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终结帐前应关注的税务问题[小编推荐]
年终结帐前应关注的税务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网
一、正确核算收入项目:重点关注
1、赊销,延迟变现销售行为
2、视同销售
3、废料销售
4、包装物收入
5、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
6、超过一年以上的建筑。安装,装配工程的劳务收入
7、利息收入
8、应付未付收入
9、资产盘盈收入
10、财产转让收入
视同销售
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
包装物收入
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买方的,应确认为收入,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逾期是指按照合同规定已逾期未返还的押金。
纳税人为销售货物出租出借包装物而收取的押金,无论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长短,超过一年(含一年)以上仍不退还的均并入销售额征税。企业向有长期固定购销关系的客户收取的可循环使用包装物的押金,其收取的合理的押金在循环期间不作为收入。
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
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总收入征税,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外资企业根据税法的规定,对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筹办期内取得 的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减除与上述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应当作为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并依照税法第五条、第七条规定(仅适用经济特区的生 产性企业)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可以不作为计算减免税优惠期的获利年度。
超过一年以上的建筑。安装,装配工程的劳务收入建筑、安装、装配工程的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按以完工进度 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收入项目下的财务处理重点
1、盘点实物、盘点帐务(仓库帐、往来帐、成本、费用帐);
1)、对实物比帐面缺少部分是否属于应计收入行为,及时调整作收入处理;
2)、已收取款项的收入项目是否尚挂在往来帐中未调整总收入;
3)、对长期应付未付款项是否已达税法规定年限应计收入处理;
4)、对费用、成本、资产项目中的直接计减收入行为是否符合规定。
2、废料收入是否已在帐上反映,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的客观情况;
3、公司是否有规范的盘点制度,有对盘盈资产是否已作帐务处理;
4、往来应收款项中有否企业间借货,是否计提了当年应收利息;
5、按完工进度和工程量确定收入,是否已有足够客观依据。
二、正确核算费用项目:重点关注
1.关注利息:
①列支标准用途 ②对外投资借款及关联方具体规定 ③集团模式 ④资本化的规定
列支标准。用途
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企业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标准(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向 个人借款利息支出及经批准集资的利息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我县暂确定为12%)计算数额以内部分,准予按实扣除。纳税人利息 支出在税前扣除应附借款合同及合法凭据(支付给企业的为有税务机关监制章的收款收据或地税发票、支付给个人的为地税发票)
纳税人发生的经营性借款费用,符合上述对利息水平限定条件的,可以直接扣除。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将其资本化,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当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
对外投资借款及关联方具体规定
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从关联方借入资金,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50%以内的部分,符合上述对利息水平限定条件的,可以直接扣除。
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上述对利息水平限定条件的,可以直接扣除,不需要资本化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
集团模式下的利息列支
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之间的资金管理模式符合“集团公司统一贷款,所属企业申请使用”的,所属企业所承担的相应利息可税前扣除,如集团所属企业利用集团的贷款再次向下一级企业拨付资金,下一级企业所承担的相应利息也可税前扣除。所属企业可税前扣除的利息,不得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
利息资本化的有关规定
有关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购置固定资产时,如果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其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直接在发生当期扣除;但如果中断是使购置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程序,则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仍应予资本化。
(2)企业借款除非明确用于开发无形资产,一般情况下,不将非指明用途的借款费用分配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如果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无形资产的费用,已按技术开发费(研究开发费)进行归集的,有关开发所需借款的利息费用按技术开发费用的有关规定,可以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管理费用,而不予资本化。
(3)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与借款期间长短无直接关系。如果某纳税年度企业发生长期借款,并且没有指定用途,当期也没有发生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则其借款费用全部可直接扣除。但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企业除外。
(4)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除购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外,计入开办费。
外资企业的特殊规定:
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外资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予列支。
利息项目下的财务处理重点
1、有否需要有单独资本化项目需要从财务费用中转出;
2、建议集团内资金(关联企业间)统一个帐务往来结算;
3、年度间的利息支出是否需要通过预提费用来调整;
4、关注超标准、非合法列支凭证的利息列支项目;
5、外资企业准备利息列支报备案资料。
2、关注工资
①工资薪金支出范围
②列支标准
③支付时间规定
④三项经费的列提
工资薪金支出范围
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 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含差旅费津贴)、补贴(含地区补贴、物价补贴和误餐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纳税人发生的下列支出,不作为工资薪金支出:(4)各项劳动保护支出;(7)独生子女补贴;(8)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列支标准
自2006年7月1日起,将企业工资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调整为人均每月1600元。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上述扣除限额以内的部分,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超过上述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对企业在2006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工资仍按政策调整前的扣除标准执行,超过规定扣除标准的部分,不得结转到今年后6个月扣除。
支付时间规定
企业在年末已计提的应付工资,应在2006年1月底以前实际支付,否则应调减已计提的工资总额(去年县局内资政策)
三项经费的列提
1、企业按计税工资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可在税前扣除。
2、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企业按计税工资的1.5%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可在税前扣除。
外资企业的规定:
企业支付给中、外籍职工的工资,可由企业董事会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自行决定工资总额并从实列支,但应当对企业的支付标准和所依据的文件及有关资料,上报税务机关备案。
对于年终奖、先进工作者奖、创造发明奖等非经常性的奖励支出,应从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中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
工资项目下的财务处理重点
(1)非工资项目的费用是否单独核算,如冷饮高温费、通讯费、独生子女费、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等;
(2)上、下半年间的工资计提和发放是否单独计列;
(3)尽可能在年底前在帐务中实付工资;
(4)三项经费的准确计提,足额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5)外资企业准备工资报批备案资料。
3.关注限额性费用
业务招待费 广告费 业务宣传费 劳动保护费
通讯费:仍按主要负责人500元/月,其他人员300元/月标准掌握,企业应在2月底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保险费:企业为全体雇员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不超过本企业工资总额5%的范围内、补充医疗保险在不超过本企业工资总额4%的范围内,可在税前扣除上述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计算的基数一致。
劳动保护费
1、企业发生的劳动保护费据实列支。
2、对属于职工劳动保护费范围的服装费支出,盈利企业按在职允许着装的职工人均1000元/年以内按实税前扣除,亏损企业按在职允许着装的职工人均700元/年以内按实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特殊工种职工的劳动保护服的支出费用可从实列支。
3、每年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的时间为4个月,其中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0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95元。企业职工防暑降温补贴可在上述标准内,在税前据实扣除。
4、企业以劳动保护支出的名义发放现金的,应一并计入工资总额。
限额性费用的财务处理重点
(1)、是否单独设置归案科目;
(2)、是否已足额享受,非足额时,有否计入其他科目的费用;
(3)、超额列支情况下,是否有归案错误情况,或选择其他列支途径。
4.关注折旧
折旧范围
折旧率和折旧政策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 资的原始凭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购置固定资产(包括拍买购入),必须取得正式发票。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确认,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已使用过固定 资产的新旧磨损程度、使用情况以及是否进行改良等因素合理估计新旧程度,与该固定资产的法定折旧年限相乘确定。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难以准确估计的,可参 考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鉴定。企业按税务机关确定的年限计算税前可扣除的折旧。
折旧项目下财务处理重点:
(1)、新增固定资产的归类、折旧率、已提折旧是否符合政策;
(2)、是否有停用与其他未予列支折旧的固定资产;
(3)、是否足额准确计提(未提足和超提都是损失)。
5.关注摊销
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 待摊费用 低值易耗品
摊销项目下财务处理重点:
正确汇集费用,当年应摊销部分在年末一次性计入成本、准备金项目下财务处理重点:
(1)、内资企业按政策提足坏帐准备;
(2)、其他税法上未予列支的准备金尽可能不要计提。
6.关注准备金
可提坏帐准备的标准和方法 其他准备金
关于坏帐准备金的提取范围
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可提取5‰的坏帐准备金在税前扣除。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帐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即:企业应当 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帐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包括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和应收票据转入“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科目后计提坏帐准备,向职工个人的垫付款项不得计提坏帐准备。
关于企业提取的准备金
(1)、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据实扣除的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准备、风险准备或工资准备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帐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上述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按提取准备前的帐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金额。
(3)、企业已提取并作纳税调整的各项准备,如因确凿证据表明属于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原则,并已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的,可作相反纳税调整。
7.关注佣金
纳税人发生的佣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计入销售费用:
(1)、有合法真实凭证;
(2)、支付的对象必须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支付对象不含本企业雇员);
(3)、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
8.关注技术开发费
范围
条件
列支申报程序
纳税人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应在年度申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审核手续并上报县局,同时报送以下资料:
(1)、由县以上科技部门认可的技术项目开发计划(立项书)和技术开发费预算;
(2)、技术开发专门机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上年及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项目和发生额的有效凭据和实际支出明细表。
关注技术开发费
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 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 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管理
取消该审批项目后,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改由纳税人根据上述政策规定自主申报扣除。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纳税人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必须帐证健全,并能从不同会计科目中准确归集技术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
2.纳税人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应报送以下材料:技术项目开发计划(立项书)和技术开发费预算;技术研发专门机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上年及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项目和发生额的有效凭据。
3.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认真审查评估。着重审查其帐证是否健全,技术开发费用的范围是否符合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的规定。对帐证不健全、不能完整、准确提供有关资料的纳税人,不得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
技术开发费项目下的财务处理重点:
(1)、单独设立费用项目;
(2)、足额计入相关费用,特别是:工资、折旧、差旅费、培训费、无形资产摊销等特殊费用;
(3)、准备报批资料。
9.关注特殊费用规定
防伪税控系统设备列支企业购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发生的费用,准予在当期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一次性列支。
技术改造设备列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纳税人因各种原因不列少列、未提少提的有关项目,应在汇算清缴申报时做好纳税申报调整,未调整的,除不得在当年扣除外,也不得转移到以后年度补提补扣。
企业经稽查查实确属善意取得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入货物实际支付的不含税价款,在结转成本时,准予在税前扣除。
10、关注关联企业间费用
纳税人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还不清贷款而由该担保纳税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在税前扣除。
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所税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三、关注财产损失
1、当年损失当年进成本当年抵扣;
2、正常损失。保备证据直接扣除列支;
3、非常损失经审批才能扣除;
4.报审时间规定。证据程序
5.损失不予扣除的列外情况。
财产损失
这里所指的,不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财产正常损耗。主要指:
1、固定资产损失。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不能盈亏相抵)、毁损、报废净损失,是指企业固定资产清理结束并作出相应的会计财务处理后的净损失,即发生损失的固定资产原值加上固定资产清理费减去累计折旧减去残值收入后的净值为损失金额。
2、流动资产损失。企业发生的流动资产盘亏(不能盈亏相抵)、毁损、报废净损失,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清理结束并作出相应财务处理后的净损失,即发生损失的流动资产成本价加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金减残料收入后的净值为损失金额。
3、坏账损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为坏帐损失:
(1)因债务人破产,在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2)因债轰人死亡,在以其遗产偿还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3)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超过2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财产损失中帐务处理重点:
1、盘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2、处理帐务:及时列入当年成本;
3、准备报批材料、及时上报审批。
四、关注不合法凭证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制或取得的不合法凭证,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
企业年末已计提的应交税金及附加、赊购的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及预估入账购入存货已结转销售成本的部分,应在办理年度申报汇算清缴前取得合法有效凭证,否则应作纳税调整。
不合法列支凭证的帐务处理重点:
1、平时严格审查;
2、结帐前关注大额凭证;
3、能调整和挽救的及时处置。
五、关注减免税资格的确认和审批
纳税人符合报批类减免税条件的,最迟在2月底前应提出申请,逾期税务机关不再受理,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必须取得税务机关同意批复,否则不得享受减免税。
六、关于亏损
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连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
税法所指亏损的概念,不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亏损额,而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亏损额经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核实调整后的金额。如果一个企业既有应 税项目,又有免税项目,其应税项目发生亏损时,按照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应是冲抵免税项目后的余额。此外,因纳税调整项目(弥补亏损、联营企 业分回利润、境外收益、技术转让收益、治理三废收益、股息收入、国库券利息收入、国家补贴收入及其他项目)引起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负数,不作年度亏损,不 能用企业下一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
第二篇:个人所得税检查应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土豪”的个人所得税检查应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面对高收入者可能存在的诸多个税申报缴纳问题,站在稽查这个角度应重点关注哪些呢?
一、股权平价转让少缴个税问题
案例一:某海运公司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有两名自然人股东A、B,分别持股60%和40%,该企业专门从事水路货物运输。2011年10月,该公司股东B将所持股权平价转让给自然人C,报表显示,转让时点该企业净资产14960000元,未分配利润—40000元。这一平价转让行为引起了税务机关注意,经过调查发现,2011年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率90%,远高于同类企业,通过进一步调查,检查人员发现了该企业虚列燃油成本造成当年巨额亏损的事实,根据调查结果,该企业调整了会计账务和净资产数额,调整后股权转让时点该企业净资产为17100000.00元,股东B据此计算并补缴了相应的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
分析:虚构一个股权平价转让的事实来规避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常见的、不太高明的税务筹划方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7号)明确规定:自然人转让所投资企业股权(份)(以下简称股权转让)取得所得,按照公平交易价格计算并确定计税依据。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可采取以下核定方法,其中,参照每股净资产或纳税人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股权转让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一文件使不正常的平价转让面临很大的税务风险。
经验分享:股权平价转让少缴个税问题的检查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难以获取案源信息,二是股权转让价格的真实性难确定。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规定,个人股权转让完成交易以后,负有纳税义务的转让方或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受让方,应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并取得完税证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工商部门并没有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很多个人股权转让完成交易以后,在未申报纳税的情况下,直接到工商局办理了变更手续。所以,稽查部门应主动与工商部门联系获取股权交易信息,并从中选择稽查案源。对股权转让价格确定问题,检查人员应当深入调查,努力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如所获资料仍不足以确定转让价格的,可以考虑引进中介机构对被转让股权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核、评估,以确定其转让价格是否合理。
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转增股本少缴个税问题
案例二:某稽查局2010年在对某企业实施稽查时发现,L有限公司股东为十名自然人,在2007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造,2009年10月,为了实现快速扩张,在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股东大会决定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并分配到各股东名下,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股票溢价
3000万元
贷:实收资本
3000万元
此过程中,未申报缴纳与转增股本有关的个税,被查单位财务人员的解释是,转增股本的是股票溢价,属于国税函〔1998〕289号文件规定免征个税的范围。但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并非上市公司,其资本公积——股票溢价是在2008年由盈余公积转来,并非股票溢价,不属于免征个税的范围,检查人员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处罚。
分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和《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289号)规定,只有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才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本案中盈余公积转成资本公积再转增股本,对自然人股东仍旧要征个人所得税。
三、居民纳税人的境内任职或受雇所得由境外支付少缴个税问题
案例三:A公司是以L先生等五名境内居民为股东,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一家投资公司,该公司全资控股在开曼群岛注册的B公司,B公司在香港上市并全资控股境内C公司,L先生等五人同时担任香港B公司和境内C公司高管,B公司无实际业务,C公司为实体企业,从事生物医药生产。税务机关在对境内C公司进行调查时发现,其母公司香港上市的B公司年报显示,近两年,B公司每年都向董事长L先生发放巨额花红(即年终奖),L先生未申报缴纳该所得相应税款,香港亦未扣缴相应税款,税务机关根据《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及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判定,内地对这部分所得有征税权,经过税务机关耐心细致的工作,该所得相应税款终于在境内申报缴纳。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七条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上述案例中,税务机关的处理是有充分依据的。
经验分享:近年来,境内单位和个人通过避税地,利用国家、地区间的税制差异进行避税,呈现出不断增多的态势,居民纳税人的境内任职或受雇所得由境外支付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是其中一种方式。比如,在境外注册壳公司控股境内实体企业,控股股东同时也是担任境外壳公司和境内实体公司高管的自然人,其部分工资薪金由境外壳公司支付等,由于这部分所得信息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避税就容易了很多。因此,这类问题的检查,信息仍是至关重要的,税务机关应全方位、多渠道搜集有关信息,有了信息,查证类似问题就有了保证
第三篇:民营企业应关注的十大问题
民营企业应关注的十大问题
1、民营企业--你的企业文化健康吗? 关于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往往存在四种病症:第一、企业中根本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明确表述,也无所谓什么企业文化。企业从上到下不关心这个话题,从根本上否定企业文化的作用,乃至于否定企业文化的存在。
第二、企业文化是做给外人看的。企业文化是宣传手段,是面子工夫,是时髦,是时尚,企业有很多口号、宣传片和宣传册,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游玩活动。宣传的内容、喊出去的口号与企业的战略决策根本不相关。
第三、企业文化是“说说”听的,主要是“忆苦思甜”的。企业文化往往只注重口头教育,不能通过工作流程规定和制度奖惩引导体现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文化主要是向员工严格要求,讲述“老一辈”创业艰辛故事,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的活动、文件和标语,缺乏必要的激励,只一味地灌输洗脑。第四、企业文化是向别人学的,是“照猫画虎”的。“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创新”等提法风靡大江南北,一时间,许多在员工手册上,在宣传材料写上这些口号的企业多不胜数,根本不管这些提法能不能、以及如何在企业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的提法人云亦云,缺乏与企业创始人或高层的血脉联系,不能针对企业业务的本质特点,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毫无指导意义。
2、民营企业--你有战略管理吗?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民营企业往往存在五种病症:
第一、根本不要战略(管理)。曾有段时间,很有些管理界新锐和新经济的代言人认为,因为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已经不需要什么战略(管理)了,重要的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对很多民营企业家来讲,早非什么新观点了。在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老板的头脑中,赚钱就是战略目标,业务就是战略,认为根本不需要考虑战略问题;
第二、见树不见森林,把业务战略当作公司战略。由于民营企业天生的市场敏感,以及民营企业往往多是从残酷的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再存活发展的。企业高层对业务不仅异常熟悉,而且十分有感情,经常组织讨论业务问题,制订业务战略,因不熟悉而不关心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职能战略;缺乏全局眼光,以业务战略取代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第三、喜欢聪明点子,将战术运用当战略管理。企业家的精明在没有大气的谋划布局时,往往容易失之偏颇。民营企业在捕捉市场机会,解决商业问题时,以个案分析起来,采取的手段总是十分聪明,如增设一个部门,出台一项制度,新开一个分支机构,投资一项新业务,关掉一个工厂等等不一而足,但这种“见招拆招”的应急管理,错把战术当战略,经常在一次次喝彩声中使企业不知不觉地病入膏肓。第四、或好高骛远,或急功近利,不能很好驾驭战略管理,不能很好地平衡远虑近忧。战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驾驭全局,不仅驾驭企业现实,而且驾驭企业未来。战略管理的观点要求民营企业不能好高
1骛远,在收入支撑不足时盲目大举扩张;也要求民营企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谋划长远,同时绘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曲线”。但不幸的是,这种极具指导意义的观点在民营企业并没有太大市场,更不用说实践。
第五、战略信息隐性化,战略信息来源单
一、不完整、不及时,不能实施有效的战略过程管理。企业的战略决策往往基于诸多假设条件之上,而战略一旦制订出来,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假设条件又会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还会产生很多新的战略信息。这些信息自然而然应成为战略调整的重要信息。但在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决策假设信息(排除直觉)多数并没有显性化,其来源多是高层在各种场合听来的片言之语,猛然的灵感触发,对战略实施的过程绩效也没有实时监控。自然也就出现战略多变为战术,不断灵活调整的局面。
3、民营企业--你有管理瓶颈吗? 民营企业往往会遇到三个层次的管理瓶颈:第一、最直接、表象的管理瓶颈--人力资源短缺的瓶颈。民营企业在用人时,往往有股“狠劲”,一般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但却经常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次次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更高数量级的飞跃时,发现人力资源短缺,人力资源成为公司发展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木桶”水平线的提高。这种情况,多半会刺激企业大力招募外部人才,同时也大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的贡献比之其投入,总有相当的滞后性,其需求比之其供给,总有相当的稀缺性,经常流失,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
第二、最根本、复杂的管理瓶颈--规范管理体系的瓶颈。民营企业的管理体系很不规范。决策随意性极强,企业内家族成员遍布。部门设置缺乏科学制衡,却不乏处处制肘之事。岗位编制比例往往超强度配置,1人当作2人用,员工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和上进。管理体系立意不高、气魄不大,不能吸引来人才,不能培养出人才,不能挽留住人才,也不能任用好人才,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必须对原有管理体系作全面更新,以符合新的战略发展需要,不仅从根本上渐进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而且要解决发展机制、分支机构、业务战略等问题。但要建设规范管理体系,又会遇到两个最大问题。首先就是企业最高决策人员思想观念的障碍,受不得规范管理体系约束;其次就是规范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眼前业务发展的影响,很多企业保守派往往以妨碍业务开展为借口反对管理体系建设,成为规范管理体系不能建立起来的最大障碍。
第三、最容易忽视、但关键的管理瓶颈--职能管理瓶颈。由于创业的艰辛和多年市场磨练,民营企业往往高度重视业务管理和业务开拓方面的投入,由于职能管理的经济效果很难直接体现,对职能管理--战略、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领域不够重视,致使职能管理成为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影响企业进一步开疆拓土、冲锋陷阵,变成“能攻不能守”,“后方空虚”“支撑乏力”“粗放式经营”的局面。一些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需要加强职能管理,但一不知道方法,只知道套模式;二不尊重科学规律,一味急功近利。一旦模式套用失败,不能达成近期效果,就怀疑职能管理功效,领导减少关注,企业减少投入,使企业的职能管理沦为“打杂”、“装饰”地位,成为民营企业不能实现管理“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4、民营企业--你有核心竞争力吗?
准确地判断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应该塑造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战略判断,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起于“蓬蒿”,进而登堂入室,“拜相封侯”。对外资竞争者,企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市场、文化和体制特点自然形成的屏障,包括资源供给、劳动力成本、市场空间距离、消费心理等等;对内,成功在很大程度得益于经营者的胆量、关系和智慧,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胆大敢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关系网络,90年代后期的知识经营。
从民营企业群体的整体来讲,不论是市场、文化和体制,还是胆量、关系和智慧,都不能促成民营企业成功进行跨国经营,只能限于“内战内行”,也很难进行“跨代复制”,因为“个人英雄色彩”太重,都还远远谈不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品牌吸引力、创新能力等任何一方面的能力。民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论是尝试确定何者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试图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在慎重考虑的前提下,做出战略判断和决策。
5、民营企业--你的发展速度合适吗?
一个企业发展速度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是销售额增长率,还是市场份额增长率?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才算合适?判断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否合适,主要应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是否严重失调、管理体系运转情况是否严重失调。这是一个纯内部的自我诊断,是一个发展速度不合适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一个企业无论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只要不恰当,第一时间就反映在人力资源状况上,要么忙得混乱不堪,要么闲得无所事事。
第二、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的发展速度是否保持一致。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面对遍地是黄金的市场,只与自己历史销售额、市场规模比较,自我感觉良好。但殊不知,这种速度是有泡沫的,是搭了便车的,并非企业自身运营之功,而且极有可能还处于运营极度混乱。一旦市场形势逆转,将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第三、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相类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相比是否有很大差距。企业总希望垄断以获取最高垄断利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总欲置竞争对手于死地(虽然很难)。随着全球过剩经济的加剧,遍地是黄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的考量中,不能不考虑其竞争对手,当然,这种考量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相类的。
6、民营企业--你的财务战略合理吗?
第一、财务管理体系--规范/集约?随意/粗放?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由家族成员掌管财务,对企业财务状况少有系统、及时的科学分析;老板一支笔审批,缺乏多层次冷静、多角度的审查监督。加
之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一般采取高负债的扩张战略,但又经常有一个高应收款的包袱。这使企业常常面临很大的风险。
第二、资产结构策略--高负债/低负债?高成本/低成本?为应对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选择是,股本融资还是债务融资?高成本融资还是低成本融资?对于这两个问题,一般民营企业经常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或“豪赌”的心态,缺乏理性分析,结果往往带来很大风险,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与高收益高风险的常识相反,当一笔融资具有明确的商业投向和比较肯信的收益,选择债务融资,最大程度地利用财务杠杆,获取高收益,支付低成本将是最佳选择;如果情况相反,则以公司股东或项目股东的方式进行融资,虽则成本较高,涉及诸多管理麻烦,却不失为可取之道。就具体融资而言,根本上取决于融资用途的商业盈利判断,负债率高低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民营企业财务资源的调度能力、资金流的规律性以及高层的风险倾向。
第三、投资理财战略--头寸利用/投资盈利/产业投资?民营企业容易出现无所不在的“投资热情”,支撑这种热情的是老板认为无所不能的经营能力和没有战略方向制约的自由决策;民营企业也比较容易出现“见钱眼开”的痴迷,“赶海弄潮”的时髦;当然,也有企业很谨慎地让资金躺在银行睡觉,偶尔到利用头寸活动活动心眼。三种投资理财战略,对耶?错耶?全在于公司的财务结构和发展战略。公司财务结构符合稳健原则是进行投资理财的前提,头寸利用是投资理财的主要目标。除非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投资型公司,否则不应以投资盈利为目的;除非公司有明确的多元化探索的战略任务,否则不应以产业投资为导向。
7、民营企业--你搞多元化吗?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度成为企业多元化的哲理基础,而生意场的还有一句俗语“做熟不做生”。判断一个企业应不应该搞多元化,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所处行业分析。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前景十分明朗,机会大于威胁,利益足以弥补风险,长远看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多个产业环节,则从客观上不应从事无关多元化业务,最多可进行相关有限多元化。但这只是必要的判断条件,并不是不能多元化的充分条件,还要看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第二、竞争实力分析。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如果相对稳定或靠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同行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则宜坚持核心业务不动摇,不宜盲目多元化。如果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处于维持状态,则多元化战略成为转型战略。
第三、资源潜力分析。从资源潜力上分析,民营企业并不是说不能多元化。关键是看企业平台聚集了什么样的资源。根据资源导向的战略规划思想,民营企业最经常和相对合理的多元化往往是有限相关多元化,主要目的在于原有资源的利用和挖潜。
第四、风险规避分析。从风险规避上分析,民营企业往往容易多元化。但是否多元化,关键看企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行业的发展态势和企业自身地位如何,是否有风险规避的必要和可能?有远见的企业总是提前谋划,逐步将资产从快沉没的船上转移出去,但多元化成功的标准不在于转移出多少资产,而在于转移地是否安全,是否能继续发展。
第五、机会捕捉分析。追逐不断出现的盈利机会往往是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拓展的出发点。捕捉新机会,进行无关多元化的决策键取决于三点:
1、原有业务上升、拓展空间是否已经不大?
2、新机会的捕捉是否要占用老业务大量资源,特别是高层决策资源?
3、新机会的捕捉是否有合适的领军人物负全责,是否能与原有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明确区分?
8、民营企业--你打算上市吗?
上市总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梦想,但民营企业应上市吗?一定要走上市这条路?这要从上市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来考量,再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作分析,才能回答。
第一、通过上市打造企业“高知名度”光环,建立资本运作的平台。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实现量变到质变,实现“管事--管人--管钱”三级飞跃,进行更高层次--资本层面的运作,应追求公开上市,以实现企业更大的发展设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打造这个光环的初衷必须是为企业更高水平的发展服务,不是为企业家个人的虚荣服务。
第二、通过上市摆脱家族的干预,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多是一元化结构,使民营企业不敢把财产交予与其没有财产关系的人经营,不能吸引到优秀人才,不能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通过公众上市的操作,将使企业不得不实行规范化管理。但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够成功,成功的前提是企业的创始人和家族高层真心希望实现管理规范化,而且企业的业务开拓不以个人关系为主要导向,即或出现部分人事波动,亦不碍大局。
第三、通过上市进行融资,聚集社会资本,实现快速扩张或资本套现。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追求上市的根本驱动力。但这种价值却蕴藏最大风险,在上市之前,过程极其复杂,成本极其高昂,在上市之后,每年还必须支付巨额的相关管理成本和股利。而单纯从套现的角度,上市也不一定是最佳套现方式,企业间并购同样可以实现。
9、民营企业--你还是家族化经营吗?
“家族企业”是历史的产物,不仅在中国普遍存在,在国外还久盛不衰。在国外,家族企业不是落后、不规范的代名词,而是聪明智慧、精明能干的象征。在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问题是因为对企业采取了“家族化经营”的方式,而不是家族企业本身。
“家族化经营”的方式存在的温床和最直接表现,就是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企业中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致使企业中怀疑的氛围充斥,决策随意多变、用人唯亲多疑,缺乏激励高压、实行人治管理,缺乏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不断流失优秀人人才,总是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危机。
变革“家族化经营”模式与任用“家族成员”并不矛盾,古人也曾“内举不避亲”。家族企业并不一定是“家族化经营”,关键是确立公开、合理的游戏规则,建立科学的用人程序、决策程序、考核机制、财务
制度。在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组织和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完整、正确的看法和做法,并通过组战略调整、组织变革和制度修订加以贯彻执行,以“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替代“家族化”经营。
10、民营企业--你有营销依赖症吗?
大部分民营企业尝过“短缺经济”的甜头,得益于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往往一个产品做出来,只要广告攻势一开始,营销炒作一上马,短期内就赚的十分可观。这样的经历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容易“刻舟求剑”,在“过剩经济”时代仍就幻想“埋头搞产品、抬头打广告、弯腰拣钞票”的美好画面。仍旧执着于对产品和服务的自我欣赏,不作市场调查。仍旧执着于对短期利益的看重,不注重质量投入。仍旧执着于“甩手掌柜”模式,不关心售后服务。仍旧执着于销售至上观念,不注意品牌形象的价值的维护。
民营企业在“过剩经济”时代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不关心市场调查,不注重产品质量,不关心售后服务,不注重品牌价值的企业,单纯依赖广告宣传,其美好画面将成泡影。民营企业确实应该有“营销依赖症”才是正理,但这个营销更多强调的是“系统的营销”,而不是错将广告、推销当营销。它应涉及对如下四个要素的“依赖”。
第一、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包括对市场、销售以及内部工作界面的明确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程序,以方便调动内部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打造一支精干的销售、市场和服务队伍。
第二、广泛的营销网络覆盖。包括自主终端销售网点、渠道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以广泛的网络覆盖支持“空军(广告宣传)”运来的“伞兵”。否则,空军(广告投入)在没有强大的产品铺陈情况下,将损失惨重。
第三、强大的企业品牌价值。运用公司形象广告、产品广告、企业公关、社会公益事业等多种手段,提高企业品牌的价值含金量。
第四、科学的营销信息分析。营销工作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封闭环”,起于市场营销信息分析,终于市场营销信息分析,并以后者开启下一个螺旋。民营企业的产品决策、营销决策多是源于直觉和片面信息,这样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应该建立外部的或内部的专门信息部门,对拟开发产品进行营销调查,对销售中产品进行跟踪分析,“严重”地依赖营销信息及其分析结果进行决策。
第四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税务干部的十个方面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税务干部的十个方面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税务干部的十个方面2007-02-02 21:54:3
4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税务干部的十个方面
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税务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根本任务是教育和引导税务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促进税收事业的发展。为了把基层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实,新型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要求确立组织与个体双重本位的思想指导,明确其辩证统一关系,充分尊重税务干部个体的个性,挖掘个体潜在的智能,将组织主体——
人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纳入到组织总体奋斗目标上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追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入脑、入心,真正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真正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发展。
我们知道,每一个健康的个体都需要两种类型的关心——社会的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个体没有感到别人对他的关心,从而缺乏一种具有真实基础的对自身价值的意识时,他就不能是正常的,也不可能正确地发挥作用。新征管法的颁布实施,也对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税务干部长期形成的注重税收数量,忽视税收质量的状况已很难适用新的征管要求,如何发挥基层税务干部的潜能,充分调动基层税务干部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身素质,不但关系到税务行业的形象,关系到税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更关系到新征管法落实的质量。因此,基层税务思想政
治工作者一定要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抓住队伍建设的根本,关注基层税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个体,激励个体,从而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税收目标的实现。从关注个体的角度出发,下面从个体的个性、情绪、利益、动机、环境、认知、挫折、实绩、弱点、发展等十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注个性。这里所指的“个性”是指个性特征,是一种精神结构,通常指个人整个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人的个性有气质、性格、能力、智力的差别。关注基层税务干部的个性对于思想工作的识人用人,合理匹配职业岗位以及调整工作策略、增加针对性等都十分有帮助。对基层税务部门培养税务干部的敬业爱岗精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也大有裨益。关注个性可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个体税务人员之间的差异,兴趣爱好、气质、能力特色,从而不致于埋没人才,乱用人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税务干部的潜在能量,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率。
(二)关注情绪。情绪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包含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情绪对人参与现实生活有动机作用、调节作用、交际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转变基层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单有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奏效,应先使其“动情”,才可能有效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关注基层税务干部的情绪,培养基层税务干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好的情绪,方可施放出惊人的力量,否则,否定的情绪则会大大妨碍工作与生活。
(三)关注利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利益意识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将研究基层税务干部的思想与研究思维着的个体的人复归一体,基层税务干部有要求是人性的必然,他们的利益并非空洞的口号,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税务干部的具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基层税务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为基层税务干部的发展、成长服务。理所当然要对税务干部个体的合理正当的利益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个人的困难应给予人文关怀。关注基层税务干部的福利、社会保险、人身安全,改善税务干部的办公、生活条件,鼓励积极进取者学习深造提高素质,甚至基层税务干部的婚姻、家庭等等,从这些关注基层税务干部的自身利益入手,才能点燃他们心灵之光,使他们感受到组织集体的温暖,从而刻苦工作,积极进取。
(四)关注动机。动机是一个人的前进内驱力,对个体发挥生命潜能与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根据人的需求动机特征,调整改革、引导需求、激发动机。目前税收部门建立基层税务干部培训机制,实施各种激励的物质与精神的优惠待遇,对于刺激税务干部为国聚财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大有裨益。另外,关注动机还是对基层税务干部行为的动机考察,如税务人员竞争上岗的动机,入党的动机,是需要注意教育、引导、把关的实际问题。
(五)关注环境。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环境有物质环境,也有精神环境,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的是税收行业软环境的治理,精神环境的优化。要坚持搞好税收行业文化,提高全员素质,建设一支“秉公执法、严守纪律、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税收队伍,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有利于个体优良作风的形成,反过来又能促进税收队伍建设。基层税收单位的优良的工作作风、公平竞争的晋升制度、人事关系的和平共处等都有利于基层税务干部的自身发展和思想导向,有利于税收目标的实现。其次,当基层税务干部发生某一生活事件时,需要对其环境因素加以考察,便于对事件的发生进行全面的归因,以找出可教育的对策。
(六)关注认识。人的认识水平对于个体的生命过程中要作出的无数选择有事关重大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基
层税务干部的认识做工作时,要有实践第一的观念,在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带领工作对象到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如:地税系统对机关领导干部实行“百日下乡”活动,在党员活动中坚持”三位一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的方法改进党的生活。增强了基层税务干部的实践意识和奉献精神。
(七)关注挫折。人在受到挫折时最需要关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挫折。做思想政治工作应有广阔的胸怀,宽厚善良的心。在征管一线的税务干部一面直接面对纳税户,一面是上级管理者,工作之中难免遇到麻烦和挫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恳谈会等形式,个人谈心的办法给予关心和鼓励,引导税务干部战胜挫折,走向新的成功。
(八)关注实绩。看基层税务干部的“知”是否正确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观其“行”,一个知行合一的基层税务
干部必定会是一个有实绩的税务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讲马列的不照马列行事,讲人文科学的行为背离了人文主义的情况普遍存在。基层税务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办法,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税务干部的工作实绩,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将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九)关注弱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对税务人员要关注弱点,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而不是抓他们的小辫子“整人”。要知道,“自知之明”往往是人之所难以做到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基层税务干部的弱点,引导他们去认识并克服人性的弱点,战胜忧虑,战胜压力,奋勇拼搏。
(十)关注发展。求发展是人生最高层次的追求。当今时代的变革,对人生的重新选择,对人生价值的新的追求是当代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渴望,基层税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要做到的事就是为基层税务干部的发展服务,创设
环境和条件,加强素质的全面教育,实现基层税务干部对事业生活发展的愿望。为了做好税收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税务干部的聪明才智,就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竞争上岗等公开、透明的办法选拔晋升税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配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税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基层税务干部主体的过程,加强税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基层税务干部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敬业爱岗,自觉遵纪守法。对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春风化雨般的得到宣传和实践。
第五篇:会计年末结帐需要注意的问题汇总
年末结账需要注意问题汇总 阳光财税系列主题活动材料
会计年末结帐需要注意的问题汇总
前言:由于中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年末结账之前,需要对整体财务情况进行核实确认。一旦封帐,修改起来特别麻烦,而且容易出现问题。下面就是对每个常用会计科目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对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1.会计科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1.1现金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现金余额是否过大,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销售情况、采购情况确定)来具体判断。如果余额过大应及时调整。1.2银行存款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编制或者审查出纳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正确,未达帐项是否真实、合理。
其次,外币帐户是否按照规定调整汇兑损益。1.3应收票据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将余额与没有兑现的应收票据进行核对,检查是否有已经贴现、背书转让的票据没有及时进行帐务处理。1.4应收帐款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有没有记串户的情况,可以将应收款余额与业务部门进行核对,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对方发函确认。结合预收帐款科目检查是否存在多充设置。注意外币明细科目年末是否调整汇兑损益。
1.5存货科目(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需要主要的问题是大额入库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是否取得合法的入账凭证,数量是否准确,入库是否有入库单。检查出入库单据,特别是有编号的单据,是否与入账相符,是否存在缺失情况。
检查存货入账单价波动幅度是否过大,本与以前相比单价波动幅度是否异常,是否存在异常变动的合理原因。
对存货进行年末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库存明细账进行核对。针对盘盈或者盘亏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帐实相符。需要特别注意年末零库存情况。
检查存货出库单价是否采用在税务机关备案的计价方法。重点关注销售数量是否与发票数量一致,是否有多转销售成本的现象。
检查对发生的购货退回、损坏赔偿、销货退回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检查以下逻辑关系“原材料贷方发生额=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借方发生额”、“生产成本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借方发生额”、“库存商品贷方发生额=主营业务成本借方发生额”。
检查暂估入库材料是否冲回。1.6待摊费用
检查是否存在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误计入待摊费用,检查费用入账是否有合理的凭据。
检查费用摊销是否按期摊销,有无多摊销或者少摊销的情况。1.7固定资产
检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照税法要求执行,例如车辆等,检查入账是否有合法的凭据。
对固定资产经营盘点,已经提足折旧并且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清理。年末结账需要注意问题汇总 阳光财税系列主题活动材料
1.8累计折旧
检查折旧年限、折旧率、残值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检查折旧计提的起始时间、是否存在多计提或者少计提的现象,是否存在已提足折旧继续计提的现象。
检查折旧是否分配正确,累计折旧贷方发生额与“制造费用—折旧费”和“管理费用—折旧费”等相关科目是否相符。1.9在建工程
检查是否存在将工程支出直接列入到费用,未进行资本化。结合工程预算报告书审查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是否及时结转固定资产。1.10无形资产
检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照规定归集,是否取得合法凭据。检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是否正确、摊销是否均匀。1.11长期待摊费用
检查长期待摊费用入账价值是否按照规定归集,是否取得合法凭据。检查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是否正确、摊销是否均匀。1.12短期借款
检查短期借款余额是否与银行借款合同一致。检查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按合同规定的期末应付未付款是否正确预提;
检查有关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13应付票据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将余额与客户进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有已经承兑的票据没有及时进行帐务处理。1.14应付账款
重点检查以下账户,确认应付款余额是否正确:1)长期挂长的账户;2)有借方余额的账户;3)业务频繁,而期末余额小的账户;4)很少活动或不活动的账户。1.15预收账款
重点检查 1.16应付工资
检查工资计提的标准是否符合董事会的规定或劳动部门的批示,有无超标的现象; 检查工资费用的分配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合规、合理;工资的领取是否经过本人或代理人签字。
1.17应交税金
检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外购已税材料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2)材料发生非正常损失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以及损失报经税务机关审批的情况; 3)材料销售及视同销售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4)接受捐赠材料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5)修理用备件中有无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 6)因企业确认的材料的入帐价值与税法法规规定的成本存在差异而在处置材料时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18预提费用
检查大额预提费用提取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确定预提金额是否准确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所有预提费用项目是否确属本期、是否确实存在。年末结账需要注意问题汇总 阳光财税系列主题活动材料
检查大额预提费用冲销的记账凭证及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实际用途与预定用途是否相符; 1.19主营业务收入
比较各月主要产品收入波动情况,查询有无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及其原因。将本销售收入与上比较,分析销售价格有无异常变动及其原因。
检查增值税发票及其他发票,有无跨期未确认收入的情况。检查销货合同和库存商品发出记录,是否与收入明细一致。1.20主营业务成本
比较各月主要产品成本波动情况,查询有无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及其原因。将本销售成本与上比较,分析销售成本有无异常变动及其原因。
测算主营业务毛利率是够正常,分析异常波动的原因。1.2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结合应交税金科目中的“未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和“应交消费税”确认计税基数,验算全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计提及缴纳情况是否恰当。
内资出口企业需要特别注明需要按照规定每月根据“出口企业免抵退税汇总表”中第25栏当期免抵税额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22销售费用
与往年及各月间销售费用比较分析,异常波动或重大差异查明原因。与各部门沟通,杜绝费用跨期现象发生。
收到大额发票时,应到网上自行查询发票的真伪,确认不了的发票应到税务机关进行确认。
1.23管理费用
与往年及各月间管理费用比较分析,异常波动或重大差异查明原因。与各部门沟通,杜绝费用跨期现象发生。
收到大额发票时,应到网上自行查询发票的真伪,确认不了的发票应到税务机关进行确认。
1.24财务费用
与往年及各月间财务费用比较分析,异常波动或重大差异查明原因。与各部门沟通,杜绝费用跨期现象发生。1.25营业外支出
检查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的内容,1.26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只是应计入本年费用,影响本年损益的部分。年末会计应自行计算调整所得税项目,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并计提到当年所得税费用。
2.纳税申报表
2.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在填写完12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以后,正事申报以前,需要将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数据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明细账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
核对的数据包括:
1)帐载收入数与申报收入数是否金额一致,明细金额是否一致。2)报表进项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帐载进项税额累计数一致。年末结账需要注意问题汇总 阳光财税系列主题活动材料
3)报表销项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帐载销项税额累计数一致。
4)报表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是否与帐载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一致,出口企业还需与出口退汇总表一致。
5)报表应退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帐载应退税额累计数一致、出口企业还需与出口退税汇总表一致。
6)检查留抵税额是否与“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一致,不一致应在留档报表或者账面做情况说明,注明不符的原因。
7)报表应纳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致。2.2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在填写所得税申报表及其各项附表时,需要注意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文件的要求填写。注意查看填表说明。填写完毕,正事申报之前,应将所得税申报表主表与损益类科目进行认真核对检查。
具体清算要求:我们会另外在所得税清算文件中详细说明。2.3地税申报表
与公司业务部门或合同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检查合同是否全部缴纳印花税。
检查员工的各种报销费用明细、补贴和补助,是否符合免征个人所得税条件,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并入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
检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是否按照规定按期缴纳。2.4需要备案或者报批的事项
需要备案的涉税事项:
1)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 2)工资发放标准及相关制度; 3)差旅费及补助标准;
4)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所得税额的税收优惠; 5)企业所得税过渡的优惠政策;
6)执行到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7)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税的税收优惠;
8)从事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减免税优惠;
9)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减免税优惠; 10)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优惠;
11)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12)创业投资企业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优惠; 13)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所得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 14)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税收优惠;
15)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的税收优惠
16)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17)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不包括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减免税优惠; 18)对小型微利企业适用低税率的后续管理。需要报批的涉税事项:
1)高新技术企业适用低税率;
2)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
3)税后利润再投资于集成电路、封装企业、软件企业退税; 以上报批或备案事项应按照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文件的规定 年末结账需要注意问题汇总 阳光财税系列主题活动材料
3.0会计档案
3.1凭证账簿类
凭证应装订成册,并检查是否是否按顺序装订,是否有断号,跳号的情况。应在凭证封皮上注明企业名称、会计期间、凭证起止号码等相关信息。
会计账簿应该设置齐全,结出余额或发生额。在首页由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签章。按规定粘贴印花。采用电脑记账的单位,应该在结账后,将会计账簿打印齐全,装订成册。3.2报表类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附表
一、附表
二、固定资产抵扣明细表、海关完税凭证清单应按月按顺序装订成册。
所得税季度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应装订成册。地税综合报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应按月装订成册。3.3其他会计资料
一般纳税人应该将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按月装订成册,并与认证汇总通知书和增值税申报表核对。
一般纳税人应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情况按月装订,作废的发票应该三联齐全,并且加盖“误填作废”章。
将半报送税务机关的申请报告,审批文件装订成册。将审计报告、鉴证报告、财务报表装订成册。
出口企业应按照出口企业单证备案制度的规定,将出口相关单证(出口报关单、发票、核销单、箱单、提单等)按规定按月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