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落户星河湾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落户星河湾
(来源 大享网——专注海南民俗)
2009年9月20日,星河湾地产携手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社科联、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史学会、番禺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峰会”、“海上丝绸之路万人申遗启动仪式”等系列主题活动。
据了解,当天,广州首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式永久性落户星河湾。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哲夫、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邓炳权等领导以及星河湾地产董事副总裁梁上燕女士等出席此次活动,以此表达广州市民对弘扬古老海上文化的愿望和信心。
星河湾挑起寻根海上丝路文明重任
目前,国家文物局初步决定将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五市,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今后我国有关“海丝”的申遗,不再是一个城市的单方行为而是捆绑集体之举。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广州,将挑起此次申遗工作的重梁。
作为千年羊城哺育而生的星河湾地产,十年来一直肩负着对城市、对社会的责任。浦东星河湾开盘后一个月便取得40亿签约业绩,名动上海滩。今天,星河湾地产回到故里,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际,携十年品质传承、八年构思规划之作——广州【星河湾?海怡半岛】,以此承担起传承历史文明、打造城市人文景观的重大使命。
海上丝路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峰会,共襄千年盛举
据介绍,本次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为在金舫游船上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峰会以及在星河湾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万人签名启动仪式。
当天下午13点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峰会以丝绸之路海上体验之旅的形式展开,嘉宾们坐上游艇,从广州大沙头码头驶向【星河湾海怡半岛】,让人们提前领略【星河湾?海怡半岛】的岛居生活。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邓炳权、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刘宁荣、曾主持筹办南海1号“海上丝绸之路”发掘与保护的曹劲博士、“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总设计师冼剑雄等出席了本次高端峰会。
与会者对广州古海上丝绸之路及广州城的历史意义展开深入探讨,让现场的嘉宾亲历广州两千多年的贸易史和广州浓郁的文化底蕴。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申遗仪式启动
当天下午,在广州星河湾销售中心,政府领导及嘉宾、星河湾各领导一同上台,共同启动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万人申遗活动。音乐声、欢呼声、掌声交融,广州星河湾迎来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而业主们也在签名板上,写下对广州申请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望和决心。
活动当天,广州首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永久性落户星河湾。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广东省文史学会会长张磊、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李明华联合向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华南区营销总监孙颖女士授牌并祝贺;顾涧清还把已故季羡林老先生在1990年5月为其主编的《论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作的珍贵题词赠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还向新成立的研究中心捐赠了有关海上丝路系列丛书。
第二篇: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早在1985年,人民画报社就组织专家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了多个亚非欧国家,经媒体广泛报道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化热点。1990年10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30多个国家的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沿海上丝绸之路对10多个国家的20多个港口进行了考察访问。这次考察活动,如同催化剂一般,唤起了国人对海上丝绸之路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而近年来,广州、泉州、宁波等城市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争,更将世人的目光聚集于此。
历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人类文明延续和进步的自然历史,也见证了我们的祖先为了延续文明和维护进步所付出的努力。合浦作为一部在中国海洋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巨著,不仅值得世人重新阅读与感受,更需要我们自己重新认识和审视。正如广西“海上丝绸之路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组长熊昭明所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海,是海外贸易的连接延伸,是传播海洋文化的链条。
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相应,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享有盛名的海港,有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宁波、江苏的扬州等,它们的兴起和发展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
丝绸之路,一直被认为是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对话之路”。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将中国长安(西安)西达地中海东岸的古代商道命名为“丝绸之路”(Silk Road)之后,丝绸之路的称号沿用至今。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连接延伸,中国著名的陶瓷、茶叶、丝绸和铁器,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路线,以中国起点,东通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港口。
第三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妈祖文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妈祖文化
作者:宋建晓 《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2日 10版)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汉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密切关联。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
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拥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妈祖信众有两亿多人,其中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甚。
由于独特的历史发展条件和传播范围,妈祖信仰不仅具有神缘文化的特质,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海外,不少华人集聚地,因为对妈祖文化的认同,而把天后宫作为社群活动的组织核心和主要场所。妈祖信仰与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容易沟通、理解和融洽,无形中也促进了华侨与所在国人民之间的感情联络,达到“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的大同境界。因此,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的大爱精神,可以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民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妈祖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先锋,在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由妈祖文化搭台,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海洋经济、投资贸易等领域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福建已在东盟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沿海港口业已开通至东南亚的51条海上航线,同时面向东盟国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沿线地区信息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是福建省、全国乃至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所共同的责任。要大力推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创新,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搭建密切情缘关系、扩大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推动妈祖文化交流与传播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品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第一,要强化妈祖文化认同意识。这是弘扬妈祖文化的坚实基础。所谓妈祖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妈祖文化的理解、认可、保护和实践并产生归属感的社会心理过程。要普及和完善妈祖文化认同的知识体系,将妈祖文化通过一定的手段转化为知识,或者嵌入到知识体系内,才可以让人们感知、理解和认同。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妈祖文化的精髓。在民间活动中,人们往往认为信仰妈祖仅是为了祈福禳灾,希望通过祭拜神灵,以求得人丁兴旺、逢凶化吉、财运亨通等,而没有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个体的角度看,只有将妈祖文化内涵内化为价值观,让信仰者从妈祖精神中得到感化和熏陶,才能实现妈祖文化认同的个体自觉化,走出对妈祖信仰的认识误区。
第二,要增强妈祖文化传播效果。这是弘扬妈祖文化的重要方面。在传播方式上,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先进传播手段,同时用动漫、音乐、舞蹈、书画等表现方式,让妈祖文化插上科技和艺术的翅膀,在走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和地区时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在传播载体上,把妈祖文化与旅游休闲相融合,依托妈祖源流博物馆、妈祖文化影视园、妈祖阁、妈祖文化朝圣观光区等旅游新景点,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妈祖文化的魅力。
第三,要构建妈祖文化产业体系。这是弘扬妈祖文化的关键载体。一是打造妈祖文化产业基地。以申请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契机,建设一批有利于妈祖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地和设施,切实改善妈祖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并依托妈祖宫庙联盟,通过祭拜护照、分灵仪式等形式推动妈祖祖庙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妈祖庙建立紧密联系,强化祖庙的中心地位。推动妈祖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把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世界范围内展示、传承、弘扬和体验妈祖文化的中心区域及滨海旅游休闲胜地,使福建特别是莆田成为世界妈祖的朝拜中心、交流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二是培育妈祖文化产业市场。主动承接台湾妈祖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福建地域文化优势,着力培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国际性妈祖文化产业市场。特别是在莆田湄洲岛策划开展以妈祖文化为题材的大型节目活动,以“印象妈祖”来吸引和留住游客,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妈祖文化产业链。立足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及妈祖文化发源地的特殊地位,充分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本力量,以妈祖文化为精神纽带,以沿线国家为区域分布,以福建特色产业为主导,打造数条“研发创新在国内、生产加工及市场在国外”的沿线特色产业链。
第四,要优化妈祖文化交流机制。这是弘扬妈祖文化的有力保障。政府层面,一方面要搭建有利于妈祖文化交流的平台。如统筹规划妈祖文化产业,共同创作演艺项目,培育对外文化经营机构,推动资讯网络建设,加强线上交流互动等;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利于妈祖文化交流的制度,进一步总结在莆田开展的三月妈祖诞辰庙会、九月海上祭妈祖大典、十一月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妈祖文化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民间层面,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以及各种由海外华人组成的妈祖文化交流组织等,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包括文艺演出、旅游观光、餐饮购物、学术考察、妈祖会议研讨、雕刻绘画等,拓展妈祖文化的活动范围,以此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政府与民间层面要形成互动的机制,紧紧围绕妈祖文化主题,明确定位、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将妈祖祖籍地、出生地、升天地串成一条线,把宫庙活动与学术探讨、观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妈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入。
(作者宋建晓为莆田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第四篇:《海上丝绸之路——蓬莱》序
《海上丝绸之路——蓬莱》
序
《海上丝绸之路——蓬莱》作为袁晓春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这是蓬莱人研究蓬莱的重要著作之一。
众所周知,航海帆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工具。本书的重点领域就是古 船的发掘与研究。作者从1984年参与蓬莱水城第一号古船的清理工作起,就参与该古船的发掘、保护以及该古船的装配与展出工作等,直到建成登州古船博物馆,后任登州博物馆馆长。2005年开始发掘蓬莱第二、三、四号古船,他是考古队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了从头到尾的全部工作。笔者于2005年应蓬莱市文物局之邀承担蓬莱第三号古船的测绘与研究工作,袁晓春先生及其属下的多位文物工作者参与其事,给我以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从参与清理蓬莱第一号古船起,进而参与发掘蓬莱的全部四艘古船,在木船船体的保护方面犹有建树。多年来还曾对多艘古船进行研究,从蓬莱古船、韩国新安古船到山东菏泽古船,都有他的研究成果,从而奠定了袁晓春先生在古船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1991年12月,袁晓春应邀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帆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议上报告了蓬莱古船的发掘研究成果,获得好评。2008年11月,在韩 国木浦召开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传统船舶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袁晓春与魏俊、席 龙飞一道代表中国,每人都有一篇学术报告与会。袁晓春的关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学术报告很是成功,并且获得与会三国学者的欢迎。笔者以为袁晓春是从蓬莱走向国际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本论文集我们看到,袁晓春的学术领域相当广泛。他曾担任蓬莱戚继光 故里的筹建和领导工作,多年来对蓬莱乡贤戚继光也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多篇论文。在海外交通史领域,对中韩两国在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方面也多有涉猎。笔者还收藏有袁晓春编注、黄河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诗集《朝鲜使节咏山东集录》。在担任登州博物馆的领导职务以来,对与蓬莱文物有关的考证、分析和评价的论文相继发表,还有关于海事博物馆建设方面的论文。就笔者所知,袁晓春还是勤奋而多产的著作人,近年来每年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不乏有精彩的分析与严谨的考证。
笔者在看好袁晓春先生的学术成就的同时,也应指出书著中涉及个别论点 学术界尚存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学术问题需要相互切磋。即使是权威作者的 文章或著作,也是可以切磋或论辩的,因为许多学术问题的科学结论都是经过 反复的切磋、论辩才显现出来的。
《海上丝绸之路——蓬莱》即将面世,这是我国船舶史、海外交通史、文 物考古、博物馆建设领域诸多学术界朋友翘企以待的。
是为序。
席 龙 飞
第五篇:“海上丝绸之路”的广东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海上丝绸之路”的广东思考
作者:王寅娜
来源:《中国水运》2014年第02期
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就是海上交通大动脉,以顺畅的通道带动经济与贸易的发展。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个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国在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构想,成为中国沿海省区争抢面向“海上机遇”的热点。沿海各省也在地方两会期间纷纷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构想。几位广东省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在广东省两会上提出:广东省要抓住机遇,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