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

时间:2019-05-12 13:5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

第一篇: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

所谓历史使命,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时代和 国家赋予个体或组织的社会历史责任。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是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激发大学生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活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 时期,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繁荣发展。这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既是培养合格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成才动力激发的基本方法。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关系 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同时,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也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提出的一个新命题。

一、新时期大 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 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2]学习十七大精神,明确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中国大学生的 历史使命,探索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新途径,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1、历史使命感教育已经成为国外重点关注 的公民道德建设领域,通过对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Mission Education”在西方主要是指宗教教育,而汉语中关于“使命”的释义则是责任,由此而言,汉语中的“历史使命”与西方话语系统中的“社会责任”具有 相同的意义。历史使命感问题已经上升成为全球关注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 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 怀与社会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1985年美国建立了非营利组织ESR(Educa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面向儿童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历史使命感教育。

2、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贯彻和谐教育理念 的有益尝试。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关键在人才培养上。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而历史使命感是高等教育合格人才品德的首要 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的时代感、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同时,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和谐教育的教育目 标,而历史使命感教育为此提供了教育平台。

3、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是高等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历史上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智力教 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变,而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注重发挥人的成才内动力,注重自主创新力、自主学习力等心理动力方面的激发。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促进了高等教 育人才培养实践向动力教育的关键转型,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作为一项对策研究,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了坚实 的教育载体。

4、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转型。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以人为本,必须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工 作的主动主体。通过历史使命感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成才内动力,推动大学生开展使命行动,从而带动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方法论上 的重要突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重要转型。

二、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内涵

从抽象的角度来讲,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内 容都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国情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当前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时代、国情情况,再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内容而定。根据当前 的时代特点,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国情教育,主动学习,冷静分析,积极 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十七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 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时代教育,接受挑战,抓住机遇,积极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 挑战。”21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化时代,同时21世纪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和世界转向。[3]21世纪的 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要求,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习型高等教育人才。同时,大学是文明的核心,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通过创建“绿 色大学”活动,培养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素养的高级人才,是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大学推进生态文明的责任,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荣誉和 社会形象,是新时期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三、民族精神教育,凝聚精神,传承文化,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和升华,渗透到民 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教育主要应结合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从以下四方面:一是国家主体意识的教育。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二是民族自强意识教育。即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敢于迎接在国家建设中 遇到的各种困难,始终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是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即倡导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保障各少 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民族自尊自信意识教育。即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 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保持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

第四、社会共同理想教育,明确目标,确立规划,切实落实到个 人的行动中。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国家发展的共同理想与当代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时正是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则是当代大学生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当代大学生如何明确发展目标,并制定个人发展的成才规划,将个人的发 展实践与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这是衡量当代大学生是否获得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我国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 大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转型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大学生历史使命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主要表现有自我意识浓重、公德、纪律意识低下,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大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影响

大学生 一般已进人青年的中、晚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情绪容易激动、偏颇。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且大多为家庭 独生子

女,没有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产生了无忧无虑的思想,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缺乏学习的动力;当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 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感到无所适从。这些主要体现在两个反差上:l)校园内外的反差。学校在提倡高水准的道德 规范,而社会上某些人低水准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也在蔓延,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某些错误舆论导向和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丑闻抵消了。2)理想教育与社 会现实的反差。当今大学生是在求新与守旧、优越与自卑、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而形成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在价值判断与责任意识上 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访道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喜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和外加因素干扰下难 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大众传媒的失导及德育评价的失真

现实的大众传媒存在着道德宣传与传授失 导的现象,这对乐于接受信息的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修养、责任意识的养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媒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推介不明朗,对非责任现象缺乏力 度,甚至于在传播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健康的因素等,这不仅容易造成那些缺乏辨别力的学生在责任意识规范的认同与责任行为的选择等方面的迷茫,而且由于 一些失导的宣传片面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态,他们往往还能抵消学生的多年来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的影响,另外在现实中不仅存在家庭责任观教育缺乏、社会 责任观教育不足、学校责任观教育乏力等现象,而且还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主流责任观理解不统一的问题,这就使得责任观使命感教育在各个环节上脱节。同时,现有的考评体系很难对学生失责的言行起到很有效的约束、考核作用更难以起到警示作用。由于当前学校德育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如学生的思想品 德、道德水平等,都因缺乏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和分析,而使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状况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就业、各种奖励的评比相挂钩,使学校德育在相 当一部分学生身上变得可有可无,或可弹性地把握“印象”的问题,降低了德育的权威性和现实感,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四、加强 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创新探索

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教育内涵,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缺位的现 状及其原因,根据我校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当前进行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 历史使命感形成的外部影响力

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育与学生最为接近,在进行历史使命感教育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替代的。要切实通过 大学生思想政治、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系为一体的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 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结合上海精神,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制订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价值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有效 性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将这些观念形成课堂教学内容体系,融会贯通,进课堂,更要进学生的心里。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突出国家生存和发展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从忧患到发展的重要

历史 时期,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础。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激起他们的爱国之心、报 国之志,增强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要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不断面临的变化着的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使命感。

2、积极开展动力教育,激发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形成的内部凝聚力

人的成长成才,发展的心理机制非常关键。而 这个心理机制的根本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成才发展的内动力。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内动力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成才动力中最崇高、最强大的发展 动力。而这一发展内动力又与其它层次的发展动力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动力体系。大学生成才动力教育从小处着手,从亲情友情的小我着手,而最终的发展目标则是 形成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开展动力教育,要在情感交流中激发成才动力,举办如“一封家信”这样具有亲情感召力的活动,让大学生与动力首次碰撞;要在自 我规划中强化成才动力,如“立成才规划,建成才档案”等,让大学生在发展目标中感受动力冲击;在学校实践中提升全面发展动力,如成立开放式的新型大学生社 团,着力开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实践等;要在实战中实践动力,如通过实习等活动进行动力实践,最终将动力转化。

3、充分挖掘 社会资源,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共建平台

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必须活化形式,要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氛围,摸得着真实情境,让他们能真切 的感受到使命环境。因此,进行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一定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教育主体参与到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平台搭建上,所有的教育主体 一起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平台,搭建大学生与社会各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人士的交流平台,让大学生与社会各类具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人士进 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榜样熏陶的方式,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激励,如开展名人讲述、教师讲述、学生讲述、百姓讲述等一系列讲述互动,让大学生在听取讲述的 过程中形成榜样参照,反射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中;充分运用社区资源,让大学生参与到社区建设和帮困活动中,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做身边的实事、做好事,承 担一定的责任,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全校性活动,让大学生有组织地走出校园,组织开展全国性纪念活动、社区纪念活动和民俗纪念活 动,如国庆节、建军节、清明节、母亲节、禁烟日、环境保护日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融合度,形成大学生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态度、情感和方式,增强凝聚力。

4、建立层阶式历史使命感教育系统,形成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从低到高有四个层阶,首先是对自身的责任感,其次是对亲友的 责任感,其三是对社会其他人的责任感,其四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形成的规律,结合大学生涯的四个阶段,有目的、重进度地开 展层阶式使命感教育。一般而言,要在大学一年级着重形成大学生对亲友的责任感,因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亲友,开始独立生活,思念之情经常萌动,这时候 培养大学生对亲友的责任感是一个最佳切入点;在大学二年级着重形成大学生对自身的责任感,因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基本形成,学生关照自 身发展的意愿逐渐强烈,同时,大学二年级也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自己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开展自我责任感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 抑制不良动向;在大学三年级着重形成大学生对社会其他人的责任感,因为大学三年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正式接触社会的预备期,通过各种形式 培养他们对社会其他人的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大学四年级着重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因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开始实习实践,已经将工作和自己的未来相挂钩,大学生必须将就业、创业和时代、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将个

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这是考验和形成大学生历史 使命感的关键期。当然,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他们的责任感体系会发生一定的转移,但是各种责任感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程度很高,四个层阶形成一个使命感 系统整体,对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有所侧重地、循序渐进地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这是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 形成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大学生历史使命感调查报告

使

——调查报告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外交学

学号:1111424032

姓名:李国强

时间:2011年11月20日

前 言

众所周知,作为有识有知的青年,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间以科学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受到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他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就是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如何,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觑。

为此,我作了这次以“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

历史使命感

薄弱

原因分析

建议对策

一:调查背景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优秀青年大学生是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由此,青年大学生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的过去,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我们渐渐落伍了,竟然沦为落后 的挨打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继往开来,成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一代。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一方面继承着自“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切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还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当代大学生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

二:调查方案及实施过程

本次调查共历时两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共有小组成员八人。其中,先由两人负责草拟问卷,随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修改,意见统一后进行打印。接着,我们于2011年11月10日,在东西校区连接处的桥头对来往学生随机发放“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调查问卷,由

受访者当场填写并及时收回。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据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无记名调查表56份,实际回收有效答卷5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2%,调查有效。对所收回的54份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和主要反馈信息如下:

(一)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历史使命感强烈。其中,共有42位受访同学选择了“愿意承担中华民族崛起的重担”,占全部受访者的大部;有10位同学选择了“做好自己的事业促进中华崛起”;2位同学选择了“中华崛起与我无关”。可以明显地看出,当前,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中国国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还是非常的强烈,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具体来看,男同学的历史使命感要稍强于女同学。其中,共有28位男同学接受调查,并惊人地全部选择了“民族的命运高于一切”、“中华崛起在自己”等选项。这充分的说明了当代男同学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而相比之下,共有26位参与调查的女同学只有11位选择了“中华崛起在自己”;有14位选择了“感觉不太明显”、“自己力量微薄”等。综合分析来看:由于天然的性别原因,男同学大多比较关心时政、社会热点,接触到的信息量相对来说也较多一点,这有利于他们使命感的形成。

(三)高年级的同学比低年级同学的历史使命感弱。其中,受访 的大三学生共有13位。他们中只有5位选择了“关心时政及社会热点”、“知道最新的国家政策”;受访的大二学生共有19位,其中有13位同学选择了“关心时政及社会热点”、“了解当前国际形势”;而受访的大一学生共有22位,其中有20位选择了“关心时政及社会热点”、“知道最新的国家政策”、“了解当前国际形势”,占受访者的绝大多数。具体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大三大四的同学面临着考研、就业等,压力比较大,关心社会热点及时政的时间相对来说就少于低年级的同学。相反,大一同学刚刚进入大学的校门,时间相对宽松,对事物也充满好奇心,愿意花时间去关心热点问题。

四:建议及对策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历史使命感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自觉做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两大历史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迅猛发展。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用科学的理论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牢固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

(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是一名合格人才和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从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孕育的传统美德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自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认清形势,理性爱国,合理表达,永远跟党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让青春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而闪闪发光。

(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继承和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自觉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自主创新的前列,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以脚踏实地的作风、锲而不舍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发奋成才,为成为一名共和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蓄能量。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阔眼界,锤炼品格。同时注意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第三篇:新时期党性教育的探索

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现场 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

危难是考验理想信念的试金石。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直面进与退的选择、公与私的取舍,最直接、最现实地检验着我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感情,检验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和牺牲精神,检验着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产生于伟大的实践、源自于伟大的人民,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添了新的瑰宝,为加强新时期党性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是“中国速度、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全景展示,是中国共产党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如何将这段历史发扬光大、传承弘扬,鼓励、影响更多的党员干部,我们立足实际着重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情感固化下来,让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充满生命力,不因灾后重建任务的完成而淡化;二是如何把党性教育打造成干部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让这种传统的方法成为新时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途径;三是如何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有收获、基层群众得实惠的实践形式。为此,我们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现场教学的转化;二是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实例感染的转化;三是实现从干部主体到干群联动的转化。

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着力把地震重灾区全面打造成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对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用抗震救灾精神净化党员干部的心灵、陶冶党员干部情操,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全心全意地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义非凡,抓住了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和党的建设的本质。目前,我市已发掘建成地震遗址和灾后

重建对比、特殊党费援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口援建、产业发展振兴等不同专题的典型现场,使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重温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学习灾区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参观特殊党费援建项目,考察灾区灾后重建新貌。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种党性教育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积极性和吸引力,同志们表示,通过培训,思想得到了洗涤,党性经受了锤炼,心灵受到了震撼,深刻领悟了党的政治智慧,接受了人民群众的道德滋养,进一步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探索新时期国有企业从严治党的途径与方法

探索新时期国有企业从严治党的途径与方法

国有企业是党的事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国有企业责无旁贷。国有企业务必准确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摸索研究落实途径,确保落实效果.国有企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的形势紧迫,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然而,对国企的巡视发现,有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态度不坚决、执行不到位;有的违背党的组织原则,用人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有的议事决策成了“一言堂”;有的国企干部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问题严重。这些问题表明,国企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期待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有部份人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不要”、“能不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出现模糊认识。有的人认为起不了政治核心作用;有的企业党组织不敢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怕越位、怕发生矛盾;有的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层次浅、办法少,工作停留在自我小循环状态;有的企业党组织一头扎进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之中,不是“一道去做”,而是“一样去做”,忘记了党组织应有的责任。

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其中严于律己,就是要求严格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达到慎独慎微的境界,有自己的准绳、标准对自身“标准高、要求严”对自身“标准高、要求严”为什么要严以律己?严以律己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在“三严三实”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那么什么是修身?所谓“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境界。要提高道德境界,摆脱低级趣味就要有高度的自律,通过自律才能达到修身。如果一个人整天把要修身养性挂在嘴边,却不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放纵,那么这种修身就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没有律已修身就无从谈起。“严以用权”是坚持用权为民,按照规则、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以用权要求公职人员为权力的行使制定一个边界,绝不能超越这个边界去滥用权力,所以严以用权也要求要严以律己。因为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公权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很好的手段和工具,但同时公权也有可能被滥用,成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另外,公共权力有很大的腐蚀性,权力的腐蚀作用和权力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呈正比。如果权力和个人私欲相结合,是非常可怕的腐蚀。干部掌握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但也可能异化为谋私的手段。因此,要抵制权力的腐蚀作用就必须做到严以律己,这样才能做到严以用权,坚决杜绝以权谋私,保持高度警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项,就会像物理学中的“木桶原理”一样,出现一个致命的短板,水就会从那个缺口流出来。这就是强调严以律己的极端重要性,严以律己在“三严”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严以律己是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经受四大考验的重要举措。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做起。因为从严治党是个系统工程,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是“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它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通过思想建党、思想教育提高觉悟,调动党员干部内在的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坚持制度治党,发挥制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作用,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讲思想建党不讲制度治党是不行的,但是反过来说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有句俗话叫做“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如果一心搞不正之风,搞歪门邪道,总有可能钻制度的漏洞,何况制度是要由人来制定,人来执行,人来保证监督的,所以一方面要强调外在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内在自觉性的问题,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严以律己就是强调通过严格要求自己,解决内在自觉性的问题,达到高度自觉地执行制度,这样就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党组织承担、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和要求,将“三严三实”的要求转化为坚定的具体行动,从严从实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国有企业现实的内外部环境相结合,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是完成该任务的科学逻辑。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从严治党我们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把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作为加强和改进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要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党建理论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统一各级党组织、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党政干部的思想,形成共识。在思想教育上要从严,着力于拧紧“总开关”,要严抓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不间断,严抓引导教育,稳定队伍不懈怠。要把“五个从严”作为开拓组织工作新局面的基线,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则是落实五个从严要求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教育务必从严,这是推进从严治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时时补充精神上的“钙”,毫不放松思想建党,不仅一点也没有过时,而且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要重点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真正对党负责,真心为民办事;加强党员主观世界改造,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解决精神懈怠的问题,纠正“为官不为”的错误观念,自觉做到敢于尽责、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出经常化、制度化的安排。对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形势教育、传统教育等,均需制定科学而细密的学习规划,严格督促落实,引导干部补好精神之钙、修好立本之本、练好看家本领,拧紧思想的“总开关”。

我们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来自生产一线,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放在组织和带领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按合同要求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从而最终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公司的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的骨干,在企业改革、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围绕中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真正成为推动企业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先进分子。

第五篇: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_价值观念

时间:2012-07-24 18:57:30作者:刘朋朋

论文导读::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努力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1课堂教学层面——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摘要途径。[1]

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现实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行课堂举例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是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改变填鸭式、教条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师生互动,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结合多媒体技术价值观念,依靠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史实和材料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二是围绕中国革命历史,开展红色经典教育,鼓舞和激励当代大学生;三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红色网站,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2教师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第一,辅导员队伍建设cssci期刊目录。高校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员。辅导员队伍既要保证数量,更要确保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而又生动地加以讲授,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深入钻研理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强化教师培训,严格教师考核,提高教师待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其他教师队伍。高校所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第四,学生骨干队伍。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对全体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优秀骨干,把优秀的学生尽可

能地吸收到党内来。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中形成导向价值观念,树立典范,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2]

3组织层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组织、协调和实施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团组织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负有光荣的使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党的建设为龙头,把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到大学生中,引导大学生的正确追求;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发展工作,通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为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奠定基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结合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以旧带新,构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层次体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生社团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致、扎实、全面。高校党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4校园文化层面——创设浓郁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为学校营造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从思想上来看,全校师生员工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校风学风建设;从制度上看,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自身素质上看,全体师生员工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培养良好的教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领导培养良好的领导作风,为校风的建设共同努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价值观念,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再次,要重视发挥各类组织载体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学生社团的组织载体作用,将社团及其活动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cssci期刊目录。

最后,要树立学生公寓的阵地意识,主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占领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宿舍文化,使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

5网络层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等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鉴于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借助网络技术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应全面加强校园网和思想政治专题网站的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

平台,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综合运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最大限度地阻止不健康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

6社会实践层面——加强实践活动,构建贯穿大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红色之旅”价值观念,组织学生到革命史馆、改革开放前沿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增强对党的感情,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强化专业意识,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教育;

同时,高校要与基层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社会、高校、政府都要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突出“产、教、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思想道德教育两个功能。

此外,还要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这些都为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寓思想教育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周方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119-121.[2]刘志超.思想理论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7.[3]周贤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措施研究[J].商情,2010(5):21-22.

下载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途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教育,失范,途经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真正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

    新时期中共党建途径探索——走群众路线,坚持思想教育

    新时期中共党建途径探索——走群众路线,坚持思想教育 姓名、学号、班级 姓名、学号、班级 内容摘要:关键词: 调研时间:2015年2月7日 调研地点:浙江嘉兴 调研对象:嘉兴南湖、南湖......

    新时期工会工作探索(大全)

    新时期工会工作探索【摘 要】工会的出现是由于通常雇主具有控制雇员人数的优势,可以抵挡来自个人压力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对劳动力市场有较好的了解。因此,从各方面来说,雇主......

    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途径探索论文

    摘要: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又成为新的关注点。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本文在阐述和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一步落实......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探索法制宣传教育途径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探索法制宣传教育途径 七星泡农场党委书记 李恩生 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规划》以及全国人大......

    构建自主教育模式 探索养成教育途径

    构建自主教育模式 探索养成教育途径 晋城市城区凤凰山矿小学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好的习惯无疑起着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而对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高层次来说,是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