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8:3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为劳动派遣、劳动力派遣、劳动者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人力资源租赁或员工租赁等,在国外也被称为临时雇佣服务(temporary help service),是指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员工派往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派遣机构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雇佣关系。三方的关系见图1:

图1

一、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劳务派遣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和数量还有限,但发展却异常迅速,经历了外资需求的萌芽阶段、全方位的成长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如图2所示。从需求来看,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劳务派遣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在我国显示出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在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劳务派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务派遣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用工形式,继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劳务派遣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虽然有一些是经营不规范的问题,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法律规章不健全、政府政策缺位造成的劳务派遣业缺乏规范、发展缺乏保障的问题。

图2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立法时,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中国已经蔚然成风。数据显示,仅全国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约有2500万人,电信系统的电信、移动、网通、联通等四大集团共有职工118.3万人,其中劳务派遣工4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0.5﹪。邮政、金融、石化、建筑、电子、机械制造等效益比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运输、物流、餐饮、旅游、物业等服务性行业劳务派遣工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那么为什么劳务派遣会如此迅速地蔓延,得到如此众多用人单位的接受呢?特别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企业主要看重劳务派遣存在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1、降低人工成本。首先,被派遣劳动者多由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人事管理,用工单位据此可节约管理成本;其次,一旦用工单位不再需要,可以随时退回劳务派遣单位,降低了解雇成本;最后,可以灵活调整被派遣劳动者的薪资水平。这比使用固定在编员工的支出要大大降低。

2、用工机动灵活。对于那些业务量受季节性、政策性、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而言,采用劳务派遣,可以在增加业务时迅速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及时减少人员,人员进出手续都由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业化服务,不会影响到用工单位的生产经营。

3、减少劳动仲裁纠纷。由于用

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是一种劳务关系,它没有与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劳动关系,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的工资、社保、辞退赔偿等各项责任可以全部转嫁到劳务派遣单位。这样,用工单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被派遣劳动者直接发生劳动纠纷(不能完全避免),从而省却用工单位的管理时间和精力,专心于经营活动。劳务派遣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务派遣行业得到了规范的发展。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有了法律依据,消除了过去人才中介机构与劳务派遣单位不分的混乱情形。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护。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务派遣协议得到重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得到了完善。劳务派遣单位克扣劳务派遣工工资报酬的情形大大降低,劳务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比例和数额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以及被派遣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都有了显著加强。《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对劳务派遣的规范发展,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也出现了于立法本意不和谐的现象。

二、劳务派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法规的宣传和引导、落实工作尚不完全到位,存在一定的分歧和误解,劳务派遣中仍存在很多违规问题需要及时落实和改善。

首先,《劳动合同法》中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相对模糊的地方,在实际的劳务派遣执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分歧。例如《劳动合同法》中66条也明确规定劳务派遣是针对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而我们前期的劳务派遣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用工岗位,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尽量降低因劳务派遣付出的成本,促进用工单位直接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务派遣成为单位用工的必要补充。但是何谓“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法》没有作出解释,有立法权部门没有给出明确定义。

其次,新法规还需加强落实,保障真正有效的实施。一些地方政府的旧规定没有及时调整、新法规没有建立或不完善,对于新法规的宣传、落实及实际执行不到位。全面贯彻落实 《劳动合同法》和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既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落实,遇到劳

务派遣的违规问题要坚决处理。

再次,各个区域和层级对于新法规的误解较多。企业和个人对于新的政策缺乏充分了解,甚至各个司法和劳动管理机构对于法规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比较典型的是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认为将员工转为劳务派遣是“免责金牌”,降低成本、规避责任、躲开一纸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新旧“卖点”促成企业在“抢闸”规避新法时,将劳务派遣公司当作得力的“道具”。实际上国家已经在《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充分说明企业对于新法规的理解不足。

2、劳务派遣公司受到新政策影响不减反增,行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行业集中度较低,缺乏有效监管。

首先,劳务派遣公司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企业劳务派遣业务需求增加明显,特别在新法规实施后,一些企业甚至看到自己内部以前使用的司机、保洁、食堂等人员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无五险一金等劳动保障,纷纷找到劳务派遣机构办理转移派遣业务以求自保。形形色色的从事劳务派遣的机构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于其中的多是些不具备技术和规模实力的小机构、小中介。这些小机构、小中介利益熏心,采取违法手段来追逐利益,不惜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损害用工单位的合法利益,承担社会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政府法规的有硬无软的要求,劳务派遣公司的“空心化”仍没有有效解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以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这是对劳务派遣单位的底限要求。虽然明确劳务派遣企业的硬件要求,可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真正评判劳务派遣公司的运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软实力却缺乏有效的监管,有规模、有实力、具有良好信誉的劳务派遣公司仍占据较低的市场份额,整体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再次,缺乏有效的监管、评估、汰换机制。据统计,目前国内劳务派遣公司众多,派遣的工种几乎全部涉猎,全国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现象普遍。但缺乏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很难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因此,如何扶植优秀劳务派遣机构增大的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清理并淘汰失范的劳务派遣机构确实是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也是下一步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监察机构工作的重点。

3、部分不良派遣用工单位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法规带来的变化,心存侥幸甚至想通过“捷径”来敷衍了事

,导致劳务派遣用工仍然问题多多。

近年来在劳务派遣市场陷入了工源不足,市场旺盛的需求,以及新法规带来的政策变化仍然没有有效的改变劳务派遣员工的弱势地位,部分无良用工单位仍不愿意主动调整应对市场变化,幻想通过“捷径”和原有的主导地位压低劳务成本,无形中更加剧了供需缺口,最后这些企业一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另外部分企业将原合同制职工突击改签为劳务派遣工,由此使得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劳动关系矛盾也更加突出。另外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这些仍然需要通过长期的政府监管和劳资双方不断的斗争中去改善。

4、劳务派遣员工迫于就业压力,主动放弃合理利益,面对劳务派遣纠纷,劳动者维权意识不足。由于派遣员工多是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竞争程度更为激烈,谋求工作条件很多是以减少或牺牲自身应得的劳务报酬和劳动福利为代价换取的。被派遣的劳动者在管理上受双重约束,在利益上受双重“盘剥”,工资低、福利差、权益得不到保障,是劳务派遣工存在的普遍问题。虽然此次法规明确规定发生劳务纠纷,用工单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但派遣工往往主张自己权利的自信不足,再加上维权意识和能力所限,很多是选择沉默和无奈的接受,甚至出现了很多企业要求劳务工填写空白劳务合同的现象。虽然目前劳务派遣仍然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看到了劳务派遣市场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也让我们坚信只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一定可以有效解决劳务派遣的问题。

三、劳务派遣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条例》的相继颁布和推行,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已经充分关注到了劳务派遣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福利保障问题。只要共同关注劳务派遣员工的生存状况,群策群力,就一定可以使劳务派遣行业目前发生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本文谈到一些建议可总结为:一完善、两强化、三构建,即各级政府作为行政管理单位要结合各区域的情况,从法规上明确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权利;通过强化行政监督和劳动仲裁的执行力度,增强劳务派遣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的保障和增强劳务派遣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构建良好的派遣劳务市场,扶植优秀劳务派遣机构发展壮大、组建和延伸为劳务派遣人员服务的工会组织,引导用工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劳务派遣市场的良好秩序,达到减少目前劳务派遣存在问题的目的,如图3所示。

图3 下面浅谈一下针对本文关注的目前劳务派遣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的一些建议,具体的建议如下:

1、充分发挥各地政府行政职能作用,抓紧制定和推行地方配套法规政策,让广大的劳务派遣人员有法可依。

各地政府应继续依照 《劳动合同法》和 《条例》的规定,全面清理本地区的劳动合同制度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规政策与法律、条例的衔接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解决法律实施中的区域差别问题。

2、要有效的强化实施法律的监督、检查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有力的保障广大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着力抓好劳务派遣的难点问题的日常检查、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真正把热点、难点的劳务派遣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拿下。同时,进一步加大派遣劳动争议的处理力度,加强劳动调解仲裁的基层组织建设,依法妥善处理劳动派遣的争议纠纷,确保劳务派遣的争议及时、稳妥解决,有效的降低违规事件,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

3、各地政府、组织通过政策、行政和服务等手段指引,重点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

首先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工作。各地政府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人员加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领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制定法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贯彻落实法规的重要意义;对社会反映仍然比较集中的用工机制、用工成本、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专题宣传,进一步讲清道理、澄清事实、消除误解。

其次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推动对企业经营者和劳务派遣人员的培训。特别要让各类企业经营者对《劳动合同法》和 《条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有效的从源头解决问题,很大程度的避免因误解造成执行中的偏差。

4、扶植优秀派遣机构发展,引入保障性派遣组织,实施劳务派遣公司优胜劣汰机制,落实劳务派遣公司监督管理工作。

笔者深刻认识到劳务派遣公司必须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认真为每个客户和外派员工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使派遣公司做稳、做大、做强。劳务派遣行业的改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劳务派遣公司的专业的服务能力,支持有规模、有信誉的劳务派遣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鼓励劳务派遣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加大行业中优秀派遣机构的服务份额,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2)引入“休克鱼”激活行业发展,建立一批公益性

劳务派遣组织,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服务质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而且可通过公益性的劳务派遣组织作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吸纳破产关闭企业职工、以及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将公益性劳务派遣纳入再就业政策体系,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3)设立行业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记录制度,评估派遣公司软性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加快行业洗牌。

政府、组织和民间广泛开展评比和监督工作,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估,核定派遣公司的经营资质。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查处各类违规派遣机构,坚决淘汰不规范的劳务派遣机构,规范市场秩序。

5、扶植建立派遣劳务工会组织,保障派遣员工权利,在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劳务人员维权意识的同时通过行政管理、政策指引等手段规范劳务用工单位行为,构建共赢的劳资关系。建立和延伸派遣工会组织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由政府牵头,工会组织落实定期了解劳务派遣工生存状况,了解和帮助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落实,关注和参与劳务派遣工与派遣公司合同签订、工资协商,协助劳务工处理企业违法改签、转签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的维权工作。目前在沃尔玛、肯德基等派遣用工大户的外资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工会组织,并开展了派遣劳务人员的维权工作。充分重视对广大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要着重抓好派遣劳务人员就业观念的教育和维权意识的教育两个方面。只有广大派遣劳务人员的参与,维权意识的提高,才有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行政管理、政策指引等手段规范劳务用工单位行为,帮助构建共赢的劳资关系。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方式,需要法规不断完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和动态调整的过程,但维护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善劳动关系,构建规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永远不变的法则。

第二篇: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的就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性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温总理特别强调“各地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在中国就业格局变革这一背景之下,我认为劳务派遣是一种解决中国就业的新路。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人模式,有着特殊的优势和作用,因而得到众多企业和组织的青睐,但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劳务派遣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传统劳动关系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是知识经济下新型劳动分工的体现,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务派遣为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优化人才结构、赢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劳动力派遣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它毕竟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种企业用人、社会管理服务的新用工模式,企业实行劳务代理后可以从烦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去办抓发展、促效益。因此,这种模式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应尊重现实生活的需要,以法律加以规范,使其有序发展。这对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题,尤其是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发展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肯德基劳务派遣纠纷案,对国内劳务派遣作了深入分析,从劳务派遣的基本知识、劳务派遣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劳务派遣现状等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务派遣在中国发展作一些对策研究,提出促进其合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三篇:劳务派遣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5-7 作者: 姜保军 业务员网

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为劳动派遣、劳动力派遣、劳动者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人力资源租赁或员工租赁等,在国外也被称为临时雇佣服务(temporaryhelpservice),是指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员工派往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派遣机构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雇佣关系。

三方的关系见图1:

1一、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劳务派遣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和数量还有限,但发展却异常迅速,经历了外资需求的萌芽阶段、全方位的成长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如图2所示。从需求来看,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劳务派遣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在我国显示出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出自 业务员网:)。在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劳务派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务派遣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用工形式,继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劳务派遣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虽然有一些是经营不规范的问题,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法律规章不健全、政府政策缺位造成的劳务派遣业缺乏规范、发展缺乏保障的问题。

2实际上劳动合同法立法时,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中国已经蔚然成风。数据显示,仅全国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约有2500万人,电信系统的电信、移动、网通、联通等四大集团共有职工118.3万人,其中劳务派遣工4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0.5﹪。邮政、金融、石化、建筑、电子、机械制造等效益比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运输、物流、餐饮、旅游、物业等服务性行业劳务派遣工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那么为什么劳务派遣会如此迅速地蔓延,得到如此众多用人单位的接受呢?特别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企业主要看重劳务派遣存在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1、降低人工成本。首先,被派遣劳动者多由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人事管理,用工单位据此可节约管理成本;其次,一旦用工单位不再需要,可以随时退回劳务派遣单位,降低了解雇成本;最后,可以灵活调整被派遣劳动者的薪资水平。这比使用固定在编员工的支出要大大降低。

2、用工机动灵活。对于那些业务量受季节性、政策性、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而言,采用劳务派遣,可以在增加业务时迅速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及时减少人员,人员进出手续都由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业化服务,不会影响到用工单位的生产经营。

3、减少劳动仲裁纠纷。由于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是一种劳务关系,它没有与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劳动关系,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隶属于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的工资、社保、辞退赔偿等各项责任可以全部转嫁到劳务派遣单位。这样,用工单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被派遣劳动者直接发生劳动纠纷(不能完全避免),从而省却用工单位的管理时间和精力,专心于经营活动。

劳务派遣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务派遣行业得到了规范的发展。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有了法律依据,消除了过去人才中介机构与劳务派遣单位不分的混乱情形。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务派遣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护。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务派遣协议得到重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得到了完善。劳务派遣单位克扣劳务派遣工工资报酬的情形大大降低,劳务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比例和数额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以及被派遣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都有了显著加强。《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对劳务派遣的规范发展,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也出现了于立法本意不和谐的现象。

二、劳务派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法规的宣传和引导、落实工作尚不完全到位,存在一定的分歧和误解,劳务派遣中仍存在很多违规问题需要及时落实和改善。

首先,《劳动合同法》中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相对模糊的地方,在实际的劳务派遣执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分歧。例如《劳动合同法》中66条也明确规定劳务派遣是针对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而我们前期的劳务派遣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用工岗位,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尽量降低因劳务派遣付出的成本,促进用工单位直接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务派遣成为单位用工的必要补充。但是何谓“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法》没有作出解释,有立法权部门没有给出明确定义。

其次,新法规还需加强落实,保障真正有效的实施。一些地方政府的旧规定没有及时调整、新法规没有建立或不完善,对于新法规的宣传、落实及实际执行不到位。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既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落实,遇到劳务派遣的违规问题要坚决处理。

再次,各个区域和层级对于新法规的误解较多。企业和个人对于新的政策缺乏充分了解,甚至各个司法和劳动管理机构对于法规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比较典型的是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认为将员工转为劳务派遣是“免责金牌”,降低成本、规避责任、躲开一纸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新旧“卖点”促成企业在“抢闸”规避新法时,将劳务派遣公司当作得力的“道具”。实际上国家已经在《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充分说明企业对于新法规的理解不足。

2、劳务派遣公司受到新政策影响不减反增,行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行业集中度较低,缺乏有效监管。

首先,劳务派遣公司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企业劳务派遣业务需求增加明显,特别在新法规实施后,一些企业甚至看到自己内部以前使用的司机、保洁、食堂等人员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无五险一金等劳动保障,纷纷找到劳务派遣机构办理转移派遣业务以求自保。形形色色的从事劳务派遣的机构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于其中的多是些不具备技术和规模实力的小机构、小中介。这些小机构、小中介利益熏心,采取违法手段来追逐利益,不惜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损害用工单位的合法利益,承担社会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政府法规的有硬无软的要求,劳务派遣公司的“空心化”仍没有有效解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以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这是对劳务派遣单位的底限要求。虽然明确劳务派遣企业的硬件要求,可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真正评判劳务派遣公司的运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软实力却缺乏有效的监管,有规模、有实力、具有良好信誉的劳务派遣公司仍占据较低的市场份额,整体服务能力亟待提

升。

再次,缺乏有效的监管、评估、汰换机制。据统计,目前国内劳务派遣公司众多,派遣的工种几乎全部涉猎,全国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现象普遍。但缺乏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很难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因此,如何扶植优秀劳务派遣机构增大的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清理并淘汰失范的劳务派遣机构确实是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也是下一步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监察机构工作的重点。

3、部分不良派遣用工单位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法规带来的变化,心存侥幸甚至想通过“捷径”来敷衍了事,导致劳务派遣用工仍然问题多多。

近年来在劳务派遣市场陷入了工源不足,市场旺盛的需求,以及新法规带来的政策变化仍然没有有效的改变劳务派遣员工的弱势地位,部分无良用工单位仍不愿意主动调整应对市场变化,幻想通过“捷径”和原有的主导地位压低劳务成本,无形中更加剧了供需缺口,最后这些企业一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另外部分企业将原合同制职工突击改签为劳务派遣工,由此使得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劳动关系矛盾也更加突出。另外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这些仍然需要通过长期的政府监管和劳资双方不断的斗争中去改善。

4、劳务派遣员工迫于就业压力,主动放弃合理利益,面对劳务派遣纠纷,劳动者维权意识不足。

由于派遣员工多是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竞争程度更为激烈,谋求工作条件很多是以减少或牺牲自身应得的劳务报酬和劳动福利为代价换取的。被派遣的劳动者在管理上受双重约束,在利益上受双重“盘剥”,工资低、福利差、权益得不到保障,是劳务派遣工存在的普遍问题。虽然此次法规明确规定发生劳务纠纷,用工单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但派遣工往往主张自己权利的自信不足,再加上维权意识和能力所限,很多是选择沉默和无奈的接受,甚至出现了很多企业要求劳务工填写空白劳务合同的现象。虽然目前劳务派遣仍然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看到了劳务派遣市场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也让我们坚信只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一定可以有效解决劳务派遣的问题。

三、劳务派遣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条例》的相继颁布和推行,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我国在构建

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已经充分关注到了劳务派遣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福利保障问题。只要共同关注劳务派遣员工的生存状况,群策群力,就一定可以使劳务派遣行业目前发生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本文谈到一些建议可总结为:一完善、两强化、三构建,即各级政府作为行政管理单位要结合各区域的情况,从法规上明确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权利;通过强化行政监督和劳动仲裁的执行力度,增强劳务派遣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的保障和增强劳务派遣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构建良好的派遣劳务市场,扶植优秀劳务派遣机构发展壮大、组建和延伸为劳务派遣人员服务的工会组织,引导用工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劳务派遣市场的良好秩序,达到减少目前劳务派遣存在问题的目的,如图3所示。

3下面浅谈一下针对本文关注的目前劳务派遣行业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的一些建议,具体的建议如下:

1、充分发挥各地政府行政职能作用,抓紧制定和推行地方配套法规政策,让广大的劳务派遣人员有法可依。

各地政府应继续依照《劳动合同法》和《条例》的规定,全面清理本地区的劳动合同制度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规政策与法律、条例的衔接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解决法律实施中的区域差别问题。

2、要有效的强化实施法律的监督、检查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有力的保障广大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着力抓好劳务派遣的难点问题的日常检查、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真正把热点、难点的劳务派遣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拿下。同时,进一步加大派遣劳动争议的处理力度,加强劳动调解仲裁的基层组织建设,依法妥善处理劳动派遣的争议纠纷,确保劳务派遣的争议及时、稳妥解决,有效的降低违规事件,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

3、各地政府、组织通过政策、行政和服务等手段指引,重点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

首先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工作。各地政府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人员加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领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制定法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贯彻落实法规的重要意义;对社会反映仍然比较集中的用工机制、用工成本、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专题宣传,进一步讲清道理、澄清事实、消除误解。

其次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推动对企业经营者和劳务派遣人员的培训。特别要让各类企业经营者对《劳动合同法》和《条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有效的从源头解决问题,很大程度的避免因误解造成执行中的偏差。

4、扶植优秀派遣机构发展,引入保障性派遣组织,实施劳务派遣公司优胜劣汰机制,落实劳务派遣公司监督管理工作。

笔者深刻认识到劳务派遣公司必须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认真为每个客户和外派员工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使派遣公司做稳、做大、做强。劳务派遣行业的改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劳务派遣公司的专业的服务能力,支持有规模、有信誉的劳务派遣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鼓励劳务派遣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加大行业中优秀派遣机构的服务份额,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

(2)引入“休克鱼”激活行业发展,建立一批公益性劳务派遣组织,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服务质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而且可通过公益性的劳务派遣组织作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吸纳破产关闭企业职工、以及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将公益性劳务派遣纳入再就业政策体系,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

(3)设立行业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记录制度,评估派遣公司软性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加快行业洗牌。

政府、组织和民间广泛开展评比和监督工作,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估,核定派遣公司的经营资质。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查处各类违规派遣机构,坚决淘汰不规范的劳务派遣机构,规范市场秩序。

5、扶植建立派遣劳务工会组织,保障派遣员工权利,在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劳务人员维权

意识的同时通过行政管理、政策指引等手段规范劳务用工单位行为,构建共赢的劳资关系。

建立和延伸派遣工会组织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由政府牵头,工会组织落实定期了解劳务派遣工生存状况,了解和帮助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落实,关注和参与劳务派遣工与派遣公司合同签订、工资协商,协助劳务工处理企业违法改签、转签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的维权工作。目前在沃尔玛、肯德基等派遣用工大户的外资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工会组织,并开展了派遣劳务人员的维权工作。充分重视对广大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要着重抓好派遣劳务人员就业观念的教育和维权意识的教育两个方面。只有广大派遣劳务人员的参与,维权意识的提高,才有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行政管理、政策指引等手段规范劳务用工单位行为,帮助构建共赢的劳资关系。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方式,需要法规不断完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和动态调整的过程,但维护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善劳动关系,构建规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永远不变的法则。

第四篇: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劳务派遣的含义

劳务派遣,是指合法的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派遣的单位(即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接受用工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以获取一定收入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他是用工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重要形式,涉及劳动者、派遣者和用工单位三方之间的关系,其与传统劳动关系的最大不同是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2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务派遣作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用工形式,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他对增加就业渠道,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满足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劳务派遣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和数量还很有限,所以法律地位还不是很明确。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劳务派遣的单独立法,除了《劳动合同法》外,其他的法律法规就没有相关的规定;其次,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跟上,虽有一些地方性法规有涉及,但普遍存在调整对象范围过窄,调整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劳务派遣过程中的一些运作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三方关系不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十分混乱,一旦出现争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相互推诿,拒绝承担劳动法上的责任,从而造成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受侵害。

3劳务派遣用工中出现的问题

3.1事实劳动关系问题

传统劳动关系,劳动者的雇佣和使用是同属与用工单位,而劳务派遣涉及到三方,劳动者、派遣者和用工单位,三方的关系如下:①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是法律劳动关系②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之间是民事法律关系③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是事实劳动关系是与派遣者建立的劳动关系而与用人单位无关系,但是,一旦用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麻烦就随之而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3.1.1社会保险

由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兴起,大量劳务派遣公司涌现出来,很多小型的派遣公司为了节省费用,赚取更多收入,往往在劳动者试用期满后才开始上交社会保险;另一些派遣公司仅为劳务工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或人身伤害保险,这虽然解决了劳务工在派遣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但是劳务工一旦在用工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矛盾就突现出来。本应由派遣公司按法律规定承担办理劳务工的工伤 1

申报、理赔事宜,企业只负责协助办理。但事实上,由于派遣公司没有及时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导致劳务工得不到及时的补偿,企业最终须承担连带责任,这就造成了企业用工风险及用工成本的增加。最终的结果是企业花了钱,但还是逃脱不了责任,所花的成本与精力更大。

3.1.2工资问题

对于工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同工不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相同或同类岗位的劳动者不论性别、年龄、种族等非劳动能力的差别,一律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劳动合同法》第63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报酬确定。”但是,现实中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报酬往往要低于用人单位正式员工。这种“报酬双轨制”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也使得不少劳务派遣工劳动积极性不高,这反过来是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再者,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无保障,因为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兴起,劳务公司招聘的劳务工人数骤增,劳务公司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经常会出现延迟发放工资或是不按固定日期放工资等现象。更有甚者,一些劳务派遣公司,混淆劳务费与劳动报酬的概念,没有把劳务工的工资落实到实处,不按规定结付加班费,从中克扣工资报酬,损害劳务工利益。

3.2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问题

3.2.1 派遣单位的问题

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兴起及快速发展,众多劳务派遣单位涌入进这个市场,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派遣机构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注册资本高于五十万元,就可以成立派遣机构,使得劳务派遣机构混乱,从正规的有限公司到个体组织,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劳务派遣公司承担责任的能力差。使得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

劳务派遣公司只为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将派遣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后,就算完成任务,后续对派遣工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严重缺失,导致员工没有归属感,不能很好的融入用人单位,工作上没有积极性,对自身和用人单位都造成一定影响。

3.2.2用工单位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劳务派遣主要是一些临时性、辅助性或代替性的工作,大多数属于不需要技术的操作人员,所以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逃避劳动合同法的约束,把传统用工的老职工变成劳务派遣工。其次,用人单位钻法律的空子,就是用人单位可以不用经济补偿派遣工人就可将其辞退,这是恶意辞退派遣工人的行为。在用工需求量大的时候就大量接受派遣工人,当淡季的时候就辞退,逃避经济补偿金的赔偿,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很多企业都把派遣员工的管理抛给劳务派遣公司,只是简单的记录考勤等基本情况,缺少对派遣员工工作表现的考核,只是把他们看作像是临时工一样员工,不会提供给派遣员工晋升的机会。一旦劳务工与企业发生用工纠纷时,企业往往比较被动,缺乏基本的信息与评判依据。

3.3法律不健全

因为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关的法律法规跟不上他的发展步伐,《劳动合同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劳务派遣这方面的一空白,但由于没有形成体系予以规范,同时由于中劳务派遣工与用人单位在实践发生的纠纷非常复杂性多变,仅凭《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留下不少法律的空白。一些劳务派遣组织往往与用人单位串通,少缴或不缴社会保险,压低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待遇,劳动监察部门由于无法可依,无法有效打击这种现象。

4解决对策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精简人员、缓解压力与矛盾、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一个有效渠道,是我国的一个新的商机,潜力巨大,但是上面提到的在劳动派遣过程出现的问题无疑制约着他的发展,所以采取有效的对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4.1加快立法进程

当下造成劳动关系不清,致使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包括社会保险,工资等受到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约束和规定过于笼统,许多细节都没有详尽的规范。我认为应该将劳动派遣尽快针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范畴制定一部《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对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时、报酬和福利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和约束,明确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劳务派遣的使用范围,制定各自劳动争议的仲裁标准和处理程序等等。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更好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

4.2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为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检查部门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及用人单位的检查制度。重点是监督检查劳务型企业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情况,工资支付情况、为派遣员工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监督检查用人单位使用劳务人员工作时间、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等情况。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劳务派遣政策规定的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予以处罚,保障了劳务派遣和使用劳务人员的规范化,确保了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3 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严格的准入条件

派遣公司的实力与信誉对派遣员工和用人单位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应当对派遣公司的资格实行严格的管理,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宜严格劳务派遣机构的许可和审批制度、设立标准和条件(包括注册资本金、风险备用金、企业创办和人员资质条件等),由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的市级劳动行政部门予以审批,以严格控制派遣单位的资质。在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后,由工商行政部门予以登记注册,方可营业。使其能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切实改变目前劳务派遣无序发展和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局面。

4.4 对派遣员工进行跟踪管理

派遣员工在上岗前,派遣公司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应针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同时向派遣员工详细介绍用人单位的情况,使他们能快速的融入进去。在派遣员工入职后,派遣公司还应当与用人单位核对派遣员工的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考勤、工作业绩等资料;监督用工单位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

4.5 用工单位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要认清,虽然自己于派遣员工不存在劳动合同,但是劳务关系是存在的,对于派遣员工的管理不能至推给派遣公司,一旦出现问题,不仅给派遣员工也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后果。因此企业应该明确考核制度、工作纪律、办事流程、奖惩措施、工资晋升制度等内容。并让派遣员工拥有知情权,将规章制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示、告知他们,也便于他们遵守。同时,要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做好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进行安全生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企业要按月将所使用劳务工的考勤、业绩等信息反馈给劳务派遣公司,及时将工资、社会保险费和管理费转移给劳务派遣公司,并监督落实

5总结

虽然在劳务派遣用工行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的积极一面我们不能否认,同时也不影响他的推广应用,上文对劳动派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只靠一方来解决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用人单位、派遣单位和派遣员工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共同努力才能跟好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才能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鲁晓娟.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完善[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09,(4)

[2]王雅黎.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7(7)

[3] 沈丽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7)

[4] 王媛.中小企业薪酬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2)

[5] 郭四建.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弊端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9)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工商管理生产型企业采购精细化管理研究 B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宝洁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基于PCB-EIQ的配送中心规划方法应用分析

物流管理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及改进策略——以某物流公司为例 物流管理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京东商城为例 木地板企业的危机管理对策研究

青岛开发区物流企业运作现状及对策--以安桥物流公司为例 人力资源管理xx公司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工商管理搜房网某分公司人才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毕业论文][巿场营销]美的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中小企业主与中层沟通问题探讨

工商管理我国网络团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工商管理某太阳能公司基层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某房产公司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苹果公司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企业变革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

市场营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市场营销老娘舅快餐连锁的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小型服装企业营销渠道优化研究——以xx服装有限公司为例 工商管理国内企业并购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海信科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BC快递配送服务质量实证—以申通快递为例 工商管理某公司的JIT采购研究 某酒厂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

企业物流外包的评估与实行——以青岛啤酒为例 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某公司薪酬体系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xx公司企业文化评估与建设研究 工商管理网络团购定价策略

[毕业论文][巿场营销]美的制冷家电分销渠道研究 绿色物流运输的研究—以德邦物流为例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

第三方物流—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快递服务满意度研究

妙思洁互动式联合营销模式研究 基于网上购物的校园快递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某中学教师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统一润滑油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B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研究——以当当网为例

市场营销基于STP分析的某住宅小区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大型超市连锁店选址分析--以某市家乐福为例 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工商管理我国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腾讯公司为例 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研究与分析 全友家私一二线城市营销渠道优化探究

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仓储物流管理研究 浅析“宝姿”的品牌营销 千百味餐饮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安利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分析 工商管理xx公司薪酬管理的策略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素质 市场营销某渔业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关于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业员工高流动率问题研究——以HC酒店为例 某集团直销模式优化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xx科技股份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xx电器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联销体模式研究——以娃哈哈为例 一汽集团整车销售物流系统的规划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某公司物流绩效的研究 浅析SNS网站的免费策略

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毕业论文][市场营销]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苹果公司的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采购外包初探

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物流优化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服务质量对工作满意度影响之研究 安利直销模式的剖析与展望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企业文化激励的价值整合浅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系统优化研究 快递配送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逆向物流发展探讨

工商管理企业文化的测量与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苏宁电器体验营销应用探析

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网络口碑营销传播渠道策略研究——以女装行业为例 物流管理某公司采购优化管理

工商管理xx建筑安装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市场营销某幕墙材料公司渠道建设研究 基于需求链的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创新

工商管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岛啤酒公司物流外包的风险及规避举措研究 工商管理浅谈企业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社会保障问题及解决措施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比较分析

工商管理阿里巴巴公司发展策略的研究 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市场营销外婆家连锁餐饮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88 GPS技术在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BC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的研究 90 人力资源管理xx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招聘模式研究 91 娃哈哈产品策略分析

饮料企业销售渠道研究——以娃哈哈为例

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中式快餐真功夫为例 94 论徐工集团的服务营销策略

工商管理零售百货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巴黎春天 96 人力资源管理浅论心理契约破裂的防范

人力资源管理浅议企业文化渗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98 市场营销某公司绿色营销研究

市场营销某保温材料公司销售渠道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应届毕业生薪酬管理的对策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01 工商管理Myjob网络招聘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研究 102 抗高血压药在医院终端销售策略的分析与选择 103 工商管理中小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阶段的企业管理 104 工商管理xx市中小民营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105 xx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从国美之争看当前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管理问题 107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营销策略的创新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08 工商管理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09 物流管理某公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三一重工技术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以凡客诚品为例浅析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品牌接触点管理 112 工商管理基于BC模式下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初探 113 人力资源管理正确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 114 市场营销房地产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15 市场营销某太阳能公司分销渠道研究 116 连锁零售业联合采购模式研究 117 通力电梯市场竞争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对策研究 119 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20 工商管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121 中西方快餐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

工商管理中小企业实施ERP的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 123 工商管理xx机电公司竞争战略探讨

工商管理中小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百货业营运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探讨--以xx百货为例 126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房产企业员工流失分析 127 某乳腐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策略分析 129 市场营销宝洁公司的品牌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我国IT产品厂商渠道冲突管理的思考 132 仓储企业开展增值服务的模式探讨 133 市场营销某品牌蚕丝被的品牌强化策略 134 娃哈哈品牌延伸策略研究

物流管理食品供应链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以蒙牛为例 136 工商管理丰田的汽车危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37 工商管理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 138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水平评价 139 社区超市特色化经营策略创新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xx供电所员工满意度调查 141 人力资源管理从海尔文化浅谈构建企业诚信 142 工商管理浙江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管理问题研究 143 工商管理家族企业内部冲突及其管理问题研究 144 家电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以奥克斯为例 145 工商管理某酒业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146 工业品市场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物流管理某汽车制造公司零部件供应物流研究

工商管理零售百货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塔吉特为例

工商管理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以xx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为例 150 市场营销某公司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策略研究探讨

151 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环境下餐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研究——以某地度C为例 152 工商管理xx电梯公司员工离职倾向研究

153 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员工敬业度分析——以xx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为例 154 工商管理医药行业营销策略的研究——以xx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55 工商管理基于战略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以xx公司为例 156 浅谈国内洗化商品的终端促销 157 情感营销问题的研究

158 我国儿童玩具品牌塑造营销策略

159 工商管理某公司电话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160 物流管理VMI模式在某电子公司的应用研究

161 人力资源管理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律风险及对策分析 162 市场营销小米公司的用户创新策略研究

163 营销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以西门子家电终端销售人员为例 164 低碳经济时代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65 工商管理论民营酒店人力资源的诊断与理疗方案—以xx酒店为例 166 物流管理某公司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167 个人电脑制造商的渠道创新研究

168 人力资源管理驾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169 工商管理论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长远发展 170 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171 [毕业论文][巿场营销]汽车企业的品牌建设与维护 172 工商管理我国食品安全安全问题研究 173 G公司汽车备件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174 集装箱租赁及相关法律探究 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裁员策略研究 176 对我国医改方向的分析及建议

177 市场营销某国际旅行社顾客忠诚度提升策略的研究 178 大学生网络团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179 综合超市选址评价

180近Web.时代快消行业网络营销探析 181 工商管理xx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研究

182 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海尔集团为例 183 人力资源管理论老子管理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184 物流管理某物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研究 185 我国网赚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186 工商管理银行信贷员绩效管理研究——以某农村合作银行为例 187 工商管理日化品跨国公司多品牌战略—宝洁公司的多品牌战略 188 工商管理xx烟草企业文化现状的研究

189 工商管理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90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渠道与传统渠道的冲突分析及其管理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91 市场营销某服装公司某地终端门店开发与设计

192 工商管理体验营销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对策研究——以腾讯为例 193 人力资源管理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4 移动增值业务的体验营销研究-以手机报为例

195 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分析--以xx公司为例 196 鲜啤酒配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197 某物流公司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198 人力资源管理某精密仪器制造公司核心员工流失及对策研究 199 我国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研究

200 工商管理中国BC企业物流模式的创新案例研究

下载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劳务派遣问题与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企业劳务派遣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劳务派遣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人才中介服务业务,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

    关于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关于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摘要:劳务派遣......

    关于劳务派遣员工受伤问题

    关于劳务派遣员工受伤问题 问题: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用工单位应该怎样承担责任?用工单位是否作为“雇主”承担责任? 如果用工单位要作为“雇主”承担责......

    劳务派遣员工工伤问题

    高分请教劳务派遣员工工伤问题A.工伤员工找劳务派遣公司要求赔偿,不管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有没有协议,与工伤员工无关。B.工伤赔偿与交没交纳工伤保险无关,单位必须按工伤保......

    劳务派遣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劳务派遣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喻红霞 [摘要]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用工形式,对用工单位和个人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弊端。使用劳务派遣,企业可以灵活用人、降低成本、减少......

    劳务公司用工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一、当前劳务用工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搞大发展、大建设,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约占农村进城务工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仅合肥市的建筑市场具不完全统计,农民工人数达......

    学校教育培训劳务税收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

    我县学校应税教育、培训劳务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期,我局对县属有代表性的公立、私立学校和教育培训市场涉税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查询收费许可证登记底册,结合座谈了......

    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可口可乐** 2008年12月12日,“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在网上公布了一份28页的《可口可乐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全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