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党建思路 务求工作实效 (十八大学习发言材料)
创新党建思路 务求工作实效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想法
(迤那镇党建办负责人 杨光明)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在京开幕,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报告的要点,报告指出从十六大开始近十年来,中国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面对当前新形势,如何率领全镇党员干部谱写党建新篇章,成为一项重要的新课题,迤那镇党建工作尝试走“打造队伍塑形象、满怀情激抓建设、真抓实干促发展、关注民生谱和谐”的新思路,以“三化同步”为引领、以迤那精神为支撑,形成“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创新之路,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迤那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夯实一个基础。积极争取和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迤那镇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培育两型文化。以聚力发展、敢为人先、自信自强、奋力攻坚的迤那精神为引领,培育比较学习型、后发赶超型发展文化,引导全镇各族人民拓宽思维视野、聚力扶贫攻坚、建设富裕和谐新迤那。
三、建设三型产业。结合迤那镇情实际,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以涉农企业为抓手建设工农互哺型产业,以创业致富能人为示范建设示范引领型产业,以规模化龙头企业为纽带建设龙头聚拢型产业。
四、实现四个目标。在当前及今后相当时期,通过强化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园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项目建设,奋力实现农民“以基地为工厂、以城镇兴家业、以实业推发展、以文化构和谐”这四个目标。
五、落实五项措施。
一是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实施“七个两万”工程,优化产业结构。(稳定2万亩以上的烤烟种植,稳定2万亩以上的玉米高产创建,实施2万亩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实施2万亩经果林种植,实施2万亩以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实施年大牲畜存栏2万头、生猪出栏2万头的“双万工程”)。
二是进一步深化“622”双向考评激励机制,即单位得分占干部个人及党工委负责人(书记、副书记)得分的60%,党工委负责人(书记、副书记)与干部个人两者间的相互评分占个人得分的20%,镇班子对党工委负责人(书记、副书记)的评分占党工委负责人(书记、副书记)得分的20%,以村为单位的干部(含村干部、一村一大、社保员、计生特岗、包村干部)之间的相互评分占干部个人得分的20%。实行利益导向机制,设立绩效考核基金,每月实行动态考核,从而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干部作用。
三是发挥支部服务作用,突显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深入推进党建扶贫攻坚工作分片联系制、分村负责制、分组包保制、分户帮扶制、分段突破制、分类动态管理制和分层设岗定责制 “七制并举”长效工作机制,将党建扶贫工作与“挂、帮、联、驻” 干部帮扶活动有机结合,总体上形成“镇党委+党工委+党支部+党员+农户”的工作运转机制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是借“集团帮扶”之力,抓实两个载体。以“创先争优、创业带富、组织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简称“双创双增”主题实践活动)和“支部亮牌子,比示范,争创先进,赢支部形象;党员示范亮身份,比作为,争当表率,赢群众幸福生活”(简称“双亮双比双争双赢”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按照“党委牵头谋产业、组织联建壮产业、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创实业、党群携手富家业”(简称“五业并举)定位,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实施党企联建,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党群共富,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五是抓民主集中制,促进领导班子凝聚力。建立“三三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即推行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和功能“三位一体”,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机制,开展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模式,从真正意义上体现群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二篇:创新党建思路 务求工作实效——新形势下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
创新党建思路 务求工作实效——新形势下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如何率领全镇党员干部谱写党建新篇章呢?根据我担任镇党委书记来的实践探索和所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提出了“打造队伍塑形象、满怀情激抓建设、真抓实干促发展、关注民生谱和谐”的新思路,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创新之路,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江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村子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了提升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镇党委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干好事为重点,突出抓好四支力量建设:
(一)四抓四促进,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基层干部的榜样,班子队伍素质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全镇工作的开展,因此,江北镇不断升格优化党组织。一抓理论学习,促进领导班子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抓思想作风建设,促进领导班子适应能力的增强;三抓民主集中制,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合力的加大;四抓机关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保障的健全。通过实现“四抓”“四促进”,增强办事透明度,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的领导群体。
(二)抓培训教育,建设“实干型”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是基层党建的关键,干部形象代表政令,干部作风代表威信,干部形象好,政令畅通,干部作风好,政府威信高。因此,江北镇在人才培养、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呈现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扩大组织覆盖。年初,由副科级以上的领导、部门负责人分成7个组,分别深入到19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宣讲。1-6月全镇农村各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远程教育适用技术片10次以上,参学人数达400余人;利用农村党员实践培训基地培训养鱼和劳保制衣技术的党员有100人。把非公企支部建起来,未达3人以上列入社区支部管理,同时对党员进行理论培训。在6月初对全镇67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二是发挥支部服务作用,突显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委领导与贫困党员结对帮扶,每个党委委员帮扶2个贫困党员,同时建立了5万元贫困帮扶基金;落实6个部门与6个党支部进行对口帮扶;村两委干部妥善处理辖区内重大矛盾纠纷、工程建设突发事件、迎检工作等,努力做到“群众办事只动嘴,镇、村干部去跑腿”,凸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三是积极开展爱民活动,树立干部新形象。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后组织了12次机关干部党员,佩带党员干部袖标,亮出身份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社、入农户开展打扫卫生活动;组织19个支部先后到先锋慧丰专业合作社种植果树,到先锋中心村与群众一起打扫街道,冲洗公路等,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再树机关党员干部形象,受到群众好评。
(三)选好领头雁,建设“积极型”村干部队伍。一是创新选拔任用,配强村组织班子。我们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员选进了村干部队伍中,在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行业的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中发展村干部。目前,江北镇有13个行政村,在致富能手中选拔了11名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书,选派3名镇干部分别到村任支部书记,有5个村配备大学生村干部,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为42岁,大专学历占27%,致富带头人占67%,提升了村集体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在未实施村干部报酬新规定之前,镇党委政府就针对村干部待遇低的问题实行镇财政对村支书、村主任补贴150元/月,村文书120元/月,实施绩效考核。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不务实的状态彻底改变,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干部作用。
(四)建立培养机制,建设“创业型”大学生村官队伍。一是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制度;签定目标责任书和廉政责任书;大学生村干部双项培养机制,组织的培养使大学生村官们服务基层意识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建立创业基金,鼓励干事创业。镇财政筹资建立了50000元的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如:下坝村大学生村官方程,在村主任免费提供约200平方米的土地的基础上,投资1万余元搞起了蝗虫养殖,现已繁育蝗虫4万余只,销路基本打开,为村民致富开辟了新道路;金钩村大学生村官王小兰投资5万余元,在沙溪村办起养鸡场,养殖蛋鸡2000余只,带动农户5户,现已见成效;先锋村大学生村官牟帮平利用远程教育,积极为甘蔗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信息,先锋村今年的甘蔗得到了大丰收,百姓都夸他是个“宝”,有文化就是好;沙坎村大学生村官曹丽红,以全新的合作理念把沙坎村8户养兔专业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成立了生态养兔专业合作社,由农户传统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以项目发展为载体,找准基层党建工作切入点
镇党委以“支部+协会+业主+专合组织”模式,以先富带动弱户,实现党群共富,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强水产业。江北镇注重在各个产业链上充分发挥能人党员的作用,使每个党员身边都能吸引一批群众。如:马观村支部书记养殖特种名优鱼,收益可观,富不忘民,在党委的帮助下,以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为中心,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协会,带动了几百余名老百姓致富,全镇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目前,协会新开发 “鱼鳅养殖” 新项目,年收入5000——20000元/亩,养殖会员辐射新增150余人,使特种鱼跳出新气象。
(二)发挥支部、协会作用,壮大果蔬产业。江北镇把每个致富协会都成为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旗帜,通过实施“党员农贷快车”,为13个村的37名农村党员发放信贷资金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使绝大多数贷款项目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先锋村的慧丰果蔬专业合作社,镇党委煞费苦心,设法筹资,给予业主18万元补助开发大片处女地,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原来100亩的规模扩大到400余亩,仅南瓜一项2009年收入就高达10万元;河滩地开发种植蔬菜2000亩,2009年全部喜获丰收,年收入达600万元,解决了100余名失地农民就业。同时,马观村果蔬基地业主得到帮扶,将其进行项目改造,由原来的400亩增加到了2000亩,协会会员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100余人,年收入由原来的8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使果蔬产业成摇钱树。
三、以典型宣传为特征,打造基层党建新亮点
(一)打造党建文化长廊,浓厚党建舆论氛围力求“新”。为推动创新,突出宣传本镇的先进典型,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有感触,易心动。如,我镇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树干部队伍形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党风廉政建设等为内容相结合,打造从江方公路江北场镇到先锋约6公里长的党建文化宣传长廊,把党委、政府工作方向思路、目标告之全镇人民,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在富民项目实施地方设置大幅党建工作发展产业“思路牌”,让全镇党员干部了解党委工作方向、支持政府、监督政府,实现了党建舆论宣传和政府工作“双赢”的格局
(二)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力求“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江北镇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发展农村党员和培养村干部的标准条件细致化、具体化,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的人才资源,选择那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技术比较领先、经营项目有市场前景的种、养、加工户,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如金钩村的吴吉群同志在先锋中心村建立了一个以劳保用品为主的加工培训基地,该基地政府无偿提供100多台电机,还补助业主5万余元的培训资金。目前,该培训基地已成功培训合格职工200余人,其中党员24人,同时,党委政府把这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两委”干部发展成党员。通过这位党员干部又培养60多名致富能手,通过致富能手又解决了300多名农民就业,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
四、以经济建设为保障,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跨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绩才是工作的体现。江北镇围绕“党建示范、富民规划”新思路,实施五大工程建设,推进全镇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实现党建、经济共赢。
1、做大物流业,发挥企业支部作用。打造一个物流集中发展点,以华鑫煤业、华利煤业、联坤商贸集中发展为依托,粉煤灰企业支部为统筹,发挥他们在市场的联系作用,新发展二个汽车物流公司,设法招引投资3000万粉末站,磷肥厂等企业入驻江北,使财税收入突破1000万元,现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上新台阶。
2、修建便民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党委、政府采取补贴形式,村党支部积极协调,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新建了10公里社级泥结石公路,修建了35公里水泥预制板路,全镇达100公里里程,90%实现社社通和户户通小水泥路,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
3、种植规模菜,发挥支部+协会作用。有组织才有规模,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才能激励群众,通过村党支部与果蔬协会纵横连动,扩大种植规模,新规划发展一个2000亩成片蔬菜基地,同时在发展沿江蔬菜2000亩基础上,再扩大种植2000亩,全镇达6000亩,实现农业产业新亮点。
4、建设农民村,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中心村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又一举措,因此,镇党委积极发挥先锋村支部作用,于2008年完成具有“学习教育、便民利民、生产发展、文化娱乐、治安维稳”五大功能,面积达380平方米的先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具有6条街的中心村建设。今年又积极鼓励福海村党支部,对福海中心村进行打造,新规划发展聚居点,人口集聚达1000人规模的农民新村,实现人口集聚、有产业支撑、社会服务体系健全、乡村和谐的新景象。
5、打造商贸城,发挥党组织凝聚力作用。为扩大集镇规模,打造商贸集镇,镇党委积极争取项目,筹资600万元在江北原有集镇规模的基础上,新建一条宽24米,长2000米的江北迎宾大道,以农民向城镇集中发展的思路,将散户农民向场镇集聚,改变江北场镇道路阻塞和卫生脏、乱、差问题,实现集镇面貌新改善,通过人口集聚,改善群众生活,增加党的凝聚力。
第三篇:创新发展思路 提升工作实效
创新发展思路
提升工作实效
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在市科协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
徐瀚文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市科协2011年工作情况和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省科协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国科协、省科协“八大”会议精神,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不断发展科协工作新局面。市科协被省科协表彰为综合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服务工作创新创优、防震减灾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一、推进新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围绕我市沿海发展等“五大战略”和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着力推动科技力量向新特产业集聚,创新活动向企业、农村一线集聚,学术资源向自主创新活动集聚。
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开展“进企业、汇良策、促创新”等活动,鼓励和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带头创办、领办、合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6月,市科协在江苏科行集团举办了“科协主席日”主题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把诊号脉,共同探讨科协组织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数。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市科协兼职副主席、常委和委员带头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等品牌企业的行业领军作用不断显现,德能电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汽车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市科协兼职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姚立生于2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开展“厂会协作”和“金桥行动”。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全市40多家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市县学会开展技术协作,进行联合科技攻关。盐城秦达面粉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协作的“麦胚功能肽高效富集技术开发与应用”等52个项目成效明显,年增产值3亿元。东台市“缫丝废水处理循环利用”项目被评为2011“厂会协作”省级示范项目,年减排废水29万吨。
组织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多方征集和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编印《科技工作者建议》,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跨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全年共征集科技工作者建议200多条,其中李永福、徐绍良提出的《关于畜禽养殖业排泄物加大治理和科学利用的几点建议》受到了魏国强市长的批示肯定。
发挥农技协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全市农技协开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组织培训,开拓市场等科技服务活动,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涌现出了东台市蚕业协会、响水县七套乡蔬菜协会等一批带民富、示范强的农技协。5月,由中国农技协主办、市科协等单位协办的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我市东台召开,我市农技协工作得到与会者充分肯定。
二、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科普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年来,市科协会同相关部门,扎实做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广泛宣传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科普示范创建实现“满堂红”。市科协以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科普工作整体水平。2月,召开全市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对照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标准,逐项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科协分别到各创建单位进行预查,指出不足,促进整改。各创建单位高度重视,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动员会和会办会,部署创建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年内,东台、大丰、建湖、射阳、阜宁5县(市)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我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由2个增加到5个。响水、滨海、盐都、亭湖4县(区)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区)”。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扎实有效。市政府优化调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回顾总结、研究部署《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市科协等9部门对30个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市《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全市有1人获得中组部等国家9部委表彰,10名个人和7个集体受到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9部门表彰。全市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新注册1700多名志愿者。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发挥明显,新增加盐城市科技馆和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去年底,市政府办公室颁发了《盐城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对我市“十二五”期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
主题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精心组织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全年共有近300家单位、3800多名专家和志愿者参加了60多项科普活动,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手册、图书等资料1600多种,近50万册(份),展出展板3700多块,实物300多件,发送科普短信50条,近10万手机用户受益。特别是科普周期间组织的“科普惠民行”文艺演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一则则来自现实生活的小故事,以群众喜闻乐听的音乐剧、小品、淮剧等形式表现出来,为科普活动增色添彩。进一步发挥电子科普画廊市区科普主阵地作用,与市有关单位合作,每天在电子科普画廊上播放各类科普节目6小时。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稳步推进。进一步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与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以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科学素质为重点,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全市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三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1个青少年科技项目、4名科技辅导员、2个单位获省表彰,亭湖区科协获全国表彰;在省第二届科普剧大赛上,市科协组织的6个剧目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一项。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园艺类、水产类、规模种植类等科技入户项目,扶持、培植科技示范户2万个,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0万人次。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培训、技术比武、技能大赛,全市纺织、卫生等50多个行业和驾驶、烹饪等60多个工种开展岗位练兵。依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开展社区科普大讲堂等社区科普活动,在盐都新区裕新等8个社区建立科普学校。举办高层次科普报告会和科技培训,帮助领导干部开阔科技视野。
科普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实施“千名专家进千村兴农富民工程”。3月,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举行赵亚夫同志事迹报告会暨 “千名专家进千村兴农富民工程”出征仪式,邀请著名农技专家赵亚夫作专题报告,我市各位专家与项目单位签订了服务协议,市科协向每位专家发放工作经费补贴500元。一年来,全市共组织1000多名市县专家,对接1000多个村,实施项目1006个,惠及10万多农户。其中160个市级重点项目对接175个村,培训2.3万人次,培养经纪人372人,2000多农户实现脱贫,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2%,为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继续培育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和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和个人。射阳县耦耕镇友爱村设施蔬菜栽培基地等8个集体和个人分别被国家和省表彰,共获奖补资金80多万元,为全省最多。滨海县永强首乌专业合作社等8个单位被省科协命名为“2011年江苏省科普惠农服务站”。
三、服务人才强市战略,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深化
认真落实市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工作品牌,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在引才、育才、用才、聚才上发挥积极作用。
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积极参与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努力与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工作者建立联系,宣传推介我市发展优势,吸引海外科技工作者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服务。11月,邀请原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田建平、法国法兰西学院艺术学院院士Jean-Francois Collignon(让·弗朗索瓦·高利永)先生和法国国家计算机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封郁博士来盐作学术讲座。与法国法兰西学院有关院士达成合作意向,委托其为盐城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充分利用该院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推动盐城本土人才国际化,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国际性智库在盐城落户,配合有关部门逐步建立起盐城(法国)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和统一开放的海外人才服务平台。
拓展与台湾科技社团联系。充分发挥盐台直航优势,大力拓展与台湾科技社团的交流和合作。精心组织盐城台湾农业科技交流活动。邀请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理事长、休闲农业专家廖树宏等台湾农业专家来盐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到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进行现场指导,与200多名盐城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市科协与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签订了《盐城台湾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组织农业科技专家赴台交流,为全市农业专家与台湾农业科技社团搭建了交流协作平台。
促进人才成长成才。邀请省内外院士专家来盐与行业协会、有关企业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和学术讲座,提供科技人才阶段性更新知识结构的平台,打造常年运转的“人才充电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有关方面共举办全国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推进会等学术交流会和学术讲座165场,交流论文2500多篇,参加的科技人员近3万人次。建湖县科协邀请郑有炓院士作科普专题报告,并聘请其担任建湖县LED产业联盟发展顾问。精心组织第三届“盐城市科技标兵”、第六届“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注重向新特产业一线科技工作者倾斜,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争当创新典范和创业先锋。全市涌现出沈晓白、瞿成虎等在高性能电池、电动客车等重要领域攻克重要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组织参加第三届淮海科技奖评比活动,筛选、推荐20个项目参评。大丰市科协组织参加全省第二届民间发明创新奖评审活动,有1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表彰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受市政府委托,承办了盐城市2009—2010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成果评选工作。共征集论文成果765项,其中有35%以上论文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充分体现和代表了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两年来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完善评审程序,通过组织工科、医学等各学科专家初评、中评和终评,共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120项、优秀奖110项,并受到市政府表彰。市科协同时还表彰了论文评选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凝聚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科技服务成效的唯一标准,把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收看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邀请市委党校负责同志作“七一”讲话精神专题辅导,赴湖南毛泽东同志故居、江西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达学习中国科协“八大”会议精神。根据省科协深入开展“服务创新驱动、科普惠及民生”主题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扎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争创文明单位、满意窗口和示范岗位,推行共产党员挂牌上岗,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挂钩企业解决用工难、运输难等影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分别引进投资1亿元的开工项目和0.55亿元的签约项目各1个。着力破解影响科协发展难题,全面完成解放南路112号地块房屋拆除工作。继续开展牵手致富活动,向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14户农户送去了“节日大礼包”,提供项目资金2.4万元。组织开展“读书月和清风读书活动”,共撰写理论调研、学习心得文章8篇。
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茶话会,重大节日组织联谊活动,慰问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老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密切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组织开展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建设,深入了解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等。邀请市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视察科普工作,并为科协工作建言献策。市政协刊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盐城市科普工作的建议》。12月15日,各学会秘书长和历届受表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科协会员日”这一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与会的科技工作者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有关盐城未来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热情。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扎实抓好学会自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新会员的吸纳工作,指导市物理学会等4个学会换届,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纺织工程学会等学会做好人员调整,引导支持新兴学科成立学会,组建了市现代农业学会和心理咨询师协会。不断拓展学会社会服务功能,市制冷学会承办了江苏省2011年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有效推动全市制冷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市营养学会精心组织“营养知识进社区”等活动,促进居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各学会积极完善会员服务制度,着力办好《盐城纺织产业》、《盐城医药》等学会期刊,帮助会员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学会工作考核机制,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盐都区科协大力开展“科协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并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成立了8个基层科协组织,实现了基层科协组织全覆盖。
总结2011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科协系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市科协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突出转型升级,引导科技工作者走进企业;突出科普惠民,引导科普志愿者走进村居;突出能力提升,引导科协工作者走进基层,以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不断拓展科协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重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用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推进转型升级。
组织实施全市“首届学术月”活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及早谋划活动主题。紧扣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快增”与“快转”目标,邀请省内外院士、专家来盐与行业协会、有关企业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年会和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力争承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5个。
深入实施“千名专家进千村兴农富民工程”。动员全市千名科技专家,进一步推动项目的实施,实现科技专家与村对接实现全覆盖,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开展科技素质培训30万人次,种养大户培训2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4万人次,经纪人培训2万人次,建立大学生村官科普示范园20个。年底,对10个优秀示范项目,20个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有效实施“厂会协作”活动。对已达成合作的项目,加强经常性的联系,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合作项目有效实施。积极探索“厂会协作”活动长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典型示范,市级培植3—5个示范项目,各县(市、区)培植1—2个示范项目。
二、力求科学普及取得实效,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扩大科普宣传活动的覆盖面,逐步提高全市科普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普及科学知识的有效性。
巩固发展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具体实施方案。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等单位,开展百万市民学科学、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等活动。与市教育局等单位合作,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评选、科学教育教师系列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将青少年创新大赛成绩作为中学特长生评选内容的相关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主题科普展览,推动展览和展品的交流。大力实施科技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乡村活动。
打造完善特色化科普工作品牌。逐步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广度和范围,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市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和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标准,表彰奖励10个农技协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个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10名科普惠农带头人。扎实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以科普志愿者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组建盐城市科普讲师团,开展“百场科普进社区”活动。研究制定市级科普文明社区、社区科普学校实施细则和评选办法,培育20个市级科普文明街道、社区和20所市级社区科普学校。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加强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活动的品牌效应。
大胆探索市场化科普工作机制。以市区电子科普画廊为平台,进一步加大与市各有关单位的合作力度,不断扩大协作范围,着力提高科普宣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联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组织开展首届盐城市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发现和培育一批科普作品创作专业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收集和整理一批平面科普作品、影视科普作品和网络科普作品,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和宣传,激发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的热情。
三、着眼科技人才成长提高,服务人才高地建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着力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大力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确保完成市人才工作会议赋予科协组织的各项任务,推动形成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
创立科协人才工作特色。发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招才引智作用,深化与法国法兰西学院有关院士合作,扩大与海外科技团体和科技人才联系,并积极邀请“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的专业委员会专家来盐考察,为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积极筹建盐城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邀请院士来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有针对性推动院士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成果推广、项目对接,集聚高端智力,培育院士经济,服务新特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制度和优秀决策咨询专家奖励制度,开展软课题研究和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活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丰富服务人才工作内容。认真落实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和疗休养制度,市科协每位驻会主席联系5名专家,每个部室联系5个学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争取主办或承办大型国内科技交流活动,以民间科技交流促进人才成长。积极参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载体打造,探索并鼓励发展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技术转移联盟等新型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科技人员创新实践。大力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主题活动。在农科院农业司法鉴定中心基础上建立农业科技工作者维权中心。着手开展为困难企业退休高级工程师提供体检活动。
建立人才评价激励制度。依托高校和企业筹建盐城市博士联谊会,举办1—2次科技沙龙,为广大青年才俊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向国家和省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盐城公众科技网和电子科普画廊设立专栏进行宣传,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启动科普人才建设工程,设立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科普作品奖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四、突出科技社团自身建设,在团结科技工作者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科协组织的根本任务。为此,全市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热忱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深入基层一线与科技工作者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调研访谈活动,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加快发展基层科协组织,积极推动城南新区科协组织筹建工作。努力在科技工作者比较集中的各类型企业、各部门建立科协组织。完善学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学会评比活动,表彰优秀学会秘书长,引导支持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拓展学会工作领域和发展空间。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科协系统思想作风建设。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全系统形成人人敢创新、求创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树立科协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创新创业重任在肩,服务发展责无旁贷。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砥砺奋进,勇攀新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四篇:宜阳县艺术学校交流材料《创新理念 务求实效》
创新理念 务求实效
宜阳县艺术学校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三个专业,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105名。学校以完善的办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优雅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成绩成为洛阳市唯一的一所特色鲜明、备受关注的品牌学校。
科学前瞻的办学理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名校,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坚持以“办特色学校,育特长人才”为办学目标,秉承“德艺双馨、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封闭化管理、开放式育人”的办学思路,遵循“强化文化课、突出专业课、文专并重、协调发展”的办学路径,发扬“勤奋严毅、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和“敬业、奉献、博学、垂范”的严谨教风和“求真、爱美、博文、强识”的浓厚学风,经过十余年的积极探索和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特长育人、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学校以党支部和校长办为管理核心,以教导处、政教处、后勤处和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立体管理网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清晰,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健全,坚持以制度管理教职员工,以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各处室在总体目标和发展愿景的指导下,明确岗位职责,严格管理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真正形成了“事无大小有人管,节无大小有人抓”的管理格局。
求真务实的课改教研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中心。我校学生入校时中招成绩普遍在350分左右,多数是其他高中落榜的考生,学生带着茫然和无奈,家长也不愿让他们过早的流落社会才选择了艺术学校,针对学生文化课基础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缺乏成功体验和成才自信的特点,同时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教而不活、学而不思”的弊端,老套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
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说到底还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我校所倡导的课堂改革理念,首先体现在三个基本观念的转变:一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高效课堂就是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观;二是树立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的目的是调动一切手段,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三是树立教学是一个奠定学生智力开发和人格成长的过程,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学生的教学观。为了借鉴外地成功的课改经验,先后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先后到西峡一高、孟津二高、栾川一高等课改先进校学习观摩。由于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难以在课堂中完成,因此我校提出把课堂向课外延伸的教学理念。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方灵杰校长为主任,业务副校长王万红为副主任,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委员的课改委员会,因地制宜酝酿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改舆论宣传、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导、引、补”三三制课改教学法。具体内涵是:课前导学、课堂引学、课后补学。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了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要求教师要精心制作导学案,把预习的内容具体化、问题化,通过督促学生落实导学案而达到预习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分为新知自学、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三个模块;在各模块教学中灵活采用讨论、展示、点评三个环节,灵活选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及运用达标,引导学生讨论展示点评,从而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疑问、解决疑问、反思疑问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后补学就是实行三级联动的培优补弱机制,学校安排时间和教师加强对尖子生培养;教师对专业课优秀、文化课薄弱的学生或者文化课优秀、专业课薄弱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也包括文化课中有薄弱学科的学生进行补弱;学生采用“结对子”的形式,结合自己的学科情况进行帮扶学习。学校还始终把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当作提升个人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制订和完善了集体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
度、听课评课制度、公开课展示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和教研评价制度,每周三次集体备课雷打不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反思交流,充分考虑学情,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优化教法,最大限度发挥群体智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课改模式的渐趋成熟和逐步深入,新理念、新方法所带来的新课堂、新变化逐渐显现,教学成绩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与录取人数均实现三年翻番,创造了令人瞩目和欣喜的高考奇迹。
独树一帜的德育模式
学校根据校情和学生成长需要,明确提出了“崇德尚礼,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本着“为学生身心健康尽心,为学生成人成才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尽责”的宗旨,以“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志存高远,勇于开拓”为德育目标,拓展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手段,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做到“四个学会”,达到“五心常在”。给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和心灵滋养。
1、以“每日四查”为基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从小处着眼,从细节抓起,重点抓好“四种习惯”(即文明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每日四查”即:一查早操和课间操,二查仪容仪表,三查迟到与早退,四查晚寝人数与秩序。这些看似琐碎的常规要求,只有下大力气去抓,持之以恒去抓,才能抓出成效,显现效果。学生在这些遵守和约束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以军营文化为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学校现址前身是一座废弃的旧军营,昔日的部队营房还随处可见,北邻是火箭军某部驻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和谐亲密的军民情谊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火热军营,感受军营文化。学校紧紧把握这一优势,深入挖掘校本教材。近距离感受到军人铁的纪律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重点,让学生外显于行,内化于心,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耳濡目染,砥砺了学生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的信念勇气。
3、以各种活动为抓手,让学生明礼仪、知荣辱。学校积极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大胆创新德育方式,注重过程体验,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定期举行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的评比,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全方位的立体德育,让学生心中有亲人、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社会、心中有国家,突出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点亮“心灵灯塔”,传递社会“正能量”。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社会、关怀他人,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特殊群体,关爱空巢老人,奉献一片爱心,温暖整个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既为学生提升自我精神境界提供了平台,也让学生发现社会需要爱心帮助,时代呼唤正能量,给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需要帮助的群体带来温暖提供了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的良好风尚形成。
活力奔放的阳光课间
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学校的办学成效就是升学人数,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知识,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既缺少重视,更缺乏研究,对于课间活动,师生思想上难转弯,行动上闹情绪。为此,学校广泛宣传,明确提出“劳逸结合,健康第一,阳光课间,活力校园”的理念,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追求,以“大课间活动”为抓手,认真筹划、科学安排,着力打造阳光大课间活动,倡导师生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活动兴趣得到培养,锻炼热情得到激发。一是制订了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方案,把活动分为全校统一项目和班级特色项目两部分,统一项目有舞动青春广播操和校园健身球,特色项目由各班选择,如踢毽子、跳小绳、绕圈跑等;二是实行日常考核与比赛结合,充分发挥有限师资、有限场地的最大功效以及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做到“四定”,即定地点:将校园内的活动场地按照班级划分好;定时间:全校师生在大课间时间必须集中参加活动;定内容:分季节按照规定的项目有序开展;
定人员:要求带班领导与值班人员必须参与监督活动质量;定奖惩: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与班级考核挂钩。从而不断规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做到组织严密有序、内容丰富多样、课间活泼有序。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广大师生劲头十足,兴趣浓厚,身心愉悦,真正体验了快乐与健康、活力与奔放的阳光心态,增强了学生团结精神及合作意识。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健康向上,个性十足的勃勃生机。
丰硕喜人的办学成果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宜阳县艺术学校以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年来,累计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艺术院校或211工程院校输送本科生1100余名。一批学有所成的优秀毕业生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展露头角。高考本科上线率与录取率连续四年位居洛阳市艺术类第一名,2018年高招本科上线人数186人,其中A段上线人数为156人。一流的办学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文明单位、洛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洛阳市十佳才艺名校、洛阳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洛阳市高考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花繁枝秀香已馥,潮平风正扬帆时。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在宜阳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团结奋进、勇争一流的艺校精神鼓舞下,宜阳县艺术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宜阳县艺术学校 2018年8月20日
第五篇:创新思路,卫校党建工作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
积极构建学校党建工作新格局
中共运城市卫生学校党委
(2012年2月24日)
运城市卫校是所拥有42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学校。近年来,在运城市党委政府的正确和市直工委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培养合格的医学护理人才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为突抓手,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学校呈现出人心思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校风持续好转,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学校成功升格为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并顺利通过全市党建“五型四好三满意”学校、星级学校达标验收,并荣获“市级文明学校”、“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之多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创新。下面,就党建工作我从三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一、以党心聚人心,树信心,定决心
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减少,-1-
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价值观缺失、纪律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之为建设新校,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导致对教师的待遇落实不到位。从而使许多教师对学校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思想动摇,产生“东南飞”的想法。这些都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校党委并没有因此为退缩,而是以“把握方向、服务大局、支持保证、监督护航、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为党建工作思路,党委书记牵头挂帅,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思想解惑”、“生活解困”、“学习解难”将党建工作变为实际的行动,用行动来聚集人心,树信心,定决心。一是通过建立“领导深入一线,支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学生,干部包班管理,教工服务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党课教育”、“主题班会”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思想、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完善资困助学制度、加强就业指导等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真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坚定对自身成长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通过解决教师职工的待遇问题、吃饭问题、校车接送问
题、小区的供电问题等实际问题入手,让广大教师提货到党委的力量,积极向党委靠拢,通过学校的升格为学校的发展指明可方向,使广大教师树立了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坚定奉献学校,服务学生的决心。
二、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构建“三三”思想政治教育新
格局
党建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将党建工作融汇贯通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三大阵地”、“三大教育”、“三个结合”,全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三大阵地”:一是课堂阵地。将课堂教学作为加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如校领导带头给学生讲德育课、将思想教育溶于教学群过程,使学生在接受受专业知识同时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二是设施阵地。将图书馆、网络、党员活动室做为开展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开展 “中华魂”读书竞赛活动、“党的知识”竞赛、“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加强学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建立学校网络、师生对话平台、网上QQ群的方式搭建师生与学校沟通桥梁,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三是校园阵地。
以校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增强环境在加强思想教育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成立6个教工文化协会和16个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升华,取得实效。
“三大教育”: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中心任务和师生员工思想实际,加强形势政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以每年三月学雷锋、学英模为契机,坚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系列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二是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学课程、专家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灵驿站网页,就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网隐、早恋、逆反心理等现象,开展了一对
一、面对面咨询和网上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法制教育。通过“每周一案、以案说法” 主题班会 法制讲座和知识竞赛、宣传橱窗以及校园网、黑板报等载体普及法律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个结合”: 一是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生管理之中,创新管理措施,对学生日常行为实行星级管理。并与评优评先、入党入团、奖学金评定挂钩。激励
学生知耻力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二是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师德师风相结合。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以教风促学风,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三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夏县堆云洞、舜帝陵、盐湖区敬老院、运城烈士陵园等思想教育基地活动,组织师生到农村社区下乡义诊,培养青年学生历史使命感、增强社会责任心、提高综合素质。
三、总结经验深化认识,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必要保证。我们的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这样的成绩与我们校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布开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坚持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把育人贯穿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教学个环节,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才能培养
出合格的人才。
三是坚持围绕学校发展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发展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要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统筹各方关系,提升水平,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才能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一定要借这次党建工作会的东风,虚心学习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更加顽强的毅力、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苦干、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学校的争先进位保驾护航,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