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9:5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

第一篇: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

李 杰

武汉市军休二中心元宝山服务管理处前身是武汉市元宝山休养所,2011年8月合并入武汉市军休二中心后,全体工休人员在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克服了管理处周边城中村改造的种种困难,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方法,涌现出了闫瑞芬——全国最美民政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样的先进个人。休干的幸福指数及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由衷赞美“元宝山比以前更美了!”

管理处成立之初,不少休干还不适应,心里有顾虑,生怕各项待遇比以前降低,有的还说“每天看不到所长,我这心里就没着没落的!”这既是对以前干休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现在新的管理处无形的压力。管理处负责人贺锐了解这一情况后,带领工作人员开展了广泛的“与休干谈心”活动,一方面向休干做宣传、解释工作;一方面及时掌握休干的思想动态和诉求,以便接下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一、服务至上,创新性地开展日常工作

坚持规范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方向,强化内部服务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拓视野,接受社会新信息,让军休干部感受到武汉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和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层次,让军休干部更多、更快、更好地享受改革成果,丰富晚年生活。

1、二中心为居住在院内的50余户军休干部和遗属免费安装“一键通”,“一键通”是借助现代无线通讯技术,解决行动困难的军休干部、特别是军休干部在夜间可能突发的紧急情况。起到了“送军休干部一份关爱、给子女一份放心”的良好效果。

2、为管理处年满80岁的军休干部和家属办理了洪山区高龄补贴,营造关爱孝敬军休干部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军休干部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

3、为管理处所有所有符合条件的休干和家属登记报名了武汉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活动,让休干走出院子,融入社区、多向交流。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网络不全、资源不足、开放不够的现象将根本改变,这为军休养老服务社会化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创新服务方法,主动作为,才能实现资源同享、交流不断、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推动营院建设有序开展

管理处在广泛收集休干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每年集中召开党小组会、休干支委会,对年度建设项目进行讨论、论证,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是休干最需要、最满意的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组织休干全程监控工程进度与质量,管理处及时与施工方进行联系,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去年,对休干集中反映的顶楼漏雨问题进行了维修,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顽疾,得到了休干的好评。针对管理处休干平均年龄79岁的实际情况,为了避免休干上下楼梯及在院内摔倒,管理处在办公楼进门处两旁安装了扶手,对院内不平整的地方重新铺设了水泥。今年对院内的四个休闲凉亭的漏雨问题进行了彻底维修,安装了琉璃瓦,柱子重新刷上油漆后,变得焕然一新。两栋休干楼的楼道阳台封闭改造工程也已接近完工,对于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休干再也不用担心大雨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了。看着崭新的外墙、明亮的阳台和优美的凉亭,元宝山确实比以前更美了!

三、活动重实,大力丰富休干晚年生活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军休干部的晚年生活,活跃管理处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管理处每年定期组织以书法、绘画、写作、钓鱼兴趣小组等各种有益于军休干部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组织军休干部参加军休办的“红色旅游”等,让他们重温革命史,激发爱国情,也让他们在祖国大好河山的环绕下,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每年的春游、秋游也是军休干部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徜徉在美好的大自然里,一起谈谈昔日的革命史,讲讲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加强军休干部对时事、政策的理解与把握,管理处每年还请市委党校的教授前来做报告,讲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解读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报告等,课后还有休干的自主提问环节,教授会一一解答休干感兴趣的国内国际问题。每年上半年,管理处会请东湖医院的专家来为军休干部作医疗保健方面的讲座,更好地为军休干部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对军休干部“过一个幸福、安宁、快乐的晚年”生活起到积极的帮扶作用。

总之,军休工作无小事,为军休干部服务无琐事,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深入到军休干部之中与他们谈心交心。为军休干部所想,以军休干部满意为目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扎扎实实为军休干部办实事,就能让军休干部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为军休服务管理的科学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以管理促服务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思考以管理促服务

从7月6日开始,响应集团号召,××公司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的活动。通过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材料和胡总书记讲话学习和讨论,加以自身的思考,我有许多心得体会,现述如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永恒主题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80多年来,无论形势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冲击和考验,党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对于我们每个党员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时刻刻不忘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党魂。作为服务行业的领导,我对如何去进行优质的服务又做了一次重新思考。

二、提高管理素质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的服务不仅仅是微笑着工作的服务员、不是被动满足顾客的需求。满意的服务需要合理的组织形式、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严格的规范、领导控制和决策、营造良好的氛围等等管理手段去完成。那么我们××怎样提供“优质的服务”?

1.管理者的责任

组织中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因此必须:①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②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③培训下级;④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2.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组织员工互相学习提高

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深入其中、加强沟通、采用形成合理的互动渠道,了解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使顾客的需求和意愿得到满足。只有了解、理解了,才能做到支撑和服务,使服务方式达到最高境界。同时员工间要互相学习,企业也要定期组织各种培训。结合经营目标,形成我们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做到事前有计划、有规范,才能有良好的服务。

2.党支部是连接党委和每位同志的桥梁纽带,要有管理的理念

党委的工作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支部是党委工作落实的核心单元,是广大党内外群众和党委连接的纽带。党支部要积极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制定支部所在部门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主动和大家沟通,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和困难,协住解决或跟相关部门或所领导沟通。

第三篇: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浅析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问题浅析

根据领导指示精神,我们就组织协调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近十年来,各级安臵管理机构、服务管理机构和广大军休工作人员,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方面想了不少办法,做了许多工作,有创新,有成绩,大家在思想上对社会化比较认同,在一些领域和项目中进展也比较明显,但对社会化的内容、实质和意义理解不深,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临一些矛盾。为了进一步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我们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的对策和措施。以管窥豹,抛砖引玉,期待本文能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实践起到一点指导作用。

一、准确理解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内涵和实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广泛领域向纵深迈进。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既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而准确理解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我们顺应规律,把握方向,掌握主动权,将军休服务管理不断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处于一个经济增长速度快、社会分化程度深、利益格局差距大的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变化,其实质是围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创新服务管理方式、体制和机制,引进社会服务,发挥军休干部余热,建立与社会保障机制相衔接、与社会发展进步相协调的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模 式坚持“三变三不变”的原则,即: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宗旨不变,以国家保障为主体的根本性质不变,高于一般保障水平的特殊地位不变,只是保障的形态、服务的方式和采取的手段与以往不同。国家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社会化服务是手段和形式,两者顺应形势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军休服务管理水平。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他们更多、更快、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充分认识当前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0年民政部推广天津市“走出庭院、融入社区”的经验之后,全国各地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服务管理效率为主要目的,广泛开展创新性探索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北京采取了“引进社区理念,建立军休社区”的举措;多个省市先后启动了创建 “军休服务中心”的模式。目前,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正逐步深化,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各级领导和服务管理机构在思想观念上基本形成共识,服务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干休所体制”向“服务中心体制”转变,实践中住房保障、医疗保障、车辆保障、工资发放、水电暖气供应等方面的社会化也在不同程度地推行展开。但是,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自保式、封闭式服务管理依然普遍,对社会的融入、开放程度不够大;大中城市军休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比较突出,模式转变较慢;服务管理社会化领域拓展、细化深化困难,制约因素较多,等等。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社会服务产业日渐成熟的现实面前,军休服务管理 2 社会化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传统观念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客观和主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部分军休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理论水平、工作作风等,与经济领域“市场化”、公共领域“社会化”的形势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官本位”、“管本位”的潜意识不同程度存在于工作指导和落实中,重管理轻服务,重控制轻绩效,重维持轻改革,思想上认同社会化,实践中不欢迎社会化。

二是政策指导与社会化实践的需要不适应。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是对传统服务管理模式的变革,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但在宏观层面,既缺乏对探索所得宝贵经验的及时固定和挖潜,也缺乏结合实践的深入理论研究和探索,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法规、规章或标准,造成范围、路径不够清晰,规划、目标不够明确,形成长期各自为战、不能“系统对抗”的局面,致使社会化进程缓慢而又难以深入。

三是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军休服务中心”等新型服务管理模式没有推行开来,军休所大包大揽、集中封闭型的服务管理模式至今无明显改变,大部分服务管理职能长期游离于市场与社会之外,难以实现同外部系统的充分对接与融合,资源利用低效,服务手段陈旧,管理方式简单,“计划体制”的痕迹依然明显,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妨碍了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四是服务管理能力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适应。由于受经费、编制、机构建设、人员待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些军休干部急需 的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项目难以引进与开拓;在中心城市分散安臵军休干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的军休所面临“点”多人少的困境;“机关化”运作方式导致军休所工作人员表面满编而实际不足;服务管理机构由于其职能特殊受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较小,造成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管理专业化程度低、大锅饭氛围较为浓厚、开拓进取精神不强等等。就面对的复杂情况和艰巨任务而言,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给深入细致地推进服务管理社会化带来消极作用甚至形成阻碍。

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

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和新形势、新问题,必须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开拓,奋力进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进程。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一项改革,破除人们的思想障碍,营造利于改革的舆论环境至关重要。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必须清除有关各方认识上的误区和思想上的顾虑,如:服务管理机构担心职能作用下降,建设发展成问题;军休工作人员担心事少了任务轻了,发展进步成问题;军休干部担心被推向社会没人管,服务保障成问题。对此,要加强有关政策理论的宣传教育,大力宣讲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广泛宣扬各地取得的成绩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引导服务管理机构和工休人员充分认清形势,认识到这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是推动军休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使服务管理机构明白,社会化不是国家保障责任的减弱,而是服务管理形态、方式和手段的调整,履行职能的责任更重;使军休工作人员明白,社会化不是事少了任务轻了,而是任务更重了,对素质的要求更高了;使军休干部明白,不是将他们推向社会不管,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好地管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力量,自觉服从大局,积极支持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

(二)加强政策指导,搞好顶层设计

多年来,关于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仅有概略的提法和会议式、讨论性的提议、要求,没有规范化、实务性的政策规定;只有笼统的设想和初步的目标、任务,缺乏统一的、可行性的改革方案。政策不明朗,制度缺失,无具体步骤描述,导致实践中有的浅尝辄止,有的观望等待,社会化进程快慢不一,长期裹足不前。因此,应梳理分析现行的军休服务管理政策规定,对其中不适应形势、不符合社会化要求及衔接、配套不好之处进行修正完善,尽快制定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明确政策规定,确立原则要求,划定领域范围,实行分类指导。同时,深入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在长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自上而下进行“系统谋划”,出台阶段性规划或改革方案,对条件成熟的,抓紧推行实施,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加紧研究探索,多做准备工作,形成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

(三)加强模式创新,构建科学机制

随着党和国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带来了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要积极吸纳、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步伐,努力建立民政部门宏观指导、服务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服务管理机制。一是要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改变自我封 闭、自成体系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民政部门的优势,加强与双拥、老龄、社区工作的联系,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努力实现部分服务管理职能分解转化和社会承接。二是要由计划性向市场化的转变。改变一家全管、大包大揽的服务管理模式,在坚持军休服务管理国家保障、政府主导性质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可实行社会化的服务管理事项,如日常生活服务保障类进行职能转换、运作方式更新以及与市场、社会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定位,将服务管理机构由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组织协调者;对不宜实行社会化的事项,应积极借鉴、运用市场化运作经验,降低服务管理成本,提高服务管理效率。三是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改变因循守旧、常规低端的服务管理模式,善于运用监控预警系统、应急呼救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抄表、银行缴(付)费等现代化、智能化服务手段,增加科技含量,提升服务管理档次,使服务管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对军休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才能使大家更好地适应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需要,促进军休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大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强化管理能力,做到爱岗敬业、作风过硬。二是抓好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参观见学、继续教育等途径,帮助大家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做到业务熟练、素质良好。三是要实行严格管理,利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人事用工制度,定 岗定责,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督促激励大家珍惜机会、尽职尽责,做到勤奋工作、积极进取。

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只有深入实际,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着力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才能推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第四篇: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城镇化建设的不 断深入,流动人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群体。他们分布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各行各业,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的治安、交通、公共服务匹配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自身的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以及享受公共服务等权益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必将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更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能够大展拳脚,让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 正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城乡之间无论是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之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人均占有面积偏低和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必然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员参与进来,并为之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是,流动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流动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流动人口 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据统计,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中国创造了20%左右的GDP。同时,流动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他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铸造了企业的辉煌,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也引发了一些的社会问题。大部分流动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经济收入低,权益无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必然会引发外来人口犯罪率和被违法侵害的机率上升的局势,进而又拉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人更加讲求“公平正义”,虽然流动人口不是城市的土著居民,但是他们应该同样享有城市人一样的权利,履行城市人一样的义务。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户籍管理体制,保证流动人口不因户籍而受到歧视和排挤;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合法权益,最终让流动人口产生归属感,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第三方面要加强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让城市人口自觉接纳流动人口,并学会尊重和保护外来人口。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法制意识教育,更要多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让流动人口能够自觉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并驾齐驱。

总之,面对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要看到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流动人口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创新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形式,实现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有序流动,最终我们一定会消除城乡发展差距,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强民族振兴之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信任危机、仇富心理、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缺失等一系列不健康社会心态,成为了滋生社会矛盾的温床,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问题。回首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军民凭借着勇气和信念,团结一心,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可见,积极向上社会心态,是国家繁荣昌盛之精神动力,更是民族振兴大业之灵魂。

鲁迅先生笔下刻画的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腐化堕落的众多国人形象,恰恰体现了旧社会时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当满清帝王还在为天朝上国沾沾自喜时,当国人还在过着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时,在遥远西方的人民已经萌生了探索世界,大胆改革的心思,最终帝国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被奴役和被瓜分的境地。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引领着社会风气,更加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保障。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当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第五篇:浅谈“创新”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浅谈“创新”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它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会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

审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要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使审计“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使审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笔者就此谈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审计意识

创新科学的审计理念,必须创新审计意识,提升审计的认知力、洞察力和敏锐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须树立“八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统筹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政治意识、大局

—1— 意识要求我们把审计工作提高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提升作用;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要求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审计工作,做到质量就是生命、精品就是效益,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统筹意识、管理意识要求我们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加强管理,层级控制,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要求我们实现审计工作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和结果的创新,按照“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审计要求,严格审计执法行为,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审计机关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建设性。

二、创新审计理念

一是树立民本审计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审计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保基金、扶贫资金、土地出让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二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

—2— 政府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立足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三是树立风险审计观。随着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审计,不断提高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监督权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审计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谋划审计总体布局,研究判断审计运行的基本思路。一是审计宗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审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就是维护人民利益,基本目标就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二是审计方针。“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

—3— 实”这二十字方针是必须一以贯之的审计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审计,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体现了审计工作核心的法理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三是审计职能。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利益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国有资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四是审计重点。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①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②揭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③揭示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④揭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重大问题,促进问责机制的健全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落实;⑤揭露重大的损失浪费和使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重大问题,促进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生态文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⑥揭示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制。

四、创新审计方法

一是提前谋划、科学立项。要增强审计计划的目的性,本

—4— 着“全局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建立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制度,围绕宏观经济信息和政策动态收集工作,走访有关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业务科室和上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或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资料,为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提供充实的基础信息和可操作性工作方案。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和民主,就整体工作来讲,是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监督职能来说,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为此,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前提下,要突出加强对财政预算、民生资金、投资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借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廉政勤政建设,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注重实效、强化整改。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审计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屡查屡有,屡改屡犯”,没有达到审计“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的效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在充分发挥经济监督作用,摸实情、说实话、有效服务的同时,把审计整改同审计查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依法监督,公正处理,督促整改,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各级各单位

—5— 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营造有利于审计整改的和谐氛围。

五、创新审计技术

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加快审计工作现代化建设,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所在。推进审计技术创新,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促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尤其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金审工程”,加快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融合,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同时,要适应现代审计对审计管理的要求,大胆创新审计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审计计划编制,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明显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

六、创新审计管理

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公告制度、审计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协调并及时解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健全和完善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安、监察、财政、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建立审计对象基本

—6— 资料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管理制度,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基本形成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审计信息资源库。

二是创新审计项目管理,增强审计工作系统性。审计项目管理是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构架。审计项目是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管理方法,把每一项审计计划都作为一个项目,明确按照项目要求,确保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份报告都是精品,做到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协调有序,高效运转,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审计机关要建立学习机制,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目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工作忙没有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转变。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把考核结果同干部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制定配套保障措施,尝试将政治、经济等激励措施引入管理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进取精神,创造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平等竞争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坚持继续教育,鼓励创新,评选岗位能手和创新标兵,达到锻炼队伍,提升队伍的目的,不断为审计事业的永续发展增添力量。

—7—

下载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促进军休服务管理科学发展(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以人为本 教学以研促教

    管理以人为本教学以研兴教 ——校长岗位培训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高陂小学 李颂航 在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学习期间,主办单位——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班全体学员分别到了大麻......

    以人为本强管理 创新服务促成长(大学生村官)[优秀范文5篇]

    以人为本强管理 创新服务促成长近年来,安陆市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按照“管理促进服务,服务促使成长”的工作思路,抓思想引导、抓工作管理、抓能力培育、抓环境疏导,积极......

    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促和谐社区建设改稿2

    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 促和谐社区建设 ——建北二居委会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0年上半年,我们建北二党支部、居委会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为理念,不断加强和提高服务......

    “以人为本”促校园和谐

    “以人为本”促校园和谐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创新是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

    2013年军转:军转干部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军转干考试 2013年军转:军转干部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关键词】军转网 军转论坛 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以人为本 服务居民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文化社区二oo三年工作计划 新年的号角已吹响,前进的目标已明了。二oo三年是我市创省级文明城市之年。社区的建设......

    扬理论旗帜 促科学发展(定稿)

    扬理论旗帜 促科学发展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打算 中共崇阳县委党校 2012年,县委党校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