单设通道,从严检查。

(二)加强查控工作。增派便衣巡视人员,掌握被查控人员情况,及时将查控名单与当天航班舱单进行核对。

(三)加强仪器检查。操机员应当充分发挥X射线安全检查仪的功能作用;对可疑行李经开包检查取出违禁物品后,必须重新过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调高安全门灵敏度。

(四)增大开箱(包)和手工人身检查率。开箱(包)率、手工人身检查率不得低于50%,必要时可以对特定航班的旅客人身及其手提行李全部进行仪 器和手工双重检查。

(五)检查防爆器材是否置于现场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防爆人员应当到现场实施防爆技术检查。

(六)对登机旅客及装入货舱的行李、货物的数量应当详细核对,发现可疑人员或物品必须禁止登机或装机。

(七)加强对航空器和候机隔离区的监护工作。对登机和接近飞机人员以及车辆应当严格控制,必要时对机场设施以及接近航空器的车辆进行检查或清查。

(八)加强各级值班和现场组织指挥。

(九)对航空供应品(食品)应当派专人检查并监装。

(十)当接到某航班可能遇劫(炸)等敌情通报,而该航班旅客已经安检或已登机时,对已登机或准备登机的旅客、行李和货物应当重新进行安全检查。

第八十六条 当外国民航企业要求我方为其采取特别安全措施时,应当事先与对方商谈处置方案及有关事宜,并划定安全责任。

第八十七条 在实施特别工作方案时,应尽量保证航班正常。

第五章

勤务的实施

第一节

勤务实施的程序

第八十八条

对旅客实施安全检查时,首先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客票和登机牌,检查无误后加盖验讫章,再请旅客通过安全门,手提物品通过X射线安全检查仪进行安全检查,对可疑人员和物品进行人身复查或开箱(包)检查,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当进行手工检查。

第八十九条

对旅客交运行李的安全检查应在旅客办理乘机手续时同步进行,检查无问题后方准其托运。

对尚未实施交运行李检查与值机手续同步进行的机场,应将已检查的托运行李实行封包或加贴封条,并实施有效监控,防止验讫的行李被夹塞物品或与未经检查的行李相混。

第九十条

对货物邮件进行检查时,应查验托运书或路单填写的托运书各项内容是否完整规范,核对所申报的品名与实际货物是否一致。

第九十一条 对候机隔离区实施监管,应在当日航班开始前进行清场,对经过安检进入隔离区的旅客进行监控,防止与未经安全检查的人员混合或接触。

对航空器进行监护,应首先与机务人员办理有关交接手续,密切监视接近航空器的人员和车辆,并查验其证件,防止无关车辆和未经安全检查的人员接近或进入航空器。

第九十二条

当班勤务结束后,认真记录当班工作情况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第二节

证件检查

第九十三条

除规则所规定的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外,国内旅客可持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驻港部队军人可持驻港部队证件;海员可持海员证;外国旅客可持领事官证、外国人出入境证、外国人居留证;港澳台旅客可持港澳(台湾)居民来往内地(大陆)通行证乘机。

第九十四条

对乘机旅客必须查验其身份证件、客票和登机牌;对进入候机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应查验其有效通行证件。第九十五条

查验证件时应采取检查、观察、询问相结合的方法。第九十六条

证件检查的方法:

对塑封的单页卡式证件,注意甄别证件的真伪,检查证件的外观式样、规格、塑封、印刷和照片等主要识别特征是否与规定相符,有无变造、伪造的疑点。

对贴有照片的证件应查看持证人的身份,核对证件上的姓名与客票、登机牌署名是否一致;辨别证件照片与持证人性别、年龄、相貌是否相吻合,有否揭换照片、冒名顶替;甄别证件的外观、式样、规格、塑封、纸张、印刷以及印章防伪标记、暗记等有无变造、伪造的疑点;查验证件的有效期,有关项目是否齐全,有无涂改痕迹,照片上是否盖有印章等。

第三节

人身安全检查

第九十七条

对旅客实施人身安全检查时,应告知受检旅客将随身携带的全部金属物品取出,然后按次序通过安全门。

对放入盘中的物品应进行检查,注意是否藏有违禁物品。

第九十八条

对头戴帽子的旅客应让其摘下帽子检查;对检查时脚部反复报警者,必要时可请其脱掉鞋子检查。

第九十九条

对通过安全门时报警的旅客,应当重复过门检查或使用手持金属探测器或手工人身检查的方法进行复查,排除疑点后方可放行。

手工人身检查一般应由与受检旅客同性别的安检人员实施;对女旅客实施检查时,必须由女安检人员进行。

第一百条

检查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从严进行手工人身检查:

(一)精神恐慌,行迹可疑者;

(二)冒充熟人,假献殷勤,接受检查过于热情者;

(三)表现不耐烦,催促检查或言行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四)频繁进出待检区,窥视检查现场,探听安全检查情况等行为异常者;

(五)着装与其身份不相符或不合时令者;

(六)航空器起飞前匆忙赶到检查现场者;

(七)带有违禁物品不事先申报及在行李物品检查中发现可疑问题者;

(八)当检查至身体某部位发现异常时,声称有病者;

(九)上级通报的来自恐怖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员;

(十)其他言行可疑者。

第一百零一条

对旅客实施手工人身检查,是通过双手对旅客身体采取摸、压等检查方法,以发现随身藏匿的武器、刀具、爆炸物品及其它危险物品。

手工人身检查的重点是人体的腋下、腰部和裆部。

检查要领和程序是: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前到后。检查时,安检人员要面对旅客,先从旅客前衣领开始,至双肩、胸、腰部止;再请旅客转身,从后衣领起,至双臂外侧、双手手掌、双臂内侧、腋下、背部、后腰部、裆部、双腿、脚部止。如旅客着装较多,可先请其解开外衣,对外衣也应进行检查。

第一百零二条

对经过手工人身检查仍有疑点的旅客,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后,可以将其带到安检室从严检查,检查应由与受检旅客同性别的两名以上安检人员实施。

从严检查时,可由一名安检人员对受检旅客进行监视,防止其作出危险行 为或毁灭物证,另一名安检人员进行检查;检查时可请旅客脱掉外衣、鞋袜。对不配合检查的,可根据情况予以拒绝登机或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零三条

从严检查应做出专门记录,记录受检旅客的姓名、性别、年龄、所乘航班、工作单位(或住址),对其进行检查的安检人员应共同签名。

第四节

行李物品检查

第一百零四条

对旅客随身携带、托运的行李物品的检查是指通过仪器检查和手工开箱检查,防止违禁物品被带上航空器或夹在行李中托运。

第一百零五条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开箱(包)检查:

(一)用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时,图象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物品性质的;

(二)用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时,发现似有利器、电池、导线、钟表、块状、圆柱状、粉末状、液体状、枪弹状物等;

(三)X射线安全检查仪监视器图像中显示有容器、仪表、瓷器以及照相机、收音机、录音录像机、VCD机、电子产品等物品的;

(四)携带者特别小心或时刻不离身的物品;

(五)乘机人携带的物品与其职业、事由和季节不相适应的;

(六)现场表现异常的旅客或群众举报的嫌疑人员所携带的行李物品;

(七)公安部门通报的犯罪嫌疑人或布控对象所携带的物品。

第一百零六条

对经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后未发现疑点的行李也应保持一定的开包率,进行不定期、不定点开包抽查。

第一百零七条

开包时,旅客应在现场,对旅客声明不宜公开检查的物品应带至安检室单独检查。

第一百零八条

对经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发现疑点的行李由安检人员打开箱(包),对抽查的行李可由旅客自己打开。

第一百零九条

开箱(包)检查时,要仔细查验行李箱(包)的底部、角部和内外侧小兜,注意发现有无夹层。

第一百一十条

对照相机、收音机、录音录像机、手提电话及其它常用电子产品,要求旅客操作演示时出现不应有反应或与常规重量不符的,应从严检查。

第一百一十一条

对有疑点的行李在开箱(包)检查后应重新过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

第五节

货物、邮件检查

第一百一十二条

对货物、邮件进行安全检查是指利用安全检查仪器对空运的货物、邮件进行检查,防止伪报、虚报品名或者在货物、邮件中夹带危险品。

第一百一十三条

对空运的货物应当经过仪器检查或存放二十四小时,或者采取民航总局认可的其他安全措施。

第一百一十四条

对空运的急救物品、鲜活货物、航空快件等有时限的货物,应当全部及时进行安全检查。

第一百一十五条对空运货物应核对路单所填品名与实际货物性质是否相符。

第一百一十六条

对经安全检查仪器检查发现疑点的货物应会同货主或托运人共同开包检查,直至排除疑点后方可放行。第一百一十七条

对无法用仪器进行检查的货物应至少在货运仓库存放二十四小时后方可启运。

第一百一十八条

对航空邮件应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可疑邮件时,安检部门应会同邮政部门开包查验。

第六节

航空器监护

第一百一十九条 安检部门对执行飞行任务的民用航空器在客机坪短暂停留期间应进行监护。

第一百二十条 对出港航空器的监护,从机务人员移交监护人员时起,至旅客登机后航空器滑行时止;对过港航空器的监护从其到达客机坪时开始,至旅客登机后航空器滑行时止;对执行国际、地区及特殊管理的国内航线飞行任务的进港航空器的监护,从其到达机坪时开始至旅客下机完毕机务人员开始工作为止。

第一百二十一条

对当日首班出港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在起飞时间前九十分钟与机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第一百二十二条

对执行航班任务延误超过九十分钟的航空器由安检部门交由机务人员管理,至确定起飞时间前六十分钟由机务人员移交安检部门实施监护。

第一百二十三条

航空器监护人员的岗位设置为:大中型航空器(载客100人以上)派2-3人,小型航空器(载客100人以下)派1-2人。岗位位置分别为客梯(登机桥)口、货舱口和周围巡视。

第一百二十四条

航空器监护区的范围为:以航空器为中心,周围30米。

第一百二十五条

对进入监护区域范围内的车辆、人员,航空器监护人员应查验其通行证件。

第一百二十六条

在旅客登机时,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协助维持秩序,查验登机牌上的验讫章,防止未经安全检查的人员或物品进入航空器。

第一百二十七条

经民航公安机关或安检部门领导决定,监护人员可对航空器进行清舱。

情况报告

第一节

日常工作情况报告

第一百二十八条

日常工作情况报告是指安检部门、安检人员对工作中遇到的情况、问题和阶段性工作情况及时或定期向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报告。

第一百二十九条

安检人员对执勤中遇到的旅客证件不符、隐匿携带危险和违禁物品、扰乱安检现场秩序等问题应及时向科队(班组)值班领导报告。

第一百三十条 安检科队(班组)值班领导遇到无权处理的问题应向本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报告。

第一百三十一条 安检部门除定期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填写报表外,应每月报告一次业务工作情况,每半年报告一次综合情况。

第一百三十二条 安检部门应将日常工作情况定期通报本机场公安机关,民航各级公安机关应主动了解本地区安检部门的工作情况。

第二节 特殊情况报告

第一百三十三条 特殊情况报告是指接到预谋劫持、爆炸民用航空器的情报或发生劫、炸机、机场爆炸等突发事件时的情况报告。

第一百三十四条 凡所接到的情报中威胁目标直接针对民用航空器,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报告:

(一)有明确预谋作案时间;

(二)有明确作案目标,如针对某航空公司、某机场、某航线、某航班、某航空器等;

(三)有作案人姓名、国籍、证件号码。

第一百三十五条 接到民用航空器遇劫、炸的信息后,安检部门应立即将基本情况电话报告民航总局公安局,然后再将详细情况以书面形式传真上报。

第一百三十六条 报告的基本内容:

(一)当日安检、监护过程有无发现可疑情况;全部旅客是否均经过安全检查;是否按照规定实行开包和手工人身检查;安检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安全门在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参数等。

(二)当日检查旅客人数;手提行李数量,手工人身检查、开包检查数量;查出危险、违禁物品数量及处理情况;移交机组保管的限量携带物品件数、品名及物主座位号;X射线安全检查仪、安全门查出疑点和报警情况;验证时发现证件不符的情况。重点是劫、炸机嫌疑人的检查情况。

第一百三十七条

特殊情况在报告总局公安局的同时,应按程序将情况逐级上报。

第七章

情况处置

第一节

处置的原则和权限

第一百三十八条

安检部门对在勤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第一百三十九条

安检部门各科队(班组)值班领导负责处理安检过程中情节轻微、涉及面小、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问题。

第一百四十条

安检部门值班领导负责处理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生的比较重要、影响较大、涉及面广的问题。

第一百四十一条

安检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处理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

证件检查中的情况处置

第一百四十二条

旅客所持居民身份证过期时间不到六个月的,可予以放行;超过六个月的不予放行。

第一百四十三条

旅客所持临时居民身份证过期,十五天以内经站值班领导批准放行,超过十五天的不予放行。

第一百四十四条 凡旅客因故不能出示有效乘机身份证件的,可凭下列证件或证明检查放行: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凭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全国政协委员证放行。

(二)出席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工、青、妇代会和劳模会的代表,凭所属县、团级(含)以上党政军主管部门出具的临时身份证明放行。

(三)省、部级(含副职)以上要客,如无居民身份证,凭省、部级(含)以上单位出具的临时身份证明信放行。

(四)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及其文职干部、离退休干部、院校学员和职工,可凭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出具的临时身份证明放行;退伍、转业军人凭退伍证、转业证,六个月内可以放行。

(五)对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的,在护照有效期内可以放行。

(六)十八岁以下未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凭当地公安机关出具的临时身份证明放行。十六岁以下未成年人,凭学生证、户口薄、暂住证放行。十二岁以下儿童,凭半票或十分之一客票,免验身份证件。

(七)旅客遗失居民身份证,凭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临时身份证明放行。在户籍所在地以外被盗或丢失的,凭发案、报失地公安机关(地方公安机关或民航公安机关)出具的临时身份证明放行。

(八)旅客在申办居民身份证期间,可凭贴有本人照片、并加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户籍专用章的申领居民身份证回执放行。

(九)境外人员在中国旅行期间遗失护照证件的,凭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遗失证明(须贴有本人照片、注明有效期)放行。

(十)对持民航公安机关出具的《乘坐民航飞机临时身份证明》的,在有效期内予以放行。

第一百四十五条

以下情况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放行:

(一)旅客在办理登机手续后遗失有效证件的,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后从严检查放行。

(二)年龄已高的老人(按60岁掌握),凭本人单位或子女单位、接待单位出具的证明信放行。

(三)急病、伤患者及其陪同家属、医护人员需乘机转赴外地治疗,因时间紧迫未带有效乘机身份证件的,可凭单位介绍信或医院转院证明予以放行。

(四)国家公务员因执行紧急公务急需乘机,但又不能出示有效乘机身份证件的,凭所在单位介绍信放行。

第一百四十六条 乘机临时身份证明应贴有本人近期像片,写明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有效日期,并加盖公章,内容不全者不予放行。

第一百四十七条 中央对台办接待的保密客人,凭中央对台办出具的乘机介绍信,免验其身份证件。

第一百四十八条 加入机组执行任务的非空勤人员乘坐民用航空器,凭中国民航公务乘机通行证、本人工作证(或学员证)检查放行。

第一百四十九条 通用航空用户的随机工作人员凭民航地区管理局或省(区、市)局、航空公司出具的《专业航空乘机证》放行。

第一百五十条

持有因公安机关技术上错误制作产生的居民身份证者,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核准后,进行严格检查后放行。

第一百五十一条

持边防检查部门出具的暂扣护照证明者,不予以放行。第一百五十二条 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不能作为有效乘机证件使用。

第一百五十三条

境外旅客非法持有国内居民身份证的,不予放行,并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五十四条

对持变造证件、伪造证件、冒用他人证件或涂改证件的旅客,不予放行,并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旅客人身及其行李物品检查中的情况处置 第一百五十五条

免检范围见附件一。

第一百五十六条

要客范围见附件二,免检范围外的要客在安检时给予礼遇,优先检查。

第一百五十七条

开箱(包)检查发现危害较大的违禁物品时,应采取措施控制住携带者,防止其逃离现场,并将箱(包)重新经安全检查仪检查,以查清是否藏有其它危险品,必要时将其带入安检室彻底检查。

第一百五十八条

对旅客携带枪支、弹药的,可视下列情况处理:

(一)警卫人员携带枪支乘坐民航班机,应持有工作证、本人持枪证和公安部警卫局或中办警卫局、总政保卫部、军委办公厅警卫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出具的持枪证明信,经核对无误后,登记放行,并通报机组。

(二)除前项规定情况外,其他执行公务人员携带枪支、弹药在安检前主动申报,并且手续齐全的,告其不能携带登机。

(三)境外人员和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携带的枪支、弹药(包括狩猎枪支、弹药),凭公安部门或边防检查部门出具的《枪支、弹药携运证》,或者外交部、总政保卫部、省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信,准予托运。

(四)其他旅客携带枪支、子弹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第一百五十九条 对携带军、警械具的,可视下列情况处理:

(一)非军人、政法人员携带军、警械具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二)军人、政法人员故意隐匿携带军、警械具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主动申报的,劝其暂存或交送行人员带回。

第一百六十条

境外旅客携带藏刀、腰刀、靴刀等少数民族刀具的,以及少数民族人员在民族自治区域内携带民族刀具的,可准予办理托运或交机组保管;其他携带少数民族刀具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刃长超过6公分的非管制刀具不允许随身携带,可准予托运或交机组保管。

第一百六十一条

对可能用于危害航空安全的日常生活用品、工具、道具、玩具等(具体品名见《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附件二)不得随身携带,告知旅客办理托运,无法托运的移交机组带到目的地后交还。

第一百六十二条

对含有易燃物质的日常生活用品,实行限量携带。具体品名、数量见《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附件三。超出部分劝其自行处理。

对医护人员携带的抢救危重病人所必需的氧气袋等凭医院的证明可予以检查放行。

第一百六十三条

对持《侦察证》乘机执行任务的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可按正常安检程序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经过仪器检查未发现疑点的,不再摸身和开包检查。

第一百六十四条

对以下物品按规定给予免检:

(一)对装有机要文件的箱(包),凭中办机要交通局的《专用证》和铅封免予检查;不能铅封的箱(包),凭《专用证》和贴有的金黄色五角星标志免予检查。

(二)对装有外汇的箱(袋),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或中信实业银行保卫部签发的《押运证》和所在银行开具的证明信及铅封免予检查。

(三)对外交信使邮袋,凭外交信使护照和使领馆出具的证明,免予检 查。

(四)对机密尖端、重点型号产品,属航天、航空工业部门的,凭航天、航空工业总公司保卫部门出具的免检证明信、铅封以及免检标志,免予检查。

(五)其他特殊物品,凭民航总局公安局出具的免检证明放行。第一百六十五条

对检查中的其它情况的处置:

(一)对检查中发现走私物品的,移交海关处理。

(二)对检查中发现淫秽物品、毒品、赌具、假钞、反动宣传等物品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三)对查出的布控犯罪嫌疑人,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四)对查出的偷渡人员,交边防检查部门处理。第四节 监护工作中的情况处置

第一百六十六条

安检监护人员应查验进入候机隔离区或登机的工作人员及其所携带的行李物品是否经过安全检查,对未经检查者,不准进入;对无理取闹和违章进入机场控制区者,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出当地机场隔离区、停机坪时,凭机场隔离区证件通行,在外地执行任务时凭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安全机关介绍信(国家安全部机关凭局级单位介绍信)和《侦察证》进出。

第一百六十八条 进入候机隔离区的物品必须接受安全检查,拒绝检查的不准进入。

第一百六十九条

发现有向候机隔离区传递未经检查物品者,应将人、物交安检部门值班领导处理,若传递危险物品或可疑物品,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七十条

清场、清舱时发现武器、易燃易爆、毒害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可能危及旅客、航空器安全的物品,应保护好现场,立即报告安检部门值班领导,并通知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七十一条

清场、清舱中发现可疑人员,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第一百七十二条

航空公司运送航材,凭航空公司证明信并经安检部门值班领导批准,监护人员凭证明放行。

第一百七十三条 在登机口发现无登机牌或登机牌未盖安检验讫章的,不准登机,立即报告安检部门值班领导处理。

第一百七十四条 发现未办理出境手续的人员,交边防检查部门处理。第五节 特殊情况的处置

第一百七十五条

对不接受安全检查的旅客,应向其讲明有关法律、法规;经说明仍不接受者,拒绝登机,损失自负。

第一百七十六条

遇有在安检现场无理取闹,扰乱现场工作秩序,妨碍安检人员执行公务的,应带至安检值班室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不听劝阻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七十七条

遇有因航班延误、取消等原因,旅客强行冲击安检现场或登机口的,应予以劝阻和制止,并及时报告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七十八条

旅客与安检人员发生矛盾时,应及时予以调解。旅客提出合理建议或投诉时,要认真接待和答复。

第一百七十九条 发现严重精神病患者,通知承运人处理。

第一百八十条 发现醉酒不能约束自己行为者,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第一百八十一条 对危重病人,凭医院证明或当地民航急救中心证明,安检部门值班领导可派人到飞机下面检查。

第一百八十二条 安检部门只接受民航公安机关布置的协助查控要求。接受查控通知书时,应查验项目内容是否齐全,项目应包括被查控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证件号码、照片、相貌特征、案件性质、查控时限、重点航线及本机场民航公安机关和安检部门领导签字。主要项目不全的,安检部门可不接控。

第一百八十三条 验证人员发现民航公安机关布控的犯罪嫌疑人时,应保持镇静,稳住犯罪嫌疑人,用暗号通知安全门检查员,对其严格检查,同时设法报告现场值班领导,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犯罪嫌疑人控制,并移交民航公安机关。

第一百八十四条 遇有政法干警押解犯罪嫌疑人,凭民航公安机关押解通知单,安检部门查验地市以上公安机关证明信和押解人员身份证件,并按程序进行检查。

第一百八十五条 政法干警押解犯罪嫌疑人时,可根据需要给犯罪嫌疑人戴手铐,但押解人员不得随身携带警械、警具。

第一百八十六条

遇有旅客托运或随身携带的特殊物品,不便或无法用X射线安全检查仪检查的,可用手工等方法检查。

第一百八十七条 对在接受安检过程中,声称携有爆炸物的,应立即将其制服,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八十八条 发现隐匿携带枪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者,立即将人、物分离,将爆炸物品放到防爆炸箱内,然后报民航公安机关处理。对反抗者先将其制服。

第一百八十九条 对邮件检查中发现的可疑邮包,应会同邮方共同开包检查,对不便于开包检查的,退邮政部门处理;对伪报品名或在邮件中夹带危险品的交民航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九十条

在货物检查中,发现伪报品名或夹带危险物品的,交民航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一百九十一条 遇有强行冲击地面航空器的,首先进行拦阻,同时通知工作人员关闭舱门、撤走舷梯,并立即报告值班领导。

第七节

本场起飞的航班遇劫、炸时的情况处置

第一百九十二条 接到遇劫信息后,须立即向民航总局公安局报告如下内容:该次航班的安检、监护过程有无发生可疑情况,是否全部旅客均经过安全检查、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摸身检查和开包检查。

第一百九十三条 配合公安机关检查遇劫航班旅客安检时使用的仪器是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了解上岗前的测试情况,以及安全门在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档次,中间是否调换。在条件许可时,应暂时关闭该安检通道。

第一百九十四条 配合公安机关对承担遇劫航班安检任务的各岗位安检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查明情况,分清责任。

第一百九十五条 清查各种工作记录和登记并如实上报:检查旅客人数、手提行李件数;摸身检查、开包检查数;查出危险品、违禁品数及其处理情况;移交机组保管的限制物品件数、品名及物主座位号;X射线检查仪、安全门查出疑点和报警情况;验证时发现证件不符的情况。

第一百九十六条 其它按所在机场处置预案,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处置。

第八章 教育训练 第一节

培训

第一百九十七条 安检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

第一百九十八条

对安检人员的教育训练分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岗前培训是指为使新招收安检人员能基本掌握从事安全检查工作所必备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所进行的上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不得少于160学时。

岗位培训是指为保证在岗安检人员不断提高其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和及时了解掌握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新政策、新规定而对上岗后的安检人员所进行的不间断培训。

第一百九十九条

培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

第二百条 岗前培训应按照民航总局制定的岗位规范、培训大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培训、考核,其主要内容除《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五十三条中所列的七项内容外,还应根据各工作人员所要从事的具体岗位进行重点培训。

第二百零一条

安检部门应坚持对在岗安检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政治或业务教育,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技能训练,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业务研讨。

第二百零二条 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有: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近期的时事、政治,安检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第二百零三条

业务教育主要内容有:如何搞好证件检查;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进行检查;如何辨别监视器上的物品图像;如何发现和识别违禁物品;如何加强隔离区和监护区的安全管理;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有关安检工作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第二百零四条 业务研讨主要内容有:分析安检勤务中正、反典型,研究和吸取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国际敌社情动态,针对某种情况研究执勤预案;分析上阶段工作漏洞,研究制订改进措施。

第二百零五条 技能训练主要内容有:各项检查技能训练、队列训练;形体训练;礼节、礼仪常识训练;擒敌技术训练。

第二百零六条

定期组织应急事件处置预案演练,使安检人员能够熟悉掌握预案内容,遇有突发事件能按预案要求迅速处置。

第二百零七条 安检部门应建立违禁物品陈列室,为业务教育提供实物资料。违禁品陈列室应参照《爆炸物样品箱使用、保管规定》,严防各种违禁物品丢失。

违禁物品陈列室主要陈列:各种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等;各种炸药;各种爆炸装置;各种防身自卫器;检查中最新发现的违禁物品、危险物品和遇到的各种典型案例资料。

第二百零八条

安检业务部门要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分期、分批轮训各级组织指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第二百零九条 为保证安全检查岗位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单位应抽调一些具有安全检查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担任相应岗位的兼职教员,条件许可时,亦可从有关院校聘请一些教师承担相关知识的教学任务。

第二节

证书的取得和管理 第二百一十条 岗位证书的取得必须经过业务知识考试、业务技能考核和职业道德考查,成绩合格。

第二百一十一条 虽经岗前培训但未取得安检人员岗位培训证书者,一律不得单独从事安检工作,只能做为见习检查员协助其他检查员工作。

第二百一十二条

见习检查员的见习期为一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发给《岗位证书》,可转正定级并单独上岗。

第二百一十三条

取得《岗位证书》者每年要接受岗位复查。复查之前,应先进行培训。在复查中,业务知识考试不合格或专业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但不得二者均补考),仍不合格者《岗位证书》予以暂停,由颁证部门在岗位证书备注栏签注“暂停”字样。

第二百一十四条

《岗位证书》暂停期间,不可单独上岗;经专业培训并重新考核合格后,报颁证部门批准,在《岗位证书》备注栏签注“恢复”字样,方可单独上岗。

第二百一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岗位证书》予以吊销:

(一)《岗位证书》持有者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的;

(二)在安检执勤中私自放行无控制区证件人员、未经检查人员或携带危险违禁物品人员,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偷拿旅客行李物品或机上供应品,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严重空防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

(五)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或岗位规范者。

第二百一十六条

《岗位证书》被吊销人员立即调离本岗位,三年内无申请安检人员《岗位证书》资格。

第三节

技能等级培训与鉴定

第二百一十七条

安全检查专业设置安检员、安检仪器维修员二个工种。各个工种实行初、中、高三个技能等级标准。

第二百一十八条

技能等级培训目的:通过安检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使安检员、安检仪器维修员具有本工种相应等级要求的知识构成与水平,以及实际技术业务能力的构成与水平,会做本工种相应等级工作实例中所列举的工作项目。

第二百一十九条

技能等级培训要求: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要根据安检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按照安检员、安检仪器维修员等工种不同等级的技术复杂程度,对业务知识技能要求的不同侧重面,从实际需要组织各层次的培训。要求初级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中级工必须掌握;要求中级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高级工必须掌握。

第二百二十条

技能等级培训内容:安检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要依据安检员、安检仪器维修员等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内容、鉴定要素细目表和鉴定试题,编写相应的培训教材,结合实际需要确定培训重点内容。

第二百二十一条

技能等级鉴定:安检员、安检仪器维修员工种的初、中、高级等级鉴定,在适用对象、申报条件、考评员构成、鉴定方式与鉴定时间、试题要求和工具设备、场地要求等方面,应依据安检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的鉴定要求办理。

第九章

安检设备管理 第一节 设备的购置 第二百二十二条

安检仪器设备包括X射线安全检查仪、金属武器探测门(以下简称安全门)、手提金属探测器、爆炸物探测器、防爆箱等。

第二百二十三条

民航总局公安局对订购安检设备和售后服务实行统一管理。

第二百二十四条

购置国外安检设备,必须经民航总局公安局认可,应事先将其型号、规格、技术性能、售后服务等有关资料报民航总局公安局审批。

第二百二十五条

购置国内安检设备,必须是民航总局公安局认可的,并符合国家标准和民航总局公安局安检技术性能要求。

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

第二百二十六条

安检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技术知识、性能及使用规定,做到会使用、会操作。

第二百二十七条

X射线安全检查仪必须由经过培训、达到岗位标准、持有上岗证书的熟练安检员负责操作,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摆弄。

第二百二十八条

安全门的灵敏度一般由设备维修技术员负责调试,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调动。

第二百二十九条

手提金属探测器、无线对讲机、电子计算机等应由专人保管。

第二百三十条

使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第二百三十一条

需充电后使用的设备,注意充电要求,保证使用时有足够电量。

第二百三十二条

使用设备时出现故障,不得随意拆卸,应迅速报告,由专业维修人员排除。

第三节

设备的管理

第二百三十三条

民航总局公安局、地区管理局公安局或经委托的其他民航公安机关,应当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种安全检查仪器的有关技术指标尤其是X射线安全检查仪的射线剂量进行检测,检测次数每年不少于一次。经检测合格后,凭民航总局公安局发给的《使用合格证》方可使用。

第二百三十四条

安检部门要加强设备的管理,教育安检人员爱护设备,并建立安检设备使用和管理责任制,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第二百三十五条

各种设备及维修仪器都应建立台帐,严格保管,严格领取使用登记制度。

第二百三十六条

X射线安全检查仪、安全门、电视监控器、电子计算机等贵重设备要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

第二百三十七条

安检仪器维修人员应在勤务现场值班。其值班职责包括掌握设备使用情况,检查其技术性能状况,并监督操机人员和其他检查人员按规程操作;排除设备临时发生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经常查验安全门档次,保持适当的灵敏度。

第二百三十八条

使用设备的技术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应予以报废。第四节

设备的维修保养

第二百三十九条

安检部门应设置技术维修单位(人员)。维修人员应受过专门培训,并取得《专业培训合格证》。

第二百四十条

维修人员应坚持设备维修日检、月检、年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第二百四十一条

维修人员每日对设备应坚持勤巡视、勤检查、勤维护。做到小故障不过日,大故障及时处理。

第二百四十二条

X射线安全检查仪操作人员每日上班前、下班后,应对设备擦拭一次,并要随时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

第二百四十三条

车载X射线安全检查仪每次执行完任务后要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一节 奖 励

第二百四十四条 安检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安检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的奖励:

(一)模范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严格执行安检工作规章制度,成绩突出的;

(二)积极钻研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完成安全检查任务成绩突出的;(三)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保养维修,成绩突出的;

(四)执勤中查出冒名顶替乘机或持伪造、变造身份证件的;

(五)执勤中查获预谋劫机、炸机或其他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嫌疑人,以及隐匿携带危害航空安全物品的;

(六)遇有劫、炸机或其他非法干扰民航空安全的紧急情况,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制服罪犯的;

(七)执勤中其它方面有突出表现的。

对以上受奖励者,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二节

处 罚

第二百四十五条

安检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安检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的行政处分;违法或者构成犯罪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一)在安检工作中工作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不负责任,对危及空防安全的物品或伪造、变造、冒用的身份证件发生漏检,造成一定后果和影响的;

(二)违反安检工作制度,造成不良影响,情节严重的;

(三)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

(四)遇有劫、炸机或其他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紧急情况,临阵脱逃或者擅离岗位,不服从命令的;

(五)其他违反《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规定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第十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条 本手册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第二百四十六条 本手册由民航总局公安局负责解释。

附件一

免检范围:

国家保卫对象:即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上述领导人率领的出访代表团全体成员,也免予检查。

2、应邀来我国访问(包括过境、非正式访问)的外国副总统、副总理、副 议长以上领导人及其率领的代表团全体成员。

3、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外国正部长级官员及我国中央各部正部长率代表团出访,部长本人免予检查。

4、大使夫妇、总领事夫妇经承运的航空公司同意,并由该公司人员陪同或出具证明可免予检查。对其余乘坐班机的各国外人员,领事官员及其家属和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亦可按上述办法掌握.5、对随同国家保卫对象乘坐民航班机的首长随身工作人员和我方接待属免检范围外宾的陪同人员,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免予检查.附件二

重要旅客范围:

1、省、部级(含副职)以上的负责人;

2、军队在职正军职少将以上的负责人;

3、公使、大使级外交使节;

4、由各部、委以上单位或我驻外使、领馆提出要求按重要旅客接待的客人。

第三篇:中国民用航空安全奖励办法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奖励办法

2007-01-11 14:20|来源:航采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航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表彰先进,激励从业人员保证安全的积极性,促进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按绩施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

第三条 民航总局的安全奖励经费纳入财务预算,从民航安全资金中列支。根据“民航总局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用于安全奖励的费用不低于年营业收入的0.2‰;其他航空企事业单位用于安全教育和安全奖励的费用不低于年营业收入的2‰。专款专用。

第二章 奖励的类别、对象和等级

第四条 安全奖励的类别:

集体奖:通报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安全奖杯或奖牌。

个人奖:通报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安全奖章(牌)和证书。

给予上述奖励的同时,可以向获奖单位或人员发给一次性奖金。

1、对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嘉奖。

2、对成绩显著、有较大贡献的,给予记功;奖励2-10万元。

3、对成绩显著、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给予记大功;奖励10-20万元。

4、对成绩卓著、有特殊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授予荣誉称号;奖励50万元。

第五条 民航总局每年对全面实现行业安全目标的航空公司,评选出四个最佳单位,分别授予:

航空安全“金鹏杯”

——年飞行时间30万小时(含)以上的航空公司;

航空安全“金鹰杯”

——年飞行时间 10万(含)-30万小时之间的航空公司;

航空安全“金雁杯”

一年飞行时间10万小时以下的航空公司(年飞行时间不超过3万小时的航空公司,原则上不参加该奖杯评比,如全年未发生事故征候,将给予通报表彰);

航空安全“金鸥杯”

——年飞行时间3千小时(含)以上的通用航空公司(年飞行时间3千小时以下的通用航空公司,原则上不参加该奖杯评比,如全年未发生事故征候,将给予通报表彰)。

第六条 运输航空公司不发生飞行事故,民航总局将根据航空公司连续安全飞行时间授予飞行安全纪录奖:

连续安全飞行100万小时,授予“飞行安全一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200万小时,授予“飞行安全二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300万小时,授予“飞行安全三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400万小时,授予“飞行安全四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500万小时,授予“飞行安全五星奖”。

获得“飞行安全五星奖”以后,再连续安全飞行每增加100万小时增加一星。1000万小时授予“飞行安全蓝天钻石奖”。

通用航空公司连续安全飞行5万小时,授予“通用航空安全飞行先进单位”称号。

飞行院校连续安全飞行按起落架次计算(起飞、着陆算1架次):

连续安全飞行50万起落架次,授予“飞行训练安全一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100万起落架次,授予“飞行训练安全二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150万起落架次,授予“飞行训练安全三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200万起落架次,授予“飞行训练安全四星奖”;

连续安全飞行300万起落架次,授予“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

获得“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以后,再连续安全飞行每增加100万起落架次增加一星。1000万起落架次授予“飞行训练育鹰钻石奖”。

第七条 民航总局每年对全面实现行业安全目标的机场评选出三个最佳单位,分别授予:

机场安全保障“金鼎杯”

——保障飞机起降10万(含)架次(起飞、降落各算1架次)以上;

机场安全保障“金樽杯”

——保障飞机起降1万(含)-10万架次;

机场安全保障“金爵杯”

——保障飞机起降1万架次以下。

第八条 民航总局每年对年内全面实现行业安全目标的空中

交通管制单位评选出空管安全优胜单位,并授予“空管安全优胜奖杯”和“空管安全优胜奖牌”。其中,奖杯是流动杯,连续三年获得奖杯的单位将永久保留奖杯。

评选1个地区空管局;

评选2个空管中心(站)或航管站。综合保障飞行15万架次(从2006年起,以后每年按照8%递增向下取整,起飞、降落、飞越各算1架次)以上的和以下的单位各一个。

评选3个由地方和民航飞行院校管辖机场的空管单位。

第九条 凡满足第五、六、七、八条的获奖单位,民航总局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全面实现民航总局制定的行业安全目标的单位,奖励资金由企事业单位自筹。

第十条 飞行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给予奖励:

1、安全飞行12000小时的飞行人员,授予安全飞行铜质奖章;

2、安全飞行15000小时的飞行人员,授予安全飞行银质奖章;

3、安全飞行18000小时的飞行人员,授予安全飞行金质奖章(驾驶员机长时间不得少于1/2;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其担任教员时间不得少于1/2);

4、安全飞行22000小时的飞行人员,分别授予“功勋飞行员”、“功勋通信员”、“功勋机械员”、”功勋领航员”奖章和荣誉称号(驾驶员机长时间不得少于1/2;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其担任教员时间不得少于1/2人)。

飞行人员每发生1起责任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扣除直接责任人1000小时的安全记录基数。

飞行人员安全奖由航空公司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审批。安全飞行奖章获得者均获荣誉证书和奖金;奖章由地区管理局颁发,奖金数额由航空公司、飞行学院自行确定和发放。

第十一条 对保证飞行安全、空防安全、地面安全、应急救援有突出贡献的飞行人员。航空器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航空保安人员和其他保障人员,将结合本专业特点,按事迹分别给予奖励。

第三章 奖励程序

第十二条“飞行安全奖杯”、“机场安全保障奖杯”、“空管安全优胜奖杯”、“飞行安全纪录奖”和“飞行训练安全纪录奖”由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机场司、空中交通管理局分别负责考评、推荐,由总局航空安全委员会审核,报民航总局批准并实施奖励。

第十三条 对集体或个人的奖励,由所在地区管理局申报,对在突发事件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也可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区管理局申报,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审核并报总局航空安全委员会批准。

第十四条 通报嘉奖可由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分别实施;立功、授予荣誉称号的奖励由地区管理局申报,民航总局审批并实施;

第十五条 凡实现安全责任目标的企业责任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奖励,由地区管理局考评后下发奖励通报,报民航总局备案。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航空公司参加航空安全奖杯评选的条件(该条件只是评比奖杯使用,不作为万时率的统计方法和依据):

1、每年凡全面实现行业安全目标的航空企业可参加奖杯评比。

2、凡发生事故征候(例如:属厂家原因)都列入航空公司的统计次数(意外原因除外)。

3、事故征候次数均以系数累计:

事故征候1次按系数1统计;

人为责任原因的事故征候1次按系数1.5统计;

严重事故征候1次按系数2统计。

4、发生一般地面事故1次按系数2统汁。

5、系数的总和与飞行总时间相除,万分比低者获得奖杯。

6、没有发生事故征候或万分比相同的单位,飞行时间多的单位获得奖杯。

7、凡发生事故征候隐瞒不报的,取消评奖杯资格。

8、奖杯评选完成后,如发现获奖杯单位有隐瞒事故征候的事件,经查实后,收回奖杯,由排名第二的单位获得奖杯。并对隐瞒事故征候而获奖杯的单位在媒体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十七条 机场安全保障奖杯评比条件:

1、发生重大及其以上航空飞行、地面事故的机场,不得参加安全奖励评比;

2、评比采用计分制的形式,引入风险系数。各机场总分为100分,对于同档次中运量有差异的机场,根据扣分标准,用全年扣除总分数乘以相应风险系数得出最终扣除分数,用总分数减去最终扣除分数得出实际得分。具体计算办法为:

总分-风险系数×扣除总分-实际得分(小数点后保留1位);

内发生以下事件或事故每起按照相应分值从100分中扣除(最低分为0分,不产生负分):

(1)机场责任造成的劫机(含未遂)事件每起扣30分;

(2)一般航空地面事故每起扣20分;

(3)机场责任造成的其他飞行事故征候每起扣10分;

(4)机场责任造成的鸟击飞行事故征候每起扣5分;

风险系数计算方法为:

风险系数上限为0.8,下限0.4,小数点后保留2位;

“金鼎杯”:风险系数=10万架次/当年实际飞机起降架次

“金樽杯”:风险系数=1万架次/当年实际飞机起降架次

“金爵杯”:风险系数=0.1万架次/当年实际飞机起降架次

(5)在同一档次,累计安全分值相同时,发生事故征候多的机场,排名靠后。如分值仍相同,以民航总局内认定的飞机起降架次多的机场排名优先;

(6)内发生安全事故或最终得分分值低于60分的机场,不参加当年的安全评比活动;

(7)如果机场管理机构瞒报评比范围内事故或事故征候,经查实,取消该企业及法定代表人该评优资格。

第十八条 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安全奖杯评比条件:

1、基本指标

(1)杜绝空管责任原因的航空器飞行事故;

(2)未发生空管责任原因的严重飞行事故征候;

(3)未发生空管责任原因的飞行事故征候(见《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行业标准MH2001-2004);

(4)无空管用户对空管单位的有效投诉;

(5)空管设施设备系统的运行正常率(实际工作时间/规定的工作时间)不低于99.99%;

(6)航空气象对重要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不低于78%;航空气象观测错情率不超过万分之1.5;

(7)航行通告发布、接收及处理工作中,责任性严重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超过万分之0.5(严重差错事件数量/航行通告数量)。

2、组织管理

(1)安全会议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制订了相应的职责和议事程序,召开月度或季度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隐患、疏漏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情况。

(2)管理制度。建立了安全监察制度、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重叠制度、岗位见习制度、人员培训制度、设备运行维护制度等。建立了空管运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手册。

(3)协调机制。与军航建立了防止飞行冲突的协调方案,落实了军民航协同会议及信息报告、通报制度。与机场、航空公司等空管用户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向空管用户通报空管安全信息,研究分析空管用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3、技术管理

(1)技术检查。配备空管各专业的技术检查人员,技术检查的记录完整,评价技术人员状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2)设备管理。建立明确的通信与网络、地面导航设备、空管监视设备、空管数据库、空管自动化终端等设施设备的运行、巡检和维护制度,建立了设施和设备及应急情况的协调工作程序,制订了空管设施设备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建立了备件管理制度。

(3)突发事件的处置。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与突发事件处置机构和程序,明确了该机构的责任,制订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工作程序和流程图。

4、工作效能

(1)专机及重要飞行的组织与保障安全、正常。

(2)及时发现并成功避免航空器飞行事故、严重飞行事故征候。

(3)积极主动协助飞行人员正确处置故障航空器安全飞行,避免可能的危险和损失。

(4)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或控制,未造成大面积的航班延误。

(5)用户调查中,空中交通服务质量综合评比与评价成绩突出。

第十九条 各航空公司安全飞行记录起始时间计算方法:

1、已经合并运行的航空公司,以主体航空公司的航空安全记录计算,飞行安全记录奖的时间从最后一次发生飞行事故后开始累计。分、子公司合并前的飞行事故不计算在内;

2、合并运行后的各分、子公司的航空安全记录可以按该公、子公司从原单位组建第一支飞行队伍算起的实际安全记录计算。

第二十条 飞行人员安全飞行时间计算方法:

在本办法中,飞行员飞行时间是指从事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实际飞行时间,军用和其他飞行时间可连续记录,但不进行折算。

以运输飞行小时为基本计算单位,通用飞行小时换算率为1∶2.8;每年折算后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000小时,在通用航空企业航班飞行时间不折算。1995年底以前的飞行学院教学飞行小时换算率为1∶3.2,1995年底以后的教学飞行时间按实际飞行时间累计,不再折算。凡由通用航空和航校教员转入运输航空公司的飞行人员,其原单位安全飞行小时的折算按此执行办法。此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十一条 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此办法制定本单位的航空安全奖励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民用航空安全奖惩规定》同时废止。

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

2006年10月23日印发

第四篇: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1年8月

前言......................................................................................................................1

一、中国民航安全工作回顾与展望......................................................................2

(一)安全工作回顾.........................................................................................2

(二)未来十年展望.........................................................................................3

二、安全工作目标..................................................................................................6

(一)降低重大事故率.....................................................................................6

(二)提升系统能力.........................................................................................7

三、政策和措施......................................................................................................7

(一)完善行业安全体系.................................................................................7

(二)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8

(三)推进安全科技进步.................................................................................8

(四)加强专业人员教育培训.........................................................................8

(五)加强安全保障设施建设.........................................................................9

(六)加强适航管理能力.................................................................................9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9 附件1 纲要附图.................................................................................................11

前 言

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过去十年,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01-2005年,中国民航运输航空重大及以上事故率为0.19次/百万飞行小时,2006-2010年下降到0.05次/百万飞行小时,安全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在2001-2005年期间,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74;在2006-2010年期间达到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3”的安全目标。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民航的安全基础仍相对薄弱,行业安全体系正在完善之中,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与行业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在未来十年进一步提高我国民航的安全水平,还需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制定适合中国民航实际的安全目标,进一步完善行业安全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围绕民航强国目标,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本规划纲要,指导未来十年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工作。

一、中国民航安全工作回顾与展望

(一)安全工作回顾

六十年来,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事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有较大幅度的降低。2001-2010年,中国民航运输航空重大及以上事故率为0.10次/百万飞行小时,0.19次/百万架次。

与国际航空安全水平的比较,表明中国民航安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参见附图1、2、3)。

成绩的取得与民航安全管理的不断创新密切相关。在管理理念上,民航局党组总揽全局地提出了“系统安全、持续安全”理念,成为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民航安全发展的核心理念,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安全体系建设上,注重管理创新,继承和发展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规章标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体系基本形成,事前审定许可、事中监督检查、事后调查处理的执法制度基本建立;建立了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监管局的一线监管力量和作用得到加强;推行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严格管理和规章化管理相结合,执法手段更加系统化。在队伍建设上,重点加强了飞行队伍、保障队伍(指机务、签派、空管和机场等队伍)、安保队伍和监管队伍的人员培训,同时注重了管理层的知识结构和理念更新,为实现安全关口前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航行新技术应用上,不断加大运行保障科技含量,提高安全裕度,发挥科技对安全的支撑作用。

尽管成绩斐然,但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民航安全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波动,安全态势尚不稳定,暴露出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改进措施与方案。未来十年,我国民航安全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持续提高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减少损失,将是民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主题。

(二)未来十年展望

1.发展趋势 1)运输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民航强国战略建设将进入全面强化阶段,初步建成民航强国。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将带来充足的运输市场需求,预计我国航空运输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 1500亿吨公里以上。2)机队规模

未来十年,我国民航机队配置将进一步适应国际和国内航空市场发展和航线结构需求,适当引进大座级机型,扩大支线飞机规模,支持使用国产飞机,加强机队规划,改善机队、机型配置结构。同时,充分考虑飞行人员、维修人员等技术力量和综合保障能力,保证飞行安全。预计到2020年,民航运输机队规模将达到4000架。3)机场建设

未来十年,将根据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的要求和航空运输需求,确定机场建设的规模和等级,不断强化综合枢纽机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大中型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支线和旅游机场。预计到2020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240个以上,建成2个以上国际型枢纽机场,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运输优质、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民航机场网络体系。4)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未来十年,我国空中交通的系统管理和服务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民航区域管制中心、终端管制中心和进近塔台管制三级运行体系将不断完善,最终实现8个大高空管制区域运行;空管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将全面提高空管系统的保障能

力。雷达管制模式将得到完善,大部分地区实施雷达管制,其他地区基于新技术条件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模式进一步发展。继续开展卫星导航航路和卫星导航进近等新航行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试验,为适时向新航行系统过渡做好技术和人才准备。科学实施空域分类,实施军民航联合管制运行,统一军民航飞行管制标准,建立灵活和动态使用空域的机制,建立军民航运行协调更加顺畅的空域管理和使用机制,低空空域将逐步开放,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空间。预计到2020年将保障起降飞行2000万架次,保障民航运输及其他各类飞行5000万架次。2.面临的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中国民航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深入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民航安全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保证中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2)持续安全理念不断深入落实

近年来,中国民航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了巩固和发展民航的平稳安全形势,民航局党组适时地提出了持续安全理念,指明了未来民航安全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中国民航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转变安全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民航安全水平打下了基础。3)民航强国战略全面实施

未来十年,中国民航将全面实施民航强国战略。到2020年,中国民航将初步实现民航强国目标,将带动中国民航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和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保障民航持续安全的实现。4)国际航空安全管理方式变革

目前,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在推行的一系列新的航空安全管理举措,包

括推行国家航空安全方案(SSP),开发全球安全信息交换系统,采用持续监测方法(CMA)继续开展安全监督审计等,将在未来十年给世界民航安全管理实践带来深刻变革,也将为中国民航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创造机遇和条件。5)科技发展和新技术应用

科技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为航空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未来十年,持续下降进近、减小起飞尾流系统、基于性能的导航、交通流量管理、机场场面探测设备、精密跑道监视、跑道安全拦阻系统、生物信息采集技术等飞行运行、空管、机场和安保方面的新技术将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提高航空运输系统的容量和效率,降低飞行和空防安全风险,促进行业持续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3.面临的挑战

1)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安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民航运输量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航空运输将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公众对民航安全的期望和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然而,如果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和近十年运输航空重大事故率推算,2011-2020年间,将发生九次重大及以上运输航空事故。这将是公众难以接受的。2)民族航空工业发展对适航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航空工业将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期,新支线飞机、大型飞机、直升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将进入产业化阶段,投入运行。然而,中国民航局目前具备的航空器适航审定能力、飞机维修工程评审和批准能力,航空公司具备的维修保障能力以及航空产品制造厂家的运行支持能力尚不能满足未来国产民机生产、运行和维修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国产航空产品的适航管理能力,将是保障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和民航运输安全水平的当务之急。

3)通航发展需求对通航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挑战

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对通航应急救援能力的日益重视,我国正在加快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确定低空空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条件,通航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较大发展。然而,目前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设施设备落后,人员老化,各地区严重缺乏飞行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条件,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通航的健康发展,也对通航安全管理、安全水平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空防安全威胁新态势对空防安全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当前,国际民用航空面临的外部威胁形势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复杂的国际、国内反恐形势对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提出很大挑战,同时国内社会矛盾复杂敏感,个人极端行为导致的非法干扰航空器运行事件屡有发生。各种非传统性威胁已影响到航空安全。因此,建立有效的空防安全体系,识别和控制风险,制止空防事件的发生,也是急需面对的重要课题。5)民航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对安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民航发展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一是航空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航空运输自由化趋势使中国民航业面临严峻挑战;二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在时效性和价格方面对民航运输构成一定冲击;三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协议、减排承诺和碳税新要求也给民航运输企业提出了低碳发展的新要求并带来很大经济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对中国民航而言将是严峻的挑战。

二、安全工作目标

(一)降低重大事故率

在2011-2015年间,运输航空重大及以上事故率低于每百万飞行小时0.20次;

在2016-2020年间,运输航空重大及以上事故率低于每百万飞行小时0.15次。

(二)提升系统能力

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完备的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和成熟的行业安全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手段,以体系监管为核心,以资源配置为保障,充分发挥企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职责和政府安全监管职能,实现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安全绩效管理,步入人文内涵式管理阶段。

三、政策和措施

为了实现未来十年的安全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持续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科技兴安”、“文化兴安”、“人才兴安”战略,健全中国民航行业安全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安全文化、人才队伍和科技保障能力建设,逐步转变安全监管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完善行业安全体系

实施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以健全和落实规章标准为控制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制定配套的安全政策为营造人文内涵式管理的必要基础,以运行监管等综合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分析为有力驱动,以实施中长期中国民航安全项目(SPC)为持续改进,以安全培训和信息沟通、交流为促进渠道,围绕可接受安全水平目标体系,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逐步建立成熟的行业安全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从基于规章符合性的安全管理向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安全绩效管理的转变;通过基于安全风险排序的监管资源配置,实施信息驱动的对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通过强化市场监管,发挥市场管理对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和联动作用,实现安全关口前移;通过完善内部评审制度,持续改进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提高中国民航安全监管能力和行业安全绩效水平。

重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监管,为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自我审核、自我完善、保障运行安全的作用创造环境。

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体系,经政府授权,代表政府执行部分职能,以弥补政府监察力量的不足。

加强对行政主体的执法监察,促进行业安全监管体系与行政监察体系的知

识、业务和信息交流。

(二)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

实施文化兴安战略,制定积极的行业安全政策,包括信息保护政策、安全监管执法政策和安全工作奖惩制度等,以安全政策为引导,逐渐培育积极的行业安全文化,发挥安全文化的安全促进作用。指导企业建立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发挥企业管理者作用,形成企业特有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文化氛围,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积极组织实施群众性安康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

制定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更高的安全管理层次转变,使安全管理变为人文需求和人文自觉。

(三)推进安全科技进步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科研单位要持续加强安全理论研究,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成果应用转化,发挥安全科技支撑作用,保障民航持续安全。

加强产研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发挥安全科研主体作用,加强运行新技术、安全管理新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按照《中国民航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路线图》,加快包括所需导航性能(RNP)在内的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航行新技术、ADS-B技术的应用。加大跑道安全、空防安全、空管安全、安全信息集成与综合分析、大型客机适航审定、特殊气象条件的机场运行保障等领域的前瞻性理论和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在新一代空管系统关键支撑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和实质性应用。

(四)加强专业人员教育培训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实施人才兴安战略。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由民航局直属的、局方或经局方授权单位审定认可的、企业自主设立的、社会依法设

立的等多类型机构组成的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大纲和教学大纲,创新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飞行队伍、保障队伍(指机务、签派、空管和机场等队伍)、安保队伍和监管队伍建设,加快改革用人制度,加强从业资质管理,满足民航发展对专业人才队伍的需要。

(五)加强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拓宽安全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落实地方政府配套,引导各民航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民航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安全投入机制,共同加大安全投入,以强化安全保障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强机场、空管、通航、公安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科技含量,持续提升航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加快航空安全实验基地等安全技术研究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在航空器运行、适航审定、适航维修、航空保安、事故调查分析、客舱安全、人为因素、航空医学、危险品运输、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安全保障等领域形成比较完整的研发和实验验证能力。

(六)加强适航管理能力

加快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适航审定法规体系,合理布局功能健全的适航审定组织,配备充足的适航审定人员,提供必要的研究设施和经费支持,建立完善的适航审定技术研究体系和研究队伍,确保适航审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持续适航管理,加快航空器评审体系和机务维修能力建设,促进国内航空产品制造厂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运行支持体系,保障国产航空产品的运行安全,促进航空工业发展。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国际安全动态,促进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总结、宣传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最佳做法,积极参与国际民航公约附件标准的修订和国际民航组织各项活动,加强技术输出和人才交流,提升中国民航在世界民航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和组织亚太地区各国航空界的交流和合作,提

升中国民航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力。

附件1 纲要附图

图1近10年中国与航空发达国家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及十年滚动平均值比较

图2近20年中国与世界运输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比较

欧洲0.6美国与加拿大0.5中东2.6非洲8.2独联体3.2中国0.1亚洲(除中国)1.6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2.3大洋洲0.0全世界1.0

百万离场全损事故率(1999-2009年)滚动平均值

图3 世界各地区航空安全形势图(数据来源:ICAO)

第五篇: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局令

第194号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已经2009年8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李家祥

二OO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报告、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安全信息共享,控制风险,消除隐患,预防民用航空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或者运行的民用航空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是指民用航空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以下简称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与民用航空器运行有关的不安全事件信息。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事故是指在航空器运行阶段或者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的与航空器有关的下列事件:

(一)人员死亡或者重伤;

(二)航空器报废或者严重损坏;

(三)航空器失踪或者处于无法接近的地方。

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由于自然、自身或他人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

(二)由于偷乘航空器藏匿在供旅客和机组使用区域外造成的人员伤亡。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事故征候按《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2001-2008)的定义和标准执行。

严重事故征候是指《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中的运输严重事故征候;一般事故征候是指《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中的运输航空事故征候、通用航空事故征候和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

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其他不安全事件是指在航空器运行阶段或者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航空器损坏和人员受伤或者其他影响飞行安全的情况,但其严重程度未构成事故征候的事件。其他不安全事件样例由民航局另行制定。第七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行业航空安全信息工作,负责组织建立用于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报告、存储、分析和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

民航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局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航空安全信息工作,并应当定期分析本辖区的航空安全信息。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负责管理本单位航空安全信息工作,并应当制定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建立本单位用于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报告、存储、分析和发布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定期分析本单位的航空安全信息。

第九条 局方及企事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信息工作,配置安全信息管理设备,保证安全信息管理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负责安全信息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

(二)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熟悉民航相关业务或有两年以上的民航从业经验,了解信息分析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四)通过局方组织的行业基础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第十条 民航局支持相关机构建立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

第十一条 民航局支持开展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报告、收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研究,对在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二条 除事故信息外,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中有关当事人的识别信息应当予以保护。

第十三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应当按照规定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或者谎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

第二章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报告

第十四条 事故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事故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事发地监管局报告事故信息;事发地监管局收到事故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同时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收到事故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并且在2小时内以文字形式上报有关事故情况。

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并且抄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相关单位所在地 2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及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事发地监管局应当立即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

事故信息上报应遵照逐级上报原则,必要时允许越级上报。事发相关单位不能因为信息不全而推迟上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在上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由民航局组织事故调查的,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12个月内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由民航地区管理局组织事故调查的,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6个月内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不能按期提交的,应当向接受报告的部门提交书面的情况说明。

第十五条 严重事故征候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严重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事发地监管局报告严重事故征候信息;事发地监管局收到严重事故征候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收到严重事故征候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

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在事发后12小时内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并且抄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相关单位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以及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事发地监管局应当立即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在事发后24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

严重事故征候信息上报应遵照逐级上报原则,必要时允许越级上报。事发相关单位上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负责调查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30日内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不能按期填报的,应当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的情况说明。

第十六条 一般事故征候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一般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事发地监管局报告。事发地监管局收到一般事故征候信息后,应立即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

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事发地监管局应当及时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48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如事实简单,责任清楚,也可直接填报最终 3 报告表。

一般事故征候信息上报应遵照逐级上报原则。事发相关单位上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负责调查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15日内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不能按期填报的,应当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的情况说明。

第十七条 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其他不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尽快向事发地监管局报告。事发地监管局收到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

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事发地监管局应当及时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48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如事实简单,责任清楚,也可直接填报最终报告表。

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上报应遵照逐级上报原则。事发相关单位上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负责调查的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15日内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不能按期填报的,应当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的情况说明。

第十八条 在境外发生事故、严重事故征候、一般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时,事发相关单位、所在地监管局和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分别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时限和流程报告信息。

第十九条 外国航空公司在我国境内发生事故、严重事故征候、一般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时,获得事件信息的单位应当分别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时限和流程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事件调查结束后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

第二十条 向局方举报与航空安全有关的事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举报事件由被举报单位或者个人所在地的民航地区管理局或监管局负责调查。

(二)如果举报事件经调查构成事故、事故征候或其他不安全事件的,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调查结束后3日内,向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

(三)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有可能对举报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其他人员和单位。

第二十一条 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存与事故、事故征候、其他不安全事件以及举报事件有关的所有文本、影音、数据及其他资料。

第二十二条 初始报告表和最终报告表应当使用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上报。当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不可用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上报;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恢复后,应当使用该系统补报。

第二十三条 向国务院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报告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向国际民航组织和境外相关机构报告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事故或严重事故征候发生后,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向登记国、运营人所在国、设计国、制造国和国际民航组织发出通知。通知内容包括事发时间和地点、运营人、航空器型别、国籍登记号、飞行过程、机组和旅客信息、人员伤亡情况、航空器受损情况和危险品载运情况等。

(二)事故调查结束后,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向国际民航组织送交一份事故调查最终报告副本。

(三)事故发生后30 天内,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初始报告表。事故调查结束后,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尽早将最终报告表提交国际民航组织。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修正案颁布后,民航局将对其进行评估,决定采纳的,及时修订本规定;需要保留差异的,及时将差异通报国际民航组织。

第三章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发布和归档

第二十五条 民航局负责对外发布全行业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民航地区管理局根据民航局授权对外发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

第二十六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发布分为定期信息发布和紧急事件信息发布。

(一)定期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故、事故征候、其他不安全事件的统计数据。

(二)紧急事件信息发布内容是特定事故、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的情况,包括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人员伤亡、事件处理和采取的措施。第二十七条 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在收到事故、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后的48小时内,在民航行业内部公布事故、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并定期在行业内部公布事故、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的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十八条 组织事故、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不安全事件调查的部门负责对调查的 5 文件、资料、证据等进行审核、整理和保存。

第二十九条 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根据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分析结果适时发布《航空安全指令》、《航空安全通告》和《航空安全信息》。

第三十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发布应当遵守国家和民航局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第三十一条 局方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之间共享安全信息。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企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由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并视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事发相关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或第十八条,由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给予警告,并视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民航地区管理局、监管局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或第二十条,由民航局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五条 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由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受局方委托负责组织不安全事件调查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由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局方负责组织不安全事件调查,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的,由上级部门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由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涉及相关定义如下:

(一)本规定所称局方是指包括民航局、民航地区管理局以及监管局在内的民航主管部门。

(二)本规定所称企事业单位是指与航空器运行和保障有关的飞行、维修、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和油料等单位。

(三)本规定所称事发相关单位是指与所发生事件有关的航空器运营人(含分、子公司)和航空运行保障单位。

(四)本规定所称航空器运行阶段是指从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直至飞行结束这类人员下了航空器为止的过程。

(五)本规定所称机场活动区指机场内用于航空器起飞、着陆以及与此有关的地面活动区域,包括跑道、滑行道和机坪。

第三十九条 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执行。

第四十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和“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最终报告表”由民航局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民航总局2005年3月7日公布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43号)和民航总局2007年3月15日公布的《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修订<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的决定》(民航总局令第180号)自施行之日起废止。

下载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及时掌握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有效预防各类民用航空事故,控制和消除航空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

    加强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意见

    批转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加强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发【199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加强民用航空安......

    2018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系统、有效的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保证民用航空安全、正常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6年第8号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已于2016年2月23日经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部长 杨传堂 2016年3月4日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推荐)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 2007年4月5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正常运行,保证«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推荐5篇)

    (1996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1号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民用机场的安全保卫 第三章 民用航空营运的安全保卫 第四章 安全检查 第五章 罚 则 第六章 附......

    学生会细规

    信息工程系学生干部管理条例为加强校风与学风建设,严肃校规校纪,加强我院学生工作,建立学生干部管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领导联系同学的桥......

    理论试题(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1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一、填空题 1、为规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报告、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安全(信息共享,控制风险,消除隐患),预防(民用航空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