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9: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

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我国的珍惜动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阅读教材中所给的几种珍惜动物的资料,使学生认识我国常见的珍惜动物及它们的生存状况,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找出珍惜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同时,使学生掌握如何查阅资料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珍惜动物的基本保护措施,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珍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我国主要的珍惜动物。

2.举例说明我国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和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3.概述研究动物科学的一般方法的基本含义及过程。

二、能力目标

掌握如何查阅资料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目标

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珍爱动物的意识。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我国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和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教学媒体

幻灯片、投影仪、大屏幕、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幅员辽阔且具有复杂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特有的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珍惜动物有100多种。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国的珍惜动物。

新课教学

教师: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了一位教授在深山考察白头叶猴的事迹。他在电视中说:“如果不把这里的环境保护好,人和白头叶猴将同归于尽。”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思考这段话。

教师:为什么动物的生活与我们人类这样息息相关? 学生:1.与人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2.在人类健康保健中起重要作用。3.在人类的娱乐和旅游中起重要作用。4.在人类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作用。教师:生活在我国的珍惜动物还有哪些?

学生: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褐马鸡、白鳍豚、朱鹮、华南虎等。教师:它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呢?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华南虎的现况。(投影)华南虎(中国虎)的现状

华南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濒临灭绝最为危险的一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估计世界上仅有20~30只野生华南虎,现在可能连这个数量也不到了。现在世界上还有50只左右华南虎生活在中国18个动物园中,两只在“拯救中国虎”南非野化基地。华南虎是老虎最小的几个亚种中的一种。雄虎从头到尾身长估计2.5米,体重接近150公斤;母虎更小,身长估计23米,体重接近110公斤。它们毛皮上的条纹既短又狭窄,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比起来条纹之间的间距较大。

华南虎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相当广泛的分布区。即使到了现代,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以及陕西、陇东、豫南和晋南的个别地区均有华南虎的分布。根据20世纪50年代统计,曾经捕到或确实发现华南虎的地点曾经有13个省区,如湖南、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浙江、湖北、四川、河南、陕西、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湖南和江西省是华南虎的分布中心,数量最多,周围的广东、广西、福建和贵州当时也有一定数量,分布也比较均匀。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华南虎的分布区急剧缩小,种群数量下降很快。近年来,华南和仅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浙江省人口稀少的山区偶尔有发现过活动痕迹,数量已非常稀少。在1970年末全国野生华南虎数量据估计为40~80只,1980年末全国华南虎数量估计为30~80只,1990~1992年林业部与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四省华南虎及栖息地调查,结果是我国尚分布有华南虎20~30只左右。

思考:我国华南虎的生存状况如何?学生:就这么几只老虎了呀!看来老虎的生存状况真是不好。

教师:其他的野生动物呢?

学生:其实不光是老虎的生存状况不好,其他的野生动物也差不多。像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它仅吃竹子,但适合它吃的箭竹却在不断减少,适合它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它的数量也不多了。

学生:东北虎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和吉林长白山地区。由于它的繁殖能力很低,加之生态环境得破坏,食物得缺乏和人为猎捕,东北虎野生种群已接近于灭绝的边缘。东北虎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学生:藏羚是我国特有得动物,分布在青藏高原。目前由于不法分子偷猎等原因,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已濒临灭绝。藏羚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学生:金丝猴是我国特产得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分布地区得经济落后,人口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消耗迅速加快,使金丝猴栖息地的范围不断缩小,造成它们得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已经到了灭绝得边缘。金丝猴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得行列了。

学生:还有扬子鳄、褐马鸡、朱鹮等都已经濒临灭绝被列为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学生:人类中一些不法分子的滥捕乱杀对野生珍稀动物的威胁更大一些。我看到过报道,说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大量杀野生的羚羊,就是为了要它的角。

学生:人的正常的经济活动也会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命。由于水上航运繁忙,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白鳍豚,有些竟被轮船的螺旋桨活活绞死。

学生:工厂生产中产生的有毒的物质,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空气、水体、土壤都有很大的污染,有好多动物都被毒死了。

教师:好,分析得不错。野生动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你觉得哪些办法好呢?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严厉打击偷猎犯罪活动,减少环境污染。

学生:关键是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对快要灭绝的动物进行特别保护,实行人工饲养、繁殖。

教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措施有: 1.严禁乱捕滥猎 2.设立禁猎区 3.设立自然保护区 4.加强立法&执法 5.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

教师: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守住这份财富,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为人类造福。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珍稀动物,以及我国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措施。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我国的珍稀动物

一、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我国珍稀动物的生活现状

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措施

第二篇:第四节 动物1

第四节 动物

(一)1.tiger 老虎

2.lion 狮子

3.horse 马

4.fox 狐狸

5.mouse 家鼠

6.fish 鱼

7.crab 螃蟹

8.dog 狗

9.pig 猪

10.cat 猫

第三篇: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已接近100%,对于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学生也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节课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节内容计划两课时完成。

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导入本节知识的,将学生引入到“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中来。

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内容:

.以小品“超生游击队”情节为探究线索的──“超生的后果”。

2.以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采用数学推算方法来进行的探究──“晚育的意义”。

3.以分析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述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技能目标

.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以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本章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搜集、课堂讨论归纳,组织学生观看小品,教师自制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材料用具

《超生游击队》小品的碟片。

进行探究活动的用具:乒乓球或卡片等。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

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参考资料

“各国的国民收入比较”资料。

优生优育的方法。

【课题】计划生育(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虽说一个个新生儿的落地,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是,人口的急剧膨胀却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也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课前搜集各国的国民收入情况资料。

2、课上进行比较、讨论、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

从资料的分析,理解人口过多是造成我国人均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出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人口明显增加的经历,计算三次所用的时间及规律。

2.第二、三次人口增长率明显加快,你推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结:人口的急剧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晌、为了保护生物圈,为了人类世世代代能有美好生活居住环境,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学生分组对书本P18页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搜集的“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所提供的数据来进一步分析,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造成的什么样的影响?

.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锻炼分析研究材料的能力。

附:

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

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项最新世界各国人均收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瑞士以人均年收入38,350美元蝉联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第二名是挪威,32,880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日本,32,230美元;丹麦以32,030美元名列第四;美国居第五,国民平均年收入为30,600美元。列六到十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奥地利、德国、瑞典、比利时。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中国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40位,人均800-900美元,是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40%,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6%,这个水平之低代表着中国的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但从中国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是非常有希望的:

年份

增长速度

人均收入

诊断性评价:

要想立即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场白一定要能吸引他们,“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与同学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能激发他们的思考,这种方式的导入,在实践中很成功。

但同学们在分析造成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时,由于历史知识有限,对书中所提供的材料数据分析不到位,并且消耗了较长的教学时间。

二、计划生育: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质,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晚婚: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出生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组织学生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进行相关的模拟探究活动:

.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违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2.这些人不能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的政策,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们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学习有关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观看小品

3.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4.进行模拟性的探究活动。

.初步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2.用模拟探究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归纳,加深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

3.通过模拟性探究活动,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同“计划生育”国策中少生这一重要内容。

[探究活动一]“超生游击队”带来的后果

上面的问题2可以以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利用“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的简单的游戏活动:即在20张卡片中随机抽取出X或y的卡片或黄、白乒乓球,每一次以生男孩为终点,然后来统计出所需要的数据。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抽取的家庭数目越多越精确,每个小组中可由不同同学来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汇总计算。

0

总数

男孩是第几胎

数目

男、女数目比例:

每个家庭平均生几胎:

问题与假设:

.假设有1亿个家庭采取了《超生游击队》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这样的生殖方式不符合“计划生育”国策中的哪几条?

3.在你的周围有这样的家庭存在吗?请在课后进行调查统计。

诊断性评价:

教师以小品中的情节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比以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并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很强。

小结:

从[探究活动一]中,同学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提出新问题:

有人认为“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不能为生男孩而违反计划生育这一国策。

2.少生孩子可以稳定低的生育水平。

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分析活动。

通过学生的模拟探究活动,使学生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口的过多,而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探究活动二]晚育的意义

背景:“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问题:晚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

探究思路: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进行探究,可选择以下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假设A、B两对夫妇,A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B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100年以后,A和B的后代各有几代?假设A和B各有1亿对夫妇,100年后B比A要少生多少人?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

2.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

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能生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第一种情况的生育水平?

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数字化情境探究,调动学生的探究激情,并组织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晚育与少生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才能为晚育提供一定的保证?

3.晚育会对人们生活、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吗?试举例。

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

学生分小组按照数字化情境进行推算。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本组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1亿人;B夫妇实施了晚育。

2.第一种情况:5千万人;

第二种情况:1千万人;5年。

表达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拟定的问题情境以及得出的结论,选派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结论及观点。

让学生的用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来代替教师的单纯性讲解,更易建构知识。

诊断性评价:

这个探究活动是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目的明确,操作简单,让学生尝试着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学探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也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了训练。

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计算速度教师不易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时间不够而使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小结

从[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得到了什么体会?

提出新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夫妻身体健康,结婚前和怀孕后不需要检查,也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晚育也可以减少人口的增长。

2.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并在婚后推迟2~3年生育。

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分析活动。

利用模拟探究活动,加深同学们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中的晚婚、晚育这一点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

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同学们,你们可能看见过一些患先天痴呆、白化病或者侏儒症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却都是正常人,这些父母双方怎么会生下这些具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的呢?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来向大家说明“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出生一个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2.怎样才能避免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出生?

3.回家询问下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母亲在生你之前和怀孕期间,都进行了哪些相关检查?这些检查带来了什么好处?

教师在课前要筛选学生查询的资料,课堂内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保证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2.学生课上分组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

3.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生上台交流各组结论;

5.全班学生达成共识:优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益处,并能举例说明。

通过此次探究性活动,可使学生对计划生育中“优生”这一知识点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锻炼学生查找资料、交流表达、分工合作的能力。

诊断性评价:

本次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明确分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内有效组织,通过交流、分析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逐步引导学生探究计划生育中的“优生”这一政策的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但有些同学查找的资料与本次教学关联不大。如遗传病的危害等,因此教师在课前最好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选择好相关的资料内容,请占有不同资料的学生上台交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中来,不要造成整个教学“走题”和“拖堂”的现象。

小结

.从探究活动三中,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2.有哪些方法可保证“优生”?

.优生可提高全民族人口的基本素质,减少由于遗传性疾病人的出生给社会、家庭造成的危害。

2.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

三、总结

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用“各国人均收入情况”资料来导入新课,是本节课能上成功的关键之一。它为本节课教学的情境创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此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下面的探究活动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开端作用。

其次,在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探究性活动”为学生的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宗旨,“探究性活动”分别采用了模拟情境探究、数学推算方法探究、资料分析方法探究这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以促进学生对计划生育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四个知识点的理解。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为教学带来了不同的益处。

.学生根据小品剧情所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由于有了电视小品的观看和学生模拟情境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很大,所建构的概念比起教师反复讲解、反复强调所建构的概念要牢固,学生也更乐意接受、更乐意去探究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

2.学生通过模拟数字情境的探究活动,给了学生以真实的感受,比起单纯说教所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在自身的参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概念。

3.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体会到了共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全班的交流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学习的快乐。学生从中得到自我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概念,教师不要过于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生的计算结果,不要在计算上消耗过多的时间而耽搁教学任务的进行。以学生小组为主的查找资料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在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学生所查找的材料不能完全符合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寻找材料提供相关的网站、图书、杂志等内容,不必占用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活动,教师要精选问题,着眼点要小,涉及面要宽,让所有学生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都能有所提高。

第四篇:第四节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四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所以本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教学策略

本校学生家住农村的占大多数,所以学生对动物、植物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的很多,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举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到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举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资源准备

1、准备一个小型水族箱,里面生活着水生生物

2、课件

六、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察水族箱,听一段优美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对课本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4、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5、观察录像,讨论分析动物与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6、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7、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8、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的意义。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九、巩固练习

生态系统的组成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交流、讨论,所以怎样更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

第五篇: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②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下载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节 我国的珍惜动物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设计

    第四节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

    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 课前部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 (3)学会运用......

    第四节 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第四节 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2、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居室污......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二节,本节主要任务如下,一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说出......

    珍惜动物.doc

    不要让动物和人类成为一部“相斫书” ——读《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有感 桐乡市实验教育集团中山小学404班郑佳颖 非洲之父史怀哲说过:当悲悯之心能不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

    第四节《留下精彩》教学设计

    《留下精彩》教学设计平远县城南中学 钟新玉 一、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是认知和技能的有机结合,注重应用。随着......

    第四节 俄罗斯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的流向。 3、运用......

    第四节 俄罗斯_教学设计_教案[范文模版]

    第四节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