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3 05: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

第一篇: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

20111300236

王丽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作者是杨天石,江苏东台人,大陆著名现代史史学家,大陆研究蒋介石第一人。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杨在研究工作中,首先着力于访求各种珍稀未刊档案、日记、函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考辨探微,钩沉索隐,揭示鲜为人知的历史奥秘,从而形成自己的治学特色。

蒋介石的日记内容可谓相当丰富,与邓小平对比。邓小平这一生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少之甚少,以至于学者们想要找到邓小平同志的一手资料时,都是寥寥无几,少得可怜。蒋介石的原有日记有很多的,有自己写的,后面他也有叫人摘抄的,以防丢失。因战争、收藏不利等多方面,失落了很多。《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就是根据蒋介石保留在哈弗资料室的日记写的,本书史料扎实丰富。主要是由作者杨天石个人解读而写成的书籍,当然个人解读也总是有不足和偏见,但此书相对于很多人描写的蒋介石,价值性很高,可读性很高。在蒋的日记中,我们发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使自己的盲区渐渐缩小。看问题也不在那么局限,变得客观、全面。因蒋介石是当时政治时局里的风云人物,所以他的日记不会把所有真实的事件都记录下来的,不会给自己留下什么小辫子。这本书主要是按照日记的形式来解读的,主要是叙述,没有理论框架。但总体来说此书的价值还是颇高的,值得研究的。

蒋介石的日记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日程工作安排、个人情感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为与治国方略。在对日的秘密谈判中,蒋介石写了很多,在几年的时间都在对日的秘密谈判。他也识破了日本的吞华策略,坚持抗战到底。

本书大致主要分为五个内容: 一,蒋介石早年的经历与思想。二,北伐前后。三,抗日期间。四,国共合作。五,对内政策。六,家庭生活。

早年时期的蒋介石留学过日本,学习了很多国外先进知识,特别是苏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对其影响很深,以至于他在国民党里统治使用的手段策略也是深受了苏俄的影响。殊不知影响他的苏俄思想是什么!原来是共产主义,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转变,蒋介石的思想也转变了,由原来的左到右。早年间蒋的思想比较开放而且积极学习外来文化,广泛学习,对经济学也怀有好奇之心。虽然受外国先进思想的熏陶与洗礼,他本人也刻苦专研外国先进知识,以谋求救国救民的方法,但是他骨子里还是保留着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道儒两家的影响。喜欢研读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书籍,蒋力求做一个圣贤。在作者的眼中,蒋介石是好色的,脾气是暴躁的,性格是多疑的对人缺乏信任,据说是除了母亲和宋美龄之外都不信任。性格孤僻自恋,却又不断的在自我反省。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很多政治内幕,如辛亥革命後刺陶案、1923年的苏联之行,中山舰事件之谜、对日秘密谈判、以及重庆谈判等等。

以前对蒋介石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抗日剧的演绎,家里长辈们的评说,以及老师课堂的谈及。而这些大多都是经过了意思形态的加工与共产党的宣传教育,使得年轻不懂事被误导的我们一直认为蒋介石是卖国贼,小时候经常把蒋介石是卖国贼这句话挂在嘴边。而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的开国元勋则被认为是多么伟大,就像太阳一样的伟大,照亮了我们的整个中华大地,原来小时候我们都错了。那是我们的思想被洗脑了,被蒙蔽了。在电视剧里面扮演的蒋委员长是独夫民贼、人民公敌。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现在对蒋介石的看法。在电视里,蒋介石多是反面的,特别是当蒋与共产党放在一起的时候,对比特别的明显。蒋介石被大家贴上了标签,同样的包括他带领下的国民党也是一样,国民党也总是会失败的,是中看不中用的。以前总习惯与从共产党的角度去看历史思考问题,深受学校、媒体、政府、国家等宣传教育的影响与毒害。现在随着自己的阅读与成长、伴随着教育的改革等等,学会了从国民党蒋介石等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现在更能理解以及同情蒋介石,他也是被迫无奈。蒋介石是痛恨日本的侵华行为的,对日本可谓恨之入骨。早在他留学时就已经有决心要想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为中华寻找一条光明之路。在书中让我知道了,日本人也不全是坏人,也有爱好和平的,也有为中国抗日胜利作出贡献谋求中日和谐共处的。例如萱野长知与小川平吉,萱野长知和小川平吉支持过辛亥革命,多次支持或直接参加中国革命,提倡日中友好等。

每个国家领导人其实本心都是爱国爱人民的,他们也希望得到国民的尊重与爱戴,谁也不愿意卖国求荣,成为史上的罪人成为人人唾弃的人物。蒋介石也不例外,蒋介石无疑是一个纯粹的名族主义爱国者,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厉行节俭、一生克己复礼为多人目标。他是一个民族英雄,虽然现在共产党是不承认这点的,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他就是英雄,特别是台湾同胞们都是这样认同的。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有着英雄的大义凛然抵御外辱的决心。不予余力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保持民族尊严。每个领袖都有其闪光点,也有他的灰色斑点,年轻的蒋好色、毛泽东也是啊!只是我们党给了他很多合理的解释,掩饰了毛的好色而已。周恩来一生可谓光明磊落可是文革时也给人留下了不好的映像,也有其缺陷不足。任何伟人归根结底都始终是人,人都不是完美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也是如此,他一生富有色彩传奇,看看其一生也会发现,犯了许多错误。

曾经的我也认为是因为蒋介石,所以台湾才始终不能统一。至今都给我们的国家领导带来了很多头痛的问题,也给我们大陆和台湾双方都添了不少麻烦。不过现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蒋介石内战死了或是逃到国外了,没有现在的台湾问题,而今天的台湾是否会那么发展迅速,那么民主吗?流亡到台湾的蒋介石,令人感动的是,他较好的保持了中华文化的种子、精髓。不仅古董保存完好,文化继承也很好,台湾人对蒋介石的认同感是很高的。我也曾想过,如果内战时期蒋介石胜利了,我们由国民党领导统治。那中国是否发展顺利,毫无疑问国民党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考着资本主义在那时的中国是否行得通?又会有多少阻力?人们百姓又会经历多少困难与折磨?不过我们现在和资本主义有多少区别,是变相的资本主义而已,是共产党不肯承认这就是资本主义,就是给自己的资本主义叩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同样的,我们从新中国建立到现代,我们走的所谓“共产主义”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第二篇: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有感(共)

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有感

读完这本书,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人的本相常常迷失,历史的本相也常常迷失

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的责任,而杨天石先生的这本书,给读者还原了那个妖魔化的蒋介石,为历史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其实,蒋介石是一个在历史中熟悉的陌生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感觉就是他是民族的罪人,是导致台湾不能统一的一个因素,但读完了这本书,我有了对他的新的看法,我学会用一个辩证的方式去看待一个真是的蒋介石

看完书以后,我总结出杨天石先生是结合蒋介石日记从以下六面去解读:一是早年经历与思想,二是北伐前后,三是抗战期间,四是国共矛盾,五是对内政策,六是家庭生活。

从早年的经历和思想看蒋:一是很有血性和革命志向,充满侠义之气,爱国意识浓,厌恶外国列强和洋奴。二是很勤勉好学,读过很多书。三是受苏俄影响很深,思想有个从左到右的转变过程。其独裁专制自立思想的源头来自苏俄,这也是后来武装清党的来由。四是重制欲和个人修身,也认识到自身暴躁、好色、多疑一面,善于自省和自励,有常人很真实的坦诚一面,甚至将贪欲色心起伏都写在日记里。五是有下海从商做投机证券物品交易的经历,贯通江浙财阀资源,为以后的权势积累人脉和财物基础。从北伐前后看蒋:一是访苏近三个月的经历使其政治取向和智慧获益良多,并影响其一生,其对付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恰恰是从苏俄学来的。二是“中山舰”事件并非如以前教科书上说的是蒋反共清党的开始,其实是西山会议派阴谋挑拨、蒋汪猜疑关系恶化的结果,中共做了替罪羊,并因误会使裂痕愈深。三是蒋在北伐问题上其实是主战上进的,比胡汉民和陈独秀更激进;与胡之争,只因政见不同,而非完全是私利;蒋小心经营孙中山的政治遗产,很有识见和作为;其善于反省和自责,不能说完全是矫情和虚伪。包括其三次以退为进,也有真正退的成分,但一上道是不可能停下来的。这种戏法如果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实力,恐怕会弄巧成拙,不是谁想玩就能玩得的。

从抗日期间看蒋:一是蒋为了统一各方抗日力量,作了很多真诚的让步;将汪胡等联合起来,而自己虽然是中原大战后胜利者却甘愿退出,这是顾全大局的表现;其迟疑、观全局、综合各方考虑,使之反而下不了决心拼死立马对日开战,其对国际调解抱有幻想,并拟以拖字诀为全面抗日赢得时间,并非是一意卖国投降。二是淞沪会战、保卫南京是战略失误、估计不当,无谓损失很大,但也有其迫不得已的一面;开辟新战场是为了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占领华北的侵略计划;其能顶住主和派的压力,有较强的抗日决心,并有过许多感人激昂的言行,一直有抗战的持久和艰苦的思想准备。三是亲自掌控对日秘密谈判,但大节和主流还是爱国的,并对日方的诱降一直保持着十分清醒,坚守着底线,算得上是位善断和意志坚决的雄主;蒋是个民族主义者,与汪精卫和唐绍仪的卖国嘴脸和孔祥熙等求和派完全不同;军阀吴佩孚在这一点上也是爱国和有骨气的。四是蒋受苏联将出兵的忽悠,接受现实先“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为条件和底线应是理智和无奈之举,并非就此证明出卖东三省,其思想中有捍卫东北主权的一面;“九一八”事变后放弃抵抗和退守关内并不完全是蒋的意见,张学良应负更大的责任;苏军进攻波兰和英法对日宣战,使蒋心中的期待成为现实,并将抗日战争与世界战争联系在一起。五是蒋力挺东北及其他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但美国因需借助苏联而出卖中国的利益,开罗会议相对较公正,确立东北、台湾等地回归中国;而雅尔塔会议对中国不利,并使苏联严重侵占中国利益。

从国共矛盾看蒋:一是重庆谈判是斯大林做了工作的,本来是蒋设的“鸿门宴”,整个过程,蒋有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的心态考察。二是抗战期间,蒋和中共维持着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抗战头两年,毛对蒋较满意并给过蒋很高的评价,后来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毛对蒋的印象愈来愈坏。三是蒋对毛的判断发生了了严重的错误,对毛并不够重视,蒋相信在今后与毛的较量中,可以战胜毛,并认为:“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仍以政治方法制之,使之不得不就范也。政治致曲,不能专恃简直耳!”杨先生点评道:蒋一生作过许多错误判断,但是,其中最大的误判可能就是上述判断。历史证明,蒋的“一握”并没有能控制毛,相反,倒是毛,让中国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天翻地覆,并且将他赶到了海峡彼岸。从家庭生活看蒋:一是蒋纬国的身世之谜,纬国不是蒋亲生儿子,是戴季陶和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所生,但蒋介石并未道破,并因此与宋美龄发生了感情危机。二是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据考证是无中生有的事。三是宋美龄出走巴西是因蒋的“婚外情”传闻可能是美要整蒋的阴谋。

其实关于蒋介石,历史有太多的失误和偏见,感谢杨天石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让后人能有机会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也希望真的可以有更多像杨天石先生一样的历史学者给我们还原更多的未知历史

第三篇:找寻逝去的自我读书笔记

第一章 论记忆活动

大脑有两个主要的记忆系统: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记忆活动的两种模式:场域记忆和观察者记忆。弗洛伊德是最早论证场域记忆和观察者记忆之分别的人之一。一般而言,在早期记忆中我们倾向于想见自己作为记忆事件的参与者,而对于近期记忆,我们则倾向于以事件发生的原始方式重新加以体验。另外,当人们集中注意于情感时,所做的会议主要是场域记忆,而当集中注意于客观环境时,则更多地是观察者记忆。

第二章 记忆的建构:对现在和过去的编码和提取

记忆过程能够提高我们记忆水平的某一特殊类型的语义编码被称为精细编码。对于我们记住某一往事的细节而言,精细编码是一个关键、甚至必不可少的环节。

15、16世纪的巴洛克式“记忆之宫”。将需要记忆的观念从想象上放置到戏院结构的不同部位上,从而形成一个字典式的“记忆之宫”。但这种助记系统的过量超载本身逐渐地使其自身坍塌了。回忆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

第三章 论时间和自传

记忆增强是记忆随时间的消逝得到改进而不是衰退。记忆巩固,记忆影响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难以遗忘。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巩固:第一种在时间上只保持数秒至数分钟,它将瞬间的短时记忆转变成持久的长时记忆。第二种起作用的时间达数月以至数十年,有些记忆影响在经年累月之后,变得更加不易受到脑损伤的破坏。睡眠,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记忆会受到巩固。

第四章 曲面镜中的影像:记忆的歪曲

编码过程也可以通过添加记忆信息而导致后来的回忆歪曲。准确的回忆通常强烈地依赖于我们能否正确地回忆某一事件于何时何地发生的能力,这一过程被作者成为源记忆。标记效应,一种常见的记忆歪曲现象。记忆的脆弱易变,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如下事实,即我们对某一往事是什么及其发生于何时何地的回忆活动,却依赖于不同过程之间的微妙的相互作用,而这些过程我们却很难加以自觉和控制。但是记忆活动的错误和歪曲并不构成我们记忆生活的普遍现象。

第五章 记忆痕迹的消逝:失忆症与大脑

记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长时记忆有三个相互不同的系统: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序列记忆。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可以独立受到损害。而且语义记忆有时会以各种奇异的方式解体,这可为我们理解我们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是如何在大脑中被表征的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第六章 内隐记忆的隐秘世界 《找寻逝去的自我》读书笔记

可能物体与不可能物体的启动效应:理论上假定,启动效应的产生,依赖于一个对物体的整体结构信息加以贮存的、以知觉为基础的记忆系统。该记忆系统之所以不能对一个不可能的物体的整体结构加以贮存,是因为这种物体根本就没有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结构可贮存。对可能物体的启动效应依赖于颞叶内侧区。当被试在对短暂闪现的可能的物体作判断时,其颞下回和纺锤回这两个位于大脑后缘的部位有广泛的兴奋性表现;而当被试在对不可能的物体作判断时,这两个区域没有活跃性。

第七章 情绪记忆:往事的力量

闪光灯记忆:新奇而令人震惊的事件会激活大脑的一个特殊的记忆机制,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现场拍照”机制。有人指出,若某人对某事的记忆具有强烈的确信感,这就表明他对此事的记忆是闪光灯记忆。

情绪状态的过滤作用对记忆的影响:在灾难事件的第一次调查后,其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恶化的人,第二次调查时都倾向于夸大自己当时所感觉到的个人危险;与此相反,凡第一次调查后,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有所好转的人,第二次调查中则倾向于把当时的危险回忆得不那么可怕。

第八章 雾中孤岛:心因性失忆症

心因性失忆症患者往往是由于大脑损伤和情绪创伤的联合效应。绝大多数患者都曾遭受过大脑创伤或大脑疾病。困扰心因性失忆症患者的,就是他们对他们所不能加以外显回忆的事件的内隐记忆。专家们一般将失忆症看成是多重人格障碍的标志之一。

第九章 记忆之战:火线上寻求真理

据某些治疗家的看法,压抑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足以阻止某些高度恐怖的事件进入意识之中。有些治疗家认为,广泛的压抑只出现于反复发生的或多元的创伤事件。但是,虐待事件受害者所表现的广泛失忆症,很可能起因于解离而不是压抑。对邪恶创伤的虚假记忆,可以由心理治疗引起。治疗过程中灌输的虚假记忆可以产生治疗效果。

记忆并不是以非此即彼的两种方式存在的——即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而且,重要的任务是要检验记忆如何以及以什么方式与事实相对应。

第十章 老年人的记忆

老年人的记忆表现变化的范围从完全正常到严重受损。随着年龄的增长,海马表现出明确的衰退迹象,这和外显记忆水平的下降密切相关。不同的老年人其外显记忆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就其总体而言,老年人难于记住源记忆信息。语义记忆相对情节记忆而言以及内隐记忆形式,较不受年龄影响。老年人对往事的回忆随时间的久远而发生的衰减变化曲线,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有一个明显反弹,对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老年人的回忆量远高出其它时期。

第四篇: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财管7班沈惟骏091360724

说到蒋介石,我们大概除只知道那场蒋宋联姻的世纪政治婚礼和四大家族,其他的可能了解得很少。我们对蒋介石先生的了解还很模糊,读过的书都是官方教材,要客观正确的了解蒋介石就应该读外国写的历史。打个简单的比方,文革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书上是怎么写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 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克洛泽的评价基本准确,蒋介石确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性格的悲剧。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听不进意见,在北伐中,这个性格决定了他如黑马般成功,在孙中山走后的特殊时代,他超越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以其军事胜利主导党务政治;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他的性格有为他的失败埋下大祸,苏联和美国都希望一个和平的中国,甚至共产党都希望能牟个一官半职的就行时,他决绝了和平,他不要联合政府要独裁,他的失 败是必然的:苏联大力支持了共产党,将东北的日本武器全部给了共产党;美国停止了对蒋的军事援助,他的武器很紧张。

2、命运的悲剧。他的运气一直不好,从1927年开始,孙中山天真的去北京会冯玉祥,客死北京后,留下的烂摊子孙博士不要再操心了,但蒋却还只是个黄埔军校校长,他要对付党内竞争者,要对付共产党,要对付北伐军阀,要对付外国,一刻也没有停止。攘外必先安内,这没有错,至少他做到了99%,第五次围剿的胜利让共产党快消失了,当日本人救了共产党,蒋介石的 最后一击的胜利被共产党史诗般的长征及北上抗日的宣传给冲淡了,他又面临与其合作的可能,如果再晚半年,小日本再侵华,那历史将重演。

3、体制的悲剧。从一开始的北伐就埋下了祸根,为了尽快在党内竞争中取得胜利和决定权,蒋放弃了革命到底的机会,对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北伐军阀妥协了,虽然成立了国民政府,其实是军阀的暂时统一,蒋只是最大的一个军阀而已,这个体制注定了时刻的为了利益的反叛,时刻的命令不统一,时刻的党内斗争,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是如此,国民党如同一盘散沙。

其实,总其一生,蒋都不懂中国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他都从未真正统治过中国,他只是频于应付,他是一个军人,不是一个政治家;他是一个玩弄权术的军事独裁者,不是一个统治者。看完蒋传,再对比毛传,我突然感觉到,埋头干事情和嘴上唱歌一样重要,甚至在一定时候,会说的比会做事情的更能成功,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从来就不缺乏做具体事情的人,缺的往往是思想家,缺的是信仰。毛解决这个问题,而蒋频于奔命,这就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个秀才,一个兵,秀才虽然在开始单挑兵是打不赢的,但是秀才号召一群农民把那个兵群

殴了一顿,于是他胜利了,这就是中国近代史。蒋介石先生生活在中国大动荡的艰难岁月,其经历和背景复杂,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我们不能简单化。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他算得上是位英雄,最起码他风云世纪,影响了后人。

1出生与背景

中国近代史中一号曾叱 风云的人物, 生于淅江奉化溪口.祖父蒋玉表盐贩出身, 日子有天, 生意愈做愈大, 到了晚年就在镇上开设玉泰盐铺, 售卖油, 盐等各样集货.其子蒋明火(即蒋介石生父)将盐铺业务推至顶峰, 在当地算是薄有势力了。蒋明火原配徐氏, 1877年生蒋介卿, 于父亲在1895年死后掌理玉泰盐铺的业务, 这是后话, 容后再谈。徐氏不久便仙游, 蒋明火遂取其副手王贤东之堂妹王采玉为填房 , 她, 就是蒋介石的生母。方才谈到蒋介卿于其父死后掌理玉泰盐铺, 话说蒋介卿为人, 生性暴躁, 仗势凌人, 他平生有三好, 一好嫖妓, 二好骂人, 三好赌博, 于当地风评不佳, 又曾多次与王氏吵架, 母子关系日渐疏远, 但饶是如此, 蒋介石于日后对其兄长仍是照顾有加。

2北伐战争时期

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受命于危难之际,创办黄辅军校,培养出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率部东征,北伐,打垮北洋军阀,取胜军阀混战,争取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清朝灭亡后的混战局面,重建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崩溃的中央政府,进而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货币改革

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用纸币取代银元(硬通货),由四大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其余货币一律停止使用。国民政府借此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同时稳定汇率,法币实行“外汇本位制”,盯住美元和英镑,但以美元为主,1元法币约合0.29美元。国民党政府统一货币发行,从理论上完成了货币近代化的进程。

②改定新约运动

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局限性所在]

③新生活运动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6年之后,首次投入的一场大规模运动,即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的“新生活运动”。国民党于三十年代所推出的这场“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蒋介石语),(“心灵道德建设”“使中国随时代潮流的进展而进步”,“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宋美龄在运动的推行和宣传上扮演了“火车头”)“新生活运动”当作其政治事业来看待,试图使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要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并藉此让国人知道蒋夫人关心大家,其出发点不能说不正确,其用意不可谓不好,但是,这场运动的背景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和

贫穷的广土众民,再加上推行的方法不得当,宋美龄领导的这场运动就像许多运动一样,很快地走进历史而成为明日黄花。

④“白色恐怖”

蒋介石杀共产党,围剿红军,大打内战,背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打压、屠杀异己也是有罪的,但站他的角度看,也不必过多非议,毕竟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他不以这些手段对付别人,其他人就可能会以这些手段对付他,那时侯北伐接近尾声,(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附体于国民革命发展自己,并且在行动中急于夺权发动苏维埃革命,破坏和背叛了国民革命。这样附体国民革命的结果,使得中共由1925年的不满千人,爆增至1928年的三万人。)共产党很可能夺权。

4.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两党纲领若干原则的一致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二者的阶级利益(党的纲领)不同,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是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的一致)为共同政治基础,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此时的国民党已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为各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国民党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新三民主义则是在国民革命兴起之时,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互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在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具有更明确的反帝思想,民生主义中主张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民权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等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我以为,即使国共合作建立新中国,国民党最终也是共产党消灭的对象;实际上国民党在现代也有其存在的历史条件,中国近由新民主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年的台湾大选,国民党显示出活力,今后也会有所作为,尤其对于民主政治的进步。有作为国共双方的核心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各有自己的治国方略,假如蒋当政,我们走的就近乎韩国的路线是;民主是需要时间的,蒋由独裁走向民主也是需要时间的>

5.抗日战争时期

①首先要说的是,没有蒋介石就建不了抗日统一阵线。蒋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比如换了李宗仁白崇禧或者其他什么人,中国就不能抗日,即使抗日也只能失败?②为什么开始不开始抵抗?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之际,顺应美英等帝国主义“绥靖政策”而

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顺利侵占东北后大举侵略中国,以至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惨遭屠戮┅┅我们想想:难道蒋介石不知道这样会使自己声望扫地、大失民心乃至下台吗?这其中是有战略考虑的。蒋介石学留日本时就对日本国民性有认识,当时中日国力悬虚,国际反法西斯又没形成同盟,中国难靠一己之力战胜日本。蒋介石“深知两方的实力,如即此仓卒应战,只有自取败亡。”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未战胜过世界强国日本,尤其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国留下深刻的伤痕,泱泱大国尽打不赢小小日本。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牵制日本)”。蒋介石曾表示“如果日本支持他完成革命”,则“满蒙问题也容易解决,排日运动当可绝迹”。

第五篇:蒋介石日记观后感

《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观后感

120516 12051177 魏屹坤

在反复斟酌后,我选择了《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这一部纪录片。蒋介石作为一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政策决断以及其它的琐琐碎碎一直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但是由于有些信息无法公开,大家也都只能依靠猜测。这次胡佛档案馆公开的蒋介石日记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蒋的绝好机会。

这部纪录片总共分为五集,总时长约为两个半小时。当然,在两个半小时内对蒋介石在1931至1945年间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活动是无法面面俱到地介绍的,所以纪录片就选取了几个特殊的历史瞬间来一窥蒋介石云谲波诡的一段人生历程。

一、不抵抗政策

日记是最私密的表达方式,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写日记,从1915-1972年没间断过,这些日记,对于中国对于蒋介石,都是历史关口。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他的日记聚敛和透析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众多事件的幕后细节、真相以及重大历史疑问。

我们首先来看看蒋介石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犯下的致命错误。说起不抵抗政策,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九一八”,张学良,日本。在1931年的9月18日晚,蒋介石在去往江西的军舰上苦苦思索如何剿共,而东北军的张学良则和夫人一同来北平中和戏院观赏梅兰芳的京剧作品。历史总是喜欢和关键人物开玩笑,这两个日后背负着无数谴责与压力的人物,却没能亲身经历那个惨痛的黑夜。“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细节就不在叙述了,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在“九一八”后,这两位关键人物的表现。“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这是蒋介石在9月20日写下的日记,可见蒋还是有收回东北的计划。但是蒋是怎么做的呢?蒋介石采取的是外交策略。但是,一个已经下定决心吃掉你领土的国家又怎么会去理会国联的谴责呢?我认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蒋介石心中根深蒂固的西方民主思想,但是现在是在东方,投票或者请大家长来管是行不通的。或许这也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差异,或者说是谁对近代中国看得更透彻。还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是“不抵抗政策”是谁先下达的?引述张学良的一段话,“后人骂我啊,国人骂我啊,我说你骂我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啊,我是一点不服,不认这个账。我没有错啊。可是你要骂我是封疆大吏,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那我是,我承认”从张学良的这段话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张学良与蒋介石微妙的关系。但是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关于“不抵抗政策”这五个字很早就出现了。但总之,无论是谁下达的命令,一场持续了十四年的国殇开始了。

二、攘外还是安内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的一句名言“攘外必先安内”,我们不能说蒋这样做不对。假如在共产党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国民党这样一个地方非法武装力量,那我想共产党人一定会二话不讲立即剿灭。那在当时蒋介石也是采取了这样一种措施,更何况日本侵占中国在即,谁能保证共产党不是和日本有什么秘密协定呢?我这样说并不是为蒋介石,为国民党开脱罪名,因为历史已经冷酷地证明了当时国民党的领导人所做出的错误决定给大半个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既然我们是在说

历史,那么就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去看待整个问题。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唯有深入历史人物,才能洗去小姑娘脸上的浓妆艳抹,还以素颜。

现在让我们回到历史关口,到底是剿匪为重,对日妥协;还是与日决战,放任共党?严肃的选择题摆在了蒋介石面前,蒋应该怎么做呢?当时国民政府已经与日本签订了许多的协定,步步退让,东三省沦陷,淞沪也即将失手,山海关已被攻破,共产党还在茫茫大山中曲折穿行。对蒋来说如此的“内忧外患”确是棘手。最后,蒋采取了对日拖延的手段,以免战局扩大;同时一面剿共,一面准备集结中央军精锐准备与日作战。率先展开的淞沪会战就将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蒋介石的中央精锐部队也损失殆尽,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三、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大敌当前,日本对中国的华北地区的吞并之意已昭然若揭。华北地区物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储备地区,倘若华北丢了,那么中国就丢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仍然不顾眼前的危机而坚持剿共。从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看出蒋介石心中对“统一”的看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消灭异己永远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蒋调派张学良的关东军在陕西一带围剿红军。仗打到这个地步,张学良也会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日本人正在步步紧逼,而我军却在与中国人打得热火朝天。于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决定发动兵谏,迫蒋抗日!在1937年的7月7日,著名的“七七事变”爆发了。蒋介石被软禁在西安并与外界隔绝了联系。先不论蒋的处境,我们来看看张学良的微妙位置。自己的手下发动兵变抓了自己,张学良作为蒋的老部下,位置自然是十分尴尬。而且张的行动不仅在国民党,在共产党甚至在日本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国民党内部关于如何营救蒋介石吵得不可开交,共产党则是反复思考如何处理与蒋介石的关系,而日本人也在密切注视事态的进展。一场行动引发了三方的反应,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大概也是不多见的。随后的历史也看到,在蒋介石无奈同意联共抗日后,张学良立即被软禁。直到蒋介石去世后,才得以恢复自由。可见张学良在民族危机前所做的巨大牺牲。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张对这种行动的后果一定是非常了解,他肯定知道蒋介石是不会放过他的,但他仍然这样做了,这也许就是一名军人的担当吧。

抗战结束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两党面前,就是谁来领导战后的中国。重庆谈判普遍认为是在拖延时间,但是我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重庆谈判前后,国民党做了许多“和平”的举动,共产党显然是被迷惑了,复原了大量的部队。这正是蒋介石愿意也是朝思暮想希望看到的。共产党的军队收缩了,而蒋介石的兵力却在悄然扩大。刚刚赶走侵略者的中国又将会有新的战火燃烧在大半个土地上。不可避免的内战终将爆发。

四、帝国之间

有一句很快老的话,但是在描述帝国之间的关系却十分精当---帝国与帝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这一句话在中国抗战后英美苏三国对华的态度上展现得酣畅淋漓。抗战已有四年,迁都重庆后,日军的无差别轰炸昼夜不断。重庆城内满目疮痍,饿殍遍地。面对破碎的山河,蒋介石心中是痛苦的,是想与日决一死战的,但也是无奈的,因为蒋清楚地知道现在的中国军队在经过几次大而惨烈的会战后,根本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地进攻行动了。用四个字来形容蒋介石现在的策略,就是“苦撑待变”。期待国际形势的变化,但另他悲哀的是,国际形势并没有按照蒋的预测发展。正如我在本段开始所说的,“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当时在亚洲,只有中国还在坚持抗击日本。而苏联在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后,苏联撤回了所有对华援助。为什么呢,“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的古人真的是非常智慧,一眼就看穿了一些表面复杂的问题。与此同时,远在天边的美英两国更是撒手不管。这是,在美国寻求贷款的胡适说了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倘若美国再多卖给日本一滴石油,中国的将士就要多流一加仑的鲜血”,但这仍是无济于事。蒋介石对此异常失望。但是历史总会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意,德宣战。这无疑给蒋介石打了一剂强心针,中、美、英三国结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这也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对日作战的最好时机。他在日记中兴奋得写道“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随后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就一泻万里地开始了。

最后的话

写到这里,我们的日记也要说完了。我选择蒋介石,因为他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但也是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国民政府的领袖。我们从小就学习蒋的诸多缺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更清楚地,洗去小姑娘脸上妆容地看看历史的真相,看看真正的蒋中正。虽然一部纪录片无法对蒋的一生,或许是一生中的几个小片段做详细的介绍,但是“管中窥豹”,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对蒋介石也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本文中引用《蒋介石日记》中的内容以加粗字体表示,再无其余参考资料。

下载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观后感回顾历史,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这段历史呈现出众多英雄。正如战火弥漫的三国时代,乱世出英雄,亦或者是枭雄。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人来说,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则......

    蒋介石读后感 (大全五篇)

    蒋介石读后感从酒店辗转到这里来了之后,每天在学习之余偶尔的空暇之间,一直都在看《蒋介石传》,聊作为精神放松的最佳课外读物,蒋介石读后感。这些天终于看完了。最后的结局是蒋......

    蒋介石人物事迹

    蒋介石人物事迹 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戎马一生,他干过很多大事,也犯下许多错误。1937年9月11日,蒋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当时他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 能地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

    蒋介石评传读后感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 ——读《蒋介石评传》有感 从小听着毛主席的事迹长大,我却渐渐对老蒋充满兴趣。也许因为老蒋是浙江人的缘故,我从......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做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鲜活的。做为一个军人,最终他是失败的。做为一名政治家,他是有相当地位的。蒋介石的一切,说白了其实都是历史赋予他的。脱开历史,脱开当时......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书笔记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书笔记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通过大量史实的研究,发现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被广泛认可的规矩......

    找寻家乡的特产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 动 课 题: 找寻家乡的特产 活动实践者: 龙井乡中心校八(2)班学生 活动组织教师: 代玉真 单 位:平桥区龙井乡中心校 找寻家乡的特产 一: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