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衔接
如何做好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衔接
一、小学低年级与幼儿教育的衔接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房屋的根本在于房基,低年级的教育就像房屋一样。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渗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低年级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大部分时间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低年级与幼儿园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的衔接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幼儿园小朋友在园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古人云“养其习于竟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为其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整理学习用品,培养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等。适当时,有选择地讲一些科学家、伟大和英雄的人物,从小刻苦学习的典型事例、爱国主义教育,正面渗透,侧面烘托,正确引导,使他们养成良好品行。
三、幼儿教育与低年级教学上的有益尝试的衔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导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式教学正在成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个学段都是螺旋式上升,相互渗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融为一体,最终全面达标。但目前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教材偏难,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业上负担越来越重,不便于操作,造成与幼儿园的学前班不能正常衔接。如:语文课本中,二、三、四年级的内容都渗透到一年级教材中,古诗《小池》就是四年级的内容,当然在教学要求上市不同的。教学上,二、三年级的内容渗透到一年级的教材中,如:时间的认识、人民币、补充应用题等。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量偏多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目前识字量太大,为此给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扰。
3.低年级习作与幼儿衔接偏离,兴趣培养欠佳,本身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费时多而收效微,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东拼西凑,缺乏真情实感。教材改革后,一年级教材中就渗透习作,原来看图写话,现在要求就高了。同类似出现口语交际等。这类问题都值得探讨。
从以上问题中看,小学语文课综合性强,老师要大力开发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活动,提供空间,注意引导,由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延伸,创设情境、意境,培养观察能力,动而有序,寓教于乐,启智于趣,转变角色,切实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参与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孩子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开拓创新、乐教奉献,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第二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按时来参加家长会。在我们正式交流之前我先做一自我介绍,我姓王,非常高兴能担任咱们一年级六班的语文老师。我可以向各位家长保证,我一定会爱孩子们的。因为爱,我会在学习上耐心地辅导他们;因为爱,我会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因为爱,我会在纪律上严格地要求他们,总之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会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当然,仅有我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和各位家长的全力配合,我相信,为了我们共同的心愿——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会合作愉快的。那么下面我就讲一讲这次家长会的内容。
一、介绍新教材的特点
就语文教材来说,最大的特点是以阅读、识字、写字为主。尤其是识字量与往年比较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一学期要求会认约400个字,会写100个字,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一和生字表二,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掌握的标准是孩子们不仅要在语文书上认识这些字,还要变换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它。所以希望家长一定让孩子在家多读书、多读读课文、包括课外书,把这些字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孩子辨认,确保孩子掌握好、掌握牢。表二是要求孩子们不仅会
认、会读还要会写这些字。100个字对于往年的教材来说写得数量少了,但是写字的规范程度要求提高了,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①、作业时让孩子们做到一听、二读、三写、四查。一听指家长读题,这是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千万不能拿起笔就做。
二读指他自己读题,至少读两遍,理解了再下笔。
三写是指督促孩子养成回家后先写作业的习惯,而且一定不能边玩边写,边吃边写,如有必要请家长拿出一段时间看着孩子完成作业,而且让孩子养成计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监督孩子按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写字,严格按照一寸、一尺、一拳头的标准要求他们。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尽量启发他们自己先想一想,如果孩子自己实在解决不了,您可以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并且要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是没有认真听讲,还是没有听懂等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习惯。
四查是指写完作业后,请协助孩子检查作业。检查时,先让孩子自己检查,包括检查作业是否逐项完成,检查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写得认真不认真,写得对不对。孩子确信检查没错了再交给家长检查,家长
检查时,如发现错误不要直接给孩子指出,而是让他自己找出来。检查完之后,麻烦您在作业的角落签上“检查了”。2 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按课程表整理书包的习惯,家长起好督促、提醒和复查的作用。②、重视孩子朗读作业的完成。语文课除了一些要写的作业,还有一些朗读作业同样非常重要,完成时一定要让孩子大声的朗读给您听,哪怕您没时间,边做家务边听,也要让孩子读给您听,老师要求读几遍,就必须完成几遍,当然,这个几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也就是老师感觉读这几遍孩子能记住,能记牢。如果您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还可以多读几遍,以孩子能记准记牢为标准。读完后家长签字,要具体签上读了几遍,是否读熟。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3、培养专心致志做事的习惯。
做事专一,才能事半功倍。而小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做到专心。为训练孩子精力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时间逐渐延长。只要视线相连接,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培养孩子学习专心的前提。放学后,家长应让孩子放松一下。接着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完成当天的功课。坚持10到20分钟,习惯以后,慢慢延长至30至40分钟。孩子要玩游戏、看电视,必须在完成功课以后。特别提醒的是:即使当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也要让孩子在书桌前读书、写字。每日如此,渐渐地,孩子就养成放学后在家用功的习惯。当然,做功课时有的孩子会钻空玩一下玩具,或喝水、上厕所、吃东西等等。要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书桌上面只放学习用品,学习前,记得提醒孩子先倒杯水或者先上厕所,告诉他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坚持下去,直到做完为止。
4、、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智慧的源泉。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最容易实现。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气候的不同等。如果孩子喜欢小动物,如蝌蚪、蜗牛,或小猫小狗等,这时家长不要轻易地阻止他们。我们正好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动物的生长变化和生活习性。此外,搞一些小实验也是挺好玩的,如种两盆同样的花,在不同的时间浇水,让孩子观察花的不同结果。或通过种花让孩子观察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变化。但是,这些活动都必须做得自然无痕,千万不要成为一项很明显的任务,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3培养孩子多读书、爱读书的习惯。
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方能显出成效的习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至少20分钟,坚持每天听读一个故事,每天坚持采蜜,积累词汇积累语言,学过拼音后则需要读一读拼音,会认的字要求会组词造句,要掌握的生字要求会写,写字一定要按照笔顺规则。近期
需要家长做的是等我们学习了拼音以后,请家长多指导孩子读一些拼音读物,一来可以巩固提高孩子运用拼音的能力,二来可以让孩子多识字、认字,第三可以帮助孩子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以后的写话、写作文打下基础。
特别强调的是语文一定要读,读课文,读课外书。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快速提取、理解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的意义。而阅读贫乏的人,头脑中所存储的经验和知识相对贫乏,他所听到的或读书看到的语言、词汇较少的和已知的语言、词汇发生联系,听课、读书的理解力就相对较差。爱阅读的孩子悟性高,注意力集中时间持久,阅读和听课的理解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广并且深入。
孩子的教育,早期花的功夫越大,后期就越轻松。所以,我们大家为了孩子都要辛苦些,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喜欢上这个新环境,爱上他的新朋友,以及他的新老师。
第三篇:孩子到幼儿园
孩子到幼儿园带给他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也许有的家长以为学习语文、数学是最好的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让孩子聪明是最关键的。不过真正的学前教育专家会告诉你幼儿园应当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快乐是成长的元素成长是快乐的结果。家长择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多家长考虑择园其实教育界人士或教育部门领导的孩子很多都是就近入学。同时根据不同家长的需要本市有部分公办园全区招生或全市招生还有众多民办园可以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因素对孩子是最重要的家长们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寄宿还是日托寄宿制幼儿园班级名额编制较小即每个班的孩子人数要少一些。寄宿制幼儿园的园舍、设备要求高于日托幼儿园除后者应具备的房舍条件外还要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室和教职工值班室。寄宿制幼儿园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考验如果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幼儿园需要提前和孩子商量并进行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训练。如果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或是工作很忙、即使下班回家也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而且孩子身体健康、性格活泼、适应能力强具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可以送全托。
第四篇: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本站推荐)
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第五篇:教师寄语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
教师寄语: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种转型。由于这种转型,孩子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孩子与社会渐行渐近——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其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
小学一年级与幼儿园不同,相对于幼儿园而言,小学一年级最集中的特征是它与社会的逐渐对接,尽管学校仍然是学校,和社会相差甚远,但是从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作息时间范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主题。这是与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如果说幼儿园更多的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更注重“自理”和“自立”;如果说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是“朦胧”,那么,小学一年级则是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贯彻其中的自然是“学习”的深化与完善。这既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行为特征,也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自然形成的教育转变,是其自身的规律使然。
行为的规范性。幼儿园同样有着明晰而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规范往往成为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更不能妄言其他。而这个时候的老师,也更多的承担了“保姆”和“保育员”的角色。小学一年级的不同则在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所欠缺的只是“点拨”和“自律”。在这个时候,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且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纪律约束的“刚性”。幼儿园有纪律,但是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小学一年级则由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着诸多不适应,但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角色要求、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严酷性,这种转变又不可避免。
上述的不同恰恰反映出小学一年级由生理“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