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开发区金源小学申报特色学校联盟材料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小学申报全国特色学校联盟材料
给学生一片创新的天空 ——大连开发区金源小学科技教育特色的探索之路
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对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没有科学,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应努力增强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固本强基‛工程。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让学生从小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产生独立的、创新的思维,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好基础是我们教育者需要努力践行的。然而,如何将科技教育目标夯实,如何将科技教育融于全面育人之中,我们教育者则需要坚持不懈地实践与探索。
大连开发区金源小学在科技教育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建校四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通过积淀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搭建全方位的科技教育平台,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四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主题贯穿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全过程,给学生一片创新的课堂和空间,逐步形成了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
一.营造氛围——形成科技教育气场。
教育者应善于抓住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因地制宜地创设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单从建筑设计上就体现了这样的思路,在教学楼旁的一块空地上,矗立着一尊名为《童趣》的白钢塑像:两个充满稚气的孩子,正低头弯腰观察着前方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小学申报全国特色学校联盟材料
《年月日》一课中指导学生依据年月日的基础知识自己编制日历,在相互交流与反馈中发现新的问题,探究时空的科学奥秘。
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特别是相关学科教学,使学科类教学与科技类活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巩固了教材知识,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
三.开发课程——丰富科技教育资源。
(一)抓好科技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学校开展了以科技活动为核心的校本课,如‚七巧板拼图‛、‚花卉种植‛、‚头脑奥林匹克‛、‚气象‛、‚无线电通讯‛、‚车模‛、‚航模‛、‚电子绘画‛、‚乐高机器人‛等科技兴趣小组,制定详细的计划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勤动脑、多动手、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扩大了科技教育的普及面。
(二)树立科技创新龙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06年,学校最早在全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校本课,每周两节课,学生是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机器人硬件的使用以及积木版机器人的机械搭建和虚拟足球机器人图形化编程,五年级主要是学习教育版机器人的编程设计和传感器的应用,六年级主要是创意机器人的搭建和编程设计。学校开发并编写了机器人教学校本教材《机器人入门DIY》、《机器人结构与程序设计》。在教学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这个舞台,展示他们的个性。几年来,机器人小组的同学在国家级、省市级竞赛中屡夺冠军。教育部、科技部、辽宁省政府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组委会2009、2010、2011连续三年邀请我校参加了‚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的设计节‛活动,学生们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小学申报全国特色学校联盟材料
设与学校教育的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让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建设扎根在坚实的土壤中,在培养未来高科技素质人才的教育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特色成果图片】
学校科技辅导员讲解无线电通讯知识
科技辅导员在辽宁省机器人比赛中指导学生编程
学生科技活动征文展览
大连市无线电管理局举办无线电进校园活动 学校科技辅导员带领学生观测气象 学生科幻画展览 学生科技小制作展览
组织学生到大连市气象局参观科普馆
首站为金源小学
第二篇:特色学校联盟—大连开发区东居小学
以心怡心,怡心育人
——大连开发区东居小学“怡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位于大连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的东居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学生带来的异域文化,尤其是他们身上潜伏的自卑、脆弱、胆怯、抗拒等消极心理,强烈地冲击着学校文化的建设。2004年以来,东居小学一直坚持把“为了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校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主线贯穿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在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东居小学逐渐形成了“怡心教育,健康成长”的办学特色,“怡心教育”思想已成为东居小学全体师生共识的核心思想,成为东居小学的学校文化主题。
一、“怡心教育”理论的阐释
1.“怡心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怡心”
“怡心”一词出于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十七:“巖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意思是只要你尽情地攀登山崖沟壑,定会有赏心悦目之感觉,有一种“和悦心情”之体会。
2.“怡心教育”理论产生的依据
依据之一: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一句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我们的影响最大。
依据之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的阐
述。教育家们普遍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3.对“怡心教育”理论的进一步阐释
基于上述两个理论,我们创造了怡心教育理论,确定了“创建怡心校园,用灵魂唤醒灵魂”的特色办学方针。
“创建怡心校园”,旨在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以弥补学生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不足。我们的理想是,让师生一走进校园便感到心情和悦;离开校园,教师对学生或者学生对教师仍然有着一丝眷恋。只有这样,雅斯贝尔斯的“用灵魂唤醒灵魂”的教育理想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我们既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灵魂去唤醒学生的灵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也希望,通过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灵魂去激发教师的灵魂,激发他们产生更多对教育事业的激情与创造。我们期盼通过怡心校园的创建让老师们把教育工作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更多的作为自己人生的乐趣;让学生眷恋学校,把这里作为成长的乐园。
二、“怡心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怡心教育”理论体系主要由培养“三精”怡心教师、造就“三我”怡心学生、构建“三怡”课程体系、实施“三学”教学方式和打造“三化”怡心环境五个部分组成。
“怡心教育”理论体系主要由培养“三精”怡心教师、造就“三我”怡心学生、构建“三怡”课程体系、实施“三学”教学方式和打造“三化”怡心环境五个部分组成。
(一)培养“三精”怡心教师
创建怡心校园,首先要有一支“三精”教师队伍。陶行知先生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把这句话作为创建怡心校园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座右铭。我们要求教师要以精美品德引领人,以精湛学识打动人,以精巧教艺塑造人。
1.以精美品德引领人
怡心教育的核心是“用灵魂唤醒灵魂”,教师的“魂”就是他的精美而高尚的品德。所以怡心教育理论首先要研究如何能够让教师具有精美而高尚的品德并时刻保持下去。为此需要采取三项措施:(1)从心开始,关注老师的心理。学校专门组建心理健康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工作。焕发老教师的年轻心态。(2)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充分的给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建立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评价,不断完善了各项制度,坚持每学期师德考核评价(自评、学生评、家长评),建立师德档案。(3))尊重与信任让每位教师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按照每位老师的特长和需求安排学校的工作,为老师的发展量体裁衣。实施尊重教师身心需求的人本管理,首先以尊重赢得尊重,引导教师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赋权增能。其次共谋愿景,引导每一位教师制订《教师自主发展规划》,由技能型向研究型、智慧型发展。
2.以精湛学识打动人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虽然小学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具有浅显性的特点,但是,它同时又具有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如果教师不
具备精湛的学识基础的话,一方面很难打动学生,更重要的是很难让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享受到工作的快乐。为了能够帮助教师以精湛的学识打动学生,一个重要措施是注重开展综合性学术研究,抓住小学教材中人文知识里蕴含的科学知识或者科学知识里蕴含的人文知识,组织学术研讨。例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学生时常会问“为什么生紫烟,而不是别的颜色?”再如,三年级《数学》中的“年、月、日”一课,学生也会问道,前几个奇数月份1、3、5、7都是大月,为什么9月份却变成了小月,而8月份变成大月了呢?挖掘教材,让老师感到每教一遍都有新的知识可以探究。在研究和探索中,教师底气十足、心情愉悦地以他们精湛的学识去打动学生。
3.以精巧教艺塑造人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学识,还要掌握精巧的教学艺术。因为,只有掌握了精巧的教学艺术,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快乐自如,才能做到“用灵魂唤醒灵魂”。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为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望:观摩检查常规工作材料。闻:听课,看活动。问:问卷调查,谈话。切:切磋研究。精细化的管理和指导,为老师的工作提供了帮助,老师干起活来心中有底,尽头十足。开展推进教师个性发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创建“教师发展社团”,作为教师自主发展的新平台。以“三我研究”为主线,开展“我学身边人、我看我自己、我做现代型教师”活动,写好《东居小学校本研训笔耕》。以便他们能够运用自如的以
精巧教艺塑造人。
(二)造就“三我”怡心学生
要想让学生快乐成长,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促使其自我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学校里能够主动做到“我悦纳、我积极、我成长”。
1.我悦纳,陶冶情操
怡心教育理论追求的是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变为学生自觉悦纳的过程,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实现雅斯贝尔斯所说的“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进而产生“用灵魂唤醒灵魂”的教育效果。而要想让学生主动悦纳,实现“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其中的“导向”就变得十分关键。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引导:
(1)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从考虑本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创造使他们能够悦纳的教育,并通过这些教育,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2)改革音、体、美三大课程教学模式。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打破了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效果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3)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陶冶情操的平台。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多彩。每到校园文化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奔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场所,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享受学习的快乐,以至于有学生在学
校的“心愿墙”上申请地写下了“多想让六年级的时间再长一些呀!
2.我积极,凤凰涅槃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要想帮助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尽快地克服地域间的文化差异,积极地融入到学校文化中来,是需要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的。而解开这个难题的钥匙就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针对小学生们在文化融合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现实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学校有效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教育体验活动。学校配备了结构完整、设备齐全的心理辅导办公室、咨询室、沙盘室、活动室。与大连大学心理专家团队合作,开展《校园阳光计划》,每周固定时间、地点,由大连大学心理学博士以及学校专职教师系统开展专业化的问卷与测试、咨询与辅导、沙盘游戏、团体活动等工作,成效显著。学校除了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活动课及各学科教学渗透外,还开辟了几条新的渗透途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走进学生心灵。比如:校园集体舞和健美操、“结绳许愿活动”“心育活动课研讨”、“校园心理剧汇演”、“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画展示”、“专家心理教育专题讲座”、“趣味心理运动会” “童话阅读和古诗词诵读”等等,学校通过多条途径,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个别到全体、从课外到课内、从校内到校外、从预防到矫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渗透、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这些大量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我成长,健康快乐。
以什么标准去衡量学生是否成长了?成长幅度有多大?怡心教育理论认为衡量学生成长幅度的标准,除了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之外,还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对学习的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程度;除了看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能力方面之外,还应看他们是否正在成长为“全人”,我校实施了东居小学怡心教育目标。总体目标是: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人人快乐心境;班班积极品质;校园幸福氛围。根据年级不同,各个年级从学习目标,生活目标,人格目标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年级目标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健康的人。
(三)构建“三怡”课程体系
什么是课程?根据 “课程即活动”的课程理论,我校把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和目标进行整体课程化,在课程教学中十分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科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结合起来。构建了由“怡智导向课程、怡情导向课程、怡行导向课程”组成的“怡心教育”课程体系。
1.怡智导向课程,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所谓“怡智导向课程”,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行“自我强迫”学习,并在快乐的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增长智慧,这是怡心教育理论着力追求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整合和创新,增加研究型学习的内容,补充学生活动内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既要引领学生自我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
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
2.怡情导向课程,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所谓怡情导向课程,是指学校为了“改善学生的人性,把学生培养成‘全人’”,使之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情商而开设的一些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包括艺术启迪课程、亲子活动课程、主题节活动课程、心理体验课程等等。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开设这些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渐渐地陶冶情操,提升情商。但是在开设这些课程时,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在1--6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活动课程,从“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交往”三个模块,去涵盖生命、责任、幽默、美感、探索、人际交往、共情、未来八个领域,其中必须自主创编符合本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校本活动教材。
此外,学校还要聘请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艺术课程,比如:乐器、合唱、舞蹈、围棋、国画、书法、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至少一门喜欢的课程。为每个孩子获得自主发展搭建起良好平台。
3.怡行导向课程,在主动的行为实践中,提升行为品质 所谓怡行导向课程,是指学校为开设的帮助学生在快乐的行为实践中主动锻炼行动力,不断提升个人行为品质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文明礼仪课程、习惯养成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等等。围绕新区“三三三”好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尝试着将主题活动课程化,使各项活动有效地传承着。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开设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行动中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通过承受挫折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实施“三学”教学方式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其理想状态应该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和悦心情,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基于这个思想,怡心教育理论倡导创造“对话启示相互学、思维生成研究学、体验感悟创新学”的高尚本真的课堂文化。
1.对话启示相互学,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对话教学突破“主体-客体”模式,走向“教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师生、生生、文本、生活的多向的积极的生命交互过程,是一种合作、实践、多元开放性的教学。
对话的前提是话题,以问题为驱动的怡心课堂首先老师提供问题,引起学生的对话欲望,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吸引生生对话,问题产生对话,对话生成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话,实现相互鉴赏、相互启发,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2.思维生成研究学,自主研究,锻炼思维。
怡心课堂允许并鼓励“预成”之外的“生成”。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把教学内容当作是人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把教学过程营造为师生共同构建经验的敞亮 的立体空间。基于这个认识,怡心课堂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围绕一定的知识主题或生活经验主题,创造有发展意义的开放活动情境,通过互动式交往的建构实践活动,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体验感悟创新学,主动体验,创新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怡心教育理论倡导以强调学生个体的“经历、体验、探索”为主要特征的体验式学习,强调“从做中学”,以自然为舞台,以活动为道具,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情商,为学生创造难忘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五)打造“三化”怡心环境
所谓“三化”怡心环境,是指厅廊环境主题化、班级环境特色化和感动人物故事化。
1.厅廊环境主题化
怡心教育理论认为如果精心设计学校的厅廊,使学生举目俯首皆能看见“怡心文化”,就能让“怡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浸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例如,在中央大厅可以呈现怡心教育的办学理念;在书画厅可以让爱好书法的师生们在那里举办书画沙龙,展示他们的作品;在音乐厅可以经常性地组织乐器演奏、合唱练习、舞蹈排练等等。学生们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参加其中任何一项活动,倘佯在那里,从优美悦耳的琴声、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中,人人都会得到艺术的享受;在围棋厅可以给喜欢下棋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聘请职业棋手担任
教练,让学生在黑白之间磨砺斗志,锻炼智力;此外,有条件的话建立一个校史陈列厅,展示学校成立以来的历史足迹,也是很好的怡情教育。此外,可以把各个楼层的走廊分别建成文化长廊、怡智廊、怡情廊和怡行廊,分别从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情、行三个方面彰显学校的怡心文化核心。
2.班级环境特色化
怡心教育理论倡导“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教室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达到育人的目的。
3.感动人物故事化
在校园中寻找最美教师、学生、家长,让他们感人的故事呈现于学校的各个角落,使整个校园寓教育性、艺术性、活动性、激励性于一体,真正使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都成为一个特定的“心理场”,发挥出潜在的心育效果,形成赏心悦目的心理环境文化。
三、“怡心教育”成效显著
多年来,学校“怡心教育”特色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2008年、2009年、2010年学校分别在区、市、省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让师生在自信和快乐中生活》《依托区域资源 拓展课程空间》《巧用创新管理 打造和谐团队》办学经验分别在《教育前沿》和《中国现代教育报》上发表。
2009--2012年间,学校承担了“十一五”省教育科学规划两项
课题《培植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教育问题研究》的研究,都顺利结题,取得了优秀成果奖。
2007-2013年间,4名老师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在全国心理健康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2名老师教学案例在全国心理健康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
2007年学校被评为大连市首批心理健康基地学校。2010年学校荣获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同时,学校还先后获颁大连市流动儿童之家、大连市交通安全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总之,怡心教育理论追求的是能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每时每刻都能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快乐,希望他们静静地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学生的灵魂;同样,那些初入学时还是懵懵懂懂的外来务工随迁人员子女的学童们快速成长,用他们那稚嫩的灵魂悄悄地感动着老师。当师生们抬起头来,能够看到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在相互推动者,校园里的白杨在相互摇动着。
大连开发区东居小学
2014.3
第三篇:金源小学简介2011
简介
金源小学始建于1966年,如今已有四十年的建校史,学校的前身是金州石棉矿子弟学校,1993年5月划归大连开发区。2002年在学校原址规划重建了新教学楼,现总占地面积18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20平方米,现有30个班,学生1478人。
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以 “一切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新人”为办学理念,以“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现代化、特色鲜明、高品位的‘群众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以“重行为、养习惯、求发展;兴科研、讲效益、求质量;创优质、抓特色、树名牌”为办学思路。以“创新办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方式。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大连市教育管理研究先进集体、大连市绿色学校,大连市中小学大课间示范校、大连市体育课程标准先进单位,开发区教育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开发区课改总结先进单位、开发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优秀奖等多项荣誉。此外,还被开发区教科研培训中心评为信息技术、体育、音乐、心理健康学科实验点校。
学校重视“科学教育”,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科技活动先进单位、辽宁省陆海空模型培训基地、大连市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大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等,近年来学校又与时俱进的开展了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科学教学的领域,多次在全国、省、市足球机器人比赛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科技创新成果闻名全国,这已经成为金源小学的特色教育和学校品牌,并以其丰硕的育人成果赢得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民族文化,把学生置身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中,让学生具有对不同文化的沟通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感受各国文明,传承中国文化,为学生搭建面向世界,发展自我,发展中国的平台。目前,已经同新加坡、英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确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被大连市教育局评为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学校的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始终坚持贯彻“阳光体育”工程,保证每名学生每天锻炼至少一小时,每人有一个喜欢的体育项目,学校被评为大连市体育课程标准先进单位,大连市大课间操示范学校,大连市“校园足球工程”发展学校。近年来,学校的各类体育代表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世纪,学校将以“打造多元文化,彰显教育个性,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内涵发展”为办学目标,励精图治,科学规划,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扩大办学声誉,努力把金源小学办成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第四篇:金盆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
金盆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
(2014年——2018年)
为进一步适应学校全面、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综合考虑师生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发展优势成特色——特色学校建设为发展思路,以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创建品牌学校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学校办学工作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形成学校特色发展的机制,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校规范、个性、生态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与机构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精神、《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落实“六化四园”的意见》。学校办学思路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
求生存”的宗旨,明确学校办学方向,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体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创建学校特色,进一步强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大胆探索和实践、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培育体育精神文化,提升办学品位,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合格+个性”的学生群体部落,特色的品牌学校。
2、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肖华 副组长:王静
黄洋
组员: 吴长军
欧阳龙
鲁刚
白福全
刘胜军
各指导兴趣小组教师
二、背景分析
1、社会背景
教育部颁发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恬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
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所以第二课堂的建设规划是营造更好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2、自身现状(1)、学校概况
金盆小学创办于1951年,座落在水城县、赫章县、纳雍县的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几经改建,现占地16余亩,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一应俱全。现有758余名学生,14个教学班,在职教师3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1人,余下一级教师2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2)、特色建设现状
2008年9月,市旅游局对我校进行调研,在我校资助一个少数民族舞蹈班的特色教育。这群孩子2009年参加了“中国-凉都”消夏文化节水城天生桥分区的文艺表演,取得了不少的好评。这是一种地区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地域优势,结合我校现状,这增添各种学生兴趣爱好的小组,铺开形成全校性,构建
成为我校特色的第二课堂。
三、设想和目标
1、总体设想
围绕“一个学生,一个个性”为发展宗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校行政工作意见指行下,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确立学期学习目标,勾勒五年发展规划,加强年段学生的学习工作,开展全校性的比赛活动,以赛促教,以练促学,在 比赛竞争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全心打造学校第二课堂特色建设品牌,全力提升学校优质、优效教育质量。
2、总体目标
我们要以“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以第二课堂为核心的特色教育,与艺术、科技、德育、学科教学相辉映,构成立体型的特色体系,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经过五年的努力,把第二课堂创建成学校的品牌,争取成为水城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特色学校。通过学校特色第二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找寻快乐,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技能,形成阳光性格与品质。
3、具体目标
(1)、根据第二课堂的组成形式,做好规划,大力宣传,创建第二课堂品牌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第二课堂的训练。坚持每周每个小组不少于两节课的时间练习,普及每个兴趣小组基本功
(3)、积极组织每个兴趣小组各种比赛,使跳每个兴趣小组里的队员以比赛获得成就感,也使学校第二课堂特色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真正起到引领一个乡文化的作用。
(4)、在第二课堂训练和每个兴趣小组表演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展现自我,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高尚品德,锻炼学生坚强意志,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热情。
(5)、在第二课堂学习的同时,要教学生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掌握科学的学习锻炼方法,严防学生受伤。
(6)、争取社会、政府加大对创建第二课堂特色学校的经济支持的力度,保证正常经费的支出,确保提供场地及必要的设备设施。
四、遵循原则
1、特色性和校本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要努力挖掘学校多年来的文化底蕴,拓展课程体系,增设特长生训练班、兴趣班、选修课等,拓展教学与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
2、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
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
5、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乐学、有益。
6、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
倡导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一项活动,指导教师做到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力争每个学期推出至少一次的成果展示或表演。
五、实施规划
2014年:激发参与第二课堂情趣
1、完善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培训部分教师,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第二课堂知识教学;
2、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人人有爱好,人人有长进;
3、举行第一届学校第二课堂大练兵,遴选优秀特长苗子,奖励优秀小组。
2015年—2017年:增强第二课堂的管理机制
1、学校教务处全面负责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具体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纳入工作量考核范畴中,并给予指导教师一定补助。
2、学校应建立以下活动档案。
(1)、总体实施方案;(2)、学年活动计划、学期活动进度表;(3)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成员名单。(4)、教案;(5)、活动记录;(6)、活动成果展示;(7)、活动阶段总结。
3、活动成果展示:
利用宣传栏、作品展版等,展示学生作品,组织艺术节、歌咏比赛、篮球赛、足球赛、运动会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地奖励,使他们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愉悦,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4、对各兴趣小组成员的各项成果获得各级奖励的指导老师,学校将给予奖励并纳入年终考核。
5、任何活动未经学校允许,不得收取培训费用,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外出。
如确系活动需要,经校长同意,可与校外单位联系,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2018年:打造第二课堂特色品牌
1、构建“一个学生,一个个性”的浓郁第二课堂特色校园。
2、形成一套完善的“第二课堂”校本课程计划;
3、举行第五届学校第二课堂大练兵;
4、总结经验,完善形成学校特色,从而构建起特色学校。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管理。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不得随意更改上其它课,教导处严格管理。各辅导教师要落实点名制度,每次活动要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让一位学生流失课堂,确保活动质量。班主任老师要协助管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各兴趣班进行活动。
2、丰富内涵。第二课堂活动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在丰富内涵上下功夫,让学生做到爱参与,乐参与,主动参与,力争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3、坚持“四性”、“五有”、“六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必须做到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定时间、地点、学生、辅导教师、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
4、成果展示。元旦前后,开展文艺、经典诵读、英语、书画、科技等各种展演活动,评出最优秀活动组或个人进行表彰。
5、全员参与。各班根据学生兴趣,按各活动组招收人数,尽量将全班学生均衡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6、制定方案。各活动小组拟好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将参加各活动小组的名单交教导处备案。
七、前景展望
1.培养“合格+个性”的学生群体
学校特色建设最终表现为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只有谋求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才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因此,我们就是要通过学校特色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特长、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个人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与和谐发展的学生群体。
2.造就“敬业+特长”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学校特色建设取决于教师队伍每个成员的努力和他们的工作成效。因此,我们要通过学校特色建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的才艺展示和理想实现提供舞台。以特色学校的教育要求引导和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修炼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3.创建“规范+特色”的学校品牌
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注重经验的积累,材料搜集,善于发展,勤于总结,深入学习,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一整套特色创建的宝贵资源和特色资源,在一定的区域内推广,为其他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然,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是实现学校独特的整体风格和出众的办学成果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追求的过程。因此,学校特色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全校上下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风雨同
舟,踏实肯干,向着同一目标奋进!
日
水城县金盆乡金盆小学
二0一四年元月二十八
第五篇:黄家园小学申报足球特色学校材料
发展足球特色
创建平凉市名校
----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前言
创建足球特色学校工作势在必行,且已成为目前学校的重要工作。为了能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一工作,现制订出严谨有效的学校“创特”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望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加强实践,团结协作,严格按照规划之内容要求开展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创特”条件,力争使我校通过努力完成“创特”工作总体目标,成为社会公认的足球特色学校,努力实现学校的目标。
二、背景
1、时代需要:国家教育部对体育尤其是中小学体育工作非常重视,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导语,体育素质已不可或缺地成为国民培养的主要素质之一。目前,校园足球的春天已经来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加快了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快速结合。
2、学校需要:黄家园小学在发展的道路上迎来了关键点,学校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选择一个符合校情的特色项目作为努力方向。
3、条件:(1)学校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场地一流,设施齐全足球场面积为4000平方米;(2)学校足球成绩:学校男足荣获2017年崆峒区校园足球联赛第五名;女足荣获2017年崆峒区校园足球联赛第三名;(3)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校共有10名体育教师,个人素质高和敬业创新精神强。(4)各级领导尤其是区体育局、足协领导对此项目表示支持。(5)校长对体育尤其是足球的理解和认识颇深,且是一位激情澎湃、热爱教育、充满朝气、敢于创新、勤于实践的校长。
三、实施步骤及阶段目标
⑴第一阶段(2018、5---2018、8)
万事开头难。此阶段是“创特”规划实施的开始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学校把该阶段定位为建制、宣传、奠基阶段,要求全体教师稳扎稳打,按计划与分工做好份内工作,具体步骤是:a、成立“创特”工作管理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b、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创特”方案;c、全新开展足球校本课程;d、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所有足球比赛;e、全体师生学习足球操,成立学校足球队;f、组织老师每周进行一次足球知识培训;g、布置学校足球文化墙,并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及报刊做好通讯宣传报道。本阶段的目标是:40%的教师能够掌握一种基本的足球技能、足球知识和精神,20%的教师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能指导学生实践,10%的学生参加学校足球队,其中5%的学生能够参加各级足球比赛并获奖。⑵第二阶段(2018、9---2019、8)
此阶段学校定为深入、巩固、激励阶段。作为规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应该认真总结不足,虚心求教,坚定信念,更加深入细致地把“创特”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具体步骤是:a、召开专题总结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第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表彰先进典型;b、组织第一届“校长”杯学校班级足球对抗赛、第一届教师足球比赛以及首届“家校”杯学生、家长、教师明星友谊赛;c、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高中足球比赛;d、考核教师及各班学生目标管理及达标情况。本阶段的培养目标是:60%的教师能够掌握一种基本的足球技能、足球知识和精神,40%的教师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能指导学生实践,20%的学生参加学校运动队,其中10%的学生能够参加各级足球比赛并获奖。
⑶第三阶段(2019、9--2020、8)
本阶段为总结、自查、持久阶段。按照“创特”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此阶段实为检验三年来活动效果、工作成绩,以及确定“创特”工作第二个三年规划阶段。具体步骤是:a、进行师生足球技能比赛;b、组织第二届“校长”杯学校班级足球对抗赛、第二届教师足球比赛以及第二届“家校”杯学生、家长、教师明星友谊赛;c、召开总结大会,全面总结“创特”工作;d、确立每年11月为学校足球节。该阶段的目标是: 100%以上的师生参与创特活动,其中,80%的教师能掌握体育技能技巧、体育知识和精神,具备优良的理论与实践素质,60%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30%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运动队训练,其中20%的学生能够参加各级足球比赛并获奖。40%的学生、30%的教师能达到较高的足球运动水平。
四、学校保障
为加快发展和普及校园足球的精神,为确保我校足球教学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标准。(1)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我校高度重视我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
2.纳入发展规划。将校园足球纳入我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何瑞强校长领导下,我校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
4.完善规章制度。我校制定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实施、招生、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且不断完善。(2)条件保障 1.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并至少安排一名足球专项体育教师。每年提供一次体育师资参加培训机会,我校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2.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和活动要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求,不断得到补充,并建设有适合我校条件的足球场地,足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我校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10%,保证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3)、教育教学
1.教学理念先进。深化我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保证体育时间。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或课外活动。3.开发足球课程资源。根据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
4.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经常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摄影、绘画、征文、演讲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4)、训练与竞赛
1.成立足球社团。,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建立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
2.开展科学训练。我校制定有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3.建立竞赛制度。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并趋于稳定;每年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积极参加校园足球联赛。
4.支持学生发展。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我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足球特长,夯实体育校园文化,发展足球特色,以体寓德,健康成长,以体育智,全面发展,是树立学校品牌,创建全国名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路曼曼其修远夕,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用微笑、真诚、责任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