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04: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第一篇: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校园足球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面临着一些典型问题,如何有效加以破解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研究,以及学校五年的实践,认为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有资金、场地、师资、课时、训练时间、相关制度以及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典型问题;对策

随着《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出台和各地“区长杯”的进行,校园足球越来越被学校重视。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地开展足球运动成为普及校园足球的重点;如何发展校园足球文化,普及学生的足球技能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成为开展校园足球的难点。

一、××学校校园足球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在学生中的普及率显著提升,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从2011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42.2%;参加过校园联赛的人数由2011年的1%上升到2015年的36.3%,呈显著上升状态;同时,校足球队在比赛中的名次也由2011年的区第五名上升到2015年的区第一名、市第二名。

二、校园足球建设呈现的典型问题

以××学校为例,校园足球建设呈现以下典型问题:

(1)资金、场地、师资等因素依然是制约足球在农村校园发展的瓶颈;

(2)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没有被高效利用;

(3)缺乏制度约束,校园足球活动不规范;

(4)文化内涵缺失,展示平台受阻。

三、校园足球建设典型问题的对策

(一)组织教师进修培训,逐年增加专项经费

××学校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1人,足球专项教师2名,2011到2015年共组织了5次体育教师参与区级以上的足球专项培训,1人参加过国家级足球专项培训,3人参加过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培训。另外,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体育组外出考察。学校有400米标准田径场一块、室外篮球场三块、排球场两块、300平方米空地两块、体艺馆一座、足球100多个。用石灰线把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划分成4块7人制小型足球场,可以满足百人同时踢球;为便于足球教学,把篮球场、排球场和校园空地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就可以同时满足5个班的足球教学。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5年××学校足球专项经费是逐年上升的。

(二)增加足球体育课时,提高练习比赛密度

2011年校园足球开展以来,随着学期足球总课时的增加,教学内容上,由单纯的技术教学深入到技战术教学。另外,阴雨天气,教师在室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足球视频,穿插讲解简易的足球规则。从图2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5年这3年的时间每学期足球课时数、学生足球课的练习密度和班级间的比赛次数有一个明显的增加。

(三)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增加足球专项练习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教授研究表明,每天运动1小时工作7小时比连续工作8小时的效率高,这就是著名的“7+1>8”理论。经过早上2小时的紧张学习,大课间进行中等强度的愉快的足球专项练习,不仅可以缓解疲劳的大脑,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掌握足球技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011-2012年学校的大课间为广播操和慢跑;2013年开始调整为足球操和素质练习;2014年至今实行“1+4模块”,即大课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体学生做足球操约8分钟,第二部分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对墙传接球,第二模块在空白场地三人三角传接球,第三模块在篮球场护栏内踢小型比赛,第四模块为身体素质练习。从周二到周五每天进行一个模块的轮流练习,每天各个模块同时进行用时约20分钟。通过合理高效的大课间练习,学生在愉快的氛??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足球技能。

1.大课间第一部分:足球热身操。经过健美操专项教师设计,大课间足球操共8节,每节8个8拍,做两遍用时8分钟。足球热身操包括踩球、推拨球、推拉球、两脚之间运球、传球等技术动作。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增强了球性,提高了控球能力(如图3)。

2.第二部分模块一:对墙传接球和两人传接球。近距离的对墙传球能较好地固定脚型,较快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并且不用捡球,通过对踢球力量的调节,同时可以练习停球和接球技术,培养球感。在对墙传接球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两人传接球。

3.第二部分模块二:三人三角传接球游戏。三人三角传接球游戏,通过传接球次数的积累游戏,考验了三人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三人小团体合作能力。传球队员要通过力量控制球速和方向,接球队员要快速判断球的速度、方向和落点,从而选择更佳的移动位置。

4.第二部分模块三:篮球场护栏内踢小型比赛。大课间最热闹的要数篮球场护栏内了,穿上鲜明的马甲,摆上标志桶,3-5人一组紧张有序的小型比赛在这里开始了,进攻和防守有模有样,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兴致勃勃,护栏上悬挂的红色横幅――“进攻赢得比赛,防守赢得冠军”――使比赛更加紧张。胜败顷刻间,小小的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5.第二部分模块四:身体素质练习。任何体育运动都要以体能作为基础,何况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足球运动伴随着快速启动、奔跑、变向、急停等一系列的动作。三级蛙跳和立卧撑等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使学生更轻松地完成足球比赛。

(四)重视制度建设,实现规范管理

1.从“无”到“有”,记载形式更新,实现课余训练规范化。2013年,××学校开始重视训练队的管理,从而改变了没有规范管理的局面。通过《课余校园足球训练记载本》实现定教师、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五定”纸质化记载(见图4)。“五定”即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教师和学生都要完成规定的足球训练任务并签名确认,一个记载本对教师和学生既是一种鞭策,又是一种约束,使课外训练更加紧凑、有序和规范。通过《足球队队员记载卡》详细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平时的德、智表现,从而实现对队员的有效管理(见表

3、表4)。非纸质化记载记录学生的出勤和训练情况,纸质化记载卡和非纸质化记载约束了师生,规范了训练。

2.从“二”到“五”,让校园足球名正言顺,落地生根。“成立‘一个校园足球推进办公室’,组建‘一个业余教练团队’,七年级每个班成立‘一个足球俱乐部(含名称和口号)’,每个俱乐部确定‘一名足球联络员’,学生会成立一个‘金哨子’裁判联盟。”教研会议上,校长的一句话给体育老师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校园足球推进办公室”是在校长室领导下合理分工促使校园足球正常运行的部门。“业余教练团队”即教工足球队中的教练业余负责所在班级俱乐部成员的足球指导。七年级每个班成立“一个足球俱乐部”,即以俱乐部模式参加年级联赛,俱乐部由领队、教练、队员、后勤、啦啦队等元素组成。“足球联络员”负责三联系:联系德育处(德育考评)、联系教务处(智育考评)、联系教练(技能考评)。“金哨子”裁判联盟负责全程比赛。2011年××学校校园足球仅有单一的两支足球队――学生足球队和教师足球队,逐步发展完善为今天的“五个一”校园足球工程,尤其是“校园足球推进办公室”的成立,真正让足球运动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图5)。

(五)构建足球文化,打造足球品牌

足球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足球竞赛的广泛开展,还需要对足球精神的认识和贯彻。学校通过开展足球运动来培养参与者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的足球文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提高学生足球文化素养,使不断超越的足球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发扬,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养成、良好行为品格的培养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实施以赛育人,抓好“七联、八杯、九告别”。从2014年起,各年级采用三种不同的比赛办法。七年级采用跨度一学年的“校长杯”足球联赛(单循环),所有班级均以俱乐部形式参加,每个俱乐部的运动员由男女混合7-12人组成一支名单队伍,场上队员为7人(男5+女2)。俱乐部队员统一运动服(印俱乐部名称)和足球鞋,班级俱乐部利用横幅制作名称(如“雄鹰队”“梦之队”)和一句宣传语(如“合作无间,力斩群敌”“畅享绿茵场,草根也快乐”)参加比赛。

图6 七年级1-8班比赛积分表

八年级采用为期一个月的“校长杯”赛(单淘汰);九年级采用短暂两周的“生-生”“师-生”的告别赛(友谊赛)。首先,学生通过比赛能够认识到足球俱乐部和班级是一个有纪律的团队集体。其次,经过反复比赛,学生能够将平时足球课上学的基本足球技术应用到比赛中,做到学以致用,将技术转化为技能,真正增强足球意识,提高足球能力。再次,以赛代练,以练促赛,逐渐促进“德、智、体三星球员”的成长,同时通过纪律检查和禁赛转化轻德轻智球员。

2.教师@家长,让足球切实走进学生生活圈。××学校现有教师160余人,喜欢踢球并经常参与足球讨论的占全校教师的30%。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微信朋友圈发图讨论足球达到数百次,2015年已经达到数千次。只要教师、家长热爱足球,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足球。微信“足球教师-家长朋友圈”拉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达成了共识。学生在浓厚的足球氛围中开始关注足球,谈论足球。足球串联了学生生活,切实走进了学生生活圈。

3.引入社会赞助,积极与专业足球俱乐部结对。借助绿城专业足球俱乐部多次举办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机会,2011-2015年,学校队员积极参与并连续3年获得福特汽车和逸途自行车的队服赞助。比赛期间,学校与绿城专业足校达成定期交流结对协议,为他们输送有足球天赋的队员,他们定期派教练为××学校指导。

4.搭建多元平台,打通学生升学深造良性通道。每周更新一次校足球活动的最新动态,班级每学年举办一期关于足球活动的黑板报,学生每学年写一篇关于足球的征文,学校每年?u选一次优秀门将和最佳射手,举办类似的活动为具有写作、绘画、运动天赋的各类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改变以参加足球比赛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相关活动中。近两年,学生杨×、荀××、孙××、张××作为足球特长生分别被重高录取,陈××被绿城足校梯队录取。

经过五年的校园足球实践与探索,通过学校足球课教学、大课间足球活动、课余训练与比赛、校园足球制度和文化建设、与专业足校结对五大策略的改进,逐步提升了在校学生的足球兴趣和技能,完善了校园足球制度,丰富了校园足球文化。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了一些荣誉,并于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区初中唯一的一所“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学校”。

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不是一个教练带领几个队员踢了几场比赛拿了几个名次的运动,而是在以足球为载体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共同参与的、以学生为主并促进其德、智发展的健康育人的集体运动。当然,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一种运动模式,都有其被借鉴和学习的一面,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更好地开展足球运动。

【参考文献】

[1]卫国海.旋转的足球――创建学校足球特色文化的实践与研究[J].余杭教育,2011(09)

[2]姜身飞.上海市杨浦区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体院学院学报,2011.[3]刘玉兰.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21(02):90-91.[4]陈晨.杭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5]【美】Muska Mosston,Sara Ashworth.体育教学风格[M].曾振豪,汪晓赞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董众鸣,柳志刚.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学报,2015,39(04):90-94.[7]侯学华,薛立,陈亚中,等.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6):111-114.[8]刘世宏,陈海.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04):113-118.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1、灌输式教学方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讲、做笔记,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会造成偏科行为,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

2、英语学习不全面

英语教学包括读、写、听、说几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但是这个统一的整体却一直被人为地破坏。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优异的考试成绩和更高的升学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读和写的教学,忽视听和说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到的都是单词、句型和语法等知识,在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却很少接触,缺乏锻炼机会,致使学生在听力环节上很薄弱,更谈不上说英语了,学生最多就是读读课文,连简单的英语对话都不会,严重阻碍了全面发展。

3、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程的知识面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英语教师队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要广、业务水平要精、综合素质要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基层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英语教师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英语教师不是英语科班毕业,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育既不正规也不专业,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4、汉语化的英语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教学,加大英语用语的比例,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教师习惯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一方面这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关,教师没有能力完全用英语讲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的听力训练较少,教师全部用英语讲课学生也不容易听懂并接受。这一现象的存在,同样不利于学生英语语感及思维习惯的形成。

二、应对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英语学科的选择性、综合性以及均衡性都能够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得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强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初中的英语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需要在技有所长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对新知识进行摄取,这样有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将英语学科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把它当成是组成整个教学整体的有机部分,做到积极的将各个学科融合起来。其次,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在教学成果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再次,为了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必须要让自己的亲和力有所提高,使自己能够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达到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局面。最后,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的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对专业的发展动向作出及时的了解,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2、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减弱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

国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始,教学大纲已经被教学标准所代替,并且对教材的选用制进行了强调,从而赋予给教师极大的处理、重构甚至是自编教材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学生以及分析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的且有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使用的能力,对教材要具有增、删、换、改的能力。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所做出的新要求,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许多未作要求且没有必要教授的内容适当的删减,以免在学习中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其次是适当的延伸以及补充教材内容,在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实际中需要教授但教材中又没有提到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说明。

3、教学方式多样化,改变传统中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想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首先是情景演绎,就是将学生置于逼真的情境中让其对学习内容进行切身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加强对感官的刺激,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具,比如工整漂亮的板书以及色彩鲜艳的图片等,将英语课堂教学加以活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再次是在教学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协助,创设出有趣新鲜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枯燥乏味,而是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最后是设置多样化的作业。

4、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中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不能让人满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中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他们很难做到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突出的主要英语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并要求教师加强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目光更频繁的转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学习。

结束语

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我认为以上所提到的方法都是有益于教学的,除此之外教学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不断被提出,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汲取这些理念中的精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麦兴容.初中英语高校课堂的手段.博览群书?教育,2014(5).[2]刘小丽.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素质教育,2014(7).[3]杨引霞.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第三篇:关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定稿)

关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初 稿)(2012年7月4日)

【摘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三个系统,即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为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卫生、工商等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体系。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的发展现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规划 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 农村公共服务

【正文】: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其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涵盖于每个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产、供、销每个环节都应有服务。最近,笔者对崆峒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后,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2008年乡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我镇农业服务中心有编制7名,实有人员5名,其中管理人员4名,(九级职员3名,十级职员1名),工勤技能人员1名(中级工1名);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有编制3名,实有人员3名,其中管理人员2名(九级职员2名),工勤技能人员1名(中级工1名),均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50岁以上的有1名,40岁以下1名,30岁以下6名,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有6人,属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办公场所均由镇街政府提供。

目前农技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内容有:一是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示范指导。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利用技术培训会、电视、黑板报、科技赶场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技术,为农业科技的深入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结合实际,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广旱作农业,发展果菜种植。四是加强土地流转,建立农村合作社,以基层农业中心为依托,引进资金在大湾镇和双凤桥街道沙坪村建立了2个示范场、园,为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展示平台。

农经服务体系开展服务职能有:一是承担着三大管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二是三项指导: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四是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等服务职能。

二、现阶段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服务内容单一,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调查中发现,现阶段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物质内容,也涉及到精神内容。但各级各部门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却非常少,质量也不够高,很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是服务缺乏针对性,让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有些部门和组织向农民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空泛,缺少针对性。比如调整产业结构,有些干部向农民提供的信息是: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但市场上究竟需要什么,又有谁也说不清楚。

三是服务不够及时,滞后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种什么、养什么才有市场?有什么新品种,用什么新技术,才有效益?这一系列内容是本该在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前就向农民提供的,但恰恰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

四是服务力量薄弱,导致服务体系“断层”。从领导来讲,目前究竟是哪个部门,哪级组织负责管理和指导农民服务?是农口各部门还是各级党政组织?似乎大家都在管,又好象谁也没有管。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坚持面向基层,为三农服务的方针。把农村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基层农村,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三化”来建立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围绕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及提供市场供求走势等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农副产品的市场开拓和营销,代办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介服务等来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把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引入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拓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服务,把服务网络延伸到最基层村组。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项目,其主要服务功能:一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技术咨询、综合信息服务;三是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为农副产品提供市场信息,营销代理服务;四是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服务;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民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指导等中介服务。专业性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应放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牛、果、菜等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促进主导产品的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提升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目前由于我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发展方面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抓体系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体系建设上,尤其是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上起点不高,规模不大,组织机构成立后流于形式的多,实际开展服务运作的少;在体系服务上,产联脱节、产服脱节、农服脱节,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缺乏经营型人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发展以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中介,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注意,在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时要做好十个相结合:一是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去确定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和方向;二是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结合,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民联结起来,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三是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引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同当地特色经济相结合,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同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相结合,围绕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六是同开发当地资源相结合,通过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七是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相结合,把农民的需要作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八是同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相结合,通过“龙头”带动,形成有地方特色并具强大活力的新产业链;九是同推进“三农裂变”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十是同基层农技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技体系的合作优势和网络优势,在农村起到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

3.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推进政府转型,向新型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政府向“三农”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各级政府要抓住农村税费改革和机构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创新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尽快把为农服务的各类部门与各类经济组织引导到服务“三农”的方向上来,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注意不搞行政干预,变直接参与为引导、支持和扶持。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通过采取非政治、行政措施,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是抓好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抓紧培养一批有说服力、号召力的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引导,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贡献较大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和组织,要给予表彰和肯定,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贡献,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的从业素质。要加强对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信息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有条件时可以组织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公司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做到规范运行、守法活动、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三是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扶持。农业、科技、民政、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资金结算中收、派出所、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应从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出放宽、扶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具体意见,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立、经营、发展等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服务。

4.创新组织形式,发展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我镇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看,全镇共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组织,均为镇村及相关部门牵头和农民自发形成兴办起来的,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联合与合作机制,缺乏生产经营 合作,更缺乏完全意义的“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法人实体,还处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各级要积极创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式,只要符合“农民出资、农民管理、农民利用、农民收益”的原则,就要给以扶持。特别是要围绕已形成的果、菜等主导产业,积极组建为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服务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各类行业为农服务经济组织的协调发展。

 5.强化开放,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开放是动力,是保证。服务体系的开放不仅是组织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人才和资源的开放。组织的开放,可以在本辖区内,也可跨村、镇、区、市进行服务与合作。人才的开放,服务体系要面向社会的能人和专业大户,面向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和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放,使体系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每个环节上都有保证。资源的开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各级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等,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生产资料超市等现代经营形势,最终使为农服务由地头走向区域,由区域走向跨区域。但是,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本着“边建立边完善,边运作边规范,边服务边改进,先松散后紧密,先低级后高级”的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对现有的服务组织要加强规范、提高标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树立品牌意识;对好的典型要总结,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对体系内的会员和成员要搞好培训服务,提高素质;对现有的农村各类分散的组织分行业整合,对外统一经营,协调行动,做大做强合作经济组织。

 6.创造发展环境,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一是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专栏、开设专题等,扩大宣传,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二是政策环境。在新型的合作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尤其是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资金。三是社会服务环境。工商所、民政办、税务所、信用社等部门都要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后,农业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管理和规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责;重点抓好政策的研究、发展规划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普遍存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来看都影响甚大。我校高辍学率的出现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从本校近几年辍学生的调?搜芯糠⑾郑宏⊙в辛礁鱿灾?特点和两个高发期。

[关键词]辍学农村初中学困生纪差生高发期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110

辍学字面意思是中途停止上学,指学生?]有完成规定学业发生的中途退学行为。当前我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包含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辍学现象,特?e是农村初中学校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普九”战略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校位于一较偏僻、人口近两万人的山区乡镇,是本镇唯一一所初级中学,主要承担着全镇所有适龄学生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近几年学校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本校辍学率客观存在并有向高辍学率发展的严重趋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学生辍学存在两个显著特点和两个重要高发时期,下面就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两个显著特点

1.辍学生与学困生严重叠加

近几年辍学数据充分说明辍学生90%都是学困生,出现辍学生与学困生严重叠加的现象。由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可以就近由小学直升初中,造成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积极性递?p,学习兴趣一日不如一日,学习基础很差。我校所招录的小学毕业生在小考中,语数两科总分200分,能达到及格分数的还不足五之分一,而总分20分以下的学生占五分之一还要多,甚至出现0分现象。以这样的学习基础升入初中,加上学习科目的增加,课业负担加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倍感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原本仅存的一点点学习自信心也屡次受挫。加上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不能够相适应,教育观念滞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部分不思上进的学困生,觉得呆在学校毫无意义,于是辍学也就接之而来。

2.辍学生与纪差生严重叠加

由于受社会家庭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非常淡薄,性格叛逆,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爱受到任何约束和管教,做事随心所欲。升上初中后,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自由散漫习惯更加严重和突出,时间观念极差,上课迟到、旷课早退,上课期间讲话吵闹,不专心听讲,不写作业,逃避值日劳动,不服从教师和学校管理,甚至有故意破坏公物、吸烟嗜酒、打架爬围墙等严重违纪行为,成为名符其实的纪差生。这些纪差生因为常常违反校纪班规而受到批评教育,但有所改正的只有少数,其余一些则在“违纪―请家长―批评教育―再违纪―再请家长―再批评教育”的怪圈中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学生索然无味,家长心灰意冷,学校头疼无奈,这些纪差生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学校辍学生的主要来源。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两个高发时期

1.春季学期开学初

每年春节过后的春季学期开学初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严重爆发时间段。我校虽是山区乡镇初中、远离城市,但社会影响力不容轻视。由于本乡镇毗邻广东经济发达地区,许多人都到广东进厂打工,收入还算不错,每逢春节都会回家过年,在访亲探友的过程中给在校的中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感觉视觉冲击,更加剧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佐证。使得一些原本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困生心动表现为行动,干脆辍学不读书了,有些跟随父母或亲戚朋友下广东打工。学生家长对此也听之任之,这就造成每年春季学期开学时学生辍学最多的井喷现象。

2.每学期段考后

这是因为每学期段考后,学生原有的开学入校新鲜感已所剩无几,部分学困生面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点茫然,害怕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害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讽刺,更怕接受家长的批评说教,于是想逃避了事,提出辍学念头并付诸行动,待在家不愿来校上学。同时也有部分纪差生由于在校表现差,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听多也听厌了,于是在求学的道路上打起了退堂鼓,认为与其在校三天两头违纪挨请家长,还不如辍学在家自由自在。以上两种情?r一叠加就形成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第二个高发期。

当然要解?Q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关键要认真全面地研究本校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显著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深入挖掘学生辍学成因的根源,大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有利条件。还要想方设法因势利导,改变错误观点想法,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努力降低乃至消除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而奋斗。

(责任编辑斯陌)

第五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 要: 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其教学实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但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实效的快速提升。本文总结了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现状问题 有效策略

由于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阅读与写作教学为主,忽略对听力教学的探究。这就使得英语听力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不利于学生英语英语能力及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听力教学实效。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①跟不上节奏。当前,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跟不上听力节奏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清楚、听明白开头的几个句子,但是在刚进入听力状态时因为听到了一个自己不理解的单词,大脑瞬间就停止接收新的英语信息,造成思维混乱及跟不上正常语速状况,从而大大削弱听力效果。②抓不住主要信息。这里所说的主要信息指的是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比如主、谓、宾。学生只有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捕捉这些关键信息,才能对听力内容了解得更准确与深刻。③分不清主次。这里所说的分不清主次指的是在英语听力中,学生常常由于对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没有了解清楚,就彻底放弃听取下文的信心,从而失去整体感知听力材料意思的机会。这都说明初中生在听力教学中分不清主次、缓急,过于看重细节问题,忽略对材料整体的把握。

二、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措施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究一些应对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

1.借助知识面的拓展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广阔的知识面是学生快速准确理解听力内容、降低听力难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网络资源等途径,尽可能多地获得多个领域的英语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才能依据听力材料中的信息及时将已经储备好的相关信息调动出来,帮助自己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听力材料。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介,尽可能多地了解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英语材料。这就使得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很多新的词汇,而且对自然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危害性有更多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听力材料。教学实践表明,听力效果较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们对自然灾害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在听力训练中借助知识储备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2.借助听力技巧不断优化听力教学效果

科学的听力技巧,是优化学生听力效果的有效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听力技巧的教授与训练。听力技巧训练分为三个阶段:①前期训练。前期训练也叫预测能力训练,指的是在听力开始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每个对话或讲话的考点一般都在重要的主体及细节信息中,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学会在听力前快速扫视听力选项或问题,从而在听力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捕捉信息。②中期训练。在训练中应重视对学生猜测及推测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不一定一词不漏地理解听力材料,这就需要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利用一定技巧较准确地猜到不理解词汇的意思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③后期训练。后期应重视对学生推测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后来的听力中借助一定信息对前面没有完全听清、理解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整篇材料的意思。

3.依据学生特点恰当设置分层听力任务

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与听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听力训练活动,只有让他们在丰富的训练活动中不断归纳与总结,才能获得一定的听力技巧与经验,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与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听力训练的作用,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各类学生设计出与其听力需求相一致的训练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英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听力训练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比如在学完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 7“shopping”一课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节听力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将他们分成基础组、发展组、培优组三类,然后为他们播放与购物有关的听力材料。依据三类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置与之听力水平相适应的听力问题,使得他们在听的过程中都能较容易地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听力教学活动,进而不断优化听力教学成效。

总之,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教学现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丁亚.浅谈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才智,2013,17:21.[2]王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5,48:56.[3]吴迪.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技巧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24:52.

下载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建设的典型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