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时金融管制模式下的中央苏区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战时金融管制模式下的中央苏区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一、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背景及设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以下简称为中央苏区)创建了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具有战时金融特征的苏区红色金融体系,为支援革命战争、发展苏区经济、改善民众生活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及历史经验。其发展史在中共党史、革命史以及中国金融史中均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别是自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苏区时期红色金融发展史更是成为各方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目前定性研究、考证式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这一现状,在借鉴文献资料和现场访谈的基础上,以货币供需为主线,运用经济金融相关理论,定量测算中央苏区不同时期的货币供需情况,梳理其货币供需机制和供需历程,进而挖掘和解析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情况,以期弥补现有研究文献和史料的不足。
根据当前理论界普遍认可的设定,文中中央苏区时期指1931年11月1934年10月,主要测算依据为文献资料数据,采取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进行大体测算,计量币值统一为苏区纸币,未考虑物价因素。
二、中央苏区货币供需机制的理论考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总行于1932年2月1日正式营业,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金融体系。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需机制有所不同的是,因其所处环境贫困、封闭以及一切围绕战争需要的职能,导致其货币发行具有战时强制性,发行主体多元性和短期性。
从发行供给方看:供给主体主要有国家银行、工农银行、信用合作社、军队;供给方式则是国家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工农银行暂行券及存款,信用合作社流通券,军队的缴获及筹款;货币供给方程式为ms=b+d+c+m,其中,ms表示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d为存款,c为筹款,m为贸易输入,即:战时金融的货币总供给量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原始存款、筹集款项及贸易输入货币的总和。
从发行需求方看:中央苏区的货币需求主要源于商品交易,几乎不受利率、投资等影响。本文运用单一货币需求理论来阐述中央苏区货币需求。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
三、对中央苏区货币供需情况的测算
(一)中央苏区货币供需的测算框架
从贷币供给来看,1931年之后,中央苏区的货币供给主要由国家银行纸币发行、制造银元、存款、原始资本支用、筹款或者战争缴获以及出口输入货币构成,由于纸币与银元同时流通,对外出口以银元结算而流入苏区会增加货币供给。从贷币需求来看,中央苏区时期的货币需求主要源于贸易需求、战时军需,因此重点从内贸、外贸进口及军需3个方面进行测算。
(二)中央苏区货币供应量测算
货币供应量的测算主要从纸币发行、铸币印制、出口收入现金、战争缴获等几个方面进行测算,因国家银行壹圆纸币一张兑付光洋一元[1]p136,19311933年按照此比例兑付,1934年停止兑付,币种间收兑对苏区货币供给及流通几乎没有影响。
1.国家银行纸币发行量测算。国家银行自1932年7月份开始发行纸币。至该年终,共印成壹圆票375000元,贰角票103000元,壹角票129800元,伍分票48375元,总计印制发行656175元。[1]p90另据赣州中心支行红色金融有关专家对7000张苏区纸币依据冠字号码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结合1932年《国家银行总行第一年度全年全体总决算书》中提到的各类券别的发行数量,推算出1933年和1934年的实际发行数量。例如,在2000张壹圆券纸币中,有1932年、1933年、1934年三种版本,其最大号码分别为999767、999445、878639。因为印刷数一般为整数,据此推断,1932年和1933年分别发行壹圆券纸币100万张,1934年发行90万张,则发行壹圆券纸币290万元。同理推断分别发行五角、贰角、壹角、伍分券纸币395万元、42万元、580万元和20.5万元,苏区纸币发行量总计805.5万元,与曹菊如先生的回忆基本吻合。
2.银元供给测算。一是东村造币厂1931年造币额测算。东村造币厂铸造了袁大头孙小头鹰洋三种版别的银元,投放市场流通。自1930年10月以后,平均每天生产银洋半担(五百元)。[1]p43-44东村造币厂于1932年春搬走,因此以365天500元每天计算,可铸币182500元;二是中央造币厂。1932年春,中央造币厂每天能生产银元1万余元。[1]p1141932年1934年10月,分别按365天、365天及270天计算,铸造币总值依年次为365万、365万及270万。
3.商品出口额测算。中央苏区的大宗商品出口主要有粮食、矿产品和土纸出口,另外就是其他农产品的出口。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1)粮食出口额测算。我们第一个大宗出口是粮食。每年大约有三百万担谷子出口,三百万群众中每人平均输出一担谷交换必需品进来。而商人运到赣州卖四块钱一担。[2]107-108据此,我们以人年均出口量1担4元/担计算,19311934年的人口数量分别以250万、300万、450万及300万人,则19311934年的粮食出口量分别为1000万元、1200万元、1800万及1200万元。
(2)钨矿出口额测算。一是产量测算。铁山垅及上平矿区的钨砂产量参照1988年版《铁山垅钨矿志》第194页中的数据,仁凤山产量:仁凤山矿区1931年刚恢复生产时,月产量只有几万斤,1932年成立合作社后,月产量上升到10多万斤,从1931年10月到1934年10月,共产出钨2000多吨。[3]p73以11万斤/月的产量计算19321934年10月的产量,则1931年的产量用总产量减1932年以后的产量,其产量分别为130吨、660吨、660吨、550吨。小垅钨矿1933年生产钨砂47吨。[4]p76二是出口价测算,从1931年至1934年10月,中华钨矿公司共生产钨砂4193吨,出口总值430多万元[5]p180,推算苏区钨砂的平均出口价格为1025.52元/吨。三是出口量测算。当时钨矿的开采主要是为战争经费,内需可忽略,本课题以产量替代出口量,这个从出口价格推算上能印证,计算出的1025元/吨,与记载的出口价格5052元/百斤吻合。
第二篇: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近30年来,邮政金融政策的实施为解决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金融贸易量发挥了极大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令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目前国内推进金融深化的大背景下,应该重新审核邮政金融和邮政之间的关系,为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定位和研究。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建议和未来邮政金融的展望。
关键词:邮政金融;发展;对策;展望
Abstract: Potal finnance has provided both the urban rural dwellers with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meet their increasing needs in financing services.However, some problems are existed concerned with it.In the context of deeping finance boost, it is required to re-surve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al finnance and post,and then to acquire clear orientation and m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postal finance.This paper is to study China postal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postal financial advice and future prospects.Key words: Postal finance, Development, Counter measure, Expectation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引
言......................................................................................................................1 2 现代金融理论与邮政金融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金融与邮政金融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研究意义.....................................................................................................2 3 中国邮政金融的发展现状.....................................................................................2 3.1 业务发展简史..............................................................................................3 3.2 现行的组织体系............................................................................................3
3.3 业务内容........................................................................................................4 4
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制度思考.................................................................4
4.1 存在的问题..................................................................................................5
4.2 发展的制度思考........................................................................................5 5 邮政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6 5.1 邮政金融的改革方向.....................................................................................6 5.2 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7 5.3 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8 6 促进邮政金融发展的对策性建议............................................................................9
6.1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9
6.2 对策性建议.....................................................................................................10 参考文献...........................................................13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引
言
为加快金融改革,增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自1986年中国邮政金融重新启动,并且开始有了高速的的发展[1]。其主要的业务类别有:储蓄、汇兑、转账、保险等几大类数十种项目服务,并且建立和启动了资产业务工作。2003年前的中国邮政是隶属于邮电部邮政总局,受人民银行的监管,不开展资产性业务,是典型的储蓄业务的代理机构,尚不能完全定义为“邮政金融”。但从2003年后,国家政策的改变,邮政储蓄的职能扩大,开始发展运行协议存款、证券投资等,这才真正完善了“邮政金融”。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邮政金融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邮政金融与国家现行施行的邮政金融为央行融资产生冲突,转存款制将导致储蓄市场的不公平;邮政金融如何摆脱为为邮政提供交叉补贴等。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建议和未来邮政金融的展望。
现代金融理论与邮政金融概述
2.1 金融与邮政金融的概念
目前,一般的金融的定义是“管理运用货币的科学”或者是按照规则来协助管理资金的科学”[2],从上述可以看出,金融常被理解为资金融通。资金是指有购买力的货币或实物等。资金的定义广泛,定义不清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我们从金融的功能和行为机制这类领域上来重新定义金融,即“金融是资金由多余者向缺乏者流动”,所以金融的流动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息息相关,伴随着参与者财富的改变。由于“资金”的定义广泛,金融的产生又与货币和信用相关,所以金融首要处理的难题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资金的最优配置的决定。金融与货币息息相关,而邮政金融却是以金融的产生作为先决条件,换句话说,交易虽然存在货币的交换,但不一定有金融行为。
邮政金融,是指“在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使用邮政基础设施经营货币资金融通业务,对资金施行跨期最优配置”[4]。2003年前,因为中国邮政金融不能对用户储存的资金实施配置处理,隶属于邮电部邮政总局,受人民银行的监管,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是典型的储蓄业务的代理机构,尚不能完全定义为“邮政金融”。但在2003年8月后,邮政金融政策发生变化,可以利用资金自主进行资金最优配置。
2.2 研究意义
在金融深化不断前进的背景下,为邮政金融和邮政的关系从新定义,明确邮政金融的产业类别、产业定型和产业功能。通过研究中国邮政金融发展中的历史、现状、问题,运用现代金融理论来解释邮政金融的特异性和当前的政策缺陷,分析缺陷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制度原因。而且邮政银行有较其他银行所不具有的特点,2007年成立开始时就存在完善的个人金融服务,中国邮政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时刻,曾经的发展历史,现今的金融政策都强迫邮政金融需要改革,借鉴国外经验。中国邮政金融的发展现状
3.1 业务发展简史
我国邮政部门经营金融业务的开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在清朝出台的新政中初现端倪。1919年7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创办邮政储金业务[5]。后在中华民国中经历一系列的变革发展,于1935年改称为“邮政储金汇业局”。一直到1950年6月,新中国停止了此项业务。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金融贸易,国家为增加储蓄网点,集汇建设资金,于1986年4月1日重开邮政储蓄业务。
邮政储蓄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12年调整发展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到2014年年底,中国邮政营业网点已达4万个,ATM机6.6万台,拥有个人本币账户数11.82亿户,顾客数已达4.78亿,本外币存款余额已达5.82万亿元,占储蓄存款市场占有率的10.37%,在全部金融机构第四名,资产总规模6.3万亿,全国银行业第六位。
3.2 现行的组织体系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14年,中国邮政的公司治理结合所有权、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相互独立、相互完善、相互支持的管理理念,其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三名为执行董事,三名为非执行董事,两名独立董事。并且在董事会下设置战略规划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五个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共有监事三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一名,外部监事一名等[6]。
具体结构如图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3 业务内容
中国邮政金融的主要业务有三大项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可以细拆分为:人民币和美元储蓄存款、国内和国际邮政汇兑、代理发行、代理收费、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倦、协议存款、债券回购、代理保险、金融债卷等。
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制度思考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1 存在的问题
我国邮政储蓄的性质基础与其他金融银行不同,在30年的来的快速进步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具体表现为:
1、邮政部分吸收储蓄时存在着不规范的非正常的竞争行为。就储蓄而言,吸取的储蓄越多,其获得的利益越大,为此部分地区为了吸收存款故意提升或变相提升存款利息从而达到增加存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邮政储蓄存在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缺乏正规业务训练,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是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且邮政存蓄未能开展培训工作,致使工作人员仅能应付简单的存取款工作。
3、由于邮政存蓄的网点多设置在乡镇,储蓄点多和广,且有自己的邮递,可以大范围的宣传,促进存款的吸取,与乡镇居民的联系较为紧密。但由于邮政资金不可以规定不能将储蓄资金作为贷款发放,导致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使当地的资金匮乏,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4、邮政存蓄的资金虽然是货币政策的基础组成成分之一,但其规模太小,央行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其资金,另外,资金从流通中上手,降低了流通中的现金,致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弱。
4.2 发展的制度思考 4.2.1 利率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设定的邮政存蓄资金是由中央银行收取,资金计价标准为利息和手续费。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与价格制定走过了三个过程,从人民银行承担邮政支出并给与相应利益,到2005年之后的自主营业。其两者的盈利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4.2.2监管问题
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督委员会对邮政存蓄实行监管,其主要是对于市场准入和邮政银行的业务情况进行查看。但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督委员会并没有授权可以对邮政银行的高级人员的职务评定是否规范合理,和他们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其监管并没有完全到位,存在漏洞[7]。
另外由于邮政储蓄是邮政和储蓄的混合经营模式,其负责人多身兼两职(邮政业务和邮政金融业务),但其没有经营决策权,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督委员会只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能采取通报和罚款等轻微惩罚措施,难以正真起到约束的效果。
4.2.3 制度原因
先进的金融立法并不完善,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我国邮政金融的劳动人事制度脱胎于国家干部式的人事管理制度。虽然邮政的劳动人事制度在其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进,但仍避免不了旧体制的束缚。其主要表现在于:尽管在招收时采用的是合同制,但一旦被录用后,无论员工的效率业绩怎么样,基本上不会被解雇,除非犯了打错。其实上这就是披着合同制度的终身雇佣制。在升职上仍按照辈分来排,不以效率和业绩作为考察制度,严重导致了员工懒散,服务态度差,效率低。
邮政储蓄过分依赖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政策,即将吸收的储蓄转入人民银行,可获得高于群众储存银行的利率。这样就导致了邮政存蓄高度利用之间的差额,绞尽脑汁的获得更多的储存款,给员工下各种业务指标,轻视人才培训,金融风险控制等。
邮政银行的治理结构是根据行政化规范的,也就是说,邮政银行的网点及各市县的邮政金融管理部门隶属于各个市县,实行的是一对一的对口管理,而国家、省级金融管理机构只能对市县进行指导,并没有管理权,严重阻碍了邮政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运转效率不高。邮政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5.1 邮政金融的改革方向
《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经规定,将居民储蓄、汇兑、绿卡等一系列金融业务一起归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并且逐渐加大对储蓄资金的合理运用范围[8]。结合邮政储蓄的自身优点(储蓄点多和广,且有自己的邮递,可以大范围的宣传,促进存款的吸取,与乡镇居民的联系较为紧密),结合当前的“三农”政策,合理利用资金向“三农”投放,同时积极发展基金投资、个人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农村小额信贷等业务。
邮政银行将来的定位不只是一个与其他银行业务相似的银行,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点(邮政存蓄和邮递),以邮政网络为基础,把零售银行业务、资金贷款业务和投资“三农”为主要特点的特色化商业银行。其特色在于:①邮政储蓄依据它的历史发展,它更多带着公共服务性质,不像其他的纯商业银行,以商业利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益为首位,把重心放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邮政存蓄银行它的网点富集农村城镇,面向广大的农民基层群众。现在许多银行纷纷减少银行网点,为增加收益而降低成本。邮政银行更应增大邮政网点,服务群众,赢得口碑。②未来应与商业化策略运转个人信贷和资金批发,增进基金投资、个人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农村小额信贷等业务的发展。继续保持现今的储存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势头,积极发展无承担的小额贷款[9]。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③中国邮政储蓄有着巨大的潜力(庞大的储存用户信息,覆盖面积广的营销渠道、在农村有着优良的口碑、快捷的汇款速度),具备直接向我国农村农民、小型企业、家庭直接提供贷款服务的优势和潜力。
5.2 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
目前,监管当局提出的邮政储蓄改革方案是重新规划公司的治理结构,成立储蓄银行。且随着30年的发展,邮政金融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网络能力、业务规模、服务质量等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城镇居民的生活、人民之间的交流文化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被誉为“百姓银行”“绿色银行”等光荣称号[10]。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就应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将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服务大众的银行”等亲民面向基层的银行,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自身优点,积极发展零售类储蓄和中间业务,避免高风险业务。
具体的市
场
定
位
图
见
下
表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5.3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金融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无论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有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邮政金融经历30年的进程,其发展速度是各国邮政金融发展速度中最快最高效的。但就其总的经济层面和业务服务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邮政金融在发展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1]。
金融经济,是一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商品经济,其特点就是高度信息化、信用化。契约化、金融化等的商品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化发展是建立在自身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化的范围内,一个脱离现实和实际生产意义的资金流动是毫无意义的。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提升和改造金融效果和利益,实现配置金融的最优化,以实现金融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邮政的可持续化发展,也是基于自身的发展前景和对未来经营范围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实现配置金融资源的最优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化,促进邮政金融自身的稳定性和高效长期健康发展。
邮政金融业务与其他业务不同,其主要职能是作为商业银行充当货币收付和信用存贷的中介。由于商业银行圈中,竞争激烈,以效率和效益为首,而邮政金融业务并不是专门经营银行业务的,所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利益带动点和自我克制力,求的更大的效率。
所以要制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①量性发展和质性发展相结合[12]。量性发展是指发展金融的数量或规模,也就是运用数量将金融这个概念定义,否则金融变得空虚。质性发展是指金融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与量性发展相比,其内涵更有意义。目前,邮政储蓄的规模范围已经明显扩大,但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仍显不足。所以应尽快增加网点的数量,加快建设步伐,增大市场占有率。邮政储蓄需要质性发展,现今的邮政存蓄的经营和管理仍不合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范畴内,不能与时俱进,应尽快意识到竞争才是邮政储蓄的立足之本,发展之要[13]。合理的科学的企业内部培训,创造更多金融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应用能力。②邮政企业经营金融业务具有先天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完善的营业网点,健全中间服务。③由于体制决定经济增长的速率,一个与经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体制制度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从可持续的发展的角度上看,建立合理适宜的制度,做到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公私分明,才是邮政储蓄做大做强的保证。④发挥创造能力,对银行产品进行模仿创造,增强邮政的效率和效益。⑤做好风险防范,由于邮政储蓄人员、网点众多,从业人员可能身兼两职,加强稽查监管,避免犯罪违法。
促进邮政金融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6.1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1.1 我国银行变革将给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伴随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和竞争方式也发生变化。在国有企业中基本上都有外国投资者的加入,外资的加入必然伴随着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变化外资的注入,而邮政金融和邮递业务相结合,公司组成复杂,大大阻碍了外资资金的注入和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所以,将来的金融市场的角逐将进入白热化。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政府和央行的大力帮助下,农村信用合作社也进入了改革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省联社,一些效率优良的信用社正在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这些合作社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大大压缩了邮政金融业务在城镇的发展空间。
6.2.2 资金市场形势给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迅速增长的外贸出口创汇,但是高额的外贸顺差将造成外汇占款对应人民币资金投放的持续增长。而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应对这种情况,加大对贷款的审查,各个地区都严格把关,导致银行体系内的人民币资金存储数量巨大。此外,由于出现了市场融资的情况,广阔的资金来源使得邮政储蓄资金需求减小。又因为国内外的环境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将停留在低利率的环境中[14]。
但由于邮政储蓄资金仍局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和协议存款这两种道路,致使储存资金的周转面临较大压力,收益大幅降低。
6.2.3 邮政体制改革对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建立了邮政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但目前的金融现状仍十分严峻。目前,全国邮政银行的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但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总体却是过多的,冗员问题严重,人才的待遇和考察奖励制度不明;大部分营业网点亏损,内部账簿记算不清,缺乏相应的考勤制度,没有建立以效率为重的观念。没有一整套的销售队伍,经营理念落后。
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为邮政的发展都带来了机遇,同时应招《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确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业务办理规范。但这都急需邮政金融在人事管理、经营理念、营销策略和风险防范上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邮政金融应该在面对的困境中发现机遇,创造机遇,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把握时代潮流,在银行业中崭露头角,提升效率和服务人民大众。
6.2 对策性建议
6.2.1 统一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观念是制度的组成部分,而制度是现今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它不但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观念一旦改变,人类的行为准则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观念的转变是最有效节省贸易成本的方式。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邮政金融资产方向的变化,邮政储蓄如果仅是再一味的追求储存款数量,则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丧失主动性,面试失败。所以需改变追求储存款的思维方式,建立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联系模式,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的基础上,增加邮政银行的收益,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策略。
转变意识观念,把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效率作为首要考虑条件,根据经营效果来不断完善发展策略。努力控制成本支出结构,把成本控制在一个适合的区间,再加大投入,减低不需要的开支。扩大营业网点,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
6.2.2 顺应形式,转变邮政金融经营方式
在不同的形势下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将邮政金融业务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由农村到城市发展,在保证服务基层地区的基础上稳步迈向城市。
巩固负债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展资产业务。首先,应做的是在首要任务是提高资金收益。因为资金不足,不乏保证收益。所以需要增加网点,提升储蓄款数量,加快从以前的初级增长方式过渡,提高活期存款比重。接着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整合邮政汇兑,打造出自己的龙头产品。然后再扩展资产业务,与各个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促进交流。在城镇乡村应该发挥自身的提倡,整合当地地域的金融信息,加强与政府沟通,关注该地的经济开发区。
农村是邮政存蓄发展的优势地方,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农民也逐渐富裕,手头上有更多的积蓄。但也因此竞争变得激烈。邮政金融必须牢牢把握自身特点,继续提高服务质量和开展更多业务。
在巩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大经营网点,向城市发展。城市资源丰富,储蓄良好,中间业务市场需求旺盛,是以后邮政金融的主要攻克方向。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市场是迎合现在城市需求的方式之一。
6.2.3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邮政金融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包括绿卡服务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其中绿卡业务是先进的热门。发挥绿卡的消费潜力,将绿卡逐渐过渡为消费的一种手段。积极推广绿卡服务,开展各种优惠活动促进绿卡的使用推广。
增大结算业务规模,提升品牌声望。邮政金融结算业务网络覆盖面广、快捷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方便、现金到账速度,有着一系列的一条龙服务。目前,邮政金融应针对学生、外出经商人员制定一套符合他们的外地存取款业务,将国内汇率兑换业务、国际汇兑业务、储存异地转账等整合。
发展代收业务,降低运行成本。“三农”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邮政存蓄可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以一定比例投入到“三农”项目中,做好代收农电费,粮食直补款、国家基本补助款到位发放等业务。大力推进预存代扣类非现金中间业务,遵循“服务、营销、产品、队伍一体化”的策略,发展邮政代理保险业务。
6.2.4 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邮政金融业务提高保证
对邮政客户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加强与优质顾客的服务管理,提升离柜服务能力,对客户管理系统,电话银行系统进行维护,保证版本统一。促进邮政金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加大对邮政网上银行的信息支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文化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电子金融业务会越来越普及,应尽快完善电子稽查系统的上线推广和实现全国汇兑业务的数据统计。增大对ATM机的投放力度,可在繁华的地区建立离行式ATM,促进ATM跨行收益顺差。
6.2.5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增大人才引进力度
邮政金融尽管在招收时采用的是合同制,但一旦被录用后,无论员工的效率业绩怎么样,基本上不会被解雇,除非犯了打错。其实上这就是披着合同制度的终身雇佣制。在升职上仍按照辈分来排,不以效率和业绩作为考察制度,严重导致了员工懒散,服务态度差,效率低。为了改变其现状,应在录取合格后,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
同时引进专业人才,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的增多,商业银行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要求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那些进行风险评和投资保险的业务,除了具有优秀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善于处理突然时间,对业务员的公关和应对水平有很大的要求。但大都数的人员都只具备基础的业务水平,所以引进先进人才
是
十
分
有
必
要的。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赵鑫.我国银行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5.[2]陈人斌.中国与美德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比较分析[D].天津大学,2010.[3]刑芙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极其影响因素[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5):49-58.[4]刘瑞波,张小霞.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106-111.[5]刘辉煜,黄鸿星.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前瞻[J].银行家,2011:11-29 [ 6] 焦尚金.邮政储蓄银行呼之欲出 [J].S hangha i & Hongkonge conomy, 2005,(5):11-14.[7] 夏斌,雷薇 当前储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中国金融,2005,(17):26-28.[8] 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邮政储蓄应与邮政体制实行联动改革 [J].邮电经济,2004,(3):37-40.[9] 陈立梅,刘伟.关于我国邮政金融改革的思考 [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5-28.[10] WEINSTEIN L, 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 ganisma[M]//:SODEMAN W A, Jr.,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phia: Saunder, 1974:745-772.[11] 第五大银行邮储银行年内[J/OL].http://www.xiexiebang.com/file/,2006-2-16.[12]陈立梅,刘伟.关于我国邮政金融改革的思考[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邮政储蓄应与邮政体制实行联动改革[J].邮电经济,2004.[3]于振东.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知 识经济.2011(20).[14]聂晶晶.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瓶颈与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1(13).挂牌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字数:2754 来源:商情 2014年47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了P2P融资模式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恶性事件频发不禁引发人们对P2P行业前景的质疑。本文从P2P模式的本质出发,旨在剖析P2P行业的机与危,并提出P2P行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P2P;融资
一、引言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P2P(Peer to Peer),即“人人贷”,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实现的个人对个人的一般为小额信贷的直接信贷方式:资金闲置的人和有资金需求的人将信息发布到P2P融资平台上,通过平台进行配对,完成小额贷款。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P2P融资因“融资便捷、普惠金融”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视。P2P融资的风险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规避和防范风险将成为P2P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P2P发展的机与危
(一)P2P发展历程
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拉开了国内P2P平台发展的序幕。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市场的繁荣发展,作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形式之一的P2P也取得重大飞跃。2013年10月,P2P网贷规模首次实现单月破100亿,截至2013年底,我国P2P网贷平台交易规模达到897.1亿元,同比增长292.4%;P2P网贷平台数量为523家,同比增长253.4%,但P2P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管控上的一些漏洞。2013年1011月仅两个月时间,超过50家P2P平台倒闭,并传出多起网贷第三方收黑钱、老鼠仓等恶性事件,P2P平台的发展开始逐步放缓,P2P平台融资存在的风险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反思。
当前,我国现存的P2P平台主要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类是传统的P2P模式,由借贷双方直接签订贷款协议,P2P平台只充当纯粹的中介,不参与实际的资金借贷且不对放贷人的资金提供保障,如“拍拍贷”;第二类是担保模式,P2P平台通过引入保险公司为借贷双方的交易担保来实现客户资金保障,如“人人贷”;
第三类是平台模式,引入小贷公司,通过吸收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来满足小贷公司的融资需求,如“有利网”;第四类是债券转让模式,筹资人通过P2P平台发售债权实现融资,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购买债权实现投资。
(二)P2P发展的机遇分析
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使得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同时也对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储蓄习惯,居民手中的闲置资金总体规模较大,超出了市场的融资需求,给P2P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规模庞大的资金流保障。相对于美欧等金融行业发达的国际市场,中国发展环境对P2P贷款的适合度在居民储蓄率、人力成本、用户需求等方面更具优势,为P2P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
从P2P模式自身来看,P2P行业在中国正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融资,P2P融资无需经过繁琐和漫长的审核,贷款要求相对降低,且审核周期较短,具有快捷、高效等特点,能够满足融资方短期内的融资需求,这些都为P2P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P2P发展的风险分析
从P2P的运行模式及市场环境、监管环境来看,P2P发展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监管的缺失。由于P2P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在我国监管体系中不属于银监会也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范畴,监管主体混乱,近年来一直处于监管空白的状态。2011年9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首次对于P2P贷款平台的风险作出提示,认为P2P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和隐患;除此以外,目前政府尚未出台任何具有实质性内容的P2P监管办法。政府监管的缺失是P2P平台发展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
2.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P2P平台当前主要的融资方是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方整体信用程度不高,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需要获取大量的融资方信息,进行更为严格的融资方审核;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P2P平台无法实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各P2P平台之间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也不可能实现融资人信息共享,导致P2P平台面临着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却缺乏审核依据的尴尬局面。
3.P2P平台准入门槛低。截至2013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超过500家,自2013年开始以几乎一天一家的速度在增长,从总体规模和经营状况来看,我国P2P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注册资本多为数百万元。由于准入门槛低,资金力量薄弱,有可能存在一些P2P平台公司无视中介职能,收黑钱、欺骗投资者;更
有甚者,一旦发生大额的违约事件,较容易出现P2P平台携款潜逃等恶性事件。
4.P2P平台担保杠杆过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不超过其自身实收资本的10倍。由于我国P2P平台准入门槛低,规模较小,为了获取利益,普遍存在着担保额超过实收资本10倍的情况。由于P2P平台普遍担保杠杆过高,一旦市场大环境发生变化,融资方大规模的违约将对P2P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三、关于P2P发展的建议
P2P一方面能够解决市场上“融资难、投资难”的两大难题,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风险,为促进P2P行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关于P2P发展的几项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P2P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P2P平台的准入门槛、运行模式、违规惩罚等内容进行规范,建立P2P平台评级制,清理不合规的P2P平台企业,整顿P2P行业风气,对违规操作的P2P平台公司采取严厉的处罚,并明确对P2P融资违约方的惩处措施。
(二)健全信用体系
不断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实现P2P平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确保P2P平台可从征信系统中获取借贷双方的征信信息,同时借贷双方的交易信息也可反映到征信系统中。
(三)完善风控体系
P2P平台应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完善平台风控措施,建立一套涵盖借贷双方信用审核、违约追缴、贷后评价等融资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备用金制,即提取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备用金,做到风险事前控制;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监控,做到风险事中控制;建立健全的还款违约追缴渠道,做到风险事后控制。
第四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指出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的成功与局限,成功之处在于,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融资风险的管理,可以以点带面的开发客户群,而局限之处在于产业链上必须有大型核心企业才能进行供应链融资,还需获得可靠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可通过拓宽融资服务面、灵活还款方式等创新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成功与局限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已是阻碍其进一步壮大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运营稳定性弱及抗风险能力不高等因素,放贷存在一些顾虑。基于解决这种企业与银行之间矛盾的客观矛盾,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授信,把供应链上的关联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计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需求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一种融资模式。具体来说,供应链金融就是使商业银行依靠产业链中核心大企业(1)的资信和实力,及其与银行之间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对与该企业发生业务的其他企业(N)进行向上和向下的拓展,为这些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等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形成“1+N”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可以是银行从关注产业链条中的主要中介商(N)入手,进而延伸到供应链上的核心大企业(1),从而形成“N+1”的金融服务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
传统的融资方法中较少利用流动资产作为信贷支持,但是从供应链企业集群的角度看,交易过程中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高度统一,且这种交易相对封闭,这为银行评估并掌握风险提供了条件。企业发生资金流转困难时的融资需求往往发生在三个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相对应的企业现金流缺口分别是:预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结合企业的生产周期等特点,可以形成保兑仓融资模式(预付款融资)、融通仓融资模式(存货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三种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一)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模式指的是在供应商(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下游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货物为质押,并由银行监控其提货权为条件来取得银行贷款的融资业务,融资企业可以获得分批支付货款和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这种融资方式有利于下游企业获得大批量订货的优惠,在货物价格较低时采购存储货物和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全额购货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便利。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供应链上游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中小企业担保,并有银行指定的仓库监管提货权,从而大大降低了放贷风险,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中小企业)以产成品或存货交由银行认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质押,只转移货权不转移所有权,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在供应链金融的思想下,银行对企业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是否有稳定的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情况。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货物进行保护、价值评估和监管,并出示证明,协助银行控制风险,以此提高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给中小企业,这也转移了银行的部分信贷风险。通过融通仓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将原来银行不愿意接受的动产变成其愿意接受的动产质押品,从而打通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新通道。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融资企业(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供应商(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的方式,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反担保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这种模式以企业之间的商业合同为基础,依托核心企业较好的资信能力和与银行稳定的信贷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客服了资产规模小和盈利水平不高而难以达到银行信贷标准和授信级别的弊端,同时有核心企业的担保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的成功与局限
对商业银行来讲,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对银行传统放贷方式的全面改革,是对现金管理、企业理财、贸易融资等系列金融产品的整合。它的成功依托于三大特点:
第一,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评估能力和控制能力。处于供应链环节中的各企业信息比较流通,企业对交易对手的信誉、资信实力、盈利水平比较清楚,从而使得银行获得信息相对容易,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并控制潜在风险;另外,由于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存货商品价值、库存变动、销售状况等情况都比较清楚,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客户隐藏的信息,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第二,使商业银行调整了控制风险的思路和手段,改变了原来静态、孤立的风险控制理念,变成动态、系统的风险控制理念。供应链金融在业务操作中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更加有效地控制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不再只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行业地位,而是认真分析供应链企业之间真实的商品贸易和交易情况,在考察授信企业资信实力的同时,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授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将单一目标企业的的风险管理转化成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企业关联体的风险管理,可有效减低信贷风险,保证资金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安全性;另外,这些贸易融资产品都具有突出的自偿性特点,使银行能够以授信合同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作为直接还款来源;最后,在融资授信金额、期限上其更注重与真实交易相匹配,从而可以实现灵活的授信额度使用控制,规避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第三,深入核心企业,以点带面实现整条产业链上的客户群体开发。供应链金融模式深入分析了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以低风险的方式打开了具有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市场,通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有效把握和控制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好地发掘和提取了产业供应链的价值,深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实现了对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又可对核心企业进一步提供金融服务,防止银行资本沉淀,具有可靠的增值空间,大大拓展了银行发展公司业务的空间,也使得营销成本大幅降低。
然而不可否认,供应链金融模式不是万能的,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实施供应链融资的切入口在于,那些需要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必须与一家银行信赖的大型、核心企业有业务来往,从而使其获得银行融资的资格,以达到银行承认的资信水平,利用大企业的良好信誉及其与银行稳固的信贷关系为其提供间接的信用担保。因此,供应链金融不是面向任何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而是必须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交易对象,必须是某产业链上核心大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具有真实稳定的商品贸易,才能通过这种模式获取银行贷款。其次,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撑。物流企业在对动产抵质押物监管、价值保全、货运代理、资产变现等方面都具备绝对优势,在与银行的合作中,物流企业除了对贷款后的抵、质押物提供全面的监管服务外,还将为银行提供一系列面向提高抵、质押物授信担保效率的增值服务,这些服务有利于降低抵、质押担保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为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风险规避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和转移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为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机会。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施,单凭商业银行是很难进行的,还要依赖于物流业的成熟发展、物流企业的资信实力。
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为了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的好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为其设计提供灵活的融资方式和还款方式,通过积极开展票据融资、抵质押融资等业务,对资信良好、贸易背景真实、产供销经营状况稳定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例如,对一些业务长期稳定,且赊销比例较小的中小型销售企业,根据其产品适用面广、价格波动幅度小、易变现等特点,可采取仓单质押的保全方式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一些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配套固定产品的中小企业,在其具有合法、真实的交易背景下,可采取办理应收贷款转让或票据贴现方式为其提供融资业务等。另外,在还款方式上可以尝试实行分期还贷,整贷零偿。一方面可以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和资金回流较慢的特征,降低企业一次性偿还贷款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是否按期还贷也是帮助银行判断企业贷款风险的重要信息,一旦出现没有正常还贷的情况,就说明企业的资金回流可能出现了问题,银行就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融资风险的产生或尽量将风险减到最低。
参 考 文 献
[1]朱虹.现代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1(26)
[2]余剑梅.以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经济纵横.2011(3)
[3]王欢.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11)
[4]王强.供应链融资的应用与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10(2):45
[5]王婵.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
[6]李飞.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2011(6)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十三五”加快金融服务业
发展问题研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秀美富裕文明智慧幸福的新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肇源县金融机构相对齐全,截止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共有8家,分别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县龙江银行、新站龙江银行、邮储银行,哈尔滨银行。营业网点有37处,县城19处,农村18处。农民自助服务终端42处。非金融机构有127家,分别是小额贷款公司3家,典当行1家,非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投资咨询公司115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1家,农业物权融资公司1家。
(二)金融业务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末,肇源县各项存款余额68.3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25.2亿元,增长58.5%;各项贷款余额36.4亿元,比2010末增长14亿元,增长62.5%。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大,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2014年组建成立了东北
三省首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11日正式开业运营,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借贷自愿、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工作,主要以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为主体,撮合供求双方达成资金借贷交易,并对达成交易的民间借贷进行备案登记。截止2014年末,累计登记业务465笔,总登记金融1.3亿元,其中借入登记216笔,累计金额达7858.5万元,借出登记249笔,累计金额达4749万元,成交131笔,累计金额达1264万元,成交月利率在15‰—20‰之间;2014年组建成立了肇源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省金融办2014年4月8日批准,采取政府引导、民营企业注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农村物权保证贷款工作。2014年10月,物权融资公司已同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签订了“土地流转保证贷款业务合作协议”。截止2014年末,农业银行向农民发放土地流转贷款2800万元。
二、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设立和管理由国家银监局负责,非金融机构的设立与管理政出多门,有的由发改局批,有的由服务局批,有的由金融办批,还有的由工商局批,导致融资服务监督管理混杂。不同部门的职责职能都不相同,监督管理主体责任也不一样,把控金融风险分散、难度加大。
(二)缺乏健全的社会征信体系。从全县范围看,由于
缺乏可操作性的社会信用评价制度、评价机制,非金融机构未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造成小微企业、农户建档工作量多、涉及面广、流程繁琐。从而影响到小微企业、农户的信用评价和授信工作。信息不对称、信用信息缺失现象也普遍存在。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载体不足。目前,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仅办理城镇房产、车辆、工资卡等抵押贷款业务,单笔借贷资金最高限额50万元,金融产品创新少,难以形成资金合力。农业物权融资平台也只开展土地流转抵押业务,林权、草原经营权、农机具所有权、水域养殖权、房屋所有权还没有开展。同时,平台内外部的服务载体还不够完善。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没有信用担保机构,农业物权融资还缺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等,这些都制约了众多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
三、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策扶持,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深入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金融保险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黑政发„2014‟30号,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持作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金融业的发展。
(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转变银行业发展方式。促进银行业机构不断开拓信贷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稳步扩张全方位支持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银行业机
构通过争取总行支持、引入异地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有效增加资金供给,实现信贷投入较快增长。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企业或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重要建设项目,推动和协调银行机构到总行申办直接贷款。保证“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增加资金管理灵活性,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好金融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重点加强对社会民生、全民创业、个人消费、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金融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全县金融信息联系机制,在工商、税务、公安等政府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之间搭建渠道通畅、传递高效的金融信息网络,促进信息共享,逐步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完善信用评级,形成信用约束机制,提高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投放一部分信用借款,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四)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市场,建立主要服务农村地区的担保机构。重点扶
持和发展农民互助性质的担保组织,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担保物范围,提高担保服务质量,切实发挥担保的功能,对于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用于贷款担保,解决担保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