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

时间:2019-05-13 08: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

第一篇: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

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

2017-10-13 审计之家

要做好具体的内部审计实施工作,基本上绕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要审计方法; 注重多维度多层次的审计方法运用,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总体上把握审计项目的大概方向,做好审计高风险区和重要性水平测试;审计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灵活判断选用,要善于询问取得有意义的审计线索,正面沟通无法取得突破时,就需要考虑侧面迂回战术,面对态度消极、言语强硬或敷衍的人交谈时,要事先想好问那些,怎么问,达到什么目的,通盘考虑各种会出现的状况,审计沟通时要不卑不亢,碰到拒不配合的要软硬兼施,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处事态度,一切沟通方式最终都是以达到审计目的为主要。

第二,审计准备上:要高度重视前期审计项目计划、方案的准备工作,审计前期各种跟项目目标有关的资料、数据要学会及时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要注意数据、报表、资料提供的口径问题、前后逻辑勾稽关系,最好前期就针对审计项目设计好尽量全面的审计数据汇集和分析模型模版,设置好财务、审计等分析指标、比率,从横向、纵向角度立体分析审计数据,寻找异常的线索和敏感的数据,要认真全面的做好审计底稿的扎实工作,审计证据、附件资料要收集齐全,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问全面、问透彻,口头的证据不能替代书面证据,收集的审计证据要跟将证明的审计观点有很强的相关性、佐证性,要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审计思考深度:要学会从多维度多方面上拓展自己的审计思维方式,学会全面、发散思维看问题,审计人员要秉持职业审慎和怀疑精神,去面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资料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从各种获得的审计信息中怎么样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其中的有用的审计线索;审计过程中如果一时出现死胡同,暂时无法取得审计进展的时候,这时候一定不要心生急躁,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前面做的审计工作是否全面,该考虑的问题和审计程序是否都执行到位,如果这些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要想想或许问题不是出在这里,而是很可能出现在别的方面,这时就要灵活脑筋,换个角度和方向考虑项目接下来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一个人的思维有限,在有必要的时候,多寻求经验丰富的前辈或同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

第四,审计工作态度上:要学会虚心接受领导批评意见,及时反思自己工作中做的不到位或不足的地方,摒弃遇到领导批评自己就忙着解释寻找外因撇清自己责任的不好习惯,要知道公司和领导都看工作结果,至于工作过程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因素导致的失误,没有人会听你解释;要注意每次犯过的错误和失误,及时进行总结和铭记于心,不要下次再犯,总之要多学习领导做的好的方面,经常对照自己的弱点和劣势去思考总结,高标准要求自己,时间久了,自己爱犯的错误和失误就会慢慢减少,听到领导批评的次数少了,赞扬的次数多了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能力在提高的好现象。

第五,审计知识上:要重视审计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和积累,每天坚持学习和研究审计业务,以提高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回顾和研究,夯实并全面掌握财务知识和会计处理技能,学会了做帐你才能跟好的查人家的帐;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捕捉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思想、方式、思维、技巧、方法等,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审计水平。

第六,审计业务上:要深入集团及下属各产业公司基层去,经常性的了解各产业各公司经济业务,从制度层面、执行层面、操作层面全方位深入了解公司采购、生产、销售、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各环节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程序、制度政策,审计只有深入了解了经济业务,开展审计项目才会得心应手,快速适应审计工作,稳准狠的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第七,审计报告上:要全面考虑报告受阅对象的阅读习惯和可接受方式,撰写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规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叙述语言要用通俗易懂的专业语言描述,注意措辞的中性态度;描述审计发现和审计事实时,要把问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叙说清楚,为后面的审计分析和风险评估做好充实铺垫,审计分析要一一对应审计发现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把问题和风险讲透,关键问题一定要分析出来。审计报告撰写时,要舍得摒弃跟审计目标、审计观点无关的东西,引用财经法规、税务政策、会计理论、审计依据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遵循恰当、相关的引用原则;行文论述审计观点时,要注意前后逻辑推理关系,审计证据对应得出的审计结论要经得起推敲,一般来说,审计报告中摆事实、讲证据、得结论要合乎逻辑,推理分析过程要严谨,合乎规范,要有说服力,经得起自己、同事、领导、高层及其他报告受阅对象的质疑、推敲,否则报告出来难以自圆其说,漏洞百出,影响了审计权威性、专业性、独立性。

第八,审计视角上:要学会驾驭全局,通盘考虑审计工作开展牵扯各方因素,审计报告要考虑多方受阅对象的期待程度,重视高层、关注领导、兼顾单位,报告撰写后一定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以期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报告水平,减少各方不利于审计的反弹情况的发生;审计观点要采取委婉、中性的立场,注意措辞不要过于严厉激烈,审计评价不要轻易给人定性下结论,避免由此产生审计冲突;审计报告行文只是把事实反映和摆出来,审计只负责评估审计发现事实会导致什么样的风险和影响,给公司高层这些报告受阅对象提供决策依据,至于怎么定性怎么处理让领导做决定。

总而言之,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事情,它还会牵扯到公司人事斗争、审计心理等非专业因素,所以审计项目要想很好的完成,就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审计智商、审计情商,游走于公司各层面的人和事,平衡各方利益关切和博弈心理,做扎实审计项目基础工作,收据审计证据要完整充分,审计分析总结要透彻全面,学习诸葛亮思维方式,尽可能的考虑一切都该考虑的因素,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还要注意工作不要拖延懒散,工作要做到领导前面,想领导还未想,做领导还未做,自己做错或失误了,不要找借口,更不好把责任推到同事身上。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地位才能得以巩固,并获得公司各层面的认可和肯定,反过来,也就促进了审计部门的权威性、独立性、专业性。

第二篇:关于内审工作的若干思考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作为审计“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与国家审计各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整合审计资源,扩大整体审计覆盖面,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提升国家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内审工作是提高审计覆盖面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出了要求。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要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在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客观情况下,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把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完全靠审计机关自己的力量非常困难。内部审计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督的内设机构,通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实现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果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利用,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效果,推动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内审工作是国家审计充分必要的补充

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联系紧密,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工作的“前哨”和“第一道关口”,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国家审计应重点探索在以下几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利用:一是利用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的评审结果。对内控制度的评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控制程序开展监督,其对内控的评审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赖程度,国家审计在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后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下属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审计人员应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后利用其工作成果,减少对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量;三是利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审计人员通过翻阅内部审计报告或其他工作资料,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已发现的问题,或是其他线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线索进行深入的检查;四是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资源。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探索筹建内部审计人才库,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力量资源。在实施大型审计项目时,可聘用素质高的内审人员参与审计。

二、目前我市内审工作主要特点和做法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和作用,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我市审计机关对现有内部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国家和内部审计合力,达到“1+1>2”的效果,促进审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具体来说,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完善网络。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网络,景德镇市内部审计师协会涵盖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重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等。

二是建立专家库。积极开展审计专家库的建立工作,对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优缺点分析等进行电子数据化管理。截止目前,专家库涵盖土木工程、财政金融、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40余人。

三是统筹内审人员力量。探索性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项目,实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势互补,提高审计成效。

四是利用内审成果资源。审计过程中在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成果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其工作成果,尤其是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避免工作的重复,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五是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近年来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培训168人次,参加审计沙龙10余次,出刊《瓷都审计》10余期,有力的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我市内审工作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取得较好成绩,景德镇焦化集团、人民银行等6家优秀内审工作部门以及12名优秀内审工作者被给予表彰。

六是促进内审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我市内审机构在履行好财务收支等监督职责的同时,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如我市焦化集团内审机构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审计,弥补了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实现了审计的总体目标;有的内审机构探索开展所属企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所属企业单位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创新了审计方法,履行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责。

三、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家层面对内审无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未明确审计机关对内审牵头指导作用。审计机关指导监督什么、如何指导监督、指导监督的责任权限以及对内审工作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目前尚未做出具体的规定。这种开放的、没有刚性的管理模式使审计机关在履职过程中难以依法依规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

二是内审协会如脱钩以后,审计机关如何对内审工作进行指导。当前国务院要求协会与管理机关脱钩,内审协会面临发展的新问题,特别是对内审工作薄弱刚起步的地方,内审协会从国家审计机关脱钩以后,审计机关面临如何加强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沟通交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等现实问题。

三是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审计机关没有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审计发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促进作用,没有将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没有把内部审计纳入审计机关工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内审工作基本停留在会议号召,文件布置的层面上。

四是内审机构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薄弱。我国内部审计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依然存在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运行质量不佳、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业务以及内部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内控制度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用内部审计理论指导内部审计实践。

四、对下一步内审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建设,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各级审计机关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建章立制把一些成功的内审理念、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章制度,规范内审行为,推动内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如山东、宁夏等地审计机关已经探索出台了规范内审工作方面的制度性文件。

二是转变指导监督观念,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议审计机关设立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是否纳入下一国家审计项目计划的重要依据;要做好内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评估及考核评比工作;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协调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和信息传播者。要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推进内部审计规范管理;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素质;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将内审机构、人员,业务开展情况等归档管理,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考核。

四是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相互协调配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良性互动。如审计机关每年可确定部分审计项目邀请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实施前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业务和纪律等方面培训,通过“以审代训”,加强协作交流,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的。

第三篇:如何做好内审

如何做好内审

第一讲:标准回顾

第一节:概述

一:何谓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二: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

87版系列标准:8402与ISO9000—9004(系标)

94版族标准:5类24个分标准(族标)

ISO9000:2000版标准:2000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

三:族标准构成和核心标准

16个标准文件,核心标准4个,其它标准1个,技术报告7个,小册子3个,技术规范1个(ISO/TS16949)汽车供方QMS要求。

4个核心标准:等同采用:

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GB/T19004:2000idtISO9004:2000

GB/T19011:2000idtISO19011:2003

四:2000版特点与94版区别:

1、八项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2、关注顾客;

3、管理职责;

4、突出持续改进(产品、过程、质量)、PDCA;

5、文件化的要求更灵活;

6、标准协调性和相容性病、9001与9004是协调一对的标准;

7、适用性更好;

8、强调QMS的有效性和效率;

9、适用标准的灵活性更好;

10、概念明确、语言通俗。五:贯标认证的好处:

1、推动管理、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

2、增加信任、提高组织竞争力;

3、可使组织获得高额增值(产品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信誉的提高、竞争能力增强);

4、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组织的业绩和管理水平,组织增值,顾客满意,相关方(投资者增值、员工、顾客满意、供方、社会)受益。

△2000版新增条款8项:5.25.4.15.5.37.2.38.2.38.2.18.48.5.1

△有明示规定5项:5.5.17.4.17.4.37.5.28.2.2

△有重要新增要求:1.24.15.15.25.35.4.15.4.25.5.35.6.36.16.2.16.47.2.17.2.37.3.78.18.2.18.2.38.48.58.5.18.5.3

第二节:GB/T19000标准 QMS基础和术语

1、八项原则

2、选用术语

3.1.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1.4顾客满意

3.2.4质量方针

3.2.5质量目标

3.2.14有效性

3.4.1过程

3.4.2产品:过程的结果

3.3.3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等

3.3.4工作环境

3.6.2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3.6.3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3.6.7返工(可改变)

3.6.9返修(成次品)

3.8.1客观证据

3.9.1审核

3.9.2审核方案

3.9.3审核准则

3.9.5审核发现

3.9.4审核证据

二、QMS基础选讲

建立QMS方法步骤:

1、确定顾客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4、5、6、7、8、最高管理者在QMS中的作用:9条。

强化内部顾客意识

第二讲:审核

第一章:与审核有关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直接或间接确定相关要求被满足的任何有关的活动。

范围:有认证与认可

一、合格评定:包括认证和认可;认证分为:产品认证(合格认证与安全认证)与QMS认证(内部与外部);认可分为团体和个人。

二、认证:由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出书面证明的程序。

三、认可:由权威机构依据程序对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正式承认的程序。

认可的对象

1、校准检验机构;

2、认证机构;

3、审核培训机构;

4、审核人员、评审员。

第二章:QMS审核(内审)

一、审核及其有关概念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的分类:内审(第一方审核)、外审(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

审核的目的:内审

内审的时机与频次:策划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在管理评审及第二、三方审核之前;特殊情况下(机构变化或标准变化时)

二、如何做好内审

做好内审的条件

内审的策划与准备:

1、制订内审方案;

2、组成审核组;

3、制定具体计划审核,收集相关文件;

4、编制检查表;

5、确定审核范围(体系产品过程)

内审的实施:

首次会议;现场审核;确定不合格项并编写不合格报告;与审核准则有关的记录(可以被证实的)可以作为审核证据。

审核员:三多一少一避免,避免就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检查表的编制:检查表的作用:保持清晰的思路;可以排除干扰、理清思路;

检查表的编制:A结合被审核部门的工作和相关要求;B根据审核计划的安排;C要按照过程方法的思路;D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编制。

内审员的作用:

对QMS起监督作用;对QMS的保持与改进起参谋作用;在QMS运行中起带头作用;在QMS运行中起沟通作用。

内审员能力要求:A工作能力:进行审核准备的能力、现场审核的能力;编制检查表审核计划、编不合格报告、审核报告。B个人素质:有交流沟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C具备知识:中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9000标准。

审核计划:根据重要性复杂程度安排计划;根据存在的问题安排审核;根据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选择人员;内审员不应审核本部门的工作;合理安排审核程序。

关于审核工作的管理:

审核管理部门职责:对审核进行策划;对计划进行管理;对内审员进行管理;对审核进行分析改进。审核管理:用过程方法管理、用PDCA循环

对过程有效性评价: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在过程被实施中过程是否有效;程序是否得到实施与保持。

对体系有效性评价:

在实现方针与目标方面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实现;在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顾客要求方面是否有效,是否有严重的投诉、接受处罚,顾客抱怨能否及时处理并使其满意,合同能否得到兑现;关键过程控制结果是否有效,产品实物质量是否提高;人员意识是否明显得到提高;改进机制是否有效,是否建立改进机制,内审、管理评审、持续改进是否有效;资源配备是否充分,工作环境是滞满足基本要求。

五、检查表:查什么、找谁查、怎么查?

编制检查表应注意:以标准与受审核部门手册为主要依据;按各部门条款编制检查表(按部门不漏条款、按条款不漏部门);重要部门、关键条款重点查,相关条款选查,通用条款全查(5.4.1 5.5.1 5.5.3 4.2.4 6.2

8.4 8.5.1)。抽样应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2—12个)

六、现场审核的方法、方式和技巧

1、审核方式 A顺向追踪:订单-产品交付 文件规定-实施结果;B逆向追塑:从事故结果-文件规定 顾客投诉-产品;C按部门(过程职责分配表)不能漏条款,分清主次;D按条款不能漏部门;E按部门加条款;F主控过程加公共条款。

2、审核的方法:提问、倾听、观察、记录、验证。

3、审核技巧:按过程的思路突出重点体现PDCA,注意过程的三要素,输入-活动-输出。审核主要索取客观证据,正反两方面;抓住关键特殊过程、工艺参数。

问什么?抽样方法,要独立抽样,注意分层,注意观察深层问题。判断:轻重程度,评估判定。观察项并非不重要,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记录:正面与反面的都要记,正面的概括,反面的要切实具体,可以重查。条款判定要准确,体系覆盖产品不能漏,合理分配时间。

七、审核过程的控制

审核计划的控制

审核活动的控制:抽样及样本的策划、分层、一定数量,适度均衡有代表性,识别关键过程。

审核结果的控制:合格与不合格要以事实为基础,以可以重查为追溯。观察事实为基础,不能以个人主观意断。不合格事实要得到受审核部门的确认。道听途说不能作为证据。审核组内部沟通要达成共识。

第四篇: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做好扶贫工作思考

据市扶贫部门统计,2015年底全市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5.29万人,其中33.5万人属于民政部门低保等政策救助范围。据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救助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为45.5万人,其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约为32万人,占救助对象的70%以上,农村低保五保对象无疑是全市扶贫攻坚的主要群体。我市2018年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啃掉这块硬骨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面推进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是精准发力的有效举措。

一、做好对象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精准发力上靶向明确

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我市扶贫部门掌握的扶贫对象和民政部门救助的低保五保对象存在很大差口。从扶贫部门的数据来看,2015年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45.29万人,其中低保五保人数为33.5万人,而民政部门实际救助的农村低保五保人数为45.5万人,这就反映出全市还有12万低保五保对象未纳入扶贫对象范围。通过两部门的数据对比来看,存在很大差口。主要原因有3个:

一是两部门间信息没有实现互联。扶贫、民政部门分别掌握的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仍处于条线管理状态,两部门对象信息没有实现互联共享。

二是两部门对象认定方法不同。民政部门的低保对象经过了审核审批认定,且对这些对象进行了资金救助,已落实到户、明确到人。扶贫部门掌握的扶贫对象采取的是由省抽样测算得出的贫困人口数量分解到县、乡镇、村,乡村按照上级分配的扶贫人数指标(乡村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发生率)来认定。同时,由于扶贫、民政部门认定对象的标准不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在对象认定上存在差别。

三是9个非贫困县9.9万低保对象未被统计到扶贫对象范围。桥西区、桥东区、下花园区、经开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涿鹿县(仅统计了赵家蓬区)以及怀来县和原宣化区的大部分低保对象未被统计在扶贫对象范围内。

建议:打好扶贫攻坚战第一步是将两部门的对象衔接起来,进行精准识别,确保对象准确。

一是建立统一精准识别程序,做到贫困对象全覆盖。扶贫、民政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扶贫和低保政策,建立统一认定标准和识别程序,统一入户调查、评议公示、抽查检验等方式识别对象,实现标准统一、工作统筹、对象衔接。

二是开展联合摸底排查,实现“两库合一”。由扶贫、民政部门共同对全部“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和低保五保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比对,依靠乡镇、村干部、扶贫驻村干部为主体,全面排查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中尚未纳入低保或五保人员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或五保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低保五保对象中符合条件未纳入扶贫对象范围的要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实现“应扶尽扶”。同时,扶贫部门“建档立卡”数据库和民政低保管理数据库要实行互联互通,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对象互查互对,对全部扶贫、低保对象实行台账管理,及时记录更新家庭情况、帮扶计划和成效,共享对象信息。

二、做好政策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分类施策上合理有力

问题:急需明确需要扶贫政策扶持对象和需要民政低保政策兜底对象,解决扶谁和兜底保障谁的问题。我市45.29万人贫困人口中,因致贫原因不同,亟待分类管理,提高针对性。

建议:在建立科学的认定程序上下功夫,对每名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分类识别,分类施策。针对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等情况,因人因户施策,实现扶贫和低保兜底政策的有效衔接。可将扶贫对象分为3类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或兜底政策:

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于过渡性低保救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是国家扶贫政策实施的重点群体,把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采取特色产业扶持、创业就业帮扶、资产收益、金融支持等措施实现脱贫。低保作为过渡性的救助手段,解决暂时性生活困难,实现脱贫后逐步退出低保。对有劳动能力的未享受低保的边缘户,重点依靠产业和就业等扶贫措施脱贫。

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于低保补助。这类扶贫对象有部分劳动能力,但是仅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很难全面脱贫,需要扶贫政策和低保救助政策共同发力,通过扶持,他们虽然有了部分收入,但仍难以超出扶贫线,需要低保给予补助达到扶贫线以上,从而实现全面脱贫。

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予低保政策全额兜底保障。这类对象主要为重病、重残、高龄的低保五保对象,他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国家的产业就业等扶持政策在他们身上无法实施,难以通过扶贫政策实现脱贫,需要按扶贫线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并加大重大疾病等救助力度,实行长期政策性兜底脱贫。

三、做好标准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兜底保障上效果明显

问题:目前,低保补助水平还停留在平均发放上,没有实现分类施保和足额补差,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没有进行兜底保障。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以来,绝大部分县区低保金一直平均发放(目前每人每月平均补助150元),这样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收入的扶贫对象来说,每年领取的低保金为1800元,距离扶贫线2900元还有1100元的差距,很明显对这些扶贫对象没有实现兜底保障。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平衡关系,减少矛盾,没有很好的执行低保按户施保的政策。对一些家庭成员本应全部按户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却按年龄只对其部分或一名家庭成员纳入保障范围,导致一些家庭特别是家庭成员全部为重病重残的家庭没有落实好救助政策,更无法兜底脱贫。

建议:要建立形成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低保分类施保、按户保障的工作机制,在标准衔接上下功夫。

一是全面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实现“两线合一”。调研感到:低保保障标准如果低于扶贫线,就难以对全市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实行兜底脱贫。低保保障标准高于扶贫线,就会扩大保障范围,使已经脱贫的对象仍在享受低保,难以调动扶贫对象靠自身努力脱贫的积极性。我市从2007年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低保保障标准一直是低于扶贫线。2016年,全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2900元/年,实现了低保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每名低保对象平均每年实际补助提高到1800元)。今后低保保障标准要与扶贫标准保持同步提高,始终保持一致。

二是全面推行低保分类施保,提高补助标准。要实现扶贫和低保在标准上的精准对接,必须改变实施多年的农村低保金按人平均发放的做法。因此要实行分类施保,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按低保保障标准全额补助,按目前标准应该每人每年发放低保金2900元(每月应达到240元),从而实现兜底脱贫。同时,对享受低保的有一定收入的其他扶贫对象,分类施保足额补差。建议全市选择1个县进行农村低保分类施保改革试点,探索出成功做法后,今年年底在全市推行,对全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任何收入的低保对象实行按扶贫线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使他们率先通过兜底脱贫。

三是全面落实低保按户施保政策。民政部门组织县乡尽快对所有低保户排查,以户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成员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保人不保户”的问题,做到全覆盖。

四、做好管理衔接,确保扶贫攻坚在持续推进上形成合力

问题:扶贫、民政部门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没有实行统筹管理,不利于精准识别、精准发力。

建议:在扶贫开发中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扶贫、民政部门联络机构。加大统筹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既分工又协作共同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动态管理。扶贫、民政部门要及时互相通报对象变化情况,通过联合开展定期核查,建立扶贫对象、低保对象有进有出管理机制。两部门要及时将已实现脱贫的扶贫对象信息、新发现的因病因灾返贫对象及时进行信息交换,确保已脱贫对象退出低保和扶贫范围,新发现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和扶贫范围。

二是开展信息比对。在县级层面,建立信息比对平台,由政府协调公安、人社、住建、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配合核查工作,及时向民政和扶贫部门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工商户、纳税等信息,并实现数据对接,及时掌握低保对象、扶贫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将不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扶贫对象及时退出。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目前,群众对扶贫和低保政策认识有偏差。部分群众缺乏对基本权利和保障资格的正确认识,甚至出现曲解扶贫、低保政策,争着当贫困户和低保户。因此要加大扶贫开发和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要通过产业就业等扶贫开发措施脱贫,要逐步退出低保,防止出现为继续享受低保而不愿脱贫和低保养懒汉的问题。通过扶贫低保政策的宣传与落实,为精准救助服务精准脱贫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五篇:信访作用维度的思考(模版)

摘 要: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创新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群众工作方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要实现信访观念的创新,树立为民观念、畅通信访渠道;要实现信访体制的创新,建立“大信访”、完善“责任制”;要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完善信访功能;要实现信访方法的创新,注重情理兼顾、突出依法办访。

关键词:信访;和谐社会;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1-0051-04

当前,既是我国发展中的“黄金机遇期”,又是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信访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在代表人民利益中实现社会和谐,在解决矛盾中实现社会稳定,在引导规范中建立法治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转型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加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利益诉求特别强烈,各个阶层、群体都力求通过可能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除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主流渠道进行利益诉求表达外,信访成为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信访主要作为权利救济手段的功能,使之成为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害时寻求保护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转型期利益结构的调整,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使信访面临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加的挑战。

2.权利行使逐步纳入法治秩序

目前,将信访权利行使纳入法治秩序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信访人缺乏正确的权利观念,从而不能正确地提出权利要求,一些信访人权利观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一些信访人在行使权利时忽视了对信访秩序的遵守,越级上访多,无序上访多,集体上访多,重复上访多,说明将信访权利纳入法治化轨道还有较大的障碍。信访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但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将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具体到信访权利的行使上,必须将权利行使纳入法治秩序之中。

3.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要求不相适应

信访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原因造成的,这表明政府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有工作上的,也有政策上的。从工作上的情况看,除信访渠道不畅、对信访人反映问题敷衍塞责的作风问题外,执政能力不强也是制约信访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在基层信访组织中,主要表现为信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一些信访问题存在不会管、管不住的问题,群众只能越级上访。上级信访机构也经常将信访问题交给下级政府解决,但由于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限制使信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形成群众重复上访。政策制定、执行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不相适应,是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

二、构建和谐社会:彰显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1.信访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平衡的要求。信访的利益表达功能为建立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奠定了基础。信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外,我们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具有双重表达功能:一方面,信访是人民进行利益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信访也是人民群众维权的重要途径。信访具有面向弱势群体的救济功能。信访问题的产生,与

社会利益结构调整中的社会分配不公密切相关,与干部队伍中少数人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工作作风有关。正如全国信访工作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张云泉同志说:“上访,我认为是群众向我们发出的最后的呼唤。”信访为利益受到侵害的群众表达诉求提供了渠道,有利于以利益表达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从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

2.信访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支持下,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协调、指导、督查的职能作用,党政机关各部门条块结合、上下级各单位联动呼应,信访工作由党政部门向社会组织延伸、党政机关与社会组织合作配合,正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信访格局”。信访工作中“大信访格局”的构建,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大信访格局”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处理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处理好信访工作机构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及管理力量,改进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形成政府管理的合力,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社会管理由政府部门向非政府部门、社会基层自治组织的延伸,有利于发挥非政府部门、社会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3.信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中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建立反应灵敏社会预警体系的同时,建立指挥统一、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处理突发问题,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往信访工作中在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不少地方在信访工作中的探索促进了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在以往信访工作中,为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做到发现得早、反应得快,一些地方逐步建立起重大信访问题排查机制,为和谐社会构建中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信访工作有利于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建立。前些年,一些地方在信访工作中,努力探索建立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矛盾综合调处机制。广泛建立党政统一领导、综合部门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通过全方位、多部门的资源整合和整体联动,探索到一条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信访问题解决中建立新型社会协商、调解机制的探索,有利于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社会应急机制的建立、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 全文阅读链接:

.信访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

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新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工作方法,需要把依法办事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三、促进社会和谐:彰显信访作用的基本对策

1.实现信访观念的创新,树立为民观念、畅通信访渠道

要始终树立“执政为民”观念,强化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目前,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处理维护稳定与保护权利的关系上,一些地方政府重视稳定,忽视了权利保护,甚至一些地方不适当地追求“零信访”,妨碍了信访人信访权利的行使;在如何处理对领导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上,一些地方在信访工作中主要是对领导负责,忽视了对群众负责,看领导脸色行事,忽视了群众呼声。新的时期,信访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信访反映的问题解决的比率高不高,千万不能把信访工作变成不许信访,不让上访。信访工作关键是要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减少上访,信访工作应以帮助来访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要突出重点畅通信访渠道。要建立信访接待中心,发挥接待中心作为信访主渠道的作用。针对近年来信访上行、信访量大、集访上升的特点,在国家和省应建立信访接待中心,有条件的设区的市也可建立信访接待中心,以此提高信访接待能力;要依托电子政府建设开拓信访新渠道,依托电子政府建设,以信访信息系统为平台,征集人民建议,直接受理人民群众反映涉及切身利益的诉求,引导信访群众走出“只有走访才能解决问题”的观念误区,建立受理、转送和督办信访问题的新机制;要把下访与接访结合起来,通过下访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政策实施的效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推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并设立领导热线电话、“领导信箱”,方便社会公众对政府事务的建议、投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的问题。

2.实现信访体制的创新,建立“大信访”、完善“责任制”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大信访”的格局。一要理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接受人大、政协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对应当由人大、司法机关接访的信访事项要告知信访人向相应机关提出,实现信访合理分流。二要处理好政府内部信访工作机构与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内部管理的工作合力。信访工作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处理,信访工作机构重在为政府当好参谋,搞好部门协调,加强督查督办。对复杂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会办处理信访问题。三要继续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发挥这些组织在反映诉求、排忧解难、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提供服务、规范行为中的作用,要致力实现“两个延伸”:一是实现信访工作的横向延伸,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在解决信访问题中的协调功能;二是实现信访工作向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的纵向延伸,建立基层信访网络,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由此,通过“大信访”格局的构建,实现政府的再造和社会管理的重构,增大社会管理的覆盖面,提升社会管理的控制力。

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一要完善信访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关注所在区域的信访状况、研究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信访领导参与、主持有关信访问题决策的制度,领导对本地的信访工作要负总责;除推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下访制度、领导干部即时接访制度外,要建立、推广领导干部包案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制度,及时处理重大信访问题。二要完善政府内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督办制度。要更广泛、更严格地推广实践中开始实行的首办负责制,对信访事项首办者认真进行登记、交办、督办、回复工作,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强化办理责任,坚持依法依政策办事,逐案处理到位。严格督办结案,重要的信访事项,指定办理时限及提交办结报告,及时回复信访人并听取信访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三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建立信访工作公开通报制度,增强信访工作的公开性。形成信访工作

激励机制,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奖励。严格信访问责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要实现信访机制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完善信访功能

实现信访工作机制的创新,为此要做到下列几个方面:(1)规范信访程序,完善接访工作。改变信访中存在的这种恶性循环,为改变过去接访中“批示立案”的随意性,严格按照新《信访条例》的规定,改“批示立案”为“法定立案”,符合法定条件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受理。只要符合法定条件的上访申诉,没有领导批示也能立案;不符合上访条件的上访申诉,即使有领导批示也不能立案,防止接访中的随意性。(2)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源头控制。注重政策的跟踪评估,注重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妥善处理对待政策原因引发的信访问题。要注重执法监督、检查。信访工作机构要利用新颁布的《信访条例》赋予的改进建议权、行政处分建议权,有效防范、制止不当行政执法行为。要建立问题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及时预警,避免小事情拖成大事情、简单问题转化为复杂问题。(3)建立调处机制,化解社会矛盾。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法律援助人员、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综合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信访问题。要依据“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精神,化解矛盾纠纷。(4)开发信访信息,促进政府改革。一方面,要最大化地开发人民建议,设立奖励制度,对人民建议被采纳并对社会进步有推进作用的,要给予奖励;要致力提高人民建议采纳的程度,以激发人民对政府改革提出积极的建议。另一方面,要虚心接受批评建议,要有刚性的措施保证信访人合理的批评建议能为政府采纳,以促进政府执政理念的更新、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

4.实现信访方法的创新,注重情理兼顾、突出依法办访

要综合运用体现情、理、法相结合原则的方法解决信访问题,做到以“理”办访、以“情”化访、依“法”息访:(1)以“理”办访。信访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政策要求与群众要求之间存在不一致。可能是群众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也可能是政策制定中存在问题或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解决信访问题就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选择对策、纠正偏差,使政策制定、执行、落实合乎“理”字。当矛盾发生是由于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的原因造成时,应当诚心向群众道歉,并及时纠正。当矛盾是群众提出的过高要求时,信访工作者要能以较高的政策水平做好疏导工作,要努力做到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做好说服工作,化解社会矛盾。(2)以“情”化访。信访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干部要把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信访工作中要针对信访人思想认识问题,通过耐心的反复的真心实意的说服教育,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善于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信访人从理性上摆正关系,清除信访人的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妥善解决信访问题。(3)依“法”息访。解决信访问题要努力做到以“理”办访、以“情”化访,但更要注重依“法”息访。在当前,依“法”息访主要是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推广律师参与接待群众来访的做法,对应当向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信访事项,可通过律师的引导使信访人更好地按照法定的程序提出信访事项。对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律师要做好解释工作,改变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对应当由政府接访的信访事项,律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信访人按照法律程序提出信访事项。二要整合政府力量,解决涉法信访问题。涉法信访在当前信访事项中占了较大的一个比例,对其中由于承担不起诉讼费用而选择政府信访的,在运用告知方式把这部分涉法信访从政府信访那里分流出去时,对那些确实没有能力支付诉讼费用的信访人,司法机关可适当减少诉讼费用,民政部门也可设立相关资金为此提供救助。三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好信访听证工作。要推行信访听证制,信访听证是促进信访程序法治化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听证制度的运用已作出规定,因而,要做好信访听证中的人员配套、制度配套,创造条件推广信访听证。要推广无理上访户终结制度,把信访听证与规范信访秩序结合起来,实施无理上访老

户终结制度,以防止无理上访老户缠访政府部门,牵扯过多政府精力,使政府能集中精力解决确实需要解决的信访问题。最后,综合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信访问题,重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工作干部队伍。和谐社会构建中,要把充实队伍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建设高素质的信访工作干部队伍,从提高能力和转变作风的结合中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的素质。由此,为信访工作中的各项创新提供可靠的保证。

下载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内审工作的几个维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转载]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

    农业发展银行内审工作的思考(共5篇)

    农业发展银行内审工作的思考 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能,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引起各级行行长的重视程度,以及取得的审计、监督最佳......

    从这六个维度做好医院管理

    从这六个维度做好医院管理管理是一门较难的功课,管理难在如何让管理富有成效,使医院创造更大的效益。西方管理现代管理具有四大职能,也是一直受管理者推崇的。六维度管理法1.文......

    关于如何做好计生工作的思考

    关于如何做好计生工作的思考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好新形势下的农村计生工作,统筹解决好农村人口计生问题,是摆在乡镇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杜堂......

    做好财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财政工作的几点思考财政工作事关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财政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切实提升财政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经济发......

    关于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校开展的班主任论坛的活动以及年级总结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冷静思考,反省,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

    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老干部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群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胡锦涛同志曾经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确实事关大局,十分重要”。各级......

    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赋予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容。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老干部年龄偏高,行动不便等都给开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