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旅游局2007年工作报告
合肥市旅游局2007年工作报告
抢抓机遇 创新创业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洪家友
(2007年2月12日)
同志们:
2007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是在全市奋力构建“省会经济圈”,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旅游工作要点,总结报告2006年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全市旅游业发展任务,凝崛起之心,聚行业之力,奋力推进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2006年旅游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市旅游行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的要求,紧扣“三大推进”主题,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以长三角为主攻方向的市场开发取得较大进展,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品开发扎实推进,以机场升级为标志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以行业比拼为抓手的旅游人才素质日益提升。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加快发展的态势,各项指标全面增长,我们向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年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8.34万人次,外汇收入4864.0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98%和21.42%;接待国内游客805.8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4.53亿元,旅游总收入 68.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3%、19.5 %和19.55%。
(一)政府主导力度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政府主导型战略,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大格局,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前提和保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多次对旅游规划、产品建设、宣传促销和旅游人才建设作出批示。2月份,在与省旅游局江山局长专题研究探讨我市旅游业发展时指出,“十一五”期间合肥旅游要做大做强,需要大投入、大宣传、大合作、大环境。要以创建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合肥旅游的质量、品位和效益。吴存荣市长、雍成瀚副市长多次听取旅游工作汇报。市人大将旅游局列为工作评议单位。市政协积极为旅游发展建言献策。省旅游局江山局长多次到合肥调研,在与市政府专题研究今年工作时指出,合肥要抓住机遇,加快打造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旅游辐射地,建设在中部地区和全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城市,最终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市旅游局从行业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发展旅游,致力于为旅游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是“中国乡村旅游年”。我市以旅助农,以城带乡,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一是推动示范点建设。重点开发肥东县白马山林场、包河区大圩葡萄农庄、肥西喜洋洋生态农庄、肥西三岗和长丰佳洲生态园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委托北京旅游学院、同济大学编制了《三岗乡村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合肥白马山乡村旅游示范点修建性详规》。包河区大圩都市农业公园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1月19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这是我市旅游工作第一次在全国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肥西“三岗”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上派、三河和撮镇积极创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二是抓好市场开发。“十一”前夕,启动了合肥市乡村旅游首游式,推出9个乡村旅游点,整合3条线路。举办了包河区大圩乡第四届菜花节、新农村一日游,庐阳区三十岗西瓜节,长丰县草莓节等节庆活动。三是规范管理。制定了《乡村旅游标准化厨房规范》,13户农家乐户完成厨房改造,以餐饮卫生引领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制订了《合肥市农家乐旅游等级评定标准(试行)》,评选出首批28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三星级8家,二星级20家。组织了43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赴成都考察培训,吃住在农家,亲身感受农家乐氛围,学习经营管理经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市人大主任黄同文分别深入乡村旅游示范点调研指导。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坚持以规划和项目引领投资。抓好旅游项目库建设,编制了中英文《合肥旅游投资指南》,策划了农业旅游、滨水旅游、文化旅游、旅游商品、旅游服务设施和综合旅游等6大类、35个旅游项目。赴香港参加了徽商大会,在《成报》加大宣传推介。先后邀请40多位投资商来肥实地考察,举办了2次“合肥旅游项目投资洽谈会”。9月下旬,举办了“浙商看合肥——合肥旅游项目投资洽谈会”。11月中旬,邀请了北京、上海、浙江和深圳等地企业家考察合肥旅游投资项目和投资环境,推出了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休闲农业等10个重点旅游项目,投资额近90亿元。全年市旅游局机关招商引资855万元。市旅游局机关招商小组,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主动上门,积极跟进,做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 3000万元。一批工业、旅游类的大的招商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落地之中。
积极推进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意见》。合肥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紫蓬山风景区、省博物馆等景区对照标准加快改造和完善。加快景点建设。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三国历史文化馆建成开放。合肥植物园扩建40公顷项目规划完成评审。刘铭传旧居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蓬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工,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进展较快,攀岩项目竣工。三河镇修葺开放刘秉璋故居,启动古东街、万年街、万年禅寺和中华美食城修建工程。安徽省博馆维修开馆后,推出了《画魂——潘玉良画展》等七大展览。
(四)以长三角为主攻方向,深度开发合肥至上海旅游专列。坚持东向发展,全年先后3次赴上海开发旅游专列。2月份,副市长雍成瀚专程到上海,与上海铁路局商定假日列车计划,推动上海铁路旅游集团开通假日旅游列车。4月上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思松,市人大副主任吴德珍带队,赴上海、南京、苏州及无锡4市,与天柱山、天堂寨等周边景区联合开展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了市民广场演出,整合资源推出了历史寻根之旅、皖西大别山之旅、古南岳之旅、巢湖风光之旅和名山秀水之旅5条线路。9月上旬,在上海市街区举办“皖风徽韵醉申城—合肥城市日”活动。政府主导,企业跟进。安徽新天地旅行社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加强产品销售,邀请上海旅行商来合肥踩线,设计适应上海市民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不断细化产品和线路。全年共有 4趟旅游专列游客抵达我市,游览了我市部分景区后集散到周边各景区,凸显了合肥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
(五)加大宣传促销,不断提高市场开发能力。一是不断做大国内旅游市场。精心组织旅游黄金周。全年三个黄金周接待国内游客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4亿元,黄金周成为做大国内旅游的重要平台。培育节庆品牌。协助承办了首届中国徽菜(合肥)美食节,举办了包公祭祀活动。建成开放了合肥旅游集散中心,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集散客接待、旅游咨询、旅游客运为一体,集中体现合肥省会城市在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方面的主导作用。中心全年开通14条新线路,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整合资源,加强旅游线路开发。“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高尔夫温泉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皖北历史文化之旅”4条以合肥为中心的线路,入围“魅力安徽十佳旅游线路”。二是积极开拓入境市场。重点开拓港澳台市场。与台湾恒盛公司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由恒盛公司牵头邀请7家组团社来肥踩线,推出“合肥—天柱山—金孔雀休闲5日游”,在《旅奇》杂志加大宣传。三是开展整体形象宣传。4月中旬,接待了17家港澳媒体记者采访;5月下旬,邀请徐城北等30多名全国知名作家、主流媒体记者开展“聚焦包公故里”散文笔会活动,在中国旅游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澳门日报上发稿50多篇、12个版面。扩大与各类媒体合作。中央电视台来肥拍摄了《包公遗骨记》,在中央电视台10套分两次播出。在新华网安徽频道推出“旅游专题”;在安徽经济广播开通《合肥旅游之声》,加盟《全国旅游广播网》;在《安徽日报》推出12期旅行家。加强旅游信息化工作。合肥旅游门户网进行改版,在市信息资源中心举办的“2006我最喜爱的网站”(政府类)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六)围绕“三大推进”,加强旅游市场规范整顿。深入开展整治“四乱”活动。制定了《旅游行业整治“四乱”实施意见》,印制了10万份整治“四乱”宣传材料。加强督查,对2家旅行社、1家旅游饭店“四乱”行为进行了全行业通报批评。建立了整治“四乱”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审批改革,仅保留国内旅行社、导游IC卡审批两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制定了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市场规范整顿。联合整规办、安监局、工商局、园林局和质监局等单位,对28家单位进行了旅游市场规范整顿检查,对少数非法旅游办事处进行了查处。加强质监工作,全年处理投诉30起。打造诚信旅游。4月下旬,开展“诚信旅游”宣传月活动,制定了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三个行业诚信公约。抓好安全工作。制定了《合肥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增强了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对星级酒店等重要场所开展了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定了《合肥市旅游行业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明确责任,加强领导;重点抓好黄金周安全工作。开展社会餐馆星级评定活动,富临鲍翅酒楼、世家商务酒店、和煦园滨湖大酒店、金安大酒店等10家首批挂牌为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餐馆。
(七)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举办了合肥市旅游行业英语演讲比赛,51名选手踊跃报名,15人进入决赛。安徽大学旅游系曹阳、合肥古井假日酒店骆用武获得一等奖。演讲比赛充分展示了旅游行业的精神风貌,在全行业营造了学英语、说英语的氛围,激发了投身合肥旅游大发展的热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十分关心本次比赛,两次作出批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在全行业开展学习模范导游员文花枝先进事迹活动,召开了座谈会,邀请湖南湘潭市旅游局副局长做专题报告,组织旅游企业到湖南湘潭进行慰问,全行业损款3万余元。开展行业竞赛和大比拼。积极组团参加“2006中国(安徽)中东部旅游交易会暨安徽旅游产业创业技能比拼大会”,57个单位,获得95个奖项,市旅游局获“最佳组织奖”。加强人才培训。组织了全市持证导游人员培训,举办了“饭店VIP服务知识讲座”。合肥翰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选派17名员工,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展餐饮培训。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安徽华夏旅游学校加入国际金钥匙组织。全市旅游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合肥银通假日旅行社刘自若和李鸿章故居邬玲玲获“全国优秀导游员”光荣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接见;安徽新天地旅行社陶泉、黄山大厦王敏荣获安徽省旅游行业“十佳”女杰、安徽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黄山大厦总经理王健荣获“安徽旅游十大风云人物”称号;樊有成、刘自基、张卓娅3位导游员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大赛。
(八)紧扣“第一要务”,行业素质日益提升。县区旅游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批牵动性项目落户。包河区“绿色港湾”项目开工建设,项目集度假旅游、休闲健身、生态民居为一体,投资额15亿元,已到位2亿元。肥西县首个按四星级酒店建设的钱江饭店奠基。酒店体系不断完善。元一希尔顿、翡翠湖迎宾湖等高星级酒店建成,经济型酒店快速增长,丰乐国际大酒店被评定为四星级酒店。合肥索菲特明珠国际大酒店成功接待了柬埔寨西哈莫尼国王,树立了良好形象;合肥外商国际俱乐部酒店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钻石标准”,提升了服务水平;皖能大厦、新亚大酒店进行较大的翻新改造。旅游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安徽省中国旅行社全年营业收入1.2亿元,企业改制“破冰”,开展了清产核资和评估审计;安徽省中青旅营业额首次突破1亿元。加强市场开发。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举办了“2006安徽旅游交易大会暨第三届环球旅游论坛”,与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联合制作了“体验合肥旅游”。安徽好之旅国际旅行社举办了“第二届旅游嘉年华暨首届供销商大会”。加强信息化建设,中汽合肥银通假日旅行社加盟全国旅游门户网站——同程网,合肥皖之旅旅行社建成了网站,环球旅行社运营研发了“旅行社客户管理系统”。
回首2006年,是创业创新、加快发展的一年,是重点突破、争先进位的一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和省旅游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广大职工抢抓机遇、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薄弱环节。在牵动性项目等关键领域和环节长期难以突破;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难度很大;旅游企业还比较弱小;县域旅游经济还是个“短腿”;旅游创新意识不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全行业都要认真研究,逐步予以解决。
二、2007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7年,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主题,围绕一个中心,即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推进两项任务,即构建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加快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树立三大理念,即创新创业理念、区域联动理念、项目牵动理念;开发四大产品,即响应“省会经济圈”建设,开发都市旅游和商务旅游;响应“和谐中国城乡游”主题年,开发乡村旅游;响应区域性会展中心建设,开发会展旅游;响应文化娱乐产业快速发展,开发文化休闲旅游;谋求五大突破,即推动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开发取得新突破,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牵动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休闲娱乐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以合铜黄通车为契机的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奋力推进合肥旅游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作出新贡献。
新的一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2007年,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紧紧抓住六个方面的机遇:
第一,必须抓住“省会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合肥,也影响安徽的发展大局,关系到安徽的奋力崛起。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省会经济圈”,确立省会的中心地位和对安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006年,我市GDP达到1073.86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达 17.5%,提前4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提高到20%以上。“省会经济圈”的建设过程,将极大丰富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力,提升省会形象,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
第二,必须抓住整体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机遇。当前,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按照“141”城市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一个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面向长三角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实现从“环城”走向“滨湖”乃至“临江”的蓝图。去年11月,总占地面积5000多亩的滨湖新区启动区开工建设,宽幅达80米、14车道的徽州大道等配套工程随之启动,高星级酒店群等项目对外招标。今年,滨湖合肥将扬帆启程,整体推进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拉开帷幕。道路向滨湖延伸,资金向滨湖倾斜,产业向滨湖集聚,旅游、休闲将成为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
第三,必须抓住构建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开发的机遇。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省旅游局提出安徽旅游业三大板块,其中之一,就是以合肥为中心,以巢湖、大别山为依托,以两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的泛巢湖国家旅游区板块,全省形成“大皖南国际旅游区”、“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和“新皖北区域旅游区”协调发展的区域互动新格局。在这个战略背景下,抓住休闲度假旅游大发展的契机,巢湖旅游开发必将大大提速。目前,泛巢湖旅游开发已经进入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决策视野。王金山省长说,巢湖旅游现在就应该纳入日程,如果这块搞好了,我看作用不亚于黄山,对全省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
第四,必须抓住合铜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的契机。今年9月份,被誉为“安徽旅游心脏搭桥工程”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将全线通车,使合肥至黄山缩短至3个小时车程内。合铜黄“快速通道”形成后,将与徽杭高速呼应,共同构筑黄山风景区的南北两个出入口,从而形成全省旅游南进北出、东西互动的格局。合肥将真正成为黄山的“北大门”,中国广大北方地区进入黄山的最佳集散地,“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的吸引力将更强,更多的游客会选择经停合肥中转黄山。这是今年合肥旅游最大的变化,最大的机遇。
第五,必须抓住文化休闲娱乐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当前,都市文化娱乐业发展破冰前行,吹响了跨越发展的号角,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文化娱乐与旅游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旅游需要文化衬托渲染、提升品位,文化需要旅游宣传推广、繁荣市场。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催生了休闲产业快速发展,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以演艺、酒吧等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业必将加速发展,在滨湖新区等地形成产业集群。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延长旅游者逗留时间。第六,必须抓住合肥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的机遇。合肥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将更加方便省内外旅客通关入境,大大改善城市功能,提高省会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推动安徽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改善投资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合肥入境旅游要大打“口岸牌”,争取更多的国际航班落地。与此同时,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加快建设,都将加速我市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凸显合肥“联结南北、贯通东西”的区位优势。
三、2007年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泛巢湖旅游开发,打造现代化滨湖旅游城市
合肥最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濒临巢湖;合肥旅游最大的潜力,也是濒临巢湖。合肥旅游开发必须最大限度地做好、用活巢湖这篇水文章。开发巢湖旅游,概括地说,就是要以合肥为中心,以巢湖和大别山为依托,以两个半小时高速公路车程为半径,建设泛巢湖国家旅游区,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一是推动项目建设。抓住滨湖新区启动区建设的契机,建设游船码头,开发巢湖水上一日游。推进滨湖新区高星级酒店群、特色街区的建设,形成休闲娱乐产业集群。推动环巢湖周边三河、大圩和义城旅游开发。坚持“统一规划、重点突破”,围绕四顶山、茶壶山、红(黑)石咀和六家畈一线,建设精品旅游项目。加强项目策划,邀请专家,围绕“缺什么和有什么”来策划,围绕投资商“想什么和需什么”来策划。二是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呼应省会经济圈建设,与巢湖、六安两市形成紧密层,在泛巢湖国家旅游区战术性规划指导下,着力推进从“联谊交流”向“务实议事”转变,由“点线旅游体系”向“板块旅游体系”转变,实现真正意义的区域融合和“无缝对接”。举办高峰旅游论坛,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旅游信息互通,建立深层合作机制。共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开展对外促销,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宣传手册,推动两地客源互送。充分利用三市空间上的整体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实现区域空间、资源和品牌的聚集。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是“和谐中国城乡游”主题年,是我市乡村旅游3年发展的收功之年。要加大力度,以旅助农,以城带乡。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围绕“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主题,坚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引导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把旅游业和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旅游的综合促进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是抓产品开发。适应需求,发掘特色,打造精品,开发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庄、生态山水、休闲垂钓和乡村度假等特色产品。一手抓大项目,招商引资建设高档次乡村旅游产品;推进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要加快白马山林场、喜洋洋、佳洲生态园建设,“五一”前夕力争建成开放,三岗、大圩要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档次,努力打造合肥乡村旅游的品牌。各县区都要加快示范点建设。一手抓铺天盖地的“农家乐”项目,今年全市要完成新增星级农家乐100家,其中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以上。各县区都要培育发展15家以上农家乐旅游接待点,特别是还没有星级农家乐的县区,更要制订计划,全面动员,大力推进,从而形成“全市有重点、区县有特色、乡镇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二是抓市场开发。举办“和谐城乡游”首游活动。加大宣传促销,整合节庆资源,举办持续时间长、影响大、项目多、形式新的合肥乡村旅游节。制作乡村旅游宣传手册。三是夯实基础。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地方性标准。对新建的、有一定基础的农家乐评星挂牌,推动已挂星的改造升级。市区(县)两级旅游局联动,组织乡村旅游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乡村旅游接待点公共图形符号、信息网络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厨房标准化工作。积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
(三)紧抓旅游招商引资,加快牵动性旅游项目建设
以全市大招商为契机,带动旅游大项目建设。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重点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分析借鉴全省各市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制定我市旅游项目落地的优惠政策,增强招商的实效性。做好全市旅游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促成若干个投资大、体量大、内涵深、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和高星级酒店建设。一是推动旅游景区创A。做好旅游区(点)等级评定,加快安徽省博物馆、合肥野生动物园和三河古镇创建4A旅游景区,把“省博”逐步打造成我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区。推动大圩、三岗等条件成熟的乡村旅游集聚地,创建国家4A景区,实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级景区”双达标。不断深化包公园内涵。按照省旅游局的部署,加强紫蓬山等山岳型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学习“黄山经验”,推进旅游景区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二是深化特色旅游产品。发挥科教城优势,做精科教旅游。举办青少年科教主题夏令营,推出科教型、修学型、文化型产品。院市合作,以“科学、人文、自然”为主题,将科学岛1号别墅改造成合肥现代科技馆,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合肥科教游新亮点。继续深化合肥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产品。三是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探索旅游与文化娱乐业结合新路子。旅游推动文化发展,文化为旅游服务,大力开发亲水休闲、绿色休闲、购物休闲、文化休闲和高尔夫休闲等休闲产品。
(四)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市场开发能力
抓住合铜黄高速通车、航空口岸升级的契机,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一是国内市场开发要紧紧抓住合铜黄高速公路通车的重大机遇,与黄山市紧密联手,精心策划,邀请记者采风、旅行商踩线,策划“相聚合肥,同游黄山”大型促销活动,进一步打造安徽旅游集散地。赴北方市场开展旅游大篷车促销活动,宣传推介“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合肥—天柱山—庐山—南昌名山名城游,把合肥打造成中国北方地区进入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国际旅游区的最佳集散地。坚持东向发展战略。合巢六三市联手整体包装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形象,深度开发华东旅游市场,继续加大上海旅游专列的开发力度。深化“安徽人游省城”活动。二是入境旅游市场开发要紧紧抓住合肥航空口岸升级的重大机遇,争取更多的航班直飞或经停合肥,鼓励支持各国际社开发包机,吸引境外更多的高端游客。加大台湾市场旅游开发力度,探索日、韩旅游市场开发。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关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敢于探索,勤于创新,逐步把目光转向非传统旅游业务,大力开拓领养团、商务团、专项团、过境团和学术交流团,今年入境游客要突破10万人次。三是精心策划旅游宣传。加大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力度,深化与安徽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的合作。调动全行业积极性,充实提高合肥旅游网站,发挥各旅游企业网站的宣传营销作用。
(五)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行业素质。加快旅游饭店和旅游定点餐馆星评步伐,引导社会宾馆加入星级行列。抓好元一希尔顿酒店、翡翠湖迎宾馆、天鹅湖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建设,推动有条件的社会宾馆评定星级,争取年内我市星级酒店新增20家。逐步引导商务型酒店、乡村旅馆建设以及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引导酒店引入国内外著名管理公司,推动星级酒店设备维修和改造,建立酒店访查制度,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社会餐馆星级评定工作,使旅游星级餐馆达到 50家。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全国百强旅行社。开展“诚信旅游百千万创建活动”,逐步建设旅行社、饭店和导游人员“诚信信息库”,继续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消费,对诚信旅行社、旅游质量信得过旅行社实行动态管理。推动诚信旅游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旅游企业行业自律、失信惩戒、诚信鼓励等一系列制度。建立旅游车辆网络实名制。
(六)坚持人才兴旅,建立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旅游人才队伍
要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制定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对旅游人才进行调查摸底,重点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熟悉市场和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队伍以及商务会展、旅游策划、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表彰奖励制度。市旅游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为合肥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加强旅游企业员工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将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有机捆绑在一起,调动积极性,设法解决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的人员流失严重和流动过于频繁等问题。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省会城市旅游院校密集的优势,省市共建旅游研究中心,借脑引智,开展课题研究和人才培训。四是着力提高导游员讲解水平。坚持职业道德水准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协会和导游公司要主动承担起对导游合法权益保障和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管职责。不断优化导游队伍结构,逐步扩大中级导游的比例,积极培养和吸纳复合型导游、小语种导游、专家兼职导游。组建合肥市导游礼仪队伍,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导游服务礼仪人才20名,统一着装、统一装备、统一培训,按劳取酬,平时分散管理,需要时集中调配使用,为市内大型接待活动储备专业性人才。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
同志们,2007年,对合肥旅游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之年,是机会更好、任务更重的一年,也应该是变化更大、发展更快的一年。让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旅游局的各项战略部署,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合肥市旅游局简介
2009年,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设立合肥市旅游局,为市政府直属工作部门。
合肥市旅游局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草拟旅游业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监督实施;制定全市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发规划,组织实施合肥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国内外旅游市场重大促销活动;组织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负责全市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负责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旅行社等级资格申报、审核、审批(备案)工作;承担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责任;拟定并组织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规划等。
合肥市旅游局下设办公室、市场开发处、规划发展处、监督管理处、机关支部、监察室和招商小组。其中市场开发处研究拟定旅游市场开发的规划、计划、措施,组织实施合肥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促销活动等;规划发展处拟定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旅游资源普查,负责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申报、评审和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工作;监督管理处负责对全市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的规范管理;组织实施国家、省颁布的法规、规章制度、旅游行业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等。
合肥市旅游局现任领导班子有:桑林兵(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陈安达(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分管办公室(旅游信息中心)、市场处、监察室、机关支部;唐德鹏(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行业管理处、旅游质监所、协会、协管计划财务处。
第三篇:免费-旅游局工作报告
免费范文:旅游局工作报告
本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无论是从“一二三六”的区域发展布局,还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多次指示要求,包括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关心支持,特别是近期区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整合水西庄、铃铛阁、吕祖堂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区特色产业;并作为全区十项重点工作列入台帐。使我们做文化旅游的工作人员既感到振奋鼓舞,也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我区旅游资源及现状
我区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回族44603
人。百姓以“三岔河口”为龙头,随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三河五岸而居。区内跨河桥梁24座。红桥区名即是根据界内古老的大红桥,而于1956年定名的。
红桥区作为天津最古老的城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别是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概括起来可以称为“天津的四大发祥地”即:
1、红桥区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
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率军渡“直沽”南下直取沧州得胜。后于永乐二年在“直沽”设卫筑城,并赐名“天津”,并在当年渡河之处建“龙飞渡跸”牌楼以示纪念。南、北运河与子牙河交汇于三岔河口,这一区域是天津人最早聚居的地方。“红桥”一词的得名,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年间建成的大红桥,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几经重建,饱经沧桑,红桥之名沿用至今。
2、红桥区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清朝中叶以后,南运河北大关以北的河北大街三条石地区,民族工业在这里诞生,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记铁铺的产品畅销华北各地。至抗战前夕,这里已拥有工厂和手工作坊近300家,为天津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遗物,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铸铁、机械制造发展的历史。
3、红桥区是天津近代商业的发祥地
元、明、清以来,作为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中心——三岔河口地区,商业逐步繁盛。大胡同、估衣街、锅店街、侯家后一带逐步形成繁华的商贸集散地。清朝时,北门外、估衣街、针市街、河北大街等地区最为繁华。谦祥益、瑞蚨祥等绸缎庄比肩而立;一些特色名牌专营店,如同升号的泥人张彩塑等誉隆津门;“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儿炸糕以及全国最早的近代邮政代
办机构——华洋书信馆和天津最早接办外国银行华账房的银号——洽源银号,都是在这一带诞生和发展的,对天津早期城市的商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红桥区是天津近代教育的发祥地
由稽古寺而为的稽古书院,是天津废庙兴学的先例。光绪三十一年,严修创办的蒙养园,是为学前教育之先河,继开私人办学及天津第一所女子学堂之先声。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天津府官立中学堂,天津最早的师范学校——天河师范学堂,天津设立最早的官立小学,以及全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皆出自红桥。
此外,红桥还曾是天津高雅文化的中心,主要以兴建于清雍正元年,闻名全国的私家园林——水西庄为代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已成为天津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红桥还是历史名人辈出之地,象
义和团著名首领曹福田、张德成、林黑儿;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著名桥梁学专家茅以升,著名回族武术家曹金藻,著名民间艺术家张明山、魏元泰、刘凤鸣以及我们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张太雷、于方舟、马骏、安幸生、刘清扬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历史。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塑造城区品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截至目前,我区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近十年来已被拆除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文化旅游现有资源具体名称如下:
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
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下一页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清真大寺
义和团红灯照黄连圣母停船场
天津西站主楼
谦祥益绸缎庄旧址
瑞蚨祥庆记棉布店旧址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三条石福聚兴机器厂旧址
北洋大学堂旧址
清真南大寺
曾公祠旧址
天津府官立中学堂旧址
近十年来已被拆除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估衣街
中共天津市委四分会三条石支部旧址
近代教育家严修故居
泥人张作坊旧址
刻砖刘故居
另外,还有各类文物资源40余处,以及可移动的记录历史沿革的石碑,包括清真古教碑、怀庆会馆碑、山西会馆碑、稽古书院碑、隆昌海货店匾等十几
块。
寺庙:
观音寺、慈惠寺、板桥寺、稽古寺;九天庙、真武庙、药王庙;甘露庵、育德庵;放生院、福寿宫、文昌阁、天清观、老君堂、丙德林等53座。
祠堂:
王公祠、曾公祠、聂公祠、烈女祠等10座。
会馆:
山西会馆、江西会馆、怀庆会馆、闽粤会馆、天津总商会会馆等7座。
教堂:
天主教西于庄教堂、仁爱修女院、慈仁堂孤儿院;基督教西沽教堂。
园林:
水西庄
故居名宅:
严修故居、余叔岩故居、时子周故居、刘凤鸣故居;“振德黄家”旧宅、正兴德穆家等10处。
水路码头:
芥园码头、北大关码头、大红桥码头等。
书院学堂:
辅仁书院、稽古书院、北洋西学堂、天津府官立中学堂、保姆讲习所、蒙养园等。
历代名人:
查日乾、崔旭、梅成栋、严修、刘清扬、张明山、高凌雯等15位。
名街名巷、名厂名店、名事名物,不胜枚举。
“八大祥”、“八大张”、“八大成”、“八大家”等名人名物名店,虽已物是人非,甚至烟云消散,但他们的辉煌,仍是市井坊间人们借以数典炫耀的流行谈资。
第四篇:旅游局工作报告
一、“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指示精神,十五期间,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我县实际,以沙漠旅游资源为依托,从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为市场切入点,开发建设了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并以达瓦昆景区为龙头,相继开发了千年柳树王、千年胡杨王、千年古墓群等配套旅游景点,同时开放了小尾寒羊基地、疆岳驴基地供游人参观,我县旅游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达瓦昆景区依托喀什是新疆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声誉这一旅游大品牌的优势,凭借其项目的创新性、游客的主动参与性,加之有利的区位优势,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截止目前,我县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多万元。
我县的旅游业以其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税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较之我县其他产业更有优势,旅游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日益突出,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雏形已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达瓦昆品牌的创立,带动了我县知名度的提高,为我县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达瓦昆”品牌2003年10月被评为喀什知名商标,同年11月率先成为喀什地区唯一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生活在达瓦昆景区周边的农牧民,抛下祖辈的“砍土曼”,依靠牵骆驼、赶马车,每年毛收入可达5000至上万元不等,他们从鼓起的腰包尝到了甜头,经营方式由过去的政府组织到现在的自发经营,由过去付钱不好意思收到现在的追着游客讨价还价,这些商品观念的可喜变化,对我县世世代代的农民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达瓦昆景区每年消费牛、羊、鸽子等大小畜禽上万余只,有利地促进了景区周边乡镇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
3、增加了就业机会。自2001年起,景区每年向社会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随着达瓦昆景区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在逐年增加。
4、为我县招商引资搭建起平台。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达瓦昆景区的开发建设,为我县的招商引资搭建起平台。2001年喀什大众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开发我县的旅游资源。
5、改善了景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自达瓦昆景区开发建设以来,景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余亩,栽种各类树木1万多棵,保护了景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景区自然环境逐年好转。
二、“十一五”期间指导思想
以《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十一五”规划为依据,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培育旅游产业规模,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地方投入的进程;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产品的时空布局为核心,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注重岳普湖县的旅游特色项目和形象策划;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逐步把我县建设成旅游强县。
三、“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十一五”末,我们的总体目标:实现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00万元,综合经济收入4000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工作思路:以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为龙头,力争用五年时间把达瓦昆景区建设成为极具民族特色,融大漠风光、湖泊为一体,服务设施配套,布局合理、舒适,集度假、娱乐、健身于一体,能满足游客需求,日接待能力3000人的国家AAA景区;在此基础上,完成全县的旅游资源普查及规划工作,逐步完善千年胡杨王、千年柳树王等配套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达瓦昆景区周边乡镇建3-5座供旅游观光的农业生态园、5-8家可供旅游接待的农家乐示范户。重点扶持以艾西曼镇木制手工艺品和飞鸽牌小刀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建设。
(一)达瓦昆景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工作重点
1、景区现状达瓦昆景区自2000年4月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多渠道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基础设施1750多万元,经营设施投入390多万元,开发建设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迅、湖面清淤、旅游游乐接待设施等基础设施,景区收入也逐年增加,从业人员已达百余人,个体私营投资890多万元开发沙漠装甲车、沙漠自驾车沙漠探险、沙漠滑沙、沙漠索道、水上快艇、水上摩托艇,、乘骑骆驼、马沙漠观光和独特的达瓦昆饮食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
但是,现阶段的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由于缺乏资金、规划、景区基础设施脆弱、多头资产投入和投入资金没有捆绑使用,投资分散、盲目建设,管理机制不顺、政企不分、历史遗留债务等原因,导致景区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旅游开发阶段。因此五年的开发建设对于达瓦昆景区来说仅仅只是开端,在今后的3-5年内就寄希望于达瓦昆景区给岳普湖县带来“滚滚财源”尚不现实。
并且经过对达瓦昆几年的开发建设,县级财政已是捉襟见肘,政府也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达瓦昆的门票收入还不能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营。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社会资金又不愿注入,达瓦昆景区目前正处于“发展间歇期”。
2、当前制约景区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1)资金是瓶颈贫困地区搞旅游开发,并不象一些人说的“投资少、见效快”,恰恰相反,景区的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达瓦昆的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财政建设资金紧缺,加之不合理的景区项目建设对资金的浪费造成县级财政“吃紧”,资金问题已是制约达瓦昆景区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2)缺乏详细规划制定景区发展的详细规划关系到景区的长远发展,决定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景区趋向成熟的标志,而达瓦昆恰恰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一个景区发展的详细规划,景区规划已是明显滞后,造成景区建设和项目上马“跟着感觉走”,缺少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在开发建设上凭主观意志,因此随意性很大。如达瓦昆湖心岛项目,在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前提下,匆匆开工建设,浪费了县级财政宝贵的建设资金。
(3)管理体制不合理景区作为游客获取旅游乐趣和实现体验价值的主体和管理者获得旅游收入的客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开拓和达瓦昆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达瓦昆的管理沿用的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机制不顺、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落伍,成立的达瓦昆旅游开发公司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景区管理人员报酬分配方式仍然采用按“资历”分配和“吃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方式,不能体现出“多劳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在管理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不利于景区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以致于我们在理论指导、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仍处在创业阶段,还没有真正过渡到深化开发发展阶段,更谈不上进入市场导向开发的成熟阶段。
(4)政府行政部门投资主体过多。
达瓦昆景区在开发建设初期,为支持景区开发,通过政府行政命令方式,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在景区投资项目,这些投资项目在开发建设的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景区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这种多头的政府行政部门投资,导致多头产权存在,增加了景区的管理难度,常有“管理者被管理”现象发生。
3、景区发展思路
(1)尽快制定完成达瓦昆景区详细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必须以景区规划为前提。景区规划实际是对旅游产品的设计,这种设计必须满足旅游者的物质文化需求,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必须要有高品位高起点的规划。并且,要想申请国债资金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达瓦昆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借鉴其他旅游开发地区都是在开发初期“勒紧裤腰带”也要做好规划的经验,达瓦昆应不惜重金聘请北大、清华等有资质等级的规划设计单位做出景区详细规划(和硕金沙滩就是聘请清华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做的详规)。在制定规划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应参与意见,提出可行方案。规划出台后要落实到以后的开发建设中,只有严格按规划办事,才可能创造出旅游精品来。
(2)积极争取国债资金资金是困扰达瓦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政府无力继续投资达瓦昆基础设施,而社会资金又不可能投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国债资金对达瓦昆景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搭建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的资金问题。借鉴巴州和硕金沙滩的成功经验步骤:制定发展规划——申请国债资金——投资建设高起点的基础设施——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成为成熟知名景区。建议我县专门成立以县级领导挂帅的申请国债资金领导小组,解决制约景区基础设施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3)理顺景区管理体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将景区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主体推向旅游市场,打破行政束缚、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权限、拟定管理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不断做大做强,促进达瓦昆由“事业接待型”向“企业经营型”的转变确立旅游开发公司的法人地位。由旅游开发公司对景区内现有资产进行重组,直接接手经营景区。旅游开发公司实行自负盈亏,公司对外承担招商引资工作。
(4)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多头争取资金。
达瓦昆旅游产业的发民离不开政府和各单位的支持,这就需要以政府主导力度,多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落户达瓦昆。一是如我县林业部门在申请“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相关项目时,从有利于我县达瓦昆旅游开发的利益出发,将项目地点确定在达瓦昆。二是交通部门在申报“村村通”等相关工程项目时,将达瓦昆景区道路纳入项目范围。三是电力部门在开展农网改造时,也将达瓦昆的电力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四是建议县政府年终考核各有关单位时,把为达瓦昆招商引资数额多少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5)积极进行招商,吸引民间资金,围绕达瓦昆的沙漠开发新的娱乐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滞留时间。
(6)按照景区规划,依法建设一是建议通过县人大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景区规划的应有地位,今后景区开发建设严格按照景区规划开发建设。二是在制定规划时,县委、政府参与意见,提出可行方案。三是规划出台后要落实到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只有严格按规划建设,才能开发建设出达瓦昆旅游精品。
(7)将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分开所谓景区的管理是指制订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管三项职能。而景区的经营是指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景区经营行为。包括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作为政府派出部门的旅游局,只负责制订景区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督实施的管理职能。而景区的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则交由县旅游开发公司来负责。这样一来,管理者职责清楚,执行有效,经营者以市场为导,效益更好。
(8)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达瓦昆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对达瓦昆景区进行详细规划的基础上,作出达瓦昆景区的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对景区的水、电、路、通迅、服务设施(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二)胡杨王、柳树王景点工作重点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对千年胡杨王景点的800米道路和一座小型停车场的硬化,修建一座环保厕所。加大对柳树王景点的保护力度,完成200米的道路硬化,并修建一座环保厕所。
第五篇:旅游局工作报告
本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无论是从“一二三六”的区域发展布局,还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多次指示(批示)要求,包括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关心支持,特别是近期区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整合水西庄、铃铛阁、吕祖堂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区特色产业;并作为全区十项重点工作列入台帐。使我们做文化旅游的工作人员既感到振奋鼓舞,也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我区旅游资源及现状
红桥区作为天津最古老的城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别是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概括起来可以称为“天津的四大发祥地”即:
1、红桥区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
2、红桥区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清朝中叶以后,南运河北大关以北的河北大街三条石地区,民族工业在这里诞生,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记铁铺的产品畅销华北各地。至抗战前夕,这里已拥有工厂和手工作坊近300家,为天津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遗物,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铸铁、机械制造发展的历史。
3、红桥区是天津近代商业的发祥地
元、明、清以来,作为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中心——三岔河口地区,商业逐步繁盛。大胡同、估衣街、锅店街、侯家后一带逐步形成繁华的商贸集散地。清朝时,北门外、估衣街、针市街、河北大街等地区最为繁华。谦祥益、瑞蚨祥等绸缎庄比肩而立;一些特色名牌专营店,如同升号的泥人张彩塑等誉隆津门;“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儿炸糕以及全国最早的近代邮政代办机构——华洋书信馆和天津最早接办外国银行华账房的银号——洽源银号,都是在这一带诞生和发展的,对天津早期城市的商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红桥区是天津近代教育的发祥地
由稽古寺而为的稽古书院,是天津废庙兴学的先例。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严修创办的蒙养园,是为学前教育之先河,继开私人办学及天津第一所女子学堂之先声。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天津府官立中学堂,天津最早的师范学校——天河师范学堂,天津设立最早的官立小学,以及全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皆出自红桥。
此外,红桥还曾是天津高雅文化的中心,主要以兴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闻名全国的私家园林——水西庄为代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津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已成为天津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红桥还是历史名人辈出之地,象义和团著名首领曹福田、张德成、林黑儿;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著名桥梁学专家茅以升,著名回族武术家曹金藻,著名民间艺术家张明山(泥人张)、魏元泰(风筝魏)、刘凤鸣(刻砖刘)以及我们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张太雷、于方舟、马骏、安幸生、刘清扬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历史。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塑造城区品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截至目前,我区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近十年来已被拆除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文化旅游现有资源具体名称如下:
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
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1)清真大寺
(2)义和团红灯照黄连圣母停船场
(3)天津西站主楼
(4)谦祥益绸缎庄旧址
(5)瑞蚨祥庆记棉布店旧址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1)三条石福聚兴机器厂旧址
(2)北洋大学堂旧址
(3)清真南大寺
(4)曾公祠旧址(复建中)
(5)天津府官立中学堂旧址(铃铛阁中学)
(北门东窑洼炮台遗址)
(1)估衣街
(2)中共天津市委四分会三条石支部旧址
(3)近代教育家严修(字范孙)故居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4)泥人张作坊旧址
(5)刻砖刘故居
另外,还有各类文物资源40余处,以及可移动的记录历史沿革的石碑,包括清真古教碑、怀庆会馆碑、山西会馆碑、稽古书院碑、隆昌海货店匾等十几块。
寺庙:
观音寺、慈惠寺、板桥寺、稽古寺;九天庙、真武庙、药王庙;甘露庵、育德庵;放生院、福寿宫、文昌阁、天清观、老君堂、丙德林等53座。
祠堂:
王公祠、曾公祠、聂公祠、烈女祠等10座。
会馆:
山西会馆、江西会馆、怀庆会馆、闽粤会馆、天津总商会会馆等7座。
教堂:
天主教西于庄教堂、仁爱修女院、慈仁堂孤儿院;基督教西沽教堂。
园林:
水西庄
故居名宅:
严修故居、余叔岩故居、时子周故居、刘凤鸣故居;“振德黄家”旧宅、正兴德穆家等10处。
水路码头:
芥园码头、北大关码头、大红桥码头等。
书院学堂:
辅仁书院、稽古书院、北洋西学堂、天津府官立中学堂、保姆讲习所、蒙养园等。
历代名人:
查日乾、崔旭、梅成栋、严修、刘清扬、张明山、高凌雯等15位。
名街名巷、名厂名店、名事名物,不胜枚举。
“八大祥”、“八大张”、“八大成”、“八大家”等名人名物名店,虽已物是人非,甚至烟云消散,但他们的辉煌,仍是市井坊间人们借以数典炫耀的流行谈资。
二、总体发展规划及中远期发展的基本思路
去年底,通过了我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红桥区定性为要逐步建设成为天津中心城区对外水路陆路交通枢纽、市级商务中心之
一、商品集散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旅游发展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生态宜居城区。
区位优势:地处当前改革开发前沿阵地
红桥区地处天津中心城区的西北角,是天津实施“西进战略”的主要通道,是津京冀经济圈中距北京、河北廊坊最近的中心城区之一,处于津京冀联合发展的最优位置;同时,红桥区距离海河中央商务区约6公里、距离机场约18公里、距离滨海新区约50公里,能够有效借助城区各方面的条件,凸显特殊的区域优势。
交通优势:多种交通设施汇集
天津西站是北京、河北城际铁路进津门户,将是集高铁、客运专线、普铁、长途、轨道交通、公交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已有的地铁一号线,以及规划的四、六、八号线。快速路:西北半环、西纵、北横。内河旅游航道:子牙河、北运河、南运河。
生态环境优势:红桥区自然环境清新优美,三河五岸更是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
商贸优势:传统商贸特色突出,个体商业交易活跃
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商贸市场等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
用地优势:中心城区难得的未高密度开发的地区
红桥区有大面积平房区等亟待更新改造的地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成片拆迁改造。相比中心城其他五区,红桥区拆迁成本较低、可拆迁改造地区连绵成片,而且天津中心城区很难再找到像西站和子牙河以北近2平方公里可作为商务副中心进行大容量开发建设的用地。红桥区必将成为未来天津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北方经济中心、拓展中央商务区的首选之地。
历史文化优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特色鲜明。
红桥历史文化悠久,是天津的发祥地,不仅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是天津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集聚区。
根据我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和要求,结合以上各层面优势的分析,我区将形成“三轴三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结构和“三带四区”的旅游发展布局。分别是:
“三轴三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结构
三轴:
历史文化轴——北运河地区
现代文化轴——子牙河地区
生态宜居文化轴——南运河地区
三区:
水西庄文化集聚区
三岔河口文化集聚区
宗教文化集聚区
“三带四区”的旅游发展布局
三带:
子牙河现代都市文化旅游带
北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带
南运河自然生态休闲旅游带
四区:
水西庄地区——民俗、历史文化旅游区
红桥文园地区——现代科技、文化旅游区
大丰路地区——宗教特色商贸旅游区
大胡同地区——三岔河口商贸旅游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工作做为区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识定位和推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绿色产业,是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的强区富民产业,是宣传红桥、提升我区知名度的形象产业,是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的友好产业,起着重要的推动、带动和辐射作用,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具体讲我们将坚持文旅结合,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旅游业,我们将紧密围绕“一二三六”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建设,立足于红桥历史文化的特质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紧紧依靠我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本着文旅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在编制好一个科学实际操作性强的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围绕“一个主题”、打造“四大”旅游板块、加快“六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不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壮大区域经济储备后劲。
着力编制好一部红桥区旅游中长期发展计划:
编制符合区情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和天津市规划设计院合作,尽快拿出初步方案,充分听取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意见,共同研究、论证我区旅游事业发展目标,为领导决策和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围绕一个主题即:“天津寻根在红桥”。
着力打造四大主题板块:
一是津卫摇篮板块。
该板块已被列为我市“近代中国看天津”十二个旅游主题板块之一。四至为:北至子牙河,南至南运河,东至金刚桥,西至河北大街。
游:主要突出以“历史人文民俗游”为重点,以现有的窑洼炮台遗址、福聚兴机器厂旧址、黄莲圣母停船处、老北开渡口遗址、百年老街估衣街、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铃铛阁和目前天津最古老的桥---大红桥等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以借助海河的综合开发改造,正在实施的天津近代工业和城市历史博物馆、思源广场、“龙飞渡跸”、“曾国藩祠堂”、企业家会所主题公园、“天津之眼”摩天轮等一大批新景观、景点的建设为依托,努力把这一板块打造成为我市第一聚客码头,成为广大游客充分感受天津厚重人文民俗资源的特点景区。
购:40万平方米大型公建群落——“欢乐港”中,易买得超市和综合购物广场是各层次游客购物的理想场所。
娱:“天津之眼”摩天轮是世界最大的轮转娱乐设施,可以极目天津市区美景,必将成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沿河主题酒吧群是青年人夜生活的首选;天津近代工业和城市历史博物馆下思源广场上可以承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食:综合购物广场中的万国小吃廊和各类饭店、写字楼中的酒家、饭庄,可以让游客尽享中华美食。
住:法国品牌依必斯经济型饭店、泰达超白金五星级饭店和五星级写字楼等设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行:规划建设可停留1000辆汽车的超大型地下停车场和完备的公交系统,将极大地方便游客旅行。
二是民族宗教文化游板块。
该板块要突出我区独具的“民族、宗教风情”。
(一)西域民族风情区
游:以天津清真大寺为中心,以清真南寺和红桥清真大寺为两翼,充分展示伊斯兰教宗教精髓,独特的建筑魅力,深邃的历史遗迹,神秘的宗教传说和历代流传下来的精美书法作品。打造天津唯一的极具伊斯兰民族风格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
购:建设伊斯兰风情街,汇集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不同地域风格的民族工业品,使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民族工业品集散地。
娱:以民族文化宫为依托,搭建伊斯兰歌舞演出舞台,展示伊斯兰民族风情歌舞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欣赏伊斯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食:复建耳朵眼清真大饭店和民族饭庄,打造清真菜系美食基地,清真大餐与小吃并举,一飨游客。
住:建设民族大饭店,添补伊斯兰旅游饭店空白,改变天津不能接待伊斯兰游客的局面。
行:规划停车场和公交专线,方便游客进出。
(二)道教观光区
游:吕祖堂,是目前天津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道观。我们将计划努力在恢复其原貌,重塑老子等上清太清玉清像、药王像和王重阳等北五祖像的基础上,力争在庭院内多增加旅游看点,努力营造一个全新的、自成一体的道教活动中心和旅游景点。
购:旅游纪念品、道家用品、道家典籍、图书、养生用品、原药、成药、草药、茶叶及饮用品等,是游客购物主攻方向。
娱:道家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组建道教“仙家乐”演奏演唱团,为游客演出,可以使游客直沐道家遗风。
食:道家提倡养生,是养生学的鼻祖。以养生菜为卖点,开办药膳“纯阳酒家”(“纯阳”乃吕洞宾道号“纯阳真人”,亦称“吕纯阳”),必将成为金字招牌,也添补了餐饮业的一大空白。
住:以经济型酒店和青年旅社为主,规划周边住宿业,解决游客和信众的过夜问题。
行:规划停车场和公交专线,方便游客进出。
三是水域自然风光旅游板块。
水是红桥的根,也是红桥的魂。红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红桥振兴要紧紧依靠运河,抓住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契机,实现经济腾飞。
运河是红桥旅游的一大卖点。南运河(长7.3公里)、北运河(长6公里)环抱红桥,子牙河(长6.25公里)穿区而过,33.1公里长的水岸线构成红桥独有的亲水美景,该板块主要是以突出“自然风光游”为重点,充分依靠我区“三河五岸”独特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水上旅游精品线路和三条生态走廊。
利用目前我区北运河沿岸的西沽公园、桃花园、桃诗园、北洋园等自然风光,和正在恢复重建的水西庄,也可与上游北辰区、武清区的部分景点连为一体,打造水上自然风光游精品线路。
南运河,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时期对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为我们今后打造南运河旅游精品线提供了机遇。
子牙河据说由姜子牙垂钓而得名,我们将以海河开发改造向上游延伸为契机,以两岸现有的生态资源和滨河公园、引滦公园、平津战役纪念馆等景点为基础,着力搞好沿岸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积极开辟水上运动和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生态优美的休闲旅游区。
总之,今后我们将深入研发和利用这三条河的资源,着力打造三条绿色生态走廊,充分做足水文章,促进红桥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是商贸购物休闲旅游板块。
该板块主要以商务游为特点,借助和发挥大胡同商贸城和未来西站交通商务中心辐射聚集效应,按照“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进一步规划完善该区域内商旅购物功能,改善和健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会展功能,适时组建地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努力在硬件规划建设上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成为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在全力打造四大旅游板块的同时,近期,我们还将突出加快推进以下六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一是复建中华名园水西庄。
这是我区近一时期重点打造旅游项目的头号工程,众所周知水西庄是天津高雅文化的代表,是天津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水西庄项目”已列入市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和现代服务业规划中“现代服务业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中;同时列为市旅游局“十大水体旅游板块”之一。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完善水西庄项目规划,积极挖掘和整合历史文脉,全力搞好项目招商,力争使改项目成为天津旅游规划中的第一项目,成为天津人文旅游最耀眼的月亮,成为我区旅游业的龙头和区域的标志项目和形象名片。
二是加快福聚兴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
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福聚兴机器厂旧址现状,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修旧如旧”,对福聚兴机器厂旧址进行落架大修,并“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保存原来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落架大修,落架大修方案已经市文物局批准,现正在进行回迁和复原方案的论证和批准,预计今年5月前搬迁完毕。
福聚兴机器厂旧址维修工程,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区保护及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历史文化品位、促进我区文化和旅游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立意创新,把福聚兴机器厂旧址落架大修工程做实、做好。
三是积极争取义和团纪念馆—吕祖堂二期工程。
吕祖堂,始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吕祖殿)、大殿(三清殿)、东配殿(药王殿)、西配殿(五仙堂),是目前天津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道观。在恢复其原貌,重塑老子等上清太清玉清像和药王像、北五祖像的基础上,增建“吕祖诗词碑廊”、“吕祖故事浮雕”等,既是尊重历史,又可填补天津宗教道教空白,传继中国传统文化。着力开发吕祖堂的历史、文化、宗教潜力,抓住道教文化在天津开发较弱的契机,组建天津道教协会、道教研究会、道教“仙家乐”演奏演唱团,研究道教历史、文化、功法、教宗教义、道教音乐、道教饮食、道教养生、乃至中医中药等,以教会友,浸润道教文化精华,使吕祖堂成为天津道教文化活动中心。借助品牌效应,营造一个全新的、自成一体的旅游产品,必将成为具有中华民族宗教情结游客的好去处。
吕祖堂二期工程,通过部分恢复吕祖堂周边历史环境,将义和团纪念馆从吕祖堂内迁出,即可增加和完善义和团纪念馆的展示功能,又可以恢复吕祖堂的道教文化功能。最终建成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旅游景区。目前经多方协商,市住宅集团已同意将6000平方米地无偿交予义和团纪念馆使用。现正在与市文物局制定恢复原貌方案,待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施工建设。
四是尽快启动建设“龙飞渡跸”。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靖内难”,起兵南下,即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北”。在正码头(《天津县志》记载:“三岔河口以西之正码头”)顺利渡过南运河,一路济沧州、打济南、攻陷南京,夺得王位,因之赐名天津,意为“天子车驾渡河之处”。并在“北门外百米处设‘龙飞渡跸’牌坊”。“龙飞渡跸”牌坊至清中叶后便从方志中消逝。
为强化“津卫摇篮”板块的历史厚重感,唤起天津人的地缘认同感和外地人对天津历史的认识,计划在金华桥北东侧建“天子津渡”主题公园,复建“龙飞渡跸”牌坊,立“天子津渡”纪念碑碑一通。“天子津渡”、“正码头”等历史遗迹,在申报文物保护后,各立遗址碑,供游客观览。
五是复建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铃铛阁。
铃铛阁原为海会寺中的藏书楼,海会寺后更名稽古寺、稽古书院。它代表了天津人重文重教的传统。“铃铛千寻藏贝叶,鼓楼十里吼蒲牢,尺五接天高。”是晚清诗人对铃铛阁与鼓楼遥相互应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点出铃铛阁的功用,是文化繁盛之地。天津是新政时期北方废除科举制,提倡新式教育的推动中心。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学堂”建于此,后陆续更名为“天津府中学堂”、“省立天津中学堂”、“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堂”等。这里曾是传播新文化和天津历次革命运动的阵地。著名的“五四”运动领导人马千里曾任该校校长;中共天津地委创始人之
一、革命烈士于方舟和安兴生等毕业于此校。一二九运动中,该校建立“民先队”大批学生奔赴敌后根据地,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综合各方意见:比照近期重修的黄鹤楼形制,复建铃铛阁,将区图书馆迁至于此,恢复其“藏书楼”的功用。使其于形于内,全面复原。保留极富天津近代建筑风格的现铃铛阁中学礼堂,另辟为“天津近代教育发展史博物馆”。陈列阁史沿革、校史沿革和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教育的成就。
适时启动千佛寺的复建工作。
六是全力打造伊斯兰风情街。
红桥区聚集了民族宗教的众多资源,是红桥区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核心产品之一。以天津清真大寺为中心,以清真南寺和清真新寺为两翼,以民族文化宫为依托,以民族大饭店和伊斯兰风情街为聚客码头,打造集行、住、游、食、购、娱为一体,天津唯一的极具伊斯兰民族风格的a级旅游景区。让游客近距离了解伊斯兰民族,领略伊斯兰民族文化,欣赏伊斯兰精美工艺品,享受伊斯兰美食,感受伊斯兰风情。
西域民族风情区规划设施隶属多个部门,须理顺体制,建立统一的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协调一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