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建立、完善屯级专职保洁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建立村屯专职保洁员队伍
建设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思考
古砦乡政府---覃胤光
为充分发挥乡镇屯级保洁员的作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我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真正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根据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要制定应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村屯保洁员队伍建设,是完善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实施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是做好保洁员选配和管理工作,发挥好保洁员的作用,对于保持农村卫生整洁的环境、提升保洁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保洁运作模式
1、各村委要成立美丽乡村工作清洁委员会,以保洁合作社模式组建一个保洁队伍专门负责本村辖区的保洁工作。
2、乡镇政府一次性配备各合作社所需电动、人力垃圾清运车辆,合作社骋请保洁员实行上门收垃圾服务,对责任区内村屯、公路环境、田间沟渠进行每天8小时保洁。
3、合作社根据本村屯实际,由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分捡、分类、焚烧等)处理。
4、乡镇给予合作社一定的经费补助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减少疾病传播,1 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好事,也是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件实事。各包村组、村民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做好宣传启动服务工作。
(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和动态性的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好保洁员的作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并逐步提升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农村环境长效保洁,保洁员的职责、劳动报酬、保洁效果考评必须落实到位。
(三)落实责任。各村合作社负责本村内各屯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乡包村组负责全面合作社保洁员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形成乡、合作社两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保洁员的报酬筹措及标准
1、农民群众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和管理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2、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保洁员资金保障体系。并由各村合作社管理,保洁员名额原则上按2个自然屯配备1名保洁员,各村配备名额附后。专职保洁员工资1200-1400元/月,并将部分工资作为考核相挂钩,各村每名保洁员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保洁员工资补助经费筹措按照群众自筹或村集体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方式,群众自筹或村出资部分可采取几种途径筹集:一是召开群众大会,按人均多少筹资,由合作社负责逐户收取垃圾清运保洁费。二是通过村集体资金或公益林资金中支出等方式。
(五)保洁员管理考评办法
1、各村成立保洁合作社模式组建保洁队伍开展保洁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各村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2、保洁员的配备和管理
一是保洁员是指负责村屯上门收集垃圾服务和一定区域内家园、水源、田园、道路等场所的垃圾清理、收集并运至指定转运点的人员。
二是保洁员一般选择本村屯的群众担任。由各村合作社面向社会公开招骋,专职保洁员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一年签订一次,采取灵活的动态管理办法,在季度和年度考核中,对工作责任心差,不能完成任务的及时调整。
三是保洁员原则上按照我乡清洁乡村工作方案要求的标准选配。应选择热爱环保工作,不怕苦、累、脏、热心集体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正派,身体健康,能胜任卫生保洁工作的村民担当。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两委任干部、农村困难党员、群众以及低保户、特困户。
四是各村合作社是保洁员队伍管理的主体,对保洁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管理。乡党委政府是保洁员工作考核的组织者,并对保洁员队伍进行保洁及安全知识培训。
五是各合作社必须明确本村保洁员的保洁责任范围和岗位工作职责,并建立检查、评比、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
(六)保洁员的职责
1、实行上门收垃圾服务,对责任区内村屯、公路环境、田间沟渠全面进行保洁。
2、每两天负责清扫路面一次,每季度至少组织群众参加大扫除活动。
3、对垃圾进行分捡、分类、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
4、主动参与乡政府组织的培训和环境卫生集中突击整治工作;
5、爱护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维护好、使用好环卫设施;
6、发现不良卫生习惯及乱倒乱扔垃圾现象应予劝止;
7、督促村民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
8、引导村民将房前屋后物品堆放整齐(保洁标准参照自治区“清洁乡村”验收标准执行)
(七)、保洁员的考核
1、建立保洁员绩效考评机制,规范保洁员管理,形成有利于发挥保洁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
2、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保洁员进行定量或定性考核。
3、乡镇政府和各村清洁委员会成立专门考核小组要做好保洁员的督查工作。一是乡村办要建立严格的明查暗访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制度建设,组织人员按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的要求,同时结合上级、县乡村办督查、暗访结果,对保洁员开展季度和年度考评,对于做得比较好的村另外给予奖励,对于明查暗访发现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村按一定比例扣发补助资金。二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监督公约制度,充分发挥村屯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巡查督查力度,增加巡查密度,完善“合作社监督、群众监督、乡政府抽查”的检查督促机制,检查设施运转和保洁制度执行情况,做好巡查记录,保存内业档案资料,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八)保洁员经费的管理
1、保洁员工资由各村合作社统一发放;
2、乡政府要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公开、透明、规范、有效。
第二篇:蛟河市“三建二新”建立完善屯级党小组
蛟河市“三建三搭” 推进屯级党小组建设
为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蛟河市在原建屯级党小组基础上,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切实推进屯级党小组建设。
“三建”强基础。一是建家庭党小组。在党员人数达到三人及以上的家庭组建党小组,其他党员以自愿为原则申请加入,党员之间有亲情维系,联系方便、行动统一、党小组的凝聚力更强。河南街南蛟村是朝汉混居村,劳动力少,邻里多为亲戚,通过群众民主推选出1名组长和3名核心党员,组建起14人的家庭党小组。农忙时,党小组带动亲戚邻里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耕种。二是建致富型党小组。根据自然屯现有产业发展状况,引导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党员组建党小组,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切实发挥党小组在促进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建协会制党小组。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老年人协会、文体协会等社会组织组建党小组,协会内党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脾气性格、优势特长等自由组合,切实发挥党小组在协会中的领导作用。
“三搭”保运行。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增强党小组的工作效能。首先搭建帮带平台。根据各个党小组结构,实施政策技术帮带工程,开展技术帮带和项目扶持,形成领导干部和屯级党员帮带对子;其次搭建推动平台。把“基层组织建设年”、“下基层”、“三项工程”等组工活动真切引入农村,让屯小组参与到各类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中,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屯级党组自身建设;第三搭建示范平台。围绕村屯党小组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评比考察,建立优秀示范组,发挥模范先锋的引领作用。
第三篇:建立完善政法队伍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建立完善政法队伍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只有把队伍教育好、管理好、建设好,才能使政法部门不断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才能在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强化“五个意识”,做到“三个摒弃”、“三个树立”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政法部门要认真查找执法思想上的差距和问题,在执法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着力强化“五个意识”,做到“三个摈弃”、“三个树立”。
——强化稳定意识,切实增强大局观念、敌情观念、忧患意识和政治敏锐感,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监控,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打击防范职能,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强化绩效意识,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严格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
——强化法制意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大力增强广大政法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能
力。
——强化创新意识,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坚决摈弃“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真正树立社会主义的人权保障观念,自觉保护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坚决摈弃“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真正树立既重实体公正、又重程序公正的观念,用公正合法的程序办好每一起案件。
——坚决摈弃“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观念,把服务的精神、服务的态度和服务的效果贯穿到执法工作的全过程。
二、突出领导垂范,带出过硬队伍
1、敢抓严管,决不护短
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水平,敢抓敢管是能力,严格查处是政绩,回避护短是失职”的理念,切实抓好政法队伍的日常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决不能听之任之,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对违法乱纪问题,要从严查处,决不护短。要坚持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追究领导责任的制度,队伍中发生重大案件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所在单位领导的责任。在从严管理的同时,各级政法领导干部要对下属和基层同志怀有深厚的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大家着想,体贴、爱护、关心这支队伍。
2、转变作风,求真务实
各级政法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
一是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政法工作的根基在基层。要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强本固基的思想,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要到好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问题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
二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要从敢讲真话做起。各级政法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既不说假话,也不听假话,更不给说假话者提供市场。
三是求真务实,多办实事。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作文章,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用好作风带出好队伍,努力把政法队伍建设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战斗力强,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好队伍。
3、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一是对基层政法领导班子普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和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充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把各级政法干部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政治、业务两手抓,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上狠下功夫。对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三是认真组织对基层综治干部的基本素质考试工作。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要组织离岗培训,再考试考核仍不合格的,要予以辞退。
四是深入开展“行风政风评议”活动,把政法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严明“三个”纪律
1、严明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纪律。讲政治纪律,就是要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确保政法队伍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解决好靠得住的问题,这一点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各级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部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要严格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本地、本部门发生的重大紧急事件,要在迅速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的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向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能迟报漏报,更不能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2、严明执法纪律。
严明执法纪律,一是加强执法纪律教育,重申执法纪律,不断强化法纪观念;二是坚决执行执法纪律,违者必查,违者必究,形成违反执法纪律的高压线;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对违反执法纪律的行为,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更要追究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人的责任。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对执法工作中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集中治理少数政法干部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办人情案、关系案问题;五是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和队伍建设责任制,对政法队伍发生重大问题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严明群众纪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法工作寸步难行。严明群众纪律,一是做到不与民争利,对吃拿
卡要、乱处滥罚等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要坚决查处。二是做到不侵犯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四是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慎用警力警械。五是做到根据群众的需要,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消除特权思想,把对法律负责、对党负责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对政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篇: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创新管理政策,完善制度体系,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制度、评价制度、使用制度和激励制度,为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制度保证。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制度体系
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抓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从经费和政策上支持鼓励社会工作人才参加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确保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要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历学位体系,建立规范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实务型社会工作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师资力量建设。以高级培训师资为重点进行社会工作人才师资培训,着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与实务经验相结合的能力。四要切实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所在单位类别较多,不易统一评价标准的现实情况,应将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评价与相关行业人员考核评价相结合,区别对待。对党政机关的社会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评价考核办法进行评价。对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内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按照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制度、职务聘任制度、岗位考核制度等进行评价。前一类评价制度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工作的重点是完善后一类评价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稳步推进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制度,加快制定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二是实行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将社会工作者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统一管理,明确相应职务的等级、适用范围、结构比例、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职期限及聘任办法,为单位提供用人依据。三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考核制度。采用资格考试、实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在岗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四是实行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数据管理系统,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宏观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制度体系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制度体系,首先要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的政策措施。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情况,参照国际标准,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研究建立各类单位性质内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等,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其次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机制。打破行业、地域、身份、所有制界限,放宽视野,拓宽渠道,畅通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机制。再次要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政策。公务员招考和选拔干部时,应把在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工作、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范围。要在城市社区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力度,要探索在农村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使用
社会工作人才制度。要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广大城乡基层从事社会工作实践。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保障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机制。在公务员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执行相应的公务员薪酬标准;在企事业单位岗位、城乡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执行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标准。二是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城乡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三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社会工作人才给予表彰奖励,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社会工作职业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第五篇: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文/任龙业
当前,我县正在进行着以严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对能源公司等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就是在产权制度上由原来单一封闭的国家所有权制度,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度,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指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完成以后,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推动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做大做强,维护出资人的权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称公司治理,是一个泊来词,它是指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 1 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中外学者都有科学的论述。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梅耶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并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随着市场经济中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我国著名学者吴敬链先生在他的《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一书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曾指出:“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像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至关重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浪潮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夯实经济基础的必要手段。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十余年来,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骨干企业实现了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但不少企业改革还不到位,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一有的形同虚设,有的被严重扭曲,董事会成员与经 2 理人员高度重合的现象较严重,缺乏必要的制衡和约束,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努力构筑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993年12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公司治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依据。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在于以下四个环节:
1、落实股东大会权力,规范股东行为,维护股东利益。
维护股东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公司治理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所在。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有利于保证股东权利的享有和行使,而要实现股东权就必须切实落实股东(大)会的权力。股东会应切实享有选择董事的权利,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制衡;坚持股东选任监事、监事(会)对股东会负责的制度;落实股东(会)对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等。鉴于股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的行为,所以要在努力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把规范股东(特别是大股东)行为作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点。控股股东对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控股股东对其所控股的公司应严格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不得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利,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的利益。
2、规范,完善董事金制度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要独立于经理决策。要限制在经 理层兼职的董事数量,确保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外部董事。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不兼任。这样有利于分权制衡,有利于代表股东利益,防止“内部人控制”,落实董事会职权。要按照公司法规定,实现董事会各项职权到位。一是完善董事会决策制度。要坚持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策制度,保证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集体行使。优化董事成员结构,提高董事素质·强化董事义务和责
任。二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职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的基本职责是确保董事会考虑的是所有般东的利益,而非某一特定部分或团体的利益;就公司战略、业绩、资源、主要人事任免等问题作出独立判断;探讨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表现;芏执行董事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时介入。总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可独立监督公司管理层,另一方面可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股权优势作出不利于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决定。
3,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公司的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经理层成员和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使监事会真正能向股东(会)负责,代表股东对董事、经理、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优化监事构成,提高监事素质。监事会成员必须具有履行监督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一般应有财会、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强化监督手段,落实监督职权。除公司法规定的职权外,还应赋予监事代表诉讼权,在董事、经理给公司造成损害时,监事(会)有权以公司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作为代表股东对董事、经理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人员,应对股东负责,勤勉尽职地履行监督职责。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应明确议事规则与程序,规范监督行为,以保证监督的公正与效率。
4、完善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与激励约束机制。
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并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和用人权,经理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一是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要按公司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产生、任命,经理由董事会聘任产生。要制定企业用人、任用经营者的标准,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选拔人才;培育、健全经营者市场,实现经营者的市场选聘制度。二是建立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业绩报酬挂钩、权利义务对等、激励约束对称。可采取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等。落实激励机制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特别要建立健全经营者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强化企业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其对公司的信义义务和经营责任。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健全业绩考核制度,实行竞争淘汰,依其经营能力和业绩决定其是否留任。
三、积极稳妥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我县企业存在着两个“一股独大”,一是国有企业大多是国有独资,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家庭投资和家族管理,这是目前构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障碍。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完成和民营企业告别家族式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会逐 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在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为构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创造前提。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优化,有利于股东间的监督制衡,进而有利于建立真正相互制衡、规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拓宽国有资本退出的通道;推进民营化战略,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股权多元化、股权结构的优化。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对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企业,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国有资本的退出,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如通过国有资本的协议转让等。
2、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构筑公司治理。公司法人治理要坚持公平原则,要保持股东利益平等,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兼顾相关人(债权人、职工等)的利益。公司治理要坚持效益原则,以提高公司效率,有利于公司发展为目标。坚持删繁就简的原则,在治理。要发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在推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作用。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奕的结果,是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凡是有利于公司各方利益、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会保存下来,反之则被淘汰。政府机构在构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开放),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创造公司治理的环境,引导、规范公司治理,协调相关利益,维护社会公平、社会秩序,根据 6 各类公司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力度、程度的监管和规范。
4、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同步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加速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各项改革的连动中推进这一工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构筑公司内部组织机构,保证资产出资人到位并履行好职责,解决公司治理的根本动力和基础问题。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育人才、经营者市场,完善企业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人员的素质和治理的效率。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培育发展,通过有效的资本市场、竞争淘汰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5、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建立信用经济。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资合”和“人合”(信用合)的有机体,公司的发展需要股东、债权人、董事、职业经理、员工的专业贡献,为此,内在地要求一种信用的原则,包括股东资合的信用,债权债务的信用,董事的诚信,管理层的诚信,员工的诚信以及公司本身对外行为的信用等。这种信用的原则是合作或协作的基础,是公司实现有效治理的基础。针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来看,不单单是法律能够解决的,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非正式制度供给。为此,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经济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建立信用经济,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