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货车轮对超声波探伤波形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影响货车轮对超声波探伤波形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南昌南车辆段,刘小惠
摘 要:主要分析了影响铁路货车轮对超声波探伤波形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超声波;货车;轮对 中图分类号:TG115 1 问题的提出
超声波探伤是发现货车车辆轮对车轴危害性疲劳裂纹及缺陷的重要无损检测手段,现在已经成为 确保车辆检修质量和行车运行品质的重要方法。近几年,随着高科技含量探伤工装的大量投入,探伤工艺、规程的进一步改进,轮对探伤工作也日趋完善。但是自2008年“5·29”和“7·21”连续两起冷切轴事故后,2009年1月20日又发生了一起冷切轴事故,在车辆系统引起极大的震惊,铁路安全运输面临巨大的考验。因此,如何能够准确识别裂纹波又不至于错判、误判,严格落实探伤工艺,精确辨认超声波探伤波形,又不至于使探伤工形成“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的偏激思想,造成生产成本激增和降低生产效率,显的尤为重要。原因分析
2.1 轮对本身存在的问题影晌探伤波形
笔者对南昌南车辆段2012年1月至12月的探伤故障轮对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故障轮对分类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导致对超声波波形错判的主要原因是车轴加工时形成的刀痕、刀花以及车轴的 轴颈卸荷槽部位由于腐蚀而形成腐蚀沟(坑),还有车轴磕伤碰伤致使超声波波形出现异常,导致探伤工很难精确辨认裂纹波。
(1)透油透锈波形。铁路车轴轴颈卸荷槽部位由于长期运行产生的锈蚀及轴承压装时涂抹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在进行超声波探伤时,发生裂纹部位透油透锈较为严重。探伤时产生较强的反射波.这种反射波的前后沿不规则,比裂纹波宽,而且有很多杂波伴随,波形不尖锐,波幅较高,当探头移动时,反射波的幅值起伏变化极不规则,但是波峰的水平位置不会产生变化。
图1 透油透锈形成的超声波波形
(2)腐蚀沟波形。车轴制造时会形成锻造缺陷、压装时会有杂质存在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会产生腐蚀沟。腐蚀沟是多个腐蚀坑连接而成的,较多的出现在使用年限较长的车轴上,分布在轴颈根部或卸荷槽部位,有时与裂纹重合,长度也相等,横波探伤时有明显的反射波.其反射特点是脉冲比较宽,短而粗.当探头移动时,腐蚀沟反射波有游动现象,但游动距离比裂纹波小得多。
图2 腐蚀沟形成的超声波波形
(3)刀痕波形。由于车轮经过车削加工时在其表面留下了刀痕,而车轮在不同的车削条件下产生 的刀痕,声波在轮座压装部位遇有轮孔表面加工刀痕较粗糙区域时,在荧光屏上会出现如图3所示反射波,前后移动探头,刀痕反射波有严重的此起彼落现象,静态特征是波幅较高,而且反射波前后有数条较小的反射波,单从波形特点观察,每个都如同小裂纹反射波的形状,当移动探头时,每个反射波都是沿着前后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进行跳动,并且沿着周向都出现这一现象。
图3 刀痕、刀花形成的超声波波形 图4 裂纹形成的超声波波形
(4)裂纹反射波形。裂纹反射波是危害最大,最不应该被忽视的超声波探伤波形。当探头前后移 动时,反射波也随着移动,高度逐渐降低或升高,而且逐渐的消失;当增益旋钮适当开大时,荧光屏上反射波只是由低升高,反射波的两侧,特别是前沿仍不出现杂波。裂纹反射波在荧光屏上出现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其声程符合计算法或查表法得出的缺陷波在荧光屏上出现的位置,当探头在车轴上作圆周平移时,波的位置基本不变,根据探头的声程即可确定缺陷的位置。2.2 裂纹走向影响探伤波形
超声波探伤时,声波垂直缺陷表面时缺陷回波最高。但实际上缺陷表面相对超声波入射方向往往 并不垂直。因此对缺陷尺寸估计偏小或漏探的可能性很大。车轴探伤所使用的半轴实物试块或样板轮对,其轴颈卸荷槽部位的人工锯口与车轴中心线垂直,小角度探头很容易探测到,但如果车轴实际裂纹与超声波入射方向不垂直时,探头吸收不到足够的能量,在屏幕上就不能形成明显裂纹反射波,最有可能发生漏探。2.3 裂纹状态影响探伤波形
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是由界面两边介质的声阻抗特性决定的。通常基体与气体想接触的表面 缺陷的声阻抗特性与基体(车轴)相差较大,声波的反射系数较大,但对于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缺陷与基体声阻抗的差异要小些,透射的声能不能忽略,缺陷的回波高度相应的要降低。2.4 扫查方法不正确影响探伤波形
轮对超声波穿透探伤后未在轴端边缘再探一遍,扫查车轴大裂纹;纵波小角度探头在轴端部作锯 齿运动幅度小,不能发现距轴端205—220mm部位存在的裂纹,K值斜探头在轴身移动范围和移动速度过快时,不能保证轮座镶人部的主声束扫查。因此,反映某种探伤工艺是否合理关键因素之一是探头的移动轨迹,它直接给探伤工艺呈现了不同的反射波形。改进建议
1)制作超声波探伤图库。
在实际工作中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伤作业时,主要是对其波形进行分析、判断,以此作为超声波探伤质量好坏的依据。在现场作业中如发现有疑问的轮对时,可与探伤图库中的探伤波形进行比较,以便更准确地对超声波探伤波形做出分析和判断。2)改进半轴实物试块和样板轮对的人工裂纹使其具有针对性。
现有半轴试块和样板轮对人工裂纹与断面垂直,而自然裂纹与晶格垂直,波高明显下降,应该做到试块与实物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探测的灵敏度,特别是疲劳裂纹,更能接近探测实际。3)严格落实《轮规》中探头的移动速度、轨迹的要求。
全轴穿透扫查应分别在车轴两端面进行,转轮器应停止转动。扫查时,探伤灵敏度可适当提高,以不出现干扰杂波为准。探头均匀受力2—5N,以20~50mm/s的速度,即一面沿轴端面径向前后移动探头,一面沿圆周方向移动探头,并同时观察回波的变化。4)改变探伤方法以此来重新确定疑问波形。
首探发现有疑问的轮对,复探时可改变探伤方法,对该轮对重新进行探伤。如轮座外侧有疑问波形时,可使用K1探头在轴颈上探测轮座外侧,然后确定该轮对是否存在裂纹。
货车轮对轴颈卸荷稽迢声波擦伤问题分析
南昌南车辆段 刘小惠
摘要:对3起货车RD 轮对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轴颈卸荷槽超声波探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货车;轮对;卸荷槽;超声波探伤;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U270.7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超声波探伤是发现车辆轮对危害性疲劳裂纹及缺陷的重要手段,不退轴承轴颈卸荷槽超声波探伤是随 着轮对轴承滚动化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现在已经成为发现车轴早期裂纹、确保车辆检修质量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方法。但是,继1996年连续发生2起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后,全路2002年一2003年又连续发生了3起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笔者对这3起冷切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了由于探伤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漏探以外,目前采用的超声波探伤工艺方法也值得商榷。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分析
为了摸清轴颈卸荷槽部位冷切的规律,对2002年一2003年发生的3起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
表1 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统计分析
断口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3起轴颈卸荷槽冷切事故有如下特点:
(1)运行时间均不足1年,分别为5个月、11个月和5个月,即使段修周期为1年的车辆,也未达到质量保证期,更何况段修周期为l_5年的车辆;
(2)断口位置距轴端距离均大于200 mm,分别为209 mm、208 mm和207 mm~208 mm(倾斜),虽然断口位置均在195 mm-~210 mm之间(还在轴颈卸荷槽危险部位范围内),但均趋于上限,即靠近210 mm 处,且第3起断口明显倾斜;
(3)断口旧痕均大于或等于5O,分别为6O 9/
6、5O 9/6和6O 9/6,从断口状况和裂纹发生发展规律分析可知,这3起冷切事故在检修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裂纹,运行一段时间后裂纹快速发展,当达到5O 9/5左右时脆断;(4)断口均存在锈蚀;
(5)从所采用的探伤手段看,第1起是在车轮厂拼修组装时进行的磁粉探伤,其余2起均是在车辆段段修时进行的超声波探伤,且分别为多通道探伤和微机控制自动探伤。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可以断定,这3起冷切事故都是定检时漏探造成的。探伤工艺方法分析
目前轴颈卸荷槽部位超声波探伤工艺采用的是当量对比法。就探测的手段来说,分为小角度纵波斜探 头探伤和全轴穿透纵波直探头探伤,其中,以小角度纵波斜探头探伤为主,辅以全轴穿透纵波直探头探伤以发现大裂纹;就探测的方式来说,分为手工探伤和微机控制自动探伤。
3.1 对比分析
在实际探伤过程中,笔者对探伤发现的裂纹情况进行过统计,发现了2种现象:(1)就轴颈卸荷槽同一部位而言,磁粉探伤发现的裂纹多,超声波探伤发现的裂纹少;(2)就探伤的部位而言,轮座部位发现的裂纹多,轴颈卸荷槽部位发现的裂纹少。这说明了2个问题:
(1)就轴颈卸荷槽同一部位而言,通过磁粉探伤证实轴颈卸荷槽部位裂纹确实存在,而部分裂纹超声波探伤却不能发现;
(2)就不同部位探伤而言,轮座部位的探伤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而轴颈卸荷槽的探伤工艺是RD。轮对轴承滚动化以后在轮座部位探伤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还不成熟,仍需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3.2 轴颈卸荷槽探伤工艺方法存在的问题
3.2.1 标准试块、半轴实物试块或样板轮对的人工裂纹可比性有待商榷
根据超声波探伤原理,轮轴超声波探伤是用当量对比法来确定缺陷大小的,即以1 mm 人工裂纹反射
波高达满幅80 的当量值为基准,探伤中的缺陷波与该值进行比较,小于该值时判定为轮对正常,大于该值时判定为轮对裂纹。但是,标准试块、半轴实物试块或样板轮对的人工裂纹与轴颈卸荷槽部位的实际裂纹相比较,在裂纹部位、裂纹走向以及裂纹部位的状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可比性较差,增加了判伤难度,对探伤极为不利。
3.2.2 裂纹部位
车轴探伤所使用的半轴实物试块或样板轮对是确定探伤灵敏度的主要依据,因此,所做的人工锯口应尽最大可能贴近实际裂纹的发生部位。目前,半轴实物试块和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用样板轮对卸荷槽部位的人工锯口均位于距轴端200 mm处,但几次卸荷槽冷切其裂纹位置均发生于207 mm~210 mm之间。如果人工锯口的位置与实际裂纹发生的位置不一致,在荧光屏上裂纹波的显示位置也会不一致,经验不足的探伤工在判断时往往会出现错觉,进而产生误判和漏探。
3.2.3 裂纹走向
一般来讲,超声波探伤时声波垂直缺陷表面时的缺陷回波最高。但是,实际缺陷表面往往与超声波入
射方向并不垂直,因而对缺陷尺寸估计偏小或漏探的可能性很大。车轴探伤所使用的半轴实物试块或样板轮对,其轴颈卸荷槽部位的人工锯口与车轴中心线垂直,小角度探头很容易探测到,但如果车轴实际裂纹与超声波入射方向不垂直时,探头吸收不到足够的能量,同样深度的裂纹,试块(包括半轴实物试块和样板轮)的反射波较高,轮对的反射波较低,经验不足的探伤工往往会产生错觉,继而产生误判,将裂纹轴轮对判为良好轮对,进而装车使用。3.2.4 裂纹部位的状态
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是由界面两边介质的声阻抗特性决定的。通常基体与气体相接触的表面缺陷 的声阻抗特性与基体(车轴)相差较大,声波的反射系数较大,但对于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由于缺陷与基体声阻抗的差异要小些,透射的声能不可忽略,故缺陷波高应相应降低。铁路车轴轴颈卸荷槽部位由于长期运行产生的锈蚀及轴承压装时涂抹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在进行超声波探伤时,发生裂纹部位透油透锈一般较为严重,超声波的声能损失较多,当缺陷的反射声能不足时容易造成漏探。3.3 按目前的工艺方法探伤存在盲区,易出现漏探
目前,对RDz车轴轴颈卸荷槽部位的探伤主要使用入射角为9。~11。的小角度探头在车轴端面进行,不少单位使用的是10。探头。《铁道车辆轮轴探伤工艺规程》(以下简称《探规》)规定,入射角10。的探头在钢中对应的折射角为22.21。,据此作探头入射线与圆弧相切图(图1),发现自防尘板座前肩至轴颈方向12mm处(距车轴端面208 mm ~220 mm处)入射线与圆弧之间的区域为探伤肓区,当此部位出现小裂纹时,超声波无法探测到,而此部位恰恰就是卸荷槽裂纹的多发区。
图1 探头入射线示意图
3.4 探头移动轨迹有漏洞
探头的移动轨迹在超声波探伤工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目前均采用当量对比法,只有使探头的移动轨迹合理才能找到缺陷的最高反射波,才不会漏探。因此,反映某种探伤方法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探头的移动轨迹,影响探伤工探伤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按探头移动轨迹的手法是否正确。对轮座部位进行探伤时,探头移动轨迹合理,探伤工易于掌握,探伤手法正确,漏探的可能性非常小。对轴颈卸荷槽部位进行探伤时则不然。手工探伤时,按《探规》的规定,探测部位在车轴端面,轮对停止转动,探头指向中心孔,在中心孔与轴端螺栓孔之间的环形区域内做往复运动,并偏转3。~5。,形成锯齿状移动轨迹。这样做有2点不利:一是车轴端面空间狭小,尤其是轴端螺栓孔的存在,影响了探头的移动空间,容易形成移动死区,探测区域不能全面覆盖,造成漏探;二是采用轴颈卸荷槽专用探头,将探头移动轨迹局限在一个同心圆上,不能形成锯齿状移动轨迹,探头主声束在距车轴端面200 mm处,而根据前述分析,裂纹绝大多数集中在距车轴端面210 mm处,这与主声束位__置有较大偏差,容易造成漏探。同样,微机控制自动探伤时,探头移动轨迹也局限在一个同心圆上,也容易造成漏探,这也许是未采用轴颈卸荷槽专用探头手工探伤发现裂纹故障高于微机控制自动探伤的原因之一。改进建议
4.1 完善现行轴颈卸荷槽探伤方法
(1)改进半轴实物试块和样板轮对的人工裂纹,使其具有针对性。
现有半轴试块和样板轮对人工裂纹均与断面垂直,而自然裂纹与品格垂直,波高明显下降,应该使试块与实物一致,以保证探测的灵敏度。
(2)完善探伤方法,建议增加发现大裂纹的手段,以弥补探伤中的盲区。
(3)保证《探规》中探头移动轨迹的要求,取消轴颈卸荷槽专用探头,改进微机控制自动探伤端面探头的布置和探头的角度,避免探头移动轨迹造成的不利影响。4.2 改进现行轴承压装方法
改进轴颈卸荷槽部位的状态,用保护膜类的材料代替轴颈卸荷槽专用防锈油脂或者在制造轮对时对易 腐蚀部位进行防锈处理,以减少透油透锈对探伤的影响和发生腐蚀的概率。
RD2轮对轴颈卸荷槽超声波探伤时反射波的辨别
胡世华
(衡阳车辆段湖南衡阳421002)2002年以来,全路共发生3起货车冷切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冷切部位都在轴颈卸荷槽区域。因此,探讨对货车RD2轮对不退轴承进行卸荷槽超声波手工探伤时的反射波的辨别,提高探伤水平很有必要。轴颈卸荷槽探伤常见的几种反射波
RD2轮对不退轴承的超声波探伤采用小角度纵波探头。由于卸荷槽区域形状及与轴颈接触状态的差异使得超声波探伤时的反射回波显示又多又乱,常常有很多与裂纹波相似的波幅出现。无经验者极易把裂纹波当作此种反射波放过去,从而造成漏探。常见的几种反射波有:卸荷槽棱角反射波、内圈反射波、密封座反射波、油脂和杂质反射波、拉伤及锈蚀反射波等。2 各种反射波的分析
轴颈卸荷槽直径最小,交变应力较集中,很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在一般情况下,按《探规》定标后,轴颈卸荷槽裂纹波都出现在荧光屏水平刻度第5大格上(即距轴端200 mnl卸荷槽处)。因而,在荧光屏水平刻度的4.8~5.25大格之间发现尖锐的反射波时就要认真地分析与辨别。
(1)卸荷槽棱角反射波
由于轮对车轴加工单位在对某些轴颈加工时处理不当,卸荷槽棱角较突出、不够圆顺,所以在用超声波探伤时反射波尖锐,与裂纹波无大差别。但它有2大特点:一是整周都有这种波的反射;二是把探头从轴中心孔往外移,离孔边缘6 mm左右时,棱角反射波就会消失。(2)拉伤反射波
拉伤波有轴向、径向的。拉伤有深度,因而当探头往轴中心孔外移动时,范围较大。周向拉伤,往往有1周,反射波很强烈,波幅高而尖锐,波根部较干净。遇此波,需要退卸轴承,再用磁粉探伤进行确认。(3)卸荷槽其他无害反射波
卸荷槽油脂、杂质等物的反射波,尽管有的很像裂纹波,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波幅不太高,一般在垂直满幅的30% 之内;二是没有深度,探头前沿稍离开中心孔边缘时反射波就会消失。(4)锈蚀反射波
此种反射波波幅不很高,一般在40℅左右,波根部干净。探头移动较远时,波幅还未消失。遇此波须退卸轴承用磁粉探伤进行确认。(5)裂纹反射波
裂纹反射波尖锐、狭窄,波后沿杂波较低,有时又没有,往往出现1处或几处。当探头往中心移动时,反射波越来越高;
第二篇: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
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的原因分析
1、学校德育传统内容及观念及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学校
正面教育难以抗拒社会负面影响。
处在改革开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及家庭中耳闻目睹了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而他们在学校这片“净土”中所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理想、前途的教育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样就出现了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背反现象。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工作不能有力地指导学生认识人生与社会。
3、家庭教育出现畸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把成绩当作孩子一切表现的指针。在今天,家庭出现了单亲离异家庭的子女增多;因随父母外出打工的流动型学生增多,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形成的寄养子女数量增多,面对这些各具特点的“几多现象”,实施家庭德育的家长思想、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家庭教育中难以实施健康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辅导,往往指责多鼓励少,造成孩子心理负担
重,在育人上适得其反,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
4、社会教育呈现管理的真空。
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最严重的是社会的负面冲击波,既社会文化娱乐环境中的音像书刊、舞厅、网吧、电子游戏中的不健康因素。很多宣扬色情、暴力、赌博的东西泛滥,严重的侵蚀
和毒害着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5、德育队伍建设滞后。
学校德育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德育方法多说教化、粗暴化或成人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应付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自身的敬业思想和业务水平有
待提高。
二、创新德育建设,向德育要质量
学校德育必须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立德树人”。对于当前的教育,我们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必须充分提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
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
美的能力
2、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目前,充斥文化市场和娱乐环境中的含色情、暴力、贩毒、黑社会组织、赌博等不健康因素多的音像书刊、网吧、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应于清理和限制。严格禁止赌博,录象场所和营业性舞厅严禁学生入场。学校内部环境应注意净化,定期清理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图书杂志和报刊。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加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加强与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居委联系,互通有无,以
保证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使学校教育转向
社会化
抓好对青少年一代的德育教育,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教育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讲课,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机构,吸收学校、家长及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青少年思想的现状及对策。
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教育具有互补性。学校德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而家庭环境中孩子是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细小境地,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德育内容有限,课程之外的许多伦理问题也主要在家庭环境中得以自觉补充。除内容外,家庭环境亦是学校环境之外的互补时空之
一。同社区一样,学校德育影响在校园之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补充。与社区及社会宏观环境不同的是,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
充往往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设立家长开放日,广泛听取家长意见,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
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动员各方力量,让社会教育的作用充分体现,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城区的青少年宫应加大投入,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社区建设,让学生周末和寒暑假有生活娱乐的地方;发挥老同志余热,齐心协力搞好关心一下代工作;学校现有设施也在星期天和寒暑假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习气。
4、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广大教师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水平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大队部等机构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作用,各个部门各条线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形成强大的育人声势。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德育队伍进行轮训,提高德育管理的能力,对直接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要给他们参加一定的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给他们一定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以适应工作需要。同时在经济待遇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以确保队伍的稳定。
5、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
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
育常规制度,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让德育贯穿于
教学过程中。
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像今年开展的“全国形势教育大课堂”效果好,学校还应利用身边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教,起到教
育警示作用。
5、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学校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表扬,必要时给予一
定的物资奖励,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以彰显德育。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太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还不懂得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还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激励和赏识是教育,批评和惩罚同样也是教育。惩戒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包括受惩戒者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负责和爱护。惩戒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不是与尊重、信任相对立的教育行为,换句话说,“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去避免惩
罚,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失败去体验惩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最繁重、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努力营造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安全事故多发的社会原因分析与建议
近年以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虽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检查频率,并加大处罚力度,但仍然不能有效地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多起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后,我们认为,在目前建筑市场的大环境下,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的规律。安全事故的发生固然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三级教育形同虚设、弄虚作假,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但也有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不健全,标准、规范滞后,安全监管手段缺乏或以罚代管,以及农民工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十分薄弱等社会因素。本文从安全事故发生的社会原因分析着手,提出了遏制安全事故多发的建议。
1安全事故多发的社会原因分析
1.1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标准制定滞后
《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众多的地方规章制度对建筑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作出了种种规定,条文之细,覆盖面之广,表明了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狠抓安全生产的决心。但仔细研究后发现,目前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存在着几个明显缺陷:一是缺乏劳动者因违章作业造成自身伤亡后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理条款。不论劳动者是否违章,发生死亡事故后,其死亡赔偿金是一样的。而不是像交通事故的处理,根据驾驶员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大小,分别给予死亡者不同的赔偿。这种看似公平的死亡赔偿,实则是对遵章劳动者的不公平。二是标准、规范的滞后,造成监管依据不足。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高、大、难、结构新颖、造型复杂的建筑物不断涌现,而目前主要用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分别是1992年和1999年实施的。由于这些规范、标准长期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缺少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查与施工控制中依据不足,造成监管缺失。如钢筋桁架模板的设计安装,目前只有经过专家论证的企业标准,其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只有安装时作业人员必须悬挂安全带,在《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中也只有“在梁面上行走时,其一侧的临时护栏横杆可采用钢索”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没有考虑到钢筋桁架模板在作业人员违章不挂安全带时,由于模板的表面不平,容易绊倒导致高空坠落的特点。又如对架子工这类高危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也缺乏研究。三是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的矛盾使得管理失控。建筑法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不得分包,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则鼓励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如钢结构工程属于主体结构,按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得分包,但目前钢结构专业分包后再劳务分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是合法还是非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由于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是普遍现象,又是独立的法人,劳务分包后进一步削弱了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监理规范的要求,监理单位不能直接对分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缺乏监管、管理混乱,安全意识不强的劳务队伍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主体。
因此,制度建设、规范、标准的滞后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2安全监管手段缺乏
在长期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国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工程质量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工程质量规范与标准,形成了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与方法。监理工程师可以通过报验、隐检、旁站、验收等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当一道工序不合格,只要监理工程师不签字认可,施工单位就不敢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相对于质量控制,安全目标的控制就显得十分薄弱。首先,工程建设有关安全的强制性条文本身就很少,覆盖面低。第二,当施工单位违章作业时,监理工程师不象在质量管理中那样有一票否决权,只能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第三,当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时,监理工程师没有处罚权,只能向建设单位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于建筑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对建设单位接到报告后不采取措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建设单位清楚知道,只要自身不违规,发生安全事故不能追究建设单位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因此,在利益驱动下,建设单位接到报告后一般不会采取严厉的措施。同样,施工现场每天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的整改也总是拖拖拉拉,如果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两次可以,如果三、五天就报告一次,有哪个建设主管部门受得了。我们曾在某地进行了一次试验,将每月对所监理的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呈送建设主管部门,目的是以简报这种比较柔和的形式代替直接的举报,送了2个月,建设主管部门就电话通知不要送了。安全监管缺少强有力的手段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1.3以罚代管
只要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错误的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肯定有责任。有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甚至在未认定责任的情况下以扣分、停止招投标、取消工程质量评奖等非行政处罚手段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处罚;并不给被处罚单位与人员申辩的机会,使得被处罚单位与人员申述无门。这种错误做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忠于职守的,在事故发生中无责任人员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也诱使部分施工企业隐瞒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发生事故后“破罐子破摔”,反而产生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种不分事故责任大小、有无责任,以几千年前的“连坐”、用行政手段控制市场规律的方法来遏制安全事故多发的企图,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手段的缺乏。
1.4招投标制度不规范
目前的招投标制度尤其是低价中标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由于参与评标专家的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评审时间不足,对于投标文件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生产费用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来不及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这就给一些技术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带来了安全生产经费不足,有的是相差甚远。如某一重点工程,钢结构,土建中标造价为1.5亿元。而该工程的全部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只有24万元,仅占总价的0.16%,这一点点安全措施费用,对于一个施工工艺复杂的高层建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样的报价能够中标,不能不说是招投标制度的悲哀与评审专家的耻辱。这种在“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下,不顾尚在建设诚信社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环境的招标评标,迫使施工单位为中标任意压低安全生产费用。过低的安全生产费用是造成施工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也使建设部要求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费用实施专款专用的监管成为一纸空文。事实证明,恶劣的施工环境是安全事故多发的另一重要原因。
1.5民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城市化建设推进的浪潮中,大量的民工涌入城市,对刚放下锄头就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来说,无知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落后的劳动保护措施,使他们成为安全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我们曾在许多工地对违章作业者进行询问,问他们是否了解违章作业的危害时,不少违章作业人员“要么不干、要干总有危险,安全带挂上不方便干活”的回答令人无法理解。而劳动部门在改革浪潮中放弃社会责任,放弃对农民工的培训管理,放任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是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的关键。改革开放前,劳动部门对企业新招工人有严格的审批、转正定级制度,工种界别严格,没有经过学徒及熟练工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已不复存在。而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不少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或弄虚作假或流于形式。在农民工没有意识到“生命第一”,且流动性大,工种变化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据统计,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的受害者是低工龄的、施工经验不足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的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是死亡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建议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下列办法,供大家参考。
(1)修改职工因公死亡赔偿办法。对自身违章作业造成伤残、死亡的从人道主义出发,可以维持现有的赔偿办法。但对遵章守法,因企业或外部力量造成伤残、死亡的应大大提高赔偿金额,甚至几倍于现在。这样做,一方面加大企业违法成本,迫使企业增加日常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另一方面,让劳动者看到遵纪守法与违章作业的后果大不一样,引导劳动者自觉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提高他们的安全保护意识。
(2)健全法律法规。对于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对责任人的处理,一定要依据事实与责任大小进行处罚。要像公安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一样,什么样的违章对应于什么样的处罚。只有严肃法纪、奖惩分明才能从法律法规层面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正常人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被车撞死是得不到赔偿从而不会擅自在高速公路行走一样。同时,政府部门要给被处罚的人有申诉权,并对申述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到达公平、公正,提高政府部门执法水平,对被处罚人起到教育惩戒的作用。
(3)规范招投标制度。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防护费用,在对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招投标时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评审,并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审核的环节,对安全生产措施及费用不符合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要鼓励技术进步,遏制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机械化程度。根据工程特点将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列入工程量清单,确保安全生产经费足额投入,对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实行差别化计量,从而便于投标评审及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管。
(4)在加强三级教育的同时,重点宣传“生命第一”的观点,要让农民工认识到违章作业是安全事故的源泉,从而提高农民工珍惜生命,增强安全保护意识的基本素质,培养遵章作业的良好习惯。
(5)对规范、标准要及时修订和补充。当新技术、新工艺出现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论证时,应同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论证,安全技术措施应纳入到鉴定意见中,便于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监管。
第四篇:影响企业内审独立性的原因与提升建议论文
1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制度愈加健全和完善的同时,企业经营过程中频发的财务丑闻现象也愈加严重,这说明企业内部控制职能严重失职,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不仅能对企业实施控制,还能够进行再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建立行之有效自我监管制度的重要环节,而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由于人际关系的牵扯和企业短期利益的驱动,就必然会威胁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在现今经济形势下,研究内部审计独立性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2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称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规定总结有三点: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一个较高层次;二是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三是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
除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具有独立性之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也需保持独立性。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营活动及其决策过程之外,并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公正、无偏见地执行审计活动和评价审计成果,不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屈从于他人的意愿,对审计结果决不作重大的质量妥协;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诚实、勤勉和尽责地履行其任务和职责。
3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分析
3.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阶段已颁布的和内部审计有关的法律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而该条文是站在国家审计的角度制定的,其相关内容主要针对政府审计,虽然也有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章规范,但只是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指导作用,并没有针对在评价与监督时会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规定,更没有说明如果发生威胁到独立性的事件,内部审计人员该如何处理。内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参照和遵循,致使企业内部审计规则体系全凭其自我发展而成,没有法律的硬性要求就必然导致当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选择发生冲突时,内部审计的行为结果更偏向于企业选择,如此也对内部审计独立性产生了威胁。
3.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主要是受其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系的影响,并需要依靠规范的机构管理工作得以保证。
也就是说,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层层级越高,内部审计具有的独立性就越强。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单独设立的,大多都依附在其他部门之下,在组织中的地位也不高,进行审计工作时难免会受到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在遭受来自审计部门内部或外部的压力下,规范的审计活动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弱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无法对本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适当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这些普遍存在于各企业独立性弱化的现象不但降低了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能时的效率,更影响了其本可以达到的效果。
3.3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可知,其工作需求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而在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总体不高。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内审人员过分注重私利,当社会利益、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内审人员往往选择保全后者。在处理工作事务时,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也无法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这些原因使内审人员很难具有该有的独立性。在业务素质方面,我国企业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普遍较低,大多数为财会专业且学历较低,缺少必要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在审计工作方面经验和能力都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
4.1完善内部审计法律环境的建设
我国相关审计机关应抓紧时间颁布一套全面系统的 《中国内部审计法》,并针对不同企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解释说明,具体可以从企业规模、性质和行业特征等方面进行规定。随着法律环境的完善最好能将内部审计这一规章制度写入 《公司法》里,让其成为企业从成立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内部审计法》中,除了对内部审计进行审计活动的具体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外,还要规定审计机构或人员对于故意或失误造成的违规行为应承担的相应法律后果,在法律中加入严惩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相信随着内部审计法律的实施,内审人员执行审计任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进行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能得到合法的保障。
4.2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虽然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但在实际企业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按此设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本质和目的认识不足。所以,首先要让管理层充分了解认识内部审计,并在其工作时予以该有的支持。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关系上是独立的,保证内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关业务活动相分离,从经济上和组织上解放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审计机构中,针对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业务活动,成立匿名评价监督小组,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各成员保持高度机密,这样可避免由于个人原因和无法拒绝的人际关系而伤害到内审的独立性。
4.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下手。在道德素质方面,企业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在积极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会更自觉地选择集体利益。在业务素质方面,现阶段内审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这主要是因为在许多大学中财会类专业较多,而开设审计专业的学校较少,所以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以后各大学中应多增设审计类专业或是选修课,让有审计爱好和需求的同学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针对现阶段已工作在内审部门且知识和能力不足的人员,由国家或者组织开办内部审计职业培训班,由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士来执教,为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内审人员会更加懂得如何保持独立性。
5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持续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正逐渐融入到国际内部审计的大熔炉中并且越来越趋同,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而内部审计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开展有效的审计活动尤为关键和重要,所以,应通过多种措施和方法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C].2006.[2]刘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D].昆明:云南大学,2015.[3]熊军,左英,胡志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研究 [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11):81-86.[4]吴思妮。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关问题的探讨 [J].全国商情,2011(8):71-72.[5]刘荣生。论 企 业 内 部 审 计 的 独 立 性 [J].发 展 研 究。2010(7):72-74.[6]茅健。关于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探究 [J].现代商业,2012(18):203-204.
第五篇:影响农村两委团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影响农村两委团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马桂华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
在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村支部与村委会的不团结问题严重妨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分析农村两委矛盾及其原因,研究解决途径,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委不团结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有“必须重视两委团结”的认识与“努力搞好两委团结”的愿望。没有搞好团结,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个人素质决定的工作能力问题,历史缘故造成的用人机制问题,工作方式不适应的问题等。
1.职位能力不相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法》)中规定,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例》)中明确规定,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包括领导村民委员会等各种群众组织。因此,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职务上看,对支部书记的能力要求要高于村委会主任。实际上,书记岁数偏大,工作中经常出现主任比书记的见解更深刻、方案更可行、群众更拥护的情况,使书记的领导地位缺乏支撑,从而难以驾驭本村的工作,弱化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
2.产生机制不合理
农村支部书记的产生大多数出自同一模式,上级党委拟定,党员选举决定。党员队伍中,有的是书记的老部下,有的是书记一手栽培起来的,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党员发展连续性差,年龄老化问题严重,书记人选的确定就难免“矮子里边拔将军”。而村委会成员的人选,是在全村选民范围内竞选,其范围远远超出了党员范畴。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内心不服只经少数人选举、群众基础比不上自己的书记;书记则往往怀有“上级钦定”的优越感,难以认同只是通过民选的村委成员。这种机制会引发互不买帐的心态,成为诱发两委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3.领导方式不同步
村支部一直是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部分村党支部领导观念缺乏民主意识、没有与时俱进。个别支书把集体领导变成了个人领导,村里的事情一个人说了算。按照《法》的规定,村委会实施领导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如涉及村级事务的八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4.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国颁布实施的《法》、《例》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主要依据。然而,许多支书和主任对这一法一例没有全面认识,《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村委会成员由此便认为,管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是法律赋予村委会的权力,党支部无权干涉;《例》中规定,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成员因此以为,党支部可以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由于职责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工作经常撞车或相互推诿。
5.选民意识不正确
我国农民素质不高,农村中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封建传统观念、宗教、宗族势力等对民主选举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村民倾向于把跟村支部唱对台戏的人选作自己的代言人,少数人本身就怀着这种“出气”的心态参加竞选。
上述原因,造成了一些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落选、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当选了村委会主任。
二、促进两委团结的对策建议
1.提高书记素质
要想确保书记是全村的最优秀人才。要努力做到:一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的辐射力。要加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有为青年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适时吸纳入党员队伍。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党员选举书记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唯贤是举,不论资排辈。四是加强对现任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
2.推进机制创新
必须实行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分离,把村务管理权(包括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交给村委会,而把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赋予村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权,从而避免村务公开的随意性,真正体现党的领导的本质意义,确保村支部结束“一元化”体制后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改进产生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化程度。要改变支部成员的产生方式,积极推行“公推直选”,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进村支部,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为农村党的领导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考核机制。要改变过去村级组织建设“重支部,轻村委”、“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做法,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中央提出的“五个好”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体系。把“两委”关
系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的主要指标,用“两委”关系的良性互动带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3.改进领导方式
要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到领导和指导各类组织发挥职能作用上来,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协调、服务上来,从过去单纯依靠党组织和党员素质的影响转变到主要依靠制度、机制发挥作用上来。要通过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制度和组织,加强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管理监督,使所有行使村级公共权力的人员都处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之下。
4.认真贯彻一法一例
只有将一《法》一《例》结合起来学,才能做到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在农村工作中,党支部处于领导地位,要发挥的是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必须牢记一点,即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党支部的领导,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支部与村委会既要做到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5.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民主意识缺乏等联系在一起的。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促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法制观,是排除封建家族宗派影响、协调好农村两委关系的长远之计。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使他们增强政治观念、大局观念,增强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的能力,自觉抵制宗族派性势力的影响,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其次,要针对农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和教育农民充分认识自己的法定权利与义务,克服农民对选举结果漠不关心的思想,不断增强农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民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