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05:0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这说明理想信念

()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 ③是推动共产党员前进的精神动力 ④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①②观点错误;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2.黄大年生前是吉林大学教授。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大年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要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④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①表述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表述错误,正确的价值选择应基于价值判断; ③④符合题意,“当得知国家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带领科研团队寻求技术突破”表明实现人生价值要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故本题选D。答案:D 3.被老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的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说明()①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②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③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的根本途径和必经之路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提高个人素质会实现事业的成功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科技扶贫的事迹为情景,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阐释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故①观点错误;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说明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的根本途径和必经之路,故②③符合题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事业的成功,故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 4.每年,全国各种“感动人物”“最美人物”“孝星”“身边好人”等评选都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大事,让人们享受到精神大餐。举办上述模范人物评选活动

()①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说明只有参加这些评选活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感受模范人物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④入选。材料不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②排除。③表述太绝对。答案:D 5.“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收治的病人,大多是北京、上海等大医院

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但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打开了一个个被折叠的人生。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梁益建医生的事迹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①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必须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③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作为前提 ④需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梁益建医生的事迹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必须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是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的,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 6.2017年8月15日,总书记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回信,对他们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行动表示肯定和鼓励。这启示我们()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做出辉煌的业绩 ②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创新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④自觉践行中国梦,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不是非要做出辉煌的业绩,①不选;大学生们服务革命老区,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②正确;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大学生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要自觉践行中国梦,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岁月可以随时光流逝让人们淡忘曾经走过的痕迹,然而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人物。

在某知名网站推出的“感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大众评选中,忧国忧民的屈原、忘却荣辱书写历史的司马迁、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等历史人物榜上有名。他们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2017年2月8日,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火海救人英雄王锋、耶鲁村干部秦玥飞、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大国工匠李万君、好医生梁益建等道德模范人物入选。他们用奉献诠释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用理想和信念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时代感动中华民族人物“感动不变”的认识。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首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包括三个层次: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实践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其次,不同时代感动中华民族人物具有的共性是都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从而实现了其人生价值。之所以感动不变,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正确选择,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的精神对当代青年仍有引导作用。

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时代感动中华民族人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特定历史环境的反映,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坚持了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③他们都把自己的价值选择、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幸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篇:人教政治段考提纲(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2-4)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2、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做到哪几个方面?)(P4)(1)听从父母的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2)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3)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4)赡养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什么叫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代沟。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以避免的。代沟产生的原因:(1)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增强,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但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或儿童,因此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2)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导致产生矛盾。(3)与同伴关系越来越密切,也会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4)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使我们往往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5、如何与父母沟通?怎样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消除代沟?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P16)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2)教师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3)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1985年,我国把每年的9月10定为教师节。(4)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2、如何尊敬老师?(P18)★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师生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P20)

随着自我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老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而是逐步用批判的态度与眼光评价老师,希望与老师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4、如何与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21-23)★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3)了解老师的优点与长处。(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1、青少年为什么要增强辨别各种诱惑的能力?(P76-77)

(1)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美好的诱惑,激励人们去追寻、探索和创造。邪恶的诱惑,驱使人们去追逐名利,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认清诱惑,经受考验,人生的脚步才能变得更加稳健。(2)青少年充满好奇,喜欢模仿。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青少年如果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完全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因一念之差,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2、对青少年的不良诱惑有:黄、赌博、吸毒、邪教、网络游戏等,不良诱惑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

1、“黄毒”的危害

(1)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容易受到“黄毒”的引诱。一旦涉“黄”,轻者精神萎靡、纪律涣散、不思进取,重者极易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列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之一。

2、赌博的危害

(1)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极易形成贪婪、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2)未成年人染上赌瘾后,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3、毒品的危害

(1)吸毒就是踏上了人生的不归途。一旦因为一念之差而吸食毒品,必将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2)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

4、邪教的危害

(1)邪教“法轮功”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可以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智,甚至丧失人性。(2)它已经使一些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破坏了社会的安定。(3)事实证明,“法轮功”是反人类、反社会和反科学的邪教。

(5)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P80)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会导致违法犯罪。

3、青少年怎样学会拒绝不良诱惑?(P82-84)★(1)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理智拒绝不良诱惑。(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涉足营业性歌舞厅、不健康的录像厅、游戏厅和网吧等容易滋生“黄、赌、毒”和其他不良现象的场所。(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

1、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启示)是什么?(P85)★

(2)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3)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4)我们要严于律己,增强法律意识,做到防微杜渐。(5)一个人有过错,一定要勇于改正,过则勿惮改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2、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P85)

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携带管制刀具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偷窃和多次偷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和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3、什么是违法行为?(P87)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4、违法行为的种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P87-91)★

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分别应受到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民事制裁是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民事违法行为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进行的法律制裁。其制裁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更换、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者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形式。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拘留和劳动教养等形式。

刑事制裁又称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触犯刑法、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实施的法律制裁。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作主刑的附加刑。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因此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即犯罪。

5、犯罪的定义和特征。(P87)★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惩处犯罪分子有什么重大意义?(P91)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

8、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P93-96)★

(1)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2)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风气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反、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3)过则勿惮改,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正视错误,勇于改正,用法律

意识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4)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9、对待过错我们应当持什么样的态度?(P95-96)★ 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的走向正道。

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人人都可能犯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

10、不良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P96)

11、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人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1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1)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刑法以外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的行为。

(2)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联系: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第三篇:三维设计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材料中的“灵魂净化”“信念升腾”“耕耘”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投身社会实践,③④正确,故选C项;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C 3.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 座谈时说道:“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大青年学生为什么要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本题要求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相关问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角度分析。答案: 1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诉求,真正为群众办实事。2 青年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 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 青年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点击此图片进入 提能力 *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 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 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 与、与 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条件 社会 个人 集体 个人 社会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顽 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 高。3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需要正确 的指引。主观能动性 个人素质 理想信念 价值观 1.如何理解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 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对一个人的 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贡献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 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2 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 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 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2.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3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 实践。4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中实现价值。5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 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 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误区警示]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警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但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客观因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3. 2012??山东高考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解析:本题以艺术创作取得成功为背景,以给我们的启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哲理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说法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对社会的奉献;B 项错误,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对社会关系的变革起推动作用,但不能主导;C项正确,材料中的艺术家正是将个人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结合起来,才创作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经典作品;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C 4.2012??北京高考 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 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漫画鉴赏能力。四个选项均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但漫画的主旨是强调实现人生目标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否则无论个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心中的那个最高点,因此 B 项正确。答案:B [品味经典] 1. 2012??福建高考 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 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导]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故②④本身说法是错误的,不选。福建精神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①③正确。[答案] B 2. 2012??浙江高考 下边的漫画 选自《人民论坛》总第 354期 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导] 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有房者和无房者作出不同的判断,这是根据现实作出的反映,也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价值判断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认识,④错误。[答案] B 3.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 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题指导] 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①可选;同时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正确。但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不能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③错误。[答案] C 4. 2012??天津高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 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 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解析:本题设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要围绕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去回答即可。答案: 1 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2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3 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4 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考定位] 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大多以名人名言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考查点集中在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上。复习中一是要牢记基础知识,二是要学会对所给材料信息的获取。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class=“ad_box”>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四篇: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高考上海卷)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做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管理要素分配

解析:“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具体而言是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的分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分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 2.下面内容为甲乙两位同学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前提和原因的辩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②④

C.①②

B.③④ D.①④

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②正确,③错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故④正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①错误。答案:A 3.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 760元、17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

解析: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000+960+12 800元=49 76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3 000+17 000=20 000元。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错误的,均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4.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故事启示我们()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B.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

C.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解析:材料告诉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机制和政策才能确保公平正义,故选C。答案:C 5.《论语》记载:“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A.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B.要求扩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D.要求提高中高收入者的收入

解析: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说明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故选A。答案:A 6.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为此国家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③坚持平均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④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①②④都是国家必须坚持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原则,故选C。答案:C 7.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②提高居民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③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 ④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C.②④

B.①④ D.③④

解析:题目中,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及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等,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题目不涉及城乡发展的问题。②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选D。答案:D 8.洛伦兹曲线关注收入分配问题。它先将一国国民的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计算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占的总收入百分比。比如,收入最低的10%国民、40%国民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10%(如下图),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下列对该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洛伦兹曲线与直线OL围成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B.当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表现为折线OHL C.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洛伦兹曲线都在直线OL的右下方 D.收入分配越公平洛伦兹曲线OE1E2E3E4L就越是向横轴凸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知识。根据题意,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E1E2E3E4L就越是向横轴凸出,D观点错误;当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B正确;直线OL是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洛伦兹曲线实际是一条介于绝对平均线和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一条曲线,C正确;洛伦兹曲线与直线OL围成的面积A叫作 “不平等面积”,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A观点正确。故对该曲线分析错误的是D。答案:D 9.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 160元调整为1 320元

②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200元财政补贴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①中的措施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但其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排除;②中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效率,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排除;③④重大措施既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而且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符合题意要求。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10.要解决右面漫画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①坚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②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消除收入差距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尽快打破行业垄断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漫画中企业高管的收入要远比普通员工的收入高,故说明了企业中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另外需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其强调的是再分配,与漫画主旨不符。④选项错误,其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选A。答案:A 11.2017年6~7月,国土部督察组开展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督察。按照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要求,按照“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要求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督察发现某试点县支付宅基地退出补助款1 432万元,有偿退出后户均增收4 200元,使农村土地逐步有序地变成发展的活资本,让农民获得了更多财产性收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加农民的劳动收入 ②整合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使农村土地由农民所有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得到宅基地退出补助款及其他“财产性收入”,是收入但不是农民的劳动收入,则①错误;②和③都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正确;农村土地原来一般是集体所有制,也不因这次改革而改变,④中“农民所有”表述错误。选B。答案:B 12.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

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量,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③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 ④公平的分配关系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题目中,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故启示我们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故②③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错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选C。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统计局2017年7月6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比2012年增长4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3%,年均实际增长7.4%,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更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实际增长36.3%,年均实际增长8.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2012年下降0.16,比2015年缩小0.01。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多在中东部,差距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为0.465,比2015年上升了0.003。

上述材料反映出哪些经济信息?应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解析:本题第一个问题一定要回答准确,即把材料信息概括准确、完整,否则会影响到第二问的解答。从本题材料中可以看出三层信息,一是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三是仍然存在收入差距。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应联系教材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如收

入问题主要靠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去增加;收入差距问题主要靠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和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等加以解决。

答案:(1)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但收入差距的问题仍不可小觑。

(2)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⑤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坚持精准帮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九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说明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

解析:(1)该题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学生在回答时,可以从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层面回答即可,具体说来就是从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等角度进行说明。(2)本题比较基础,属于措施建议类型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结合教材的知识,说明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初次分配要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公平的收入分配,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既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②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政府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⑤充分发挥财政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填合适的词。

()的涟漪()的湖面()的月光()的目光

()的表情()的教育()的夜晚()的回忆()地操纵()地欣赏()地站立()地享受

()地放()地知道()地流出()地写

二、近义词。

居然()希望()嘱咐()辨别()索性()可惜()乞求()争辩()清楚()启示()告诫()爱慕()收获()体面()开辟()剧烈()熟练()诱惑()

三、仿写句子。

例:我的心很乱,仿佛一团乱麻。

我的心很痛,仿佛()

我的头很疼,仿佛()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

四、填名言警句。

1.有位同学总浪费时间,送给他的句子有:()

2.有位同学总怕失败,我们可以送给他的句子有:()

3.有位同学总是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事情(问题),()4.有位同学通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真是()5.有位同学总是满足与自己已有的成绩。我们劝()6.在杭州岳飞墓前,有秦侩跪拜岳飞的塑像。我看到这样的雕塑,想到了这样一句名言()。我还知道一句爱国名言:()

下载★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政治(人教版)练习:第四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