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

时间:2019-05-13 05: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

第一篇: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

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

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市文明委举行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颁奖暨事迹报告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向受表彰的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向长期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道德,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撑,是社会文明的鲜明体现,是时代进步的衡量尺度。古人讲,德为国家之基、百行德为首。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始终将道德作为治国安邦、安身立命、为人处世之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毛泽东同志号召,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讲,要“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的思想道德建设目标。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自觉肩负起光荣使命,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加快推进“五个重庆”建设,不能没有思想道德的支撑。既要建设开放高地,又要建设道德高地,是重庆人的共同追求。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始终将其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7年以来,市文明委始终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抓手,组织有关部门连续开展了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表彰了151名道德模范,其中李明素、徐茂、杨德碧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光荣称号,27名同志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在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全市推荐五类道德模范共307名候选人,有360多万群众通过网络、报纸参与投票,相当多的市民通过网络留言、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表达了对道德模范的支持和关注。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前所未有,真正做到了群众评、评群众。在最终选出的53名道德模范中,有16位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或社区居民,8位来自一线的工人,12位来自基层的人民公仆,8位教师、5位企业家、2名个体户、2名学生。同时,今年9月,又启动了首届“五心四好”美德少年评选表彰工作,经过层层推荐、民主评议,决定表彰重庆市首届“五心四好”美德少年10名、提名奖33名。这些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扬,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我们在看到整个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这个主流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在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同时抵御西方有害思想文化的渗透?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更加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如何通过加强自律和他律,用先进思想文化和高尚道德情操引领网络文化?如何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改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和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都迫切需要及时研究回答和有效解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真善美蔚然成风,努力把重庆建成道德高地。一、一定要全面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筹划、来展开。特别是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价值标准,探索新形式新载体,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八荣八耻”的认知认同。在开展道德教育实践中,既要充分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律己信条,“人无信则不立”的信誉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传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助人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直气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意识,等等;又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从中吸取营养,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但是,不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在吸收外来,都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总之,要不断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体现在各行各业实际工作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为人们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着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着力推动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二、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凝聚民心的有效途径。要引领市民当好参与者。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取决于市民的参与程度。要让市民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得实惠。要吸引市民当好设计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市民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奉献聪明才智。要鼓励市民当好监督者。群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监督的主体。要鼓励和发动市民对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各项公民道德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对与公民道德建设背道而驰的言行给予指出纠正。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突破。三、一定要科学运用“抓重点带一般”这个基本方法。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做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以“官风”带“政风”。各级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党性实践锻炼活动,确保思想道德建设经常化、制度化,促进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突出抓好青少年的道德建设,以“教风”带“学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爱国、敬业、奉献、诚信、友善、互助的道德风尚。在未成年人中继续深入开展“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在大学生中继续深入开展“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突出抓好窗口单位的道德建设,以“行风”带“民风”。窗口行业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一些行政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形象有很大改善。当前,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以良好的行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四、一定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这个重要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把道德模范的“典型效应”发展为“群体效应”、“社会效应”。一方面,要加大道德模范宣传力度。道德模范的事迹相当感人,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平凡之中体现伟大。我们要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学习的活动。以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素材,开展深度新闻报道,创作生产文艺作品,增强影响力和教育面,让广大群众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同时,还要重视运用民间舆论、网络等方式捧红“道德明星”。另一方面,要切实关心和支持道德模范。只有让“好人”不只受到荣誉上的褒奖,而且要得到实质的关爱和帮助,才能激发更多的人愿意做“好人”,敢于做“好人”。我们一定要从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道德模范,特别要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早日走出困境,使他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形成好人有好报、做好人光荣的社会风尚。五、一定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动力机制。改革创新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我们要积极推进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时代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深入回答改革开放实践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时代课题,深入提炼概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要积极推进方法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文化助残等活动,多用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方式,把道德建设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积极推进载体创新,善于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先进传播技术打造道德建设的新平台,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等新载体传播和弘扬道德文化,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引导,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积极推动机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当前,重庆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市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道德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

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 答本报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6日

宋秀岩: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记者:妇联组织如何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宋秀岩: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所有工作的落实都要靠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我们要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建设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妇联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对充分发挥工青妇等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要求,在妇联系统深入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活动,切实以妇联系统的创先争优影响妇女、感染妇女和带动妇女,在广大妇女中兴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

二要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随着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的出现,妇女的从业流向发生变化,职业分布日益广泛。我们要创新妇联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从单位向妇女群众聚居地延伸,从纵向向横向延伸,努力把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兴趣爱好的妇女群众吸引到妇联组织中来,把她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妇联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工作对象囊括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妇女,辐射面广,充满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知识储备、政策水平和理论功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在妇女中的人格魅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方式方法,努力成为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精业务、善协调的多面手。

四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评价妇联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我们到底为党和政府分了什么忧,在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推动解决妇女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做了多少实事。我们要坚持重心下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扎扎实实地立足基层,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机制要围绕活跃基层,要争取更多的政策、资源和条件服务基层,使妇联工作更好地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记者 陈国裕)

记者:如何准确把握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工作着力点?

宋秀岩: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团结依靠妇女、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为党和政府分忧与为妇女群众解难、维护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与维护妇女特殊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一方面,我们要抓好为党的事业服务这个大局。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在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党政大局、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各种干扰的风浪面前,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党的主张引领妇女思想,把握不同妇女群体的思想状况,贴近不同层面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在联系和服务妇女中宣传党的主张,在同妇女交流与交往中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妇女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坚持用党的事业凝聚妇女力量,结合妇女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妇女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充分彰显“半边天”力量。坚持按照党的要求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独特作用,突出主题、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妇女遵守社会公德、践行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同时把家庭这篇大文章做好做足,充分发挥妇女在传承文明、弘扬新风、融洽关系、增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另一方面,我们要抓好为妇女群众服务这个根本。深入了解妇女需求,真实掌握妇女群众的意愿和她们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既为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惠及妇女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妇联组织自身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依据。及时反映妇女呼声,用好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妇联的建议权,畅通代表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女领导干部等参政议政的有利条件,依法、理性、科学地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诉求,使妇联组织成为党和政府了解妇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着力从法律、政策和规划的层面推动解决妇女发展和维权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维权岗、12338维权热线等基层维权平台建设,切实做到维权在源头、维权在基层、维权在身边,大力推动解决妇女在参政议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领域中最关切的利益问题。有效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在妇女中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四自”典型,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提升身心健康素质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激励妇女学习成才、全面发展。

记者:落实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要求,当前妇联组织将集中精力抓好哪些方面的重点工作?

宋秀岩:我们将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这项惠及广大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政策出台已近一年,相关工作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推开,妇女受益面逐步扩大。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上下功夫,在创新担保工作机制、方便妇女贷款上下功夫,在开发创业项目、提高贷款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在加大创业培训、提高妇女创业能力上下功夫,使更多的妇女通过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实现增收致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进一步扎实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试点项目。目前2009的检查目标和任务已超额完成。下一步我们要逐步建立健全规划、培训、动员、普查、救治、跟踪随访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探索建立救助患病贫困妇女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努力使应检妇女全部都能参加检查,帮助患病妇女解决治不起病的后顾之忧,着力扩大项目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三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工作。今年有12个省区市进行村级换届。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完善并加大宣传推动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进村“两委”的专题培训,大力推广“定位产生”、“专职专选”等好做法好经验,以促进提高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和妇女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水平。

四是进一步做好“两纲”实施的衔接工作。今年是实施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收关之年,也是编制新一轮“两纲”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履行妇儿工委办公室和妇联组织的双重职责,在推动“两纲”如期达标的同时,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要求,编制好新一轮“两纲”,推动把妇女儿童发展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争取政策、争取资源、争取各方面保障,为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是进一步推动解决妇女权益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我们要高度关注这次执法检查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妇女参政程度偏低、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城镇职工推进缓慢、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很好地执行女性高级知识分子和处级以上女干部退休政策、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等重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推动,从基层抓起,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一项一项地研究对策措施,一个一个地推动解决。

记者:妇联组织如何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宋秀岩: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所有工作的落实都要靠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我们要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建设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妇联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对充分发挥工青妇等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要求,在妇联系统深入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活动,切实以妇联系统的创先争优影响妇女、感染妇女和带动妇女,在广大妇女中兴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

二要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随着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的出现,妇女的从业流向发生变化,职业分布日益广泛。我们要创新妇联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从单位向妇女群众聚居地延伸,从纵向向横向延伸,努力把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兴趣爱好的妇女群众吸引到妇联组织中来,把她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妇联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工作对象囊括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妇女,辐射面广,充满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知识储备、政策水平和理论功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在妇女中的人格魅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方式方法,努力成为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精业务、善协调的多面手。

四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评价妇联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我们到底为党和政府分了什么忧,在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推动解决妇女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做了多少实事。我们要坚持重心下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扎扎实实地立足基层,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机制要围绕活跃基层,要争取更多的政策、资源和条件服务基层,使妇联工作更好地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记者 陈国裕)

第三篇:奋发图强 真抓实干 努力把**市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审议市委常委会2004年工作报告;讨论《中共**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总结2004年经济工作,并就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开放主动仗,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

关于市委常委会2004年的工作,已向这次全会印发了书面报告,请予认真审议;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也已向这次全会印发了讨论稿,请认真修改。这里,我代表市委常委会,着重就**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问题讲些意见。

我就任**市委书记两个多月来,一边着手研究分析**市情,一边到县(区)、农村、社区和企业调研,采取多种方式与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和部分老同志以及一些干部群众交换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竞相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进一步丰富了对**情况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了对**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市委常委会于2月18日进行了认真讨论。今天,将这些初步认识和思考讲出来,再与同志一起研究审定。

一、对市情和当前形势的再认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市情和形势的认识,是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总体判断是: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尤其需要我们用忧患的意识、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认清主流,找准差距,明确思路,增强信心,促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当前,**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向好。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经济稳步上升,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之国际国内市场融合、资本流动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进程加快,给我市拓展了更大的发展宽间。二是政治机遇千载难逢。总书记视察**带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对此,中央和省上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朱德故里建设,项目倾斜和政策支持相对集中。利用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之机,完全可以乘势加快**阶段性发展的步伐。三是政策走势总体有利。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仍将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继续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之今年全省免征农业税,**作为农业大市、扶贫开发大市和革命老区,在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的基础上,还可以争取到更多更大的投入。四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纺织品等配额制度取消,有利于我市丝纺、服装等有竞争力的产品扩大出口,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尽快复苏。

同时,**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近年来,**城市变化较大,发展较快,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是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建市以来,**历届班子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取得了很大成绩,城乡经济增长,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4年全市GDp突破300亿元,增长12.8%,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二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过多年努力,以嘉陵江梯级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水利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经营城市为重点的大城市框架建设已见成效。三是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农业方面,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增加,“五业经济”初具规模。工业方面,炼化总厂等一些优势企业快速成长。三产发展亮点突出,五星黄金商圈日益兴量。四是有人心思发展的思想基础。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精神振奋,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人心富思。同时,我们**有自强不息的革命老区精神,艰苦奋斗、革命到底的朱德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这是推动**发展新跨越的不竭动力。五是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通过“争做人民好儿女”等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了雍宗满、范琼花等一批基层爱民书记、爱民干部的典型,促进了各级干部素质的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另外,**的比较优势突出,加快发展的潜力较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川东北的中心,是成渝南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辐射周边、传递左右的功能较强,有利于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二是劳动力和市场优势明显。**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不仅人力资源丰富,而且拥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三是科教优势明显。驻市高校密集度、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省内仅次于成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都比较完善,医疗卫生事业也较发达,文化底蕴较深厚。

但是,客观冷静地分析,实现**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课题,落实总书记重要嘱托和省委新的要求给我们提出了现实的考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引起区位相近市州与我们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是产业培育滞后。**虽已初步形成大城市框架,但产业支撑力弱,知名品牌少,更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全市纳税上亿元的企业只有1户,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多。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弱,其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可谓有大城市的骨架,而无大城市的实力。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2004年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2.5:31.1:36.4,是“三一二”结构,这种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在全省21个市州中只有4个。同时,我市第一产业的比重高出全省1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低9.9个和1.3个百分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明显处于“短腿”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全省低13.1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含金量”不高,既不能创造更多的税收来增强政府的实力,也不能较快地带动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可以肯定地讲,这种结构不改变,**是富不起来的。三是经济发展差距拉大。近些年来,我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内较发达市州的差距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有66.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7%,比全省低11.3个百分点;全市GDp总量307亿元,居全省第6位,但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仅为4258元,占全国人均的39%、全省人均的55%,列全省倒数第3位。这与**在全省所处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四是政府财政十分拮据。地方财力与人口总量极不匹配,也与事权责任不相称。2004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8.38亿元,增速3.5%,增速列全省倒数第一,而一般预算支出却高达40.69亿元,主要靠上级补贴和转移支付维持基本运转和收支平衡。且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个别县(区)保稳定、保运转的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乡镇运转困难。这已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五是困难群体比重较大。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0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5元,分别比全省低502元、235元。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特别是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民和部分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艰难。六是干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思想保守僵化,墨守陈规,不能有效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较好地树立市场化配置资源和依法按制度办事的理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精神不够,服务质量还不够高,影响了我市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形象。极个别干部以权谋私、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一些地方、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的隐患尚未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在聚集且已经显露,社会治安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

总的来看,**的发展还相对滞后,问题困难比较多,但也具备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基础。面对东部大发展、中部大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全省各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必须作出新的抉择。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必定落后,长期落后必将失去人民群众的认同,丧失执政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把加快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主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落后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奋起直追、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奋力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

二、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基于**市情和面临的新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努力把**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实现**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的确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是对**历届班子好思路、好做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四大班子领导同志的集体智慧和共同意见。当然,这个目标还仅仅是一个初步意见,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还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共同来丰富和完善,共同来付诸实践。

理解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个目标,一是要把握前瞻性。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存在某一发展最快的点。这一点,与其关联产业、行业实现链接互动,就会成为带动区域内其它部分发展的增长极,这个增长极就是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载体。在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如果**不抢占先机,不仅传统中心地位将被取代,而且在未来发展大格局中也将处于被动。二是要把握艰巨性。**与相邻几个市相比,经济总量不及达州,发展速度不如广安,区域中心不能自封,要靠综合实力,必须付出“人一之、我十之”的艰苦努力。三是要把握可行性。**占有总书记关怀的天时,享有率先迈入大城市行列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利,更得726万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人和,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一)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必须力求实现“三大突破”

1、城市经济要在产业支撑上求突破。

要把**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决定因素是能否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大的突破。尤其是城市经济必须要在产业支撑上求得突破,才能避免城市产业“空心化”趋势,实现产业充实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使城市发展具有产业支撑和可持续性。要按照“培育产业,调整结构,增强实力,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思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培育产业,就是要培育若干个有支撑能力的主导产业,使产业的规模、质量与城市人口、面积相适应。调整结构,就是要加快发展工业,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增强实力,就是要以产业壮大来实现产业增规模、上档次、创品牌、出效益,以增强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完善功能,就是要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配套设施、规范管理,增强城市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宜于人居方面的整体功能。提升形象,就是要把**建设成为创业的热土、人才的摇篮、开放的窗口,扩大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一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好、利用好传统产业,是我市加快工业发展的一大捷径。要用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找准传统产业潜力所在和市场需求的供需平衡点,尽快将其推移至生产可能性边界。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股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机制创新。特别要发挥后发优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丝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贤成嘉纺、六合、保宁醋等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使传统产业尽快焕发新春,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真正的丝绸纺织之乡、服装之城。

二要切实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把工业“短腿”做大做强,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抓好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要大力支持炼化总厂实现1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形成3万台重型车生产规模、嘉陵江九级航电开发尽快投产。要抓好重点企业提速增效,着力支持和培育一批纳税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在此基础上,抓好优势产业的整合配套和产业链条的配套延伸,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要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壮大,使石油化工、汽车汽配、水电能源、建筑材料和食品医药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三要努力实现产业创新。注重发挥驻市高校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构建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强化政府激励措施,积极支持驻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发如油田化学处理剂等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将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等科研优势转化成**的现实生产力和产业品牌。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新兴产业。针对我市人口总量大、待业人员多的实际,既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农产品加工、产业协作配套、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引导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在政策措施和支持力度上都要有所突破,做到“非禁即入”,加快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

五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结合**城市规划和功能完善,迅速启动工业集中区的规划论证,在科学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范、有序和市场化经营的原则,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尽快为外来企业入驻、为现有企业扩张搭建平台、提供载体。要着力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吸引力。

2、农村经济要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实载体。

一要以农产品加工和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以畜牧业、果业、薯业、蚕业、竹业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带动4个百万头生猪大县、“百里绿色种草养畜长廊”、100个优质蚕茧、水果、粮油基地的迅速扩张,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知名绿色品牌。创新机制,引进企业和业主,在我市现有产业化经营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农民入股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实现公司、农户(协会、合作组织等)、基地利益的实质性链接,调动利益主体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也同时促进龙头企业产生、发展和壮大。其结果就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发展。当前,加快农村工业化的重点是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要科学规划并加快城镇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及其它中小企业向城镇集聚,带动城镇工业和服务业的繁荣,为城镇化奠定产业基础。通过产业的集中带动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的聚集,促进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同时,还要依托产业搞好农民新村建设。

四要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助农增收。发展以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股份合作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济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市在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创新了“四种模式”,应认真总结完善并积极推广。要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倡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龙头企业入股、参股,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以劳务开发为抓手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继续把劳务开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变“民工”为“技工”,变“务工”为“创业”,确保劳务开发数量、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要创造良好环境,切实保护务工者的合法权益。

3、第三产业要在扩规模上水平增辐射上求突破。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且产业间实现良性互动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第三产业的竞争。要将**由传统的物资集散中心打造成川东北商贸、物流、金融和文化中心,就要依托人气旺、商机多、市场大的优势,促进第三产业上档升级,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辐射力。

一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交通体系为依托,打造连接成渝、辐射周边的大物流通道,构建成—南—渝物流准三角区。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壮大流通骨干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激活消费需求。打造“黄金商圈”,建设和完善专业市场,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增强辐射力和竞争力。

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整合资源,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文化产业集团。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生产要素,产生“洼地”效应。

三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的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潜力巨大的现实增长点之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合作与促销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阆中古城、将帅故里、三国文化和嘉陵风光四条特色旅游线。依托“川陕渝红色旅游区”,抓住四川被国家确定为红色旅游合作开发唯一试点省份的契机,力争将朱德故里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胜地。

(二)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必须把握“三大关系”

1、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着力打造开放**。**的发展任何时候都要依靠自身的艰苦奋斗,但是,处于起跑阶段的**经济,要加快发展,实现 跨越,仅靠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大量的外来要素投入,不可能实现**的大发展,必须善用上级之力、政策之力、开放之力、外来之力,加速资本积聚和集中,借力发展。开放、再开放,是**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开放**。一要有主动开放的意识。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推进对外开放,更加主动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内外兼顾,先人一着,变内陆弱势为新的开放强势。强化富有时代性的开放理念,既在思想认识上解放思想,更在工作实践中解放思想;既注重引进,又注重服务;既讲承诺,更讲诚信。以开明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二要有正确的开放策略。要强化项目是载体、产业是支撑的认识,加强载体建设和项目库建设。要立足**,融入成渝,加强与成都、重庆和周边市州在资源、产业和市场的互动融合,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要招引江浙和沿海,充分利用对口帮扶的契机,加大对浙江、江苏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深入研究其经济特点和资本流向,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经济区的交流合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特别是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真诚务实的态度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要有务实的开放举措。把打造开放**落脚到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实效和水平上,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要以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给予足够的支持,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形象的良好氛围;切实创新招商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全力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强化招商引资的激励约束,提高履约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力。

2、必须正确处理好市与县(区)的关系,着力壮大县域经济。“郡县治,天下安”。县(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兴市之基在于强县。实现**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的主战场在县(区),主力军也在县(区)。我们要高度重视县(区)经济,充分认识县(区)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要调动一个积极性,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九个积极性,要工作重心下移抓县(区),市、县(区)联动促发展。市级各部门必须以服务县(区)为己任,面向基层,强化服务,绝不允许因部门利益而影响县(区)经济发展。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建设以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县域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敢于在全市乃至全省争位次、比高低,走出一条强县富区、兴市裕民的新路子。要强化激励约束,建立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办法,促使各县(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责权利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分权力、明确责任、规范利益。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关心乡镇干部。乡镇工作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振奋精神,发展经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固本强基。

3、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既要注重速度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城乡、工农的良性互动;也要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一要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贯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培训,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就业和创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逐步缓解就业压力。继续搞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着力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二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大文化建设,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特别要重视农村公共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基层卫生工作,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启动和逐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三要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一方青山、一江绿水,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

(三)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必须以实现**县两年内面貌有大变化来推动**大发展

努力把**县的政治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总书记视察**时作出了“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省委将**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总格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并明确了“解决好仪陇人民生活困难,实现**面貌巨大变化,创造老区全面发展的典型经验”三项重要任务。这既是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难得的政治机遇,更是我们的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努力把人们对朱德同志的崇敬爱戴之情转化为推进仪陇发展的强大力量,把总书记的特殊关怀转化为加快**县发展的实际行动,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动仪陇大变化、促进**大发展。

要抓紧干好七件事。一要抓好朱德故居保护与建设。按照“打造精品,朴实大方”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好核心景区,使**故居纪念园成为红色旅游景区的精品。二要抓好人饮解困工程。这项工程事关老百姓的疾苦,要按照“规划科学、建管统筹、机制健全、长期受用”的要求,扎扎实实干好,确保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6万人饮解困工程、骨干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和**县城水厂改扩建工程。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可持久的好机制,使仪陇人民彻底摆脱祖祖辈辈饮水难的困境。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两路一桥”,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于2006年10月底前完工。同时,抓好新政电航工程、乡村路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为**县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四要抓好县城搬迁。要用新观念、新机制、新作风搞好县城搬迁,力争2006年10月底前建成4平方公里的主城区,确保新县城如期接纳参加纪念活动的四方嘉宾。五要抓好扶贫开发。抓住我市被定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扶贫试验区”的契机,引进业主和企业,培育助农增收的长效产业。同时,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培训,开展定向、订单输出培训,推动劳务输出。六要加快推进仪陇对外开放的步伐。紧紧抓住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契机,以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态度、优良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七要抓好基层党建,推进基层党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力。

要以**县的大变化推动**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两年**县的发展就是**市发展的重要兴奋点之一,就是**市向外界展示形象的窗口。要按照省委**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强化举措,全力把仪陇建设成产业突出、群众富裕、社会安定、机制新颖的新县城。要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为动力,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在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加快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在充实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城市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加快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对外美誉度。力争用两年时间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五大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推动经济发展。

三、关于保障措施

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全市上下必须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机制大转换、对外大开放,以更加真求真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实现新跨越,思想必须先跨越,理念必须先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干”。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坚决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不等待,不依靠,干中争,争中干。要坚持科学发展,着眼于“创”。**要从西部的“西部”凸现出来,必须破除增长等同于发展和追求眼前政绩等落后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敢于挑战现状,改变现状,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打破常规,勇争一流。要坚持市场导向,着眼于“转”。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市场,从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转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上来。只要我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在凝聚力量中形成合力,就能增强全市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始终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亲近群众,不要疏远群众。视人民为父母,甘当人民的公仆,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与群众心心相印、心心相连,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从人民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关心群众,不要漠视群众。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我们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要从群众最现实、最具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使他们获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的切身利益。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出政策、定措施,代表群众,不要悖离群众。我们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凡是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政策决不出台。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以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和纠纷,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更好地引导、保护和发挥最大多数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这些工作做好了,就有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新一轮区域发展的竞争,已体现在各级政府营造发展环境上。我们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着力打造优质高效、宽松和谐 的政务环境。一是努力营造风正心齐的领导环境。领导环境是最大的环境。领导环境好,团结和谐,步调一致,地方的小环境不好也会逐渐好起来。要坚持和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理顺工作关系。四大班子要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共谋发展,共创新业。各级党委要给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的同志,营造一个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能够专心去谋事而不必分心去谋人的良好氛围,让大家发展有空间,创业有机会,把人们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工作上来,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和发展上来。二是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服务环境。没有效能的政府是没有竞争力的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善于运用市场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改进服务方式,着力强化“发展第一、效率和服务也是第一”的思想,大力倡导高效、文明、求实的工作作风,以更高更快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效率,为企业、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要努力营造依法行政的法制环境。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和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对那些不依法按制度办事、破坏发展环境的人,要坚决查处。四是努力营造亲商敬商的人文环境。大力倡导崇尚创造、追求创新的精神,努力营造一个支持创业、敢于创业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在**发展的人真正感到创业顺心、生活舒心。

(四)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造就一支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干部队伍。要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一要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各级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扎实推进,要紧密联系实际,找准突出问题,注重实际效果,使之真正成为人民满意工程,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人人有触动、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变化”的目的。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做到工作扎实,作风深入。各级干部思想作风要求真,工作作风要务实,生活作风要从严。倡导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讲得好不如干得好;做事实干不浮夸,做人低调不张扬。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发无实际意义的文件,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坚决克服浮躁心理、飘浮作风,一定要深入群众,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注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培养选拔干部。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表明一种态度。我们应该做到,让开拓者无悔,让实干者无怨,让公正者无畏。一句话,就是要用那些愿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有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并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干部。要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科学的“一把手”选配考评体系,真正把党性最好、能力最强、作风最正、对人民群众最有感情的干部,选拔到县(市)区和市级部门“一把手”的岗位上来。要把党政主干线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渠道,把经济建设第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要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公道正派的优秀干部,推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在加快发展、造福人民的主战场上经受考验,创造业绩,锻炼成长。

三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刹住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收钱送钱、跑官要官和参与赌博等歪风。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顶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既能干成事、又要个人不出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五)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要更加重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加以解决,特别是要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要更加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对当前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切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活动深入到乡村、社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要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去年,我市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且隐患仍然存在,说明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重基层、抓基础,将源头管理、过程监控、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的职责落到实处,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机遇促人奋进,目标催人攀登。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图强,真抓实干,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之家

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之家

——纪念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二十周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

在全国工会基层组织中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已经二十年了。我们开展纪念建家活动,对于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推进“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重点工作的落实,开创工会

基层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广泛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就是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要求开展起来的。中央书记处1983年3月14日研究工会十大有关问题时指出:“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应当是在党的领导下,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为工人阶级办事的组织”。“今后工会工作一定要从自己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这个特点出发,切切实实地为职工办事,办些具体的好事,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定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勇敢地扶植正气、压制邪气,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起积极作用;一定要面向工厂、面向工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真正成为‘职工之家’、‘工人之友’”。

1984年,为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全国总工会作出了《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决定》。经过四年的“整顿建家”活动,加强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到1988年,全国有37.8万个基层工会按照六条标准被验收成为合格职工之家,并涌现出一批先进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之家。

为巩固和发展“整顿建家”成果,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国总工会于1990年作出了《继续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决定》。这一时期的建家活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明确工会基层工作要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以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为构架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普遍开展了建设职工小家活动,使工会工作更加深入扎实。

1997年,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工会基层工作的要求,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工会工作总体路,把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意见》,确立了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工会基层工作的任务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明确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这一时期,还在外商投资学校、私营学校和乡镇学校工会组织中开展了以“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工会基层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全国总工会于2003年7月13日下发了《关于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提出了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和基本要求,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二十年来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历程,从整顿建家———深入建家———提高水平建家———创新发展建家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中,基层工会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可率也越来越高。随着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逐步明确了基层工会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制度,以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为主要形式的协调劳动关系制度,以送温暖为基本内容的帮扶困难职工制度,以群众化和扩大基层民主为基本特征的基层工会组织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在基层工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劳动制度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是加强工会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活力、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综合载体和有效的探索。

胡锦涛同志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和中国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工会要“全心全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充分地把工会组织的活力激发出来”。曾庆红同志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的致词中指出:“工会组织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推动工会工作的群众化,坚持重心下移,切实转变作风,贴近职工群众,积极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重点工作,并要求加强职工之家建设,进一步夯实工会组织基础。“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工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基层工会开展建家活动提出的新要求。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是推进工会工作特别是工会基层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才能为建家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建家活动的深入发展。

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开展建家活动,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以人为本,从企事业单位实际出发,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广大职工深刻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不移地支持党和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自觉站在改革的前列。要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为提高学校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要坚持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抓,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职工群众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努力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工会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落实的重要体现。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落到实处。在深化国有学校改革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国有学校还是非公有制学校的职工都是国家的主人,广大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都享有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工会组织要通过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努力保障职工群众这些权利的落实。

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基本职责,是由工会的性质决定的。建会是建家的基础和前提,要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使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家”的温暖。今年全国要实现发展会员660万人的目标,各级工会必须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建会工作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扩大工会的影响,吸引广大职工积极加入工会组织,提高工会的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要通过“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为建设职工之家提出新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促进建家工作的发展。当前,全国基层工会数已达到170多万个,会员人数达到1.3亿多,工会基层组织和会员人数的迅速发展,工会原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与新情况新形势不相适应、职工群众的期望与工会现实的维护能力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更加突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工会工作水平,必须按照在发展中维护、在改革中维护、在参与中维护、在帮扶中维护的要求,千方百计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不仅要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精神文化权利,更要注意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要积极协助政府和学校行政解决好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活福利、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问题,竭尽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为学校和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职工真正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感受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实际效果。

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不断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必须体现在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上,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到基层。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按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的规定按时换届选举,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倾听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工会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组织和宣传群众的优势,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和会员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切实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建家活动,根据工作任务的变化不断赋予职工之家活动以新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建家考核办法,突出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依靠会员建家、评家、管家,职工群众不认可的,不能评为职工之家。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为工会组织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工会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把工会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现代文化的力量促进学校工会的发展

引言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未越受到理论研究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纵观当今中外的成功学校,无一不是在本学校营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校文化,并运用学校文化独特的穿透力,整合学校内外矛盾,达到学校管理的目的。而作为工会,无论是从其职能来看,还是从其建设的目标、任务都和学校文化的功能密切相关,学校工会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工会文化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学校的群体意识放在管理过程的首位,以文化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调动和依靠职工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从而协助行政达到学校管理的目的。而长期以来工会文化领域中存在“福利型文化”、“娱乐型文化”等现象,面对新形势,在探索工会工作新路子、新方法上步子迈得不大。因此如何走入工会工作深处,反思工会工作的理念,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工会工作环境,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学校工会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结合我校改革发展和工作实践,从“缘、情、志、趣”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学校工会文化的几点思考。

1、从广大教职工的根本意志上寻求‘缘懦之合”,创建‘职工之家’ “缘”指缘分。教职工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起,这就是“缘”。虽然教职工在学校的岗位和分工有不同,但根本意志是相同的,这就是上下通气,拧在一起,共同创造学校的辉煌,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工会作为教职工自己的群众组织,与教职工之间有一种的联缘缘联系。因此,工会工作就应致力于从广大教职工的根本意志上寻求“缘”的融通,通过创建“教职工之家”,使广大教职工的这些意志有表达的机会,有体现的舞台。充分发挥工会文化的“缘懦之合凝聚”功能,把学校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维护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教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教职工明确作为主人自己肩上的责任,把个人的个体意识和学校的群体意识达到一致。通过组织各种文化形式和营造文化氛围引导教职工的行为心理,使教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校共同价值观的董陶、感染、引导和约束,自觉把学校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营造一种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壮大而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理念和文化氛围。

2从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上寻求‘情懦之治”,切实履行维护职能。情,即情感。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基础,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工会的职责。教职工有事业进取、生活保障、家庭美满等方面的利益要求,维护这些切身利益,离不开学校相关资源的调整和配置。在资源不足和需求广泛的矛盾面前,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哪里一段时期内,资源总是有限的,但配置的作用则是能动的,于是工会作用的核心便体现为沟通和理解,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创造解决矛盾的条件,致力于从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上寻求‘情感’的交融,切实履行维护职能。如:成立调解委员会,通过宣传《劳动法》、《教育法》、《教师法》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观念,调解争议和纠纷,保证学校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利用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广泛性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及时了解教职工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和磋商,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沟通和解决。如教职工代表的座谈会。学校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战略目标首先必须是对教职工利益的吸引,其次才是对学校教职工行为的吸引。因此,只有通过与教职工“惰’的融洽,使教职工首先先过对学校利益的认同,进而才实现对学校目标的认同。

3从广大教职工的事业追求上寻求‘志懦之通”,积极创造促进机会“志”即志向追求。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工作的志向,就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岗位上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断进取。学校给他们提供岗位,在一定的时间和任务范围锻炼他们的能力,为实现他们的志向创造了主要的、必要的机会。工会从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的大局,把做好人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致力于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帮助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增强责任,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从广大教职工的事业追求上寻求“志”的融通,工会应为教职工的进取积极创造促进机会。如组织教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由此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交流和普及,在教职工中开展各种劳动竟赛活动,弘扬教职工尽职尽责的优良作风,展示他们育人兴校的风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文化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未来人才的竟争己被普遍认同,学校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知识水平将成为学校发展和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目标,也是决定性因素。工会必须根据这一导向,从实际需要出发协助学校行政培养所需的各种层次的人才通过竟赛等文化形式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整体素质。

从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爱好上寻求“趣懦之汇“,开展丰富主动的文体活动。趣,即兴趣爱好。学校广大教职工对素质的全面培养具有强烈的要求。在工作之余,具有广泛的文泛爱好,许多教职工还多才多艺,具有较高的文体技艺。把这些资源集合起来,并发挥其应用的效应,一是有利于教职工自我价值的展示、实现和身心健康;二是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素质形象和为学校争得荣誊。从广大教职工的业余受好上寻求“趣”的融汇,工会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大家从中陶冶倩操,为教职工增强竟技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如组织艺术节,成立各种协会,积极参加市区体育竟赛、文艺汇演及其他各种比赛。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在影响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同时,去影响社会各界,充分发挥工会文化的辐射功能,不断地向社会发散和辐射学校各方面的信息,使人们了解和评价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教学质量赠强学校的竟争力。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但是,只有不断地赋予工会工作以时代意义,工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在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形势的发展对工会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工会组织具有群众性、自主性,其工作己日亦成为校园里人心的凝结剂、矛盾的缓冲器、利益的调节器、工作的推进器。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作用工会文化更具有亲和力、融合力的特点,通过工会文化建设,架起一条民主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桥梁,探索一条工会工作的成功新路。

第五篇:把整个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把整个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火炬高新区与厦门科技中心城市建设

乐文

从“十五”到“十一五”:一个高新区和一座城市

对照中共中央关于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最新指示和温家宝总理关于高新区发展的讲话精神,我们认为,厦门在“十五”期间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把高新技术产业和火炬高新区的发展提到了应有的战略高度,使其实现了重点跨越,在厦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即将到来的“十一五”计划,将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火炬高新区的发展超前部署上未雨绸缪,下更大的决心,启动超常规的雷厉风行的开发区建设,使全市人民更进一步看到了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崛起的希望。

高新技术:厦门科技发展第一战略

“十五”计划

实施“十五”计划之前,厦门市工业基础条件比国内许多省市薄弱,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产品总量的比例相对较小。厦门市委、市政府由此意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只有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才是扶持厦门经济的根基和未来,才能使厦门经济特区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城市要争取和保持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必须把夺取未来15年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战略思路:一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厦门“十五”期间的重头戏,厦门要突出重点,切实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科技,服务创业,为科技创业营造出全国一流的“综合配套的创业环境”。二是高科技园区的规划、开发要立足现实,要大力建设研发型高科技园区。在做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要有战略眼光,要集中成片发展高科技园区,不是一、二平方公里,而是五、六平方公里。厦门岛内应尽量规划高新技术研究孵化基地,产业化、生产厂应放在岛外。三是厦门高科技产业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认真研究厦门适合发展哪些高科技产业。产业的发展要与土地规划相衔接、相匹配。

这些指导思想在厦门制定和实施“十五”计划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

《厦门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五”专项计划》明确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科技发展重点任务”的第一位,指出:“十五”期间,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厦门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五”专项计划》还明确把火炬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放在“加强科技发展环境建设”的第一位,指出:加强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着重办好“一区多园”,使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400亿元;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完成厂房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生长环境,建立健全孵化体系,引进60~100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包括生产性企业)。

在“十五”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欣喜的发现,火炬高新区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成就已远远超出预期的目标。火炬高新区2004年即已实现工业总产值476亿元,而到“十五”期末将突破580万元,也即超过“十五”计划目标的30%;而留学人员创业园2004年建成孵化面积12万平方米,2005年 1

在孵留学人员企业数已超过200家,超出“十五”计划目标的一倍。火炬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潜能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期。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份额

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9.2%;2004年,高新技术企业真正成为拉动厦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厦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与总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厦门打造“科技之城”由量变积累产生质变的一个“沸点”;2004年,高新技术总产值占厦门全市工业总产值5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首次突破60%,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约50%。

“十一五”的更高目标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占全市工业产值75%以上,这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为厦门科技发展提出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厦门土地狭小、资源贫乏,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GDP在突破千亿的基础再增长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没有其他道路可以走,只有继续走以科技引导工业、以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

科技发展战略是厦门的第一战略,科技之城建设是厦门城市建设的第一目标。张昌平市长在2005年5月于厦门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议上这样再一次强调了厦门发展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

火炬高新区:厦门经济建设和科技生产的生力军

高新区“扩容”的背后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扩容”为13.75平方公里,并由国家发改委予以公告。最初只有1平方公里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论面积在全国50多个同类开发区中“个子”最小。但是,其综合排名2005年却站在了全国第7位,且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不断靠前。此次,在国家宏观调控、全面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大背景下,厦门火炬高新区因孵化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仍被国务院批准“扩容”,成为全国仅有的几家园区面积不降反升的国家高新区之一。

2003年厦门市单位土地面积上的GDP产值为每平方公里4857万元,工业园区的平均产出水平是每平方公里21亿元,在全国属中上水平。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走出了一条集约用地的路子,以仅占全市3%的工业能耗、1/470的城市建设用地,实现了全市27.5%的工业总产值,成为全国已开发面积最小,但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国家级高新区。其典型企业的每平方米工业产值达到4万元(相当于400亿元/平方公里),税收达880元/平方米(相当于8.8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惟一达到每平方公里百亿元工业产值的开发区。

作为厦门经济建设和科技生产的生力军,火炬高新区经济增幅明显地拉动了全市的经济增长,为建设“效益厦门、生态厦门”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为厦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设科技中心城市的信心所在新任市委书记何立峰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火炬高新区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的四分之一强,这充分说明高新区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小区域大产出,重视质量和数量的扩张,发展前景很好。火炬高新区有一支拉得出、打得响、啃得动的精干队伍,储备了一批人才,为厦门建设科技中心城市增强了很大信心。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厦门火炬高新区15年来的发展,“企业成群,产业成链”是对其最好的诠释。火

炬高新区已成为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国家级高新区,尤其是“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高新企业为骨干、跨国公司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光电、电工、软件、生物医药五大重点支柱产业。

目前,火炬高新区已成功开发了火炬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和北大生物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和信息光电园三个新园区的开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有包括戴尔、ABB、联想、松下、富士电气、联邦快递等世界五百强在内的500多家企业在此落户。

在“十五”期间完成投资2.6亿的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已被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之一。五年中,创业园的孵化工作年年迈上新台阶。2000年,创业园企业销售收入不到一亿元。2003年,创业园企业销售收入已接近三亿元。2004年,突破五亿元。2005年,创业园正努力向总产值十亿元的目标迈进。五年增长十倍,这就是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它的250家在孵企业创造的厦门速度。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初步建构起富于厦门特色和自身特色的产业格局,由最初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发展成为如今由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台湾学者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厦门光电子专业孵化器四个孵化器组成的科技研发专业孵化园区。国家人事部决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园获得科技部2005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资格,成为全国少数几家连续三年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小额资助资格的孵化器之一;创业园被团省委授予“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这些成就的取得使厦门创业园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全国继续保持了领先地位。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厦门软件园也形成了发展软件产业的良好环境,成为软件企业发展和积聚的基地,同时也成为了海峡两岸合作与交流的窗口。随着恒信网元公司、掌通公司、赢通公司、巨龙公司、联创微电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的入驻,厦门软件园已在通讯软件、城市信息化软件、IC研发设计等专业领域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航母:厦门“十一五”重点跨越的第一步

1、要把整个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要把整个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各区、各部门和所有企业都应该学习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验,走火炬的道路,走高新技术的发展之路。张昌平市长代表厦门市委市政府第一次对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厦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来这样的充分肯定。

“十一五”期间厦门发展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1)进一步强化“大开发、大投入、大发展、大带动”思路,促成厦门核心竞争力、发展源动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狂飚突进。

(2)以载体建设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新兴科技产业。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规划,突出重点,进一步密切科技与城市开发、企业、产业、效益的结合。

2、两大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面对“十一五”期间城市经营和科技发展的历史重任,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厦门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做出了重新调整厦门城市定位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出的火炬(翔安)产业区及厦门软件园二期两大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并明确:

(1)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要做出历史性贡献,火炬高新区在厦门

岛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要当主力、打头阵、担重任。市直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火炬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2)翔安的开发建设以火炬高新区为主。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是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火炬高新区乃至厦门市新一轮发展中重中之重的重点工程。火炬高新区要借此大好时机,做大产业群、延伸产业链,全力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开发建设,做到岛内、岛外联手,一鼓作气打造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航母,使之成为市本级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建设,将把翔安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改造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翔安的城市发展定位由此确立。

(3)厦门软件园二期与火炬(翔安)产业区同期推出,由市有关部门组织建设。园区位于吕岭路以北、环湖里大道以东、五石路以西、虎仔山以南,规划总用地1平方公里,将建设约150万平方米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火炬高新区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壮大软件产业,并带动思明的软件业,共同把软件产业做好,为厦门软件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火炬(翔安)产业区要在近200天的时间内,建成140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及配套生活区,刷新全省开发区建设的新纪录。这是厦门建设史上前所未有、难度很大的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的大开发。建设特区新速度、增创特区新优势的历史记录将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创造。

火炬(翔安)产业区首期规划面积为4.75平方公里,位于翔安区的中心部位。随着翔安大道的贯通和海底隧道的建成,一个公共设施共享、生活区集中、工业分区明确、市政设施齐全、交通高效便捷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将与厦门本岛连成一体。2006年底之前,整个产业区4.75平方公里的工程建设及相关配套将基本完成。其中包括一栋1.2万平方米的准三星级酒店、5万平方米的外口公寓、20万平方米的灰领公寓。产业区建成后就业人口将在3万人左右。

软件园二期预计于2007年6月底前整个竣工,届时将新增3万至4万个就业机会,在2004年10亿年产值的基础上迅速将厦门软件产业总产值提高到80亿元。厦门的整个城市格局和城市功能定位将因此发生革命性的变迁,获得“东方软件之城”的美誉,科技中心城市将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包括火炬(翔安)产业区和软件园二期在内,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奋斗目标是在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3、第二次创业:平衡品牌循环

火炬(翔安)产业区及厦门软件园二期的开工建设宣告厦门在“十一五”来到的前夕提前进入了“科技大开发”的第二次创业时代。

从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聚,从厦门本岛到翔安,飞速发展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成为带动厦门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为了更好地发挥引擎作用,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总结出了六个关键词:

(1)平衡

政府买单,适度超前投资,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的配套建设,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利大于弊,但必须立足于建设资金的动态平衡、整体平衡和长期平衡,以及围绕开发区的就地平衡等其它多种平衡。

(2)品牌

有着特殊发展历史渊源的地方“精英”在资本积累和城市发展中可以发挥神奇的“增长机器”的作用。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哈维·莫洛奇曾经指出的,产地给了产品一种保证,这有点像时装设计师的标记所具有的慢慢积聚起来的符号价值,因此,它是以产地为特征的垄断租金的来源之一。

无论在全国还是厦门,作为高新技术产品集中产地的和地方“精英”的“火炬”都已形成一种强大的品牌效应,并正发挥着能量更大的动态集聚作用。

对于翔安这样工业开发历史较短的新兴行政区域来讲,对企业的聚集是不利的,因为新的企业没有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所效仿。这时,火炬品牌将发挥神奇的作用。由于存在着动态集聚效应,火炬高新区特殊的高新技术“基因”及其过去所营造的产业环境将通过“知识积累”和“历史记忆”极大地影响和提高翔安的生产率。

(3)循环

无论火炬(翔安)产业区还是厦门软件园二期的建设都应正确应用循环经济原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换,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企业小循环的层面上,翔安区政府和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绿色引导和绿色控制的能力,在重点行业大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企业,推广、培育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循环经济五大支撑技术体系,促成多产品联产。

在园区开发和管理这一中循环层面上,应努力在空间上将具有耦合效应的产业配置在一起,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弃物的生成以及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促成产业共生。某一个行业生产过程的产品或废弃物,可能正好是另一个行业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料,这就大大促进经济资源的交换。

城市层面上的大循环,我们称之为价值链循环。不同领域的两个想法融合在一起,就会有一个新的想法出现。例如翔安区政府快速城市化、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与厦门火炬高新区拓展发展空间的两种想法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链式反应,链式反应将体现物理学中的规模报酬递增。大多数经济专家讲授的是边际收益递减,即投入越多得到的产出增加越少,而技术则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厦门软件园二期的建设同样适应这一规律。

“激情孵化梦想、创新成就未来、智慧孕育财富、诚信缔造伟业”。在充满激情的“十一五”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继续推行企业孵化为基础、以产业孵化为导向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开放式创新、跨越式发展”,为厦门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再立新功,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报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并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把自身也打造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

让我们一起迎接厦门科技中心城市的壮丽辉煌时代的来临。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下载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道德高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

    把登封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名城

    把登封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名城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登封市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郑州市辖的县级市,东距郑......

    把登封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名城

    登封市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郑州市辖的县级市,东距郑州76公里,西距洛阳86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近几年来,登封的城市建设......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年十二月) 一 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

    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

    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 最近,浙江卫视在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播放的第一个广告“最美浙江人”让人印象深刻: 世界上什么最美?杭州人说,孙杨、叶诗文最美;衢州人说,教师陈霞......

    把韶山建设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圣地

    把韶山建设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圣地 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共产党90年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精神支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理想信念......

    浅析如何把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成为干部之家五篇范文

    浅析如何把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成为 干部之家建设干部之家是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根据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特点要求,建立健全“干部之家”建设相适应......

    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精选5篇)

    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李克强刘云山出席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