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因此,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观上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使孩子养成任性、霸道、不礼貌等不良行为习惯。当今的许多青少年学生,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在社会上随心所欲、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学生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不容忽视。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因此,在班级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便成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 不应该只是说教,而应该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一、上好第一堂礼仪教育课
新学期开始,利用一周的午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进行文明礼仪训练。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
为了使学生能懂文明讲礼仪守规范,作为品德教师的我从课程中安排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学生和我一起编写“文明礼仪细则”,并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礼节、礼貌“三礼”要求的认识,不断修整学生的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结合课堂常规进行礼仪行为训练,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
三、在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怎样来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呢?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不能 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影响别人自由的基础之上,在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妨碍别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习惯水平。结合学校的每月之星评比,我班也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每日晨会诵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建立督导、检查、评比制度,评出班级每月之星;成立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通过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和礼貌用语的学习,使学生礼仪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对子对问题学生跟踪帮教等。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一抓到底,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四、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不可忽视。首先,为人师表作示范,教师要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其次,先进人物示范。以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树立良好的榜样。再次,行规之星作示范,以班级、学校行规之星的好的行为为表率。
五、家校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我认为文明礼仪教育还必须向家庭延伸。我们向提出学生家庭礼仪的具体要求,并布置家庭礼仪作业,通过家校联系卡进行家校互动。我们还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了,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应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主动性等都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入手,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我将为之不懈的努力,尝试更好的教育策略,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黄卫平(宜都市职教中心 湖北 宜昌 443300)
摘 要:情感,是人的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他对人的行为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德育工作中加强情感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本文从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共鸣。希望所有德育工作者从关注学生情绪引导、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入手,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关键词:德育工作 情感教育 作用 途径 方法
梁启超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由此可见,人的认识和行动都是在感情驱动下完成的。为此,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当认识和情感相统一时,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素质,才能推动道德认识发展成为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一、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明末清初的私塾先生张履祥说:“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德育教育是首屈一指的,尤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然而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却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可以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说得头头是道,把中学生守则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另一回事。他们“言行不一”的原因很多,其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把有关的道德认识作为行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并用这个准则去衡量别人与自己的行为举止,因而他们不以破坏公共秩序为耻,不因损坏公共财物而感到难过,有的甚至以辱骂老师,殴打同学来逞英豪,以小偷小摸,流氓行为来谋取物质享受,寻求生活乐趣等,即使受到纪律处分也无动于衷,换言之,他们的道德情感还没有培养出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德育从广义角度讲,包括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工作方法很多,如:示范、说服、体验、对比、情感等。笔者认为,在诸多的方法与经验中,“情感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滴水穿石的作用,有着感化人性的作用,更有决定德育教育和工作成败的作用。
二、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随处都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学校里,如果某个学生病了,教师就可以向其他同学说明情况并开展讨论: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在家里,要求学生每天给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一句问候,这样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使得学生能体谅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子女的不易,使学生认识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引导学生给下班的爸爸递上一杯水,给择菜的妈妈递上一个小板凳,给爷爷奶奶送上一个削好的苹果……都会使他们产生爱心;在班会上,通过抗洪抢险、汶川地震的报道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如对灾区孩子的同情心、对解放军的热爱等;新闻收视里,通过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触动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有效地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二是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深入农村体验工人和农民所处的环境和工作的艰辛,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些实践体验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也锻炼了他们意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每年开展“一训一课”活动,即开展军训,带领学生体验“宋山十八课”,弥补学校德育课堂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野炊活动中,同学们都大显身手,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一个自己的拿手好菜,同学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平时调皮淘气、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三是指引学生在教材中感悟。
诸多教材课文的字里行间,对人和事物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性。教材中很多内容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百折不回、英勇献身;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贡献;赞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壮丽河山,抒发爱国热情等。教师只要能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分析这些课文,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德育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三国》中的“义”,《水浒》中“孝”,岳飞的忠,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离不开人的情感,这些人物的形象,这些做人的标准都能激发学生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信守诺言的美好品德情感。外国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更给人以“虚荣可悲、辛劳幸福”的感性认识。外国小说中的葛朗台形象,会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与对待金钱,产生正确的物质论,正确的金钱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鸿门宴》中项伯对张良知恩图报等等都暗含着做人准则。《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艺术的高超是源自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挚爱,其良苦用心日月可鉴。
三、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是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众所周知,空洞的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正是这个道理,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因此,德育工作者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2012年9-10月份,日本政府不顾我国一再严正交涉,坚持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笔者趁此机会向学生讲解钓鱼岛历史渊源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还我钓鱼岛”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日本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二是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10级旅游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笔者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并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三是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教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以行育情,以情导行就是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素质、规范的言行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净化自己的灵魂。要教育学生首先得自己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导师、是长者,他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往往首先从教师身上开始。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教师的每一件高尚的行为都会使学生欣喜、激动,教师的每一点瑕疵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惊奇与失望。另一方面,要想塑造教师的人格,教师一定要表里如一。鲁迅说过:“从泉里喷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自己不真正具有的东西是无法传授给学生的。只有真正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个教师就是一个火种,学生的理想之火、青春之火靠这个火种去点燃。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门融情感、心理等多项科学的教育工作,只有不厌其烦,耐心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使他们的错误减少,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教师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德育教育中,任重而道远。俄罗斯学者巴利辛柯夫认为,现在学校教育还未能掌握学生的情感资源,因为情感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方法灵活多样,需要所有的德育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从关注情绪引导,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入手,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2013年惠城区优秀德育论文送评材料
类别:小学德育论文
学校:惠州市第十一小学
题目: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以节日为载体的感恩教育
姓名:黄萍秀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yangjiaobo@126.com
日期:2014年1月6日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以节日为载体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有道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的,不少小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设立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感恩呢?
本人从事小学工作二十余年,觉得以节日为载体的感恩意识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培养学生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情感
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好契机。我们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在这些节日主题活动中,有意强化设置了感恩意识培养的系列活动。
1.开展“让我感动的瞬间”征文比赛。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体验活动,通过为家庭、学校生活服务,感受师长工作,捕捉令人感动的瞬间,撰写亲身感受,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理,养成爱劳动、会自理、乐学习的品质,组织开展“让我感动的瞬间”征文活动。
2.组织“我让(父母或老师等)露笑脸”故事征集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举行“我让(父母或老师等)露笑脸”感恩故事会活动,组织学生讲述知恩、感恩、报恩的故事,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真情行动,感恩你我,回报社会。
3.母亲节期间,开展以“我有多爱你”为主题的母子亲情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地帮妈妈敲背,紧抱妈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甜蜜的吻„„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小懂得要以真诚的情感、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爱妈妈,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个对妈妈表达爱意的机会,进一步拉近了母子心灵距离。
4.父亲节到来之前,有重点地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自制小礼物赠送给父亲;选择“父亲节”那天与父亲共同玩的游戏;学唱“父亲节”的歌曲。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
5.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开展清明节系列主题教育:清明祭扫活动;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德育活动基地;观看革命战争题材影视片等主题教育;朗诵有关清明唐诗;听革命先烈故事、及绘画、歌曲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开展 “祭先人、忆先烈、颂先贤”征文评比活动,以“祭先人,感养育之恩;、忆先烈,励报国之志;颂先贤,行求知之路”为主题的感恩·励志教育。我们教育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尊敬长辈,关心集体,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家长工作中,鼓励家长带学生去给已故的长辈扫墓,教育学生铭记和怀念亲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忘记根本,去感念祖先,感恩父母,从小懂得珍惜。
6.九九重阳节到了,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送上自己省下来的水果、饼干等,并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给老人们敲敲腿、捶捶背,以实际行动来感恩老人。回校后,组织学生写想象作文:给老人们建造一个“新的敬老院”。孩子们大胆设想,以“让老人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为出发点,把邮局、超市、医院、菜场、花园等都“搬进”了“敬老院”,充分地表达着对老人的感恩。
7.教师节是属于老师的节日盛典。为了让孩子们体会老师的辛苦,感受老师的关心,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组织听故事活动:优秀教师的故事,朗诵活动:诗歌《老师,您好》,美术活动:“我送老师一幅画”,谈话活动:“一句祝福老师的话”,音乐活动:《感恩的心》等。活动中,记录下了老师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上面分明写着——感恩。
二、培养学生感恩同伴、感恩周围人的情感
劳动节、儿童节等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感恩父母、长辈、教师扩展到感恩同伴、他人。
1.“五一”劳动节,开展了“我周围的人”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形象的画面,去刺激学生感官,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情况,初步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布置学生去帮妈妈择菜,体会劳动的艰辛,有了体验就会感恩,感恩的同时更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用“一句悄悄话”引导学生
用行动感恩: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以感谢清洁工人;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上下车以感谢交警与司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感谢医护人员。;认真学本领,听老师的话以感谢老师。;不玩火、不玩电,注意自身的安全以感谢消防员等。
2.儿童节,和学生一起做拉花、挂彩旗布置教室,制作贺卡互相赠送,把自己制作的最美味的食品带来一起品尝„„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与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也感受了彼此祝福的幸福,同时感恩同伴的情感也在萌发。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让孩子对周围给与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帮助别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珍爱自己,包容他人,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情感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老师教育我们成人,国家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还要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教育学生以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学习,立志长大报效祖国。这也是我们的感恩课题活动之一。
国庆节,开展 “祖国,祖国,我爱您”的主题活动。活动中请学生看课件《祖国在长大》,了解祖国的发展壮大来之不易,这其中凝聚着许多人的血与汗,深切感受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组织歌唱比赛,《大中国》、《祖国祖国多美丽》、《红星歌》、《歌唱祖国》、《中国功夫》、《小松树》„„同学们用甜美的歌声,表达了对美丽富强的祖国深深的爱意。“开展心愿树”活动中,请学生谈谈长大了要做什么?把为祖国妈妈做贡献落到实处。
四、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情感
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自然,回报自然;让人类、动物和自然永远地和谐共存,是我们教师美好的愿望。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动物日(10月4日)等环保节日是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意识的良好契机。
植树节,开展了“人类的好朋友——花草树木”的综合活动,活动中,带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花草树木,并初步理解花草树木与人的关系;组织学生到路边认养一棵树,通过对树的认识和探究,激发学生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其感
恩意识。
世界森林日,开展了以“热爱森林”为主线的“绿色课程”活动。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观看科普宣传片《美丽的大兴安岭》,让孩子们了解:森林是一个大“植物园”,它能制造人类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氧气,给生活带来美好的环境。指导家长利用周末带学生到森林公园等地方游览,感受森林的自然美景。同学们在各式各样的“绿色课程”中,了解森林资源的形成十分不易,学会爱森林、爱“绿色”的感恩意识。
世界水日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护水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开展《节水从我做起的》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淡水的珍贵,懂得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学生自己制作节水标志,走进社区向周围的人宣传节水的重要性。老师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提醒身边的人们要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珍爱我们这美丽的家园。
世界环境日,开展 “关爱地球妈妈,为地球妈妈做点事”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到地球妈妈正在受到伤害,纷纷献计献策,保护地球妈妈。“我们不乱仍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穿皮毛衣服”、“长大设计无污染的车子”、“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关爱地球,感恩地球意识在学生心中正在形成。月 4 日 世界动物日,组织学生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主题进行绘画作品评比。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了动物是人类离不开的朋友。学生从说动物,亲手画动物,分享绘画作品,增加了学生关注动物,感恩动物的情感。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以节日为载体的感恩意识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感恩是一种文明,又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那么,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第四篇:德育工作中长远规划
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
德育工作三年规划(2009年——2011年)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真正做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需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为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定《李家堡初级中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2009年——2011年)》。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安定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精神,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文明守纪、心理健康、自信向上、朝气蓬勃、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
二、德育宗旨
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务实创新
三、德育目标
利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构建德育工作的平台,申报一个德育课题,围绕德育课题,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力争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具体如下:
(一)2009年1月——2009年12月
1.完善管理机构,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支部书记、各教研组、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值周人员为组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形成“管理育人、学科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四大体系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2.制定《李家堡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编制《李家堡初级中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2009—2011)》,以及学校德育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学校德育工作学期计划、党支部团队德育工作计划、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等,并且分年级细化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措施。
3.修订和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强化教育措施。诸如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升国旗、国旗下演讲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班主任要建立健全班级常规管理制度,如学生考勤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学生养成教育制
度、课堂常规要求、文明公约等。
4.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部署安排中长期学校德育工作;制订各学科德育工作计划,并与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
5.筹备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家访制度等,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社会各部门广泛参与、各方面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
6.利用半年时间,基本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突出德育的地位,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责任,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主要形式,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
7.利用一年时间,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学校制定相应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目标、内容序列化实施细则。使德育工作初显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
(二)2010年1月——2010年12月
8.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督察考核细则。
9.学校协调德育教育基地、少年儿童活动场所、文化图书体育场馆、对学生集体活动定期开放。
10.按照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调整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选定学校德育研究课题。
11.配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选派业务骨干到专业学校和机构接受培训。
12.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德育工作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13.表彰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14.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形成报告。
(三)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5.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设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之路。
16.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和资格认证;对新任(继任)班主任分层进行全员培训。
17.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检查,申报示范(优秀)家长学校。
18.进行学校德育科研课题的结题论证、评选。对德育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验收,评选优秀成果组织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
19.研制、编印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筹备德育地方课程的研制工作。20.总结学校德育建设三年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21.创建德育研究大环境,走德育科研之路,使德育工作步步为营,深入人心。
总之,经过三年的奋斗,我校德育工作要达到新的台阶:
(1)德育组织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化德育网络,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社会各方参与德育的工作格局,营造更加有效的全社会关心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2)德育内容体系化。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和时代特征,分期开展以“三节”活动、感恩、诚信、法制、环保等主题教育为主的德育内容体系。
(3)德育工作全员化。建立和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实现县级以上名班主任1-2名,校级骨干班主任占在任班主任30%以上的目标;增设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逐步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作用。
(4)德育制度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等德育评价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容易操作。
(5)德育管理有序化。学校德育管理有序进行,严格按照有关德育制度办事,按照学校、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实施,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管理效果可见。
(6)德育科研规范化。在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组指导下,建立德育科研制度,定期召开德育科研大会,交流研讨德育工作。
(7)德育效果最优化。保特色、争示范,实现全面发展、全体合格。
(8)体艺普及提高并举。体育工作坚持普及和提高并举,争创体育特色项目,创建学校艺术特色项目。
第五篇: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推荐)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野洞河乡中心小学 杨海涛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教育原则,开展读、讲、考、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礼仪常规》、《礼仪知识ABC》等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考,即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考试;赛,即组织学区性和全区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天天进行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文明礼仪教育要以点带面。我们在茶园山中心小学召开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还召开了全区文明礼仪教育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全区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如在第新州一小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
一。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美好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希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学校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这封《公开信》在各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学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家长的积极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今年春季一开学,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