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创新思路

时间:2019-05-13 08: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扶贫要创新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扶贫要创新思路》。

第一篇:扶贫要创新思路

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扶贫投入。现在扶贫资金分别掌握在农牧、水利、林业、城建和教育等各个部门,资金分散,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可以将不发达地区的支农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道路改造资金等捆绑在一起,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扶贫资金在中央就要加以整合,否则到下面后整合就难了。各类扶贫资金都应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实行统一安排使用。

把西部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扶贫开发内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初见成效。但是,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和西南石漠化地区来说,8年时间太短,生态建设仍要走很长一段路。因此,建议延长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政策,这样,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又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情况看,在西部地区还不可能找到比生态建设更直接有效的减贫开发项目。但生态建设需要国家集中全国财力来解决,国家可以对发达地区征收一定的生态税,对甘、青等西部贫困地区保护生态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黄河、长江上游、沙漠地区群众可以从事一种新的行业即生态建设行业,专门种草、栽树,在西部农村逐步形成生态产业,并设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由国家向这部分人发工资,将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要把环境产值计算在内。

突破小额贷款瓶颈,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对信贷资金需求量十分大。信贷资金让老百姓学会如何算投入产出账,已经实施小额贷款的地区效益都十分明显。政府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首先,逐步开发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市场,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机制,让更多的机构进入这一领域;其次,准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市场状况和运行成本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引入竞争机制;第三,通过鼓励竞争来保证小额信贷机构不断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第四,政府可以将目前由商业银行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的资金由小额信贷机构来发放。另外,政府也可以探索利用龙头企业掌握农户信息、控制农户资金流,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强化农民的转移和培训,构筑脱贫长效机制。农民培训是贫困地区农民长期脱贫机制的中心环节,技术是一个劳动者长期赖以生存的素质和能力。目前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输出就业率低、难度大。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缺口大,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低,输出难。中央应出台相关政策,列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培训力度,加快劳务输出和转移的速度。□

(一)贫困乡村的基础条件依然相对薄弱,劳动力素质还不高。从基础设施上看,贫困村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目前,我县财政紧张,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上级项目支持,县级财政又没配套,贫困乡村筹资更为困难,从而使许多工程项目出现资金缺口;扶贫贴息小额信贷难以落实到真正的贫困户,越是贫困户,越是难以得到生产发展资金,使一些想发展生产的贫困户,又得不到资金的扶持。

(三)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近年来,全县虽然各部门支农方面的项目资金较多,但缺乏整体规划,他们各自为阵,点多面广,部门资金、项目难以整合,至使扶贫资金投入单一,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三、几点建议

(一)认真编制规划,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在总结“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既定的开发式、开放式、开拓式扶贫方针,进一步明确我县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科学确定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加大扶贫投入,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运行效益。一是要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二是政府应加强协调,整合好各方面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做好整村推进和建设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明确几个主导产业,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使贫困农民能实实在在得到利益,并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之路;三是金融部门应加大扶贫力度,克服惧贷心理,各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扶贫信贷担保机制,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作用;四是认真总结“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经验,推广试点先进村的成功做法,加强监管,规范运作,使互助资金“放得出、收得回、运行好、见效益”,并逐步扩大互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数额,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三)强化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职业中学、现代高中等培训机构和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力量,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用工的对接,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开发项目的结合;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县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全县各类扶贫项目要统筹规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资金及时到位,工程按期施工;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立项、报批、资金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管,严防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随意性,确保专款专用;要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质量监管,项目要严格按照申报审批的标准施工,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

(五)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目前,全县还有贫困人口3.2万多人,每年还产生一些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返贫人口,这部分人群至今生活仍较为贫困。因此,除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要尽可能把扶贫政策落实到这些贫困户,真正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以及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给予一定的帮扶,全社会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要采取多种形式资助这些贫困群体,确保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贫困地区县域实施新一轮扶贫工作思路

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结合贫困地区县域实际,新一轮贫困地区县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实施农村村屯道路通达攻坚战,努力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继续采取大会战的方式,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农村“村屯通达工程”建设,加快通村公路硬化,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推进20户以上未通公路自然屯的屯级路建设,提高县域公路畅通水平。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县域20户以上未通路自然村屯行路难问题,实现较多数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县域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同步推进村庄内外道路硬化,促进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全面提高。

(二)着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攻坚战,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渠道。按照贫困地区县域各自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保住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质量,扩大产业规模,突出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扶持耕地资源较多的地区和扶持耕地资源较少的大石山区发展相应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诸如组织实施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在巩固和发展原有产业规模基础上,新建相对集中连片(可跨区域协调协作)开发的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加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用足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和国家扶贫贴息贷款,着力扶持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企业效益与扶贫效益的有机结合,真正建立起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

(三)着力实施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扶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兴农田水利,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山区治旱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加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继续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四)着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攻坚战,努力改善农村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农村危旧房改造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安居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大改造力度,出台措施,制定完成时间表,消除农村困难家庭危房,让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五)着力实施农村科技扶贫攻坚战,努力提升扶贫攻坚科技化水平。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围绕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贫困地区县域为单位培育2-3家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符合贫困地区县域实际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

(六)着力实施生态扶贫工程攻坚战,努力改善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与产业化扶贫有机结合,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工程,重点抓好诸如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乡村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增强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补偿功能,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资源补偿方法和模式,让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得到必要的生态、资源补偿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实行污染治理、环境整治与村庄、小集镇规划建设相结合,美化、绿化、亮化生活环境,实现水、电、路、气、房及优美环境“六在农家”目标,全力打造贫困地区县域山青水秀生态美的“绿色家园”。

(七)着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努力改善缺乏生存发展条件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坚持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有序引导贫困村居民点适当集中布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城镇化建设,引导贫困户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

(八)着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继续完善贫困对象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新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认真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做到病有所医;积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做到老有所养,确保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九)着力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扶贫攻坚战,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更多的社会事业成果惠及农村各族群众。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贫困乡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步伐,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

(十)着力实施农村教育扶贫攻坚战,努力提升贫困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能力。加大贫困地区县域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寄宿式学校建设,完善学校食堂、师生宿舍等设施,推进推广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用于全部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中职在校期间的学杂费,并给予生活补助。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雨露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启动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工程,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实施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工程。

贫困地区县域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建议

除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宣传、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公共社会事业等方面需要大力支持外,应该还需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在财政、信贷等方面支持贫困地区

1、加大对贫困地区县域的扶贫投入力度。一是增资,扶贫资金总量扩大,资金覆盖面扩大。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帮扶重点贫困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植支柱产业。三是把移民扶贫列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加大生态建设投入,解决人与耕地的突出矛盾。

2、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宏观财政、金融政策上实行特殊政策,特事特办,对贫困地区实行更加优惠的特殊政策,多安排一些国债项目,对中央税实行全额返还,对新办企业增加的税收全部留在贫困县。

3、改革信贷运作方式。现在的扶贫信贷,程序仍多,门槛仍高,贷款仍难,建议改革政策性扶贫贷款的运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农民的小额信贷,使更多的贫困户能够贷到发展生产急需的启动资金。

4、出台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一轮扶贫开发应为贫困地区制定最为关键的政策即产业支持政策。支持贫困地区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建设;适当压缩对东部地区投资比例而用于西部地区;对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一些有利于开发当地资源的骨干项目,并在项目审批、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贷款利率及偿还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在社会投资上,主要投向有利于创造贫困地区自身长期发展的领域,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面貌。

二、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财政扶贫开发工作的扶持力度

1、进一步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一是加大国家政策性扶贫投入,以村为单位对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开发、农民素质提高等所需的扶贫投入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论制定村年度投入规划。二是加大国家财政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帮助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解决干部、职工福利发放,财政对各项事业特别是扶贫投入的困难。三是尽快出台扶贫开发工作条例,整合扶贫资金,破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投入困难,形成扶贫合力。四是改善资金使用结构。扶贫产业发展是片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进一步改善资金使用结构,加大扶贫产业的投入,形成以产业扶贫投入为主的资金使用模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片区扶贫开发科学和谐发展。五是取消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建设存在的地方配套要求。六是加强东西部协作,鼓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七是制定扶贫激励机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事业。

2、提高补助标准,减轻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民投资、投劳负担。如目前新建村屯道路财政扶贫资金每公里补助最高不超过12万元,而贫困村一般都地处偏山区,修建道路的难度较大,要新建标准的村屯道路每公里起码要投资15-17万元,财政补助偏低,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的负担过重,大多数贫困村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不到位,造成道路建设的标准比较低,建后没多久路况就很差;另外,产业开发的补助标准,目前规定每户最高不超过1000元,这个补助标准无法使贫困农户发展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就难予实现增收目标。因此,建议提高各项目的补助标准

3、进一步完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偏低、针对性不够等问题。一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试点进一步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倾斜,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持投入,让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广大农民尽快得到扶持。二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作用,防止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户基本生活困难、因病返贫、因贫失医等现象发生,特别要提高对五保户、残疾贫困户、特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医疗救助标准。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扩大对就读高中和高等院校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农户子女的扶持,保障贫困农户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四是加快推进以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为主的劳动保障制度。

4、加大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工程。

鉴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地少人多,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仅靠目前财力投入难以改变贫困状况,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移民安置区,将其居民整体搬迁安置。切实解决这些移民的生产生活所需,从住房、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入手,彻底解决这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民的贫困现状。

第二篇:扶贫要创新思路(定稿)

扶贫要创新思路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在过去多年取得成绩基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5年来,贫困人口由3120万减少到2365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应该看到,两千多万人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很多国家的总人口。

同时,我国目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刚刚越过温饱线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总计有6432万人,而建档立卡的工作对象则有近亿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的第二位。从地区看,2005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减贫速度趋缓、贫困人口反弹,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明显特点。这说明扶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越大,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通过20年的扶贫开发,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贫困地区,都逐步摆脱贫困甚至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剩余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致贫情况十分复杂。目前,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14.8万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线(沿边境贫困带)并存的特征,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一般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差的地区,这些地区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反差较大。目前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山区,人均不到1亩耕地,区位条件差,文化水平低。

当前的扶贫工作对象首先是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而增加4000多万尚未稳定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的收入同样重要。这4000多万人口的收入增加了,稳定住了,不再返贫了,贫困人口的反弹压力就减轻了,就可以集中精力和财力合力啃最后的“硬骨头”。

贫困人口这块“硬骨头”,主要集中在一些贫困点上。这些贫困点大多分布在深山老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难度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慢。固此,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创新思路打一场扶贫“持久战”。

按照中央要求,综合各地扶贫工作的实践,搞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有这么几条:

从实际出发,提高我国现行贫困标准。要准确掌握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整体收入情况,以及他们维持温饱的底线。目前我国贫困标准太低,只能够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可以探索将贫困标准的制定权限下放,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制宜确定。

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扶贫投入。现在扶贫资金分别掌握在农牧、水利、林业、城建和教育等各个部门,资金分散,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可以将不发达地区的支农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道路改造资金等捆绑在一起,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扶贫资金在中央就要加以整合,否则到下面后整合就难了。各类扶贫资金都应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实行统一安排使用。

把西部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扶贫开发内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初见成效。但是,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和西南石漠化地区来说,8年时间太短,生态建设仍要走很长一段路。因此,建议延长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政策,这样,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又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情况看,在西部地区还不可能找到比生态建设更直接有效的减贫开发项目。但生态建设需要国家集中全国财力来解决,国家可以对发达地区征收一定的生态税,对甘、青等西部贫困地区保护生态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黄河、长江上游、沙漠地区群众可以从事一种新的行业即生态建设行业,专门种草、栽树,在西部农村逐步形成生态产业,并设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由国家向这部分人发工资,将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要把环境产值计算在内。

突破小额贷款瓶颈,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对信贷资金需求量十分大。信贷资金让老百姓学会如何算投入产出账,已经实施小额贷款的地区效益都十分明显。政府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首先,逐步开发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市场,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机制,让更多的机构进入这一领域;其次,准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市场状况和运行成本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引入竞争机制;第三,通过鼓励竞争来保证小额信贷机构不断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第四,政府可以将目前由商业银行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的资金由小额信贷机构来发放。另外,政府也可以探索利用龙头企业掌握农户信息、控制农户资金流,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强化农民的转移和培训,构筑脱贫长效机制。农民培训是贫困地区农民长期脱贫机制的中心环节,技术是一个劳动者长期赖以生存的素质和能力。目前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输出就业率低、难度大。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缺口大,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低,输出难。中央应出台相关政策,列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培训力度,加快劳务输出和转移的速度。□

第三篇:创新思路

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物流服务体系的特点,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主动贴近用户并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满足物流服务多样化、复杂化、专业化的需求,本文拟分析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体系创新的现实途径。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目标是给顾客提供所需要的物流服务。不同顾客的物流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如何为不同顾客提供适当水平的物流服务,既是物流企业服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都是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切入物流市场的,要发展物流,首要创新点是认清物流功能性在物流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1.从客户需求至上的角度认识物流就是服务 “认识物流就是服务”,不要想“物”仅仅是商品,这是很实质的。服务也是物流的“物”,物流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服务实质上也是一种产品”这一点,却经常被人们忽视。人员要如何调度才能令顾客满意,这也是物流。企业发展物流必须从服务角度出发,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物流在中国是一种新兴产业,物流本身发展是紧密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发展的。当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直至现在“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时候,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经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上升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尽力增加顾客让渡价值”、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储存和配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并且对物流的认识也逐渐被政府和企业提高到地区和企业的战略理念的高度。这要求企业改变传统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核心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创新服务,甚至实现客户定制化物流服务。物流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它一定要伴随有什么样商流,就有什么样的物流;顾客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2.从为客户全面提升价值的角度来认识物流服务 “为客户全面提升价值”,根据 WTO 要求,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开始加速融入国际市场。

第四篇: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全力打造平安社区

--------汇丰办事处四项措施构建平安社区

今年以来,汇丰办事处继续做好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狠抓任务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各类不安定因素。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平安建设抓的好坏,关键在组织领导。为此,年初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严格要求各居委及时健全平安建设领导组织,充实调整社区居委会综治信息员、调解员、安全员,形成平安建设的组织网络,并与各居委会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帮包责任制和考核奖惩责任制,使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初步实现组织规范化、力量一体化、防范网络化、工作经常化,从而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

平安建设是一项细胞工程、社会工程,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针对社区地处城区,商业网点多,居住人口多,人流信息多的实际,我们将加大对平安建设的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口号、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建设活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平安建设活动中来。今年,在辖区内制作悬挂过街宣传条幅20幅,发放平安建设宣传材料6千份以上,努力做到平安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治安防范,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社区警务室为核心,以各企业单位和居民楼院为依托,以建立专群结合治安全防范体系为目标,努力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稳定和谐、安全有序、邻里关系融洽的“平安社区”。社区积极建立和完善与辖区警务体制相适应的警务室建设,达到队伍素质强,制度健全,设备齐全的高标准要求。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实际作用,把社区警务室建成处理治安案件、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确保辖区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四、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预防机制。坚持信息预防,要求各居委要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掌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形成矛盾纠纷;采取“四超前”措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超前介入,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二是建立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信访问题,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社区干部包居指导,居两委班子建立责任组,做到区不漏居,居不漏组,组不漏户。三是建立包案机制。对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安排专人包案落实,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及时调处,化解矛盾,限期解决。对信访案件,要求调节人员要以情化解、以理化解,依法化解。四是落实重点人员随访机制。对列入街道重点信访对象的人员落实不定期随访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动态管理,减少辖区赴呼进京上访人次工作目标的实现。

平安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有效的综合治理工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创新,今后要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治理的管理水平,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关爱弱势群体,切实做好低保户、优扶对象、困难户、残疾人的扶助慰问工作,为创建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平安和谐社区而努力!

第五篇: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 主动作为 加快实现镇江体育跨越发展

徐 萍 2010年1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体育局对2009年全市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并就2010年工作作出部署。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体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9.29”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群体事业,提高运动水平,推进创新改革,夯实产业基础”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奥运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等各方面亮点纷呈,促进了镇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群众体育方面,“五个一工程”顺利推进。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省体育局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坚持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强化基层、分类指导的原则,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除全民健身法规制度外,其它各项指标已经或基本达到“五个一”的要求。“四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通过一年的努力,年初确定的场地设施抓利用、骨干队伍抓作用、组织建设抓规范、健身活动抓长效的四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突破。群众身边 的场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损坏率明显减少;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再培训和“双十双百”表彰等措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组织了市级培训7期,新增指导员1724人,选派了70名指导员参加了省体育局再培训,组织了36名指导员到浙江等外省参观学习;组织网络建设逐步规范,目前城乡各类群体组织达到全覆盖;全民健身大家学公开教学活动、城乡群众体育百项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全民健身活动好戏连台。去年是首个“全民健身日”,我们在抓好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的同时,制作展板200余块在全市巡展,先后组织了迎新年万人健身长跑、百日万人健步行、走青山看绿水南山大穿越、市区十大广场风采展示和丹阳千人腰鼓、扬中千人秧歌等大型活动,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好戏连台、高潮迭起。

竞技体育方面,业余训练成果日益显现。2009年市运动校、乒校的田径、排球、乒乓球项目3名队员和丹阳女足3名队员调进省专业队。扬中女曲5名队员入选国家少年曲棍球集训队,射击运动员江婷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全市在省体校和各单项训练基地长期集训队员有40多人。全运会上我市输送的薛飞、王伟新、季耀娟、潘丽琴、史艾婧等13名队员在田径、击剑、女足等7个项目的比赛中,夺得了5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是我市运动员历届全运会对江苏贡献最大的一届。2009年在全省各市人才输送奖和突出贡献奖排名中,我市均列全省第八位。备战省十七届运动会工作扎实有效。完成了省十七届参赛队伍的组建、注册工作,召开了各承训单位的项目分析、研讨会,市备战省十七届运动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到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调研、督促省运会备战工作。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下,全市省运会备战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参加省比赛,我市共夺得金牌34.5枚,总分1041分,金牌数名列全省第八位。通过奥运会、全运会比赛,带入省运会金牌共计13.5枚,金牌数名列全省第八位,创历史最佳。体教结合工作深入推进。召开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命名了56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制定了《镇江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考核办法》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费资助办法》,鼓励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特色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全市242名体育教师参加全省“万名体育教师”培训。争取省市两级专项经费资助镇江实验学校改造足球训练场,资助市第九中学新建手球训练馆,资助扬中市第一中学新建标准曲棍球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成果显著。县级体育项目与“国字号”结缘,扬中市第一中学成功申报中国曲棍球青少年队训练基地。“中国—扬中青少年曲棍球训练基地”揭牌,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在扬中成立,并进驻训练基地。这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做强做大,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又添新成员,成功创建了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和丹阳市新华体育俱乐部两所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现全市共有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8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个。去年,市体育局还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对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 行了表彰。体育竞赛组织工作安全顺利,成功承办了09年全国少年男子排球(甲组)比赛、首届“长三角”象棋精英赛、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等,丹阳承办了美国对约旦的国际男篮挑战赛、全国俱乐部女子篮球联赛以及省长杯女足比赛,扬中承办了两个组别的省级曲棍球赛,句容承办了省长杯男足比赛,丹徒承办了全国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和省通信赛,辖市(区)消除了承办省级以上赛事空白县。

体育产业方面,积极打造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3月份,健康路健身活动中心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8月份,市编办正式批准同意将市五环俱乐部并入市体育馆,12月份,整建制划转工作全部完成。根据《市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的要求,完成了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的整体规划,编制了招商手册,参加了北京的文化产业招商,吸引了不少客商,目前该项目正在落实之中。体育中心开工建设,我们参与南徐新城区建设,对体育中心规划及建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认真做好体育工艺设计,确保体育功能定位准确、性能完善;协助完成了体育中心的各项前期审批工作包括交通评审、环境评审、消防评审等;组织考察调研,派专人分别去山东、浙江、南京等地考察了解场馆建设情况。在多方努力下,体育中心6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完成了体育会展馆、综合训练馆桩基工程,地下室也已开工建设,初步拟定了体育中心的运营可行性报告。体育彩票销售比去年增长26%,全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3.3亿元,其中电脑型 体育彩票2.42亿元,即开型体育彩票0.8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市体育局被省局评为2009年体彩工作先进单位。

基础工作方面,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切实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落实岗位责任制、问责制。成立了镇江市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创强成果突出,扬中市被省局命名为体育强县,句容市的郭庄镇、黄梅镇、天王镇、后白镇、茅山镇五个镇被省局命名为体育强镇。丹阳市在2009年全省县级体育工作考核中名列全省第十位,比08年上升一位,获“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增健身点80个,安装了健身器材822件。安装小篮板500只,建成国家级体育公园1个、省级体育公园2个。晨晚练点建设得到巩固,对全市1322个健身点进行了重新登记和规范,新委派站点指导员100名,30个晨晚练点被省体育局授予先进站点。协会、俱乐部建设稳步发展,新增省级城乡社区健身俱乐部1个,市级6个,区级15个。全市目前有省级城乡健身俱乐部2个、市级12个、县区级53个、镇(街道)253个、村(社区)456个,实现基层健身组织全覆盖。此外,在体育宣传、体育法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市体育人的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体育局向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体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还需加强,竞技体育优势还不明显,体育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管理经营人才相对匮乏,全市体育发展水平还不平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意见

2010年,是创建体育强市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更是省十七届运动会的决战之年。全市体育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突破、提升”的工作思路,创新群众体育的服务理念、运作机制、社团建设,创新竞技体育的项目管理、培养模式、竞赛活动;在省运会的优势项目、金牌大项上有所突破,承办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活动在内容形式、宣传影响上重点突破,体育产业招商项目要达到零的突破;通过全系统队伍建设质的提升和拓展产业量的提升,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2010年全市体育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是: 1.组织元旦万人健身长跑活动;

2.围绕全民健身日开展群众体育百项比赛; 3.组织完成全国统一举行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承办省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暨举行镇江市首届龙舟邀请赛;

5.参加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完成“金牌、总分超上届,力争排名位次再前移”任务;

6.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6人,组建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参赛队伍;

7.创新、完善市级比赛,承办5项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做好亚洲男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工作;

8.协助做好市体育会展中心的建设、筹资等工作,完成体育中心营运方案的制定和论证;

9.对健康路健身文化休闲街区规划进行优化,结合健康路拓宽工程,启动经营类场馆项目的改造;

10.对体育会展中心和健康路健身文化休闲区进行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

11.体育彩票销售3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职能为中心,增强镇江体育的凝聚力 新形势下,我们要发挥部门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动员全民参与健身,以体育运动凝心聚力,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一要在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要做到,加快建设与打造亮点并重。既要广而建设,更要突出亮点,建设方法上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建设效果上要结合实际,打造亮点;自身投入与借助外力并重。建设资金来源上,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也要面向市场寻突破,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建设,齐力共建、合力共赢;强化管理与完善运作并重。对各类健身广场、晨晚练健身点、场馆等体育设施要制定不同的管理、开发措施,加大管理、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日常运作上,有条件的可以自行运作,没条件要寻求多渠道合作运营。二要在体育队伍的整合和培训上下功夫。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更取决于体育人的素质和水平。要完善组织管理网络。通过深入调查摸底,编制体育人才数据库。继续做好城乡结合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工作,积极建设单项体育协会组织、民办非企业体育俱乐部等协会组织。同时做好人才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基层体育组织。要推广专项社团试点。挑选重点体育社团作试点,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引导承担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等社会体育功能,协会之间互动开展竞赛,开展评比,树立先进典型,推动体育的繁荣发展。要强化队伍学习培训。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委任制工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继续组织全民健身公益教学活动,举行“双十双百”评选活动,促进体育队伍不断规范发展。三要在体育活动的引导和规范上下功夫。加强对开展活动的指导,是提升基层体育活动水平的一项迫切任务。继续深化基层联系点制度。通过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基层体育活动动态和难点等来帮助基层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好志愿者队伍作用。动员体育指导员参与到活动中,加大对基层体育活动的业务辅导和服务。打造基层体育示范点。通过制定标准,创建体育示范点,定期组织观摩学习,切实提升基层体育活动的综合水平。四要在体育创强的指导 与服务上下功夫。要以创强工作为载体,提升标杆,奋力作为,细化任务,切实推进。要把创强与推动基层体育工作结合起来。基层体育工作贴近群众、惠及民生,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发展,指导基层创新,要把工作做实做细,稳扎实干。要把创强与推动城区体育工作结合起来。继续加强区级体育考核工作,有效地把城区体育与创强结合,扩大创强范围,促进城区体育蓬勃发展。要把创强与推动社会体育工作结合起来。体育工作不仅是体育部门自己的事,更需要全民的参与。要指导、引导基层单位实行多方联动,把体育办成全社会的体育。

(二)以凸显成绩为重点,扩大镇江体育的影响力 衡量竞技体育水平的第一要素是成绩,新的一年,我们要不断创新竞技体育的项目管理、培养模式、竞赛组织,努力实现竞技体育质的飞跃,扩大镇江体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一要刻苦训练,扎实备战,全力完成省十七届各项任务。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将于10月份在常州开幕,个别项目四、五月份就要进行决赛,这是四年一次展示全省各市体育综合实力的盛会。因此,备战十七届是今年全市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积极备战,全力以赴,努力实现“金牌、总分超上届,力争金牌排名位次再前移”的目标任务,努力在省运会的优势项目、金牌大项上有所突破。二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承办影响大的品牌赛事。体育实力还体现在体育赛事承办的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要分析态势、抓住契机,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提升镇江的知名度。今年迎战省运会,市区主要搞好两大赛,一是刚刚承担的全省青少年排球调赛,二是亚洲男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丹阳承办了的WCBA全明星赛,正在策划下半年全国女排联赛南部主场;句容承办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比赛;扬中正在申办全国少年曲棍球比赛和乒超主场;丹徒正在申办省无线电通信比赛。三要审时度势,科学管理,高效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育。通过体育赛事,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做好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工作,举办各类竞赛,让运动员在竞赛中磨砺,在竞赛中成长,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加大优秀运动员培养力度,及时把优秀体育苗子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实力。要加大组建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参赛队伍的工作力度。围绕省体育局竞技体育“3012”工程计划,适时调整项目发展思路和布局,紧紧抓住省局鼓励联办省队市管训练点的机遇,全力争取1-2个省队市管点落户镇江。积极探索市队县办(校办)的办队模式,拓宽运动队的办队途径,在深化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构建“科、训、医”一体化,“高、中、低”一条龙的竞技体育管理机制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夯实国家、省级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让他们起到表率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三)以打造品牌为抓手,增强镇江体育的感召力 凸显特色、品牌体育可以更好地展示本地区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地区的感召力。一是以体育创强为基础,扎实推 陈“大体育”名片。名片是地区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镇江体育要以扎实推进创强工作为基础,不断夯实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一要充分认识“大体育”的内涵和影响力。分析周边形势,镇江体育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无论是从体育发展的大背景还是周边省市来看,镇江体育都着实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大品牌迈进。体育人要充分认识,“大体育”的概念不仅仅是项目上的优势,更不单纯是拿几块金牌,“大体育”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夯实、努力拓展的系统工程,作为镇江体育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肩上担负的繁荣镇江体育的责任与压力,要牢固树立起打造镇江体育魂的信心与决心。二要深入发掘,提炼镇江体育灵魂。镇江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江体育也有着诸多优势项目,乒乓球、排球、足球、击剑、羽毛球、曲棍球、田径女子中长项目,都是我们在省内比较突出的项目,我们要结合实际,继续思考,加大优势项目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壮大规模,提炼内涵,使地区体育拥有拿得出、叫得响的灵魂项目。三要交流推介,推陈镇江体育内涵。通过组织区域体育产业论坛、学习交流会、体育招商等形式,不断学习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做法,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对镇江体育内涵进行宣传推介,提升镇江的影响力;通过对外交流的形式,让镇江体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今年的“五国九城”友好城市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不仅要展示镇江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要展示出镇江体育的无限魅力和勃勃生机。四要加大宣传,浓缩镇江体育精髓。都说最实在的是体育人,实在表现在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但是体育工作要敢做,更要敢说,我们要从一点一滴中找切入点,找准角度,努力营造更好的舆论发展氛围,推动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以培育精品为抓手,积极打造“小体育”品牌。提升地区形象,还需要我们做精面上每一个点的工作,每个条口上的“小体育”,也要树立起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意识。一要继续组织好元旦万人长跑活动。多年以来的镇江体育品牌吸引了无数人的参与,展示了镇江人迎接新一年的良好精神面貌。今年的长跑活动,我们进行了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场地路线的选择、活动内涵的宣传,都体现出了镇江人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镇江人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的壮志豪情。二要扩大“全民健身日”品牌效应。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突破,要通过“全民健身日”品牌活动、群众体育百项比赛的举办以及百项比赛的评比活动,努力改变基层体育“散、小、差”的现状,不断调整重心,范围要辐射到社区和村。三要组织参与率高的品牌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全员齐动”是群众体育的根本目的,体育部门要不断组织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社会动员,逐步做成镇江人广泛参与、普遍满意的体育品牌。“全民健身大家学”活动要继续不断创新,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今年要突出重点,高质量承办好江苏省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暨首届镇江市龙舟邀请赛。

(四)以发展产业为根本,提升镇江体育的竞争力 今年我市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要突出“建设、提升、引进、创新、培养”。一要建设高水平产业设施。积极协助建设局建好市体育会展中心,科学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功能结构,做好市体育会展中心的建设、筹资以及后期营运等工作,把市体育会展中心建成集体育会展、文艺演出、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体育公园。合理规划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尽早科学设计、统筹安排,力求招商项目达到零的突破。二要提升现有产业档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继续在健身、休闲、娱乐、培训上做大规模、做强优势,积极开发新项目,提高体育产业的贡献份额。对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提升现有产业链,做大做强体育健身会所、游泳馆、羽毛球馆等项目,同时结合健康路拓宽工程,对相关场馆进行改造整合。创新体育彩票销售模式,加大宣传、销售力度,力争实现2010年体育彩票销售3亿元。三要引进规模化投资企业。结合健康路运动休闲配套服务项目、市体育会展中心等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进行项目包装,加快体育产业招商引资步伐。通过借机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把体育产业招商同其它产业招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和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四要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扶持资金、产业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基层单位现有体育产业机构,探索建立股份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 局,激发体育产业活力。五要培养体育人才队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体育人才而又造就体育人才的时代,我们遇上了一个百年难逢的发展机遇,新体育中心需要我们去经营管理,老城区健康路体育中心也要靠我们来看管打点,所以每一个体育人都要责无旁贷,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为镇江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同志们,2010年,机遇难得,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奋勇争先,为“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扶贫要创新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扶贫要创新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 , 提高团学工作质量 本学期我们化工系在团学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丰富多采的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才能在大学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充......

    创新思路抓扶贫 务实求真出实效

    创新思路抓扶贫 务实求真出实效 ——黄梅县2012度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中共黄梅县委黄梅县人民政府 根据鄂办文„2012‟2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2012年扶贫工作开展......

    党建扶贫年终工作总结及思路(汇编)

    党建扶贫年终工作总结及思路党建扶贫核心在党建,优势也在党建。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是党建扶贫工作的根本点、着力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党建扶贫年终工作总结,供您参......

    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在厅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许文海 (2008年10月13日) 同志们: 按照省委的......

    创新思路演讲稿

    国际社会通常把创新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在当今时代,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成长的重要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

    创新科研思路

    创新科研思路,打造高效课堂 努力开创教育集团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响水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于今年8月组建,之前是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和响水县智华初级中学。近几年来原有两校注重......

    创新党建思路

    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近年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积极探索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建立企业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突出重点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 制度管人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XX镇高度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服务项目推进大局,坚持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扎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