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

时间:2019-05-13 07: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

第一篇: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

春风物语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

——关于临城县发展薄皮核桃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特色产业这个关键环节,有特色才有优势,有规模才有效益。近年来,临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薄皮核桃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政府培育、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发展薄皮核桃9万亩,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薄皮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支柱和特色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发展现状

1999年,该县在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的帮助下,从山东引进了香玲和丰辉两个薄皮核桃品种,经过多年来的示范推广,形成了以绿岭、绿蕾、新惠通等公司为中心,辐射全县8个乡镇、220个行政村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目前全县薄皮核桃栽培面积达9万亩,产量56万公斤,产值达4200余万元,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优质薄皮核桃产业龙头县”、“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省级示范县、国家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薄皮核桃示范基地。今年8月中华民族地区特产之乡推荐宣传组委会组织专家组对临城核桃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符合“中国特产之乡”条件,有望批准为“中国核桃之乡”。

随着薄皮核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核桃深加工项目也逐渐发展起来。绿岭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已投入生产,年可加工核桃1000吨,产核桃油200吨,烘烤核桃5吨;投资1.4亿元的核桃综合深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阶段,现已完成征地工作。绿蕾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扶持,培育壮大。该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的县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每年都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实际工作中,注重做到“五抓”。一是抓规划。经过全面调查,仔细研究,结合临城实际,制定了《临城县2008年-2012年薄皮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为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二是抓规模。鼓励企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搞规模化种植,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优,鼓励群众在自愿基础上进行规模种植,确保到2012年全县薄皮核桃达到15万亩,到2015年达到20万亩,实现人均1亩核桃园的目标。三是抓加工。注重产品深加工,提高薄皮核桃的附加值,制定了《关于核桃深加工财政贴息工作的暂行办法》,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核桃深加工项目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有力地促进了薄皮核桃深加工的发展。四是抓市场。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去年成功举办了临城薄皮核桃推介会,提高了我县薄皮核桃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采取申报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措施,着力提高临城薄皮核桃的知名度。五是抓保障。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部门、大户以及先进个人进行公开奖励,在今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县委、县政府对在薄皮核桃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公开表彰,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同时整合农业资金重点支持,几年来农口部门共投入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支持薄皮核桃产业发展。2008年6月,该县被省财政厅确定为整合农业资金发展薄皮核桃试点县,连续两年省财政每年拨付500万元专款,用于支持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龙头带动,全面发展。龙头企业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培育壮大主导特色产业的关键,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该县为强化典型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多形式培树产业龙头。一是培育基地育龙头。绿岭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开发荒岗1.3万余亩,栽植薄皮核桃1.2万亩。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在绿岭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全县薄皮核桃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二是发展股份制企业。成立了绿岭、绿蕾、新惠通等种植股份制企业37家,共栽植薄皮核桃3.7万余亩。三是培育种植大户。全县培养发展了28个种植承包大户,共栽植薄皮核桃约7000多亩。四是实行联户种植。涉及全县20个村1989户,共栽植薄皮核桃约0.4万余亩;五是鼓励家庭种植,目前有3000多户都种上了薄皮核桃,共栽植薄皮核桃约2.4万亩。六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共成立兴农等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23家,共栽植薄皮核桃0.9万余亩。目前,薄皮核桃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三)科技支撑,标准生产。发展壮大一个产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该县经过考察市场、请教专家、深入研讨后,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果品品质上。一是成立了县薄皮核桃研究所,对薄皮核桃育苗、种植、加工进行研发。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岭”牌苗木已批量生产,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二是与河北农大联合成立了薄皮核桃产业协会,编印了《优质薄皮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书籍1万本,全部无偿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加强了农民培训力度。2008年全县共举办有关薄皮核桃的培训班40余期,培训人员2万余人。三是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普遍推广了增施有机肥、生物农药新技术,成方连片的园区还使用了黑光灯杀虫技术。四是运用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水资源。对形成规模的成片林,铺设地下送水管道,全部实施单株根部滴灌。五是大力实施科技开发项目。经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许多科技开发项目落户临城。目前已承担了“绿岭核桃产业化技术开发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技术研究”、“绿色核桃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和“农业生态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级开发项目,进一步加快了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进程。

(四)市场运作,做强品牌。要做强一个产业,就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量。一是通过在北京、石家庄、邢台等大中城市创建专卖店,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2008年10月至今仅绿岭公司专卖店就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二是成立薄皮核桃农业专业合作社23个,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积极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绿岭”薄皮核桃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果品”、“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河北省首届名优果品展评会”金奖、“奥运推荐果品”、“中华名果”等荣誉称号,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绿岭”牌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五)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在发展薄皮核桃产业过程中,该县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了“树下种草,林间养鸡(散养)、养牛(圈养),鸡粪、牛粪用作沼气原料,沼液沼渣育果树”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如绿岭公司在核桃树下种植苜蓿7000余亩,在林间养鸡5万余只,圈养牛100多头,不但为薄皮核桃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还节约了生产成本。三、三重效益

临城县通过大力发展薄皮核桃产业,发展了农村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一)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县2008年薄皮核桃有经济产量的达到2.5万亩,占总数的34.3%,产量达到56万公斤,繁育优质核桃苗100余万株,生产核桃油200吨,烧烤核桃3000公斤,纯收入达1500余万元。

(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一是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县约有1万余人从事薄皮核桃的生产和经营。二是核桃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三是促进了农业观光旅游的蓬勃兴起,目前已有与薄皮核桃相关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省级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闫家庄、南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十余年来,我县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仅此一项就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较1998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年增加蓄水182万立方米,保土29.1万吨,每日多释放氧气3567.2吨,多吸收二氧化碳4877.6吨。通过大力发展薄皮核桃种植规模,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几点启示

临城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财力紧张,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立足县情,培育特色,把薄皮核桃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思考。

启示一:选好农业主导产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只有有效的引导、组织、激发,才能寻找到切入点。临城县有传统的核桃种植习惯,但“核桃好吃,皮难剥”等缺点制约着核桃不能规模发展、形成产业;薄皮核桃既有传统核桃的营养,又有皮薄、挂果早、丰产等优点,易推广且市场前景广阔。该县经过考查、论证、培育终于摸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启示二:抓好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临城县在发展壮大薄皮核桃产业过程中,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首先培树了绿岭公司这个龙头,通过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有力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兴起、壮大;随之成立的薄皮核桃产业协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使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

启示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生产环节的主体也是农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至关重要。临城县在培树薄皮核桃产业过程中,通过宣传发动造势,示范带动引领,外出参观取经,建立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既使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也使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学科学用科学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

启示四: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保障。农业是弱质产业,自身积累发展能力较差,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单靠市场机制很难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这时政府的协调、指导、管理、服务、保障的职能,显得尤为重要。临城县薄皮核桃产业在短短几年内能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健全的组织机构、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

第二篇:打造绿色明珠倾力林果富民

打造绿色明珠倾力林果富民

麟游县林业局

境内层峦叠嶂的麟游县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差,贫瘠的山坡地长期以来让农民增收的步伐变得异常沉重。近年来,麟游县充分认识到了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富民强县中的巨大潜力,热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优化种植业结构,制定惠农政策,不断壮大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

为了把绿色资源变成绿色财富,麟游县委、县政府把干杂果确立为兴林富民的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建设林果基地县和隋唐文化、生态避暑旅游热点县的总体思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并举等综合措施,不断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力度,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抓产业,全县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总面积已发展到22.3万亩,其中核桃新植建园12.3万亩,散生核桃、野生山杏10.0万亩,10个乡镇实现了核桃全覆盖,达到乡乡有核桃基地、村村有核桃园、户户有核桃树、家家户户都增收的新格局。2009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360万公斤,产值达到43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68.4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5%,群众发展干杂果的热情空前高涨。

今年,省政府将麟游县纳入“陕西省核桃经济林产业建设重点县”,为该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核桃建园步伐,延长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带来了新的机遇。麟游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树立“大林业、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按照“发 1

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品种特色、功能特色”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撑,狠抓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力争使“玉麟”牌核桃成为富民强县的“摇钱树”。

一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从2010年起,每年完成核桃新植建园3万亩,低产林改造1万亩,2010-2014年五年完成新植建园16万亩,使全县核桃总面积发展到28万亩。今年将采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服务促动、政策推动等措施,认真组织启动实施“陕西省核桃经济林产业建设重点县”项目,重点抓好核桃新植建园4.0万亩,野生资源扩盘抚育1.0万亩,实现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抓点示范,带动发展。为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麟游县委、县政府决定推行县乡领导包抓创建核桃示范园点工作责任制,通过抓大点,建大园,典型引路,效益引导,促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要求县乡各级领导按照包抓核桃示范园点一定五年不变的要求,在继续抓好以前干杂果示范园(点)管理和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抓好示范园(点)建设。县级领导每人要创建一个100-300亩示范园点,每个包村部门要创建一个100-200亩示范园点,各乡镇每个领导创建一个100-200亩示范园点,县林业局包抓紫石崖村、丰和寺村、卞坡村3个1000亩核桃示范园点建设,全县今年新建示范园(点)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要求新建示范园(点)按照大坑、大水、大肥、大苗的“四大一膜”模式精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良种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根粉蘸根、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运用率达到100%

以上。通过抓点示范,促进新建幼园规范管理,实现干杂果建园扩张规模、达产达效双赢目标,辐射和带动全县干杂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三是依靠科技,提质增速。要求各乡镇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特别要注重抓大点、建大园,在规范化建园、发展精品园上做文章。要动员群众树立主副换位,园艺栽植的理念,在留足基本口粮田的情况下,选择背风向阳、坡位中上、土层深厚的优等塬区地和台田地块建园。要大力推广整形修剪、施肥扩盘、除草抚育、抗霜保果、病虫害防治等科学实用新技术,不断巩固和提高以前干杂果建园质量,促其早日挂果,早有收益。四是制定政策,强化扶持。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修改完善《麟游县财政支持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在耕地新植核桃园的农户每亩补助400元;对在三年以内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村和乡镇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和15万元;对在县域内开展林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县财政提供100-500万元贴息贷款,同时设立奖励资金1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引建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奖励。通过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不断壮大核桃产业。

鲜亮的绿色名片,给麟游人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麟游会成为镶嵌在关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麟游的核桃产业一定会成为该县重要经济增长点。

第三篇:倾力打造

倾力打造“三园”学校 积极推进均衡发展

杨寨中心中学创特色校园汇报材料

杨寨中心中学成立于1996年秋,2009年与原初级中学两校合一。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7人,专任教师66人。学校校园面积6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5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100平方米,生均占地及绿化面积等均远远超出国家标准。多年来校园绿化、美化、现代化融为一体,环境优雅、书香满园。

近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着力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的办学水平等方面入手,倾力打造“三园”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配置,亲情呵护,努力营造学生温馨的家园

1、按公寓标准整体改造装修学生宿舍。本学期学生离校后,我校共投资近30余万元对学生宿舍进行整体改造装修。一是对宿舍内外全部刮仿瓷涂料,增设1米2高的彩色卫生墙;二是宿舍北面窗户全部更换成铝合金窗户,宿舍门全部包铁皮;三是每层宿舍新建一个洗簌间;四是在二楼和三楼各建一个学生洗浴间,安装4台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每个洗浴间个安装8个热水喷头,外设一个更衣间,真正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洗上热水浴的美好愿望。后期我们将以寝室文化为主题,对寝室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和美化。我校共有450余名住宿生,每个宿舍都按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进行配备,有专职宿舍管理教师和住宿生一同玩耍娱乐,这儿仿佛成了学生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夏无炎热,冬无寒冷,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铺床、叠被、洗刷、休息。住宿生实行量化考核,每天都有值周教师、宿舍管理员、学生会干部进行评比打分。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个人”。

2、不断优化、美化学生就餐环境。我校学生食堂始建于2002年,2008年利用国家项目资金进行改扩建,现在已能容纳1000人进餐。餐厅、操作间、贮藏室、仓库等宽敞明亮。餐桌凳整齐洁净。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保障有力。2009年,我校学生食堂被市教育局评为“放心食堂”。在这舒适、温馨的餐厅里用餐,学生不但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膳食,还学会了礼让、关爱等文明用餐的礼节,更多的是让学生懂得了珍惜粮食的意义与价值。合理的膳食,丰富的营养,使得学生有了充沛的精力从事一天的学习,特别是许多留守学生面黄肌瘦的小脸,也慢慢的泛起了红晕,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从此也精神大增,多数学生倍感自己的记忆力在不断增强。今年暑期,我校将投资5万元对食堂内部设施进行添置和提升,进一步优化、美化学生就餐环境。

3、“多管齐下”,倾情呵护留守儿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关爱留守儿童。据统计,我校目前有“留守儿童”295人,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学校认真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均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以及父母务工情况和联系方式等作了详细的记载。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留守学生”大多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优先对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问题。三是生活上、思想上关心“留守学生”。要求班主任教师要经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建立“留守学生”与教师的结对帮扶制度,让教师充当“留守学生”的第二监护人,使部分监护人长期缺位的“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要求“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书信或通一次电话,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抓住春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留守学生”家长共商“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二、德育引领,环境育人,倾力打造学生成长的乐园

1.德育引领,让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不断突出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巩固德育成果,切实抓好德育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人性的人,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遵守行为规范,争创文明学生”是学校向每个同学提出的口号和要求。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一日常规》,经常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制定了一套检查评比制度,如卫生评比、“两操”评比、爱护公物评比等。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设立值日岗等监督机制。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学生,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学校还运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记录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近年来,学校的好人好事不断增多,学生文明守纪的习惯已初步养成。

2、活动育人,让学生快乐成长。我校始终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一是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体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根据学期特点组织国庆节及青年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绘画展、书法展、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二是组织队列及体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冬季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依此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是每年清明节组织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代表分别到大悟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炎帝神农公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感受始祖文明的魅力。四是举办法制讲座,鼓励学生争做文明守纪小公民。

3、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外语角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通过栩栩如生的画匾,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古韵经典的文化长廊,富有个性的班级布置、内容丰富的宣传橱窗和独具匠心文化广场,让墙壁说话,让角落生辉。让每位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高雅的情操。

三、质量兴校,素质强校,全力创建学生求知的学园 1.坚持人本管理,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一是抓名师效应,铸高尚师魂。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始终把榜样教育与制度推动有机结合,使追求高尚师德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校市级师德标兵毛清元同志扎根乡村教学二十年,呕心沥血献身教育,因患胆囊炎、胃溃疡两次昏倒在讲台上,都是师生们把他送到医院,他病未痊愈又回到教室;市级师德标兵邓柏亮同志爱生如子,先后为二十多名学生付医药费、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他潜心教学教研,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励;他淡泊名利,多次将评优表模的机会让给别人。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学师德标兵,铸高尚师魂”的学习讨论活动,对照身边真实的感人事迹找差距,让大家自我加压、自主进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抓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学校注重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我校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评选培养”活动,并以此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充分利用市教育局组织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输送年轻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前往城区学校“结对拜师”,以期学习那里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经验和育人策略;另一方面邀请城区学校乃至市级教学能手和教学专家为我校教师作理论上的“充电”和“洗脑”,以及课堂教学实践上的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一是以“常规”为本,狠抓教学环节与过程的管理。积极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学习,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坚持德育引领,强调文化育人,以生为本、师生相长,打造道德课堂,构建快乐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善于总结,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道德课堂。二是建立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师备课、上课、课程纲要、作业批改、考核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均有明确要求,并由教务处和各教研组负责检查落实。每学期初学校提出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与计划,教务处拟好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教研组制定好学期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各科任教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时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求授课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能力的培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发展优秀生,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向课堂要质量,重视作业与练习的设计与精选,作业批改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考查评价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013年中考我校正取市一中46人。

3、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是充分利用各功能室组织实验教学,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直是农村学生的梦想。能在理化生实验室动手操作,提高技能;能坐在优雅的图书室,博览群书;能在音体美教室陶冶情操,发展爱好,所有这些都是均衡发展带给我校学生的实惠。2011年,我校在投资1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理化生实验室的基础上,今年又充分整合两校原有资源充实和完善我校功能室建设。三是积极申报数字化教学项目,打造数字校园,实现教育管理智能化、课堂教学网络化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四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完善大课间机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组建了由校团委牵头,各年级组和班主任参加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共享教育公平,着力创办和谐校园。

1.学校十分关注生活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是接受上海交大成功人士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对部分困难学生的帮扶。二是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困难学生结对帮扶,从生活、学习,思想上关心爱护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完成义务教育。三是组织师生捐款,对特困和重病学生进行帮扶。2013届学生胡智杰因患脑肿瘤,花去家中全部积蓄,是全校师生捐款两万三千多元,让他渡过难关,成功参加毕业考试。

2.学校坚持小班化教学,在招生、分班、任课等方面都做到公正、公平,不办“重点班”,不办“快慢班”。3.学校每年以形式开展“防辍控流”工作,制定了防辍工作制度和奖惩方案,确保每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采取“预防与动员”并举,保证义务教育的落实。我校七

(四)班学生朱欢欢因家庭困难,辍学打工,学校与该村村委会联系,村校联动(村委会帮扶一部分,学校免除生活费)解决了她的困难,朱欢欢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

4.“两免一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及时兑现,全面促进了“防辍促控保学”工作。

第四篇:打造特色产业

打造特色产业,服务党建品牌,创建微型企业示范村 太和镇亭子村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围绕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建设服务型“支部堡垒”、“典型引路”带动、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干部作风建设等五大主题行动,着力打造产业党建示范带和服务党建特色品牌,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市级微型企业示范村。

亭子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服务党建品牌,建立太和亭子黄桃产业党支部、蔬菜产业党支部、莲藕产业党支部、微型企业协会党支部。创新设置了“党建—科技—人才—合作社—项目 ”五位一体模式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企业+种养殖户”产业党建模式,形成了“特色产业党建示范带工程”,发挥了“典型引路”的积极作用,成为亭子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目前,通过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服务模式,做到党员上门为群众提供“代办式”服务,入户为群众提供“点题式”服务,结合项目、新农村、微型企业示范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和群众重大需求,为群众提供“主题式”服务的“民情会所”,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目前建立种养殖微型企业56户,带动群众110户发展黄桃、蔬菜、莲藕种植、泥鳅养殖等,带动全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展望

2012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市工商局上报《工商要情专报》(2012年第11期)上作出重要批示:“总结经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农村微型企业作为太和镇特色产业示范镇建设及产业升级、旅游升档的发展重点,是太和镇经济发展工作的中心之一。太和镇将以“激活民间资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狠抓“1+3+3”政策落实,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方向,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及组长村旅游产业。同时,强化微企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产业导向,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深入扎实抓好后续帮扶,增强微企发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微型企业存活率和成长率。进一步加大微企融资服务力度,推动扩大微企金融服务机构范围,提高微企扶持贷款额度,发挥微企协会的作用,引导微型企业诚信经营,提升微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

通过深入调研,对微型企业村的发展制定详细的五年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将继续开展“三级联姻”,强化行政帮扶,通过微型企业发展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专业行业协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三个结合”的形式,以微型企业示范村为依托向周边辐射带动,深入开发养殖种植,充分延伸产业链,对微型企业进行整体打造,实

现微型企业抱团发展。一是深入开展黄桃种植产业,从太和镇木莲岔公路口至大佛寺路段全面推广黄桃种植,打造万亩桃花林的恢弘格局。二是充分进行立体开发,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家禽养殖业。三是进行桃花酒、桃花宴、黄桃宴、土家菜宴等特色品牌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1-2个集餐饮、娱乐、观光、会展、度假、农耕体验为一体的4星级休闲山庄,形成5-10个上规模、有档次的特色农家乐,并发展打造出千亩荷塘、万亩黄桃林。

以亭子村为旅游资源,辅以报恩巨峰葡萄园、富金坝航电枢纽、恐龙湖、佛盐森林公园,形成太和旅游资源整体升级提质,大力推动全镇旅游商贸发展。

第五篇: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 倾力支持富民强村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 倾力支持富民强村

前 言

“三农”问题,近十多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连续发出了5个1号文件,鲜明地确定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坚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党的十七大更是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升至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高度。

苏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逐步减少,农民离开了土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着转移的问题。因此苏州所面临的“三农问题”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和出路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将会对苏州夺取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发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以及夯实村、镇级财力,提升农业企业以及村、镇级实体自身造血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就在于 资金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怎么来、以及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这中间最难突破的瓶颈就在于资金怎么来。

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努力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开创性、坚定性和操作性,实现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持续稳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政策具体措施,苏州市于2007年6月18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面向支持“三农”的专业性担保机构—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成立正处在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攻坚阶段,而这两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的两年,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 成立农业担保公司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

随着农村各项政策及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苏州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业产业 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农业仍然是个弱质产业,需要多方的、多层次的大力支持。而诸多“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来源,并非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不愿投入或是不想投入,贷不到款,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苏州农业亟需一个专业化的担保机构为农业组织与金融机构搭建一条绿色通道,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农村市场,以促进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5月江苏省内首家国有独资的农业担保公司应运而生。

(一)苏州农村金融现状

1.农村资金供求失衡。随着苏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水平没有相应增长。

2.商业性金融支农弱化。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投放于农村地区信贷资源基本稳定,增长缓慢,其中大部分信贷资源投入大客户,增长贷款大多向城区和非农业转移,部分商业银行调整或削减农村基层网点设臵,未切实承担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

3.新型金融组织起步迟缓。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新机制的运行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差别化信 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创新激励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区内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有所抬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发展创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要,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而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制约金融支持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金融供给总体不足,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

(二)农业担保公司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1.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大,农业投资收益率不高。加上农业具有担保不足和信用环境缺失等先天性缺陷,银行信贷投入较多往往风险很大,从客观上很难形成农业对外部资金吸引的优势。由于农业存在进入正规金融部门的限制,又缺乏贷款担保机制,因此只能求助于各种非正规金融的安排。

2.非正规金融机构作为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供给不足的产物,承担了一系列激励和信息服务职能,但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小规模和孤立客户上,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苏州的农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这就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而农业担保公司正是构架农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3.面向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能削减小额信贷的信息和成本问题,无疑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因缺乏市场化操作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一个专业化的担保机构能够凭借其为多方提供担保而分散风险,从而对信用交易活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而,农业担保公司的存在就成为一种需要和必然。

(三)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三农”问题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非常关心的问题,当前在农业方面和农村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实际上就是具体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作为全国最广大的社会群体的农民增收并实现小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和农业的面貌。而农业担保机构的建立,为执行好这一方针,为“三农”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农业担保机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研究农民和农村工作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实践显示: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这将会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和支持“三农”,对于有效拓宽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加速全市“三农”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正确引导农村民间融资,政府通过重视和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治理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二 农业担保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臵,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对农业要素投入及构成现状分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业贷款难、农业贷款担保难、种养殖业保险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为此,中央多次下达了各类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探索实行多种担保形式和设立农业担保机构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 题”;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操作方法,“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2007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建立和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和保险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大力贯彻党中央关于对农村发展加大投资力度的精神,切实增强农业的造血功能,苏州市政府于2007年5月出资建立了首家纯国资性质的农业担保公司。以农业担保公司为平台全面推进苏州地区的农业担保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营,农业担保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难点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农业担保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

(一)银行授信文化的差异

农业担保公司的初衷与金融机构的授信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一是苏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就是想运用担保公司的资本信用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但事实上,银行与农业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是从吸收担保公司资本金的角度出发,而并没有考虑要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重点与银行放贷要求支持的重点不一致。新农村建设项目中不乏一些优质的项目,但由于用款规模小,产出周期长,效益不稳定,尽管各合作银行领导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支持农业贷款项目,但具体经办人员认为农业贷款项目收益小,且对农业行业不熟悉,风险难于控制,态度普遍不积极。好多项目农业担保公司很想扶持并愿意承担担保之职,但银行不肯放款。就农业担保公司受理业务一年来,公司项目评审会通过同意担保的涉农项目达7亿多,但是真正落实银行放款的仅2亿,放款率不足四成,这使得农业担保公司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于推进农业担保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三是近一年来,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也给农业担保的业务开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国家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措施频频出台,银行银根紧缩。2007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多次加息、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遏制信贷增长过快和通胀势头。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大大减少,这对农业担保业务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不少已通过公司评审的担保项目因银行自身贷款额度压缩而搁浅。

(二)“三农”自身存在的弱点

1.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政策性补偿机制又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的特性,决定其不能完全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农业的季节性又常常影响农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效益,农业企业与其他商业企业相比,面临着市场及自然因素的双重风险。因而具有周期长、见效慢、风险 大的特点。而同时,农业政策性补偿机制不完善,一旦遭受灾害和疫情往往会导致企业损失严重,元气大伤。如08年初的那场大雪,就导致市农业担保公司的在保客户吴江众诚鸭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造成祖代种鸭冻死、种鸭棚垮塌等直接经济损失达420.75万元,同时造成当年种鸭产蛋率以及种鸭开产期推迟等间接损失暂无法估计。尽管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的有效手段,而且苏州市也于2006年就推行了农业保险,但农业保险自中人保1983年开办有关业务以来,20多年间发展一直缓慢,险种从最初的60多个降低到了目前的20多个,常常是“想保的不能保”,农业保险20年走不进“田间地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2.农村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贷款难。一是农村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的要求,承贷主体不符合贷款条件。各类农业企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机制建设滞后,缺乏主体资格,内部经营管理混乱,甚至都无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均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主体的条件。二是难以落实足额、有效的抵押。农业资产的表现形态主要是花木、果园、茶叶、牲畜等动产,往往不符合金融部门规定的贷款抵押物的标准;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农民的土地财产没有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且土地承包权抵押在开展担保的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大难度;农业企业大多位于城 郊或开发区,资产价值低。无法进行有效抵押,制约着贷款的申请和发放额度。

3.农业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缺乏良好的信誉基础。尽管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农产品一直处于市场竞争底端,产品利润和效益偏低,县域经济发展处于慢速增长阶段,缺乏支柱产业。而县域经济主导成份主要是中小企业,布局分散, 大多存在规模小、管理落后,技术含量低, 资金周转慢等问题。而部分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尤其是一些企业及个人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导致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高,使得金融机构“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对农业贷款存在潜意识的排斥。

(三)农业担保公司自身性质的制约

1.企业性质背负巨大的市场压力。苏州市农业担保公司尽管由政府全额出资,但独立于政府采取完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的方式。这与农业担保基金的性质完全不同。不仅要实现社会效益,还要保证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毕竟只有首先做到公司生存才能完成助农、资农的重任。

2.农业项目的实际受理效率低下。苏州的农业担保公司运营一年多以来,在实际业务受理中发现,农业类项目大多担保金额小笔数多的特点。且大多远离市区,位臵偏远,察看项目耗时耗力,管理成本较高。从项目初步受理到正式受 理后的实地考察再到后期的日常监管,业务经办人员常常往返于公司与客户之间,相当多的时间都在路上。业务受理效率自然高不起来。另外,尽管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没有减少,但在区域分布上,除了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外,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有所收缩,网点集中到经济发达的乡镇上,这也影响到农业担保公司的业务拓展,好多项目只能为农户或农业企业寻找到距离较远的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使业务受理效率大打折扣。

3.农业担保承担着高风险,收益率却低下。对于风险相对小的项目,银行可以自己直接放贷,不需要担保公司担保。而到担保公司要求担保的项目往往是银行吃不准或者风险较大的一些客户,这是一般商业类项目的情况。农业类项目的巨大风险则更不必说。另一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助农、资农的企业宗旨,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要低于一般商业性担保。目前市农业担保公司叙做的涉农担保费率一般为1—1.2%/年,最高不超过1.5%/年,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收费水平。所以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农业担保公司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履行着助农、资农的重任,同时还要投身于残酷的市场竞争,维持生存并寻求发展,处境之难不言而喻。

(四)缺乏明确具体的政策支持,各地支持力度不够 1.尽管政府已给予“三农”问题以高度的重视,但对 于农业担保缺乏具体明确的政策支持。一是各市县(区)二级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市农业担保公司已按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各类风险赔偿准备金,截至08年6月底,已提取2097万元准备金。而各市县(区)未能按照苏办发[2007]89号文的要求建立农业担保代偿基金,代偿机制尚未形成;二是涉农保费补贴具体制度尚未出台。市农业担保公司目前叙做的涉农担保项目费率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收费水平。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担保费按照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50%收取,为鼓励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担保费率低于担保市场收费标准部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江苏省2006年补足到2.5%)。而目前针对农业担保费率补贴的具体办法 尚未订制。三是税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可否考虑让农业担保公司享受公益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风险分散能力的缺失大大减弱了农业担保公司的承保能力,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担保公司的大步发展。2.农业担保网络建设工作尚未落至实处。公司落地深根问题还未解决。根据苏办发[2007]89号文件的精神,市农业担保公司一直为建立苏州地区农业担保网络体系做着不懈的努力。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地想法、做法不一,都有“精神贯彻,落实不够”的现象,均未能实现分支机构的组建。二是市里成立的农业担保工作领导小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各市(县)区相关组织架构尚 未建立,各条线均未明确负责推进农业担保工作的部门及人员。

三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各级政府要将相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真正将好事做好

1.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就指出,“鼓励政策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同时07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也发了苏办发[2007]89号文件,就是希望各市、区级政府要积极为兴办农业担保机构创造条件。由于农业担保不仅具有一般担保业的高风险特点。同时,还属于高风险行业中的高风险种类。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是一筹莫展的。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农业担保机构的难度很大。从已成立的农业担保机构分析来看,其出资单位不是地方政府,就是部门政策性扶农资金。

2.政府还要为其在优惠政策、管理办法等方面创造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在资本金的落实和补充、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等方面,以及“一保两补”要有具体可行的办法出台,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工作。

财政部门可以每年为担保公司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和风险基金,也可以通过国有资产量化作为资本金,创新资本金来源,使其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规模和防范风险能力。税务部门也可争取对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让其有足够的空间“扩大再生产”。

3.政府要重视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农业担保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分析农业担保风险高的原因,除了风险不确定客观因素多于工业外,大量的是信用环境的建设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样包括“三农”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把纯道德为基础的信用工程建设,注入以经济机制为基础的信用工程建设。在切实防范农业担保贷款信用风险的同时,使信用工程建设更有坚实的基础保证。从而进一步促进“三农”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二)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金融机构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但是随着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对于贷款的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贷款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只有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资金的需 求。

1.创新金融产品,加快服务步伐。一是发挥信贷导向作用,支持资源循环和生态农业发展。二是拓展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支持城镇化建设。三是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让农民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金融服务基础。各行全面完成信息网络建设,实行全国联网,实现了企业、银行、社会效益的“多赢化”。

2.推广大、小额农贷,方便群众贷款。一是提升小额农贷品牌,夯实农村经济基础。确保小额农贷投放和累放支农贷款额度,形成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稳步推出大额农业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对自有资金达一定比例、第一还款来源有保证、符合担保抵押贷款条件的优质涉农企业可以享受贷款利率优惠、期限延长、额度放宽等优惠措施。

3.落实信贷政策,支持新村镇建设。一是完善信贷政策,配合新村镇规划建设。把信贷政策与新村镇规划相结合,选择区位条件好、产业支撑有力、还款来源稳定的小城镇及县城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二是开办基础设施贷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电、供水、通讯等各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以收费权作抵押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积极支持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中心村镇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4.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在现有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按照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国内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在我市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进行试点,同时与农业担保相结合,建立适合农村薄弱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农民的增收。

(三)农办、农林等农口部门作为推进农业担保事业的一线组织,要积极为推动农业担保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搜寻和信息成本仍是正规金融组织介入农村市场的根本问题。面向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能削减小额信贷的信息和成本问题,无疑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因缺乏市场化操作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在此就需要农业部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提前介入农户经营项目决策,对所选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等进行评估。通过对贷款担保项目的调查与审核,推荐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农业项目,引导区域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而对不适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技术不成熟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避免农户盲目引进新项目所造成的损失。这样做既贴近了农户,又为担保公司提供了决策依据,能够降低贷款风险。

(四)建设完善农业担保网络体系,引导金融资源优化 配臵。

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由苏州市政府委托市国资委出资2亿元,建立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按照1:6的放大效应,就可以引导12亿金融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是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担保公司落地生根和服务延伸,尽快增设分支机构或联办机构,只有扎根农村、面向农村才能更加贴近农村发展的实际,能够更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这样争取到2010年,担保授信额度达20亿以上,基本解决农户贷不到款的问题。

1.构建农业担保网络体系,解决落地生根的问题 农业担保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必须具有发达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切实发挥苏州市农业担保工作领导小组的纽带作用,将市农业担保公司与各县市(区)连接起来,倡导各级政府出资参股市公司,或参与组建当地公司,将各县市(区)农业担保分支机构的建立落到实处,形成覆盖整个苏州大市的农业担保网络。

2.降低门槛,加强监管

作为专业性的农业担保机构,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农业的特性,要制定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 准入制度。考虑到农业企业、农业大户不同于商业类企业在法人资格、财务核算方面不尽完善,不够规范,因此要对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就需要放低准入门槛,否则农业担保就不能真正发挥架构银企桥梁的绿色通道作用,农业企业、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同时为控制风险,就必须要做到加强监管。否则农业担保企业连自身的生存问题就没解决好,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

3.丰富担保品种,开展特色担保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农业担保公司应当及时沟通金融机构与企业尽量满足其需要。同时针对农业的特性,在寻求反担保措施方面也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既确保自身经营安全,又具备可操作性,同时也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给企业带来的融资成本的增加。

下载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倾力打造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是传统农业大县必须回答好的紧迫课题。##作为农业大县、山区大县,立足资源优势......

    倾力打造精彩收束

    倾力打造精彩收束 俗话说:“编筐编篓,难在收口。”头难起,尾亦难落。古人对文章的结尾很重视,好的结尾人们称之为“豹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雪天,郑板桥外出遇见一群读书人......

    倾力打造爱心工程

    青岗坪煤矿倾力打造爱心工程,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如此,作为企业也是如此。只有践行“职工是家人”的理念,在人格上尊重职工、管理上重视职工、......

    倾力打造“服务型”法院

    为保障“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法院必须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将审判职能作用转移到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上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拓宽审判职能,从司法改革中谋求审判职......

    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 顺州乡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顺板两乡合并”的新顺州抢抓机遇,趁势而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

    打造富民新产业

    “鸡腿菇”:农民致富的又一新兴产业 ---对盐湖区晋福食用菌专业联合社的调查与思考 杨青坡 运城是农业人口占60%的农业大市,“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翻番任务艰巨。如......

    倾力打造“服务型”法院 (合集5篇)

    为保障“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法院必须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将审判职能作用转移到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上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拓宽审判职能,从司法改革中谋求审判职......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范文合集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乌江镇辖1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127个村小组,总面积16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090亩,占总面积的17.5%,山地面积151795.5亩,占65.8%,森林覆盖面13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