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强化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9:2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强化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强化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

第一篇:以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强化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

强化侦查取证工作规范,确保刑事案件的质量

贵州宜民律师事务所主任

熊光强

二0一五年三月十二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方面做了大量修改,如:重新确立证据定义;将物证书证分为两个证据种类加以规范;把鉴定结论科学地改为鉴定意见;增加了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和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形式;明确了行政执法中收集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效力;新增了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内容,并将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以法律内容加以规范等等。这些新的证据制度规定,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提出了更高更严格地要求,成为公安民警当前特别注意的关键问题。现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就 如何提升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谈一些看法。

一、强化证据意识是公安机关办案之本

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证据制度贯穿了整个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这不仅反映了立法者对更进一步规范证据的意识,同时也给公安机关提出了更严要求,即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民警必须有证据意识。,证据意识要求公安民警正确认识证据的本质及其诉讼价值,并能够自觉运用证据认定事实和解决争端。同时,证据意识也是一种职业要求,是公安民警在侦查中需要养成规范收集、保存、运用证据的职业习惯。

(一)公安民警在侦查取证中应当理性认知证据,牢固树立科学证据观。证据意识决定公安民警对于证据问题的基本态度。民警首先应当对“证据是什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证据成了反映案件事实的载体,而非案件事实本身。这种载体既可能是物质的,如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也可能是非物质的,如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新《刑事诉讼法》用“材料”取代“事实” ,这就要求民警对证据的认识由过去的实质理性转向形式理性。

(二)公安民警在侦查取证中要有证据的规范意识,提高安身立命之本。公安民警在侦查中不仅要对证据知识和证据规则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要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证据,在按照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全面收集和审查判断证据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和运用证据的规范性。强调证据的规范性,既指收集、审查证据的程序要合法,又指证据的实质效用上要与案件事实之间有客观性、关联性以确保证据在侦查破案中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不仅是正确惩罚犯罪的需要,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在错案追究制日益严格的今天,对于提高民警证据意识、避免被执法过错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公安民警在侦查中应当转变观念,预防非法取证行为发生。培养和强化公安民警的证据意识,有利于保障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为防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公安民警应尽快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要从口供本位向物证本位转变。长期以来,公安侦查工作过于强调口供的作用,侦查思维往往“由供到证”,即先从口供入手,然后再根据口供去找证据。由于过于看重口供的作用,导致公安民警非法取证情况时有发生。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必须转变观念,要将侦查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口供以外的证据尤其是物证上来,不断减少对口供的过分依赖,通过物证和其他证据来证实犯罪。二要从重视证据客观性向重视证据合法性转变。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认识活动,除了必须遵循认识论的客观规律去发现和收集证据外,还要受到程序法的规范,体现程序正义的理念。也就是说,在实体真实性和程序正当性之间,公安民警应当承认并重视程序的价值和作用。作为案件事实的探求者,公安民警首先应当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在收集证据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讯问、搜查、扣押等,避免违法取证行为发生。三要从“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转变。因此,公安民警应当转变取证思路,以证据为本,由过去侦查“抓人破案”转向用证据去证明犯罪事实上来。

(四)公安民警在侦查中应当强化证据分析判断意识,确保刑事案件质量。证据分析判断原则是现代证据制度的基础性原则,其核心在于强化证据意识,强化证据对于认定事实的基础地位。公安民警收集的材料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限制或剥夺,为了防止主观擅断,确保案件办理质量,公安民警在侦查中应当强化材料分析判断意识,做到:一是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唯一手段,也是正确处理案件的质量保障。公安机关要从侦查源头上严把材料关和事实关,做到一切都靠材料说话,没有材料,就没有事实,更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二是认定事实的证据必须是合法有效且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并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维护了司法的纯洁性。此外,新《刑事诉讼法》还完善了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为证据质证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材料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是检验公安刑事案件质量的试金石,它既是衡量控方是否履行其举证责任的尺度,也是检验公安民警认定案件事实是否达到法律要求的标准。新《刑事诉讼法》把证明标准解释为“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这个证明标准按照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指对于事实的认定,已没有符合常理的、有根据的怀疑,实际上达到确信的程度。刑事证明是相对的,没有材料固然不能认定案件事实,但有了材料也不一定就能认定有罪,如证据不足,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应当推定行为人无罪。

二、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的规范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虽然增加了证据种类,但收集证据的规范要求与以往是不变的。尽管刑事案件千差万别,情况各不相同,公安侦查取证的内容、方法各种各样,但是为了实现侦查取证的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收集何种证据,都必须符合侦查取证的规范要求。

(一)公安民警侦查取证应当主动及时。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并非永远不发生变化,作为证明犯罪的材料,多表现为犯罪人在作案现场留下的痕迹和物品,这些痕迹或物品在未经收集、保全以前,极容易因人为或自然因素而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因此,收集证据必须积极主动,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要迅速赶赴发案现场,及时进行勘验,检查、发现、提取、固定、保全有证据意义的一切物品、痕迹;要及时询问证人、被害人并形成笔录;对犯罪嫌疑人要依法及时采取强制措施,突击讯问;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或正在转移的赃物,要立即采取措施组织力量围追堵截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收集各种犯罪证据,为准确地揭露、证实犯罪奠定物质基础。

(二)公安民警侦查取证应当全面。证据是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收集证据就是要把这些存在的事物汇集起来,再去反映案件事实。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收集证据时客观全面。就刑事案件而言,全面收集证据,一是要将反映案件的时间、地点、手段、方法、过程、危害后果、动机、目的、犯罪嫌疑人的全部人证、特征收集齐全,不能有遗漏;二是收集有罪证据的同时,也要收集无罪证据。既要收集罪重的证据,也要收集罪轻的证据。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全面地收集证据,收集到的证据才能全面反映案件的事实。收集证据不全面、遗漏证明案件要素的证据,最终都不可能对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实际的客观证明,总之只有全面的收集证据,才能获得确实、充分的证据。

(三)公安民警侦查取证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这是证据的法律性所决定的,要做到依法收集证据,一是要严格执行新《刑事诉讼法》和公安部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坚决杜绝侦查中的非法取证;二是要确立非法证据排除法则。要杜绝非法取证,首先应当明确非法取证的形式。根据我国司法实践总结,在刑事诉讼中,非法取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证据。为此,新《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对必须依法收集证据和禁止非法取证作了强制性、禁止性规定,作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作了规定,凡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以非法的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具有证明效力,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因此,这些规定对公安民警在提高收集证据的业务素质、从严治警、纠正非法取证的方法上,无疑会更有效果。

(四)公安民警侦查取证应当依靠群众。依靠群众收集证据,首先要尊重群众,用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以此取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支持。要方便群众,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查走访,尽可能到被访问人的住处或其工作、劳动、学习的地点进行访问,这样不仅便利群众,有利收集证据,而且还有利于密切同被访问者的关系,使他们能将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及所保存、发现的有关书证、物证等证据材料,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要根据被调查人的情况,进行宣传教育,解除被调查人怕打击报复、怕牵连、怕得罪人等顾虑,要为被调查的群众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保护措施。被调查的人可能会因向公安民警反映情况而耽误工作、生产、学习,付出必要的费用,公安机关收集证据时应给必要的补助。对被调查人保密,对有可能受到侵害的知情群众要采取人身保护。

(五)公安民警侦查取证应当运用科学技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的“智能型”犯罪。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诈骗、盗窃、网上赌博犯罪、利用微波传真技术泄露国家机密、利用窃听装置进行的犯罪等等。面对刑事犯罪领域中的这些新情况,公安侦查收集证据靠一般的调查或老一套的“摸底排队”已经难以发现和收集到证据了。为了提高刑事案件的侦破效率,有力地惩罚犯罪,民警收集证据的方法与手段也要更多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运用紫外线检验法判断被检物的发光性能,恢复被掩盖或消褪的文字和血迹,辨别伪造的钞票证券;运用激光显微分析,检测某些微观物证中的物品与痕迹;针对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电子数据证据,目前可利用远程获取的方法、具有还原系统的电子物证检验方法、应用嗅探实现MAC定位的方法、光盘取证的新方法、网络定位法、舆情控制法等方法来收集电子数据证据。这就要求我们侦查民警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科技,不断探究新形势下变化了的新犯罪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侦查取证工作的任务。

三、公安机关技术侦查取证的规范要求

公安机关技术侦查证据,是指公安机关为侦查犯罪需要,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的一种特殊专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技术侦查措施”通常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邮件检查等专门的技术手段。“技术侦查措施”是新《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节规定。技术侦查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在追诉犯罪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公安机关在侦破打出隐秘型犯罪、高科技犯罪、有组织犯罪等疑难案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公安机关在技术侦查规范取证中应侧重把握:

(一)技术侦查取证的主体要合法。根据《国家安全法》及新《刑事诉讼法》有关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具有侦查权,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利。技术侦查证据是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没有技术侦查措施权当然就不具有技术侦查证据的收集资格。因此,技术侦查证据收集主体应限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技术侦查部门及其民警和协助者。根据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考虑到技术侦查工作是高科技的技术活动,而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侦查民警不可能时时、事事都能应对这种高技术,从保证技术侦查证据的可靠性出发,应允许技术侦查部门聘请或批准的人员参与技术侦查证据的收集。即协助者可作为收集技术侦查证据的特殊主体。

(二)技术侦查取证的内容及方式要规范。虽然新《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证据的收集并无规定,但规定了:“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这意味着只要是与已批准的技术侦查对象进行联系的,都可以收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应当以录音或者其他与通讯方式相适应的适当方法,记录通讯的过程和内容,并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内容应当尽可能记录在磁带或其他记录媒体上,此记录应当是不间断的,技侦民警对技术侦查过程应作记录并签名确认。

(三)技术侦查取证应当注意的规范事项。一是应尽可能收集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信息资料。不管是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和罪重的证据,还要收集其罪轻甚至无罪的证据都要尽可能确保技术侦查资料的完整性。二是严格遵守技术侦查措施法定时限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取证有效,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三是要注意技术侦查取证的保密,公安机关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与案件无关的材料,必须及时销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四是如果使用技侦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的时候,公安机关可以建议由负责该案主诉检察官、审判长、审判员在庭外对技侦证据进行核实。

四、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规范的观点

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后,按照2012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八十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案件时对证据要求更高,批捕案件证据必须要达到三个方面的法定要求:一是要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行为;二是要有证据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是证据确实,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公安侦查取证的思路要根据案件的发生、发展和破案、办案的规范步骤进行。

(一)公安侦查中要收集证明构成案件的证据。证明构成案件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一是证明案件发生的证据。时间:发案时间(发生案件的时间);地点:在什么地方发生案件,第一、二现场;环境:发案当时天气、环境、气候、周围情况等等;侵害对象:犯罪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害单位和个人等。二是证明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的证据。造成社会危害性方面的证据包括:造成人身伤害的程度,死伤人数,是轻伤还是重伤,还是造成其他伤害,如强奸案中对被害人精神上的痛苦,或者侮辱、诽谤造成他人名誉和人格的伤害等;财物损失情况,被盗、抢物品的数量、价格、特征,被毁坏物品的价值以及由犯罪行为造成的其他损失;对国家利益造成的危害情况和危害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安全,破坏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等。对社会生活秩序和经济秩序造成的危害,如称霸一方,欺压百姓,以暴力付债计债、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等等。三是证明犯罪行为特征的证据。作案手段、方法;作案人的动作特征;进出作案现场的情况;现场遗留的痕迹、物品;作案过程中的反常情况。四是证明案件的证据。证明案件的证据是存在的事实,它是犯罪人所留下的痕迹、物证,他对证明犯罪起着重要作用。收集证明案件的证据的工作主要是在侦查工作的前期进行,是侦查工作的开始,它要一直延续到侦查活动的终结。因此,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侦查取证工作。同时,在收集的证明案件的证据时,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对外泄漏,否则起不到证明犯罪行为的作用。

(二)公安侦查中要收集证明犯罪人的证据。证明犯罪人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一是证明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的证据。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具备作案时间或者不具备作案时间的证据都要收集,包括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等等。要特别注意收集是否具有特定时期的证据;二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到过作案现场的证据。要收集有无到达作案现场的能力和条件。是否到过现场的证据,如现场脚印、指纹、遗留物、现场目击人等等;三是证明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过程的证据。如现场搏斗痕迹,撬压痕迹,犯罪工具,进出现场情况,是勒死,是打死,还是用其他方法致人死亡等等;经济犯罪案件是伪造、变造、假冒,还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等;四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的证据。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有无前科等等。有条件的,还应了解掌握犯罪嫌疑人家庭情况;五是证明犯罪嫌疑人行为后果的证据。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如死、伤情况;赃物下落、用途;侵害物品的特征、数量等等;六是证明犯罪嫌疑人毁证灭迹的证据。如伪造、破坏现场,销毁犯罪的物证、书证等等;七是证明犯罪嫌疑人从重、从轻处罚的证据。如对证人进行威胁、拒捕、行凶,犯罪后自首,阻止犯罪后果的发生等等;八是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的证据。如是否故意或过失,是否明知,犯罪的动机、目的等等。这些证据主要是围绕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如果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与证明案件的证据能基本吻合,那么这个案件事实就基本查清了,证据才充分。证明案件的证据与证明犯罪人的证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联系,就是案件本身就包括了犯罪人,只是发案初期,并未找到犯罪人。有时一个证据,既能证明案件事实,又能证明犯罪事实;所谓区别,是指证据证明的对象不一样,一个是以案件为证明对象,一个是以犯罪人为证明对象。杀人犯不能等于杀人案,盗窃犯也并不能等于盗窃案。但是,杀人案中必须要有杀人犯,盗窃案中必须要有盗窃犯。有时一个案件有几个人,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并不能代表这个案件。即使一个人作案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只是案件中的主要当事人,还有被害人。在尚未找到犯罪嫌疑人之前,要尽量多收集一些证明案件的证据。在破案之前,有些证据可能是证明犯罪的证据,如作案用的各种工具。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物品等,也要尽可能的收集和提取,这些证据它既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证据,也是证明案件的证据。当明确了谁是犯罪嫌疑人之后,就要把收集证据的重点放在证明犯罪人的身上,围绕犯罪人开展收集证据的工作。

(三)公安侦查取证中要收集证明证据的佐证。一个证据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事实,即使是证明案件中的某一个情节,也不能靠一个证据予以证明,要形成一个证据体系。证明证据的佐证,就是为了完善证据体系,使证据达到充分、可靠的程度。也可以说,证明证据的证据,就是证明证据真实性、充分性的证据,它主要有:一是证明证据来源的证据。证明证据来源的证据就是指这个证据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成为本案的证据的。对证据的来源一定要清楚,而且要有证据证明其来源是清楚的。来源不清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的来源不清,它与案件的关系就不明,证明力就会受到影响。二是证明证据真实性的证据。就是证据怎么与案件发生联系,它为什么能证明本案的事实,为什么这个证据是真实的。真实性是证明证据重要属性,证明证据要能够反映案件事实的真相,捏造的、弯曲的、不能真实再现犯罪行为真相的材料是无效的证据。三是证明证据充分性的证据。一个证据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情节,那么,有一组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某一事实或情节,使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使之成为定案的证据。

(四)公安侦查取证中要规范收集现场证据。犯罪现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也是遗留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的场所。它是公安侦查民警获取犯罪信息,收集犯罪痕迹、物证最重要的地方。实践证明凡是办得好的案件都在犯罪现场获取了重要破案线索和证实犯罪的有力证据。因此,通过犯罪现场获取重要破案线索和证实犯罪的有力证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侦查办案的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力争在犯罪现场多获取一些破案的线索和证明案件真实性的痕迹、物证,为认定案件事实,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

总之,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更进一步完善,要求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在侦查工作中,规范收集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只有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使收集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才能对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使犯罪分子受到应得的惩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我们公安民警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必须符合收集证据的规范要求。

第二篇:以建设新的党校为契机3

以建设新的党校为契机

努力把党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王喜林

(2011年4月20日)

尊敬的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及河北省委党校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邢台市委党校校委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党校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

为更好地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形势,针对原党校校园规模小、基础条件差、设施功能不完备的状况,邢台市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3月,做出了在市西北高教区整体迁建新党校的决策。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配套的原则,我们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新党校建设,通过资产置换、财政直接投资等方式,累计筹措资金近8000万元,经过一年半的紧张施工,于2009年9月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去年以来,大力开展后 1 续配套设施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建设了人工湖,种植树木900余棵,装备了学员电子阅览室及多功能厅,建设了篮球、羽毛球球场、乒乓球室。新党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300名学员集中培训,已成为全市综合性干训基地,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跨入全省市级一流党校行列。

新党校正式启用后,我们确立了建设全省市级一流党校的目标,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提高干部培训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科研质量和水平,全面加强行政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为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赶先进位,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目标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坚持改革兴校,构建更加符合干部需要的教育培训格局。我们把特色化作为办校的指导方针,在继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改革促动力释放,以创新促活力增强,以竞争促质量提升,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把培训内容方式、班次设置的变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教学围绕学员这一思路,努力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2009年对教学板块进行完善整理,更新61个专题的基础上。2010年,根据形势变化,在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和党性教育的前提下,结合现实需要和干部需求,调整充实了20个新专题,进一步拓宽了专题数量和质量,贴近了学员需求,丰富了教学内容。

第二,结合不同专题特点,积极探索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研讨式教学,促进教学双方互动,培训效果明显提高,学员满意度明显提升;探索开展专班研讨班,改进培训班次设置。今年,我们组织了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教学和研讨的主要内容,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

第三,按照有“大楼”还要有“大师”的教学理念,本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原则,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到4月15日,依托市管干部培训班,在专职教师中开展了教师考评活动,努力探索建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考评活动以岗位练兵为手段,以教师考评为载体,努力加强教学管理,充分调动教 3 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客观、公正评定教师的工作业绩。考评活动开展以来,激扬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全校形成了争当教学名师、争上精品课的浓厚氛围,对于形成良性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促使优秀教学人才脱颖而出,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影响深远。

第四,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办好主体班的同时,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先后与政法、纪检、组织、环保等部门合作办班,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满足了各级干部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需求。两年来,共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15期1500人,与市直单位合作举办社会培训班35期5000人,作专题报告130余场,受众达16000余人。

二、坚持科研立校,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我们始终坚持把科研工作作为提高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按照科研围绕教学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努力为中心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

第一,围绕邢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在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民生工程 4 建设等影响全局的问题上集中攻关,主动参与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两年来共完成调研课题30多项,提出合理化建议50多条,较好地发挥了参谋智囊作用。

第二,围绕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组织专家骨干开展深入研究,特别是结合当前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专题研究,促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第三,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党校的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使研究成果在服务决策的同时进入党校培训课堂,实现党校事业与中心工作的有效互动。两年来,市委党校共发表理论文章105篇,其中省级以上70篇,《关于建设都市现代蔬菜基地的思考》被农业部采用,建设田园型城市、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4项科研成果被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

三、坚持人才强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标准,积极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师资建设新思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第一,是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建立完善了教师培训和锻炼机制,定期推荐教师参加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进修的同时,推动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目前,全校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每名教师都有两次以上的中央党校进修和部门岗位实践经历。

第二,牢固树立“小党校、大师资”的理念,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专家学者中聘请兼职教授,组成了结构独特的师资队伍。两年来,共聘任兼职教授23名,建成了高层次师资库,第三,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邀请省委党校、河北师大、邢台学院等院校专家学者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校讲学,有力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仅去年就有18名专家学者和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来校作报告。

四、坚持从严治校,全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们牢牢把握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把从严治校的理念贯穿到党校的全部工作中,进一步端正学风、校风、教风,不断提高党校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第一,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的全过程,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展了 “讲党性、促和谐、争一流 ”等主题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整改提高和对标争创,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转变了作风,使党校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第二,始终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党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不完善的制度进行了修订,出台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不断推动党校管理走上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三,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党校创新发展的“生命线”,从制度上规范学员学习、生活、党性锻炼、考察实习等行为,并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及时反馈学员单位并抄送组织部门,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始终把机制创新作为提高党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全面推行行政后勤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专业的餐饮公司经营学员餐厅,实行学员楼经理负责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益和保障水平。

近两年来,党校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许多工作距离一流党校还有较大的差距。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规律,力争在大规模培训干部上有新举措,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新起色,在教学科研上有新突破,在后勤管理上有新提高,努力建设一流市级党校,不断开创党校事业新局面。

第三篇: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中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嵇慧斌 2011年07月06日12:5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现有社会组织党组织8家,党员190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探索与实践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一是抓组建。根据社会组织规模不等、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抓党组织组建工作,扩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目前,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100%。二是抓队伍。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把发展党员重点放在经营管理者、科技骨干和一线优秀青年上,在发展过程中,严把程序关、质量关。同时,在社会组织中开展了把业务能手、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管理骨干“双向培养”工作,目前,全区社会组织共培养党员能手18人,发展能手党员42人。三是抓管理。区委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条块结合”的原则,将有规模、有潜力、员工队伍稳定的5户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企业工委直接管理,其他3户社会组织党组织划归乡镇、街道管理。制定了《区委常委包扶社会组织党建联系点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党建联系点8个,区委领导主动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26次。

二、建立机制,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区委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先后实施了“先锋基础工程”、创建“五个好”党组织、“党员示范街”、“党员先锋岗”、“科学发展在身边”等主题实践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创建“五个好”党组织的意见》、《关于对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派驻党建联络员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建立目标机制。各级党组织自上而下层层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区委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的典型事例,以点带面,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党组织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载体,推动“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区委针对社会组织的特点,采取“五个三”措施,即做到“三个有利于”,坚持一切有利于学习、一切有利于工作、一切有利于员工心情舒畅的原则;做到“三个兼顾”,兼顾学习和工作、兼顾提高思想认识和提高劳动效率、兼顾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与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效益;做到“三个明确”,明确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努力做到“三个满足与三个期待”,满足职工获得更大实惠的新期待,满足职工更高精神需求的新期待,满足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新期待;努力做到“三个建立”,建立起社会组织与职工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起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群团组织新型的工作关系,建立起安全、稳定的工作秩序。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与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全区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创建党建品牌。区委努力创建具有西安区社会组织特色的党建品牌,形成了具有西安区特点的党建品牌。西安区个私协党委创建的党员示范街,被评为市级党建品牌,示范街的党员、积极分子诚信经营、不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营业额也增长了30%以上。西安区阳光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创建的“心聚党旗下,永远跟党走”的党建品牌围绕精心育人目标,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党总支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多多摄影党支部开展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靺鞨绣的攻关活动,成功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知识产权专利,靺鞨绣代表黑龙江进入上海世博会,产品已畅销国内外,销售额突破300万元。阳光外国语学院党组织以开展“五爱教育”为载体,通过联合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方式,在学生中普及党的知识,树立了党的威信。博爱医院党总支开展了“创五好、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党员先锋示范岗,在全院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热潮。

第四篇: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按照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市于去年以来稳步推进了乡镇(含场、街道,下同)机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我市高度重视乡镇女干部配备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改革后合并乡镇为94个,配有一名以上女领导干部的85个,占总数的90.4,比改革前提高5.9。乡镇女党政一把手比例得到了提高,改革后乡镇党政班子一把手94人,其中女党政一把手5人,占5.3,比改革前提高1.1。此外,全市乡镇女领导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优化了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和配置女干部的重要性,把乡镇女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备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女干部工作的相关文件,专题研究乡镇机构改革中女干部的配备问题,明确提出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配备的原则、目标要求等,并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学习,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市委书记蒋作斌多次强调:“原则上乡镇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一名女干部”、“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各区县(市)汇报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方案时,市委组织部按市委要求,严格把关,确保了乡镇女领导干部配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好范文出品]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加大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多层面的培训、专题报告等形式,一方面,教育引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女性参政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对妇女及妇女工作的关注,形成了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破除了以往三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一是破除乡镇工作中“女不如男”的旧观念。打破男女性别界线,注意发现女干部在乡镇工作的特长和优势,不求全责备,全面地、发展地、客观地看待女干部。二是破除“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的偏见。在选配一把手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一把手,适合提正职就提正职,努力克服“女同志不能挑大梁”,“只能当配角”的片面认识。南县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万华,2004年11月以前一直在县直单位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不很丰富,任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后,敢于开拓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在机构改革中,浪拨湖乡和牧鹿湖乡合并组建新的浪拨湖乡,南县县委经过充分酝酿,从有利于加强女干部培养等因素出发,决定由万华担任新的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三是破除“女同志搞经济工作不行”的观念。克服以往妇女干部分管意识形态、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的多、分管经济等其它工作的少的现象,在选拔上注重挑选一些熟悉经济工作的女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在培养上,有计划、有意识地把一些有经营头脑和发展潜力的女干部,放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改革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着重提高她们领导经济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市95名女乡镇领导干部中,分管经济工作的有36人,占总数的37.9。

三、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在女干部配备工作中,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不盲目追求数量和比例,努力做到积极稳妥,确保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三点:一是认真澄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市委和区县(市)委领导带队下乡调研,注意找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交心谈心,摸清她们的思想动态;组织专门调研组,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就乡镇机构、女性班子成员配备等问题广泛征求妇联等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澄清了底子。二是坚持人岗相适原则,把女干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根据女干部个人能力、业绩情况,决定女干部在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中合适的职务人选,如沅江市原南咀镇党委委员万红桃同志,有林业技术专长,改革后,市委决定由她担任新的南咀镇主管农林业的副镇长,同时,在乡镇长助理人选中,优先考虑使用女干部。三是注重科学调配,确保妇女干部配备的质量和数量。各区县(市)都印制和下发了专门的民主测评表和全额定向推荐表,在民主测试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条件,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合理调配。对个别乡镇班子内没有合适女干部人选的,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调配来解决,保证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的比例和质量。如桃江县通过科学调配,改革后全县15个乡镇,每个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100。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市乡镇女领导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我市在机构改革中还有针对性的加强乡镇女后

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女干部人才档案库。桃江、赫山、南县、沅江、安化、资阳等地组织部与妇联加强合作,分工负责,县妇联分类建立了妇女人才档案,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女科级干部和女科级后备干部档案,专人负责。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女干部的培训。赫山、安化等地先后举办乡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班,组织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管理、科技知

识等。三是加大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力度。目前,我们正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女干部到外地学习锻炼,或抽调她们参加全市一些“急、难、险、重”中心工作,开阔她们的视野,提升她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五篇: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 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 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按照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市于去年以来稳步推进了乡镇(含场、街道,下同)机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我市高度重视乡镇女干部配备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改革后合并乡镇为94个,配有一名以上女领导干部的85个,占总数的90.4%,比改革前提高5.9%。乡镇女党政一把手比例得到了提高,改革后乡镇党政班子一把手94人,其中女党政一把手5人,占5.3%,比改革前提高1.1%。此外,全市乡镇女领导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优化了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和配置女干部的重要性,把乡镇女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备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女干部工作的相关文件,专题研究乡镇机构改革中女干部的配备问题,明确提出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配备的原则、目标要求等,并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学习,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市委书记蒋作斌多次强调:“原则上乡镇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一名女干部”、“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各区县(市)汇报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方案时,市委组织部按市委要求,严格把关,确保了乡镇女领导干部配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本文出自新世纪秘书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加大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多层面的培训、专题报告等形式,一方面,教育引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女性参政的典型人物www.xiexiebang.com 和先进事迹、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对妇女及妇女工作的关注,形成了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破除了以往三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一是破除乡镇工作中“女不如男”的旧观念。打破男女性别界线,注意发现女干部在乡镇工作的特长和优势,不求全责备,全面地、发展地、客观地看待女干部。二是破除“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的偏见。在选配一把手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一把手,适合提正职就提正职,努力克服“女同志不能挑大梁”,“只能当配角”的片面认识。南县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万华,2004年11月以前一直在县直单位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不很丰富,任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后,敢于开拓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在机构改革中,浪拨湖乡和牧鹿湖乡合并组建新的浪拨湖乡,南县县委经过充分酝酿,从有利于加强女干部培养等因素出发,决定由万华担任新的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三是破除“女同志搞经济工作不行”的观念。克服以往妇女干部分管意识形态、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的多、分管经济等其它工作的少的现象,在选拔上注重挑选一些熟悉经济工作的女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在培养上,有计划、有意识地把一些有经营头脑和发展潜力的女干部,放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改革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着重提高她们领导经济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市95名女乡镇领导干部中,分管经济工作的有36 人,占总数的37.9 %。

三、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在女干部配备工作中,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不盲目追求数量和比例,努力做到积极稳妥,确保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三点:一是认真澄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市委和区县(市)委领导带队下乡调研,注意找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交心谈心,摸清她们的思想动态;组织专门调研组,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就乡镇机构、女性班子成员配备等问题广泛征求妇联等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澄清了底子。二是坚持www.xiexiebang.com人岗相适原则,把女干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根据女干部个人能力、业绩情况,决定女干部在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中合适的职务人选,如沅江市原南咀镇党委委员万红桃同志,有林业技术专长,改革后,市委决定由她担任新的南咀镇主管农林业的副镇长,同时,在乡镇长助理人选中,优先考虑使用女干部。三是注重科学调配,确保妇女干部配备的质量和数量。各区县(市)都印制和下发了专门的民主测评表和全额定向推荐表,在民主测试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条件,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合理调配。对个别乡镇班子内没有合适女干部人选的,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调配来解决,保证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的比例和质量。如桃江县通过科学调配,改革后全县15个乡镇,每个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100%。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市乡镇女领导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我市在机构改革中还有针对性的加强乡镇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女干部人才档案库。桃江、赫山、南县、沅江、安化、资阳等地组织部与妇联加强合作,分工负责,县妇联分类建立了妇女人才档案,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女科级干部和女科级后备干部档案,专人负责。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女干部的培训。赫山、安化等地先后举办乡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班,组织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管理、科技知识等。三是加大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力度。目前,我们正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女干部到外地学习锻炼,或抽调她们参加全市一些“急、难、险、重”中心工作,开阔她们的视野,提升她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www.xiexiebang.com

下载以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强化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强化公安侦查取证工作规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