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

时间:2019-05-13 04: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

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

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上金山院小学 时红军 杜丽华 曾读过这样一段故事: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当他们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引起鱼价大跌。于是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一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活跃分子”,便也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动量,存活几率大大增加。这种利用鲇鱼以增大沙丁鱼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使其保活期得以延续的现象,被称为“鲇鱼效应”。

如果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比做沙丁鱼,那么,同龄同趣、能力相差无几的一群学生在一起,只会使他们之间“相安无事”,缺乏竞争,整个班级死气沉沉,缺乏朝气和活力。只有在班级这个“船舱”中放进几条生机勃勃的“鲇鱼”,才能打破沉闷,起到一潮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班级建设开创新局面。

这里的“鲇鱼”,指的就是对某一项或某几项活动有着强烈兴趣且思想进步、思维活跃、能力较强、学习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当然也包括起率先垂范的教师。班里的“鲇鱼”们出类拔萃的成绩,相对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较宽阔的视野,以及他们受到学校及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等,都会在班级引起强烈反响,使大家产生必要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激发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进而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的以身作则也会引起学生的尊敬与模仿。在教育教学中“鲇鱼效应”给了我重要的启示。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就是利用模范人物的优秀思想和良好行为来教育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染来接受榜样人物典型事迹的影响,从而自觉地模仿榜样人物的样板行为,以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人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这种内驱力使人们自觉地向已获得广泛认可的 “榜样”靠近。榜样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具体告诉他们应如何去做,而且熏陶他们的情感,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他们下决心去做,促使他们形成优秀的品质。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树立榜样,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班或我们的周围,找一个学习或奋斗的目标,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有可塑性的,看到同学比自己好,会奋起直追。我班有几个男生刚上五年级时,作业书写非常不认真,于是我每天表扬那些作业认真的同学,并把这些字迹工整清楚的作业贴在墙上让同学们欣赏,还用一种鼓励的语言提示其他同学:“只要你们努力,信你们一定也能写好”一周下来,班里的作业情况就大为好转,就连写字最潦草的同学也能写出较为公正的作业了,同时,他也成为作业进步最大标兵,同学们学习的新榜样。所以,恰如其分地宣传公众性的、校内的、班内的先进人物及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对加强学生思想工作能取得行之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责任激励。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让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和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些成员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指班委干部。他的产生由原来的“点兵点将”和“毛遂自荐”到现在的“班干部轮流制”,后者就是责任激励的一个具体表现,它是在责任不变的前提下,经常更换责任人,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找到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如有一个学生课上不会听讲,课下打架斗殴,因此同学们都对他有偏见,不愿和他一起学习玩耍。通过“班干部轮流制”的开展,使他改头换面。他看到班里的其他临时班干部们,把班级体育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于是他为了做好班干部,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不断地完善自己,终于在他任期内伴我班班级带得有声有色,学习纪律都有很大进步,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刮目相看。责任激励使班级形成了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打破了原先班级中一成不变的沉闷现象,激发了同学的士气和活力,强化了责任意识。它带来的是无尽的锐气、朝气,是必胜的信念,是永无止境的力量源泉。

三、荣誉激励。

荣誉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追求目标。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自古人们就把“知荣辱”视为高于物质需求之上的精神需求。人同此心,心存此理,教育学生时,荣誉激励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少年儿童缺乏韧劲儿,有了进步不及时鼓励,就很难坚持下去,这就要求采用荣誉激励,只要发现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就及时进行鼓励、表扬。这样他所发的光环越照越大,使学生把一时的进步变为永恒的进步。巧给学生封“雅号”就是荣誉激励措施的一个事例。因为给学生封“雅号”是老师对学生个性才能的一种肯定和褒扬,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具体表现,例如:各项校内外活动、竞赛及日常行为中,把画画好的同学封为“神笔小画家”;把唱歌好同学称为“金嗓子;称精通国内外大事实事的同学为“小灵通”,称课外知识渊博的同学为“小博士”,称经常助人为乐的同学为“活雷锋”;经常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同学奉为“智囊”等等。这样一个个小小的“雅号”既是学生进取的动力和压力,又激发学生珍惜“荣誉”,带来“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良好教育效果,并号召全体同学锲而不舍地努力,在将来的生活中将“雅号”变为现实。荣誉激励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巩固、发展自我之长,对比、寻找、克服自我之短的成长机会,学生在优秀学员的激励下,加速了自我完善的过程。

四、爱心激励。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中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也就是说,老师的爱心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一名学生也会从老师的行为中感到教师那颗慈母般的心,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他们的道德行为在老师的爱心激励下更加规范。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它不仅是语言,更是行动,在与学生交往的细微之中,处处可见班主任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与体贴:它是在学生没吃早饭时的一块面包;它是学生伤心时的一块纸巾和一句暖人心田的话语;它是学生成功时的一句真心祝福;它是学生迷失方向时的一盏指路明灯;它是学生一蹶不振时的一剂良药;它是学生骄傲自满时的一杯清脑茶……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将老师的爱心变为他前进的动力,是“一曝十寒”所难以凑效的。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激励,她将颗颗充溢着爱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再用爱凝成营养丰富的水肥,用心浇灌,颗颗爱心之种必将在片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形成生机勃勃的无限葱笼。

五、目标激励

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目标之所以能引起人的积极活动动机,除了人对其产生的需要外,主要因为它对人具有吸引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目标的吸引力越大,其导致的动机越强。理想信念是人的行为最有力、最复杂和最高的动机。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人的动机和行为水平。一个班级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如同黑夜里有了光明,为集体前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并在行为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实现目标的兴趣,不断反馈信息,调节、矫正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情绪,向个体目标奋进,从而推动整个班集体前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设定的目标越是切近学生的实际,越是符合学生的目前需要,就越能激发起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区别对待: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帮助他们建立正确、适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让他们在不断实现目标的心理优势下,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建立较高的、长远的目标,并他们为实现目标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当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定期对目标实施和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学生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

“鲇鱼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远不止这些,方法还很多,有待于我们班级工作者去不断探索研究。但不管使用哪一种激励措施,我们都要把激励措施作为一种手段来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我们的学生——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具有活泼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鲇鱼带活了沙丁鱼,而“活跃分子”带活了班集体。而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向班集体中放入充满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鲇鱼”,建立起永远充斥着新鲜血液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祖国培育出合格创新人才。

第二篇:大学生士兵带来鲇鱼效应

大学生士兵带来鲇鱼效应 官兵间良性竞争

‚90后‛战士值得期待——来自海军东海舰队某教导大队的新兵调查

2008年是‚90后‛成人的元年,这一年的征兵主体发生了结构性巨变,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战士开始大规模迈入军营。日前,笔者在海军东海舰队某教导大队通过现场问答、召开座谈会、个别采访等形式,与‚90后‛新战士‚零距离‛接触,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时代烙印。

162名新兵为大专以上毕业或在读学生,而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38名

看着新兵花名册上长长的大学专业目录,东海舰队某教导队柯政委感到当这所‚海岛大学‛的校长名副其实:162名新兵为大专以上毕业或在读学生,而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38名。专业分布包括理、工、农、医、文学、法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接近一半的入伍大学生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

一、大二学生。

两年前,曾宪义所在的新兵连只有一个大学生战士,现在,作为新兵班长的他带的班就有两个大学生,这颇让他有点‚底气不足‛。教导队的数据显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兵占总数的20%,初中学历的仅有7%。

入伍时有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校大学生携带教科书参军入伍是2008年教导队的一大特色,更有一些应届毕业大学生带着工作经历和技术特长入伍。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战士在入伍时有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有45%的大学生战士有希望能提干考学、选

取士官的想法。在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的背景下,参军服役给应届大学生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空间。同时,不少在读大学生希望服役期满返校享受转换专业、保研加分等政策优惠。他们告诉笔者:‚部队可以让我们锻炼提高成长,也可以给学业和就业增加经历和资本,就业市场上拥有当兵经历的学生还是很少的。‛

随着地方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抚措施的完善,现实的考量让这些‚90后‛大学生显出一些与年龄似乎不相称的成熟与自信。华南理工大学双学士毕业的新战士黎结华觉得‚90后‛们才艺更突出,思维习惯更加现实、更少束缚:‚90后大学生战士正在逐步登上军营舞台,他们拥有越来越开阔的眼界与经历。‛

‚班长的压力和责任更大了‛

面对‚90后‛大学生学识和思维层次的提高,新兵一连班长杨永芳说‚班长的压力和责任更大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些新战士确实比他见多识广。新兵的竞争观念越来越强,个性特征越来越鲜明,同时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比较薄弱。要协调好班集体内个体成员的差异,要把准这些特长突出、思维活跃的‚90后‛新兵的脉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受采访的班长都坦言‚今年新兵难带‛。

‚我们一样期望班长的谈心了解,班长与战士的交心直接关系到凝聚力、战斗力。‛新兵一连大学生战士邱觉非不赞同‚90后‛有泾渭分明的年龄界限。他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解读说,新兵班长及时为他们解难释惑,处处以战友情、兄长爱激励着他们前行,这就是最人本的管理,‚这可能连班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说。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战士认可一线带兵人的素质和能力。

带着‚家伙‛入伍

文体特长突出,善于展示自我,是新兵班长对新战士的第一印象。新兵一连班长杨永芳告诉笔者:检查行李时他发现很多战士都是带着‚家伙‛入伍的,箱子里装着萨克斯、二胡、笛子、口琴……新兵资料里,国家二级运动员、二级裁判、全国青少年游泳锦标赛冠军、全国青少年书法特等奖等各类特长,让班长们颇感意外。班长曾宪义入伍时曾想成为汽车兵掌握驾驶技术,现在,他惊奇地发现连里四分之一的新战士会驾驶汽车。

据统计,教导队700多名新兵中,有170多名战士携带一门以上职业资格证件或者文体特长证书入伍。

‚特长兵‛的明显增多让军营文化活动更加精彩纷呈。二连指导员程黄华说,往年准备文艺节目需要提前筹备,现在不用愁了,有舞蹈、演唱、武术等各种文艺特长的战士很多。2008年12月28日的元旦慰问演出,新战士连夜准备了7个节目,使演出时间不得不延长。

‚‘90后’大学生战士的加入产生了一种‘鲇鱼效应’,现在似乎人人都有特长。‛一连连长曹均对比他当兵的情景说,‚我们那会儿文艺活动需要组织,有点特长的也很少主动上台。‛现在的新兵不一样了,敢表现,敢出头。前几天曹连长要统计谁的篮球打得好,呼啦一下上来20多人。

有人破纪录,有人中途晕倒

‚特长兵‛、‚技术兵‛明显增多的同时,不少新兵都在‚新兵日记‛中承认:虽然不算娇生惯养,但确实没吃过什么苦。新战士中,65%以上新兵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70%左右为2008年应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刚出校门就入营门;一半以上是独生子女,很多战士入伍前没有出过远门。家庭条件相对

更加优越,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对军营一些公差勤务不太适应,甚至有的战士闹着想家、想爸妈。

文体活动热情积极,训练场上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五连指导员田旭东说,新兵的体能素质相差极大。1000米摸底测试,有体育特长的遥遥领先破了纪录,同时却有两名战士中途晕倒。有的战士入伍前趴在电脑前游戏过度,给军姿矫正带来一定困难。二连连长钟乃荣说,‚90后‛战士的素质发展很不平衡,这需要我们带兵人发挥好引导作用,让他们把热情和精力投入到精武强能上而不仅仅是文体娱乐中。

调查显示,42%的‚90后‛战士表示‚乐观,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15%的表示‚非常乐观,军营是美好的‛。一连指导员林春风对此评价说,部队是武装集团,‚特长兵‛、‚技术兵‛都需要从普通一兵开始,他们的乐观心态决定了身处军营的姿态。

有些孩子气,但上进心非常强

‚军人在训练场上从来不打折扣。‛新兵小张来自北京,他没想到话出口没多久,自己就在俯卧撑训练中败下阵来,趴在地上低着头不起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让班长哭笑不得。

新战士中,有近70%入伍前是在读学生或者毕业后在家待业,思想、经历比较单一。这些步入成人殿堂的‚90后‛战士虽然都抱着吃苦锻炼的准备来部队,也有敢于吃苦的勇气,但真正到吃苦受累的时候,其适应和调整能力却不够强,身体素质跟不上。

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曾宪义班长说,新战士孩子气比较重。他第一次带新兵就被一个战士‚整得不知所措‛。这个战士在队列中动作不规范,他在纠正的时候说了两句,哪知这个战士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说班长怎么不关心我脚踝扭伤

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曾宪义对战士的脾性摸得更准了:新战士是有些孩子气,但上进心非常强,都想实现当精兵的愿望。

一些战士已经意识到自身的差距并在着手改变。曹连长的连队有个战士,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声向排长报告说:我训练跟不上,能不能休息时单独练一会儿?曹连长在讲评时表扬了这名主动训练的可爱战士,他相信这有利于培养新战士们爱军精武的意识。

营造一个既整齐划一又个性丰沛的环境

对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大学生新兵来说,他们有的曾多次接受学校的军训,对训练内容并不陌生,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锻炼提高。同样的训练课目,有的战士吃不饱,有的吃不消,集体生活有的适应快,有的适应较慢……这些都考验着班长、排长等一线带兵人团结、引领的素质和能力。

‚正是因为一些高素质新兵的涌入,才使得整个新兵队伍内部差距拉大。‛柯政委充分肯定了2008年的新兵质量。‚2008年新兵应届学生成为主体,他们在思想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整体性和较强的可塑性。虽然还带着稚嫩气息,适应较慢,但综合素质毫无疑问是提高了。‛

柯政委告诉笔者,2008年新战士刚来部队就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也有更加端正的入伍动机。新训阶段作为军旅第一站,教导队正在努力营造一个既整齐划一又个性丰沛的环境,给予‚90后‛战士更多的宽容,容忍他们的弱点,发扬他们的优点,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军人。柯政委认为:‚‘90后’战士值得期待。‛

作者:陆文强、陈顺亲来源:中国青年报

第三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在心理学中有很多“效应”,这些效应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应该善于揣摩并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认识学生要防止“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晕轮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是因为一个人某方面优秀而使人忽视了他并不优秀甚至恶劣的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一个人某方面极差而使人忽视了他在其他方面潜在的闪光点。

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对待学生,防止“晕轮效应”的产生。首先不要过早地对新认识的学生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其次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学生,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学生。最后,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良好班风形成靠“期望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

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要高出很多。其实,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影响的。

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多利用“期望效应”,把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天才,在教育过程中时常给学生一些期望,在上课时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就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在学习时就会加倍努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批评学生要避免“超限效应”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当学生不用心而没考好时,若班主任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时,学生就会从心理感到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到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学生“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班级环境莫生“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所以,班主任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班级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

惯和卫生习惯,切莫产生“破窗效应”。

总之,班主任多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效应”,有助于班主任提高业务水平,避免在工作中陷入心理误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四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有些家长,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若孩子不能完成,就一味指责或批评;若孩子出现失误,就拿其他孩子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时间久了,他们的孩子不再听从父母的教导,甚至故意顶撞父母。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一无是处,而孩子本身,也生活在没有希望、没有自信的环境中,丧失了追求和理想,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鼓励,没有让孩子独立,没有给孩子平等。其实,班主任也是几十个学生的班级“家长”,面对几十个性格不一的孩子,尤其是一些行为习惯有问题、学习进步不大的学生,切记不能像这类家长那样粗暴对待,而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包容他们,关心他们,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效应去艺术化地转化和帮助他们,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要有“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班主任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从小到大,从多到少,逐渐提高要求,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我班上有个学生,喜欢上课讲话,在班干部的记录中,一天至少讲十几次。我先要求他把讲话的次数降到10次以下,过一段时间后,又要求他降到5次以下,一个月以后,他几乎改掉了上课讲话的坏毛病,很少被班干部记名字了,成绩也不断进步。

二要有“自己人效应”。这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因此,班主任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可以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与学生聊聊自己的私事或者谈他们喜欢的话题,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唱歌、下棋、打球等,缩小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近感,使学生把老师当哥们、姐们来看,这样,学生就会听老师的,会好好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要有“南风效应”。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地吹着,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我需要。

四要利用“配套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耿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两百年后,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为“配套效应”,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下转第94页)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在这里笔者想提醒班主任,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追求,并把自己的需要付诸积极的行动。

五要避免“超限效应”。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少讲,讲得简洁、干脆利落。

六要用好“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因偷吃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

这个效应,提醒我们班主任要在以下两方面多动些脑筋。首先,我们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比如,在布置作业时,规定一些习题必须是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才能够做,这样反而会刺激一些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主动去做,比硬性规定的效果要好很多。

七要用好“空白效应”。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空白效应在批评时的合理运用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批评之后最好留有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被“穷追不舍”,反抗心理就会锐减;相反如果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会使学生心扉紧闭,效果极差。留空白,就是让学生思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空”,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填鸭”、“强塞”。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航向的舵手,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是学生进步的润滑剂。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就要善于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己教育艺术的提高,将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分别系江苏省金坛市直溪初级中学,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第五篇: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1.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随机抽取样品,然后告诉老师说:这几十名学生将来有发展前途。八个月以后再来调查,结果发现,这几十名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事实上,这几十名学生当初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他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我是有前途的,我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更加自信,也更加用功。这说明,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对他倾注心血,唤醒他内在的信心和动力,每个人都会有显著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班级整体而言,教师的经常鼓励、期待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亲近感;针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善于发现、褒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能促使学生更求上进,更愿意公开展现个人才华,更能大胆标新立异表现个性,同时自觉克服自己的缺陷。尤其对差生,教师热情洋溢地肯定其某方面的优点,能鼓起其积极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也尝受到被人承认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

2.利用鲶鱼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竞争氛围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船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它给教师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提高生存能力。也就是说,要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可让他们充当干部的角色,使他们既以干部角色要求自己,又以模范行为带动他人。

3.利用过门坎效应,确立和实现班级目标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但是他一旦对于较小的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倾向于接受这种请求,为避免给他人留下前后不一的印象,他对随后提出的较大要求也会倾向于接受。简单地说:一个人若一旦接受别人某一方面的一个小要求,也往往容易接受这方面更大的要求。这就是过门坎效应。班级管理中应用门坎效应, 主要用于新接手班级,初接手一个班,班主任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摸清学生情况,然后针对实际分层分级按阶段设“门”,使班级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形成系统的优化整体。这样,班级工作的各项指标就会呈螺旋式上升。相反,如果目标遥不可及,要求学生一蹴而就,学生就会体验挫折和失败感,最后倾向于放弃。过门坎效应还用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可建立差生档案,分别制定不同的“门”(即要求学生阶段时间内应达到的指标)。让学生从最易做起,逐步逐项克服自己的缺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品质的渐次完善,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4.近因效应

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5.光环效应

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又称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观点,学生成绩好,就样样都好;学生成绩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这就要求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还会一俊遮百丑,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6.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班主任心中也存在。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逍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形象。

7.蝴蝶效应

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即一个坏的微笑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的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8.晕轮效应

你对人或事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其他方面的判断。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最早提出了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指的是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他还倾向于由此推论这个人别的方面的特征。桑戴克指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常常只从局部出发,就如同日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步向扩散成愈来愈大的圆圈,并据此得出整体的印象。由此,桑戴克为这种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即“晕轮效应”。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字:以偏概全。

9.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

10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 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11.登门槛效应

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登门坎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应用和借鉴。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登门坎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

12.青蛙效应

安于现状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无论你现在的境况多么令人满意,现在的工作多么令人满意,现在的工作多么让人羡慕。有时灾难的降临是渐进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享受和依赖已有的好环境,而应培养一种具有远见性的洞察力。

案例:“温水煮青蛙”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著名“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青蛙效应”实验与班集体的管理有密切的相似之处。教师好比实验者,实验的池子好比班集体,青蛙好比受教育的学生,水池中的水就好比班集体中的常规制度。加强素质教育过程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下载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李正强(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中心小学) 在心理学中有很多“效应”,这些效应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应该善于揣摩并抓住学......

    研究生收费改革的“鲇鱼效应”

    时评:研究生收费改革的“鲇鱼效应” 并不能说从公费改成收费,研究生学习表现就一定能得到改善,科研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只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综合......

    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心理效应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往往苦口婆心,和学生斗智斗勇,却管理不好班级,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以下整理的一些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心理效应或许能帮你拨......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十种心理效应 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德育是触及灵魂、......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合集)

    如何运用心理效应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心理培训 崇明县东门中学 朱慧 一、什么是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

    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