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08:1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第一篇: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打造高水平的县级教师教育平台

——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今天,是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乃至神木教育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各位领导和专家不辞辛苦,不畏严寒专程前来我县评估验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这是对神木教育事业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鼓舞和鞭策。在此,受县政府委托,我谨代表进校全体教职工和全县4500多名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修学校开展示范性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神木县城人民路中段,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10320平方米,总资产280多万元。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县教育局专属的一所独立办学实体,它是集教师进修、教研教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县中小学(幼)教师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不断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创新研训机制,发挥培训职能,“培训、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办学功能不断拓展,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强化全县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1.全员动员,以评促建。

按照《陕西省关于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县政府责成教育局于2010年8月向市教育局呈报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发展和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宏伟目标。县上及时成立了以王斌副县长为组长,刘会高局长、贺玉平副局长、杨彦林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在进修学校设立了创建办公室,由杨彦林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领导小组一是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引导全体教职工认识迎评创建的重大意义,掀起迎评工作的新高潮,营造浓郁、热烈的迎评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对迎评工作的关切度、理解度、认同度。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迎评意识,提高迎评认识,统一迎评思想,明确迎评任务,制订迎评措施,落实迎评责任。

二是各司其职,充分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迎评促建期间,进修学校以主动、积极、自觉的行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参加评建的具体工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了目标同向、责任明确、责任到人,比学赶帮的工作机制。

三是分步推进,有序开展。拟定了宣传、动员和学习,自查、自评与自建,预评、迎评和参评,总结、整改与提高四个阶段。形 2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成了举全县之心力,用全楼之资源,集全校之智慧,促创建工作的工作态势,使迎评促建成为凝聚人心、焕发精神和增强活力的工程。

2.政策保障,领导给力。

县政府将教师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盘子,设立专项经费,全力支持创建工作开展,仅2011年就拨款10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县教育局把进校建设作为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复验的重要部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师培训、干部培训、进校领导班子等重大问题。一名局领导牵头落实整改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并在进校具体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统筹,精心指导,予以倾斜。2009年5月,县教育局将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的人员进行了整合,确立了教育中心各单位以进修学校为龙头,以教研室、电教中心为两翼,其他单位积极发挥各自单位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整合资源,研训一体,齐抓共建。创建工作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市教育局局长常少明同志于2011年5月年两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市教育局调研员贺敬、市继教中心主任毕生元等领导多次来进校检查指导,县委常委、副县长周锦峰、主管副县长王斌亲自来校视察并参加我校的培训与评估工作,县教育局刘会高局长多次亲临我校,现场办公,解决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进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稳扎稳打,分步推进。2005年6月27日,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进修学校被评为优胜单位;2010年10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进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总结性检查评估”验收,被评为办学良好单位。同年,我校学历提高教育招生突破1500名大关,招生经验在市上予以推广,这些使我们离省级示范目标越来越近。在此坚实的基础上,2010年全面启动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学校工作。

三、达标创建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发展中心。

组织人事部门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竞争上岗产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l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岁,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四人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均在20年以上,具有较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学校内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校长负责制,设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奥鹏远程教育办公室,电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学校机构健全,设置合理。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按照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总体思路,不断提升进校班子学习力,创新力和决策力。树立情感与制度并重的管理观,作风亲和,作风民主,做人阳光。进校领导班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领导集体。

(二)规划管理科学有序,功能定位准确多元。

在学校发展和各项继续教育中,进修学校始终贯彻了规划先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行,制度保障的管理机制。

1、依法治校,健全制度。

为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四大类218种,其中,建设、发展、教师管理、部室职责等72种,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47种,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管理制度33种,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10种,奥鹏远程教育管理制度56种。这些制度在实践中经过不断修订、补充、完善,发挥了其应有的指导、管理、约束作用,执行情况良好,体现了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方略。

2、计划先导,管理细化。

计划是实施培训的先导和依据,根据《神木县“十五”教育事业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榆林市“十五”和“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各项规划,我县制订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08--2012年发展规划》和《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12---2017年发展规划》、《神木县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神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宏观上指导教师教育工作。为了夯实培训的各个环节,学校内部建立了《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辅导教师条件与职责》以及《学历教育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培训与考核、测试、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规范了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同时,我们主动地发放征求意见表,以座谈会、个别谈话、下乡招生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教师的意见,为我们不断改进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管理和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资源整合,机制有效。2009年5月20日,县教育局把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等机构进行了整合,按照“人事关系不变,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四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建立进校、教研室和电教中心人员与全县中小学校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一是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二是联办高校的资源利用,三是名师、专家教授资源引进,四是以进校网站为平台的网上资源共享。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我县教、科、研的和谐发展。上挂高校,联合办学,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工大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相关学科的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层次的学历提高教育,强化了进校的职能作用。

4.拓展范围,功能齐全。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神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大力实施本县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培训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进修学校教师分片分校负责,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年终由县教育局派人员到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验收,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在各类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收集、梳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反思问题,改进培训方法与措施,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县上将教师培训与教师的职称评审、评优树模、教学能手评选挂钩,并将教师培训纳入各乡镇年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增强了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07年起,我校就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以及《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系统地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培训中,重视培训学员的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对全县教师的培训及时、规范、准确地予以记录。学分登记率100%。目前,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管理规范,资料齐备,分类合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优质发展平台。

在进校建设和发展上,历任领导都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谋划,提出了“扩建改善、改造提升、添置发展”的学校建设思路,加快进校整体建设的进程与步伐。

神木县财政在足额、按人、按时拨付办学经费的同时,每年安排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进校自筹100多万元,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和用于创建工作。目前,教师进修学校拥有专业教学教室10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电子图书阅览室1个,图书室1个,综合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微格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电子备课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普通教室3个;部室齐全,功能完备,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达到了本省同类进校的先进水平。

为满足各项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扩充教学资源,先后添置图书资料1.4万余册,电子图书20000余册,报刊杂志3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达2000多小时,教学设备资源更新率达16%以上,且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使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资源专人专管,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进修学校教师是教师之师。通过整合、选调和选聘,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步伐。进校专兼职教职工由创建前的14名增加到59名,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9人,管理人员3人,后勤服务人员2人。专兼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2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0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93.8%,高级职称占40%以上。有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52人,专科学历7人;专、兼职教师教龄都在15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业绩。在专、兼职教师中,学科配备齐全,有多名在我县区域内能够上示范课、研究课,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又担负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任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品质好、办学理念新、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管理上,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量化管理,制度化约束,人文化管理,事业上支持,进修上鼓励。一是业务上压担子,给任务,促成长。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任教师定期蹲点制度,领导带头,深入中小学听课、评课,作专题报告,参与指导教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研教改。二是限时间,给机会,促进步。学校进行统一集中与外出学习,给教职工学习机会,限时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统一组织教职工学习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熟悉中小学教师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自我提高。三是限年龄,提要求,讲实效。我们要求专任教师不管年龄高低,学历都要达到本科。目前已有16人本科毕业,2人取得硕士学位。四是“走出去,请进来”,送教到校与高端培训并重。把业务能力强、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口碑好的教师组织起来送教到校,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既锻炼了本人,又能起到示范作用;邀请著名教育思想家魏书生和陕西师范大学、省电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名校长等讲学,让高层次的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优秀教师4人。

(五)教师教育效果显著,职能作用发挥充分。在培训方面,各类培训项目齐、管理细、效果好。1.专业教师培训。2001年以来,举办教师职务培训六期,受训人数2145人,覆盖面达96%;举办骨干教师培训4期686人,骨干班主任培训2期 240人,组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全员培训5036人次,举办微软的携手助学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县9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2、新教师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2003年以来,制度化地对县上公开招聘的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十期,2603人名新教师取得了上岗资格,为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教师队伍增添了新活力。

3、新课程培训。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了新课程全员培训,全县所有教师均接受了新课程通识和教材教法的培训,培训2380人,覆盖面达到95.5%。分层次、强制式、普及型、全员性的培训,有效地加快了新课改推进,实现了新、旧教材的顺利过渡。

4、教师全员培训。针对培训量大、面广、人多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采取了分散学习、集中授课、送教下乡等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教师的工学矛盾,共组织全员培训9018人次,使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达95%以上。此外,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9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全应急管理专项培训,受训教师达3691人;举办了8期教师资格认定基础理论知识考前培训,受训教师达1869人;组织了“阳光师训”小学段和初中段教师培训三期,受训教师达1980人;完成“国培计划”二期,参加学员达1028人;举办了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教师达433人。

5、教育干部培训。围绕“三支队伍”建设目标,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期小学校长岗位提高培训,由神木县十佳校长、名校校长任课,传经授道,共培训中小学领导干部240人,使98%以上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绝大部分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佼佼者。有多人获得榆林市优秀校长、神木县十佳校长荣誉称号。

6、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教育是进修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县教育工作的亮点。在学历教育方面,我们做到了“四个一”,即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一个思维,超前实施,上挂下联,联合办学;一个关口,招生宣传,面对学员,保证质量。一项政策,学费减免,先入后交,方便快捷。一个工程,注重过程,严格考核质量第一。目前,面向县域乃至榆林市,建成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西北工业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奥鹏”神木学习中心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神木工作站等多个学习中心,开设专业73个,在校总人数突破1500人,累计有9886人的接受了学历补偿或学历提高。

7、专项培训。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举办了少队辅导员培训、代课教师岗位培训、学籍档案管理员培训、学校中层领导新课程培训、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心理学培训、英语口语培训、理化生实验员培训等17期专项培训,共计培训1479人次。

截止2011年,我校共组织了各级各类非学历补偿培训87期,参训人员23827人次,受到各级各部门以及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六)扎根校本教研实践,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电教中心联手互动,抓教育科研,抓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指导各中小学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13项,其中取得市课题立项资格并结题3项,即《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和《学科教法开放性的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并结题6项,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小学生自助式”学习的实验研究》、《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研究》;国家级立项并结题2项,即《植物标本整理和运用电化设想》和《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此外,通过组织义务教育教师示范教学、新教材教法、课件制作比赛、论文征集等教研活动,有效地落实了科研兴教战略,提升了全县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指导基层与自身的共赢,进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级的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7篇,市级11篇;先后推荐教科研论文60多篇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良好局面。

(七)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办学30年来,我校不断探索自己的办学模式,营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魅力。

1.重心下降,阵地前移。针对学校布局分散、交通不便、和教学活动的实际,从2000年起,我们打破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校内办班与校外设点培训相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培训与周内一至四晚上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形式,教师教研员下乡镇、到学校、进课堂,送学到人,授课到校,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了授课效率。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2多策并举,注重过程。近年来,我县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奥鹏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探索形成了“自学—辅导--作业--实践—监测--考核”的独特的开放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探索建立了视频案例研究模式,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与岗位训练相结合模式,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模式,参与研究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实践研究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网络互动模式等8种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实践,有力推动了函授学历教育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广开渠道,强化实践。为了能使培训很好服务于实践,转化成效益,我们狠抓了实验基地的建设。根据师训工作实际,我们先后与职教中心、神木中学、第六小学、第六中学、第二幼儿园、水磨河九年制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签订了长期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依托这些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活动。进校定期安排专任教师进入基地,深入课堂,开展调研,指导课改。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使进校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受到教师的青睐,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在改革中创新,再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推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的提升,加速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风格、办学效益在全市均处领先位置。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受教育对象,服务教育改革的格局初步形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连续5次被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先进校外学习中心”;连续5年被市继续教育中心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省、市电大评为“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称号。2006年中央电大“四星级考点”、“优秀考点”挂牌;2008年西交大、东北大学同时授予招生“先进单位”称号。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经验先后被《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报》等专题专版报道。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对照省级标准化进修学校标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仍然在一些问题。诸如如何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打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如何实现资源最大化,走教科研强教之路;如何更好的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提高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评估验收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两优战略”,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宏伟目标,抓住我县“打赢四大战役,建设五个神木”的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高位发展,为神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 主汇报

献。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第二篇: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汇报材料

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汇报材料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 2009年11月

0 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汇报材料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95年被河南省教育厅验收为合格教师培训机构。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4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6人。班子成员8人,平均年龄47岁,结构合理,均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全体领导成员团结务实,严谨进取,富有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为本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对进修学校定位为“扎根教育实践,研究教师发展,服务基层学校”,紧紧围绕“塑师表,铸师魂”这一目标,确立了“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就是服务” 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抓管理,以情治校多激励,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举措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师要为促进学员的发展服务,教师要为提升学校的声誉服务”的服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与校本研修为主线,以提升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及“敬业、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坚持抓好“四个到位”,落实“四个保证”,努力打造“定位准确,功能齐全,运转正常,效果良好”的教师培训机构,为陕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今年6月份通过三门峡市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验收。

一、基础设施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阵地保证。我校总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722平方米,拥有培训楼一幢,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学员住宿楼一幢,建筑面积1611平方米,其他建筑700平方米。学校拥有标准化教室29个,标准化篮球场1个。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共有藏书16000册,新更新1600册。我们又筹资16余万元,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适用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目前可一次性容纳500余人同时进行培训。培训设施的完善奠定了全县教师培训的基础。

依托本县实验小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培训者素质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师资保证。

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我们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抓专职教师,全面培优。为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真正成为师者之师,我们组织教职工开展谈心活动和“提修养,强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开展读好书活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更新教育观念,开阔培训视野;举办三笔字、普通话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下水课、培训教师过关课、外出学习人员汇报课的 “讲三课”活动,不断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二抓兼职教师,打造精品。我们采取从省内邀请资深专家(如省教育学院任民教授、民权县实验中学申宣成校长),从市职业技术学院聘请知名教授(如系主任万平、裴跃进教授),从县教研室聘请著 名教研员(如张建刚主任、李宗玲老师)以及从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聘请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如省级名师项永生、市级名师董银巧老师)等方式,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40名专兼职培训者教师队伍,提高了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更好服务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培训服务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效果保证。

过去,基层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将培训看作负担。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认真进行了调研和反思:一是基层教师工作压力大,工学矛盾突出。二是教师培训单纯讲理论的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为此,教师培训突出了打造教师职业幸福生活、有效解决教师们教学中困惑的主题,唤醒他们工作的激情,丰富他们的教育手段。

针对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的实际,我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努力凸显为农村教师服务的意识,切实发挥为农村教师队伍服务的办学理念。

一是深入基层,将专业引领切实融合在基层实践中。我们实行“五四工作制”:除周五到校集中外,其余四天专职教学人员全部深入基层听课座谈、跟踪调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近年来共累计听课600节,指导培养青年教师120余人。同时实行上课指导制度。我校9位骨干教师相继深入到县东薄弱的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蹲点上课,他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带给基层教师,为基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是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组织县内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送课。近年相继组织省级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实验幼儿园老师为山区孩子上课560余次。通过课例观摩、互 动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大农村教师答疑解惑,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三是实行联合办学,为广大教师学历提高创设条件。我校上挂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下联中小学校,近年来不断举办学历进修班,共培训教师1300余人。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为教师参训提供便利条件。我们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倾斜,六个结合”:“两个倾斜”即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科目倾斜;“六个结合”即校内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家主持引领和全员互动相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为了方便基层教师接受培训,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我们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我校培训者经常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到基层“上门”培训。为了不增加基层学校的负担,教师们克服天气恶劣路途遥远的诸多困难,常常是披星戴月的往返。实践证明,这种培训形式,深受基层教师欢迎,效果良好。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师德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新教材新教法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受训面达95 %以上。在培训内容上涉及到人文教育与师德素养、课标与教材研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案例探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制作六个版块。民主平等、交流研讨的培训氛围,帮助学员达到了从“文本”理念向“行动”实践的转化。在培训班上,学员思维活跃,学习氛围热烈 4 浓厚。全员参与的培训,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培训就是福利”的理念。

五是规范校本研修档案建设,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我们采取“分片试行,整体推进”的模式,选派专任教师蹲点基层学校,手把手示范指导。目前,全县校本研修示范点达到25所。

同时,我校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师资、场地服务社区,为地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人,有力支援了我县经济发展。

四、考评制度到位,为教师培训提供机制保证。

为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完善了评价制度,尤其注重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成就一所好学校,因此我们注重班子团结,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在管理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健全有效考核机制。我们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学员培训档案,进行严格的结业测试,并选派优秀教师管理培训班,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召开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表彰总结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三是坚持跟踪调研。我们对受训学员实行跟踪评价,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总结的 《发挥“五员”角色,积极推进整体研修工作》的培训经验,在全国师训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并引来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我校教师培训工作三次被《三门峡日报》作典型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我们实施的“五环五扣”培训模式被三门峡市全面推广,成为教育系统学习的一面旗帜;在河南省首届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技能竞赛中,我校获得市级先进组织奖,教师李晓宁、段红霞、卫秋丽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08年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中,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在教研方面,我校承担的两个科研课题《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研究》和《利用计算机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验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三年,我校教师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11篇。

荣誉面前不骄傲,追求路上不停步。虽然我们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距上级要求和基层教师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校将以这次创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起点,虚心聆听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教师满意的培训基地”为努力方向,继续发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创建标准化教师进修学校汇报稿(定稿)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2011年11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各位领导和专家不辞辛苦,专程检查评估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达标工作,这是对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馆陶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鼓舞和鞭策。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邯郸市最东部,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相望,南隔大名县与河南省毗邻,全县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辖4 乡4镇。馆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置县已有2200多年,孕育了大唐名相魏征、民族英雄范筑先等名人贤士。

馆陶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县教育局专属的一所教师职能培训机构,它将全县的教师进修、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于一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资质的办学实体,是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人才建设基地,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单位。

近年以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尤其是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牢树“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理念,确定了“三个创建”目标思路和“三个提升”工作措施。围绕

“三步走战略”,即创建河北省标准化教师进修学校、创建河北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全国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完成了肩负的培训、教研、服务职责,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提升基础设施,办学条件较大改善

基本达到了“一场一地四化十三室”要求。一是具有了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达标且独门独院的校园。我校成立于1981年,经历了4次搬迁。原校址在县一中对过,只有几座低矮的瓦房,条件极其简陋;1997年因县幼儿园建设,我校搬到了县职教中心的西北角,校舍就是两排瓦房,周围环境极其恶劣,紧邻养鸡场,群众将鸡粪倒在了学校的大门两旁和围墙周围,气味难闻,特别是夏天,更是蚊蝇乱舞,臭味熏天,通往学校的道路全是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泞。2005年,县职教中心扩建,占用了学校的土地,我校又搬到了民办公助学校——魏征中学,借用了该校几间教室,连正常的培训工作都没有场地开展。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李晓林局长多方争取,教师进修学校终于搬迁到了现在这个位置,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达到了8.3亩,建筑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米。二是“一场一地四化”高标准建成。体育场占地13000平米,配套完备,环境优雅,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400米塑胶跑道,与我校的附属学校资源共享。县实验小学是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我校在杜郎口学到的教学法已在实验小学全面推广。投资8万元,完成了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和路面硬化要求,我校被评为邯郸市园林单位。三是在拥有4座普

通教室的基础上建成了一系列功能教室。具备承担同时培训800人任务的条件。(1)400多平米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演播室是一个阶梯式多功能室,有大型投影1套,微机多媒体操控台1套,音响设备1套,在这里可以进行大型的培训讲座和各种会议,是适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室。拥有500个坐席,能同时容纳500人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活动。(2)微机室和电子阅览室共有微机和阅览器80台,在二楼和三楼建有2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室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种类齐全。(3)图书资料室共有图书 2万余册,包括工具类、政历类、文学类、自然类和综合类,有着“借阅合一”的全开架服务模式,音像资料总量达1600小时。(4)阅览室与小型会议室在一起,设有阅览坐椅20个,电脑、音响、电视各1套。室内现有当年新报刊70余种,学科涉及哲学、政治、法律、军事、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可提供专项课题咨询、专题展览等服务。(5)学术报告厅可容纳50人培训学习,并接入100M光纤、清华大学扶贫卫星接收硬件、软件一套,建设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系统。(6)美术教室配备中小画板,写生画架,投影灯,石膏人像,写生静物道具,静物衬布等比较系统全面的美术设备及画具。特别是近年来又聘请了馆陶县粮食画创始人张海增等作为兼职教师,每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粮食画制作培训。新、奇、美、真的艺术生命,敦实淳朴的描写,强烈的色彩对比,栩栩如生的立体造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深受师生们喜爱。(7)音乐教室拥有电子琴、锣鼓、笛子、二胡等乐器。为切实推广音乐教育,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素质,我校特聘曾获全国大奖的馆陶县知名音乐人李爱国、曾获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京剧票友大赛擂主的佟占华等为兼职教师,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深入开展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我校还设有教育心理实验室、微格实验室、语音教室、综合实验室等专业功能教室。

二、提升工作水平,创新局面十分活跃

主要坚持了日常工作抓创新、特色工作抓延伸的原则,简称为“4+3工作法”。

“4”就是日常工作的4个创新。一是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了综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等。工作中,探索实施了“三级培训法”,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培训。然后,编写讲义对全校教师试讲,进行修改。最后,将全县中小学校划分为3个培训区,组成3个讲课团,到所承包培训区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法既确保了培训质量又拉近了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的距离,充分体现了 “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理念,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普遍反映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效果。2009年6月—9月,我校对全县中小学、职教中心、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综合教育技术培训。首先由我校教师对全县教师进行网上教师个人信息注册,然后将注册好 的信息下发到各中小学教师个人,这样避免了教师自己注册出现遗漏和错误信息现象。然后分批次到进修校微机室进行利用photoshop处理图像、数字音频编辑技术、flash制作动画、多媒体演示文稿等12个专题的培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采取了主讲和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具体做法是,台上有1名主讲教师负责边讲边演示的方法带领着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台下另有3名辅导教师负责对每一位教师操作技术情况进行指导,确保了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和学习完成综合教育技术这门课程,较好的完成了省市交给的综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并使我县教师一次性教育技术考试过关率在98%以上。二是创新骨干校长研修培训的路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学校“高效课堂”,2010年10月,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全县中、小学正副校长开展了“三七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今年又实施了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计算机电脑应用技术培训,培训中,创新实施了“讲座式+讨论式+实践式”的模式,通过讲座系统学习知识,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培训率高达100%。近年来,共举办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全员提高培训班3期,培训校长160人次;培训学校后备干部4期140人次。校长普遍反映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效果很好,盼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三是创新骨干教师培训的方法。严格抓好“四个步骤”。第一步,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县级骨干教师200名,市级骨干教师40名,省级骨干教师20名,建设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第二步,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对已认定为骨干教师的,要求增强示范带头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每学期上4-5节公开课或示范课,起到骨干、示范、带头作用。第三步,要求学校对骨干教师合理安排,与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第四步,建立名师培养机制。以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建设了一支以研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名师队伍。四是创新教科研工作的措施。坚持“长期抓课题,阶段抓重点”。几年来,一直鼓励全校教师带头搞课题研究。今年参与省级课题研究6项,立项2项,结题1项,市级课题立项40项,结题32项,县级课题立项210项,结题165项;发表学术论文52篇,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学校的教育行为和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同时,每一年都确定几项工作重点。去年,为使全县教师迅速掌握多媒体课件这一技能,我校教师积极研究课件的下载、修改、制作技术,并建立了进修学校课件网站,课件内容涉及中、小学各科课程。进修学校教师把适合我县课程的课件上传到我校网站,然后到各中、小学进行课件下载、修改和多媒体教学培训工作。经过培训,达到了75%以上教师掌握课件上课技术目标。

“3”就是立足自身岗位,放大学校功能,通过3个延伸创特色。一是从为教育、教学、教师服务延伸到为社区服务。不仅为社区提供学习资源,而且还根据社区需要开展了法律咨询、书法美术、体育秧歌、音乐舞蹈、戏曲教唱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以培训为主,结合咨询、讨论、座谈等形式,每年10次以上为陶山街道等社区进行服务,近三年来服务对象多达2万余人次,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好评,群众为我校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在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从搞好教师培训延伸到语言文字工作。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中文专业人才较多的优势,积极承担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我校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利用周六周日对全县教师分期培训,已举办培训15期,培训教师近千人,这些教师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95%以上达到了要求的等级;“三笔字”培训扎实有效,在市级大赛中多人获奖,学校和教师们纷纷致信感谢。三是从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到为青少年活动开展服务。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工作,近年来举办青少年音乐班、舞蹈班、书法美术班等26期,接受服务的达1390余人次。

三、提升队伍素质,干事激情更加高涨 主要是“三抓三建”。

一是抓培育,建设一支有能力干事的队伍。通过培育等途径,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22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同时,根据需要,聘用了23名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李爱国是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邯郸市音乐家协会理事、艺术创作中心创作员,馆陶县音乐家协会主席。2010年10月,他创作的歌曲《息元村之歌》荣获“中国优秀村歌”称号并获作曲铜奖,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晚会。

二是抓管理,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制定了包括考勤、学习、卫生、仪表、行为等方面内容的9项制度,形成了“制度管人、人管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步调一致、共创大业”的机制。

三是抓理念,建设一支激情干事的队伍。焕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激情,以“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教师”为宗旨,努力在服务中干事、干服务的事。组织教师到杜郎口参观学习;聘请张万祥、刘铭等著名专家授课;每周日上午进行业务学习;分成4组,每周走进全县中、小学校进行调研,深入校园、深入课堂,与校长座谈,与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深入研究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学校的公信度、美誉度较大提高。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三点感触:

1、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正是县委、县政府舍得投入,才使我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县主管领导每学期都要亲自调度和安排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并亲临指导,教育局专门配备了一名副局长分管教师进修学校,特别是教育局的李晓林局长,多次到进修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师资、经费等难题,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今年10月份,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强进修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把进修学校由股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单位,为进修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近年来,河北师大在我县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加大了对我县教师的培训力度,省继续教育中心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市教育局郭矿生局长多次到我县指导教育工作,高师处的张书升处长、佘再勇处长不辞辛苦、不厌其烦来馆陶现场指导,才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大的飞跃。可以说,今天,各位专家亲临指导,又是我校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2、坚持开拓创新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更不会有发展。2000年以前,由于大部分教师学历不合格,进修学校主要承担着教师的学历进修培训任务,进修学校也曾红红火火。随着绝大多数教师学历的达标,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也就逐渐陷入了困境。由于我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辟创新为教育、教学、教师服务的空间和方式方法,迅速适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才实现了较大发展。

3、建立广泛的基层联系网络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县的四个学区中心校和八个县直学校,都有一名副校长对口进修学校,学区内的各学校又都设立了一名联络员。同时,我们建立了四个实践基地。有了这一基层联系网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深、更透、更加扎实有效。今年的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就有赖于这一健全的基层网络,因而信息传达反馈十分及时,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都很顺畅,开展起来快速高效,最近市教育局高师处召开的会议上,馆陶县进展在邯郸市排名第一,我们的这一做法也受到了市教育局高师处的肯定和表扬。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与上级要求和发展形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我们今后改进工作。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四篇: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宝鸡市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

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西两公里处,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资产280多万元。学校创建于1976年,1985年经省教育厅验收,被确定为首批全省重点建设的21所具有师范资质的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学校累计培训各个层次教师17000多人次,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省级示范进校工作开展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市教育局局长李万勤同志于2005年4月、2006年5月年两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市教育局师管科科长刘西安同志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副县长刘文华亲自来校视察并参加我校的培训与评估工作,县教育局局长鲁立同志、副局长王新立同志多次亲临我校,现场办公,解决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了加强创建工作,县教育局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拟定规划,确定目标,认真部署,精心组织,落实分工与职责,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健全工作机制,调整了校内处室设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建设,使创建工作有位子,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有经费支持,有工作场所,成为学校工作的主体,确保了创建工作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体系

针对学校过去建筑面积偏小,设施设备不足的情况,我们制订整体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争取和自筹资金120多万元,2005年征地2.5亩,于2006年3月份动工修建师训楼,经过紧张的施工,师训楼各项建设质量达标,于九月份交工,现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加紧了各部室的建设,投资60多万元,购买仪器100多件台、图书1万多册、仪器柜、档案柜8个,添置台式电脑45台、笔记本电脑15台、投影仪2部、数码电视机10台,建起功能齐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多功能厅2个、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仪器室、档案室、心理咨询室各1个,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教师培训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根据示范性进校评估标准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教学、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一是补充数量,从中小学一线工作8年以上的教师中选调骨干教师,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二是学校出台经费支持政策,鼓励教师在职业务进修。近几年,学校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就达3万多元。目前已有7人本科毕业,2人研究生进修学习完成,取得学位证,5人研究生在读。三是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先后为60多名高校专家、教授、县区的名师、名校长颁发了聘书,专兼职教师比达到了1:2。四是抓队伍素质提高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为教师作现代教育理论报告10余次,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端正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加强全体教职工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专职教师全部获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青年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二级。学校还派28人次去西安、宝鸡等高校学习进修,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艺术水平。近几年,我校教师中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2人,市、县级教学骨干4人,凤翔县优秀教师4人,十佳教师1人。目前,一支业务精湛,知识渊博、技能先进,师德高尚的教职工队伍已初步形成。

四、进行资源整合,构建教科研训“三位一体”的师训实体

2004年6月,县教育局对教师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等机构按照人事关系不变,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优化整合,以进校为中心,教研室、电教中心为后盾,实施资源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形成全县教师教育的培训合力。为深化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我们积极实施了进校、教研室和电教中心人员与全县中小学校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电大宝鸡分校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相关学科的中师、专科、本科、研究生进修四个层次的学历提高教育。形成了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校,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办学机制,发挥了进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训的作用。目前,我校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师学习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和资源信息交流中心。

五、体会和做法

(一)坚持科学管理方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为了规范办学行 为,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分为四大类共155种,其中,各处室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类58种;学员管理制度,工作规程类24种;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47种,学历提高教育函授站管理制度26种。制订了《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2000---2005年发展规划》和《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凤翔县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凤翔县“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宏观上指导了各项培训工作,同时,每项具体的培训我们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注重过程管理,培育强有力的督查和监控体系。为使培训不走过场,我们建立了《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教师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辅导教师条件与职责》、《学历教育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等,使培训与考核、测试、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规范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同时,我们主动发放征求意见表,利用座谈会、个别谈话、下乡专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领导和教师的意见,为不断改进管理和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此外在培训中我们还重视了培训学员的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对全县教师的培训及时、规范、准确地予以记录,学分登记率100%。加强了资料保存、收集和装订,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管理科学规范,资料齐备,分类合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为今后培训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翔实资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充分发挥培训功能,切实提高培训效果。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1999年第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我校开展有①新教师培训1289人,覆盖面达100%;②小学一、二教师岗位职务胜任培训1021人,覆盖面达96%;③骨干教师培训425人,95%的小学骨干教师接受了各种层次的培训;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师一级全员培训3299人,培训率97%;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二级)培训3026人,培训率96%。⑤新课程师资全员培训2380人,覆盖面达到100%。⑥五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率达95%,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思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技术等。⑦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458人,使98%以上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⑧提高学历培训,中师毕业448人,毕业率98%,专科毕业1634人,毕业率96%,本科毕业285人,毕业率92%; 2005和2006年的提高学历教育招生1030 人,目前在校就读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员共1155人。这些培训的开展,使我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由2004年的小学99%、初中85.3%、高职中63.3%提高到目前的小学100%、初中94.6%、高职中81.8%。为我县教师队伍的建设注入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艺术的新鲜血液,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近几年我们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6项,其中取得市级课题立项资格并结题2项(《创新教育》和《快乐教育》),省级课题立项1项(《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每年组织本县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新教材教法、课件制作比赛、论文征集等都在5次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近3年来,我校教师教研员撰写了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获得国家、省级以上优秀教研论文6篇,市级10篇。《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达32篇,达到人均一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性和社会效益。

六、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

(一)采用集中、分散、设点、下乡指导等灵活多校的培训形式,着力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从2000年起,我们打破了单一的在进校集中培训模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在面授形式上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校内办班与校外设点培训相结合,双休天、节假日培训与周内一至四晚上学习为补充等培训形式,下乡镇,进学校,送教下乡,深入课堂调研,跟踪指导,切切实实解决基层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受到了普遍欢迎。仅计算机二级培训设点就达32个,新课程师资培训我们在校外设点17个,方便了基层学校和教师,密切城乡关系。

(二)增加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我们以石家营中学、石家营小学为重点进行了实践基地建设,同时又在全县其它中小学建立起了13个教学实践基地。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实践环节资源库,将学员每期的实践资料(调查报告、教案设计、实习总结、毕业论文等)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共整理装订历年优秀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20大本,领导干部论文9大本。并将优秀的论文资料在指导学员实践过程中作为典型案例推荐给学员赏析,以便相互学习、借鉴、充实、完善实践内容,促进学员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毕业实践任务。

(三)建立并实施了便捷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首先,学校免费为学员开放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学习场所和设施,全部免费向学员提供借阅、上网服务,方便学员对媒体资源的学习使用。并利用凤翔进校网站,为学员提供资源下载,制作教学课件,刻录光盘,指导教育教学。其次,学校为教师配备了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教学设备,并进行了相应的操作培训,专任教师达到熟练使用,及时有效地服务于了各项培训之中。再次,专任教师利用网络设施进行远程辅导。定期向学员公布进校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让专任教师与学习者进行互通交流辅导、网上答疑、心理咨询、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校本研修辅导等,拉近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实现了对话,有力地支持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四)扩大办学规模和层次,提高办学水平。我们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特别在学历教育上取得了突破。2000年秋,与电大宝鸡分校办起了本科教育,并突破招生瓶颈,吸引了凤翔周边县区的教师也来参加学习,使在校学员逐年增加,电大本科人数最多时达到了500多人。目前与陕西教育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联合开设专科、本科、研究生班共14个专业。培训规模和人数居宝鸡市各县区之首。

(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优惠政策,建设和谐育人环境。一是降低收费标准,实行保本教育。启动开放教育至今,我们本科专业每个学分只收60元,专科每个学分只收40元,均降低20元,每位学员分别少交1420和1520元学费,仅这一项,几年来我校开放教育就少收入90多万元。学校的收入减少了,可我们的工作赢得了人心,保存了实力,促进了发展,因而我们开放教育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照顾弱势群体,落实“扶贫帮困”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困难学员学习难的问题。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学员、山区学员、夫妻、同胞兄弟姐妹共同学习的学员、外县区学员每个学分减免5元;对家庭拖累重的学员允许缓交学分费,每学期可分几次逐步交清;对特困生、残疾生发放助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优秀学员发放奖学金,鼓励争先创优。近几年用于这方面的资金达6万多元。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高水平的教学,人性化的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保证了我校开放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篇:碑林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碑林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是省政府审定批准的我省首批重点建设的21所教师进修学校之一。正式成立于1978年7月,1993年,碑林区教学研究室并入碑林进校。2006年率先成立碑林教研网站。至此,碑林进校已经成为全区中、小学、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师训干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新型教师教育实体已初步形成,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碑林进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创一流管理、办一流学校、出一流成绩”为目标,践行“务实、和谐、创新、高效”的管理方略,充分发挥进校工作职能,为碑林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职工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 “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单位。2002年获西安市首届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素质比赛团体第一名,2003年被评为 “西安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及个人近年来获市级以上奖励100多项。

一、高度重视创建示范进校工作,加快学校发展步伐

2006年4月,碑林进校根据市教育局[2005]14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示范性进校评估标准”,全面开始了创建工作。碑林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到进校指导创建工作,积极解决硬件建设方面和创建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区教育局制定了《教师进修学校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印发了《关于成立创建示范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并将《加强进校建设的局长办公会会议纪要》下发到各基层学校,使全局上下形成合力确保规划和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2005年以来区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18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对照评估方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碑林进校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创建迎检工作之中,使创建工作与培养团队精神有机结合,成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教育过程。同时创建为进校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不仅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制功能,加快了学校发展步伐,还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二、规范管理体制,构建一流师资团队

碑林进校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校级领导成员和中层干部,平均年龄 43岁,研究生学历和大学本科学历共8人,高级职称5 1

人,中级职称3人。领导班子成员多年从事中小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现有教职工42人,分设五个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全区中、小学、幼儿教研工作和师训、干训工作。专任教师34人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的97%;研究生及在读13人,占38 %;中、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总数的90%,其中,高级教师职称13人,占教师总数的38%。均超过评估要求。省、市、区级教学能手8人,教学骨干7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碑林区师德旗帜”2人,“碑林十杰” 2人。仅2005年,就有三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研员,占全市13区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研员的1/3。同时,学校根据教研、培训任务需要,聘请了30多位师大、省、市教科所专家,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我校共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其中新校址占地面积8亩多,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三层教学楼和图书实验楼各一栋,配有微机室、电子备课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专用语音教室、教育心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图书资料等16室。具备400人以上同时参加培训的能力。另外,原南门老进校2000多平方米培训教室继续用于日常培训、上课。学校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图书资料17000余册,电子图书4万余册,报刊杂志7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3000小时以上,图书音像资料每年不断更新补充,资源使用效率高。

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创建了碑林进校教研网站,内含10多个栏目,提供教师教育课程的辅导资料、优秀教案、课件,开展教科研博客活动等,实现了教学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和教研工作的互动。学校具备符合远程教学要求的ADSL宽带接入、建有总装机70台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另外各办公室联网机共30台,笔记本电脑2台,大屏幕数字投影机4台,实物展示台1套,普通电视、摄像机、DVD等多台。

四、精心组织各类培训,促教师专业理念转轨、我校培训部以教师继续教育为重点,以干部培训为龙头,兼顾学历教育,充分发挥了区域性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2003年至2006年,中小学教师各类培训累计13200人次,培训覆盖面达到了98%;在学校领导干部培训方面,先后举办了“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中学政教主任培训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社会力量办学”法人培训班、全区中小学领导干部短训班,2006年11月举办全区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200余人的安全专项培训班等等,这些培训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

和管理水平。在各类培训中,我们切实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广大受训教师干部尽快完成新课程下角色转变,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五、加强教科研指导,促我区教学质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我校中小学教研部坚持“服务基层、引领教科研、提高我区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并积极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和课堂教学工作。

(一)组建全区三级教研网络,促我区教科研持续在全市的领先地位。进校在课改伊始,就组建了我区从小学到高中教研工作的三级网络系统,并组织各中心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研讨活动,实施近五年来,发挥了极大优势,锻造了一批优秀教研员,带动了全区教科研工作持续在全市领先的地位。

(二)加强教材研讨中的互动交流,促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我校坚持进行教材辅导,教研员能及时引入新课程理念,采用双向互动等方式,加强与基层教师沟通与交流,帮助一线教师理解教材。每学期至少4次组织全区中、小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交流、课堂优质课展示、赛教工作,并进行评比奖励,有效地促进我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三)我区作为教育部首批“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之一,从始建到实施,进校教研员积极参与策划组建,科学制定了我区的校本教研计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进校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也促使一大批骨干教师、业务能手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迅速提高。

(四)加强课题研究,促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我校积极组织对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进行申报,报准数量几年来年年占我市13区县课题总数的25%以上。目前由进校正在组织进行的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16项,市级41项。同时结合一线需要,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设立区级课题,教研员积极组织,认真实施,设立课题实验基地20余处,课程资源库3处,目前已结题67个,正在进行的186个。通过课题实验及时解决了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有效地推动了校本教研。

(五)近年来,我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及教学设计等获国家级奖励17人次,省级奖励22人次,市级奖励30多人次,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成果,既反映碑林进校浓厚的教科研校园文化氛围,也充分体现了碑林教育大区教科研先行的优势。

(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亮点。作为具体组织和指导者,我校协助各校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指导各校开展一系列学生易于感知和接受的活动。2005、2006年分别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杯”优秀成果评比活动,我校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奖”,并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七)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区优质资源,多次组织我区各类型的教学质量分析会,中、高考研讨会,全区课堂教学研讨会等,体现碑林教育思想,展示碑林教育综合实力。2003年,组织教师参加市级教学全过程评优大赛,获团体第一:全区17人参赛队伍中有12人获得一等奖,占全市一等奖获奖人数的60%以上。2004年5月,组织参加市师范处的新课程赛教,又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组织参加了西安市第二届教师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奖率100%,中小学一等奖获奖率均占全市67%以上。连续两年均获得组织奖。2006年5月26日,由我校策划主办,西大附中、华商报教育健康新闻部承办的“教学创新论坛”在西大附中进行。会上,来自省、市各方面的的专家及教师、家长踊跃发言,为我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六、在创新中不断求发展

碑林进校新领导班子强化教育科研与功能发挥,加强管理,健全了全体教工管理、考核、教研成果奖励等举措,极大的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在创新中求发展,一年多来,先后创办了全市首家区级教研网站,开展教研博客等互动活动;成功举办研究生学历进修班,一举提高我区研究生学历8个百分点;恢复停止活动近5年的区教育学会,为我区教科研拓展搭建了一新的平台;近期又创办《碑林教研》期刊,为我区教科研交流工作又开辟一个新亮点。特别是我校教研部的“研点”教研团队,深入陕南、商洛、庆阳等贫困地区,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受到当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热烈欢迎,《三秦都市报》、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记者参与活动并做了详细报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建省级示范进校的过程是对进校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机遇,更是对进校工作的一次促进和提升。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以创建省级示范进校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佳绩,争创国家级示范进校。把碑林进校办成“潜心教研、精心培训、热心服务、齐心奋进”,使碑林群众满意的教师进修学校。

下载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