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教育系统工作要点3篇
第一篇;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
一、认真落实创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校关工委组织覆盖率
1.进一步加强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创建规划,科学把握工作进度,严格考核评估,年内完成50所左右的学校创建成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的任务,2013年已通过考核验收的学校要切实抓好巩固提高,确保常态化建设不走过场,取得实际成效。
2.构建“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开展工作”的模式,调整巩固基层学校关工委领导班子,完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兼任关工委主任,一名副校长分管关工委工作,退二线或离退休的校级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的组织结构,学校关工委日常工作与学校政教处、团委(少先队)合署办公,确保学校关工委正常运转。
3.贯彻市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老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精神,宣传、动员、组织、引导老同志,特别是刚退休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双证齐发”制度,搭建好老同志的活动平台,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菜单”。各学校要在编制许可的情况下,让部分在职老教师适当减少工作量,安排他们从事关工委工作,每校关工委工作骨干一般不少于3人,切实把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率
4.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读书、绘画摄影大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主题教育,继续开展第二轮“学楷模、强素质、争三好”评选活动,不断丰富“中国梦,我的梦”教育内容。
5.深入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学习活动,组织感恩教育、学雷锋活动、优秀家规家训学习实践活动、中华优秀法制文化宣传教育,努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助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6.深入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展览、竞赛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和科学常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意识、科技创新意识,提高法律和科学素养。
三、积极推进实事工程,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学生收益率
7.开展“帮困助学”阳光行动,“六一节”留守子女关爱大行动,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继续宣传“最美代理妈妈”的优秀事迹,努力形成人人学习先进典型,个个关爱困难学生的关爱工作正能量。
8.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理顺和巩固中小学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完善家长学校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抓好家长学校的达标工作。组织好省新编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的学习和使用,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总结和交流家长学校的办学经验,做好全省示范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先进市(区)的申报和推荐工作。
9.配合市关工委做好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工作,构建好校站结合共建网络,落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副站长的人员,积极动员和选派教师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建立在职教师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考核保障措施,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外教育环境,不断创新学校和社区密切配合,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
10.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对“问题学生”落实帮教人员和帮教措施,配合学校对沉迷网吧的青少年学生教育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绿色上网。
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力
11.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自身建设。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各级关工委的培训,不断增强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进一步修订关工委的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关工委成员工作职责等各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继续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参加全省关工委自身建设论文评选,做好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的申报推荐工作。
12.完善教育系统关工委考核办法,将关工委工作列入学校党建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和教职工绩效考核,利用考核杠杆,形成导向机制,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功能。加大关工委组织和个人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向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站、教育网、教育网等有关媒体投稿,树立学习榜样,不断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第二篇: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紧围绕“校园安全”、“教育和谐”、“人民满意”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档升级、争先进位,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工作目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确保不发生师生死亡、群体性伤害等安全责任事故,减少和避免师生个体安全事故。
主要措施:全面落实学校的安全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全员参与、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校(园)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有安全管理责任,校内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全面覆盖、标准明确、职责清晰的制度体系;建立安全工作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校园安全日报制度和安全工作重大事项、安全事故即报制度;落实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形成“长期排查、定期报告、限期整改、跟踪督查、责任到位”的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奖惩、风险评估控制与预警处置、事故责任追究机制等。有效防范、控制、处理安全事故;学校除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外,经费支出应当优先用于校园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及时做好半年(学期)及全年(学年)安全工作计划、总结。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校园治安保卫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公安厅、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幼儿园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苏公通〔2010〕157号)和市公安局、教育局《关于印发<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的通知》(泰公通〔2010〕34号)要求,深入落实全员参与、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探索建立网格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把任务定位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人头,筑牢安全管理的防护网。根据市公安局、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合格校园警务室创建活动的通知》(泰公通〔2013〕94号)标准和要求,今年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警务室全部建成合格警务室。建立全面覆盖、标准明确、职责明晰的制度体系,确保校内人防到位、物防完好、技防达标,制度体系完备,运行正常,安全防范规范有效。
2.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工作。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实施市确定的校舍安全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定期对学校校舍和各类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新建、扩建、改建校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组织实施,其中新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备案率达100%,并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有在建工程的学校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做好施工现场的封闭隔离、防高处坠落及其它安全防护工作,教育师生不擅自进入施工场地,加强自我保护。学校不得随意改变校舍用途和校舍结构。
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聘请交巡警或公安派出所交通警务室民警担任交通安全辅导员,加强对师生、家长及接送学生车辆服务工作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教培训,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按章行车,文明乘车和拒乘不合格接送车辆,鼓励学生举报接送车辆违法行为。
开展校园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内部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完善校内交通秩序管理制度,保持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城区学校配合交巡警部门,增设或增扩上、放学学生疏散进出口,维持好上、放学交通秩序。
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校车管理条例》、省政府《关于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我市《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利用公交车辆接送学生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落实学校管理工作责任。积极配合做好今年秋学期全面推开利用镇村公交车接送学生工作,在此之前,继续做好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
4.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设施,全面提高“四个能力”,加强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确保完好有效,新建项目消防验收率达100%。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开展灭火疏散演练,强化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5.加强疾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制定并落实预防、控制传染病、食物中毒和防投毒的各项措施,建立学生缺勤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个例及时隔离,通知家长并按程序报告卫生、教育等部门,防止疾病流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校园内擅自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教育学生不购买、不食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禁止食堂对外承包经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食堂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按照《关于印发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的通知》(苏食药监餐〔2013〕262号)要求,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抓好食品与原(辅)料采购、贮藏、加工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规范执行索证、索票制度,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餐、炊具定期消毒制度等,操作区按规定分设并定时清洗消毒,确保饮食、饮水卫生和安全。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量化分级考评,消除c级食堂,就餐人数3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必须达到a级标准。非寄宿制学校不开设校内小店,校内小店不得制售自加工食品或达不到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成品,对不符合开办条件或经常违反学校规定的校内小店到期予以关闭,防止食品中毒事故发生。
6.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及时整治存在的问题。构建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定期会商协调机制。主动报告、积极争取、配合当地政府与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学校周边200米内的电子游戏厅、网吧,整顿治安秩序,定期清理校园周边道路、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切实维护好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7.做好内部人员的矛盾调处和教育疏导工作。加强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师生中特殊人员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工作档案,防止因教职员工师德失范及极端行为引发伤害师生的安全事故。
8.做好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组织工作。学校组织的校内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要制定周密的安全工作方案。学校组织的重大校外集体活动,必须制定周密、安全的预案,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同时报告公安部门,落实好防范保障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9.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化学药品的管理。严格规范执行购买、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出入库核查登记、双人双发、双人保管制度;建立完善的购买、发放、领用、废弃物处置等流向记录,严防剧毒及危险物品的流失。
10.做好校园伤害事件处置工作。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按照“积极预防,主动处置”的要求,做好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在伤害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学校无论有无责任,必须在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将伤害降至最低程度,并妥善做好善后工作,确保事态不扩大,影响不扩散。
11.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及时聘任法制副校长,制定学校安全法制教育活动计划,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三月份最后一周星期一)、“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和“安全生产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安全法制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家庭,着力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增强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安全行为能力和应急自救能力。安全教育坚持“一日一提醒、一周一节课、一月一演练、一季一总结”“四个一”,结合实际,通过出黑板报、播放光碟、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及组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校会等途径,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创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坚持开展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把安全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除按时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外,还必须组织校内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安全专业知识培训。1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管理和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立安全工作日巡查、周检查、月总结的制度,建立责任区责任人隐患发现报告制度,安管办按照一患一档的要求负责登记汇总并安排专人每日上报市局。对一般隐患,组织力量立即整改,对较大隐患根据学校的工作规则,讨论确定整改方案后规范组织实施,对重大事故隐患要组织风险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实行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确保各类隐患整改率100%,所有隐患在整改完成前,必须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对师生进行预警,防止隐患程度加深,风险加大,对学校无力整改的隐患要及时上报,并提出建议方案。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灾害预报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师生预警,对应发现未发现,能防范未防范到位而发生事故的,市局将依据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3.继续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回头看,已通过“市平安校园”验收的学校在提高水平、提升档次上下功夫;已通过“省平安校园”验收的学校,继续坚持深化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创建“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所有学校在巩固已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努力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更高水平和品位的平安校园。
14.落实安全生产绩效考评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与结果的考核评价,列入绩效考评,建立各类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台账,按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追究责任。
第三篇:201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紧跟时代步伐,紧扣中心工作,不断把握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拓展德育工作渠道,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群体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全员育人,形成德育人人有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优秀班主任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奖选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沙龙活动,倡导设立班级日志,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估标准。各校要切实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培训、指导和考评工作,把班主任工作业绩作为评先树优、晋级提干的重要依据,真正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市局将举办青年班主任素养提升班,组织班级管理优秀案例和优秀德育工作者、先进个人的评选。
2.构建德育课程体系。课程育德是落实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所在。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努力探索“德育环境课程”“德育实践课程”“德育自主课程”“德育养成课程”和“德育精品课程”,在开展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突出课程化、校本化、特色化,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挖掘本地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逐步开发出本校德育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可缺少的德育阵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再提升。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刻写或张挂在学校显要位置。有条件的学校要谱写校歌,编写校刊、校报,积极举办校园科技节、艺术节,使之成为展示师生精神面貌的窗口。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阅览室等场所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充分利用固定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壁报栏、文化长廊、广播站、校园网等开展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校会班会、团日队日、总结交流、定期学习、表彰奖励等制度。利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介绍杰出校友、道德楷模和各种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模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着力培育精品社团,继续推进各学段学生自主管理试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市局将组织优秀学生社团的评选。
5.广泛开展主题教育。一是开展“校园道德讲堂”活动:在中学层面组织“梦想课堂”的观摩研讨,引导学生畅想“中国梦”,追逐“我的梦”;在小学层面组织“感恩课堂”的观摩研讨,感恩父母、感恩师友、感恩生活、感恩生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夯实道德教育根基。二是深化“我们的节日”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着力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载体,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祖国是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个人理想的依靠。
6.构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在发挥好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社区的平台和依托作用,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普及家教知识,推广家教经验。用好市文明办、科协、妇联、关工委联合设立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家庭教育论坛阵地,对城区中小学学生家长开放培训。各校要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集中授课不少于2次,做到有计划、有教材。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系统联系,主动邀请监督、指导学校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与社会交流。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发挥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各类志愿者、“五老”队伍作用,通过“三结合”推动德育工作联抓、品德培养联做、主题活动联办、特殊群体联帮、成长环境联创、思想道德联建,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7.有效实施特殊群体教育。针对问题家庭、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寻找相应的帮扶和教育对策,重点抓好学习成绩后20%的学生和行为有偏差学生的帮扶制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辅导信箱、悄悄话信箱和心理指导热线电话,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交友、成长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与人交往、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转变学生育人方式”的征文评比和研讨交流,确立“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基本理念,力争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充分的关爱。8.强化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遵守《守则》、《规范》,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具体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用好市局编印下发的文明礼仪读本,从“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法制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图片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和警校共建等活动,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组织参与公益事业,引导学生成为道德小讲解员、旅游小导游、文明小交警、环保小卫士,并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劝导父母长辈共同参与。开展好“远离毒品”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9.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创模”的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庄严承诺,并作为第一竞争力来打造。此项目标涉及中小学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和积极创建各级“绿色学校”。各校要用好统一编印出版下发的市本教材《同一个家园》,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开展好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文明行为;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节粮、节水、节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辟环境教育专栏、编制环境小报、举办环保专题讲座、召开环境保护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征文绘画等的比赛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
10.规范学校德育台帐管理。凡开展的德育活动都要注重“留下痕迹”,尽量保存电子文档。各校要根据市局下发的《2014年德育工作单项奖考核目标分解表》的要求,按考核类别、项目内容收集、积累、整理资料。年终考核将依据平时积累的电子资料逐项评价打分。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将取消单项奖获奖资格:1.学校及领导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被立案查处的;2.未按要求及时完成市局布置的重点工作;3.未经请假无故不参加市局召开的工作会议;4.提供陈旧、虚假的台帐资料。各校要及时将德育特色工作在学校网站以及市内外媒体进行宣传。
第二篇: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2014年工作要点
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加强执纪监督,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1.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实质。召开2014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组织开展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部署上来,更加清醒地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不懈加强党风建设,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举办教育系统纪委书记、监察处长专题集中培训班。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落实好五个方面的主体责任: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表率。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组织、宣传、教学、科研、财务、审计、行政等党政管理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切实履行纪委监督责任,执好纪、问好责,加强监督检查。高校党委要定期向上级党委(党组)、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学校,实行“一案双查”。
3.推进纪律检查机制创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要求,实施高校纪委书记向上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工作制度,切实保证高校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完善高校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制度,落实高校纪委书记约谈制度,推进直属高校纪委书记校际交流任职;结合大学章程建设,明晰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职责任务,落实监察处长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强化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工作。
4.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注重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实现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和驻外机构巡视全覆盖。全年教育部拟派出10个巡视组,强化对权力行使情况的巡视监督。加大巡视发现问题力度,注重“下沉一级”了解掌握情况。创新巡视组组建方式,选派现职司局级干部担任巡视组副组长。注重问题反馈,加大情况通报,强化信息公开,推动问题整改。巡视报告和整改报告主要内容要向社会公开。加强巡视成果运用。
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
5.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增强党的组织观念。加强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校园网等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关于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规定》。
6.坚决纠正“四风”。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跟踪督查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服务指导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以上带下,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各项规定。研究制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反对“四风”的意见,从具体问题抓起,坚持不懈、抓出成效。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重点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变相公款旅游问题;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履新、就医、出国等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益关系单位和个人礼金礼券的问题。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高档消费。强化通报机制,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一起。
7.坚决从严管理干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约谈等制度,落实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的核实调查反馈制度,落实干部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制度。按照一定比例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情况。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兼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兼职取酬问题。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重点查处超规格超编制超职数配备干部、跑官要官和跑风漏气等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8.纠正违规招生问题。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实施招生承诺制,教育部机关有关司局负责人、各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人、高校校长要公开承诺“零点招”,严禁违规“点招”。进一步完善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监管措施,对自主招生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工作,坚决制止有偿招生、抢拉生源问题,严肃查处买卖生源、重复注册、虚假注册学籍等行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制定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处理暂行办法》,严肃招生秩序,严格责任追究。
9.纠正教育行风突出问题。完善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治理,从源头上破解择校难题。结合课程改革和新一轮中小学教材编写修订,完善教辅材料使用管理机制。集中开展中小学补课乱收费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研究制定《禁止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规定》、《建立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着力规范教师从业行为。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教育和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强化教育经费监管,构建和完善教育财务制度体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贪污、挪用、截留等问题发生。对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缩水走样、虚报冒领、弄虚作假、克扣师生财物等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10.纠正违规使用管理科研经费问题。严肃查处国家审计署移交的科研人员贪污挪用科研经费的案件,认真核查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检查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继续组织对3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做好制度的衔接与配套,强化高校科研经费公共属性,强化项目承担高校法人职责,加强经费核算,健全内控机制。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11.纠正高校资产管理和投资经营中的问题。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和对外投资经营监管,进一步理顺高校资产管理关系,防止侵吞国有资产、牟取私利。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考评指标体系。认真履行学校出资人的管理职责,抓好风险防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发挥办案治本功能
1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健全案件查办协调机制,强化部地、教检联合办案,切实增强办案合力。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重点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重点查办滥用职权违反规定录取学生、选拔任用干部、使用科研经费等问题,重点查办利用职务插手教材教辅选用、基建后勤、校办企业、招标采购等领域的问题。加大审计移送、巡视移交以及有关部门交办案件查处力度。完善案件线索集中管理、集体排查、分层督办制度。认真执行重要信访、重要案件线索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制度。
13.发挥办案治本功能。坚持防微杜渐、治病救人,对问题早发现、早教育,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约谈函询等方式解决,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进一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教育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特点,举一反
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加大重要案件通报力度,建立重要案件公开曝光的联动机制。
五、以深化改革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14.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划落实。制定教育部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具体实施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各高校党委要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高校组织人事部门要把规划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之中,宣传部门要做好规划的学习宣传,财务审计、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部门要把规划的要求融入具体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督促指导,保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任务在学校和院系得到有效落实。
15.完善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加快简政放权、加强源头治理,完善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后续监管措施,规范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正确处理高校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优化权力配置,形成科学管用的内控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章程廉洁性评估。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6.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公开。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公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部机关司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办理程序和审批结果。公开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质量水平、经费使用等信息。加强高校干部任用、职称评聘、领导干部兼职兼薪、出国(出境)、财务管理、招生录取、学生就业等重要信息公开。建立教育信息公开监督和考核评估机制,探索第三方参与教育信息公开监督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督办制度,对于重大问题要挂牌督办,推动直查快办,加强巡访、回访,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教育部将制定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17.加强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大中小学廉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教育。积极发挥高校廉政研究和文化引领作用。教育部将会同中央纪委组织召开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理论研讨会,推动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8.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坚守责任担当。明确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聚焦中心任务,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特点和规律,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注重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养和使用,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加大轮岗交流力度,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第三篇: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 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要点
(2011年2月24日)
按照市委《2011年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要点》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现提出以下工作要点。
一、目标要求
今年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武威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武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认真抓好“一诺三评三公开”工作。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紧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积极创先争优,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武威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阶段性目标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对照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点工作作出公开承诺。“七一”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2011年底,组织开展评议工作,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2012年创先争优专项表彰打好基础。
二、主题载体
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要以“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筑牢坚强堡垒、打造先锋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为载体,以“一诺三评三公开”为抓手,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保障工程,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统领工程,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突出抓好教育系统基层组织的创先争优,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强有力地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三、工作任务
(一)围绕全市教育发展创先争优,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引导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中共党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教职工为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共同奋斗。
2.围绕中心统筹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围绕工作中心、立足本职岗位,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创先争优、建功立业;采取全面对标、认责承诺、夺旗争星、亮牌示范等四项争创措施,激励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开好头、起好步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创佳绩。
3.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创先争优、治庸治懒,提质增效、竞相发展,打造作风过硬、奋发有为的落实层。把争创目标与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找准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紧紧围绕“两基”迎国检、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校安工程建设、武威城区新建两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等重点工作进行公开承诺,抓好落实,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4.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的新要求,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平台,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先争优,组织引导城区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到农村支教,党员与群众结对、城乡学校党组织结对、教育行政机关与基层单位结对,提升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好教育系统维稳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5.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任务。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巩固工程,通过扎实细致地集中核查,继续抓好学习实践活动中长期整改任务的落实。对已经整改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正在整改的,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紧整改,切实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二)落实党内全覆盖和党群共建基本要求,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
1.全面推行“一诺三评三公开”活动。按照市委的要求,每个支部、每个党员干部要根据设岗定责情况,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综合运用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组织评选三种方式,坚持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评议、一年一评选,建好领导点评和公开承诺落实台账,及时掌握践诺情况和实际效果。上级党组织要定期公开下级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基层党组织及时公开党员开展活动情况,党员每月公开创先争优记实内容,做到点线面三公开结合,全方位推进工作落实。
2.培育确定创先争优示范单位。县区教育局党委和市直各院校党组织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及早谋划培育确定好各自的示范基层党组织。各示范单位要紧扣提升工作效能、树立良好形象作出公开承诺,广泛开展承诺公示、志愿服务、岗位竞赛和评选文明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在优化环境推动发展、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素质改善服务、改进作风树立形象等方面创先争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3.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以党组织创先进带动所在单位创先进、以党员争优秀带动身边群众争优秀,推进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共建,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学校工青妇组织作用,动员广大教职工、青年教师、女职工积极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工会和广大教职工中开展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在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争当教学新秀评比活动,在女教职工中开展“巾帼建新功”评比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激励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
(三)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突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责任,按照党建工作“走在前头”的要求,主动结合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好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制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计划,积极培养吸收教职工学生新党员,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全覆盖。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作用。
2.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要落实好《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要依托党校和远程教育网络、校园网络、组织生活、手机信息平台等媒介,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做到全年党员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建立党员信息库,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切实解决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实际困难。
3.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找准切入点大胆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新途径。
4.狠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进一步靠实党委(总支、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完善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办法,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实绩考核和结果运用。
(四)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
1.开展十项系列教育活动。
(1)征文比赛。2011年6月举办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各县区教育局党委和市直各院校党委(总支、支部)为单位分别组织实施。各县区和市直各院校对征文进行评选后,推荐优秀征文由市教育局党委进行表彰。
(2)知识测试。在全市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进行一次党史知识测试。
(3)红歌唱响校园。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歌唱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歌咏比赛。国庆前后举行一次市直教育系统唱响红歌歌咏比赛。各县区教育局也要组织好本系统红歌歌咏比赛。
(4)走访慰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党组织要在“七一”前夕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活动。
(5)新党员集中宣誓。组织抓好“七一”前新党员集中宣誓活动。
(6)理论研讨。组织抓好创先争优理论专题研讨活动。
(7)学习考察。组织市直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负责人和优秀党员学习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集中上党课。在三月和九月集中开展两次上党课活动,由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主讲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9)评选表彰。组织评选表彰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召开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叫得响、站得住的先进模范,把学重大典型和学身边典型结合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10)利用重要节点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利用“三八”、“五一”、“五四”、“七一”、教师节、“十一”等节点,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
2.强化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继续发挥各类校园媒体的作用,搞好宣传,营造好氛围,积极报送活动进展的各类信息。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定期调研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充分发挥好市县区教育行业指导组的作用,采取经常性督查、集中督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
(二)搞好领导点评。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和领导分工,普遍开展点评工作,确保做到全覆盖。把领导点评与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总结考核结合起来,科学确定点评内容,规范点评形式,落实点评责任。点评前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点评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点评后抓好整改、巩固提高,使点评成为鼓舞士气、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领导点评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三)注重统筹协调。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使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调整加强充实活动办公室工作力量,确定专人主抓,确保做到人员、场地、设备、经费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高效运转,工作到位。
第四篇:去年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要点
去年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要点
去年教育系统团队工作将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团十五大和共青团广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为重点,以“创新团队工作,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现代化”为主题,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
设,努力开创白云区教育系统团、队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推进青少年素质现代化工作相结合。
继续在团组织中开展主题鲜明、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各级团队组织切实带领广大青年团员深入学习“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脑的工作,成为学习、宣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阵地;切实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团队活动的重要内容,原创:www.xiexiebang.com做到以活动为载体,抓好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帮助团员、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开展“青少年素质现代化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系列活动。围绕白云区创建教育强区的需要,结合青少年素质现代化的推进,努力实现团队工作与时俱进,通过举办白云区优秀学生夏令营、白云区教育系统优秀团员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树立青少年榜样,全面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素质现代化的形象工程。
大力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重要节庆纪念日,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弘扬道德新风,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抗非精神”,继续深入揭批“”,抵制“六合彩”赌博现象,不断深化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素质,大力宣传《白云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加强团干队伍建设,巩固团的基础建设。
⒈在去年团干队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我区学校团队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拓宽视野为重点,特别是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点,对学校团队干部进行专业培训,配合学校德育重点,进一步协助学校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⒉进一步完善并修改“星级团委评估方案”,恢复对直管学校团组织的考核评估,进一步规范对团队干的考核管理。
⒊继续开展建设“青年文明号”活动,特别是配合市教育局团委推出的“广州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评比活动”,把我区的优秀青年组织推荐上去,使团队组织更具先进性。
三、把握契机,开展有特色的团队活动。
⒈通过认真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组织团员青年通过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结合教育评议活动,做好有关推荐工作,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团干部、团员、支部,推荐到区、市表彰。并总结经验,学习典型,让团员在教育评议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在中开展优秀学生演讲比赛活动、优秀中小学生(优秀团员)夏令营活动等。
⒉配合团区委做好换届工作和少代会的工作。落实有关文件的学习和传达,并结合会议精神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⒊与《少男少女》杂志社合作,组织出版一期《七彩年华》,向社会宣传我区教育系统共青团的工作特色和成绩。
⒋继续做好团信息交流的工作,做好教育系统团组织专刊《青春快讯》的改版工作,更广泛的征集团信息,让全区教育系统团队组织都能了解我们的工作,并参与投稿。
⒌结合市教育局与广州电视台开展的“智力才艺百分百”竞赛活动,组织好我区(分赛区)的竞赛,原创:www.xiexiebang.com通过媒体宣传我区的素质教育成果。
⒍在全区教育系统团组织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调研报告、论文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团队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继续深化扶困助学工作,为青少年争取利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⒈继续做好扶困助学工作,让众多的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注,落实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扶困助学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以及“郑柱城扶困助学金”、“信孚扶困助学金”的申请工作。合理支配在“广州市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中所筹款项中的返还款和“维高集团扶困助学金”,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专项资金。开展集体帮扶活动,扩大扶困助学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我区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⒉抓好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学校与社区的结队,规范志愿者服务的运作,组织青年志愿者围绕我区发展重点、热点问题,为困难群众和有需要人士服务。结合白云区提出的“绿色白云”行动,号召青年志愿者热情加入到爱树
护树、绿化白云的行列。
⒊继续推进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五、发挥组织优势,做好推优工作,为青年的成长提供舞台。
⒈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做好发现和联系青年人才的工作。积极向各级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人才,进一步深化“推优
入团”、“推优入党”工作。
⒉配合我局中心工作,在教育局开展的“名教师”、“名校长”评比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尤其要调动我系统广大青年教职工的积极性,跟上时代步伐,争当白云区的“名教师”、“名校长”。为创建教育强区多做贡献。
⒊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特别是刚分配到我区的大学毕业生,更要多指导、多关心,使他们能更好的为白云教育服务。
附:各月工作安排
第五篇:教育局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工作要点
教育局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工作要点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X省将召开第X次党代会,X市将召开第X次党代会。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XX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基础功能就近满足、优质均衡,统筹教育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省市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
目标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省市党代会胜利召开,并做好宣传学习贯彻。
工作措施: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纳入X会议、X教育局党组会议重点学习内容。制定《2022年全X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和改进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开展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形成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青少年“四史”教育,常态化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新思想列入全X教育系统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
2.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推动X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工作措施:研究制定《X教育系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X工作条例》,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督导落实机制,纵深推进市属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制定中小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示范文本,指导中小学校修订学校章程。新建X党建标准化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党建示范校培育创建。把党建工作纳入民办中小学审批登记、年报年检、评估考核、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推动新建学校党组织应建必建。提高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进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
3.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学校安全稳定防线。
工作措施:筑牢学校意识形态阵地,深化校园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升级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清单,编制《X教育系统应急预案编制规则》标准,实施学校应急处突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持续提升网络覆盖率,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学校安全智能预警与应急处置管理平台。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压实“四方责任”,管好“四类群体”,把好“四道关口”,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4.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目标任务: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
工作措施: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坚定不移正风反腐,抓好教育系统党风政风校风学风建设。认真执行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清单,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重点整治教辅、校服、学生营养餐采购管理中违规谋利,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不力等问题。健全巡视整改和巡察整改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
5.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目标任务:紧紧围绕X,优化教育资源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扩容提质,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强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
工作措施:将《Z“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到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强化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做优做强教育基础功能,编制完善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做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持续增强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Z所,新增学位Z个。坚持优化增效、补短扬长,新增教育投入更多用于薄弱环节,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完善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严格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6.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目标任务: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传承红色基因,做到X。
工作措施: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和人才队伍,贯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坚持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群众诉求期盼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挂职跟岗和专业培训,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强化对干部的关心关爱,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二、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目标任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体系,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
工作措施:坚持思政课堂主渠道,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好国家级优秀思政课、在蓉高校思政课资源,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在生动讲好思政课上下功夫,探索开展高校和中小学融合式教研备课,协同抓好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思政课建设。结合党的二十大、大运会等主题,组织X等教育活动。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开展X思想政治教师应知应会大比拼,推动市属高校落实思政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严格按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市属高校辅导员配备需求,提高中小学德育队伍专业能力。
8.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目标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和“五育并举”体系。
工作措施:推动出台XX,加快推进体教融合,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落实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2022年完成X万间教学场室光环境改造。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落实中考美育改革试点,培育省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X所。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特色学校建设标准,建设X个市级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室等专业化建设,构建心理健康智慧管理平台,研制心理危机识别、预警指标,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档案和高危人群心理健康台账,建立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的学生医疗转介通道。全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X,专职教师配备率不低于X,兼职教师配备率达X。
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促进教育发展成果公平普惠
9.深入推进“双减”试点
目标任务: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
工作措施:(1)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建立“一提高、两控制、三严禁”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因材施教,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控制作业难度,确保难度不超过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作业内容、数量、质量监督,并即时登记,分学期进行检查评估;加强教师作业指导监督,严格要求教师切实担负起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批改作业的责任。鼓励探索创新作业管理系统,统筹管理作业。
(2)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课后服务要发挥在职教师主力军作用,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以及实际情况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加强校长教师培训,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规范教材使用,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探索过程性评价,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
10.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目标任务: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推动幼小衔接更加科学,鼓励幼儿园提档升级,促进学前教育向优质普惠发展。
工作措施:出台X。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支持利用既有建筑举办公办幼儿园附属办园点,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2022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X,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X。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和X一级幼儿园评定,建设高品质幼儿园不少于X所。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做好试点及全面推广工作。
1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标任务:深化拓展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工作措施:深化X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总结形成实验区成果,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推动X个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办学,评估认定X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重点提升X所公办初中办学水平,优质资源覆盖率提高到X以上。深化校地合作,建设环高校优质基础教育圈,提升X所高校共建附属学校办学质量。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区(市)县完善学校划片政策,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严格规范学籍管理。
12.做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
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主干”功能,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提升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质量。
工作措施:以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牵引,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促进乡村教育资源集中集约,有效缓解“城镇挤、乡村空”问题。建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组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结对帮扶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优质网校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乡村学校发展,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推进“县对县”“校对校”帮扶工作。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评选一批X市优秀支教教师,组织开展第十三批“常青树”教师招募工作。
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质量落实教育改革举措
1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目标任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决推进X,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
工作措施:以体系完善为抓手,统筹推进做好全市X省级评价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构建校地共建附属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以实施增值评价科学规范推进校地共建工作。开展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发展评价,出台X,指导各级各类名校集团深度转型、跨越发展。推进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统筹开展2022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五育并举”综合评价和教育“三化”监测评价工作。
14.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目标任务: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中考招生录取改革,优化义务教育、幼儿园招生入学政策。
工作措施: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实施招生入学“一网通办”,优化落实多子女家庭、多(双)胞胎、集体户家庭、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15.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目标任务:积极稳慎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持续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引导民办教育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推动出台X,按照“一地一方案”“一校一对策”原则制定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具体方案。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体系。加强和完善民办学校校名清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收费管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信息公开、年报年检等工作。完善民办学校分类扶持、分类管理的政策举措,指导民办学校理顺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办学行为。
16.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目标任务:深化教育领域法治建设,健全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打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样板。
工作措施:开展教育立法立项计划调研。完成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推进教育执法标准化,修订X教育行政权力清单。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修订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清单,修订公办学校章程模板。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广家长学校建设典型经验,规范家委会建设,制定中小学家委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教育统计工作标准化,健全教育统计管理机制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加强统计数据分析挖掘。落实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持续办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和“宪法晨读”活动。
17.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目标任务:切实履行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职责,全面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增强教育督导权威。
工作措施:深化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健全机构设置,落实人员配备。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做好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把“双减”“两个只增不减”和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情况作为评价重点。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重点,组织开展专项督导。
18.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目标任务: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引领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工作措施:落实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化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评优选先、考核的首要要求。培养一批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队伍,开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养成课程,遴选一批师德涵养基地试点校。强化警示教育,完善师德失范人员信息库,实施师德失范行为通报和约谈机制。开展教师入职涉罪查询,维护教师职业声誉。组织第38个教师节庆祝活动,集中开展优秀教师宣传活动,营造尊师重教、尊师敬师的浓厚氛围。
19.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目标任务: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规定,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工作措施: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做好教师“员额制”管理后半篇文章。积极会同编制部门研究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保障方案。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职级制改革,出台校长职级制申报评定办法。优化教师评价制度,在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一线教学实绩、幼儿园教师保教实践。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作成果。指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中教师安置保障工作,支持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培训任务和活动。
20.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目标任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
工作措施:分解落实X任务,制定市级教师培训项目执行标准。启动X教师和校(园)长发展基地校的遴选和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学前、中职、新教师、思政教师技能大赛。提升班主任队伍能力素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落实学校设立特设岗位,用于引进博士研究生、急需紧缺等教育人才和国家级、省级万人计划等名师优师,支持区(市)县返聘名优退休教师,返聘优秀退休管理人才担任公办新建学校、薄弱学校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