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6: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

第一篇: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

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

点头学区龙田小学

朱有东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根据这个过程而产生了“激情”、“晓理”、“导行”三大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运用这三个环节,努力让每位学生了解,学生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做什么,不该怎样做。可是,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出现不讲文明礼貌,不懂尊重他人,不会吃苦耐劳,缺乏自理能力等等一大堆问题。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学生“知”与“行”、“情”与“理”的严重分歧。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氛围,促进学生品德内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思想品德课讲究情感的渲染,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之所至,金石为开”这些话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先转变他的情感,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内心需要。因此,思品课应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做到情景交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或以语言创设情境、或以实物展现情境、或以图片显示情境、或以音乐渲染情境、或以设疑开拓情境、或以实践体现情境、或以角色表演进入情境、或以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等等,但无定法,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达到质疑、引趣、激情的效果。如教学《敬爱父母长辈》,一上课,老师就运用录像或图画,以真挚丰富的感情描述《黄香温席侍双亲》的故事,再讲述以前学过的“陈毅敬母”的故事,让学生在古今名人敬爱父母的良好情境中对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接着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现实生活中敬爱老人的事例,而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游子吟》,让学生从诗句中体验“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的情感。如此,就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拉进了,学生更容易明白“要敬爱父母长辈”这一道理。

二、以情明理、情知互促

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后,孕育出丰富的情感,建立了正确的道德形象。此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到教材中的观点与小学生道德观的结合点,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体验,为促进道德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生感知了《敬爱父母长辈》一文后,就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展开自我体验,让他们说说“你平时在家是怎样敬爱父 1 母长辈的?”“与文中的主人公珍珍、芳芳相比,你有什么不足之处?”“你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学了本文之后你该怎样做?”在丰富情感的激发下,学生能讲述出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事情,进而抒发自己的敬爱父母长辈的真挚情感,与学生的内心道德感产生共鸣。又如在教学《助人为乐》一文,教师在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播放一首《爱的奉献》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之后,让学生说说“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助人为乐的事例?”“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帮助别人解除困难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在浓厚气氛的渲染下,学生们联系实际,畅所欲言。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强化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内化学生道德的目的。

三、以知导行、知行统一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认知,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之后,就把教学的重点指向和调节他们的道德行为。因为“导行是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行统一的在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优劣的最终体现。” 导行的方法很多,如:析图明理导行、辨析事理导行、榜样效仿导行、表演陶情导行等。但无论哪种导行方法,如要真正起到“导之以行”的作用,则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应根据文中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普通性的问题,结合校内外生活组织学生讨论,深入浅出,辨析正误,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从而做到“导行”。如在教学《做事负责》一文,老师可联系本班学生中谁做值日生最负责?本班学生干部谁最负责?来评一评,进行正面引导。然后请这些负责任的值日生或班干部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同时指出部分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并指导改正。再如教《助人为乐》一课,利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丑恶的现象和赖宁、雷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做对比,使学生懂得生活在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同情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将学赖宁、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又如在教学《待人宽厚》一文,可先让两位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表演小品《乒乓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在直观形象、融洽和谐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后再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为了些许小事而大加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加以辨析。通过“比一比”、“做一做”、“说一说”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将良好的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行为,使学生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自觉按正确的道德要求去努力,从而达到了导行的作用,达到了内化品德的效果。

四、实践延伸、促进内化 思品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既懂得“是什么”、“为什么”又懂得“怎么做”,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进行行为意识指导。在课的结尾提出一些带有争议性的热门话题,让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争议,明确“行”的正误。如教学《勤俭节约》一文,结束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现在生活好了,有的同学整天缠着父母要这要那,与别人比吃穿。”“有的同学因为是独生子女,就在家当起了‘小皇帝’或‘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做家务劳动”以上这些行为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做的?或者让学生在本校进行调查:我校有多少同学家里准备了早餐而不吃,却向父母要钱在外吃早餐?然后评评“这种现象好不好?”让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到实际生活中去“明理”进而“导行”,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内化品德的目的。最后还得应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为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将课文所学道理与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与自己身边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促使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氛围,结合实践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有目的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用学生的亲身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使学生知、情、意、行各因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本文于2001年12月参加福鼎市思品教育论文比赛获二等奖)

第二篇: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反腐倡廉

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反腐倡廉

——新形式下党风廉政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内容提要】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我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全党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而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中,更是将反腐建设提升到第四位,这说明总书记带领下的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员,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十八大有关反腐倡廉新思路,并不断加强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如何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党风廉政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十八大 反腐倡廉 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

一、新形式下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紧迫性

自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这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是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三十年。在当今的中国,可以说经济发展极为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制度基本健全,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几年,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药品管理问题、社会突发性群体事件屡屡出现,更重要的是行政机关内的腐败问题不断恶化,“表哥”、“房姐”等网络热词的出现不仅是人民对腐败现象的抨击,也体现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出现了危机。

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损害党和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降低国家政权机关的公信力,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助长不良社会风气,损害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侵害人民权益,引发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损害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消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带来不利影响。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全党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二、我党对党风廉政长效机制建设的方法、途径探索

1、改革开放时期我党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探索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党风上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又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过去我们党正是充分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才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指导原则。

2、新形式下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发展

十八大报告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方面,有三个“第一次”:一是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二是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阐述、进行要求。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体来讲,十八大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一直认为,一个政府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来考虑开展工作。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近年来,党内发生了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对此,我们党有清醒的认识。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三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三、理论结合实践,建设党风廉政制度

1、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加大对干部法制和纪律以及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力度,认真解决干部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各方面有所进步:一是促进干部的思想认识有新的提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树立正确的干部职业道德;三是增强干部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真正作到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四是提高干部的政治方向辨别能力,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考验。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也要有新的突破

(1)内容上突出主题。利用廉政党课、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让党员、干部能够和风细雨地经常听到反腐倡廉的声音,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

(2)形式上更加灵活。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先进典型开展正面教育。综合运用社会上的案件通报、案例剖析、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

(3)载体上更加丰富。进一步拓宽教育的覆盖面,让勤廉理念深入员工。把党风廉政教育同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营造健康向上、廉洁从业、“廉荣贪耻”的企业廉政文化氛围结合起来。广泛依靠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勤廉文化活动。

2、积极开展反腐活动,建立有效约束体系

首先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体制内深入开展以廉洁奉公为民为主题的党员干部活动:

(1)大力宣传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的会议精神

在城市农村各个地区,以传单、报纸、广播电视、党员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腐倡廉文化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自身权利义务,提高公民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中来。

(2)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深入到基层中,以行政机关为基本单位进行包村包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要一一排查并及时作出处理,提高公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可度和公信度。

(3)设立举报箱及举报网站、电话等,及时作出回应。其次要坚决惩治腐败,要严肃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对企业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对照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着重监督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中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是否实行集体决策;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严厉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和三项谈话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七项要求”等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

二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加大对企业的资金运作、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重要业务办理等重点领域权力行使的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配置的内部监管;加强招投标监督,推进小型基建、业务外包、对外采购等工作的集中招标,对评标、定标全过程跟踪,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开展效能监察和效能评估,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由纠偏纠错向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转变;着力推进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

三是加强各监督力量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配合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审计、工会、法律等部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发挥各相关部门、各有关方面的监督作用。注重加强行政监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现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流程固化转变,增强工作透明度;注重加强审计监督,突出抓好重要领域、重要事项、重大风险和重点部门审计,推动审计结果的应用,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注重加强民主监督,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维护职工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权利。注重将各种监督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监督在维护国企正常运营中的特别作用。

四、小结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适应反腐斗争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党建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部署,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法律和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必须始终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党始终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反腐败倡廉建设,确保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从而体现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方面,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第三篇:构建和谐品社课堂 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构建和谐品社课堂 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往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等教学现象已有所改变,更多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倡导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存在着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师生缺乏足够的交流,课堂气氛过分严肃,学生过于拘谨。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民主、尊重、信任、愉悦、和谐,通过师生之间心灵、情感的沟通,萌动学生自身内需,让学生全面自主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和谐。

1.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张扬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特别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如果学生上课时提心吊胆,怕想错说错,缩手缩脚,唯唯喏喏,怕老师责怪,就不可能闪现创新的火花,产生创新的冲动。所以,我们在课前与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注意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师生才能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求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让歌声进入课堂。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根据课堂的需要,适当地穿插些相关歌曲,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歌声中得到彻悟。如在“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课中,播放《朋友》使学生深刻体会朋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所以《品德与社会》应该是开放的。老师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让学生“用自已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已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习《传统的节日》时可教学生包粽子、做花灯;在学习《家乡的变化》时,可组织学生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使他们在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里感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2.注重因材施教,依据个性教学

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他们是道德生活与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透彻地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a.安排适当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或任务的难度。老师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而应当在“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指导下,为学生安排恰当的教育主题,创造道德发展的最佳条件。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不能把家乡的范围定得太宽,因为一些不经常外出的学生会没有感性认识,很难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把家乡的范围缩小到所住的街道,那么学生就会有体验,在介绍家乡、夸夸家乡时就有话可说,爱家乡的情感就自然流溢出来了。b.依据个性实施教学。同一个班的学生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有各自的个性。要根据不同的个性开展不同的道德教育,依据不同类型的能力、气质、性格特征进行教育策略上的调整,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关怀。如:我班的小南同学在课堂上总是提不起精神,在电脑面前可是精神十足。当在学习《走进不同的家乡》时我设计了“小成功法”鼓励他。当学生展示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我特意把他的作业亮出,这项作业是网上查找当然是小南的拿手好戏,不用讲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此时同学们发出赞叹声,我相机给予表扬:“小南你真行啊!”小南的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从此,课堂上见到小南活跃的身影了。事实证明:老师发自内心的肯定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老师不是拖着他们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心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向上攀登,用生命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充分尊重学生,构建人际关系的和谐。

尊重和表扬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少讲一些,多看多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责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当学生出现学习灰心时,要用话语温暖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自信,让教学充满人文气息。如在《描绘家乡》一课时,我请一位同学把作品和大家分享时,他站起来后回答:“老师,我的作品还没完成。”“没关系,”我微笑着跟他说,“我们会耐心地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美丽的家乡。”一句简短的话潜移默化地起着鼓励学生的作用。在后面的作品展览中,这位学生把自己精彩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表扬,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如在《家乡水的故事》一课中,谈到如何处理生活和工业用水时?一位同学回答:“只要让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化学药。把它撒向污水就马上变干净,就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和人力清理。只是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掌控它们。我们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一定能操纵它们的。”对这位学生的创造性回答,我举起大拇指给予表扬,并微笑着告诉他:“你真棒!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学习,让我们把地球这个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总的来说,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理解他们;有礼节,尊重他们;有韧性,信任他们。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能尊敬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建立起来。

4.注重情感交流,熏陶学生的思想。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是课堂教学是否和谐的关键。课程标准中强调到“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蕴涵在课本中作者的感情。a.加强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的基本条件。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健康向上的情感熏陶,增强情感体验。b.发展积极情感。实践是情感的源泉,也是培养情感的最终目的。老师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通过做小导游,安排客人游览家乡等游戏来唤醒学生爱家乡的情感。c.培养高级情感。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些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形象生动的榜样、各种课外活动、创设思考探索的情境等,提高学生的是非观、意志力和鉴赏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如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中,我紧紧扣住“情”来教学。先引导学生观看一组各行各业的工作图片,围绕“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做了哪些事?”进行讨论,在讨论和争辩中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之情。所以单靠讲授与听讲是不能完成道德学习的全部任务的。教师要努力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学生内部需要产生积极的动力,使他们把认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使道德规范内化成自己的品质。

总之,教学目的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和谐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立足文本,内化语言,促进记忆

立足文本,内化语言,促进记忆

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读懂文本内容,感悟文本蕴含的人文涵义,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表达训练的的前提和基础。结合课文阅读,设计各种言语表达的话题,无疑是促进学生体悟文本,积累课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而复述课文也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只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受到很多老师的忽视。

不少老师认为复述课文只是机械重复课文内容,没有太多的价值。因而总是在教完课文后匆匆一带而过,甚至大多作为口头性的回家作业。其实这是对复述功能的误解。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复述能将学生的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复述时如果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和以往的信息相联系,这样的精细复述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所以和背诵相比,复述更有利于大脑的长时记忆。许多国家的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复述”,甚至将“复述”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读完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因为复述不仅仅是一种练习说话的方式,更是一种促进书面语言长时记忆的途径,扩大学生语言内存的有效手段。学生复述时使用的词句,都是从课文中来的,这些词句在学生以后的表达中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中年级正是词句训练的关键时期,复述课文能帮助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记忆,发展逻辑思维。

复述课文一般分为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以四年级上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课后要求复述课文。这里的复述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复述。围绕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两方面复述课文。住破败的古寺、啃干粮,风餐露宿,李时珍和徒弟庞宪却不以为苦,为了万民得福,相反觉得值;为了细致地区分药材的药性,他不怕危险,亲尝草药,令人敬佩。学生抓住了课文中这些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时就能八九不离十,比较顺畅了。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复述时只要突出主题,作一个简要复述即可。如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复述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把重点放在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后忍受了宙斯怎样的惩罚这部分内容上,体现出他英勇不屈、无私无畏,为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品质。通过复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内容时采用创造性复述也是一种训练学生语言的好方法。让学生适当改变课文的体裁,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从另一个角度解构文本,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学完《维生素C的故事》课文后,我让学生用自述的形式,以《我叫维生素C》为题复述课文,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维生素C的资料,介绍它的特点和用途等。学生兴致很高,讲得绘声绘色,语文课堂变成了热闹的“产品推介会”,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由此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中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复述课文内容时,教师还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脉络,突出中心。中年级的许多课文语言优美,层次清楚,主题明确。复述之前,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其次,复述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抓一些重点字词,设计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来概括全文。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学生思路卡壳的时候,就可以依据这些“路标”的提示回顾出课文内容,从而流利、顺畅地完成课文的复述。第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说”课文内容。这个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细细咀嚼文本主题的过程。只有由“课文说”变为“我来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短时记忆才会真正转化为长时记忆。

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发掘这些训练元素,并通过设计训练活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一堂课收获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表达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地以表达为重点展开教学,那么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将会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第五篇:理论与实践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运用有效教学的三大铁律上好《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灵璧一中

薛芹

看了余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大铁律,深受激发。现在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来学习。我在上这一节课时,首先给学生十分钟时间来预习课本内容,当然预习时要带着问题来学习。我当时就设计了几个问题。(1)有几种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观(2)践行正确的消费的原则有哪些?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先学习,提高对这课内容的认知度,这就达到了先学的效果。当然学生自学后老师不是就无事可干了,老师要进行检查,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老师要精心讲解。如这一课几种消费心理的区别,老师就要重点讲解,让学生区分清楚。所以只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学习能力不具备时教师必须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精心讲解。如对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教师就要先教,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适度消费,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当然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教过后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我在教过难点后,让学生对这课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所有的新知识与原来的旧知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做到温故而知识,在上每节新课前,我首先都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都要从上节课相关知识导入到新课,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旧的知识,已经学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能为学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复习了上节课内容,这时我继续提问: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哪些主观因素,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这一课学习中去,在温故的同时也做到了知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下载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论结合实践 促进品德内化(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课思想汇报:理论结合实践,推动个人发展

    党课思想汇报:理论结合实践,推动个人发展敬爱的党组织:这个星期的党课是由学院副书记王x给我们讲授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指导思想,以及观看录像《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结合性 实践群体 理论研究群体【论文摘要】以往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是从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差异角度展开的,这样的研究思路有助于......

    品德.实践.品德

    品德→实践→品德 贵阳市渔安小学潘东亚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华民族的教育均以德为本,倡导以德服人、以德治国,以“德”来指导各种实践活动的进行,并在实际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

    领导发言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台阶的起步

    领导发言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台阶的起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按照公司党委安排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有关要求,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

    谈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谈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摘要:理论和实践结合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

    “三个结合”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

    “三个结合”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果,不断完善县城建设管理工作,富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取“三个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大转变。 一是坚持把作风转......

    读写结合促进教师成长

    读写结合,善于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小学学习调研报告之三武胜县万善镇小学教科室主任 陈建东 苏赫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在读书”读......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学习”之理论与实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学习”之理论与实践 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张俊齐 一、“体验学习”的概念。“体验学习”一说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