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

时间:2019-05-13 05: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

第一篇: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

【摘要】大学生榜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维护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榜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本文从大学生榜样教育新途径入手,提出了结合网络多媒体宣传教育,大学生自我选择榜样,运用新媒体传播榜样先进事迹,重视本校榜样的教育功能等措施,积极探讨了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榜样教育 大学生 教育途径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产生的问题跟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各种网络媒体对社会负面事件曝光度很高,有失社会公德的事件,包括演艺界,官场,各行业出现的不良新闻事件也频繁见诸报刊杂志。这些不良思想对开放的大学校园环境必然造成强烈冲击,进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造成不良影响[1-4]。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大学生通过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可以及时获知各种负面事件的报道。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需用正面高尚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榜样教育就是要给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积极高尚的行为楷模。榜样示范教育实为一种人类行为的强化因素,一旦个体将某榜样视为自己的行为楷模,则其会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努力与榜样保持一致,从而极大地促进个人在学业、事业上的进步与成功[5]。

但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榜样教育实践较少。榜样教育仍旧依靠传统手段,大学生对榜样教育的接纳度不足,效果也不佳。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独立的榜样教育环节,榜样教育往往附属在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具体实施榜样教育时,由于缺乏易被大学生喜爱的宣传方法和途径,导致榜样教育的实效不强,教师开展榜样教育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6-7]。

一、当前大学生榜样示范教育存在的问题

按照“德、智、体、美、劳”的标准来选树一定数量的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并不难,难在如何有效实施榜样教育,选取的榜样又是否被大学生广泛接受,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当前榜样教育在教育形式、方法、思路、内容以及创新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教育的效果也欠佳[8-12]。

(一)榜样教育途径单调

传统榜样教育主要依靠老师的教说,阅报栏的图文展,校园刊物的人物报道等。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单方面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未征求大学生同意”的“强制教育”,即便榜样教育的内容较为有趣,这种教育方式却容易引起部分大学生的反感和消极对待。教师的说教,也许大学生不得不听,但展板、内刊的信息可能不为多数大学生所关注。当代大学生更多通过网络阅览获取信息,展板、橱窗等传统宣传平台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对榜样的宣传报道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要让学生认可并学习榜样,必须先让学生阅读、了解榜样的优秀事迹。但有些高校对榜样的宣传报道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报刊杂志宣传,配上简介和图文,所占版面不大,无法充分透过榜样的事迹展示其崇高品德;长篇详细报道榜样事迹,又担心学生没有耐心逐一阅读,甚至产生反感。此问题还体现在媒体报道上,榜样人物如未经权威媒体报道则似乎影响力不足,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高度关注;但如经权威媒体报道,就会让大学生觉得榜样离自己很遥远,无法发挥很好的激励示范效果。因此,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途径宣传榜样精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对榜样的宣传报道出现美化和神化倾向

社会中还健在的榜样人物往往是通过各种评优选先活动产生,这些评选活动往往具有物资奖励性质,媒体在报道榜样事迹,以及榜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往往注重宣传自身光辉、成功的方面。而媒体也喜欢“报喜不报忧”,可能会存在美化、神化榜样人物的情况,其结果会让大学生觉得这些榜样太过完美,以至于形象失真。一些榜样的选树忽略了大学生对榜样的接纳态度,选出的榜样不为大学生广泛接受,榜样教育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选树榜样易脱离大学生具体实际

一些高校偏向于将古今中外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等作为示范教育引导学生,但由于这些人物生活的时代离当代很遥远,历史上的榜样已经无法站出来解答今天大学生面临的新问题新困惑,大学生对这些名人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应该注重从当前社会中涌现的优秀人物中选树榜样,选树榜样应该注重从学生具体实际出发,用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其健康成长。

(五)向榜样“学习什么”的问题未厘清

很多人在介绍榜样时,习惯于重点介绍人物所取得的业绩,获得过什么奖项,产生了什么社会效益等,这样的介绍虽然能让学生临时产生崇拜敬佩之情,但是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影响。因此,相对于榜样所取得的客观成绩,更应该注重从榜样的精神力量,思想品德方面去感染、熏陶学生。比如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成长遭遇的困境、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等精神财富,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创新路径选择

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途径,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身心特征,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榜样力量,积极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资源宣传榜样人物,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到榜样的甄选工作中,发挥大学生在榜样评价筛选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

(一)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优秀榜样事迹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习惯于用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上网搜索,而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为学生阅览信息提供了便利。校园网、QQ聊天、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主动宣传榜样事迹,用大学生习惯和乐意的传播方式来树立榜样,效果往往要优于以报刊杂志为主的传统媒体宣传方式。

(二)注重发挥大学生评价筛选榜样的重要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用来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选树榜样典型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多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从他们的视角出发选树榜样。

一是要针对大学生的榜样观、需求等展开摸底调查。掌握大学生对榜样教育相关的态度,并搜集他们的意见建议等。要重视调查结果反馈的问题,合理处理和采纳大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学生参与榜样选树过程,积极发挥大学生在选树榜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让大学生充分参与榜样的评选环节中。即让学生自己选出自己需要的榜样,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大学生在榜样教育中的积极价值。

由大学生自己选树榜样,这样评选出的榜样往往更容易被大学生广泛认可、接纳。但是受学生学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选树的榜样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因为学生不成熟的榜样观而缺乏合理性。例如有学者研究得出:道德榜样在大学生榜样教育中的作用呈弱化趋势[13-14],因此教师要在大学生选树榜样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增加道德榜样示范。

(三)通过音像等形式宣传榜样事迹

同时代的榜样,或者跨时代的榜样皆可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大学生的电子产品上,结合新媒体发展需要,可将榜样音像化,以取代传统的文字、图片等形式。可通过高校电视台、微视频等渠道播放纪录片、电影、访谈录等音像视频,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人物事迹。对于能够亲临高校巡回演讲、作讲座的优秀典型,则可以邀请榜样人物到校讲座,近距离地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榜样现身说法,更能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让榜样深入人心,获得大学生更多的认可和学习。

(四)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与榜样展开交流互动

作为公众人物,很多榜样有责任和义务适当解答公众的疑惑、难点等,进一步促进榜样与大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可以更好的提升榜样的教育价值,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微博、微信盛行的当下,榜样人物也乐见自己有一支庞大的“粉丝”群,公开榜样的微博、微信,方便与大学生交流互动,进而可以通过留言、跟帖等便捷的方式与学生探讨问题,解决思想困惑。榜样人物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粉丝”QQ群,在线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充分发挥榜样的教导作用。

(五)注重选树本校先进典型

身边的榜样既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同时又更能发挥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因为他们更亲民、更真实,更容易被周围大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其原理基于同伴教育,即用年龄相仿、环境相同的同学来引导、鼓励其他大学生。同伴教育的优势在于容易让同龄人产生共鸣,因此榜样的学习方法、奋斗经历、价值追求等也更容易被其他大学生接受、认可[15]。选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本校先进典型,不需要榜样有什么卓越的功绩,但凡在“德、智、体、美、劳”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皆可成为同龄大学生的榜样。要注重从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与学生接触较多的领域选树先进典型。

(六)注重客观发挥榜样的启发价值

过于完美的榜样往往让人觉得不切实际、高不可攀。人无完人,榜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切忌将榜样塑造为完美的圣人。一方面要弘扬榜样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德,同时也应该客观地呈现榜样的全貌,展示榜样的一些缺点、失败经历等,往往可以产生共鸣,更能鼓励处于人生低谷的学习者振奋精神,更加鲜活地发挥榜样力量,多角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可见,榜样越接近现实生活,越容易被公众接纳,这就需要客观展示榜样真实面貌。

(七)在校园内开展相关研讨活动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榜样,对各类榜样持什么看法?往往是各抒己见。而通过围绕相关榜样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围绕具体人物的问题探究,可客观的展示大学生的榜样观、价值观,使大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榜样观。一是开展辩论赛。通过校园电视台、网站播放辩论视频,通过辩论形式形成观众的客观认识。二是开展征文比赛活动,让大家通过文字形式书写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形象,了解对榜样的看法态度,交流心得体会。

(八)注重发挥高校榜样的精神激励价值

社会上各类人物评选活动众多,但其共同点是侧重人物的表彰奖励。有些榜样侯选人受名利诱惑,不惜夸大自己的事迹与成果,进而出现拉票、买票、贿赂评委等不良竞争行为。高校榜样的选树应更加注重精神激励作用,宣传榜样优秀事迹本身就是对榜样的精神鼓励。

(九)注重提炼榜样成功的经验教训

选树榜样,主要是学习榜样的经验教训等,以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心怀正能量,绝不是像背课文一样死记硬背榜样的名字和故事。因此,相关部门在编写榜样教材时,应重点剖析、提炼出榜样成功的路径、经验、方法等,既有实际价值,又能提升教材的可读性,更容易被学习者重视和关注。

(十)注重开展反面警示教育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单纯宣扬优秀典型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中常常出现一些失德事件,这些负面形象也可成为教育引导学生的资源。例如一些影视明星,在专业上获得成功后,毫不注意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吸毒、赌博、嫖娼等行为普遍存在,还有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形象,这些负面事件和人物往往也是良好的警示教育教材。当今社会乱象丛生,引导大学生科学看待负面人物同样具有很好的警示教育意义。只有通过正反人物的比较学习,才能将正确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辨识能力。

第二篇: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浅谈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创新教育就学校而言,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办学体制、办学目标、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教法学法、教育教学评价等环节和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校对创新教育也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结合我校的经验就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谈粗浅看法。

一、创办特色学校,营造创新环境。

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学校。各学校历史传统、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教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目标等等各有特点,各学校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于各种原因,从整体上看,现今大部分学校和师生是没有个性的,千校一面,万人一孔。一样的教材,一样的练习,一样的考试,一样的教法,一样的学法,千军万马奔向同一个目标。它排斥了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张扬,忽视了学校之间的客观差异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知识水平、价值观、能力、心理品质等的客观差异,所体现的仅仅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整齐化。因此,也就没有了学校的创新和师生的创新。

我校过去办学盲目的模仿我县其他两所高中学校的办学模式,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结果我校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与他们竞争,导致我校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后来,认真分析我校的各种因素,找出我校的优势,摸索出了以艺体为强项,偏重文科的办学方向。由于我校办学有特色,学校的竞争力增强,生源充足,办学规模从过去的12个教学班500左右学生,到现在72个班5000多学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我校办学有特色,为各类学生迸发创新力提供了舞台。每期学生获全国、市、县各种奖1000多人次。我校发展的事实证明,个性化的学校是最有生命力,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学校,没有个性的学校将在教育和学校之间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没有生存之余地。有了学校的个性化,才会有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适应差异,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增强优势,才能产生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引导社会发展的、创新的、和谐的,并且具有个性的人。

二、发挥课堂作用,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抓住实施新课程的契机,根据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自学辅导式、问题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式、情境陶冶式互动交往式等等创新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创设生动、活泼与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现以自学辅导式来说明。这样的模式:(1).指导思想:学生自主,是主角;教师引导,是配角。

(2).对教师的要求:精讲少讲,只讲思路、方法、难点、易混点,每节课教师所讲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

(3).教学程序:①设情景或设问题;②学生根据自学案或问题大纲自学;③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疑问,然后对这些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解疑,④教师答疑总结;⑤学生训练。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法,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塑造。有了这个“本”和“主”,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找到自我,自我做主,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了这个“本”和“主”,他们才能动起来,而动起来才能有力量,才能以苦为乐,以累为乐,以难为乐;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那沉睡的力量就能被唤醒,潜伏的智能就会被发掘,压抑的创造才就会被张扬。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中还应强调以下两点: 1.还学生以自由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 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全身心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其次,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3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内容上的补充、方法上的改善、形式上的扩展,也是创新教育积极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际、检验于实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挫折,体验创新的艰辛和发明的困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创新人格和突出的创造才干。创新教育的许多成果都是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这说明课外活动对创新教育大有助益。我校特别注意了以下两方面:

1.课内外相结合。课堂上,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重要一个环节。2.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学生的创新活动要有一个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为此,学校要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创造条件。我校组建了西歆文学社等文艺社团组织,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还每周举办全校性的专题讲座,这些都给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另外,还开设了如实验课、综合劳动技术课、专题研讨及课外发明创造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都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欲望与发挥其创新能力。

第三篇: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就业的途径,而且大学生创业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有效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在繁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就业。近年来政府与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创业总体状况并不容乐观,有必要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等群体的共同努力,积极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

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从鼓励到支持引导,已经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家对于大学的扶植政策主要体现在创业资金、税费减免、管理费用减免等方面。

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学习,其创业肯定少不了学校方面的支持,学校以创业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帮助,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影响也较大。

创业环境良好

而与此同时创业环境是良好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创业的,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一)、我国的创业法律环境不断改善,自199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出台,预示着中国的个人自主创业将有一个更为宽松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二)、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日益宽松,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注册登记优惠、金融贷款优惠、税费减免优惠等。

(三)、国家各项资金来源多元化,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创业贷款,申请政府专门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式获取启动资金。

三、地方高校及政府的优惠政策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综观这些政策,可以把优惠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册登记优惠

一是程序简化。凡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各级工商部门注册大厅优先登记注册。申请人只需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可先予颁发营业执照,并在一定期限内按规定补齐相关材料。二是费用减免。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部门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收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管理费和各种证书费。对申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如资金确有困难,注册资本达不到最低限额的,允许分期到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等活动的,一定期限内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免收各项工商管理费用。

(二)金融贷款优惠

一是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可由高校毕业生为借款主体,担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亲属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的联合担保。对于资信良好、还款有保障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简化贷款手续。三是利率优惠。对创业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率扶持,视贷款风险度不同,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可适当下浮或上浮。

(三)税费减免优惠

对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到“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可以免征或减征一定年限、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许多高校通过开设创业学课程、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与高科技创业园区等作法,并采取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创业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

5、协助企业解决其他有关事宜。

四、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

心理素质

(一)热爱所从事的行业

对于创业者来说,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创业的过程中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才会树立起不达目标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和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无畏勇气,而这些,往往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是什么使微软从小公司一跃而起?比尔·盖茨的解释是:“我们拥有当时巨人没想到的点子,我们总是在思考,曾经遗漏过什么可以使我们保持胜利的东西?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崔普·霍金斯这样回答:“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企业家要富有创意,创意人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他们无从选择,必须完成它。”没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实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三)敢于冒险的精神与搏击风浪的勇气

网易创始者丁磊在回忆自己当初的决定和选择时说:“我自己对当时这个选择的看法是,Internet刚进入中国,我周围的许多同事和我一样,都看到了机会的存在,但是到今天为止,只有我一个人出来做互联网。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思考。在你的一生中,你会面对许多这样的”机会“,但你能否认定它就是真正的机会,并且为了这个机会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甚至不惜改变自己原有的、较好的、稳定的生活状态?选择冒险,确实需要魄力。但同时,你要知道,你或许已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成功之路。要记住:创业需要冒险!”

(四)切合实际的理性精神

不少大学生具有创业的激情,但仅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是一项复杂艰苦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清晰的创业思路,选择一种可行的创业模式和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仅凭一时激情,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只能是败走麦城。

(五)坚定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执著信念

创业也是一项极端艰苦的活动,不要期望得到命运的垂青而一帆风顺、马到成功,我们往往看到成功创业者的无限风光,而成功的背后,他们在痛苦与磨难的深渊中苦苦挣扎时,又有谁,一如辛弃疾的悲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六)善于分享的性格特质

就创业者而言,创业活动往往不是个人的英雄行为,而是创业者带领一个团队或者作为团队的一员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和团队其他成员分享目标、愿望、理念以及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中建立一种支持性的机制,有利于困难的克服和目标的达成 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创业自不必说。

知识素质

(一)国家关于创业的政策、法律方面的知识(二)创业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三)相关的商业知识

如合法的开业知识、营销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等(四)社会知识及其他知识

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需要在社会上同各种人交往,获取资源,求得发展。对创业者而言,无论是融资、销售,还是宣传、合作,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甚至很多时候,创业者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对创业活动形成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创业者还应具备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等社会知识 能力素质

(一)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企业中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创办自己的第一个企业时,如果能从自己熟知的领域入手,就能避免许多“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局面,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能力

如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理财能力等

(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合作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第四篇:创新教育的支点和途径

创新教育的支点和途径

天心一中朱昌球

一、概述

创新教育,从“八五”到“九五”到“十五”,经历了“创造发明” ——“教学创新”——“校本教研”三个阶段。

“创造发明”代表了创新教育的课程文化,她是从课外活动起步的,在课外科技制作和创造发明活动中,学习并归纳出了“找需要”“挖缺点”“提希望”“求别解”等发明技法,然后让科技制作和创造发明活动进课堂,开设了科技发明课程,最后把有关知识和技巧以及学生科技制作和创造发明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写入了科技发明课的各省的地方教材。

“教学创新” 代表了创新教育的课堂文化,她开始于创造发明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备教材”(挖掘创造教育点)、“备教法”(优选教学策略)、“备作业”(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等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理科课程实施了“发散聚合法”“脑力激荡法”“开放想象法”“对比概括法”“定势打破法”“创造主体过程分析法”等六种教学方法;文科课程实施了“情节扩展法”“实践活动法”“求同存异法”“辨证反向法”等四种教学方法。到了21世纪,各学科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正式出台,并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创新教育研讨年会(重庆会议2002年)上交流和推广。其推广成果2005年10月在教育部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题总结(宁波)会议上得到汇集和提升。

“校本教研” 代表了创新教育的课题文化。她起步于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

“创新教育”本是为了推广“创造教育”和“目标教学”、“成功教育”(如“知识目标教学”和“发明技法教学”、“健康心理教育”)等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分学科、分部门、分项目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论文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00年10月)出版发行,标志着创新教育的根本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此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体系构建”等口号相继出现,并且,在全国兴起了中小学教师与专家合作搞教育科研课题的热潮。

长沙市九中的“创造教育课堂渗透”中“备教材”(挖掘创造教育点)、“备教法”(优选教学策略)、“备作业”(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的成功经验,经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的推介,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说就是当年长沙市九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等学校的科技发明活动在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延伸。在此后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中,各学科的活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语文的读写活动——“读、想、说、写”模式,数学的建模活动——“形、数、题、理”模式,英语的情境活动——“设、感、造、展”模式,理综的探究活动——“置、试、质、释”模式,文综的自学活动——“引、发、联、拟”模式,科劳的制作活动——“趣、思、言、行”模式,艺体的展示活动——“编、导、练、演”模式。

“创造发明”、“教学创新”、“校本教研”,与其说是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还不如说是创新教育成果的三个层次和创新教育文化建设的三条途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成创新教 1

育的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构建了创新教育的校本特色的课堂文化;全员性的校本教研风气,造就了创新教育的校本特色的课题文化。

二、支点

曾经有人讲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支点不是由谁给的,是素质教育本身就具有的。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创造力人人具有,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它开发出来;创造兴趣人人具有,关键是我们自己平时要加强培养。所以,开发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就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支点。

1、课程开发,服务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实施和推广创造教育,起初的主观意图是,通过“发明技巧”的移植,建立学科教学新的知识体系或学习方法体系,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校的面貌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甚至还提出了“全方位”,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群策群力,为了学校的创造教育的成功。“创造教育”也是局限于“课内学知识,课外搞发明”,课堂学习是为课后发明服务。

实施创造教育,学生中的确出了一批创造发明的作品,有的还获得了国家级的金奖、银奖。但这究竟只是一部分学生取得的成绩,其中,的确还有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参与的成分。当时对素质教育的普遍解释是“两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可现状还是大部分学生升不了高中,绝大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

为了提高升学成绩,许多学校把“发明技巧”变为“学习技巧”,实施“创造教育的学科教学课堂渗透”。分教研组普遍开展“说课、授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这样,的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课堂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当时称为“差生”的大部分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进步、成绩提高的希望。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接受“创造发明”的教育,许多有条件的学校,还开设了创造发明课或科技制作课。

创造发明,从课外到课内,从零散到系统,从随机创造,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教育,从印发资料到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教材,已经正式进入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反映出这么一个道理:校本课程的“本”是“校”是“学生”,学生成长喜欢什么,学校发展需要什么,应该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这个依据,就可以叫做支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点,开发校本课程,是服务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要学什么,就开什么课程),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创新(能教什么,就开什么课程)。而不是为了升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2、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实施,让许多学校不仅有了自己的课程,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课本(试用教材)。创造教育课堂渗透中“备教材”(挖掘创造教育点)、“备教法”(优选教学策略)、“备作业”(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题),使得广大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真正有了自己的教案、教学和作业,这为他们形成自己的教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事实上,许多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教

师结合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出符合自己学科特点,又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

比如,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情节扩展法”“实践活动法”“求同存异法”“辨证反向法”等四种教学方法,的确建立起了语文教学的方法操作系统;物理课的“发散聚合法”“脑力激荡法”“开放想象法”“对比概括法”“定势打破法”“创造主体过程分析法”等六种教学方法也是如此。

新的课程改革,方法是一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还得依托于教学内容。并且,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必须依赖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两大基本素养。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必须首先在这两大素养上做文章。

于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中书册阅读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出台。有着“科技教育”特色的长沙市天心一中的语文“书册阅读”分为初中、高中两部分;初中着重于科普读物,高中着重文学名著。物理、化学、生物的“探究性实验”,初中以“追溯性探究”和“验证性探究”为主;高中以“改进性探究”和“设计性探究”为主。科技课的“环境保护”,已经不局限于生活用品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了,而是把学生引入人类生存的大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存,关注人类自己发展的空间。这样,学生的视野广了,思维的空间广了,胸怀也就自然会宽广起来,他们的创造发明作品的“含金量”自然得到了提升。“书册阅读”的学生的作品,“探究性实验”的学生的实验报告,“环境保护”的学生发明制作,都已进入了他们的“课本”,失败的案例有教训,成功的案例是经验,而且,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案例为教材,很切合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

课堂上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这一直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知识积累是基础,能力培养是目的,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要支点。

3、教学程式,服务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标志着“创新教育”要落实到课堂这条主渠道中。课堂教学,要形成课堂文化,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也应该有创新教育的课堂文化。能够称为“课堂文化”的东西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式三结合的有机的统一体。

遵照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综合化”的原则,创新教育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目标--序列性——一课一得

•能力目标--针对性——扶强助弱

•德育目标--现实性——意识习惯

遵循新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创新教育的生活途径是:

•历史与现实--相似联系

•文学与科学--相关联系

•他人与自己--对比联系

•原理与现象--因果联系

•个人与集体--类比联系

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要求,创新教育活动教学的要求是:

•教学场地--比较宽松和舒畅

•教学设施--比较简便和经济

•教学程序--比较灵活和民主

•教学方式--比较自由和开放

•教学检测--比较新颖和平易

•添加素材--比较形象和独特

创新教育,普及、深入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知识、智力、能力资助,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保证,并在校园里(主要是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教育文化氛围和研究性学习的文化氛围(学生要研究什么,提供环境和条件),从而,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的小天地。

所以说,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程式选择的支点。

三、途径

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国内近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十五”期间以中央教科所原所长阎立钦同志为组长的《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总结并推广了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经验和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发展了以往的创造心理学理论。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这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有计划、有步骤,并且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细致、具体地去研究和探索。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的支撑点。而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在“绩效性”或“性价比”方面总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若即若离;教育研究成果总结见物不见人(看研究效果多局限于用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短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课程的开发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延伸);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两张皮„„

真正的教育教学研究,还是要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性价比”(学科工具性和学科人文价值合理的融合比率)上做文章。所以,作为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创新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上下功夫。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基础教育研究领域”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视基础教育多样化目标的研究,深化新课程改革研究,注重开展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应包括课堂、课本、课程这么三大块,或课堂研究、课本研究、课程研究这三条途径。

有文章指出:“创新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这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上,如何具体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去研究。

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中的几个主题词作如下诠释:“课堂教

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新素质”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较高要求,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是人文关怀、主动成长,反映了新课改“学生主体”理念。

目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割裂开来,甚或对立起来的现象严重存在。“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能统一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找到有效途径并建立几条规则——课程设置规划创新素质培养,课本编写涵盖创新素质培养,课堂教学落实创新素质培养。用它,既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还可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创新素质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因为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课程设置的教育将会是偏颇的,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教材开发的教育将会是零乱的,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教育将会是虚空的。所以,我们要力图通过课程、课本、课堂这三条途径,来实现创新教育的三维目标:

1、传授创新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A、思维知识和求异思维能力。B、科学知识和创造发明能力。C、人文知识和改造革新能力。D、心理知识和战胜自我能力。E、社会知识和环境优化能力。

2、体验创新过程与掌握创新方法。A、思维方法和发明技巧。B、科学方法和工艺流程。C、统筹方法和手工制作。D、实验方法和科学体验。E、统计方法和社会调查。

3、建立创新情感与培养创新态度。A、创新欲望与意志磨练。B、创新意识与行动计划。C、创新习惯与学习(工作)方式。D、创新精神与处世为人。E、创新人格与价值绩效。

总之,创新教育,要从“创新素质培养课堂教学”“创新素质培养校本课本(教材)开发”“创新素质培养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即课堂、课本、课程)等三个方面来创新:

1、体现“思维教育为主线、学习教育为主业、创新教育为主导”新的基础教育思路。课堂培养创新素质,首先要让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掌握创新知识,强化创新情感,提高创新素养。

2、开辟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新途径。再现或发现某种知识学习和创新的全过程,就是学生交流或学习某种创新知识的全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的诸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才能真正掌握创新知识,强化创新情感,提高创新素养。

3、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兴趣为契机,以建立学生的健康的强烈的创新情感为中心。走出课堂,了解生产和生活,激发求知、求新欲望,结合课堂,联系学习和生活,激发交流欲望培养交往能力,广泛接触社会,关注社会新问题,关注人生的新情感,扩大课堂教学的时空领域和知识领域,为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开辟新的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梁为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10月)

张桂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12月)

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五篇:创新途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途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刘卫方张承东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061001)

——沧州师专数学系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文化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学生思想既简单又复杂,这就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几年来沧州师专数学系党总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出通过“主题教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题教育

1、主题教育的提出与含义

2003年一场“非典”影响了全国,对高校来讲更是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同时他也在考验着每一个人,使人们对生命、生活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近三个月长假的无奈和无聊,严重影响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返校后让学生在这场与“非典”的斗争中思考些什么?收获些什么?让大家经过“非典”长假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和启迪,所以数学系党总支推出了第一个教育主题:“‘非典’使我们成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祝贺同学们平安归来!”的人生思考的教育主题。通过这一主题教育,使广大同学体会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全体人民抗据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的信念,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使大家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崭新和深刻的认识,对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起到了促进作用。

所谓主题教育就是根据某一阶段工作中心和学生思想倾向,推出一个中心教育主题,明确主题后,首先由一名系领导就这一主题进行讲解,然后全系各班团支部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讨论,形成一个教育氛围 , 达到教育目的。

2、几个典型“教育主题”举例

自 2003年以来数学系党总支共推出了30余个教育主题,下面就列举几个典型“教育主题”。

一是针对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迷茫、无所适从、随波逐流等思想倾向,而推出的“调整心态,珍惜拥有;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立志修身,精学求真;诚 1

信笃实,图强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

二是针对个别学生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被退学等典型事例,在全体学生中进行的 “‘网络’是现代智者获取知识的桥梁,‘网吧’是现代庸者逃避现实的温床。亲近网络远离‘网吧’是当代大学生明智的选择”的专业思想教育;

三是针对学生浪费严重、不体谅父母等现象而推出的艰苦朴素,自立自强的主题教育。让学生算两笔账:⑴经济账:个人总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⑵你对父母的体贴度占父母对你关爱度比率;

四是针对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氛围不浓 而推出的“遵纪守规,严明纪律;博学苦读,严谨学风;诚实守信,励志修身”为主题的学风学纪教育。

五是针对入冬后上操难,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而推出的“克服懒惰,战胜自我,坚持锻炼,强身锤志”的意志、品质教育主题。

3、主题教育的反响与效果

主题教育在数学系已形成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引起了兄弟系的共鸣。实践证明每次主题教育都达到了良好效果,系团总支副书记苏庆雪同学说的好:“ 主题教育目的明确、观点新颖、意义深邃、实践性强,是我们易于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希望系里坚持搞下去,使我们受到良好的实效教育”。

主题教育的开展使数学系党总支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时有章可循,更加具有针对性,变空洞的说教为具体思想行为的指导,达到指导学生思想行为、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不反感,易于接受,并在互动中受到教育。

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提出与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不但是看这个民族多数人的文化程度,而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是准社会人,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这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加上他们在大学阶段以前主要精力都

放在了升学上,学习以外的事情都由家长和老师代替包办,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又大都是在父母身边,老师和家长看管的紧,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弊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学习压力的放松,远离父母的管教,独立处理日常事务的增多,很多大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生活很难自理,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问题学生,厌学学生和退学学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守则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2、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其意义。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实际,在充分征求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及其社会人士的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它既不能高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一个好的思想行为规范应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和训练可以达到,切实可行。二是它能体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三是其内容应包括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及其它具体规范细则。

具体规范条款应包括:

政治思想

①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②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思想内涵,并努力践行。

③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关注家乡建设。

④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具有探求知识、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

⑤具备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⑥心理健康,善于与人合作、沟通。

社会公德

①文明礼貌,举止得体。

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③爱护公物,尊重他人。

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见义勇为。

⑥对社会、家庭有责任心,感恩父母,关心他人。

其它具体规范细则应包括校园内、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餐厅、宿舍、待人接物及其它方面等内容。(详细条款略)

3、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效果

①在全体学生当中进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各项具体规范,明确规范的内容,比如学习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校园、交往等规范,使大家明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周一集中学习,每天个人自学,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二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违反了规范,今后如何改正。三是学期末总结。

②利用牌匾、宣传栏、黑板报、《数学之声》小报广泛宣传,让“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各项条款深入人心,使学生对各项条款的内容耳熟能详,达到自律和相互监督的目的,以使各项条款的践行落到实处。

③学期末每个学生、各个班级都写出了一学期来践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体会报告,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履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情况,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规范、反省、总结,同学们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说脏话的不见了,图书馆、教室喧哗的没有了,教室、宿舍沉积垃圾、餐厅加塞儿的不见了,而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多了。04 —1班班长麻春燕同学是这样说的:“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好像变了一个人,彬彬有礼,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大家都积极地参与班级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心情特别舒畅,学习也有了劲头儿”。

④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需要纠正的任务很艰巨,但靠学生自觉自愿的改正又很难,要想使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必须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一方面成立由学生代表、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的“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监督小组”,对发现的学生不良思想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定期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并听取学生对自己思想行为的评价,最后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建立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机制,一是请老教师或社会知名人士对规范的意义、作用及

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二是请遵守规范较好的学生谈体会、谈认识,起示范作用。三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或者每周至少三次集体学习规范,定期组织检查,让学生对规范的内容吃透、理解,耳熟能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遵守。否则,学生对规范的内容都不了解,那就更谈不上去遵守了。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在相关场合制作匾牌,利用班、团会议、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大力倡导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一个人人践行、处处可见、相互监督全体学生思想行为的良好气氛。总之通过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⑤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但靠道德的约束、自觉地遵守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必须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把是否遵守“规范”、遵守“规范”的程度作为学生评选先进、入党、综合测评的重要条件,确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⑥树立纠正不良思想行为的信心。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改正自身不良习惯的信心。的确,要想短时间内纠正十几年来形成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是不容易的,但过去形成的习惯并不是不能改变的。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应该明确在纠正自身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改正了不良的习惯,同时也锤炼了意志和品格。主动接受老师和其他人的监督和提醒,逐渐使遵守“规范”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⑦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对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要求,更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于较高的道德标准一时达不到并非坏事,而是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所以大学生形

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首先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⑧把提高文化素养作为养成良好思想行为的基础。

一年多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认真学习各项具体规范,明确规范的内容,比如学习了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校园、交往等文明规范,使大家明确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二是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周一集中学习、每天个人自学、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三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违反了规范,今后如何改正。四是学期末总结。

总之,针对大学生思想比较复杂又简单、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型、前途感迷茫和社会意识不强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开展主题教育,对大学生理清思路、树立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针对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生活行为习惯有所失范、约束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特点,在大学生中开展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训练,对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举止文明、遵守社会公德、提高文化素养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可以说“主题教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新形势下不失为两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刘卫方1975.6 女汉族河北河间政工师系团总支书记

张承东 1663.10 男汉族河北东光高级政工师系党总支书记

下载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创新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本文在阐述和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一步落实......

    当前教育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

    当前教育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 表现在哪?如何加以解决? 何庄学区大魏小学 崔艳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完善......

    开展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途径

    开展青年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途径 我是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所以我想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谈青年大学生的婚恋教育。加强青年大学生婚恋教育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在......

    大学生求职途径

    二、大学生求职途径、方法及有关人事政策规定。《浔阳晚报》07年3、6报导:2008年全国18岁适龄青年2621万人,大学生只占适龄青年的20— 25%左右, 在座的是站在全国适龄青年的前1......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初探

    摘要:爱国主义是教育领域永恒的主题,大学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

    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

    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自主创业探析)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也是重要模式之一;甚至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

    浅谈大学生创业途径

    浅谈大学生创业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 一) 创新创业的含义。创新创业与通常意义上的创业有所不同,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