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论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学生师德养成中的作用
游萍 黄缨
(四川教育学院 图书馆 ,成都 611130)
【摘要】:师德养成是高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渗透。本文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文化氛围、馆员师德修养等几个层面分别论述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学生师德养成中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师德 学生师德养成 高师院校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B The role of the Library of Senior normal School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YOU Ping,HUANG Ying(Library,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Chengdu 611130,China)Abstract: Fost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ies.But only relying 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not enough, which need a second classroom learning and penetr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on the unique role of the Library of Senior normal School in fost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from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library and Librarian Professional Ethics.Key wo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teaching ethics to develop;Senior Normal University;Library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力的提高,决定了教育以及教育职业在人类生活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要发展,教师的建设却是根本。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是学生学习与生活最直接的模范和榜样,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力、人格特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较之其他社会成员,对教师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和品质,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们应该具备爱岗敬业、明德厚学、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优秀品质。然而目前,仍时不时从新闻报道中传来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今现状,某种功利而 被迫选择师范系列的不占少数,很少有一开始就“以教育为己任”,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抱负的同学来报考师范系列的,有多数高师学生选择师范院校时往往是因为考分的原因,对未来中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境界、能力的认知尚不明确,与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与模范和榜样,先进的社会道德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任,如何培养和教育高师学生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修养、积极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提高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每个高师院校都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更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关系着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成败。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①这其中既包含对学生的情感,也包括对教师职责的认识,体现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特定关系时应遵守的最一般、最具体的道德规范。其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和谐统一的过程,完美理想的师德应是知行统一的,师德发展的根本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型教师。②然而师范生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大学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体验中逐渐形成,自觉养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各高师院都意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很多学校都采取了一系列师德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把师德养成教育作为高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2.师德养成教育是高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师德养成教育的内涵就是要让师范生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职业,使从教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③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提高高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爱生乐教,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
早在1980年,原教育部《关于师范教育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就规定: “教师都应当经过师范学校或其他学校的严格训练,并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2.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3.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这是新时期国家对高师院校培养目标的明文规定。” ④在随后的10年中,不断明确和完善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入21世纪,我国师德规范逐步实现其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并确定教师职业道德是其专业领域的事情。新师资的师德培养主要靠师范院校在职前教育阶段进行,其主要方式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师德知识进行集中课堂学习。然而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中专业的学习和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教育,是远远不够的,⑤还需要借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和行为去影响学生;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途径将师德规范内化为师范生的行为准则。让师范生在职前就明白:要从爱学生的角度,对学生应负有的职责,并将其内化为教育行为,体现在教书育人中。这样职后才能在从学生向职业教师的角色转化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及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困惑,进而更快的适应教师工作。⑥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师范学生师德养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着师德养成教育方案的全面实施。
3. 图书馆是学校师德养成教育整体实施方案中的绝佳配合者
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文化机构,是师范生的第二课堂,是文 献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知识传播和教育的职能,在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中,有着渗透和影响的作用,是学校师德养成教育整体实施方案中的绝佳配合者。
3.1.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利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领域和阅读视野,为学生师德养成打好物质基础。
图书馆大量优秀读物,不仅能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馆藏资源,具体包括纸质文献资源、电子资源、网络数据库资源、视频资源等不同载体的文献,内容既涉及到与本校所设专业紧密相关的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各种类型核心学科的文献资源、又有关于师德教育、教师职业特色、国内外教育名家传记等门类文献,及网上整理、下载的相关资源,为师德养成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3.2.图书馆的各类讲座,有利于开启学生求知的心灵,为学生师德养成注入催化剂
图书馆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专业学习的认知和理解力。以新生入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教育培训,为新生提供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利用图书馆的放映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陶冶心灵、提高修养的各类影视作品或名师讲坛、专家学者的有关视频讲座,从正面引导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适宜的教育行为;也让学生感受到专家学者所具有的渊博知识和永不停息的学术进取心,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认知,使他们进一步明白教师的职业伦理精神和应具有的人格魅力。3.3.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和管理,有利于激励学生树立志向,为学生师德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
图书馆安静有序的环境、浓郁的文化和学习氛围,能给学生一个幽雅宁静、自由思考的空间。做好馆内的各种治学格言、修身警句、名人字画、规章制度等的悬挂张贴,把学习的精神和对学习热爱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师范生在专业学习、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环境氛围,体味到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纪律是形成秩序的一部分,包含了一种训练的意义,即塑造、完善理解能力和人格特征,还包含了遵守秩序、自我控制和良好的行为,这些素质正是学习所必需的。②而现代图书馆中的藏、借、阅、咨一体化的管理服务模式,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自助借阅的开通,都彰显了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位到馆读者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高度的制度规范和强烈的人际亲和,有利于师范生的自律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3.4.做好传统服务工作,引导阅读,为学生师德养成提供伦理支持
作为馆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平等地接待每一位读者,急读者所需、所想,在读者心灵情感得到充分的关爱下,引导读者有效阅读,真诚地帮助读者查阅文献、学会学习。
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中,充分利用每年的读书节,开展读书活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向他们推荐思想健康、品位高雅的优秀读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专题读者座谈会,与他们共同分享阅读乐趣,交流图书信息;在阅览区域里,配合课堂教学,开辟师范生职业道德学习园地,集中所有相关文献,方便师生查阅、学习和讨论。这些活 动的开展,都深刻地影响着师范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促进着学校的师德养成教育。
3.5.利用现代化技术,深化服务,为师德养成教育提供信念支撑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学生的阅读往返于传统的纸质文本与网络数字化之间,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极易迷失方向,图书馆利用主页,主动向他们推送积极健康的学习网站,开展“专题网络”资源导航,如配合学校师德养成教育整体实施方案,设立学生师德养成的专题栏目,将网上的有益信息集中在专题栏目中,同时通过主页上的读者留言、QQ咨询、用户问卷调查、馆长信箱、数据库试用反馈等渠道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读者需求,通过师生的沟通和交流,缩小师生之间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和影响他们阅读有价值的文献。开设网上论坛,达到师范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加强与系院之间的联系,密切跟踪学校主干学科的发展,熟悉师范生获取知识的不同阶段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者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文献,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终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将同学在图书馆的学习,参加义务管理的情况主动反馈给系院,通过每年优秀读者的评选,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发掘知识,认知世界,吸收正面信息,摈弃不道德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师范生主动探索的延伸和课堂教学补充的第二课堂,成为师德养成教育的绝佳配合者。4.图书馆馆员是学校师德养成教育整体实施方案中的践行者
高师院校教师是校园的主人,也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引领者,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馆员从事的虽然是服务性工作,但在为人找书、指导阅读、参考咨询、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同样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发挥着第二课堂教师的作用。“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传达的精神品格、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对服务对象所产生的育人效果日益凸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馆员传递的文献信息本身。学生在接受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从馆员身上感受到的真诚和关爱、平等和尊重、奉献和责任等人文品质,将是学生人格发展、道德养成的重要养分。” ⑦师范生到图书馆来学习,馆员的道德行为和精神风貌,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未来的形象塑造加料着色。⑧作为教师的馆员,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传统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师德的综合体现,将影响着师范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学生师德养成起到示范作用。
4.1.爱岗敬业,增强职业责任。
图书馆是文明的桥梁,馆员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馆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着服务质量和服务深度,决定着对读者辅导和指引的效果。因此,作为馆员,首先要树立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对工作尽职,对事业尽责,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服务修养,以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以求实的工作作风,勤恳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以敬业的精神,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4.2.言传身教,展示精神风貌。
图书馆员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带头遵守管理制度,自觉地用制度来规范工作,约束行为,体现公正;微笑服务,真诚面对读者,热情周到,耐心释疑,百问百答,百答不厌;踏入馆舍,主动放轻脚步,通过端庄的衣着和挂牌服务,充分展示馆员良好的修养和振作的精神面貌,让读者在耳濡目染中,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做文明读者。
4.3.尊重读者,提高服务水平。
馆员的职责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服务中,要事事为读者着想,处处 以读者为重,力求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平和,举止文明,与读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如出现图书超期、勾画图书,甚至撕书、偷书等情况,作为馆员,不要居高临下,灌输式说教,命令式要求,而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积极的方式,妥善地处理,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善意、委婉地批评,使学生在精神感召下得到最有效的教育,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4.4.不断学习,发挥表率作用。
现代教育所需要的教师,是能把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道德美与知识的丰富性融为一体的人。②当代图书馆员作为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掘者,应当成为知识的领航者和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只有不断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使学生在情操、意志上受到感染和影响。
5.结语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师德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按照教师职业使命和职业要求,建立和完善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各级部门的作用,尤其是像图书馆这样一个传承文化的信息集散地,会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伴随着以图书馆开放服务、平等服务和无偿服务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图书馆员的服务会更多地渗透到现行的教育中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了解学生所需,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真诚坦荡,多给学生一份爱心,把图书馆真正地当作他们的“第二课堂”,全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不仅是外借、阅览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阅读推广和指导,传承校园文化,着重受教育者的人文陶冶和生计发展,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奋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教育保障体系,以影响学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职业品德,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这也正是图书馆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 厉育纲.师德构成要素浅析.[M]《高校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版
② 王文东.心灵的教化——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③ 郭兰瑛.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探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6 ④ 郅庭瑾、吴慧蕾: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与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⑤ 郭黎岩,王娟:师范生职业心理准备及其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3 ⑥ 《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资料选》上册[M],第215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年1月版。
⑦ 林斌霞:浅析高职图书馆的和谐建设与服务育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 ⑧ 曾光中,王新敏:浅议高校图书馆员的“师德”.[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8
作者简介:
游萍(1958-),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与建设 黄缨(1966-),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第二篇:浅谈图书馆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六盘水市师范学院张萍
随着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促进儿童图书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儿童图书馆的工作,早在1803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索尔兹伯里就为六岁至九岁的儿童兴建了一所文库,以后,此文库发展成为美国最早的一所儿童图书馆。现在,由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以及健全的设备和场地,使儿童图书馆基本上成了教育工作者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能力,提供广泛的儿童读物,启发儿童丰富想象与创造力的主要场所。
一、少年儿童对图书馆的需求特点: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集散地,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在每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中,14岁以下的儿童通常约占25----30%,他们的成长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儿童培养起,就是培养了一个国家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少年儿童作一个了解,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对图书馆的需求特点。我们通常这样划分少年儿童的年龄,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为青少年,因其年龄不同,所以对图书馆的需求也不同,幼儿时期,其思维能力有限,认识事物主要靠感观和知觉,就比较喜欢色彩鲜艳的画册、图片,而儿童已初步掌握了一些书面语言,就比较喜欢借阅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及卡通书刊,少年呢?所学的知识相对多一些,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已不再满足于那些零碎的知识,而是要追求更多的连贯性,系统性,一般喜欢借阅人物传记,中长篇小说,幻想和冒险故事,军事类文献等。由于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所以图书馆为儿童服务的场地应根据儿童的特点,留出一定的空间给儿童使用,设备要充足,书架、书桌、椅子等都要适合少年儿童身体情况,适合他们不同时期的身高比例。
二、图书馆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基本功能:
在图书馆的类型划分中,专门分有学校和儿童图书馆,可见儿童在图书馆服务功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989年全国有区、县以上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75所(不含台湾省),县以上的少年儿童阅览室1000多个,京、津、沪三市的街道少年儿童图书馆(室)200多所,除文化部系统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外,教育系统的学校图书室,共青团系统的少年宫(家)、图书馆(室),工会系统的儿童图书馆(室)等都为少年儿童服务,虽然现阶段我国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不多,但在许多公共图书馆都设有专门的少年儿童借阅室,学校和儿童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有:
1、首先要为学校正规的教学计划服务,其次又要尽量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2、收藏的图书资料类型要广泛,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特点,尤其要注意收藏直观性强有力,形象生动的视听型资料,如唱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幻灯片等。
3、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开展的服务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活泼,如图书陈列,图书展览,讲故事,放电影和幻灯片,戏剧活动,手工制作等活动,以及馆外参观访问。
4、为学前儿童以及在校生提供所需的文献服务以及知识服务,着重阅读指导与辅导工作,引导少年儿童正确读书。
5、学校和儿童图书馆不仅要从事日常借阅工作,还要具备组织和指导少年儿童阅读图书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的能力。
6、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备的教学用具和设备以及场地。
三、图书馆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1、图书馆起着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信息素养的作用:当今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图书馆为少年儿童提供的服务,不再只是单一的图书,而是多功能、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网上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图书馆不能只是简单的提供给他们上网的条件,而是要作好他
们的网络导航工作,要指导他们掌握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操作技巧,还要提高他们的信息筛选技能,杜绝信息垃圾,增强健康有益的内容,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充分培养了少年儿童自学的实际能力,使他们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能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知识,就能随时在社会上,生活中学到知识,成功解决各种问题。
2、图书馆起着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作用: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生的需要,更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报刊书籍,信息多,知识面广,读书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陶治情操,还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增长智慧,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小就让幼儿接触图书馆,接触书,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知识的无穷,让他们养成不读书不快的习惯,多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可以修养儿童的心灵,丰富他们的内涵,还能激发他们无穷的乐趣,带给他们更宽阔的视野,无穷无尽的想象,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儿童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并逐渐升化成阅读能力,要从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读书,使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边读边想的良好阅读习惯,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图书馆可以做一些导读工作,也可以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思维也活跃起来,读后才有收获。
3、图书馆起着激发少年儿童学习兴趣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习的动力首先是来源于兴趣。一个人要想在某方成取得成绩,首先必须对它感兴趣,这样才能激起他的原动力,激发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正是发展儿童智力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要想提高儿童智力,必须要激发出儿童的兴趣,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口说,去动脑筋、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儿童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这样他学习的效率才高。图书馆的以书为伴,以书为伍,本身就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实现寓教于乐,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通过举办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故事会,书中人物表演,读者才艺表演,展示他们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艺术才能,吸引他们进入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4、图书馆起着激发少年儿童好奇心的作用:好奇心是儿童兴趣的源泉,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这正是儿童的天性,图书馆正是这样一所能足满儿童好奇心的场所,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各样的实物、图片、简笔画都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当儿童带着种种问题来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引导他们去读“十万个为什么”,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求知欲。虽然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但他们的随意性很强,做事虎头蛇尾的现象比较多,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正确引导,增强他们的耐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图书馆起着激发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作用: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敏锐勇敢,善于观察,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快,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图书馆广博、丰富的知识,开阔了少年儿童的视野,而这些丰富的知识和一定水平的智力正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图书馆正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发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
要做好上述工作,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学记》中说:“能博喻然为师”,一个知识匮乏的馆员是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的,馆员还要注重自身形象,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少年儿童对你反感,你还怎么提供优质服务。
虽然我国的儿童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基础还比较薄弱,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国少年儿童的需要,所以还急待发展。
参考文献:1黄宗忠 图书学导论
2天祺 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3吴谷 关于少儿图书馆延伸服务模式的几点思考 新世纪图书馆2008(5)
第三篇:师德在教学中的作用
师德在教学中的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质量的提高,靠的是广大教师。学校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着以育人为本。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
一、爱岗敬业——对教师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要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赏识每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使他们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学习与修养,开拓进取——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
1.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理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服务奉献、”为重点。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注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高业务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然要求,在“探索、实践、反思、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给自己增加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的面对学生。
三、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教学工作。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 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 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的本身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不区别 对待每一个。对待每个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情况。
四、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 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会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会对金钱至上的物质横流社会,教师要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教师要以志存高远,洁身守志,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这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做一个好教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的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的体现,是一种行动的指南!其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力争人人成才,教好每一名学生,用实际行动向优秀教师学习,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无愧于家长和社会,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第四篇:试谈教师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作用
试谈教师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作用
有这样一句话:今日的你是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
作为一名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昨天的习惯已成了现在的你,你应该不断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的不良习惯,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一名教师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你的人格魅力将最大范围地影响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个人良好习惯,营造学生人生成功基石。
成功有时候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每天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也许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容易,难就难在要坚持下去。这是信念和毅力的结合,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师自己要始终如一保持良好的教学习惯,对学生各方面的检查、监督不能一曝十寒。
总之,教师的各方面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习惯。
第五篇:浅谈图书馆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摘记: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这一重要资源,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沉淀而成。因此,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方法。阅读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强大功能,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我们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视野的拓展,仅仅依靠学生手中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它迫切要求我们将眼光从几本教科书中解放出来,投向广泛的生活、投向网络、投向图书室。
一、利用图书馆来为课本、教学服务
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改革的新舞台。我的学生基础差,对他们不能运用普通中学的教法,要对他们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授课过程中曾充分利用起图书馆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解古文时,我没有一字一句作解释,也不过分强调词的用法,而是指导学生多诵读,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古文的韵味,领会作者的情感。我经常带学生去图书馆找有关诵读古文的音像资料,让他们沉浸在孙道临、乔榛等诵读大家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地朗读中,同学们有时也跟着朗读。慢慢地,同学们由不会读变成会读,而且读得较有节奏,有感情,从而也就喜欢上朗读了。这还要归功于学校,近年来一直坚持地经典诗词背诵。
再比如,教学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当师生在课堂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分析以后,又走进了学校图书馆。从阅读鲁迅其他悲剧作品《祝福》等,到观看《孔乙己》影视片段,进而通过电子文本,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悲剧,学生对鲁迅作品以及其悲剧文学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再回到课堂看这篇课文,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我经常到图书馆借一些切合教学实际的电影、电视片断播放,借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书籍介绍给学生。这样逐渐使学生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培养了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图书馆为古文阅读适当的补充材料
文言文阅读无论是对提高民族自信心还是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文化素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初中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目的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为了配合日常的阅读教学工作,我们学校图书馆提供了与课文相关古代经典作品,如《论语》、《诗经》、《孟子》等一些励志的书籍,这些书籍是初中课本中大量文言作品的出处,阅读原本,可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延伸扩展。同时,学校规定每天的第一节课、语文课、课间操,以及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必须进行经典古诗文朗诵,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
我们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经常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阅读辅导”、“演讲比赛”“征文” 等 活 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做出积极的贡献。尤其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通过举办各种阅读后动,目的是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三、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新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向图书馆,去寻找与课本有关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例如《黄河颂》一文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为依托,学生自发的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上课的时候,小组间互相展示本小组搜集则资料,并且互相补充。这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良好读书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应用图书馆资源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中学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中学语文阅读的引导,培养中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四、利用图书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学生进入七年级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刚刚有小学进入初中,他们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国古人有一条著名的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指做读书笔记。善于读书者总是书不离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宝贵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行归纳,这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进入八年级时,他们的阅读方法是浏览,这就要求他们掌握书中精髓。这时一般的要为他们选择一些中情节、重想象的作品,为了快点读完,自然而然的选择先易后难。因此,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信息的能力。
总之,阅读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有力手段;是丰富文化知识、扩大生活视野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最好办法;更是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资料部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3期
作者简介:我叫陈雅新,1999年6月专科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1999年8月至今工作于唐山市迁西县金长峪初级中学,2003年6月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学成绩优秀。
通讯地址:唐山市迁西县金长峪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 4
论 文
金 长 陈 雅
新
初 级 学
峪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