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

时间:2019-05-13 06:1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篇: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

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教育: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p4)

2、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p32)

3、教育的社会功能: 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p32)

4、教育目的: 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p59)

5、培养目标:

6、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p94)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p99)

8、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p114)

9、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p118)

10、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p125)

11、教师的专业素质: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圣人工作的基本条件。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结构性特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p131)

12、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p143)

13、课程: 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实施过程的总和。(p155)

14、课程目标: 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p161)

15、课程标准: 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的、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p163)

16、国家课程: 又称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p170)

17、校本课程: 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的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p171)

18、教学: 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主意志,吧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p191)

19、课堂教学设计: 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p207)

20、教学策略: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p219)

21、重要他人: 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p255)

22、班级管理: 即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p290)

23、学生评价: 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09)

24、形成性评价: 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p311)

25、相对评价法: 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为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p313)

26、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期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p313)

27、行动研究: 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

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p350)

二、填空题

1、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p5)

2、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大教学论》,这本书是近代第一本教育著作。(p17)

3、实用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杜威,基本观点为最重要的为教育即生活。(p20)

4、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最后,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p41,注案例分析)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p85)

6、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p97)

7、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p242)

三、问答题

1、教育学的价值(p24)

A、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C、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教育的社会功能(p41)

A、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B、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政治民主化

E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p45)

A、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B、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目的的功能(p65)

A、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B、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C、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5、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p67)

A、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B、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6、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p82)

A、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B、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C、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D、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7、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p123)

A、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作为专门职业有三基本特征:

(1)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须接受专门的教育

(2)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

B、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8、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及其基本内容(p125)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具体内容为: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9、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p131)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圣人工作的基本条件。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和结构性特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具体为: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10、学生的本质特点(p136)

A、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C、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1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p139)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D、整体性

12、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p148)

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C、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p149)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具有主体性,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等。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以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等,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要使师生关系和谐,教师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来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应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等个性品质。

14、当代教学的新观念(p194)

A、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B、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C、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D、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E、从知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F、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15、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p208)

A、现代教学理论

B、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教学的实际需要

D、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E、教师的教学经验

16、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欺辱现象日渐增多

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

4、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1)吸食毒品威胁着青少年的成长(2)网络欺凌取代校园暴力(3)不良“短信”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P242)

17、班级组织的形成(p281)

分为三个阶段:

一、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二、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三、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18、班级组织建设(p290)

A、班级组织的设计

B、指导班级组织建设

C、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9、班级管理的内容(p290)

A、班级组织建设(1)班级组织的设计(2)指导班级组织建设(3)发展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B、班级制度管理(1)成文的制度(2)非成文的制度

C、班级教学管理(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4)指导学生会学习

D、班级活动管理

20、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活动组织的策略(p299)

A、创造性的规划班级发展目标

B、合理的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

C、协调好班级内外各种关系

D、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E、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21、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p315)

A、倡导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B、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C、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D、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E、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22、学生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p330)

A、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

B、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

C、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22、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p352)

A、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B、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

C、拟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与策略

D、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E、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F、归纳总结

2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其基本观点(P20)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6、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与体验。

24、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P41)

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把人看作是目的,看作是具体的、能动的生命体。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等。

25、教育的社会功能(P41)

A、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1)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B、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二篇:教育学期末复习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教育目的不具有(B)A 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A 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A 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A 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A 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A 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 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A 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A 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A 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 4、教育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较稳定的教学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答:(1)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2)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3)学生的适应性因素(4)学生的创造性因素、学生的本质答:(1)学生是发展中心的人(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育的社会功能?答:(1)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政治功能(4)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注意答:(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得好(5)积极性高、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答:(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3)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4)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五、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教材就是全部的教学答:这种说法错误。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单一指教材内容。、学生就得完全听从老师的不应有什么个性的答:这种说法错误。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得听 从老师,但是,学生还应具有独特性的人,生成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整体性的人所以这种说法错了。、教育和教学是完全不同的答:这种说法错误。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是教师上好一堂课唯一标准?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这些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六、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这位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谈谈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

答:现代教学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更注重质的分析,把评价范围扩展到与学生发生紧密相连的徳、智、体等诸多方面,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与此同时,现代教学评价的主题也由教师操作逐渐转移到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以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在评价类型上,传统教学评价比较重视总结性评价,而现代教学评价多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节教学行为方式。由此也是教学评价的功能发生重大的转折,具体表现在从过去着重评优劣,分等级,排名次的鉴定功能和选拔功能向侧重导向、改进、调节和激励的教育功能转变,为客观教育学目标服务。在教学评价的技术上、方法上力求科学化。现代教学评价把各种定量的方法作为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的基础,同时,注重定性评价,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多项选择10个20分;填空20个20分;名解5个20分;简答4个20分;案例分析2个

20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20C20S前,初创时期(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0C20~50S末,发展时期(维果茨基);20C60~70S末,成熟时期(20C60S初布鲁纳发起课改运动。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20C80S后,深化拓展时期。

3.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4.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

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

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分类:依据事物的特点分别进行归类;

排序:按照事物固有的或者相关规则进行排列。去集中化是此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影响发展的四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7.(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显然,成人对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给以鼓励是必要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9.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三个先决条件:重要感、成就感、力量感。

10.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的三种类型:视觉型(适合自己看书做笔记);听觉型(对语

言音乐声响的接受能力较强);动觉型(喜欢动手实践,教师应轻拍她们的头表示赞扬)。

11.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特定的群体(以宗教、性别、民族或地域划分)或事物产生的比

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即“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12.教师角色:⑴设计者(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择测验手段?渗透创造

性活动)⑵信息源(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定信息;学生感到缺乏必要信息从而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信息)⑶指导者和促进者⑷组织者和管理者⑸平等中的首席⑹反思者和研究者⑺终身学习者。

13.好教师与差教师的品质 P80 瞄一眼

14.教师的基本信念:自我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对学生的控制(与学生建立民族友好关系);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15.所倡导的理论(外显)这类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并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

响而产生变化,但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所采用的理论(内隐)这类知识可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易被意识到,而且不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16.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P84 瞄一下

17.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

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18.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取向(接受充足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知

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教学或教师文化)。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由新手到熟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

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观摩和分析;微格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训练;教师行动研究。

19.桑代克的学习率:准备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效果律。

20.斯金纳强化理论。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

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则是惩罚。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

21.新行为的塑造。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学生力所能及)。行为

塑造计划分为连锁塑造和逆向连锁塑造。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22.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学习者能否把观

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依赖于动机、兴趣、外在刺激、觉察到的需要、生理状况、社会压力和社会竞争等。

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做中学。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还提出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依赖社会传递)、自我调节概念。

23.行为主义新进展:自我管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监视);自我言语(理论基础是个体

内在言语影响认知和引导行为;自我教学训练教冲动型儿童学习)。

24.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结构性,认为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苛勒,顿悟说。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社会实践、数学课用得比较多。

25.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动物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表征(语言很重要)

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习的准备性、直觉思维的价值

26.发现学习(目的明确):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和

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答案。

缺陷:完全放弃系统讲授,夸大学生学习能力,忽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认为任

何科目可授于任何儿童;运用范围有限,只适合极少数学生,只适合自然科学教

学,只适合能力强的教师;耗时多、不经济。

27.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惰性知识:本来可以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实际上却只应用在非常有限的情境中。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要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自身因素(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

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

用,从而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接受学习: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28.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

化、解新的学习内容。

支架式教学:教学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

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

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9.建构主义奠基人皮亚杰。思想核心主旨: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知识观(调知识的动态性)学习观(特征:建性、社会互

动性、情境性)

30.个人建构主义理论缺陷:⑴它认为知识是主体赋予自己的经验流的一种形式,每一个主

体只能认识自己的经验世界,否定社会交往在个体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完全陷入了自我论,导致认识上的狭隘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完全否定人类几千年文明史所积累的大量宝贵知识,无疑是有害的;⑵建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固然重要,但知识是多种类型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和所需的教学条件是不同的。前者主要靠接受获得,因而完全否定“传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对的;⑶它强调课程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但如果把这观点极端化,反对任何统一的课程目标,则非常有害;⑷它允许学生

对教学内容存在不同见解,但如果把这观点极端化,则将陷入彻底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反对任何统一的知识标准。它不仅使学生无法建构现代社会所需的牢固知识结构,而且会使学生滋生浮躁、不踏实的认识态度。

31.斯皮罗的认知灵活性理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有些知识领域的问题比较有规律性和确定,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明确规则,基本可以直接

套用相应法则或公式;但生活中实际问题并不有规律或确定,解决问题时不再能简单套用原有方法,而需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上重新具体分析,建构新的解决方式或方案(特点:复杂性、实例间的差异性)

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

和利害关系;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对问题表征和

解法的反思监控;实施、监察解决方案;调整解决方案。

32.“为理解而教”是当今学习和教学理论的一条重要信念。

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念: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

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33.认知学徒制指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

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

34.支架式教学可分为互动式和非互动式。互动式包括教师示范、出声思维、提出问题;非

互动式包括改变教材、书面或口头的提示与暗示。

教学过程:预热,探索,独立探索。

35.罗杰斯的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

分,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全人”或“功能完善者”。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有“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样的教学目标。

36.情境性认知: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

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情境性学习:在情境化的活动中完成的学习,它包括四个基本特征:真实的任务、情境

化的过程、真实的互动合作和情景化的评价方式。

37.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标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等因素有关。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引发、定向、维持、调节。

学习动机强度可以加强学习,但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

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动机强度进一步增大而下降。学习活动容易,动机强度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8.学习动机理论:①强化论。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形成因素: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

④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指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内控、外控 ⑤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⑥成就目标理论:能力实现观—表现目标、能力增长观—掌握目标

⑦自我价值理论。⑧自我决定理论。

39.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⑴教学吸引: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

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⑵兴趣激发: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⑶反馈(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要及时、具体、经常性)和评定(教师在分数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并且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⑷奖励和惩罚。⑸合作与竞争。⑹归因指导。

40.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作出自由的选择。

41.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应,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知识的功能:辨别、预期、调节。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它与一定的问题相联系,在一定的问题情境面前,它会被激活,而后被执行,这一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太多意识。

42.知识的表征:概念(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命题(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和

命题网络;表象(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里图像);图式(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获得经过图示的积累、调整、重构三种方式。

43.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㈠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㈡主观因素: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学生的能力水平、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44.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

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影响因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

概念转变的条件:对原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有

效性。

为概念转变而教: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氛围;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引

发认知冲突;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45.冯忠良的动作技能四阶段: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46.动作技能的培养?①指导与示范:掌握相关的知识;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形成正确的动作映象;获得一定的学习策略。②练习。③反馈(结果反馈、情境反馈、分情况反馈、内在的动觉反馈)。

47.心智技能的培养?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心智技能培养中的注意问题(遵循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心智技能的种类选择方法;积极创造应用心智技能的机会;注重思维训练)

48.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

案。共同点:解决问题是解决新的问题;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组;问题一旦解决,人的能力或倾向随之发生变化。

第四篇:大一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结

大一教育学期末复习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5.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

6.个体发展:儿童的发展。即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7.人的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人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8.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9.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10.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发展受社会发展制约。

11.制约因素: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

12.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变迁、促进社会流动。(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13.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14.三级教育目的: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课程教育目的。

15.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社会取向、个人取向。

16.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17.1904年初,葵卯学制《葵定学堂章程》。

18.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19.课程指学科学习的内容和进程。

20.学科:广义指所有学科总和;狭义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学科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原理,并按照一

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21.泰勒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2.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

23.学科课程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强调课程和教材内在的伦理知识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

量要求。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消极,造成死记硬背。

24.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注重引导儿童探究,合作。

25.单一课程-综合课程。单一基础上的综合,综合基础上的维新。

26.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6种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7.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8.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9.教学与智育是交叉关系,30.教学与自学的关系。

3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32.教学的任务:【双基】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力】发展体力、智力、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3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求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34.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技能。

35.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智力活动与非智

力活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

36.我国中小学教育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

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37.教学方式:构成教学方法运用的细节或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组合、安排。

38.教学手段:指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设施。

39.教学模式: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照做的标准样式。

40.教学策略: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4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42.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班级上课制(集体教学形式)、道尔顿制(自学为主,指导为辅)、分组教学制

(按学生学校能力差异分为不同组)。

43.在我国,班级上课制是基本组织形式。

44.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45.新授课:组织教学、检查或复习、提出新课的目的、内容要点与学习要求、讲授新课(主要部分)、小结、布置作业。

46.综合课:组织教学、检查与复习、提出教学目的并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47.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构成了教学工作流程的基本环节。

48.备课: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49.备好课必须做好: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方法。

50.德育即是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的教育。

51.我国中小学德育任务三个层次: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

者;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党人。

52.中小学德育内容七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

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53.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54.教师的素养要求: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五篇: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要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第一章 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1、我国古代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孔子。4

2、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学记》。7

3、《学记》7

4、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创了“产婆术”。9

5、著有《雄辩术原理》的教育家是古罗马的昆体良。11

6、著有《大教学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12

7、著有《普通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德国的赫尔巴特。13

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倡科学教育,著有《教育论》。14

9、实验教育学强调运用客观、实验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教育成为教育学新流派。16

10、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18

11、终身教育21

12、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21

13、建构主义教育学主张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建构。23

14、怀特海的后现代教育思想是过程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教育的整合性。25

15、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6 16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27

17、学校教育32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1、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37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利托尔诺。38

3、美国教育家孟禄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38

4、创立“人力资本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51

5、教育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文化,还要重视文化的创造与更新,这是教育文化的创造功能。55

6、教育可以改变“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落后观念,强调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还可以完善人口结构。57 第三章 教育与儿童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应做到循序渐进。63

2、在教育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规律。64

3、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辨)65

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辨)66

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有哪些?76-78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1、教育目的81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89-90

3、联系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论述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哪些关系?99-104 第五章 教师专业化

1、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怎样的专业角色?116-119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120

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121

4、教育机智

121

5、联系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论述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123-124

6、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辨)126

第六章 学生学习

1、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属于合作学习。144

2、从学习过程来看,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属于认知学习理论。152

第七章 教育环境

1、家庭教育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辨)165

第八章 课程理论

1、突破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176

2、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91-194 第九章 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

1、课程开发

199

2、泰勒将课程开发与研制界定为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经验和评价经验。这属于目标模式。201

3、课程实施

208

第十章 教学原理

1、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实验创立了发展性教学理论。241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倡发现法。242 第十一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1、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学,这是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261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巩固性教学原则。274

3、教学模式

281

4、列出五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283-290 第十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1、列举五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301-303

2、教学艺术

309

3、能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是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317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第十四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

1、班级授课制

346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366

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368-370 第十五章 德育工作

1、强调自主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属于“学会关心”德育模式。402

2、通过口头或书面话语讲述道德故事促进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方法是道德叙事法。407

3、举例说明如何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07

4、用德育原则和方法分析教育案例。405-410 第十六章 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组织好班集体只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就可以了。(辨)421

2、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就是要关注尖子生教育。(辨)423

3、用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分析教育案例。427-436

4、班主任运用他人的英雄事迹和模范行为去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属于榜样法。435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436

6、班主任重视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因素的整合,这强 调的新理念是一体化育人。439

第十七章 教育法规政策与教育管理 第十八章 教育测评

下载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级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5篇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1. 《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思想专著。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 2.1806年,德国......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终极版介绍

    一:名词解释(4‘*5)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他由许多心理......

    管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管理: 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材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知觉风险:又称为感知风险,消费者产品购买前可能无法预知购买是否正确,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隐含着某种不确定性,消费者能够知觉到这种不确......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5、6题) 1.具体劳动22:也叫有用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体现着人......

    2014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推荐]

    一、 名 词 解 释 题 1.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

    沟通学期末复习

    沟通学期末复习一、客观题 第一章 1. 语言沟通的含义:指词语符号为载体实现的信息传递 2. 交谈的含义:语言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传递 3. 交谈的功能:......

    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

    市场营销学 1. 怎样理解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并把握其特点 答: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需求的企业可控因素,,它们可以整合到市场营销计划中,一争取目标市场的特定反应。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