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5:5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第一篇: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第二章

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李志岐、许家成

2006年12月13日,联合国特别委员会通过被称为本世纪联合国最大工程之一的《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中国是该国际公约的最先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早在2000年3月,残疾人国际、融合国际、康复国际、世界盲人联盟、世界聋人联合会和来自各大洲、各国家的残疾人代表,以及为残疾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等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为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制定世纪战略”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新世纪残疾人权利北京宣言》,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终于诞生了,它将揭开世界残疾人事业的新篇章。

2008年9月,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召开,将吸引近万名来自海内外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参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北京,不仅关注那十余天的比赛期 1 间的组织工作和赛事进展,而是从残奥会的申办、筹办和赛后,全面关注我们的社会和市民对残奥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关注北京和中国能够通过举办这次赛会,留下什么样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是否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人民和志愿者,如何看待残疾人,残疾人权利是否得到落实。

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必将为推动《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的落实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残奥会志愿者,肩负这一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

第一节

残疾人观发展简述

“残疾人观”是指人们对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总看法和基本观点。如何认识和对待残疾人与残疾人的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国际社会残疾人观的演变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残疾人观。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释残疾发生的原因,生存能力低下的人类,沿袭生物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残疾个体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在欧洲奴隶社会,残疾人被视为“魔鬼的化身”,从肉体上被消灭,生存权遭到剥夺。之后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处于社会底层的残疾人备受愚弄和歧视。

自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为了反对剥夺人权的封建僧侣制度,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观念,残疾人的人权才开始得到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残疾人的人权保障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 2 重视。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此相应,看待残疾和残疾人的理论模式,也从原来的“医疗模式”理论转向“社会模式”理论。

医疗模式理论认为:残疾人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依据这种模式,社会活动被分为“正常人”的社会活动和残疾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由“正常人”的社会活动创造的;残疾人是“非正常人”,是社会的包袱和麻烦,只能消耗而不能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社会的教育、就业、文化、交通等领域的设施、服务都是为“正常人”而设计的,残疾人不能也不需要参加到这些领域当中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予其特殊的服务、帮助、救济和施舍。

社会模式理论将残疾定义为:社会对于有缺陷人群施加的障碍和限制,包括偏见、排斥、缺乏计划性、缺乏足够的通道和防护措施。这种社会模式理论认为,“行动的限制不是因为身体缺陷,而是社会组织的结果。”残疾的原因是社会未能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及未能提供残障人士所需要的社会环境。

社会模式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发现、揭示和研究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给残疾人所造成的各种限制和障碍,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

营造无障碍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

来消除这些限制和障碍,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在这个阶段,社会不仅接纳了残疾人,而且认为残疾人也可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应当不被歧视地参与社会生活,社会也应当赋予残疾人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残疾人观念的发展,经历了由恐惧、灭绝  歧视、隔离  融合、共存,由只关注社会的主流群体  关注社会的全部群体这样一个演变轨迹。

二、我国残疾人观的演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扶弱、济困、助残的传统美德。《周礼》中有“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的思想。儒家思想主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提出“仁爱”,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观点。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残疾人观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残疾仍被看成是“天意”,是“前世作孽”的“因果报应”,残疾人往往被视为“废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在这种观念统治下,广大残疾人备受压迫和歧视,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尽管历朝、历代都曾有过某些救助残疾人的善举,但这并非是社会的主流。

新中国建立,苦难深重的残疾人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开始走向新生活。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开始得到承认和尊重。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残疾人主要被视为同情和照顾的对象,平等参与社会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残疾人事业乘势而起,迅速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在新的更高层面上被重新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三、中国特色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更好的体现,4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这些政治上的优势,为解决残疾人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财力增强,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增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残疾人施展能力、参与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和谐友爱、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人道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日益改善。所有这些,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基础。

(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如进行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摸清了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为国家制定各项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提供了依据;颁布残疾人保障法,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已经制定、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五个五年计划和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新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表彰残疾人自强模范,开展残疾人自强活动;进行宣传和公众教育,倡导扶残助残的文明社会风尚;开展残疾人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这些重大措施,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数百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人就业率由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由6%提高到77.2%以上;1300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解决了温饱;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趋丰富、活跃;残疾预防得到加强,减少了残疾的发生;残疾人事业从一个较低的起点走上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特色、系统发展的道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做法和成就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先后授予我国“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等十余个奖项。

(三)社会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扶弱、济困、助残的传统,这一美德传承至今。到了当代,扶残助残的美德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内涵,得到发扬光大,成为现代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残疾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求生存、图发展的奋斗,他们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历经种种痛苦和磨难,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并创造了一些可歌可泣的业绩。“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惨遭不幸,发愤著述《史记》,千古流传。在当代,以吴运铎、张海迪、丁晓兵等为代表的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热爱祖国的情怀、百折不挠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残疾人的优秀代表人物体现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全社会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四)国际社会关于残疾人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我国响应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批准《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积极参加“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年)行动,倡导并促成“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年)行动,参与制定《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吸收借鉴国际社会残疾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和《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所包含的“平等·参与·共享”的思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提高了我们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促进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尤其随着《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的制定,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关于残疾人的观念,而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将为推动各国履行这一国际公约提供重要 6 的实践机遇。

第二节

中国特色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的基本观点

中国特色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包括五个基本观点。

一、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关系到充分实现公民权利和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残疾人是指生理、心理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受损的人,例如失明、失聪、活动能力受限以及智力发展缺陷等,其中包括在生命某一阶段受伤、患病等导致的行动受限等。按联合国现行标准,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共有6亿5千万人。按照现行的残疾分类标准,我国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共82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遗传、疾病、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和环境污染等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残疾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残疾人存在。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虽然有某种缺陷,但并非异类、另类,而是人类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一种表现。在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不可逾越的界限。健全人由于某种原因致残,就会成为残疾人;而残疾人通过康复脱残,也可能成为健全人。

另外,残疾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残疾标准也就有所不同,在一国较为宽泛的残疾标准下的一些轻度残疾人或某些类别的残疾人,在另一 7 国比较严格的残疾标准下就会被视为健全人。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残疾现象的研究,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残疾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预防残疾的发生,控制残疾的发展,使人类自身不断完善,人类社会得到进步。社会的进步,是以广大残疾人在事实上承担了残疾所造成的后果为前提的。因此,残疾人的残疾,客观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一种代价。残疾现象促使人类对自身作出更深入的思考,丰富了对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的认识。我们的社会应当善待残疾人。

人的能力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等自然属性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范畴,可以说,人类有多少种生产活动就有多少种能力。判断残疾人的能力,应着眼于他能干什么,而不是不能干什么,这是认识残疾人能力所应持有的态度。虽然残疾使残疾人某些方面的功能受到损害和限制,但是通过发挥其他的感觉和思维器官的作用,刺激并调动人体自身的代偿功能,扬长避短,可以使被损害和限制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从而使残疾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知世界、参与社会、创造财富,达到与健全人同等的程度和水平。由于残疾的磨练,残疾人往往具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可以肯定地说,残疾人总体上是有能力的,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潜能和创造力,一些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只要对他们施以适合其特性的教育,并为其劳动就业创造条件,他们就完全可以同健全人一样施展才能、创造财富,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是他们自己,而且包括其他社会成员。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千百万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实现了自食其力,而且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他们中的佼佼者,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特别杰出的贡献。

二、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使残疾人处于某种不利的地 8 位,正常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需要消除外界障碍,给予特别扶助。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残疾人,是对自我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动助残活动,发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在认识残疾人问题的视角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原来只从残疾本身找原因,转向更多地着眼于从社会方面找原因。造成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碍。这是因为,任何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补偿条件,社会补偿对于残疾人尤为重要。残疾对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如果不提供相应的社会补偿条件,障碍就会随之产生,残疾人就无法与其他人在同等基础上参与社会生活,他们本应享有的均等机会就会丧失或受到影响,权力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某种不利地位。譬如台阶对于依靠轮椅的肢体残疾人、无字幕影视节目对于聋人、常规印刷文字对于盲人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障碍。显然,造成残疾人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社会的、物质的、文化的外界障碍。因此,国家和社会有责任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特别扶助,减轻和消除外界障碍的影响,使残疾人能够无障碍地享受社会服务、使用公共设施、接受教育,从事生产劳动、参加文体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等,以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三、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人权保障是国家的责任。对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给予帮助,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无论在什么地方,对产生缺陷的条件进行弥补以及对致残后的种种后果进行处理的最终责任,都要由各国政府来承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应关心残疾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社会补偿。我国《残疾 9 人保障法》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减轻和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当做好所辖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残疾人服务。

四、共产党人以人类解放为最高宗旨,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更应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保护他们不受侵害。同时对这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给予特殊的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残疾人这个社会最困难群体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的解放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反对以肤色的不同、民族的大小强弱和性别的差异来划分优劣,追求并努力实现种族解放、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也反对以人体功能是否有缺陷来划分优劣,追求并努力实现残疾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不但必须消除奴役、压迫和剥削,还要消除歧视、偏见和陈腐观念所导致的不平等社会现象,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全面发展。它不但涉及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变革,也要求社会思想文化的全面进步。残疾人的解放,对残疾人而言,是消除障碍、全面发展,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对健全人而言,是消除愚昧、偏见和歧视,实现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对社会而言,是追求和谐友爱,实现进步平等。因此,残疾人的 10 解放作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残疾人自身的解放,也包含着社会解放的意义。残疾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是人类从残疾人的解放中获得新的解放。可以说,残疾人的解放是衡量人类解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的重要尺度之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残疾人事业的兴起,为残疾人的解放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

依照我国《宪法》、《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作为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应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医疗康复权利、文化权利、婚姻家庭权利以及获得特别扶助的权利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的权利意识和社会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意识逐步增强,残疾人权利的实现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公平性。同时也应该看到,法律上规定了残疾人的平等权利,并不等于这些权利就能在现实社会中自然而然得到实现。目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残疾的歧视和偏见,侮辱残疾人、侵害其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残疾人在实现基本权利方面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给予保障。这些年来,我国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会扶助、无障碍环境、特殊用品和辅助用具等,这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有力手段。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措施,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应视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或不公正,恰恰相反,它体现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残疾人问题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它的解决最终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残疾人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需要社会的帮助,也取决于自身的奋斗;残疾人要自强不息,履行应尽义务。

社会的发展、社会帮助的增多和社会补偿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残疾人的社会参与,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和成效也要取决于自身的奋斗。社会的帮助和补偿,只是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果没有残疾人这个主体自身的奋斗,平等参与社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残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残疾人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残疾人只有乐观进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懈奋斗,才能克服自卑感和依赖心理,认识自我、磨练意志、提高素质;才能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展示自身能力,增进社会理解,转变社会上对残疾人的不正确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更要适应时代要求.增强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作为公民,残疾人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履行好应尽的社会义务,这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节

正确看待残疾人体育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体现

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残疾人能够参加体育运动吗?参加体 育运动对于残疾人来说是不是有些残酷?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有什么意义?

残疾人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从生理因素或精神因素看,只要社会能够提供相应的条件,大多数残疾人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运动的。众多的残疾人不但能够参加体育运动,而且有 许多残疾人运动员还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关于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意义,北京奥祖委执行主席、中国残联主席、“联合国人权奖”获得者邓朴方说过:“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它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

正确看待残疾人体育运动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

一、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他们的一项基本权利。积极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组成部分。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康复。这是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初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出现了伤残士兵康复中心活动小组,因战争而致残的人们,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获得康复,重新参与社会生活。很快,体育运动对残疾人的康复作用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于是,残疾人体育运动逐步受到重视。实践证明,体育手段对残疾人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各器官、生理系 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补偿因为残疾所带给他们的不便,使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逐步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对整个社会文明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残疾人在参加体育活动和进行各项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追求、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可以给健全人以极大的激励作用。许多观众在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后激动地说,健全人比赛的紧张、激烈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而残疾人体育比赛则震撼了我们心灵的内核。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一方面说明残疾人体育本身就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权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一样,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国际赛场上,奋勇拼搏,摘金夺银,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8300多万残疾人塑造了一个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形象。正如残奥金牌获得者们所说:健全人为祖国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代表中国;我们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夺得金牌之后,照样升国旗、奏国歌,我们残疾人也代表中国。这也反映了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举办一届与奥运会同样精彩的残奥会的心声。

第四节

以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指导志愿者的工作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任务。新世纪社会 的文明进步,将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08年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是推进全社会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千载良机;也是促进人类和平事业,构建和谐国际社会的一次重大活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进步的一次重要贡献。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残奥会是“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集中体现。一批具有自强精神的残疾人将在残奥会期间展示自己作为强者的风采,志愿者将是成功举办这次残奥会的重要力量。残疾人运动员和志愿者之间的合作、互动,将成为彰显“人文奥运”精神,建立和谐社会的典范。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通过数万名志愿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将把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渗透到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位接受志愿服务的人的心中。在运动员日常起居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活动,在运动员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在运动员观光旅游的每一个景点和场所,志愿者都将为运动员营造一个“平等、参与、共享”的环境和气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第二篇: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中国残联理事长王新宪

在为《自强之歌》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世界和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实践,着眼于我国残疾人状况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历史地、全面地、深刻地阐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他指出:“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充分实现公民权利和生产力解放的问题,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容忽视”;“对残疾人这个社会脆弱群体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人类解放为最高宗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更应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保护其不受侵害。同时,对这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还应给予特别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如何认识与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残疾被看成是“天意”,是前世作孽的因果报应;残疾人往往被视为“废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广大残疾人备受压迫和歧视,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苦难深重的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开始走向新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关于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这些政治上的优势,为解决残疾人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残疾人施展能力、参与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和谐友爱、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人道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日益改善。所有这些,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基础。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开掘了丰富的实践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践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丰富源泉。残疾人通过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增强了平等参与意识,也使社会认识到了残疾人的能力;社会通过对残疾现象的研究和残疾预防,对残疾作为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外界障碍是残疾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认识到社会补偿、扶助的重要性和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在这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概括了残疾人事业的基本经验和理论,形成了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基本内容。

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扶弱、济困、助残的传统美德。《周礼》中有“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的思想。到了当代,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内涵,成为现代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残疾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求生存、图发展的奋斗,他们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历经种种痛苦和磨难,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维护自己的生存,并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体现出了极其宝贵的自强不息精神。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得到广泛宣传和弘扬,改变了人们对残疾人的不正确观念,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并成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国际社会关于残疾人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机遇,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吸收借鉴国际社会残疾人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和《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所包含的“平等·参与·共享”的思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提高了我们对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认识,促进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丰富内涵

江泽民同志关于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丰富内涵。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是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遗传、疾病、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和环境污染等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残疾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残疾人存在。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虽然有某种缺陷,但并非异类、另类,而是人的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一种表现。可以说,残疾人的残疾,客观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一种代价。

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政治经济根源,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依照我国宪法,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保障法又对残疾人权利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其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残疾人作为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应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医疗康复权利、文化权利、婚姻家庭权利以及获得特别扶助的权利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的权利意识和社会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意识逐步增强,残疾人权利的实现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公平性。同时也应看到,法律上规定了残疾人的平等权利,并不等于这些权利就能在事实上自然而然地实现。目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侮辱残疾人、侵害其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残疾人在实现基本权利方面,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的能力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等自然属性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范畴,可以说人类有多少种活动就有多少种能力。判断残疾人的能力,应着眼于他能干什么,而不是不能干什么,这是认识残疾人能力所应有的态度。虽然残疾使残疾人某些方面的功能受到损害和限制,但通过发挥其他感觉和思维器官的作用,刺激并调动人体自身的代偿功能,扬长避短,仍可以使被损害和限制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知世界,参与社会,创造财富,达到与健全人同等的程度和水平。除了极个别者外,几乎所有残疾人都具有生活能力、劳动能力、接受教育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由于残疾的磨炼,残疾人往往具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造成残疾人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碍。外界障碍的存在,使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某种不利地位,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社会应尽的责任。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无论在什么地方,对产生缺陷的条件进行弥补以及对致残后的种种后果进行处理的最终责任都要由各国政府来承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应关心残疾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社会补偿。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减轻和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其权利的实现。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机关、团体、企业

事业组织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残疾人服务。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措施,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应视为对其他人的歧视或不公正,恰恰相反,它体现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需要社会的帮助,也取决于自身的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残疾人只有乐观进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懈奋斗,才能克服自卑感和依赖心理,认识自我,磨炼意志,提高素质;才能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展示自身能力,增进社会理解,转变社会对残疾人的不正确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更要适应时代要求,增强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作为公民,残疾人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履行好应尽的社会义务,这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残疾人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它的解决最终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与其相协调。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残疾人事业,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既缩小差距又不超越现实;要贯彻“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方针,既立足当前,优先解决残疾人迫切需要而又有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又着眼长远,抓好关系残疾人根本利益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工作;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激励残疾人的参与意识与自强精神,充分重视和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残疾人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致康复国际第十一届亚太区大会的贺辞中指出:“残疾人这个社会最困难群体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的解放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反对以肤色的不同、民族的大小强弱和性别的差异来划分优劣,追求并努力实现种族解放、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也反对以人体功能是否有缺陷来划分优劣,追求并努力实现残疾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不仅必须消除奴役、压迫和剥削,还要消除歧视、偏见和陈腐观念导致的不平等社会现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不但涉及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变革,也要求社会思想文化的全面进步。残疾人的解放,对残疾人而言,是消除障碍,全面发展,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对健全人而言,是消除愚昧、偏见和歧视,实现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对社会而言,是追求和谐友爱,实现进步平等。因此,残疾人的解放作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残疾人自身的解放,也包含着社会解放的意义。可以说,残疾人的解放是衡量人类解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最高宗旨的共产党人,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的根本目的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为实现残疾人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新的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强盛复兴的世纪。新世纪社会的文明进步,将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不断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我们相信,在新世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这颗人类思想的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第三篇:观残疾人表演有感

观残疾人表演有感

初一(1)班陈佳妮 今天,我的心灵被一个艺术团的表演深深地震撼,那就是——“心灵之声”残疾人表演艺术团。“心灵之声”艺术团到我们学校来表演了,艺术团里都是些身体不健全的人,看到他们的高难度表演,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啊!她们当中有年仅还不到17岁的小姐姐,但是她们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她们能做到,可想而知是下了多大的工夫,用了多大的毅力,而我们怎可以遇到困难就中途放弃呢?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常笑叔叔,听这名儿就知道他很乐观,他来自新疆,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站立起来很是艰难,他又很自信,能做出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在精彩表演的背后他一定有许多辛酸,但他们也都挺过来了,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生活学习中,我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其实我也不比别人笨多少,就总是没信心,自从看了残疾人的表演,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坚信只要有自信,在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我们是手脚健全的正常人,但在“心灵之声”里的都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他们之所以能演出那么精彩的演出,全是因为他们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练就的。同学们,在今天还没有到来之前你们也许有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但今天过去之后,你们还有理由吗?还有借口吗?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从现在做起,热爱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刻苦努力的学习,请记住,无论在任何的逆境中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以顽强的毅力打败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努力、坚强…这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是解决困难的利剑,只有做到了这些点点滴滴,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美好!在成长的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荆棘阻挡着我们的前进,但是,如果我们拥有毅力和坚强这把利剑,就能够把阻挡我们前进的荆棘砍除,这样,我们成长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平坦,越走越顺利。

第四篇:观残疾人表演有感

人生,不该停止书写

---观北京残疾人艺术团表演有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感受不到阳光的照耀;他们可能聆听不到鸟儿的鸣叫,他们可能不能自如的轻盈弹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汗水播种希望的种子;他们用生命书写辉煌的传奇;他们用全身心的爱来谱写明天的奏乐。

这样的一群人,叫做乐观的残疾人,叫做身残志坚的残疾人。

演出结束后,再去回想那些不算精致却十分精心的画面,心中已然是无限的震撼和感慨。印象最深的是聋哑少女的千手观音,虽然达不到春晚的美轮美奂,可那张弛有度的手势、静谧安宁的表演依旧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生命,本就该如夏花般绚烂绽放。她们身着一袭金衣,我该怎么形容这神圣的金色呢?宛如日出时海平面与天空接壤的耀眼金色,又像极纯极净的铂金,在流泻似云的水银中散发着妖艳的光。他们神采飞扬的眉宇间展露对生命的渴望。她们用简简单单的几分钟一舞,留给我们千千万万遐想的空间。

断臂少年的书法展示,龙飞凤舞的“腾飞”两字是内心火热的表达,折翼的天使依旧可以飞上梦想的天堂,隐形的翅膀使他独一无二的美好。独腿青年的欢快舞蹈,舞动的是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舞动的是感天动地的生命之歌。更多更多,用生命来演绎的艺术让我们不得不为之鼓掌、敬佩、折服。

在我们心中,残疾人是脆弱的,是无助的,是绝望的,是迷惘的。可事实与想象相反,他们拥有比常人更加珍贵的坚强的意志,不屈的信念。他们虽然没有色彩斑斓的世界,但他们拥有信念去追逐暗夜中的一丝光明,和绝望中的一丝曙光。

“残疾”,让他们经历了多少我们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讥讽嘲笑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那些曾经美好的幻想全都成空,未来即将改变。可是他们用行动来告诉我们:他们不惜要同情,他们不会像命运表示屈服,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书写一段传奇。生活,不可能因为一个挫折而停止前进;我们,不可能因为一个挫折而有了退缩的理由。他们是残疾人,在表演,鼓舞我们乐观面对生活;我们是健全人,却在观看,才领悟到生命的美好。这么一幅多么具有讽刺性的画面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起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作业多、老师严这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追寻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没有理由。人生就是一颗参天大树,狂风暴雨的洗涤,带走的是污垢,带走的是残叶,带走的是懦弱。雨过之后,太阳的照耀才是我们应有的期待。因为这是清新无比的,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切都将更加紧固。

人生的步伐,从不该因一个挫折而停止前进;生命的华章,从不会因一个磨难而停止书写!

第五篇:观残疾人康复中心有感

观残疾人康复中心有感

凉风习习,它伴着丝丝细雨,静静地降临在某个角落,恰构成一幅别致的“风雨图”。而我们全班冒着风雨来到了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想给那儿的孩子送去一丝温暖。

天气虽显得有些暗淡,但当孩子们在灯光中幼弱地跳起舞来时,心中便充满了惬意,孩子们虽然都有着身体上的障碍,但当他们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在台上做着看似简单而对他们来说却是那样困难的动作,心中的疑惑便全部解开了。

自闭症患儿在我眼中本是一些孤独寂寞,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活在自己小小心灵世界的孩子。而当老师为他们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用温暖滋润他们的内心世界后,展现给我们的是孩子们那悦耳的歌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爱是如此的美妙。

第一次见到“唐宝宝”(唐氏综合症患儿)时,给我一种恐惧感,就仿佛在我们中间裂开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沟谷,裂谷旁站着的两类人,有着同种血脉,又因一类人长相看起来呆滞,大脑显得苯拙了些罢了,当再一次在这儿看见他们时,那水灵灵的眼珠,不禁让我的心为之一动,在发地目光中,不仅透露出了一种惊讶与好奇,仿佛也透露出丝丝喜悦之情。我不知他们为何而乐,为谁而乐,我只知道他们悄无息地感化了我的心,甚至跨越了那长长的裂谷。当那樱桃般的小嘴送来一个细吻时,我没有拒绝,我知道,这是我内心的选择。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小就听不见风声、雨声、人

语声,甚至那美好的音乐,他们又能借助助听器来获取声,当与他们见面时,我的脸不禁泛酸。我不知道当没有助听器时,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的无趣,甚至夹着一种恐惧。在那人生道路上有多少艰难与险阻,他们都一一战胜了。他们内心那超乎常人的勇气,我无法想象,也许在他们那纯真的心发为下,任何困难都将随之消散。

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仿佛是折翼的天使,慢慢地坠入那万丈深渊。而这时,老师和家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献出了温暖的爱,他们努力地人睡复着孩子们肉体上乃至心灵上的创伤,使那天使得以展翅高飞,让我们也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修复他人的一处创伤,我们想,一定会有更多的天使飞至那梦想的天堂。

C1206班 唐李鑫

美丽的残缺

完美,只是现想主义的代名词,漫漫长路,总有或长或短的忧伤,人海茫茫,总有或多或少的空缺。这是一种残缺,是一种美,有一种美叫残缺。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的不会交流,是因为患有先天性自闭症;有的傻乎乎的,痴钝、愚笨,是因为他们智力有障碍;有的生长的畸形,肢体语言让人不明白;有的聋了,有的哑了。对于正常的我们来说,他们就是一种残缺,一种美丽的残缺。

省康复中心,有许多这样残缺的孩子,对于他们,我会可怜、同情更多的却是关爱。第一次见到“唐宝宝”,他们正坐成一圈,在家长的陪伴下,随老师和儿歌的节奏,看似愉乐地载歌载舞,他们一直在欢笑,我发现有一个小男孩一直注视着我,还时不时蹦一蹦,估计没有他奶奶的守护,他应该跑到我面前了。我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大白兔”走到他而前,问他多大了,拿到糖的他仍不安分地跳着舞,他面前的奶奶告诉我他五岁了,我刚想说些什么,看到他那灿烂如盛开的花朵盘的笑容又不说话了,向他道别以后就离开了,有谁知道,这阳光般的笑容会不会照亮他们心中的春天呢?闲逛一会儿后,我和小组其他同学被叫上3楼,这里或许是会议中心,最前方有属于他们的“小舞台”。最惹我注意的是墙上一句不起眼的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一晚美好。”为表诚意,双方都为对方准备了精致的节目,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的心中充斥着无穷的爱与温暖以至于我在我们舞蹈中拿出了十二分的热度。他们献给我们的表演中有一个舞蹈是聋哑儿童表演的,节奏很舒服,编舞也很简单,我几乎看一遍就会了,可训练了几

十、几佰遍的她们,会有人出现错误,我并不觉得这一种失误,而是一种美,一种能带给人力量的美。后来我们要与那些孩子与老师合影,我看见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宝宝特别可爱,他手中拿着一朵手工制作的花,依偎在妈妈怀中,却害羞地指着我在嬉笑。我将那句憋在心中却又无赖的话活脱中说出:“嘿,宝宝亲我一下吧!”而他却似乎听懂了似的,张开双手向我扑来,阿姨也侧了一下身子。阿!我的脸颊几乎要被这温柔的嘴唇给融化!这是一个来自天使儿的吻触,净化了我的心灵,慢慢地,他松开了小嘴唇,还笑嘻嘻地望着我,我不知所措,竟径直地又亲了他一下,那柔软的肌肤让我爱不释嘴,当我知道了他是自闭症儿童,却又着实震惊了,原来我一直认为内心孤独闭塞的他们永远不会撇开心扉,这一个吻却改变了我们人生观„„

我早就知道有这样一群残缺的孩子,但却从不知道他们的无助,我发现他们都喜欢笑,是那种童真,率直的笑,这是一种态度,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身体的缺陷,但这永恒美丽的笑,足以让我们震撼。

他们确实也是一种“残缺”,那美丽的天与论比,令人窒息的残缺。

下载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社会的征文

    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我们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创造了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

    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

    浅论现代公文生态观作者/ 史文青“生态观”一词最早来源于自然科学,是论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与自然的客观存在之间关系的学说。近年来,由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生态问题备受关注,更......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经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企业应持怎样的市场营销观念呢? 现......

    创建文明社会的演讲稿

    创建文明社会的演讲稿 创建文明社会的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当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时,社会也对人们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是......

    现代校长的教师观范文

    “ 众 里 寻 她 千 百 度 ” ——谈现代校长的教师观 徐 跃 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师资先行。在新的一轮课改如火如荼的进程中,作为现代校长,要管理好学校,笔者认为最重......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经典论述中......

    观《现代心理学》之读后感

    观后感 心理学是什么?我读了《现代心理学》后才明白心理包含许多方面的知识,如心理与脑,情绪,压力与健康等等,而我认为一个人的心理能影响一个人行为,性格,处事方法等等,所有我觉得......

    读后现代课程观有感

    读《后现代课程观》心得体会 玉兴镇中心小学校曾宏英 当前世界正由工业文明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转型,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