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新时期基层干部培训教育形势的探索
新时期基层干部培训
教育形势的探索
青川乡黄凤华
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担负着领导、管理、组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为此,切实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
一、当前基层干部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培训是干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偏重任用工作,忽视了干部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对抓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并认为培训工作是走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浪费财力、物力。
2、培训方式单一。目前,干部培训的方式依旧是以面对面“满堂灌”为主,以教材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
程中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陈旧,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基层干部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干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重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业务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培训的现象。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所站的岗位不同,但培训的内容有很多的雷同,培训与使用相脱节,既使培训失去了目的,也使受培训对象缺少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现象。
4、培训经费相对不足。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筹集经费渠道的不足,财政部门没有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培训经费不能及时、全部到位,缺少了经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了保障,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了保障,也影响了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二、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的对策
1、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一要树立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培训理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实践发展。二要树立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三要树立终身学习,处处学习的培训理念。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干部要把终身培训、终身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境界。
2、丰富内容,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培训内容要有时效性。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对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二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确定不同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列入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本职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3、整合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鼓励党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合理利用经费。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要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4、规范管理,完善干部培训的制度。一要完善培训质量评价机制。重点对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师资水平、教
学管理进行评估。二要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机构要把干部的学习表现、培训情况、培训成绩等记入培训档案。三要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
5、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一是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满堂灌”的单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三是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解决干部工学矛盾;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在职自学等多渠道提升干部培训质量。
青川乡政府2011年9月19日
第二篇:xx镇关于加强新时期基层干部培训的---
对新形势下镇村基层干部培训
教育工作的思考
xx镇xxx
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
领导者,担负着领导、管理、组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为此,切实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市、县在镇村两级干部教育培训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对照新时期镇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求,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有些基层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干部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经济工作才是必须抓的硬指标。有时虽然作了安排,但遇到中心工作时,培训就只好让路。同时,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基层村干部还占一定比例,这部分干部思想保守,难于接受和掌握农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掌握得也不够透彻和全面。
二是培训方式的不适应。镇村干部量广面大,市县组织的培训范围往往局限于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其他机关中层干部和村一般干部的教育培训都是由各镇自行组织,镇、村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多数培训还是开开会议,照本宣科,读读文章,念念报纸,这种浮在面上的培训方式很难取得实效。而干部培训的方式依旧是以教材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陈旧,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基层干部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基层中心任务繁重,计
生、殡改、农田水利、路政建设征地、常规考核等等,干部编制少,每个人都身兼多种工作任务,在参加培训时,通常都是一心多用,匆匆忙忙,甚至在遇到紧急事情需处理时就只能请假缺勤。
四、培训经费相对不足。财政部门没有将干部培训经费列
入预算,干部培训经费通常由所在单位支出,给乡镇政府增加了一定的负担,村级两委干部的常规培训缺乏经费,没有经费,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都没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建议
1、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要加强调研,准确把握并正确引领镇村干部培训的个体需求。新时期,广大镇村干部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对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更为迫切,对接受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育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参与性逐步增强。因此,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认真做好镇村干部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研究,同时要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干部需要什么知识,提高何种能力,解决什么问题为中心,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以网络信息主导的今天,基层干部应与时俱进,重点加强多媒体应用的知识培训和实践应用,活跃政府微博微信等信息沟通平台,改变基层干部埋头苦干不会说、受了委屈含泪吞的落后局面,改变民众热衷在网上投诉暴光政府的社会氛围,将政府行政职能和办事程序阳光化,宣扬社会正能量信息。
2、创新方式,不断增强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村官的逐步增多,镇村干部对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把握需求的同时,要不断改进培训形式,拓展案例式、现场式、互动式的培训形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生动直观、方便快捷等优势,对镇村干部进行“实用型”培训,同时在依托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做好镇村干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还可集中选拔一批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优秀基层干部到高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为农村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还可以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解决干部工学矛盾;省里还可以考虑参照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形式,建立网络版和单机版的学习规范系统,由上级设定并及时更新学习内容,设定学习固定时限和课后考核测试,要求基层干部每周在线学习需满6小时,学习达标和考核优秀列前矛者给予奖励激励,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在职自学等多渠道提升干部培训质量。
3、健全机制,不断增强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希望省能考虑建立由财政、党费、涉农部门等共同筹资的经费保障机制,解决镇村干部的外出参观学习、设备购置、基地建设、教材购买、师资聘请等费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把镇村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与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年终考核、评先选优挂钩,促进广大基层干部不断提高学习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整合资源,不断增强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首先要强化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形成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镇村具体抓落实的培训工作体系。其次要整合各级培训资源。要将党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村社区远程教育接收站等培训阵地有机整合,发挥聚合效应。最后整合相关培训班次,把镇村干部培训与农村能人培训、党员干部培训、扶贫骨干培训等结合起来,将各部门用于培训的经费进行集中使用,有计划地办班培训,改变镇村培训多头管理,多头组织,重复培训的状况。
2013年11月10日
第三篇:新时期党性教育的探索
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现场 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
危难是考验理想信念的试金石。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直面进与退的选择、公与私的取舍,最直接、最现实地检验着我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感情,检验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和牺牲精神,检验着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产生于伟大的实践、源自于伟大的人民,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添了新的瑰宝,为加强新时期党性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是“中国速度、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全景展示,是中国共产党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如何将这段历史发扬光大、传承弘扬,鼓励、影响更多的党员干部,我们立足实际着重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情感固化下来,让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充满生命力,不因灾后重建任务的完成而淡化;二是如何把党性教育打造成干部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让这种传统的方法成为新时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途径;三是如何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有收获、基层群众得实惠的实践形式。为此,我们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现场教学的转化;二是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实例感染的转化;三是实现从干部主体到干群联动的转化。
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着力把地震重灾区全面打造成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对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用抗震救灾精神净化党员干部的心灵、陶冶党员干部情操,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全心全意地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义非凡,抓住了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和党的建设的本质。目前,我市已发掘建成地震遗址和灾后
重建对比、特殊党费援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口援建、产业发展振兴等不同专题的典型现场,使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重温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学习灾区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参观特殊党费援建项目,考察灾区灾后重建新貌。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种党性教育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积极性和吸引力,同志们表示,通过培训,思想得到了洗涤,党性经受了锤炼,心灵受到了震撼,深刻领悟了党的政治智慧,接受了人民群众的道德滋养,进一步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新时期警察形势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更需要核心的价值观念来引领实践。作为新时期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更是如此,它是公安队伍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公安民警精神风貌的浓缩和升华,是全体民警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全体民警奉献与牺牲的写照和执法为民思想的充分体现,更是激励我们迎接挑战、发愤图强的宝贵精神财富与公安走向胜利、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说,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公安队伍从事公安工作之根本,是公安队伍的精神气质风貌与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公安事业的未来发展走向与成败兴衰。
当前,在公安机关面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与党和人民对我公安机关的新期待与新要求下,更要求我们必须以负责的精神、审视的眼光、理性的态度正视公安队伍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承载公安的优良传统与执法为民的家国意识,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公安魂魄精神。用思想精神与主流价值观念的力量去体现榜样与标杆的作用,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发挥民警公安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与有效性,源头引导、带动公安民警做好公安工作,切实增强警营的和谐稳定与公安队伍决战决胜能力,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势,从而促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体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与潜心探究如何构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所在。
一、构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背景原因
公安部党委认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与时具进的特点,它对于打牢广大民警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民警永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所以说新时期公安精神,就是要构建一种具有公安价值主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锻造精英,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新时期公安队伍,弘扬出新时期的公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高昂的我们的士气与无穷的力量,去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处置突发事件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能够从容面对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艰巨的公安保卫任务,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无往不胜,成为打造平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中新网3月20日电,中国公安部决定,从即日起至6月底,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中组织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讨论活动。据公安部网站消息,此次讨论活动,既可以对公安部党委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也可以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提出新的表述。公安部党委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中居于统治地位的、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对其成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创造、积累了体现公安机关性质和宗旨的价值观念,并在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各地公安机关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构建,践行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宗旨,建设一支 “有魂、有魄、有力、有使命、有激情”的公安队伍。
二、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涵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对于核心价值观,有的学者曾指出:“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它是为实现组织使命而提炼出来的,一个组织所拥护和信仰的,指导组织成员共同行为的永恒的准则。它是整个组织价值观体系中能影响和左右其他价值观,并且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信念和思想。鉴于公安机关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社会性特点,并考虑公安队伍的职责要求,2009年3月,权威部门对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用了以下三种方式予以表述:
1、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
2、忠诚、公正、服务、奉献;
3、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勇于奉献。
关于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理解: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警察组织想成为什么、为什么价值而存在的准确定位与角色确定,是警察组织生存的基点和灵魂。它告之每一个警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它是一种深藏在警员心中的东西,决定和影响着警员的行为方式。它具有如下内涵:首先它是警察核心价值观是警员是非善恶判定的标准。它表明了我们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种行为是组织所崇尚的,鼓励警员去做的,哪种行为是组织所鄙视的,警员不应该去做的。第二它是警察群体对公安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与一贯愿望,并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它始终存在,但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它要经历了一个从不太明确到明确,从不太正确到正确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不断向前发展,有些价值观体系中的内容会随之变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但核心价值观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核心价值观的持续一贯性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组织即使历经沧桑变化,时代更迭,科技进步,也能保持自我,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最后它是传统积淀与使命相结合的信念,是一种形成的共同境界。它应该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和独特的使命,是长期实践斗争与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与应对复杂局势的公安精神的核心。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提炼与对精英队伍和英雄人物的推敲而来,是秉承公安优良传统作风和使命与新时期的公安精神和使命的有机统一,能够凝聚力量,践行忠诚使命,提高素质,完善能力,使人民警察对公安机关的价值取向、职业精神产生认同感,并在这种认同氛围作用下,触发警察本身的职业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激发起他们的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从而使民警队伍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标准
新时期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必需符合如下标准:首先是它必需是公安机关全体民警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与所竭力倡导的准则,是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是言行及其制度导向与实践工作的高度统一,否则它就不是核心的价值观念了。它必须是警察组织的领导真正想要倡导的,同时被全体警员所接受并认同的一个准则。所以警察核心价值观必须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必须深藏在警员心中,每一个警员对此深信不疑,并会专心捍卫它,并具有高度的执行力。其次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必需是真正影响公安工作的精神准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它只会时间与时具进,被赋予新的内涵,但本质不会动摇与改变。三是所谓的核心理念,是指最重要的关键理念,不是目标、使命、阶段性成果理念,而是本质和永恒的原则,可以作为公安事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一套永恒的指导原则。它们对人民警察具有内在的重要价值。数量不会太多,但都是实践思想与发展规律的精炼与升华。
四、构建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要求全体警员共同参与。
一种具有思想主流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不是以少数出现的,而是一出现就是一大批,稳定且具有影响力。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如此,它不是哪个创建领导与哪个宣传部门的事,它的培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警员的共识程度,也就是多数的认同感。是一种上下同欲、共识互动的行为过程。所以在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全员参与、整体互动,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才会有责任感。通过交流与融合,形成心理上认同,行为上追求的氛围,逐渐形成大家共同认可与肯定的核心价值准则。
二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要确保价值理念确实反映了公安机关与公安工作共同和长远的战略目标,能够激励人心,具有影响力。
“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新时期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反映公安事业的长远战略目标与公安工作及其公安民警的共同愿望与奋斗理想。是使其在当下与未来具有高瞻远瞩性、与时俱进性,是一种站在公安工作制高点上的综合评定与精神升华。它是人民警察精神形象在制度行为层领域的具体展示和表现,是整体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的要害环节。它主导着制度行为形象的性质和方向,因为核心价值观要求组织治理制度与其有机统一,同时它还会培育和塑造出一系列崇高、积极的精神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组织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对于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人民警察这一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与精神境界。它深深根植于公安内部,是没有时限地引领并进行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越它的战关于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理解: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警察组织想成为什么、为什么略目标。因为它与奋斗目标、历史使命、宗旨有着很大的区别。然而,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安机关的奋斗目标与理想的先驱,是一切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因为核心价值观作为组织全体民警所持有的、判定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精神形象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警察精神形象。
三是在构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注重的关键驱动因素。
谈到驱动因素,它更多的是涉及如何运作,将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念在警察队伍中如何传输、内化的过程,最终让每名民警都具有核心价值观念。首先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必须有具有社会观念与人本观念,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谋求警察组织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寻求一种双赢与平衡的关系。例如香港警队的价值观“正直及老实的品格,以公正、无私和体谅的态度去处事和对人、承担责任及接受问责”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运作哲学。并在其中注入人本观念,造就警队对外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内的团队精神。例如天津警方的“民忧我辱、民安我荣”。另一方面,在核心价值观内化时,要加强对警员的教育、治理,使组织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警员自己的价值观,使警员们的个人价值观与我们警察组织整体价值观相统一,把警心与警魂凝聚在核心价值观念的四周。让每名警员都明白我们为什么存在?存在的价值如何?做到决策层的核心价值观在基层上的内化,使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每个警员心中。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强化,培育他们的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这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要害,领导头脑中的思想,只有扩散到每一位警员心灵中,成为他们的追求时,才能成为一个组织的安身之本。只有让每一位警员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履行者,才能实现内化的真正目的。
四是寻求并应用那些能引起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朝理想方向转变的行为与惯例,发挥标杆与榜样力量。
我们在许多文化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一支队伍的精神气质与核心价值观形成往往是组织中的最高长官或者英雄人物将这支队伍注入了魂魄,无论人员更迭,时间流逝,这支队伍的魂魄永在,并指引着这支队伍的未来成败兴衰。这是什么?这就是榜样与标杆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力。对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发挥标杆榜样的作用往往是培育组织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在培育的过程中,把最能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价值理念形象化,使其达到价值观的人格化和物化作用,从而使更多的人的理解并认同价值理念,并用价值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为。这样随着核心价值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人民警察就会按照核心价值理念的去处理问题与应用于具体事件,指导自己的各项的工作,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将核心价值观念与职责履行真正结合为一体。
五是确保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能明白无误地转换为行为,具有贯彻力、执行力。
要想把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转化为行为,首先是它的贯彻力如何,一旦有效贯彻,形成认同感,才可能执行。它的贯彻仅仅简单说教或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或者活动,在组织内部通过各个层次不断强化价值观理念,把这些组织文化内核方面的东西通过大量的传播媒介和实际行动广泛地宣传贯彻,使之生动鲜活起来,易于为全体警员理解、认同和接受。2004年以来,在上级公安机关党委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市地方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命案攻坚、基层基础建设、奥运安保、援川救灾、三项任务建设、科学发展观思想教育学习、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等重大活动和事件。我们的公安队伍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次又一次考验,在火热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了“辽宁公安精神”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念,实现了辽宁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再就是它的执行力形成必须有制度与机制作为保障,其中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先进,但仍然会有人自甘落后,所以需要激励和约束。有数据统计,在缺乏激励和约束的环境中,团队组成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但在适宜的激励与约束环境中,团队组成人员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一90%。同时,要保证激励的效果,还必须加大约束机制的执行力度,旗帜鲜明的表达倡导与反对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与各个层次,多种形式强化组织核心价值观。它既有硬性制度规范又有软性的引导,通过思想、信念、宗旨和行为规范,以“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组织的整体运作。使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和全面的运用,将公安事业与队伍建设带入更高的境界。
第五篇:新时期工会工作探索
新时期工会工作探索
【摘 要】工会的出现是由于通常雇主具有控制雇员人数的优势,可以抵挡来自个人压力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对劳动力市场有较好的了解。因此,从各方面来说,雇主比雇员具有优势,而企业又在对它本身有利的情况下作雇用条件的调整。雇员用来抵消资方具有的优势力自发联合起来产生的产物。在劳动市场中,工会的作用是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平衡雇主的经济实力。而新时期由于融危机余波的影响,使得劳务市场动荡雇佣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因该做好对工会工作的探索。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工会工作;
工会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在全国各行各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会作为工人阶级最广泛的区中组织,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在党的领导下,做着团结广大工人群众和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当中。在不同时期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以构建和谐社
会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在日常工作
中,只有做到全心全意面向职工,时时刻刻做员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困难的知情者,基层工会工作才能凝聚人心、勃
发生机,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新进程。同时基层工会组织又是直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组
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把企业和职工融合在一起,同舟共济、攻坚克难,为促进
企业和职工和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
下面本人就如何做好工会工作浅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首先要坚持与人为本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在当今社会工会的概念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早已经淡漠了。当
工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需要得到帮助时,很少有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去找工会。似乎只有在逢年过节发福利时,职
工们才感受到工会的存在。
虽然劳方和资方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但是经济发展却
是共同的追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是边生产边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发展,而不是以牺牲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发展。工
会以维权为主,是从大局着眼促发展,也就是说,“主观为维
权,客观为发展”。只有当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只有企业或资本所
有者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使企业或资方的利益得到
最大限度的保护。工会主观上看似单方面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际在客观上,达到了保护双方利益的实际效果。
工会工作必须要准确把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的深刻内涵,加大对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问题的工作力度。同时,突出维护职能也是工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近年来,我们工会加大维权力度,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而最近,党中央也明确要求,工会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这些都是对新形势下工会突出维护职能内涵的丰富与深化。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其次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摆好工会工作的位子。众所周知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政治上的领导,具体是体现在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领导通过各级党委把关定向,引导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把执行政策的坚定性和服务职工群众的实效性结合起来,真正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原则问题把关,具体工作放手,加强不包办,支持不干预”,从制度上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因此我们 必须坚持用正确的党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的原则,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要搞好理论学习,还要搞好政策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不仅要善于提出解决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思路,而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使工会理论工作
深深扎根于实践的沃土之中,使理论研究价值切实体现在推动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的发展之中。
最后,增强工会工作活力,带领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建设。要让员工参与管理,激发员工工作动力。根据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控制型参与管理、授权型参与管理、自主型参与管理和团队型参与管理。员工参与管理,可以表现为对企业目标与发展方向、管理规章制度等的制定的参与和讨论,这样员工会产生被尊重被重视和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的感觉。有利于激励员工产生与公司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荣共辱的观念,是人本管理思想实现的最佳方式。而且在讨论制定过程中,有利于员工制定自己的目标,并把自己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员工为实现自己目标而奋斗的方向和企业目标实现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员工自己参与制定目标,可以避免管理层在制定目标时与实际能力脱节,使由员工参与制定的目标更具可行性。再配合以绩效管理,制定出员工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标准并给予奖励,如此在与员工达成共识后,员工的积极性必将被整体调动起来,为共同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奋斗。让工会管理亲和于人,让工会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总之,工会工作是一门艺术,健全的工作管理是事业成功之路的基石,工会工作要贴近职工、关心职工,了解职
工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职工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矛盾,切实认真的加以解决,要有强烈责任心,“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职工排忧解难,扶贫帮困。做到贴近职工,关心职工,促使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和职工的关系是一种感恩关系,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基层工会干部有责任组织广大职工精练业务、提高技能,增强工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为公司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同时,工会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逐步完善的过程。工会要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把广大员工引导到为企业建功立业上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为实现创建新型企业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大胆实践,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崔鹂.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打造工会高效团队.今日科苑,2009.18.[2] 张均梅.关于对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责的思考.才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