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

时间:2019-05-13 04: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

第一篇: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3框

一、选择题

1.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使广大观众心潮涌动,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只要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肯定 ②每个人都应为社会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③青少年要积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首先看他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为社会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青少年要积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①说法绝对,错误;④错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同等重要。故选C。

2.“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这首诗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①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取决于个人素质的高低 A.①③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说明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树立崇高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理想。

3.“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答案] D

B.②④ D.①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公益思维和生活之间的关系,A、B、C不符合材料,说法也不正确,均可排除。人生价值和个人素质有关,但这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A说法不严谨;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客观实践而非心态,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关系,排除C;故选D。

4.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要()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B.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这句话,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离不开社会,故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5.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的先进事迹说明()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价值选择 ③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④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黄旭华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②观点没有体现;④观点错误,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二、非选择题

6.“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家风强调仁孝清廉、耕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增添时代气息。

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

B.②③ D.②④

[答案]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选择人生道路。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家风带世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坚持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 中国家庭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该题需要学生回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从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回答。

一、选择题

1.2015年3月2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邹碧华那样甘当“燃灯者”。邹碧华是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他心怀“坚持公正司法,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向社会传递了法官的“亲民形象”。国人的传统理念中的遇事“求官求人”做法,现在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这表明()①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实践方式 ④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A.①②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邹碧华自觉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赢得人民和书记的赞誉,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①说法正确;国人的传统理念中的遇事“求官求人”做法,现在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说法正确;思维方式影响实践方式,但不是决定,③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在发生变化,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2.在湖北襄阳,蜿蜒的汉江边上,有一支上千人组成的义务救护队,13年来,秉承着“水上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的原则,默默守护在汉江之畔救护溺水者,他们携手为市民编织了一道安全防护网……这启示我们()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B.②③ D.③④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答案] B [解析] 价值判断作为社会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A错误;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故排除C;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符合题意。

3.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题中退休老人的行为表明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社会客观条件并不决定实现人生价值,故排除。④说法太绝对化,故排除。

4.作为新兴群体的社会工作者是一群有梦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放弃优越的待遇,投入收入不是很高的社会工作,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这表明()A.人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较高的个人素质 C.人既是价值创造者,又是价值享受者

D.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见,人既是价值创造者,又是价值享受者,C正确;A说法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B、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5.“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B.①④ D.②④

④卓越的能力是创造卓越人生的前提 A.①② C.①③ [答案] A [解析] 材料启示我们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①②正确;③中的的“决定因素”说法错误,因为条件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④本身说法错误。

6.近期,中央电视台和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在新闻节目中开辟了“凡人善举”栏目,报道我们身边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这些原本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让广大观众心潮涌动。这表明()①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肯定 ②每个人都应为社会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③一个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众人的肯定才有意义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材料表明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②③项符合题意;①④项说法错误。故选C。

7.2015年1月,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为我国氢弹研制隐姓埋名三十年,为中华民族揭开了氢弹的技术原理。于敏的事迹启示我们()A.人生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B.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个人的素质 C.奉献社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D.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 C [解析]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A是错误的;于敏的事迹启示我们个人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C适合题意;B、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下中国道德的力量正在强劲涌动着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伸臂去接坠童的“最美妈妈”,护在伤者身前挡住车流的“最美女孩”,不收盲人出租车费的“最美的哥”,放弃了学校期末考试去北京义捐骨髓的“最美大学生”……他们的义举不仅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也诠释着人

B.①③ D.③④ B.②④ D.③④

性的真善美。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创造“最美”人生。

[答案]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我们青年学生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查价值观的有关知识,题目类型为措施类,问题指向我们创造最美人生的措施。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不要陷入知识误区,本题很容易被圈在价值观自身,但实际创造最美人生,就等价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后从个人角度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教材有明确详细表述,即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篇: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检测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

4.12.3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班时忙碌,闲下来无聊,一个人时寂寞。辛勤劳动所带来的收获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工作和忙碌的成果让我们引以为傲,但一旦闲下来我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这表明()①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④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忙碌”体现了实践,“辛勤劳动”体现了人的价值创造与实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2.罗阳同志为了实现自己航空事业的理想信念和报效祖国航空事业的远大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坚持不懈,勇于进取,作出了非凡的不朽成就。这启示我们()①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人生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证明离不开劳动 ③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告诉我们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①②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错误;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等于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答案】 A 3.从刚建国时期的贫困年代到如今丰衣足食的年代,“沧州好人”王岐凤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基于()①奉献就是要放弃个人利益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③奉献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奉献并不否认个人正当利益,①说法错误;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③说法错误;②④强调了奉献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 D 4.“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卓越的能力是创造卓越人生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并不是决定因素,③错误;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②正确。卓越的能力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但不是必要条件,④不选。

【答案】 A 5.江苏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以来,5 000多名大学生满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扎根基层,服务在农业、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这启示我们()①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前提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人理想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②错误;④中“取决于”说法错误,不选;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 D 6.淮北市从强化人才政策落实入手,组织开展人才政策措施“回头看”活动,对近年来出台的54个重点人才政策及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调研,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各项人才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之所以要强化人才政策落实,是因为()A.外部环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身价值

【解析】 之所以要强化人才政策落实是因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C符合题意,当选。A中“决定因素”表述错误,排除。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答案】 C 7.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村大学生,在湖北省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的帮助下,靠着自己的努力,把一个水果地摊发展为24家水果连锁店,年营业额过千万元。“敢想、敢干、能吃苦,让他们的创业梦逐步变成现实。”这表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④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靠着自己的努力”“敢想、敢干、能吃苦,让他们的创业梦逐步变成现实”,表明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符合题意;“在湖北省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的帮助下”,表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符合题意;价值选择、顽强拼搏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并不能起决定作用,③④错误。

【答案】 A 8.截至2015年3月,中国在西非地区支持并参与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中国的埃博拉医疗队荣获2015年感动中国奖,他们用行动诠释了()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本身说法不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劳动和奉献。中国的埃博拉医疗队荣获2015年感动中国奖,说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④正确。③本身说法不对,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答案】 D 9.和曼妙的梦想相比,躬身实践更为重要。梦想犹如远方的风景,行动才是我们靠近的脚步。这是因为()A.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 B.梦想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任何根据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D.梦想和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材料中“躬身实践更为重要”“行动才是我们靠近的脚步”强调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故A项符合题意;梦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故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10.在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位获奖的女明星被长裙子绊了脚,摔倒在舞台上。该女明星迅速站起来,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奖杯,感慨地说:“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一路走得很艰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有时跌跌撞撞。”女明星的话,为她赢来了更热烈的掌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解析】 从“艰辛坎坷”“跌跌撞撞”走向成功,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答案为A;B、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不符合设问的知识限定。

【答案】 A 11.为了实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和追求,“时代楷模”柴生芳婉谢神户大学的高薪挽留,怀着报效国家的满腔热情回到祖国。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多个单位高薪虚位以待,然而,他又一次执意回到家乡甘肃,不为外界诱惑所动。这表明()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解析】 “时代楷模”柴生芳为了实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和追求,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执意回到家乡,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B 12.“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上述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力

量,但不是决定力量,②错误。④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好的质变才是发展。梦的实现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其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正确,当选。“前途漫漫任我闯”“累也不说累”意味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某大学建校90年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文化节”“青春微电影”等活动积极秉承以“博学、至学、勤学”为主要内涵的“五五四”精神,逐渐形成了“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优良学风。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积极中报参与创新性项目,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文化蔚然成风。多年来,志愿者帮扶活动在该校常态化、多样化,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人据此认为,“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的享受者。”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然后具体分析“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的享受者”这一观点。评价时一方面要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也要说明大学生通过义务服务活动满足了社会及他人的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提升了自身素质,即大学生也是价值的享受者。据此分析论述即可。

【答案】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通过义务服务活动满足了社会及他人的需要,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大学生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和社会提供的条件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提升了自身素质;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大学生在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4.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等多个方面。禁令之下,无论是官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灰色收入少了,办公用房小了,公车不能私用了,单位常见的福利不见了,各种礼节活动取消了……有公务员报怨:“收入低,责任大,晋升难,公务员不好当。”

结合材料,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当好公务员?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要弄清考查知识的范围,运用人生价值

及实现、价值观、价值判断和坐选择等知识来作答即可。我们首先从人生价值在于贡献的角度,说明应该如何去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其次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说明公务员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政绩观,不能只看收入,只看晋升,只计较个人的得失。最后我们可以从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1)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贡献,要在劳动和贡献中、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公务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对我们的冲击。

(2)价值观有导向作用,不同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公务员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政绩观,不能只看收入,只看晋升,只计较个人的得失。

(3)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要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公务员是人民公仆,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第三篇: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二年级政治组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和主客观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和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全面理解能力,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生价值的实现

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二、[课前准备]:

1、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收集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并选取一个典型材料,课上交流。

2、完成《三维设计》基础知识点填空。

三、[引入]:略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学生讲人物事迹,共同探讨)

1、不劳动的人能不能体验到幸福?

2、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探究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学生讲人物事迹,共同探讨)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3、如何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结合实例谈一谈。

4、有人认为:“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五、[反思总结]:

高二年级政治组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六、[学以致用]: 1、2012“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思考:林俊德是如何创造和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的?

2、2012“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南沙守礁97个月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思考:李文波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

七、[课下作业]:

2008“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中国人

【颁奖词】“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整个2008年带给我们震撼、感动、惊喜和痛怆。最终我们决定将这个奖项授予全体中国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2008年大事的感受者、亲历者、受害者、拯救者。我们希望感动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能够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能感动中国的人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是我们自己。” 思考:

(1)为什么全体中国人赢得了2008“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

(2)“中国人”赢得2008“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这其中包括你、我、他。为了不辜负这个神圣的荣誉,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将如何继续努力?

第四篇: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练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练案(课堂反馈满分100分)

A卷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30分)

1、有人认为:“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这种观点(B)

A、是正确的,因为个人和社会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B、是错误的,割裂了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是十分有害的C、是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社会总是发生矛盾的D、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对个性的发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2、一个合格的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这说明(D)

A、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

B、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C、青年学生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3、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因为(C)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4、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A、二者是统一的,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5、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C)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用人生观的道理分析,这其中体现的道理是(C)

A.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应利用有利条件,回避不利条件

二、非选择题(20分)

7.(2009•浙江,41).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20分)

答案:(1)、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2)、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3)、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卷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30分)

1.(2010年江西模拟)长期以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中西部一套房”的偏执心态,引导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向大城市集中,使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长期存在。这告诉我们(D)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把个人和社会统一起来

②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取的③只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④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10年辽宁模拟)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它熊熊燃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从人生价值角度看,这说明(B)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具备了主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先天条件 

3.(2008年山东卷)为世界奉献一台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B)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4.(2009年北京卷)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0年山东模拟)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09年10月28日上午在北京开幕。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说,广大妇女要坚持用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涵养品格、提升素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努力掌握适应时代新要求的过硬本领。从价值观角度看,材料体现了(D)

A.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6.(2010年北京模拟)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界“两弹一星”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钱学森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钱学森之所以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因为他(A)

A.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B.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价值

C.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D.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二、非选择题(20分)

7、徐虎、李素丽、李斌、许振超等同志是当代公认的杰出代表。他们爱岗敬业、勤奋刻苦、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国家授予他们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大力表彰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1)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内在联系。(10‟)

(2)假如你要走上社会,成为一名劳动者,你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0‟)

答案:(1)材料反映了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作为一名劳动者,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我们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主观条件: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

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五篇: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6课+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doc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1框

一、选择题

1.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 C [解析] 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之所以要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

2.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观念的东西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观念的存在是对现实的存在的反映,②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中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③④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选D。

3.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率先在浙江和上海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只有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C.只有正确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才能正确利用规律 D.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取真理性认识 [答案] C [解析] A错误,主观反映客观,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B错误,在试点基础上获

B.①③

D.③④

得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D错误,人们获得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既说明了每一个时代人类的实践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受着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制约;也说明了人类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实践不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特征,故D项不能入选。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阅读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我们可以读“书”、读“广播”、读“电视”、读“网络”、读“微信”等等。一位网友据此认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我们所需的一切知识和精神食粮。该网友的观点()A.具有合理性,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B.具有不合理性,因为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 C.具有合理性,因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D.具有不合理性,因为间接经验是获取认识的途径 [答案] B [解析] 该网友的观点具有不合理性,因为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故B正确,A、C错误;D说法错误,获取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读书(学习)。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户籍歧视等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原有户籍

制度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广东、福建的实践证明,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籍附带利益的理论是行不通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加深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目的是为了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解析] 题中材料“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识源于社会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中材料“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户籍歧视等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原有户籍制度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材料“广东、福建的实践证明,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籍附带利益的理论是行不通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题中材料“人们加深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目的是为了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一、选择题

1.2015年1月,浙江大学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24最优”,成为我国首次入选的社会科学成果。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它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这一研究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一个来源和检验标准 A.①②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对“石头剪刀布”游戏的科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通过对游戏测量揭示隐藏的行为模式,认识其中的规律,①②说法正确;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说法错误。故选A。

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

B.①④

D.③④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②观点错误,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不能说认识是实践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不是形成正确认识。故选D。

3.大数据技术(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理论似乎很高深,但移动互联时代的我们,其实一直在利用大数据方便我们的生活。通过比价网找到最便宜的商品,利用手机地图搜索最佳路线,根据搜索热词了解当前最热的新闻等等。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一直在利用大数据方便我们的生活”,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以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数据的发展历程,也没有谈及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所以B、C不选;材料也没有说明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

4.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答案] C [解析] 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它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C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无关。

5.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①其正确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B.①③

D.③④

②用来指导实践是不成功的 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④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错误的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的规定性“书本上的观点”。正确的书本知识指导实践能够获得成功,对待书本知识,要尊重书本知识,但不可盲目相信,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故选D。

6.“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亲身的实践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的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C [解析] “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强调的是实践,人们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正确;A材料未体现;B说法错误,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学习;D项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故排除。

7.2015年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这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这表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④创新自然规律可以造福人类 A.①② C.③④ [答案] A [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认识的提高,故排除③;规律不能创新,故排除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体现了①②。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我国制定和实施嫦娥奔月“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

B.②③ D.①④ B.③④

D.①③

工程计划。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相继获取了月球整体性与综合普查的资料数据和着陆区的精细地形等数据,获得了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澄清了模糊认识。中国的探月工程由绕月、着陆、采样返回三步接力完成,“嫦娥三号”执行的是着陆的任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 ①发射探月卫星,获取月球相关数据,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相继发射“嫦娥”系列卫星,不断获取精度和分辨率更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通过探月活动,澄清了模糊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我国实施探月工程计划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 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这一知识点包括的具体内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寻找答题的有用信息。题中材料“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我国制定和实施嫦娥奔月”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工程计划”,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中“我国通过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获取月球相关数据”,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通过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相继获取了月球整体性与综合普查的资料数据和着陆区的精细地形等数据”,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通过实施探月科学实验活动,澄清了模糊性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下载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4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doc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框 一、选择题 1.“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学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学案【学习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创......

    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同一种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2、能力目......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2)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_说课稿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说课稿 章丘七中 王兵 各位评委大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哲学......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温故知新 1.人的价值在哪里?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如何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评价一个的价值就是看他......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井大附中廖荣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并运用这一道理分析实际......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