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和美”文化引领学校走向更高更远
用“和美”文化引领学校走向更高更远 ——黄诗春委员、刘富良主任莅临七小调研指导
卢春林
初冬的七小校园,绿意荡漾,暖意融融。今天上午,县教育局党委委员黄诗春、县教研室主任刘富良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在李金凤校长的陪同下,黄委员一行通过看现场、听汇报以及和班子成员座谈的形式,了解我校的教育教学情况。黄诗春委员对我校以“和美”为核心文化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打造和美校园、和美课堂、和美办公室、和美家庭以及一学年来在教学质量和德育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我校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黄诗春委员指出,我校要在“新、大、和”上做文章,求突破。“新”即新的学校要有新规划、新面貌、新气象,要有全新的办学思想,要有创新精神和勇气。“大”即在校园面积大的基础上要大气做教育,探索大课间、大德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利用学校空间大的优势做优学校的“和美田园”种植基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成长。“和”即要围绕“和美”文化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在创建和美校园,打造和美课堂,建设和美办公室,营造和美家庭,评比和美之星、和美师者,开发和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及教材方面做得更有特色和成效。刘富良主任勉励我校要继续狠抓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当作学校的生命,在提高待优生和辅导学困生方面要多想点子和对策;要深入调研老师学生及家长,因材施教;要树立大教育观,深入推进课改,进一步提炼好“和美”文化。
信丰七小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领导的要求,立德树人,继续深化课改,强力提升教学质量,迈开坚实的步子走向教育的更高更远处。
第二篇:用文化引领前行
用文化引领前行
——中山市华侨中学林加良校长工作室印象与启思
本刊记者潘孟良
(题记:2011年12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中山市华侨中学采访林加良校长。在古朴典雅的校长办公室里,广东省名校长、林加良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林加良介绍了华侨中学的学校文化与工作室基本情况。记者发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与工作室运作这两者之间,学校文化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范畴与背景。只有依从华侨中学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把握学校文化的实质,才能准确认识林加良校长工作室培训模式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于是,“学校文化”成了本篇报道的主题。)
学校文化的积淀
中山市是著名侨乡,又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文化风气昌盛。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民族与世界文化交集、思想开放之地,有一所学校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山教育的杰出代表。这就是中山市华侨中学。
中山市华侨中学有近9000名师生员工,分初高中两个校区,是中山市办学规模最大的重型航母式学校。学校由省教育厅与省侨务办公室联合授名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三次获得省侨资办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顾名思义,“华侨”二字就是这所学校的能量内核与生命根源。华侨中学始创于1954年,由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捐资创建。1979年,香港实业家蔡继有先生鼎力复校。在58年的办学历史当中,华侨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的创建、复兴与发展,每一个重要关节与重大事件背后均有华侨力量的推动与演绎。
学校有一个由海外乡亲、港澳侨胞组成的一流的校董会。校董会现任董事长蔡冠深先生是香港新华集团总裁、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蔡冠深先生出巨资创立了中山市华侨中学对外交流基金会,实现了学校走出中山、走向世界的梦想。在对外交流基金的支助下,华侨中学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名校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办学模式,影响重塑学校的教育格局。现在,办国际化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新的方向与抱负。
对外交流基金会,只是华侨中学侨资助学的一个典型。其实自学校创办以来,广大华侨与港澳台侨胞一直为华侨中学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与携扶之力,他们一方面出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参与学校建设;另一方面出资成立了多项奖教奖学基金,支持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如从2005年起,华侨出资每年奖励高考优秀学子,考入北大、清华奖励10万元;考入排在世界前50名大学,奖励10万港币;考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奖励5万元港币,为优秀学子入学深造提供了经费保障。
华侨捐资助学这一优良传统影响深远,表现之一就是激发了华侨中学历届校友回馈母校、报答师恩的捐资热情。校友基金成为校董基金之外,推动华侨中学不断发展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2005年至今华侨中学校友会筹资超过600万,一方面,用于资助教师专业发展,如学校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由校友基金奖励;另一方面,用于奖励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在华侨中学,“办校友满意的教育”,“校友的成功也是学校的成功”,既成为经营学校的重要观念,又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准。
华侨捐资助学这一优良传统影响深远的表现之二是2008年学校成立了侨生班(招生海
外学生与港澳台学生)。与其他学校不同,华侨中学港澳台侨学生实施独立编班,配备专门教师,按照国家港澳台侨考生高考联合招生考试大纲和考试科目要求,开设基本课程,增设国际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对具有中山市学籍的港澳台侨和外籍学生“正取生”免交择校费。近年侨中侨生班有多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大学等国内与世界名牌大学。办侨生班,一方面是为华侨培育后代,以实际行动报答华侨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也是更好的让华侨的后代学习与延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父辈对故土的感情与责任。侨生班丰富了学校教育的类型、扩大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华侨,基于报答故乡的朴素情感,倾力解囊,鼎力助学,不仅改善了华侨中学的办学条件,为华侨中学办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格局,在各种基金促学、创办侨生班的重大事件背后,是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型、教育视野的开阔、教育类型的丰富与教育标准的多元。当中,最为重要的是促进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华侨特色与独特的华侨文化,也促使学校深层思考构建“侨资•侨色•侨味”这一华侨文化体系,全力打造侨校品牌:
“侨资”——中山市是著名的侨乡,可深挖的华侨资源非常丰富,华侨中学的发展不光要唱好“国歌”,还要唱好“国际歌”。“侨资”的引进不在于数额多少,而在于能够以此为纽带,团结广大港澳台侨爱国乡亲。学校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学校融资投资体制,进一步拓宽侨资办学渠道。
“侨色”——依据“中华气派、岭南特色、中山元素”的城市建设定位,华侨中学在师生着装、校园景观、建筑风格、室内装饰等方面,凸显华侨文化,统一采用“蓝绿色”(大海和天空的自然颜色)为学校标准色,充分彰显侨乡特色与华侨风情。
“侨味”——加强对“校董、校友、校史”的“三校”研究,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爱校”的“三爱”教育,让广大学生知“三情”:乡情、侨情、校情。文化浸润,内外兼修,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思想素质,充分体现华侨精神与华侨风范。
学校文化的阐述
教育界流行一个说法: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一说法暗含的逻辑是,校长决定学校。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校长与学校的关系远不止如此,有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也会反过来对校长的治校思想产生决定性作用。像中山市华侨中学,这类华侨侨资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办学格局与走势的特殊学校,它所积淀的文化、形成的传统,会促进与决定校长现代治校理念的形成。在这样的校长身上,会发现一种对学校现状与传统的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对教育本质及教育变革的独特见解,对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全局领悟,看到一种先进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体系。林加良——中山市华侨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广东省名校长、省首批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市名校长、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拔尖人才、优秀专家。2005年9月开始,主持中山市华侨中学全面工作。
林加良校长将他所有的办学经验与办学体会归总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对“学校文化”的内涵与本质进行了长久而缜密的思考。
学校的发展在其本质上是文化的发展,文化特征是学校的最本质特征。
学校文化就是所在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也就是全校师生表现出来的整体气质。学校的“文化变革”就是要改变和转换师生已经习惯的生存方式,用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来凝心聚力,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气质和办学特色。
林加良校长认为学校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学校个性不是这所学校出色的学科竞赛成绩,不是这所学校优异的高考成绩,也不是这所学校提出的办学口号,而是与这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精神积淀紧密相关。学校文化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以学校过去的重大事件及其现在流行的故事为核心内容。
中山市华侨中学是一所侨校,其创办、复办、发展一直得到广大海外乡亲和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加上地处侨乡,位居伟人孙中山先生故乡,因此,对侨中而言,“侨牌”是学校的最大特色品牌,华侨文化是学校与生俱来的、天然而成的最核心的学校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亚文化体系,华侨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同时又充分吸取了异国异域的文化精华,始终代表了文化的先进性和世界性,在推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变革的前沿,起着先导和催化作用。
在林加良校长所阐述的学校文化总纲当中,既有对学校文化抽象本质的认识,也有对学校文化具体形式的梳理。在文化本质上,他看重共同价值观对学校的引领作用,注重师生共同信念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凝聚力。在文化形式上,他鲜明地确立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愿景、发展战略、发展路径:
办学宗旨——以和谐发展为方向,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华侨文化为核心,培养具有“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高素质人才。
办学愿景——办全国一流的、国际知名的华侨中学;
发展战略——侨校+名校;
发展路径——现代化+多样化+国际化。
这些由华侨文化发展而来、衍生而成的“理念文化”,正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华侨中学的“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当中,实现了文化育德、文化育心、文化育智,培育了学校全省、全市知名的品牌项目。
这里介绍三例:
学生德育品牌:女生教育
华侨中学实施“女生教育优先”的德育品牌战略,“以一个女生带动十个男生”,把女生教育当成一项“民族的希望工程”来抓。以“刚健、关爱、优雅”作为女生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因性施教,“抓女生,促男生”,开展了一系列育人活动:成立女生工作领导小组,增设女生部和女生委员,设立女生成长导师,开通女生心理热线,开发校本教材《美丽青春我做主——女生生活指导手册》,评选“十佳女生”,举办“女生节”„ „这些育人活动以女生为主体,带动学生群体发展,整体促进学校“三风”建设,成效显著。
教师发展品牌:名教师工作室
远在工作室制度普及之前,华侨中学依据教师职业生涯规律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教育专家工作室、教育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研究生教师工作室等六个教师工作室。工作室“因材施培”“因材施评”,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对教师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以及鼓励教师创新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华侨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师资建设示范学校。学校有4位老师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两位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两位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4位老师赴非洲、英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支教援学。学校生物科组被授予“广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为中山市名学科建设的表率。林加良校长工作室挂牌之后,华侨中学以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制度为蓝本,在总结工作室前期运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设条件,新推出了12个名教师工作室和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群,实践与理论结合,研究与反思并行,以研促教,以点带面,已经成为了华侨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校办学品牌:对外交流
华侨中学和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英国阿奎纳斯学院、新加坡莱佛士书院、新加坡莱
佛士女中、加拿大温哥华西点格雷学校等国际名校进行了广泛合作与交流,实现了“优势高位嫁接,人才高端输出,资源高度共享”,加快了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在“华侨文化”的引领下,华侨中学办学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成为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高考、中考连年丰收,连续六年获得“中山市普通高中高考卓越贡献奖”、“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学校一等奖”。高考“清华北大年年有,世界名校届届出”,实现了人才培养的“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为中山市实现“每年万人上大学”的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学校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越来越高。在建校55庆典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发来贺信。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华人第一人杨振宁教授莅校参加庆典,并做了题为“我的读书生涯”的精彩演讲。
学校文化的传播
在“华侨文化”这一总纲的引领下,学校的办学品质得到历史性提升,华侨中学成为中山市创办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的典型代表。正如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所形容:华侨中学“校长有志气,教师有士气,学生有生气,学校有朝气,社会有人气”。
如果说从文化的高度对学校进行全局考量与谋划,能大力提升学校的层次、丰富教育的内涵,那么这还只是文化效能的一个有限的体现。文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播。一种先进的文化只有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实现了由源地到他域的扩散,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种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文化的真正价值才能完整体现。
2010年,林加良校长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省一级校长工作室,其肩负的使命总的来说就是传播学校的文化,传播学校先进的办学思想与成功的办学经验。
校长工作室作为一种新的培训制度,旨在用校长主持人先进的办学思想与成功经验,启发与带动入室校长,提高校长这一群体的治校水平,办出更多的优秀学校,推动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从而造福社会。在挂牌仪式上,工作室主持人林加良就表示,将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加强学习研究和对外交流,从更高的层次和目标着眼,突显主题性,强调合作性,倡导研究性,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为广东省、中山市名校长的成长积极发挥指导和榜样作用,不断提升中山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林加良校长工作室为华侨中学学校文化的传播、学校文化价值的完整实现搭建了科学、合理的运行平台。
首先,在工作室组成结构上,形成了“4+1”学习共同体。
林加良校长工作室入室成员包括深圳坪山中学、阳东广雅中学、阳春第二中学、茂名电白中学4所学校的校长。包括主持人林加良校长在内,工作室组成人员在性别搭配、区域分布、学校类型等方面颇具特点,如既有男校长也有女校长,既有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也有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既有初中又有完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这种组成结构,有利于校长成员之间各取所需,互学互补,有利于成员学校之间高位嫁接,互帮互助。
其次,在工作室研修主题上,着重校长领导力培养与学校文化建设。
着眼优秀校长个人品质,工作室开展了以校长领导力培养为核心的专题研讨,比较中英两国校长对领导力的观点看法,目的是让校长们明德修身,提高综合素质。
着眼卓越学校管理建设,工作室开展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的专题研讨,目的是明确树立各自学校的教育哲学,使学校管理从人管人转变为制度管人,最终发展为文化管人。
第三,在工作室运作机制上,形成了文化影响、项目影响与课堂影响模式。
林加良校长率工作室研究团队,采用SWOT分析法,对工作室学员校长所在学校内部存在的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和外部相关的机会因素(Opportunity)、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了一次“文化会诊”,端出了一道道文化大餐。
深圳市坪山中学,创建于1949年,居深圳东部,位于东江纵队司令曾生的故乡,雄踞巍巍马峦山脚下,傍伴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有鉴于此,林加良校长建议坪山中学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彰显红色文化的历史印证价值功能、文明传承价值功能、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经济开发价值功能,唤醒和重构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用先进文化来培育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的目的。
阳东广雅中学,坐落在阳东县城,是由百年名校广东广雅中学主办的一所完全中学。阳东广雅中学传承百年广雅“和谐”的文化精髓,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校文化。对此,林加良校长建议阳东广雅中学在传承“大雅文化”的同时,应当深刻领会“和谐”的真谛——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和而不同”的姿态,务本求实求新,从而实现学校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从规范发展到特色发展的转变。
阳春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81年,所在城市阳春,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地处云雾山脉、天露山脉的中段与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间,以其独有的风景、奇秀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风被世人称为“美丽的阳春,多情的土地”。山水有清音,山为地之胜。有感于斯,林加良校长建议阳春第二中学以“山水文化”为核心统摄学校文化建设,凸显山的伟岸与水的灵动之特点,清静闭处,养志存神,忘自我,外荣辱,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荡情怀,营造莘莘学子乐山乐水乐学的一方乐土。
电白中学,前身为电白县海滨中学,校园坐落在水东湾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感于此,林加良校长建议电白中学以“海洋文化”为核心,根据海洋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来建构学校的教育哲学,从而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进一步凝心聚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然,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个不断提炼、长久培育的过程,当中的核心事件就是要通过研究开发课程来建设传播文化。有核心文化的学校,课程肯定会改变。课程改变了,学校肯定会改变,课堂肯定会改变,学生肯定会改变。因此,林加良校长建议各校因地制宜,紧扣核心文化,研发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从而形成特色课程、特色项目,进而发展成为名满一方的特色学校。
“文化经营”“文化管理”的治校理念对4所学校影响颇深。当中影响最大、改变幅度最大的当属深圳坪山中学——该校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初步梳理了学校的整套文化论纲。
除上述“文化影响”外,还有“项目影响”:阳春第二中学学习华侨中学的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年级管理、教学“捆绑”做法。茂名电白中学学习华侨中学的德育经验,特别是女生教育的经验,召开全县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议。阳东广雅中学学习华侨中学的对外交流经验,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缔结为友好学校。“课堂影响”:在课堂教学方面,华侨中学的做法是学习生本教育理念,以教师少讲为尺度,以“有激情、讲互动、重迁移”为标准,建立学生自主发展指导机制,追求生本高效课堂。阳春第二中学校长两次带队到华侨中学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研讨现场会,与高中各年级全方位对接,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阳东广雅中学在华侨中学“生本高效课堂”提法的基础上,提出“生本活力课堂”概念,并先后两次修订该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四,在工作室运行效果上,“华侨文化”的理念与模式深入人心。
4位入室校长是这样评价的:
骆东风(阳东广雅中学校长):进入工作室之后,在林加良校长帮助下,通过校长领导力等专题学习,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思路愈发清晰。林校长有关“精彩在课堂”和“生本高效课堂”的提法颇具启发,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生本活力课堂”、“情感活力课堂”和“校本个性化课程”等概念,力求践行见成效。
林俊红(深圳坪山中学校长):林加良校长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校长。跟岗研修期间,我下到年级,深入课堂,全方位了解了侨中的各项管理。其中,侨中德育“一高”(指理想前途教育)、“一实”(指习惯养成教育)、“一特”(指华侨文化教育)的思路做法值得借鉴,女生教育非常有特色。
赖培艺(阳春第二中学校长):很荣幸能够进入到工作室向林加良校长学习。林校长有思想,有内涵,待人真诚,毫无保留,办学很大气,班子很和谐。我多次带队到侨中来取经,每次都很受启发。
张超瑜(茂名电白中学校长):我之前参加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校长培训,但进入林加良校长工作室学习之后,觉得收获最大,可以说是“交到了朋友”,“取得了真经”。(《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2期)
第三篇:用文化引领班组建设(本站推荐)
用文化引领班组建设
【摘要】文化是熔炉,文化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华北油田在多年基层建设过程中,在班组管理中通过植入文化、塑造文化、打造品牌,实现班组建设的主动、特色、持久发展。
【关键词】文化 班组建设 持续发展
【pick to】culture is the melting pot, cultural management is the best management.north china oilfield in years grassroots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team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mplant culture, shaping culture, creating the brand, and realize the shif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itiative, lasting development.【key words】culture;team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工作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潜在的价值观、习惯、规范等的总和。文化的作用无时不在,最核心的作用是整合。在开展基层建设、铁人式队站、五型班组创建等工作中,应该在班站管理中引入文化的力量,通过植入文化、塑造文化、打造品牌,实现班站建设的主动、特色、持久发展。选择塑造文化,整合员工思想
为班站植入文化,就是赋予班站一个特征,是班站的魂。由于每一个班站的基础、人员、环境等外部条件都不相同,文化的建设也就千差万别。班站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自己的团队最想达到的“愿景”,不仅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我现在“是什么”,以此来设计“我将来是什么”,并把它建设成自己的核心文化。以“培养五个习惯,打造五型班组”的规划为例:
这五个习惯可作为一个班站的文化塑造几个方向。如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班站植入学习创新文化。学习的目的为了应用与创新,遵从该文化,能不断从学习与创新中得到实惠和激励。可与技术比赛、操作员工创新项目等活动结合。营造单位学习创新氛围。使班站成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共享学习乐趣,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价值。又如团队工作习惯的养成,可以作为和谐型班组创建的核心文化之一。通过团队文化塑造,努力形成民主团结、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使员工有归属感,责任感。同时团队精神也可约束员工行为选择,促进管理。
当然,一个班站具体选择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作为自己的站魂,要从全体员工的共同期望中去挖掘,不能个人杜撰和强加,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作用,集思广益,提炼总结,从个人愿景中汇集、综合、提炼出班组共同愿景。由下而上的文化和愿景容易被大家接受。
二、植入强化文化,统一员工行为
一旦确定了某个文化塑造方向作为一个班站的核心价值观(或站
魂),就要有具体的活动来推进和巩固。一方面要靠宣传、教育、培训和制度规范、活动载体来推进植入,使文化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和完善,使班站文化持续发展。
推进文化的植入。一要大力宣传贯彻自己的文化理念。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明确自己班站的目标,搞清文化设置的意义。让全体员工明白本站的愿景目标,站魂和精神,区别于别的站的地方,让每个员工对照愿景查找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目标。二要开展培训工作。针对员工对文化认识不足,思想行为不符合文化理念的地方,要通过加强培训,通过载体活动,来促进转变,如团队文化的塑造,要对不合群的人讲团队对个人生活、工作、发展的好处,讲发生在过去的案例和故事,通过团队拓展和体验式培训,来转变员工观念。三要建立制度。根据文化安排,确定要弘扬什么、激励什么、强化什么,要通过制度安排来达到弘扬和激励内容的目的。比如核心文化设置为团队安全文化建设,那么制度就要规定,对团队安全有贡献的行为要受到大力奖励,通过制度设计达到每个人由激励和制度的约束,把行为整合到文化方向上去。
不断强化文化。一是在确定的文化背景下,整合各项工作。做到各项工作安排与文化理念融合,产生正向作用。如学习创新文化背景下,在安排员工形势任务教育、素质提升等工作时,可以考虑将工作设计安排成,通过形势任务和素质工程推进学习创新方面上来。引导员工学习有紧迫感、想学习、会学习、会将学习成果转变成创新能力、转变成创新成果。二是激励表彰强化。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员工是按激励机制做事情的,常常有人检查的事情才有人干,严格考核兑现的事情才有人认真干,这叫组织的功利性行为。因此,领导者鼓励什么,将得到什么。一般领导表扬什么,大家才去干什么,没人搭理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干。所以领导者要对符合文化要求的行为和思想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通过奖励、宣传、庆祝等方法,激励员工符合文化要求的行为,催生更多符合文化和站魂的好人好事。使更多的人因而得到奖励和表彰。三是活动载体强化。运动创造激情,活动创造热情。有效的活动载体,可以推进文化和氛围的形成。加速员工对文化和班站精神的理解和接受。凡是参加过团队拓展训练的人都会感到团队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凡是参加过体验式培训报数游戏的人都会被责任意识感动的热泪
盈眶。所以选择合适的载体活动,对于促进班站文化建设生根开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不仅要求管理者有想法,更要会设计有吸引力的载体活动,把员工的思想行为整合到文化理念中。四是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改进完善班站文化。文化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也同样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会随着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形式到内容,从核心理念到承载载体都应该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完善和创新。如将华北油田公司“精细管理”主文化,引入到自己班组的特色文化中时,应随着主文化发展和员工队伍素质、需求等的变化,不断完善,充实改进自己班站文化内容。使文化始终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和理念,发挥整合和熔炉作用,统一员工行为和思想。
三、实际操作案例:关于和谐团队文化创建的方法参考
目的:增强班组员工的凝集力,促使班组里气氛和谐、关系融洽,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发挥内在潜力。形成强大工作动力,使员工找到归属感,形成自己的文化,把队伍凝聚起来,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
核心文化主题:和谐、团队、亲情、情感
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外部的和谐,指员工工作和外部环境的和谐,与外部工作关系的和谐;二是内部和谐和亲情,指的是班组内部上下级关系的和谐,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亲情关系的建立,团队合力的形成;三是自身和谐。是外部和谐和内部的谐的基础。员工拥有阳光心态,拥有面对逆境的转化能力和承受能力,能够正确的看待事物和挫折,在外界环境不如意时,能够快乐工作和生活。这三个层面互相影响,有组织可以作为的,有个人需要学习调节的。文化选择:这里假定某个站或班,通过全体员工讨论,集合全体员工愿景,已经确定为创建和谐亲情文化。团队精神,是双赢精神。是利己利人的。
文化植入:提炼出班站文化后,作为管理者,更应该用激情打造和谐亲情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员工对工作的热爱激发出来,使之转化为能量,从而将员工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利用班站黑板报、展牌、大会等大力宣传和谐亲情文化的意义和目的,对和谐亲情班站创建的措施、载体和目标进行宣贯和培训。领导者把自己的激情传递给他的团队,激发出团队自发性。同时还要建立各项
制度,如一家有难人人支援、一岗有事人人有责、互相帮助等对待同事、对待友邻等具体规定,通过制度推进文化落地生根。
第四篇:用先进军事文化引领部队建设
用先进军事文化引领部队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这既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吹响了号角,也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发出了动员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并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以实际行动兴起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新起点上努力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新局面。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推动力,我们要紧密结合部队使命任务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激发了官兵工作热情,有力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促进各项使命任务的圆满完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对军队来说,文化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对锻造军队的软实力,塑造军人特有的信仰、信念和价值追求,有着重要作用。
一、发挥先进军事文化铸魂功能,塑造军人忠诚意识
人无魂则死,军无魂必亡。听党指挥就是我军在多年奋斗历程中凝练出的军魂,是我军的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灵魂之所在,也是我军军事文化建设最核心、最基础的目标。首先,将听党指挥作为军事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学说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军事是政治的继续。不管任何形式的军队,都必然地从属于一个政治集团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军队听党指挥这一根本原则,就能以党的先进性确保人民军队的先进性,使我军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在军事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军魂文化,确保军队绝对纯洁、绝对忠诚、绝对可靠。认清革命军人的历史使命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重要使命。军事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要求,引导官兵立足高远、着眼大局,深刻认识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源于党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贡献和责任担当,从而不断激发忠诚使命、履职尽责的积极性。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使官兵充分认清军人的生死荣辱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关系,与军人的责任、使命的密切关系;突出我军职能使命教育,引导官兵牢固确立“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思想,强化随时准备打仗、能够打仗的思想观念。
二、发挥先进军事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军人价值追求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占领军队思想文化阵地、保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培育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境外敌对势力也越来越把文化作为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的重要领域和渠道,他们借助各种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竭力推销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必须大力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以先进思想文化应对腐朽思想文化渗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思想文化领域复杂斗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更加有效地发挥科学思想理论和正确价值观念对官兵的教育引导、熏陶塑造作用,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对部队的侵蚀影响,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三、发挥先进军事文化励志功能,培育军人战斗精神
先进文化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先进军事文化凝结着我军官兵共同的信仰信念、目标追求和高尚的伦理道德,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把部队凝聚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先进军事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能够激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持续旺盛的战斗意志,把部队锻造成为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新的历史使命呼唤新的军事文化,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先进军事文化必须聚力扭住强军之要,紧贴战斗力建设紧跟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常态化开展军队根本职能使命和形势战备教育,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思想;以战备拉动、野营拉练为牵弓,锤炼官兵顽强的战斗品格,不断培养官兵创新开展训练的意识和能力。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注重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战斗属性,把官兵思想和意志凝聚到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重要指示上来。一要充分利用驻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观红色景点、写红色感言”活动,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强化不怕艰险、敢于胜利的牺牲奉献精神。二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建好用好军史馆、荣誉室,利用阅兵宣誓、升国旗迎军旗、授衔晋级等仪式,强化官兵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汲取强军报国的精神力量,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自觉做到从现在做起,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精武强能,勇于担当,担起所当,提升敢打必胜的决心信心和能力素质。三要充分发扬本战区部队的独特精神和特色文化,利用执行抢险救灾等生动战场,广泛开展“学战斗英雄、当突击先锋”等活动,及时发现身边的感人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导向;利用标语横幅、战地广播、队列集会等叫响激励人心的战斗日号,锤炼坚强过硬的战斗作风锻造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培育官兵的虎狼之气。从指导思想上,要不断强化“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意识:从上作筹划土,要坚持把战斗力建设摆在部队工作的中心位置,把推进战斗力建设的思路理清楚,把冲击战斗力的活动减下来,把促进战斗力的工作抓起来;从组织实施上,要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人工作必须牢牢抓住的主要矛盾,紧紧扭住战斗力建设这一根本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往一处用,使各级心思和精力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上聚焦、在合力上见效,要加大训练难度强度,充分利用超强度、超难度等综合训练,把练意志与练战术、练技术、练指挥、练协同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受近似实战条件的考验,在战备训练中培养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第五篇:以文化自觉引领学校文化
以文化自觉引领学校文化
注重文化自觉 提升教育内力
向上:有鲜明的文化教育意义,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科学精神,社会教育热点,时代精神(天津精神,中国梦,建党90周年)
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活动模式。艺术活动社会化,与社会资源整合(中国红,红桥红,儿童美术创意活动与非物质遗产——传统文化,文化资源),全市展示活动,与教育活动整合传承:努力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百分赛规模 效果
红桥少年宫是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地和平台。艺术文化教育是少年宫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实青少年闲暇生活,开阔青少年视野等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美育与艺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三是更切实地落实素质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潜能
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稳步提高,努力用艺术去感染熏陶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个性能得以和谐发展,促使校园艺术氛围得以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