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及典型分析(9。16))
平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及典型分析
张天琪
1李小丰
2谭利芬1
王晓宇1
(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2 北京平谷区农业局,北京 101200)
摘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目前,平谷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全面分析了平谷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效,特别是投入品监管的农资农技双连锁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关键词平谷区 农产品 安全体系 成效
所谓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指各个相关部门或系统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进行分工合作所形成的一体化工作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示范推广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由此可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按照平谷区统计局2009年统计数据,平谷区2009年畜产品总产值90965.1万元,占大农业的34.5%;园林水果产量35.5万吨,桃产量28.9万吨,蔬菜产量28.0万吨,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7795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6441.6吨;水产品:产量14357吨[1]。当前,平谷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题。在农产品数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之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成了新时期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一、平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和谐首都,保证首都政治稳定的需要
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北京无小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状况会越来越关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平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为首都提供安全农产品,是保障首都政治稳定的需要。
(二)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三农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问题,作为首都郊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是现阶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一些质量低劣的大宗农产品必然出现卖难和价格下跌状况,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以实现。而在人们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绿色农产品为代表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效益明显。市场调查显示:一般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要高出市场平均价格的5—20%以上,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效益农业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也是农业部门工作的重点。
(三)保证人类健康的需要
农产品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激素和抗生素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是保证农业丰收和农产品优质的重要手段。片面地追求产量,不科学地使用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就会严重污染食物,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食物、含“瘦肉精”的猪肉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安全。
(四)平谷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平谷区在北京总体规划中属于“生态涵养区”,因此,平谷区政府提出了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划。当前,平谷农业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题。在农产品数量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之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成了新时期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现代平谷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五)提高平谷区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已成必然趋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和越来越繁多的技术壁垒障碍,要打破世界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必须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来塑造品牌,赢得竞争力,但现行农产品因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而出现贸易纠纷、索赔等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安全性能,才能发挥农产品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才能为平谷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如千喜鹤等畜牧龙头企业的畜产品和种猪、种羊等种畜禽主要靠外销和出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这些畜产品、种 畜禽的出口和销售将失去现在市场,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对生产动物源性食品的龙头企业和种畜禽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
二、平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
(一)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强,源头污染得到遏制
根据HACCP分析,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是三个环节点:一个是环境控制;二是疫病监测;三是投入品监管。其中投入品监管是农产品安全保障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复杂、管理最艰难的一环。从根本上讲,农产品产品安全问题就是农业投入品的安全问题。平谷区抓住农产品安全最关键的环节,在农业投入品监管上做了大量工作。畜牧上通过建立兽药、饲料投入品和生鲜乳产品等投入品备案登记制度和兽药监督检查制度、兽药动态监测、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初步建立兽药质量安全监控机制;种植上通过加强农药源头治理力度、推行农药统一采购和连锁配送制度和农药等投入品登记制度建立农药动态监测点;同时开展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为重点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非法行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农药、兽药违禁投入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这些措施,一是为投入品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源头污染得到遏制,二是提高了执法水平,使平谷区农业投入品监管“不含糊”,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二)严格检防疫和抽检制度,使农产品市场不断净化
检防疫和抽检制度都是设在市民餐桌前的屏障,这道屏障会把有农药残留、威胁市民身体健康的不合格蔬菜挡在餐桌外,是农产品产中和产后安全有力的控制措施。平谷区通过建立养殖信息数据库,以预防为主、加强禽流感、鸡新城疫、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同时对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等人畜共患病动物疫病实施净化工作;还对投入品和农产品建立严格的抽检制度。最后使监测面均达到100%,净化率达到100%,抽检合格率95%以上,保障上市产品安全。
(三)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基础,推进“三品”基地建设
积极引导基地、企业开展农产品认证,不断推进农产品“三品”认证及证后监管工作。加强对获证产地产品跟踪检验检测,完善检测和整改机制,规范获证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管理;加强标识标志使用监督检查,维护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权威性,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影响力。目前全区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绿色农产品基地4个,有机农产品基地15个,畜牧9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四)努力探索动物标识和疫病追溯模式,动物标识和可追溯体系成为全国示范窗口平谷区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第一家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区县。通过举办多 种形式溯源讲座、知识竞赛、巡回演习等动物标识及溯源技术培训,快速提高防疫人员信息录入和识读设备使用等操作技能。明确专人负责溯源系统的技术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溯源工作的顺利实施。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成为全国示范窗口。
(五)创新建立投入品监管的农资农技双连锁模式
兽药作为畜产品安全影响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兽药质量和安全没有保证,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的大背景下,平谷区兽药销售由最初的单一化兽药连锁经营逐步发展成为目前集兽药统一采购配送、技术规范服务双线合一的双连锁经营模式。
三、典型创新模式分析-农资农技双连锁模式
(一)模式产生背景
兽药作为畜产品安全影响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兽药质量和安全没有保证,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的大背景下,平谷区兽药销售由最初的单一化兽药连锁经营逐步发展成为目前集兽药统一采购配送、技术规范服务双线合一的双连锁经营模式。
(二)具体做法
这里所特指的产品、技术双连锁服务,就是兽药产品营销采用现代物流供应链,在采购、配送节点上,以规模采购为切入点,以连锁经营、集中配送为手段,建立现代兽药物流配送体系;技术上通过系统内外兽药专家、门诊医生对用户实行技术服务,对症下药,安全用药,控制滥用药品。同时,模式以平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经营主体,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这种双连锁经营模式,用药信息和防疫信息随时上传,供全区安全部门进行兽药监管和疫情监测。
(三)成效与分析
平谷区兽药农资营销通过双连锁经营模式后,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规范了兽药市场,保证了兽药质量。所提供的全部产品,都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无一违禁药品,确保了兽药质量安全。兽药监察所抽检,100%合格,无违禁药品,产品标签符合农业部规定标准。二是降低了采购成本。在现有采购的兽药品种中,已经有近200多个品种比过去分散采购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养殖户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三是降低库存量,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实行统一采购后,减少库存库存量下降25.3%,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四是对兽药投入品实现了有效监控,保障畜产品用药安全。兽药管理部运作8年多来,没有出现一例因兽药质量问题而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确保了我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五是是在技术服务上有利于集中技术优势,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用药,减少兽药滥用量。六是在安全监管上面即 使掌握本区动物卫生防疫、疫病状况。总之,兽药双连锁利于《兽药管理条理》等有关法规的贯彻落实,理顺兽药经营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兽药行为,确保平谷区不经营、不使用国家违禁药品,确保药品质量,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促进平谷区绿色畜牧业发展。
平谷区兽药双连锁经营模式是集现代农资物流与安全监管结合的典范。这个物流系统中,有两个物流节点,即配送中心和连锁店。通过两个物流节点,实现了兽药物流的三大功能。一是衔接功能。将物流(兽药)、信息流(安全信息、技术信息)和资金流实现了无缝连接,节点将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节点变得更为畅通。二是信息功能。配送中心和连锁店是整个物流系统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的集中地,形成了指挥、管理、调度整个兽药销售物流系统的信息网络,这是一个现代物流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三是管理功能。两个节点使整个兽药物流系统的运转的有序化和正常化。同时,通过节点控制,表单化管理,建立全程兽药追溯体系,有效的控制了兽药这一投入品的监管,从而有效控制畜产品在这一环节上的安全生产,保障畜产品安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农资经营方式,在监管的前提下将服务放到首位,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上是一个创新。
总之,平谷区农产品安全体系工作在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农产品市场净化、推进“三品”基地建设、动物标识和疫病追溯模式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有很多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地方。但面对北京发展现代农业和打造世界城市的新形势,平谷区还要继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平谷区统计局.http:// 5
第二篇: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张根良1 刘新发 高敏 钟吉林 钟瑞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污染、农产品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宝鱼、海南问题豇豆等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这就要求各县(市)抓好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解决农业源头污染问题。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强化县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意见如下。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条,其中多次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需要
县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各县(市)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如火如荼,这就需要县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统一品牌和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技术咨询服务、统一检测和销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设项目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记录,建立记录档案,实行严格的环境监测评价。
然而县级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一些农民没有按照生产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农药、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时期、施药方法不当造成人畜直接或间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等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县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面狭窄、手段落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很多县农产品质量安(下转第153页)全检测无专门的机构,农产品生产分散且规模小,对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难,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县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县级本身特点属性决定
县级作为基层单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级一系列的对农产品的产地检测、农产品品质的检测,是最前沿的阵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把关问题。目前全国各省已建立了280多个农产品检测中心[1],但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础薄弱,检测技术落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使许多认证后的品牌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引发公共健康危机和突发性中毒事件,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做到从源头抓起,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管,就必须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民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不强,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使用违禁农药。在生产技术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
(2)工作经费不足,体系建设人员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涉及的面广量大,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然而一直以来,县级(如高台县等[2])在这些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缺乏及政策法规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虽然各县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宣传,但一些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依法组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4)执法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联动性。县级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检查方面,布置尚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责不清、监管混乱、执法主体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对农资市场检查时,有农业、工商、质量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经常业务分工不清,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执法混乱、责任混乱、市场混乱。县级农产品体系建设的建议
(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确定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行农业法律法规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目标:根据各县基本县情,用若干年时间,使县、乡(镇)、生产单位构建和完善一套精简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化流通体系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覆盖全程。
(2)成立领导小组,确保经费充足
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县级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必须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开展工作,并追究领导责任,才能确保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一般以分管农业副县(市)长为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站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统一领导和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准绳,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八项基本制度,包括:农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第3、4、5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制实施制度(总则第八条和第二章全部)、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第39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第40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评估制度(第6、7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县(市)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制度和本县情况具体制定适应本县特点和要求的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4)申请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农产品检测是必须的。县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县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站,使之具备基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体系建设中,农产品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也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规范化流通、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县级农业监管部门要建立相关方面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农产品在各项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展望
当前农业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转向“绿色、高效、现代、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具体体现;既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冬霞,张美玲,王瑞霞.浅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年3期
[2] 濮小英.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16期作者简介:张根良(1983-),男,浙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和农产品检测工作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规范实施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和市农委、市财政局《农产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xx年民生工程的通知》(亳政〔xx〕8号)精神,以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依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技推广机构)现有条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完善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手段为重点,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填平补齐,着力提升检测服务能力,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照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理念,通过整体推进“三品一标”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全面施行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产地准出等一系列措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xx年全区建设22个乡镇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系统;22个“瘦肉精”快检系统;在十八里建设1个水产品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系统。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
设,重点保障检测规范运行和乡村两级“四员”队伍建设(乡镇监管员1名、检测员2名、每村协管员1名和每个农产品生产单位内检员1名),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每年每乡镇抽检蔬菜样品300-500个,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以实施品牌建设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有机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产品开发,加快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减量使用化学投入品,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各乡镇xx年通过“三品一标”认定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不少于1家,通过认证的产品1个以上。
(三)建设内容
1、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
(1)人员要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技推广机构)确保有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检测专业人员,且保持相对固定。人员不足可以购买服务形式聘用,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具备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接受岗位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相关快速检测工作。
(2)检测设施。一是检测场所。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技推广机构)检测室面积20-25㎡。蔬菜、畜牧、水产检测放在一起的乡镇,检测室面积要在30㎡,二是功能条件。检测室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功能分区,检测样品存取、前处理、检测和污染物堆放应有显著标识。检测室水电设备、防火防尘、通风排气应符合检测工作要求,试验台根据检测室的大小长度3-5米。
(3)主要仪器、配套设备及试剂耗材。一是主要仪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配备农残快速检测仪、食用菌荧光增白剂检测仪;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配备酶标仪和胶体金卡检测仪;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主要配备胶体金卡检测仪。可满足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恩诺沙星和黄曲霉毒素等项目快速检测。快检仪器除集成、轻便、易用外,还应智能化,标配usb、以太网、rs232和vga等通讯接口,可wifi、以太网接口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送。二是配套设备。主要包括离心机、可调移液枪、水浴振荡器、干燥箱和恒温培养箱等前处理设备,空调、冰箱、冰柜等控温设备,电脑、打印机等。三是试剂耗材。应配备常规工作所需的酶液、底物、显色剂、胶体金标检测卡,毒素、抗生素、兽药残留elisa试剂盒,玻璃器皿、药品等耗材。
以上检测人员、检测用房等基础设施由乡镇负责落实;仪器、配套设备及试剂耗材均由区农委负责统一招标采购。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1)无公害农产品。突出标准化生产,突出质量安全。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化生产。重点开展鲜活农产品、初级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大
力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在“两园两场”(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中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全覆盖。
(2)绿色食品。突出全程质量控制,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骨干食品企业和出口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标准化示范园区内全面导入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管理观念。
(3)有机农产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和生态安全,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适度发展有机农产品,着力推广有机生产方式。创建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规模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4)农产品地理标志。彰显地域特色,立足于区域农耕文化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先把品质优异、人文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地方政府重视的产品纳入登记保护范围,重点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特定产品内涵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四)实施范围
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全区实施。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范围:
22个乡镇建设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系统;建设畜产品重点乡镇“瘦肉精”快检系统10套;水产品重点乡镇建设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系统1套。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xx年全区奖补“三品一标”企业不低于10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不低于8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不低于2家,鼓励条件成熟的单位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二、资金筹措与补助标准
(一)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
省级经费重点补助检测设备和部分购买服务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由区级足额配套。省级安排我区xx年新建22套蔬菜产品、10套畜产品、1套水产品质量安全快检设备,省级奖补总投资165万元。对验收合格的,省级财政对每套检测系统奖补5万元。
1.农残快速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食用菌荧光增白剂检测仪及冰箱、电脑等配套设施。
2.畜产品质量安全“瘦肉精”快速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瘦肉精”速测仪器及冰箱、电脑等配套设施。
3.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设备,主要包括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速检测设备及冰箱、电脑等配套设施。
凡已自行购置设备的,按照“补缺补差”的要求,可不再购买。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快检重叠的乡镇,小型离心机、冰箱等配套设备可共用的,不再重复配置。省级补助可用于购买服务和检测运行保障费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1.补助对象。xx-xx年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
2.补助标准。省级对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每个申报(或复查换证)企业补助3万元,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企业每个申报(或续展)企业补助4万元,有机农产品认证(含再认证)每个企业补助4万元(再认证补助1万元),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每个补助10万元。市级对xx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按产品每个分别补助0.3万元、0.4万元、0.5万元、15万元。区级对xx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按产品每个分别补助0.5万元、1万元、2万元,新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补助5万元。
三、体系建设管理机制
(一)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食用农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政策扶持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民生项目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建立项目审核机制
区农委负责项目规划管理与指导建设;乡镇政府具体负责实施。
(三)健全项目实施管理机制
按照农业项目“四制”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管理。各乡镇要制定项目实施建设方案,区农委要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水电气、环境改造等基础建设要严格按照法人责
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规定。快检仪器、配套设备和耗材的采购应根据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招标采购。检测设备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国产仪器设备。
(四)建立资金拨付管理和验收机制
各乡镇应建立奖补资金(包括地方配套资金)拨付使用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除主要检测仪器外,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和仪器设备,不搞重复建设。
(五)建立运行管护机制
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确保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到位,使建成后做到“建得起、管得住、能运行”。要制定运行管理和维护制度,落实人员。农委要加强检测工作管理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乡镇要做好检测仪器维护保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精准施策,确保本项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推进。区建立工作机构,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农业(畜牧、水产)、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有关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定专人承担项目实施工作。(二)落实实施管理责任。
将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区政府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等配套措施,农委负责承担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民生工程项目要求,落实经费使用方向和补助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实施计划,由区农业部门具体实施。区农委要严格按照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要求,落实经费使用方向和补助标准,建立相应资金使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资金专账,确保规范使用,项目取得实效。
(三)强化监督检查。
区农委和区财政局将按照省农委和财政等部门制定监督检查制度,重点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督促检查。对建设进度快、质量好、检测次数多、检测量大、检测质量高的地方给予表彰;反之,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项目建成后闲置不发生效益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中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重从快查处,并追究责任。具体验收考核工作将根据民生项目管理要求,待省出台验收管理办法后另行制定。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材料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民之食,食之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猪肉“瘦肉精”、幼儿奶粉“三聚氰氨”、海南毒豇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国内频频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前社会观注焦点,成为市民讨论的热门话题,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为此,凉州区农技中心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认真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止2012年12月份,先后配合农业部检测中心、省检测中心和区监测站送检番茄、辣椒、架豆等5种作物150份样品进行抽检,检验合格率达到98.7%。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台帐。为了提高广大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我们结合“双联富民行动”积极开展了“农技人员包万棚”活动,全区农技人员深入乡镇村组,按照区级农技人员每人联系1个乡镇、2个村、20座日光温室,乡镇农技人员每人联系1个村、10座日光温室的要求,建立了技术服务台帐,全区参与技术承包服务的技术人员218人,技术承包服务指导农户2487户,承包服务指导日光温室2487座,3631亩,全区技术干部与所帮扶2506户农户签订了《凉州区2012年包日光温室技术服务承包合同书》,为每一位农户制定技术指导实施方案,为每一位农户建立起了《凉州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其生产投入、产量产值、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掌握农户发展现状,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创建“五位一体”服务新模式。在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同时,为全面提升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凉州区农技中心根据区域特点,由中心领导牵头、首席专家负责分别建立了凉州区2012年“农技人员包万棚”活动日光温室西瓜、辣椒、番茄、黄瓜、茄子、人参果、绿色防控等7个专业技术服务组,建立了“中心领导+首席专家+专业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组织(或种苗公司)+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通过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印发技术手册及科技明白纸等形式,对区乡两级农技干部、村科技助理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和广大种棚户分层次进行了系统培训,科技入棚率达到95%以上。2012-2013年累计共开展各类培训班1500场次,参训16620人次,召开现场会530场次,参训157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做到了每棚有一个技术明白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种植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不落实、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广大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是全面推行农作物标准化生产。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积极抓好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重点突出抓好“两个全覆盖、两个100%”,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到棚全覆盖,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到人全覆盖,农药规范使用率100%,温室生产管理记录建档率100%。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我们根据凉州区生产实际,组织技术骨干编制印发了《凉州区日光温室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模式系列手册》,分别就我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西瓜一年四茬、小乳瓜、辣椒—西瓜两茬、黄瓜—番茄两茬、辣椒—番茄两茬、辣椒一大茬等6种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模式。并大力推广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生态调控为重点、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为辅助、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绿色防控措施,杜绝高毒禁限用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产前农业投入品、标准化建造监管、产中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指导服务,加快了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步伐,有效提高了我区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是组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组织。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遵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公共植保服务机构,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扶持龙头企业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遏制高毒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控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组建了“凉州区苹果蠹蛾专业化机防协会”、“凉州区金塔乡小麦病虫害专业化机防协会”、“祁连山制种玉米专业化机防协会”和“新一代制种玉米专业化机防协会”及“西营镇前兴村苹果蠹蛾专业化防治协会”等5个专业化防控组织。按照“统一监测预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效益评估”的原则,积极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取得了双方共赢的良好效果。2012年全区共完成重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0.68万亩次,其中:完成苹果蠹蛾专业化防治24.08万亩次,完成小麦吸浆虫专业化1.2万亩,完成制种玉米病虫害专业化5.4万亩。
技术人员现场培训
日光温室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
专业化统防统治
植物检疫
技术培训资料
日光温室生产管理档案册
第五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强质量之本 固安全之基 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日期:2014-08-11 09:45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陈晓华 来源:农民日报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明确了未来几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规划纲要》立足长远,统筹全局,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近几年来,农业部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强化诚信监督,开展诚信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缺失问题。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势在必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要从全局高度理性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农业部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精神,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大幅提高。
(一)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信用体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效,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信息系统建设上,还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健全等问题。
国家层面上,要依托农业领域各行业的信息化工程,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二)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采集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要在保护商业秘密、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加强与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税务、知识产权、商务流通等行业的信用信息互通和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行业诚信风尚。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行业协会要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会员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的信用等级评价。
(四)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信用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信用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等内容,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信用体系运行规范化。及时公开信用信息,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披露相对人违法失信和依法守信等重要信息。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依法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方便社会查询。建立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机制,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申请信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使其失信行为众所周知,以儆效尤。加强部门联动,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阻。建立信用监督机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务微博、“12316”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渠道,监督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媒体曝光的失信违规行为,要及时调查处理。
(五)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诚信教育融入行业管理工作中,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落实责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各地、各行业协会要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农业部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地区,予以通报。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人民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各行业协会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扎实推进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四是推动创新示范。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各类示范、试点项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