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实施意见
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
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意见
各村党总支(支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为群众解难、为党旗增辉、为支部作劲”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镇党委研究决定以庆“七一”为契机,在全镇广大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为广大农民群众作表率,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党员家庭挂牌制度,使广大党员包括家庭成员在发展经济、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内容
通过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使党员及其家庭成为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的带头人,成为带头致富、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履行义务、热心公益的带头人,成为化解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带头人,成为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1、时间安排。6月1日前,全镇所有党员家庭要在家大门醒目位置悬挂“党员家庭”标志牌。七一前夕,在各村表彰的基础上,镇党委将结合“为群众解难、为党旗增辉、为支部作劲”主题实践活动的“五型、百佳”活动进行模范党员家庭评选。
2、评选条件。在党员家庭基础上评选产生模范党员家庭,具体条件是:一是家庭成员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村规民约;二是家庭成员带头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三是家庭成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普遍反响良好;四是家庭成员互敬互爱,以自身行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倡导文明新风尚;五是家庭成员特别是党员本人以自身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影响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六是家庭成员带头维护村容村貌、化解矛盾纠纷;七是家庭成员在履行村民义务等方面有突出的成绩或感人的事迹。
3、评选办法及管理措施。模范党员家庭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各村党组织按照评选标准并按照党员总数20%左右的比例掌握。各村党组织在初步审核的基础上在其中推荐5户左右参加全镇评选。镇党委在审核基础上,将对各基层党组织推荐的“模范党员家庭”进行统一表彰。对评选出的模范党员家庭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各村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对评选出的模范党员家庭进行一次复核,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组织专人进行诫免谈话,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仍不达标的,将摘牌警告。年底,民主评议的优秀党员必须在“模范党员家庭”中产生。
三、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活动,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各村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切实把活动的开展列入重要议程,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村党组织要结合本村的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要讲究方法、注重方式,采取多种多样、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效果。要正确处理主题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以活动促工作,把党员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所激
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村要通过广播、村务公开栏等相关媒体,切实加强对党员家庭挂牌活动中涌现出先进典型的宣传,以先进典型来鼓舞党员,激励党员,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4、注意总结,加强检查。各村党组织要及时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报送镇党办。镇也将对各村开展活动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并将组织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依据之一。
第二篇:充分发挥“四类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四类人”作用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创先争优
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作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创先进、争优秀。
致富能手“传”经验。通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组织专题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邀请农村致富能手讲述致富经历,为群众传授经验、提供增收信息、推广致富技能。建立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切实帮出成效,实现共同致富。目前,已组织致富能手和农牧民群众开展专题座谈会11期,举办培训班36期,受益农牧民800多人次;45名致富能手与90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回乡青年“帮”发展。积极引导优秀回乡青年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依托他们见识广、思路新、头脑活的优势,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闯市场、谋发展,走特色种植、养殖之路。有21名回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宣传惠农政策,对农业生产提出合理意见建议34条,参与农业生产、配合农技人员给予农民技术指导52次,引进特色种植、养殖致富项目4个。
大中专毕业生“带”思想。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科技培训阵地作用,举办乡村夜校,聘请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级辅导员,以远程教育平台为载体,结合农村实际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各类实用技术和农村新风尚,引导农民运用科技知识增收致富,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目前,共有23名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担任农村科技培训辅导员,开展培训12期,宣传教育群众1700余人。
退伍军人“促”稳定。发挥退伍军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的优势,协助村委会开展维稳工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指导民兵进行应急处突训练;参与值班巡逻和特殊重点人员排查。组建退伍军人维稳宣传队,深入村民家中开展促和谐、保稳定思想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认清形势,坚决同一切民族分裂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做斗争。有31名退伍军人参与维稳工作,配合村干部化解矛盾纠纷29起,入户走访1000余次,发放民族团结宣传手册1200余本。
第三篇: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气象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为农服务始终是气象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气象为农服务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需求,需要不断调整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新农村建设需求为导向,思考气象如何为“三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的新思路。
一、气象为农服务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气象部门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思想,积极构建新的气象为农业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1、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气象服务。气象部门主动及时地做好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抗旱气象服务、因孔学祥关键农时气象服务、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服务,为各地农村防灾减灾、广大农民及时避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开展短期气候预测、农气情报、产量预报服务。主要开展与农事密切相关的短期气候预测,如春播期、梅汛期、台汛期、秋冬季预报等;农气情报包括农气月报、作物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以及气候评价等;农业产量预报主要是根据作物生长期天气情况对粮食作物作出产量预报。这些信息对涉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种养大户、农民安排农事、科学种田等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开展专项特色服务。主要是针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情况,主动开
展专项特色服务,如新昌局积极做好名优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服务;诸暨局积极开展为香榧、草莓的气象服务。
4、以新技术为依托,为农气象服务手段不断改善。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向农村覆盖能力,通过广播、电视、声讯、短信、网站、电子信息显示屏等手段使气象信息深入千家万户和农民手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缓解旱情、森林防火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5、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建立。乡镇等基层单位逐步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认证制度。乡镇气象探测和气象信息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同时,逐步建立乡镇气象协理员、村级信息员队伍。
6、农业气象科研取得新成果。先后开展了农业气象(茶叶)服务系统、绍兴市北部地区生态系统监测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测新技术研究、塑料大棚温湿度预测、虞北海涂小气候效应与农业种植分析等课题的研究,取得多项成果。
二、气象为农服务的问题分析
面对新需求,气象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大农业的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仍有一定差距。一是落实“三农”理念,做好为大农业服务的思想认识不足。更多的局限于传统农业服务领域,为大农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理念不强。同时,还一定程度存在着重领导层的决策服务,轻视直接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
二是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业务能力还难以满足需求。受多种因素
制约,目前在农村存在着气象综合监测能力薄弱 ,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气象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和精细化程度不高等情况。
三是气象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领域不宽,服务产品不丰富,针对性不强。气象服务产品还未突破粮食生产服务等传统农业领域,无法覆盖“三农”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因地制宜地提供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产品。
四是气象信息传递能力有待提高,覆盖面不够宽。气象信息在传播渠道、手段、内容、时间、对象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如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信息和节目较少,天气预报农事建议少。五是为“三农”服务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缺乏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市县气象部门由于人员编制紧,都面临着人员专业单
一、知识老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为农服务的深入。六是与涉农部门合作交流不够。特别是需要加大与农业部门在科研、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有针对性地拓展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和内容。
三、加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措施
坚持“安全气象、民生气象、源气象 ”的理念,努力提升气象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气象监测水平,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基础。只有建立覆盖面广的监测网,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把握气象条件动态,支持气象预报警服务。另外,农业结构调整和局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也需要气候资料,应当针对不同产业特点,在特色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布设相应的专业气象监测站。要进一步完善我市的中尺度自动站网建设,争取建设一定数量的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站。
二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系,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热带气旋、暴雨、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气象及相关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完善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努力做到气象灾害临近预报明确灾害出现的地点、时间、种类和强度,初步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气象服务。
三是提高气象信息传播的普及率和快速反应水平,增强对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体系,将手机气象短信、广播电视、城乡气象电子信息显示屏等纳入防灾减害体系。发挥农村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作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和灾情信息的收集,畅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与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推广气象信息接入农村广播系统,努力使广大农户在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有气象服务站,有气象协理员、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气象监测设施、有气象信息接收终端、有气象科普活动”的要求,推进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设,完善协理员、信息员的考核奖惩、培训和管理机制,促进队伍规范发展和效益发挥,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五是继续做好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业的专题专项服务,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要围绕特色农业,建立相应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以新昌茶叶气象服务示范基地为依托,逐步建立绍兴不同特色产业的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在加强部门联合、突出气象特色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的作用,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加强为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重点涉农组织的服务,普及气象科技知识,提供个性化农业气象服务。
六是发挥气象在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前瞻性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农村住房抗灾能力的气象灾害调查和气候风险评估,积极参与村镇建设规划,开展中心镇、村选址的气候论证;推动农村建筑物防雷设施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加强科普宣传,采用农民培训、发放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在农村宣传气象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农民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充分发挥青年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突出抓好青年农民的培训和就业工作,促进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说到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必须将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作为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和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等各方面的优秀农村青年人才。一是要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二是要大力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以“9+2”订单式职业教育、“工岗快递”等共青团的特色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团组织和用工企业的协作力度,拓宽和开发转移就业市场,为订单式培训、输送、就业一体化奠定基础。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合作,着力培育一批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和青年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管理的高素质青年劳务经纪人。三是要筹措创立农村青年创业基金,为农村青年创业成才助一臂之力。
突出抓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文化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村容乡风
一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好“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等主题活动。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重点项目,本着就近就便、注重实效的原则,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组织志愿者深入乡镇集市、田间地头,集中开展科技培训、义诊义治、文艺演出、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等服务活动;以五保户、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为重点,积极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开展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张贴物等环保服务活动;有计划地选择高校与村镇建立长期帮扶关系,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建设,探索以志愿服务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突出抓好希望工程等特色项目的深入实施,推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全力实施希望工程“9+2”项目。要加快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进程,使农村儿童享有和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整合教学资源,逐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办好“9+2”职业教育培训班,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示范和引导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贫困学生参加两年制职业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就业。二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州该工作的支持和倾斜,让一批高素质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我州基层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带动本地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推动我州基层教育、医疗、农技、扶贫、团建等事业的发展。
突出抓好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增强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凝聚力
一是要积极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农村青年协会等新型组织的创建。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范畴,努力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组织网络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基层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过必要程序把这些组织吸纳到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和理事会中来,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借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联系和服务青年,不断提高农村青年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整合社会资源,大胆探索青年中心运作模式和活动机制,不断扩大农村青年中心在青年中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青年中心的活力。二是要围绕农村青年需求,大力挖掘服务项目,构筑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三是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青年中心工作骨干。
第五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近些年来,我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
措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实施村级阵地工程,为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彻底解决部分村级组织办公无场所、党员活动无阵地的问题,我区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将村级阵地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2006年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之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村部、社区办公用房及党员活动室建设的通知》,按照“规范、节俭、实用”的原则,采取“五个一点”(即区管党费援助一点,帮扶部门捐一点,争取上级补一点,镇财政贴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和“两个不准”(即不准增加农民负担、不准增加村级债务)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一千余万元,新建村部14个,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按照“十有”标准,新建党员活动室14个,修缮8个,全区3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电教化,同时有32个村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在此基础上,我区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增强活动室的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区委对村级组织和党员活动提出了规范性要求,组织部统一修订完善了制度,统一规范了各类表册和活动档案,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生活的经常化、规范化,广大党员带头完成任务,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全面实行了村干部值班制度。轮流值班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及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值班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定期组织党员和干部群众对蚕桑、茶叶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使绝大多数党员掌握了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党员在带头发展产业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发挥党员活动阵地的综合功能,使农村党员活动室成了干部常在的“家”,党员常想的“家”,群众常去的“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力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我区把建强村级班子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结合村两委换届,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其中4个村实行了直选)对54个村级党支部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把171名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班子。目前,全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有3名、交叉任职的“两委”干部48名(其中有12名支委兼任村委会主任),并发现培养了一支120多名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二是加强教育培训。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和我区实际,改革传统培训模式,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上下联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干部培训体系。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实行“菜单”式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学理论、现场学典型等办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党的路线方针、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和农村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本领,引导干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4月份,我们采取与市委党校联合办班的形式,对全区村“两委”主要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共170多人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务培训;10月份,我们还组织了5名村干部赴上海市闸北区委党校开展行政与经济管理培训,拓宽了干部视野,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为他们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农村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镇村坚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帮助他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同时,我们还切实抓好“双强”型村干部培育工作,提升培训层次,挑选一批年轻镇村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三是完善报酬机制。对村级干部实行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制,坚持论功计酬。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和升降去留由群众来评说,增强干部监督与管理的民主程度。在确保村干部报酬足额兑现的基础上,我区建立了村干部离退岗生活补贴基金,采取区、镇、村、个人(3∶3∶3∶1)筹集资金,按照任职年限和年龄对离退岗村干部给予生活补贴。各镇也相应出台政策,对村干部报酬和离退岗生活补贴作出补充规定,如**镇规定对任职时间长、成绩突出、达到退休年龄的村干部,将从镇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