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技师论文:石灰石砂铸件气孔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消除措施
技师专业论文
工种:铸造工
题目:石灰石砂铸件气孔形成 的原因分析与消除措施
日 期:2012年5月12日
石灰石砂铸件气孔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消除措施
【摘要】在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设计、工艺、材料管理等原因。铸件内部、表面或工作性能等方面容易产生各种缺陷,铸件缺陷影响铸件的质量,严重的甚至造成废品。所以提高铸件质量,降低铸件废品率是铸造生产中需要经常分析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造型,烘模,扣箱,浇注,气孔
铸造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在一般机械中,铸件重量约占机械设备重量的50%以上,在工业设备中铸件占的重量更大,约占80%以上,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各项领域中。广泛的采用各种铸件,因此,学习铸造方法,研究铸造理论,对铸造事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铸造生产过程中,由于设计、工艺、材料管理等原因。铸件内部、表面或工作性能等方面容易产生各种缺陷,铸件缺陷影响铸件的质量,严重的甚至造成废品。所以提高铸件质量,降低铸件废品率是铸造生产中需要经常分析研究的问题。下面对铸件产生气孔的原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石灰石砂与硅砂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它没有受热后的相变膨胀,铸件的结疤、夹砂缺陷少;含游离SiO2少,大大减少了矽肺病的危害;型砂溃散性良好,落砂清理容易;生产铸件时不易粘砂,能获得表面光洁的铸钢件;石灰石砂来源广,可就地获得优质廉价的原砂;对铸钢件适应性广,既能生产碳钢件,也能生各种合金钢铸件。因此,用石灰石造型受到铸钢生产工人的普遍欢迎。但是,石灰石砂也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在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将会造成许多铸造缺陷。其中,用石灰石砂造型时,铸件气孔就是一个颇为头痛的问题,它是铸件报废的一个主要缺陷,占此类铸件报废问题的60%~80%,因此对石灰石砂铸件气孔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的预防措施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生气孔的原因分析
图一 侵入气孔形成过程
气孔形成的种类和原因是很复杂的,有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图二)、侵入性气孔(图一)、有浇注时卷入的气体而形成的气孔,有从型砂侵入的气体而形成的气孔。还有渣气孔,砂气孔等。对此,教科书和一般的资料对此有较详细的描述。本文仅就石灰石砂的特点及铸件生产的气孔特性进行分析。
图二 反应会孔的形成过程
a—形成气泡核心 b—气泡长大 c—形成针孔 1— 砂型 2—钢水 3— 气泡核心 4—针孔
石灰石原砂是以石灰石(CaCO3)为主要成分的矿岩,经机械破碎、筛选、粒度分级等工序制成,它是一种特殊的热解发气性用砂,在高温下发生如下热分解反应:
9200C CaCO3 → CaO+CO2↑
CO2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在高温下易与金属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2CO↑ CO2+Fe→FeO+ CO↑
就造型材料本身而言,石灰石砂最易给铸件造成两种气孔,其中一种是砂气孔,铸件在造型、烘模、扣箱、浇注过程中,因掉砂、冲砂等原因,使砂粒或砂块进入钢液中,砂粒在金属液中发生以上三个反应而生成的气孔.由于气孔中常留有较多的FeO或FeO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硅酸盐形成复合残渣.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此种气孔常与夹渣伴随产生,气孔较大,有时与夹渣不易区别开来。其二是侵入性气孔,此种气孔不是在浇注过程中卷入,而是在浇注后,在铸型的界面上,金属与型砂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映,从而使型砂产生的气体侵入铸件表面凝固前,气体侵入,则气体可能随凝固析出或来不及析出则形成表面光滑的铸件内气孔;如表面已进入凝固或半凝固状态,则此时形成垂直于铸件表面表层的细长气孔。
此种气孔不同于湿型铸造产生的表面氢气孔,孔口常外露,孔口多呈椭圆形,细而长。从显微分析得知,孔壁呈蓝色(氢气孔呈现金属本色),孔内常伴随有Si、Fe、Ca等低熔点的金属氧化物,最易沿晶界生长。
下面,就石灰石砂侵入性气孔形成的机理进行详细的说明。众所周知,只有满足下列条件,气体方可侵入铸件形成侵入性气孔。
P气≥P液+P腔+R金
式中 P气——界面上,型砂气体对金属的压力 P液——液态金属的静压力
P腔——型腔中气体的压力,一般为大气压 R金——气体侵入金属所必须克服的阻力
2R金=
r——金属液表面张力 r——气泡半径
的大小与金属液的成分与状态非常大。我们知道,当金属液较纯净,较
大时,气体进入金属必须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当金属液中含有FeO或金属液表面被氧化后,由于FeO的熔点低(1370°C),活性好,它是金属液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它的存在使金属液的表面张力大幅度降低。
在石英砂造型时,由于型砂中的气氛接近与中性,因此在考虑侵入性气孔时,往往是注意p气的影响,对R金没有予以特别的重视。
但石灰石砂与石英砂不同,位于界面上的石灰石砂受热分解时,一方面形成
强氧化性的CO2气体,使金属液氧化,降低金属液的表面张力;另一方面,由于砂粒的分解形成了孔隙,孔隙又为气泡形核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形成了既有气源,又有低表面张力和孔隙的侵入气体环境,因此,气体极易突破金属的表面能侵入金属液中,从而形成侵入性气孔,即使金属液表面凝固,由于石灰石砂型与钢液剧烈的界面反应,以及界面先快后慢的冷凝特点,在晶粒的接合处会形成薄弱的FeO空间,从而为铸件的表层形成细长气孔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预防石灰石砂铸件产生气孔应下列思路着手。
(1)在造型、扣箱、浇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掉砂、冲砂、夹砂。
(2)型砂具有良好的气流方向性。背压少,有利于排气。
(3)金属液具有良好的抗二次氧化能力,尽量降低金属流的二次氧化倾向。(4)减弱型砂发气的氧化气氛,如在面砂中渗入石墨粉,但要慎重,否则会由于铸件表面不能形成良好的临界氧化铁层而形成牢固的粘砂层。2.防止铸件气孔的措施
对于侵入性气孔而言,石灰石砂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 要做的是改善界面条件,要求面砂易形成烧结层,减少面砂孔隙率,提高背砂透气性,对铸件的钢液冶炼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钢液中FeO含量少,钢液中含有一定的残余硅、铝等还原物质,从而减弱钢液的二次氧化倾向。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对防止铸件产生气孔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1)面砂用40—70目细砂,适当提高粘土加入量(质量分数5%—6%),再加入6%的水玻璃,使面砂减少孔隙和形成烧结层,背砂则用20—40目粗砂。造型时面砂很薄,一般不超过30mm,在背砂上插入通气孔,以形成良好的通气条件,同时相对于石英砂造型相比,吃砂量要提高,对于一箱多型的铸件,在各型的相邻处要保证足够的吃砂量和通气措施。
(2)控制良好的钢液的冶炼过程。石灰石砂铸件与硅砂期待件相比,其钢液冶炼应有相应措施,主要是提高钢液的抗二次氧化能力和减少含氧量,在冶炼时脱氧要完全,应保证钢液的残余硅含量大于0.03%,在终脱氧时,其脱氧剂应适当加大,当采用铝条终脱氧时,其加入量应不小于0.18%,从而保证一定的残余铝
量和硅量,提高钢液的抗二次氧化能力,提高钢液的表面张力,此举不仅可达到预防气孔的目的,并且也显著改善了铸件的表面质量。
(3)在造型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底注式,浇道、浇杯最好全部为预制耐火砖,以减少和消除冲砂性气孔。在扣箱完毕后,应用压缩空气将残砂吹吸干净,并将明冒口、浇口盖好,防止掉砂、冲砂。
【参考文献】张少本,宋小春.《铸造工艺学》
第二篇:函授论文-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整个班级不可能都是优秀的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有的简单,有的却很复杂,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后进生的主要特点,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及个人因素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具体原因。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具体原因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教育;转化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作为一个班级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由于能力、性格、志向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成绩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和研究课题。后进生是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正确了解、分析后进生的类型、特点和形成的具体原因,这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的类型和特点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的类型
1、纪律观念淡薄
大部分农村里的后进生纪律都比较差,这是与其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因为好多家庭身在农村,父母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爷爷奶奶,在某些事情上没有说服力,这些小孩不听从爷爷奶奶的话,还有些孩子是在他们父母恐怖下过日子,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到,这些都使他们在性格上产生叛逆,自我教育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好动贪玩,爱出“坏点子”,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尤其爱说话、好动,不能坚持认真听课,左顾右盼,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这种类型的后进生一般都很聪明、活泼,但懒于动手动脑。
2、学习成绩不佳
有些后进生在纪律上却能保持的很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作业能认真完成,但可能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或由于个人的某些原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较为低下。
3、纪律观念和学习成绩都较落后
这种类型的后进生综合了前面两种的类型,这些后进生又调皮,又不喜欢学习,由于多方面的结合,改造这种类型的后进生难度也比较大,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农村初中后进生的特点
1、后进生的行为
后进生的行为特点绝大多数表现为“反其道而行之”,即常常违反学生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时是“对着干”,有时是阳奉阴违,往往成为害群之马,令老师、家长、同学头痛不已。后进生往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无明确的追求目标,是非观念模糊。
2、后进生的情感
后进生的情感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普遍存在自卑的思想意识,他们在学习上比成绩好的学生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缺少成功感,这使他们在学习方面较为自卑。另一方面,同任何青少年一样,后进生也有自尊心,同时由于在学习方面的自卑,使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自尊心较一般学生更强,更爱表现自己,甚至达到偏执的程度,这也是很多后进生一些行为偏激的原因。
3、后进生也有闪光点
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比普通学生花费的精力少,使得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精力,他们在交际和文体方面往往比一般学生做的更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更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习之外的各种活动,他们往往有更大的参与热情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二、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行为不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家长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特别是在我们农村,有一些家长终日无所事事,他们的一举一行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下一化。如工作懒散、生活平庸、言谈粗俗、胸无大志、趣味低级、热衷赌博、沉迷色情„„这些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2、教育方法不当
虽然在农村,但有些家长孩子少,特别是那些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对孩子表现的十分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中娇生惯养;更多的是由于家长的行为举止不当,而
且这部分家长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他们的素质较低,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处理也特别消极,有些比较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仇视一切“教育”,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了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现代社会,离异的家庭较多,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的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了学校中的“后进生”。
(二)学校方面
1、教师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后进生他们再怎么认真教,也不会,特别是上了初中,基础不扎实,即使是下再大的努力,也很难提高他们的成绩,所以后进生常常受到老师的冷落,常被称作“遗忘角落”。在我们学校中,就有相当多的“后进生”诉说,他们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后果却是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目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读书的敌意种子。
2、教学的失误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但由于这些后进生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主要是对那些成绩好的负责,而那些后进生就可能顾不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须出现并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做不到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生”。
(三)社会方面
当今社会鱼龙混杂,各种观念碰撞,成年人有时也难以辨别其中的是是非非。而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深受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一些宣传淫秽、色情、暴力、行凶、恐怖等毒害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有害的精神食粮,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早恋、旷课,沉迷于游戏室、网吧和色情光碟而不能自拔,违纪乃至犯罪的现象有上升之势。
(四)个人方面
首先,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逐渐形成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因此他们就会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反而使自己“丢人现眼”,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而且当他们从小学升入中学,面临的
是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这些都让他们容易感到苦、累,心理上不堪重负,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则,后进生自学能力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各课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其次要真正关心和尊重后进生;再次要采取良好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一)全面了解后进生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没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就没有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后进生,他们都绝非一无是处,他们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也渴望自己能有进步,希望周围的人(尤其是老师)注意和尊重他,这是后进生的“共性”。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等等这些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有的学习成绩差,但纪律方面还不错;有的虽自由散漫但道德品质还可以;有的行为不端但头脑灵活等。教师对此应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转化过程中促其扬长避短。
另外,对后进生的生活环境也要去了解,包括他的家庭环境和交往环境。有的学生在校内屡犯错误,却在家庭中得到呵护;有的在同学中比较孤独,在家庭也不受欢迎;有的父母离异,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和爱护。通过对家庭环境的了解,可以把握后进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及其家庭地位。通常情况下,后进生总是愿意与和他本人基本状况相似的学生交往,从而获得语言上的相互沟通,精神上的彼此安慰,但可能也会有前其他情况,教师通过了解,也可适当借助他人促进转化工作的进行。
(二)真正关心和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通常是因为其缺点比较明显,而受到周围的偏见和冷遇,心理往往显得封闭与孤独。他们对他人的一言一行十分敏感,有时甚至把他人善意的夸奖视为恶意的嘲讽而具有排他性,过低的估计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对他们,教师应多给予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并且多给予他们一点爱,以激发他们的自我肯定意识,使之形成青少年学生应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消除他对周围环境的戒心,积极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并自觉接受他们的帮助,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取得思想和学业上进步。
(三)采取良好的方式方法
转化后进生最主要的手段是以理服人,要通过耐心、细致,甚至反复、长期的说服教育来促其转化。后进生的说服教育,应在客观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后,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晓之以理,把道理讲深讲透,用教师自己的认识去影响和纠正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听得真切,想来明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转化后进生,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是为了导之以行,只有后进生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才算完成了转化任务。教师的关注期望之情,尊重爱护之情,必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对性格内向的后进生,要有循循善诱的温和之情;对性情暴躁的后进生,要表现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盼之情;对于自卑、孤独的后进生,应该露出关切、恻隐之情。通过实实在在的事,明明白白的理,真真切切的情,去打开后进生的心灵之锁。
(四)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后进生之“后进”的表现各不相同,形成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能认真分析其后进的表现及导致后进的原因,再根据各自的特点予以帮助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要具体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学习基础差,还是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还是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还是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分别要因人施教,强化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关锻炼坚强意志,树立自信心,增强进取心,培养良好地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即使不尽合理,也要加以肯定,在指导应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及时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促其为学生创造安静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道德行为不良的后进生,转化工作难度较大,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细致的劳动。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在尊重他的基础上找其谈话,对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指出其过失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促其产生自责和内疚的心理,增强改过向善的内驱力。根据他不同时候的表现,经常有目的地与之交谈,不断强化教师的关注意识和学生的改过意识,对他们所取得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及时而公开地表扬,以激发其自尊心。当然,对这类学生地过失行为也要适时提出批评,对严重地则要进行警告,直至建议学校给予必要的处分,但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激化矛盾。此外,做好批评或处分后的善后工作,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比如今年在我班上就有一个同学,精力过于旺盛。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该生还经常从家
里带来各种玩具,分发给其他孩子,这一切不仅影响该生自己学习,而且还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怎么办呢?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后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听了他们的话以后,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同学必须先转变他父母的观点,于是跟他父母说理由,他的孩子虽然调皮爱玩,但人很聪明,只要略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的话,就一定会有收获。跟他父母谈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终于使他们的思想有了转变,我还告诉他我会与他们统一战线,共同的目标都是把你的孩子的成绩搞上去,让他们在家里监督他,学校就我来,如果有问题的话就电话联系。跟他父母交往过后,我在学校里特别注意他的一言一行,一旦出现问题,就找他来耐心、细心地交谈,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他有种内疚感和责任感。通过谈话后,他以前出现的问题就几乎没再出现了,而且还做了不少好事。我一看到他只要做了一点好事,也在全班表扬他,让他感到他在班上的意义很大,他的自尊心也上来了,从此他也爱拿出课本来看了,再加上家里的严密监护下,他的成绩也一步一步上来了。他自己也感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充满信心。看到他不断地进步,自己心里也特别舒服。
当然,在转化过程中,对后进生的起点要求要放低,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一种使命感,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后进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自卑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素质的自信心,从而向健康的方向转化。用教师的关爱、理解、教育、帮助,加上集体的力量和温暖,给他们一个冷静反思的空间,从而自戒自律,积极进取,早日融入整个集体大家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人的社会性规律,把班级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高度来看待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认真细致耐心的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把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有效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另外,转化后进生,需要学校、社会、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才能拔去后进生心头的阴云,才能拔开云雾见晴天。
参考文献:
1、《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胡友仁.教学研究.1992.13-15
2、《浅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王君芳 2004年6月28日
3、《农村薄弱初中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沈国强 2007年5月
4、《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胡继海
5、《转化后进生的四把“金钥匙”》梅州日报 谢伟峰 2009
年6月 年7月7日 2005
第三篇: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分析
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对企业用工现状以及“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定义
《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中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
“民工荒”则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
二、浙江省企业“民工荒”现状及特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作为返乡潮的延续,春节过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等待观望。到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企业久违的订单重新增加,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可工人找不到了。
据调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
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业多集中在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9.1%,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排在前三位。从工资看,农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他们的月均工资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二)从工作岗位看,缺工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与“民工荒”缺工集中在技术工不同,本次的“民工荒”紧缺的是普通的操作工。例如,温州劳动力市场缺口最大的5个工种是:普工、服务员、学徒工、平车车工和注塑工;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用工统计信息显示:服务员、普工、缝纫工最为紧俏。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民工荒”成因
浙江省出现大规模“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将这些原因归结为几个主要方面:
(一)劳动力总量的供给相对减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证明了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年,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数量增长率为5年来最低,增长率较上年减少74%。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59岁)供给增长率也在首次出现下降。因此从起首次出现了“民工荒”。到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左右,大大低于1996-的水平;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却保持了年均10%的快速增长,远高于1996-平均增长8.6%的水平,企业的用工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因此,在未来的时间内我们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步趋于紧张。
(二)中西部发展快,增加了用工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特别是在中央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中西部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轮热火朝天的投资潮。统计数据显示,来,西部地区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上半年,西部经济更是率先于中东部经济和全国经济反弹上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增长5.9%、6.8%、1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增长26.7%、38.1%、42.1%。中西部地区高速经济增长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为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或者附近打工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工资增长加快,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减小(东、中、西部农民工工资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2%、5.9%和8.2%)。再加上流动成本的原因,沿海地区的“招工”竞争优势不断弱化。,农民工开始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外出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比增加了8.6个百分点。
(三)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
诱发“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村收入提高,而打工收入却维持原有水平,从而导致总体上“打工红利”的下降。首先,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大降低了务农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对土地投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其 <莲山 课件>次,在减负的同时,中央还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实行了一系列农业补贴制度,包括对农民的种粮实行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良种和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综合补贴,并且补贴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强。这些都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带来了直接的实惠。此外,中央还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投入,大大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在外出务工的收入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的同时,务农的吸引力却在不断地增加。一些农民工通过利益比较,并考虑到家庭团聚、免于奔波等因素,得出了“进城打工不如回家种田”的结论。
(四)农民工流动成本提高
根据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农民工对收入、环境等因素进行理性分析,以决定是否进行城乡转移。浙江省内企业一般为外向出口型订单加工工厂,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多年来一直是农民工打工的首选工厂。但是,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在离家近的二三线城市的小企业或者建筑工地上做杂工等,通常的收入状况为一个月1500元左右。而且这些农民工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在家收获庄稼,打工种地两不误。这就要求浙江的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对于远在内地的农民工要开出更加优越的报酬。让农民工背井离乡远赴南方,必然要算进生活费、住宿费和车费等。而且对于农忙季节还不那么便利。这些因素都无疑拔高了招工企业开出的工资标准,加上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至少要达到1800元以上才能让一个农民工勉强割舍目前1500元家乡附近的工作。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企业的工资标准超过1200元每月时,面对自己3%-5%左右的净利润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一旦提高工资,就要陷入亏本的境地。双方达不成交易造成“民工荒”是必然。
(五)农民工社会权利保障的相对匮乏
我国劳动力流动性差、流动成本高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源是我国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外出务工,不仅追求工资多少,还要考虑子女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权益问题。浙江省有万的流动人口,其中1800万是农民工,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其难以实现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生活质量的梦想。国际上多数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过程基本上是统一的,农村劳动力一旦流入城市,就自动成为城市居民。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过程是不统一的,由于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时,无法享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很难在城市留下来。大部分农民工在春节等期间往往要返乡,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农民工还会返乡定居。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回流大大增加了农民工的打工成本。
(六)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导致流动就业成本过高
出现“民工荒”问题还与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不足有关。由于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城乡就业考核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尽完善,导致有关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公共服务。在实地调研农民工就业状况时,碰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级政府,或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谁都说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农民工,或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就业,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失业。出现“民工荒”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工就业至今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因而基层干部缺乏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农民工在寻找求职信息时,普遍存在宁愿信老乡,也不愿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的情况。
四、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保障农民工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建立健康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首先离不开法制建设。许多法律、法规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缺乏明显的保护条款,导致了农民工权益频频受到侵害。要运用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对企业为雇工参加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养老保险等项保障措施给予制度性的规定。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如建立企业公众信息定期调查披露制度,既增加企业的透明度,为劳动者选择就业单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企业合理制定各项劳动标准提供依据。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壁垒
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非经济成本,就必须改革户籍制度,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规定,将以身份和出生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传统户籍制度改变成以职业和居住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新型户籍制度;逐渐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制定统一的城乡就业准入和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消除农民工身份上的局限和歧视。然而改革户籍制度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转变城乡二元分割局面的手段。政府除了要在法律制度上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更重要的是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和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城市生活氛围。
(三)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福利体制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除劳动力区域间流迁后顾之忧和保障其权利的基础。只有扫除农民工的流动障碍,建立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城乡统筹的社会福利体制,才能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当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逐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为逐步同城市接轨创造条件;三是在工伤保险为所有农民工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发展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四是要建立对极度贫困的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四)建立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是管理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制度,现行的就业登记制度是把农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门登记的对象只是城里人。政府有关部门要应对‘民工荒’或‘失业潮’,一是摸清当地农民工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就业农民工数、本地农民工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二是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农民工聚居地以及联网企业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第四篇: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与矫正措施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与矫正方法
许永峰
(韶关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又令广大父母和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不良风气和学生本人这些主客观因素分析其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矫正方法,这对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者的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德;形成原因;矫正
品德不良的学生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有的甚至处于犯罪的边缘或已有轻微犯罪行为。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不仅对其本人,而且对其所在的班集体,学校,乃至社会都非常重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了解导致其不良品德的主客观原因,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矫正方法,采取符合其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措施。
一、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分析
青少年学生并不是在真空中成长的,他们有自己的家庭、社区以及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换而言之,他们往往是在一个多元背景中发展、成熟的。青少年受到同伴、家庭及与之接触的其他成人的影响,受到学校及他们隶属其中的团体的影响,也受到媒体、网络及他们成长于其中的国家、文化与社区环境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产物。1.家庭方面的原因
除了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偶发事件等因素外,家长的教育教养态度与方式,父母双方在教养方式与态度上的一致性程度、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氛围等,常常是影响或导致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品行的不良影响主要有:
(1)父母的溺爱、迁就。这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散、依赖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致逐渐发展为不良的品行。
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
(2)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这会使子女感受到在家庭中没有温暖,因而就容易转向外界寻求友情。这时,他们极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所诱惑而走上品行不良邪路。(3)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单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这会使子女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或会造成他们对教育要求无所适从。
(4)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这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不良影响。
(5)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或家庭结构的剧变,如父母离异、有偷拿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儿童受到腐蚀,或使儿童心灵受到创伤而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
2.学校环境和教师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除家庭之外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正式机构。学校管理混乱、校园氛围欠佳、学校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缺少沟通,则是各种严重道德问题行为得以滋生和“催化剂”。教师是父母的代理人,也是学生仿效的榜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人格特点以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学生。例如,一个严格的教师和一个不严格的教师会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信息,促使他们形成不同的社会适应策略。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造成或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如,有的教师管教不管导,狠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教育工作不深人;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感情绪,教育效果甚微;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品行不良学生的“反复”过程,没有看到他在反复前的进步,对矫正品行不良问题缺乏信心、恒心和毅力;有的教师对品德不良学生睁一眼闭一眼,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或一推了之,结果把品行不良学生推向更不好的方向。4.社会原因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交往手段,包括广播、电视、书刊、报纸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关注着电视与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突出表现在色情与暴力的宣扬上。美国心理学家的数百项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或者参与网络暴力游戏的儿童及青少年学生更具有敌意性和攻击性,长期观看暴力电视或者参与网络暴力游戏会灌输残酷世界观——认为世界充满着暴力,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主要采取攻击手段来解决人际问题。这也会使一些青少年学生去敏感化,即他们对暴力行为不易产生情绪不安,更愿意容忍真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
不良社会风气
在不断走向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里,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显得更加复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更是如此。不良社会风气除了涉及各种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外,还包括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诸如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弥漫,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出现不良道德与违法犯罪行为的诱因。
5.学生品德的主观因素
就主观因素而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呈现出心理发展尤其是社会性、自制力等的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特征。随着青少年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同龄群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由各种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各种不良的内在反应,诸如好奇心激发不当,由强制、挑衅等引起的逆反或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期望过高,学业不良而遭受挫折,因人际关系不良或交友不慎、团体归属感丧失而自暴自弃等,都是导致不良品德或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在主观上,道德观念模糊、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不当、社会认知偏差乃至道德情感缺失、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积习难改,以及性格上呈现出的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好责备、骄横任性等特点,也是青少年容易产生不良品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如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把敢打群架等同于„„勇敢”。有的学生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这种认识没有转化为指导行为的信念,一旦在富有诱惑力的不良环境影响下,就可能走上邪路。
2.意志薄弱
有些品行不良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并非无知,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清楚的,甚至也想做好事,但他们的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个人欲求在外界某种诱因的影响下占了优势,结果作出了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侵犯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3.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按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一切品德行为无论好坏,都是受外界强化的结果,都是习得的。个体偶尔产生的过错行为如受到强化,就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固化成为其品德的一部分并因此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不良行为习惯如不予以根除,任其发展,就必然会导致品行不良。
品德不良多发生在青少年期,也并非是青少年心理特点本身造成的,只有当这种特点与失败的教育、恶劣的环境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时,才会导致青少年品德不良行为的发生。
4.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学生已经形成的性格特征制约着他们的行为。例如,学生身上的执拗、任性、骄傲、自私等消极的性格特点,很容易使他表现出无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为个人私利而我行我素,甚至做出破坏集体纪律和社会公德的行为。
二、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道德认识上无知,行动盲目;缺乏道德情感,情绪消极多变;道德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必须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在了解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教育措施才会奏效。1.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消除疑惧心理
品德不良的学生因为经常受到成人、教师的批评、惩罚和同学的歧视,所以对教师和同学有戒心和敌意,对教师的教育要求有一种对抗性情绪。因此,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首先必须消除他们的对抗情绪和消极的态度定势。要做到这点,教师应设法改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教师应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用爱心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把教师当做知心朋友。教师还应该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看到自己在集体中享有的一定地位,明确自己对集体的责任。这样,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教师和集体的教育。
1.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
品德不良的学生,经常受到成人的指责、批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恶自己,对教师采取沉默、回避或粗暴的态度。作为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尊重他们,给他们以耐心的帮助,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心,激起他们重新向上的意向。同时,进一步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变糊涂观念。其次要善于发现和支持他们的正确行为,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并在集体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气氛。
2.了解不良行为的动机
行为总是受某种特定动机所驱使。一种不良行为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动机,例如,打架行为,有的是为了报复,有的是为了称“王”称“霸”,有的是受人唆使等等。只有了解真正的行为动机,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3.提高道德认识,增强是非感
品德不良学生的是非观念差,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看作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作弊视为“友谊”,“够朋友”。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其不良行为,必须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这些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有效方法是结合实例,分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让他们从中得到借鉴,认识到改正自己不良行为的必要性。
2.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学生品德不良,绝大多数是由于是非观念欠缺,辨别能力差,在做出某种不道德行为时还认为是对的,如逃学、抽烟、喝酒、赌博等。他们认为守纪律是“傻”的,讲礼貌是“酸”的,论修养是“圈”的;骂得赢是“好汉”,打得赢是“英雄”,进监狱是“光荣”。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认为越敢于逞凶,就越能“戳得住”、“吃得开”。他们的信条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完全是亡命徒式的“英雄观”。在情感上失控就这样一错再错,越滑越远,因此,矫正他们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提高辨别对错的能力,是矫正不良品德的根本措施。
4.抓住时机,促使转化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一般要经过醒悟、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品德不良的学生如果出现醒悟,即他们开始意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有改正错误的意向和愿望时,教育者应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时机,给予鼓励与帮助。特别是当他们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会进一步激起他们进步的热情和信心,促使他们朝好的方向转化。
5.锻炼意志力,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不良道德行为矫正初期,外界诱因会使不良行为出现反复。这时教师采取适当措施,切断外界诱因对不良道德行为学生的影响十分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抗拒诱惑的能力。因此,当这些学生出现良好表现后,应有控制地让他们与一些诱因接触,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从而进一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3.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不良品行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内部错误观念的支配,另一方面也总是由一定的外部诱因所引起。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某些外界诱因还可能引起他们重犯过错。因此,在矫正不良品德时,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彻底改变曾长期作用于他们身上的种种客观因素,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断绝不良的人际交往;其次要加强他们的文化学习,补缺补差;再次要丰富文娱活动,使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中得到熏陶,从而增强抵抗诱惑能力,通过自身的道德努力来矫正不良品德,并在锻炼意志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二)不良品德矫正的措施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特点,以增强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意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4.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1)防范协约。这是以书面形式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建立的一种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是根据不良行为者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教育要求,拟定具体条文,对不良行为者的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以调动行为者的积极性、自主性,从而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
(2)表征性奖励。这一方法是编制一套表征性奖励系统来对行为者在矫正不良行为或作出良好的行为反应后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对矫正的行为起有效的强化作用。
(3)强化暂停。这种方法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对个体暂不予以强化或把个体暂时与特定的强化环境相隔离,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频率。
(4)榜样示范。榜样对矫正不良品行的作用是巨大的。组织品德不良的学生学习榜样,可以启发他们自觉地控制自己不符合道德的念头和行为,增强抵制干扰和调节自己行为的意志。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特点,以增强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意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对不良道德行为的矫正,还应当考虑不良行为的性质与程度,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性特点,做到因事、因人而异,使各项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对品德不良的学生,只要我们热情地关怀他们,严格地要求他们,摸透他们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能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按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健康成长,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人才。
第五篇:关于坡屋面渗漏形成原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坡屋面;渗漏;成因;措施
论文摘要:现在施工的一般普通的多层民用住宅绝大多数是坡屋面,坡屋面的施工周期在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上占很大的比重,因坡屋面结构皆为全现浇钢筋砼屋面,结构较复杂,细部处理较多,若是在浇筑时细部处理不到位或浇筑质量控制的不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到坡屋面建筑的质量,诸如出现渗漏现像。本文笔者就坡屋面出现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现在施工的一般普通的多层民用住宅绝大多数是坡屋面。整个屋盖系统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整体效果好,刚度好。同时,使用了许多新型复合型建筑材料得到的广泛应用,如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其效果要比平屋面防水效果好,但是一切事务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坡屋面的防水工程一旦出现渗漏现象,其维护起来难度非常高,维护费用也非常高,危险性大,效果不甚理想。
1坡屋面渗漏的基本原因
就坡屋面渗漏的原因,我曾经走访过一些工程和相关的一些工程技术员进行过探讨。得知每当雨季来临时屋面天沟,阴阳角,老虎窗泛水处等就出现渗漏现象,个别顶楼也出现渗漏现象,查找渗漏点非常难。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每当下大雨时,雨水非常大,雨流非常急,下雨的方向同屋面成一定角度,雨水就会呛入卷材内部。在卷材下面流淌或雨水呛入屋面瓦下,在瓦下流淌。雨水通过水泥沙浆结合层,保护层和水泥沙浆找平层及密实度不理想屋面板混凝土渗入室内,形成屋面渗漏。就其形成渗漏的原因,我认为施工时每个施工环节质量精度不够也就是与现行的质量规范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才产生以上问题。
现就坡屋面渗漏问题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及防治方法。与建筑同仁一起探讨一下,不妥之处请指教。
2坡屋面模板的支设
坡屋面模板支设是整个屋面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关系到屋面的坡度及屋面上的钢筋绑扎、混凝土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这就要求支模牢固、稳定、有足够抗击一切荷载的能力。在施工前,要求技术员对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领会设计意图,以及高空作业一切安全注意事项。施工时找好屋面的坡度,特别是屋面板材,要注意屋脊,天沟,阴阳角处的板材连接一定要密实,板缝调整好,容易跑浆的地方要堵好,配套工种预留孔洞一定要留的牢固不位移。模板表面刷上隔离剂,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观感好、质量好,如:板缝不堵好,混泥土跑浆,拆模板时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狗洞、混凝土密实度不好是混凝土抗渗性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3屋面混凝土施工
在屋面混凝土施工前,认真检查屋面模板的平整度及缝隙,已绑好的钢筋位置是否准确,上下屋面层钢筋网片的距离,确保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上下屋面钢筋网片之间安放铁马镫,使整个屋面钢筋网片的厚度一样,这样就保证了施工完的混泥土厚度一致,预留好老虎窗的钢筋槎子,待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用,水电预留管应设专人负责。
4屋面混凝土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在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配制是关键,水灰比太大,坡屋面混凝土不易成型易流淌,水灰比太小,混凝土太干,成型后混凝土密实度不好,强度低。在打混凝土前,我们要试配出最佳水灰比的混凝土。易成型、和易性好,施工时,首先采用人工混凝土初次找平,然后用平板振捣快拉振实的方法,人工找平多次碾压,确保表面平整密实光洁。同时,在屋面混凝土中预留钢筋、埋件,待屋面做苯板施工时用。屋面屋脊及天沟,阴阳角的混凝土要挂线一次施工到位,避免混凝土成型后,再人工修整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后的混凝土要及时覆盖养生。大面积混凝土因温度的变化,易产生混凝土表面龟裂缝,其裂缝产生的大小,与所用水泥品种、骨料、外加剂有直接关系。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预防措施。尽量选用低热量或中热量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减少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入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具有减水增型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和易性、降低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量大,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对称流程,便于散热。是加强混凝土养生工作,及时用湿润得草帘麻片等覆盖,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增强混凝土自身抗渗漏性。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屋面出现渗水的可能性。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和抗渗能力,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给使用者带来无尽的烦恼,因为维护难度大、危险高、查找原因难、费用大,所以我们在施工时一定要严加注意,避免上述问题出现。
5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修补法,涂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等方法。我们在施工中最常用得的是表面修补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缝进行处理。通常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沥青等防腐材料,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力的作用影响裂缝继续开裂。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当混凝土裂缝比较严重时,就可以用涂浆、嵌缝封堵法和混凝土置换法,解决裂缝继续发展。
6屋面苯板施工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屋面混凝土板施工完后,按设计在其上在施工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要原浆压光,增强其抗渗能力,自行增设一道冷底子油,让冷底子油充分堵塞水泥砂浆的毛细孔,初步达到自防水的功能。
当苯板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屋脊,檐沟,阴阳角处,苯板的交汇处,苯板连接要严,钢筋网要连接好,1:3水泥砂浆30mm厚在该处一定填满且密实,防止产生裂缝,此处是一个薄弱部分。
7屋面卷材、瓦铺设
在屋面卷材、瓦施工时要在阴阳角处,要按规范要求,增设附加层,落水口处,出屋面臭气孔根部要增加附加层,确无渗漏问题的出现。
现在大部分民用住宅都是坡屋面,无论是卷材,防水,还是屋面挂瓦,我们都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卷材防水要保证卷材的搭接长度,粘贴牢固,挂瓦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要求,坐浆挂瓦——让我们的工程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降低维修费用,延长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