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时间:2019-05-13 09: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认为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遵照新教材的特点,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使教材适用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这样不但会提高课堂效率,还会减轻学生负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1教材整合的思考

1.1明确课程标准,理清学科体系是教材整合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对初中历史学科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抛开教材原有的体系和结构。常用的做法就是选择和划分一些重要的领域,或者以地域、国家为依据,依据时间顺序,将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网罗进来,形成一种与教材编排不同的认知结构。

1.2教学要体现主题是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师能否提炼出覆盖教材核心内容、体现鲜明的主题,是有效整合知识关键所在。因此课堂用鲜明的主题来贯穿、归纳、组合历史材料。

如: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经济结构:近代工业兴起。②能源消费结构:煤炭逐步成为主要能源。(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经济结构:重工业成为主导。②能源消费结构:电能、石油、天然气成为新的重要的能源。(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经济结构: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②能源消费结构:以核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广泛发展。

1.3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教材整合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整和教学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炼教材精髓,充实课堂容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材整合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材整合,精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机会,实现了有效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谈几点关于自己教材整合的方法。

2.1课内整合。

将本课学习的内容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使其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实现对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及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串接整合。如:字目顺序调整,字目间的整合,以人物、时间等为线索整合全课。就如:初二上册民族经济的发展,可以打破常规,先讲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然后讲张謇实业救国,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2单元内整合。

理解教材中整个单元与各课之间的联系,大胆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以一条主线进行全局的设计,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如:人物事件等为线索同和单元内容或整合单元各课内容,解决问题。就如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教材而言,由于缺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使得学生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为实现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一方面,适当补充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将第 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和第 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一部分内容与本课进行整合。通过这些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3单元间整合。

按时序整合各单元内容,或按中外历史整合。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进行中外历史的整合,既能时刻了解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又凸显“世界史”的真正含义,以弥补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学习历史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体现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历史的尊重和认同。例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时,学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下一单元的内容《民主法治建设》提前来讲,这样学生就很好的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2.4学科间的整合。

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包容了其他学科的历史发展,特别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教材内容跨越学科的界限,最大限度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科间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一课时,学生们学习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三人的先进事迹后总结出了先进人物的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这是教师随机出示问题。在你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先进人物?作为新一代的你们你将怎样做?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光举出了身边的人物事迹,还举出了一些国家级、市级、县级的先进妇女代表、先进个人等。这样就很好的将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了,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总而言之,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虽然教材的编写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它给我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应分清地区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第二篇: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 作者: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 徐 新 转贴自:人教网 点击数:755 更新时间:2004-8-9 文

章录入:史记 ]

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历史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避免以往以闭卷考试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下面,我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为例,作一小结,以供同仁参考。

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档案的建立最好在开学初。我要求每个学生买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再配置一个档案袋,让学生自己保管。本单元结合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专题:

1.查找秦汉时期的成语故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

2.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可以借助教材、课外读物和网上资料);

3.请你评价汉武帝的功过(以教材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

4.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和成果等方面)

5.列举使你最自豪的秦汉时期的文化三例,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以上五个小专题要求学生提供一份作业,其中第一题、第二题、第五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三题、第四题为自选题,面向部分学生。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予以评定,共分ABCD四级,并写上客观、公正的评语。好的予以表扬,差的指出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某位学生进行口头批评。以上五题,有的教师可能会感到难度过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有三道题是教材所提供的,另外两题只是教材知识的适当延伸。根据新的课程观,既强调了普及性、基础性,又强调了发展性;既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又提倡教师引导少数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历史知识,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发现性、探索性学习。以上五题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标准》以及新的课程观。

二、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我又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l.课堂纪录法。

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问题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新的课程观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新教材也提供了这种便利,设置了诸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专题。采用课堂记录的评价法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口头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且在下课后,还要按等级记录在学生的档案本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写上简单的评语。

2.活动课记录法。

本单元有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这节活动课中,事先就做好了活动的部署和安排,而具体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给予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时,根据不同的分工,即组织才能、搜集、提供材料、小组成员合作、整理材料、制作卡片、辩手的表现等各个方面分别给予评价等级。原来,我以为学生较难完成这节活动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班级表现得很出色。我想,这种出色的效果与采用这种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节课中留下闪光点,而不愿是一页空白。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三、活动法

活动评价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活动。

1.调查厦门地区的古塔。

学生通过到南普陀寺、同安梵天寺等实地考察,写成调查报告,在上述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从现实生活中搜索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2.出一期名为“昌盛的秦汉文化” 的历史专刊。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加以扩充、延伸。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寻资料,然后用电脑打印所下载的资料和图片。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张衡地动仪复原图,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详细介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既节省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我就积极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从书本中同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这节活动课可以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四、学生自我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改进学习状况,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单元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自我评价法。

1.历史作业反馈小结。

它主要包括小论文、活动课、调查报告、历史专刊等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当教师写完评语时,再由学生记录下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包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写得得心应手、丰满充实,而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语言干瘪、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2.单元测验学生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

本单地学习结束以后,采用阅卷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我采用自我评价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把成绩记录在档案本上,结果发现有的学牛较诚实,但也有的学生不够诚实。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另外,可以适当改进,即同桌同学交换批改。

五、测试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闭卷考试,就可以过关。教师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有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基础历史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所以,闭卷测试还是必要的。于是,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了一次测验。通过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总之,以上五种评价方法有相互包容的地方,尤其是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是基础。它能客观地将其他各项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历史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大胆尝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的文件。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称为“施行规则”“课程纲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称为“教学大纲”

目前改称为“课程标准”

二、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

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两套,一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和与之相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另一套是目前正在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评估等。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表述。

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

1、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

2、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

3、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4、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应用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教材与教科书

1、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材料”。

2、教材的种类:

A.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

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联系册、学生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资料、当代历史著述及读物、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文学作品。B.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

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

3、历史教科书

即通常意义上的历史课本。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和编写原则

1、审定制度;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

2、编写原则:

(1)科学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

(3)基础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三、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1、历史教科书的功能

(1)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

(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4)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

(5)精选性原则

(6)可读性原则

(7)适用性原则

(5)主体自学的功能(6)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

(7)复习巩固的功能

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1)要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2)要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

(3)要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难点(4)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

(5)处理好教科书中的大字与小字、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文字与图片、课文与补充资料、课文学习与作业练习、教师运用教科书与学生运用教科书等各项关系问题。第三节:教师用教学参考书

一、教学参考书的内容与作用

1、内容:教材分析与教学资料

2、作用:

(1)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2)有利于教师编写教案

(3)有助于教师了解历史和理解教材

(4)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5)帮助教师解决图书资料的缺乏问题

2、教学参考书的使用

(1)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参考书(2)结合实际情况使用

(3)利用其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扩大范围寻找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4)利用教学参考书,进行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5)对教参中的材料,要有选择的加以应用(6)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参考书 第四章:历史知识的特点与历史教学原则

第一节:历史知识的特点

一、科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二、过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规律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四、广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五、历史科学诸特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量力性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8、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五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理论简介

1、中外教育家关于教学过程理论发展简介

(1)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一般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在教师的循序引导下学生学习知识和修养道德的统一过程。”

(2)德国近代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明了——给学生明确的讲授新知识、B、联想——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C、系统——作概括与总结、D、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3)美国的杜威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要素组成的不同阶段:

A、真实的经验情景、B、在这个情景内部产生的一个真实的问题、C、从事必要的观察 D、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 E、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的想法。(4)波兰的教育学家奥根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A、掌握知识的阶段

B、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形成概念并求得巩固的阶段 C、应用知识于实践的阶段

2、教育过程的功能与本质

(1)教育过程的特点: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个性

(2)教育过程的功能: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团体维持的功能

发展智能

发展个性

(3)教育过程的本质七种:认识说、特殊认识说、儿童发展说、双边活动说、多质说或复合说、认识——实践说、认识——发展说。(4)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

A、三因素说——教师、学生、教材

B、四因素说——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

C、五因素说——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二、中学历史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他有三个特点:

间接性、领导性、教育性

2、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过程:

(1)诱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感知历史知识的阶段。

(2)理解历史知识阶段

(3)巩固历史知识阶段

(4)运用历史知识阶段

(5)检查历史知识阶段 第二节: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

一、关于学习的理论简介

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一般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一般都把人类学习的过程看成为信息加工的过程。有四种代表性理论:

A、加涅的学习与记忆模型理论 B、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有效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分类

A、有效学习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1)外部条件包括校舍、教学设施、教师、教科书等。

(2)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B、学习的分类

(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2)美国的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

a、语言信息的学习: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b、智慧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特殊的认知技能。

d、动作技能的学习: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的学习。e、态度的学习: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二、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

根据加涅的学习与记忆模型理论将历史学习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准备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外部环境——教室、教学基本设备(最好有电脑或投影设备等,起码得有教材、黑板挂图等设备)。

2、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耳接受教师或教科书传递的信息。

3、对信息进行加工把瞬间记忆变成工作记忆。并应用于对教材及教师设计的作业中。

4、在元认知的高度检查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第六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模式论

1、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

2、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包括: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

3、新的教学模式的功能: a、是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b、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c、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台。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1、概念:根据行为心理学设计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生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2、教学程序: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

3、教学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描述教学目标——学习新知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准时下课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1、概念: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

(1)明确并陈述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任务——(3)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4)评价学习结果。

3、教学步骤:

(1)布置探索内容——(2)进行课前准备——(3)进入课堂实施(学生自主的进行讨论或辩论以获取知识)————(4)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三、合作教学模式

1、概念: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习,旨在使学生共同劳动,以使所有组员的学习均可获得最优化。

2、程序:分组——布置学习内容——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3、步骤:(1)教师介绍学习程序

(2)确定异质小组

(3)布置学习内容

(4)组织“专家组”进行学习

(5)学生将各自的学习内容传达给同组其他同学。

(6)个人和小组成绩评价

四、范例教学模式

1、概念:指以教学重点作为范例,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学生通过这种学习,使自己处于一种不断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

2、程序:组织课题——以课题为范例进行教学—评价

3、步骤:(1)范例性地阐明“个”

(2)范例性地阐明“类”

(3)范例性地阐明规律与范畴地关系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地经验 第七章: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课型与结构

1、综合课:一节课中完成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型。

2、单一课:一节课中只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课型。(包括: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复习课、考查课)

3、结构(以综合课为例):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1、讲述法:由教师用口头语言传授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1)讲述法的类型:叙述法、描述法、概述法(2)运用叙述法的注意事项: A、系统性和情节性 B、史料的典型性和科学性

C、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叙述观点要准确

2、讲解法: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概念和揭示历史规律的教学方法。(1)讲解法的运用:

A、先提议点,后作分析,再作结论

B、先叙述过程,后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C、边叙述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2)注意事项:

A、做到观点与史料统一 B、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 C、分析应细致、深入、全面00

3、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间的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1)应用范围:

A、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B、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C、复习检查学过的知识(2)注意事项:

A、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B、提出的问题应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C、注意问题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数量

4、直观教具演示法:运用直观教具,加以说明和解释,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具的种类:实物、图片、图表、地图、年表、影片、幻灯片、录像、光盘等(2)使用直观教具注意事项:

A、演示教具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喧宾夺主。B、演示时应提出观察的目的与要求

C、应将教具放在显著的位置上,使学生看得清楚

5、纲要图示法:使用纲要图示辅助历史教学的方法。

(1)优点: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

能简捷的向学生展现完整的知识结构(2)局限性:

如不同丰富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会降低学习质量

当场绘制图示,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以上五种教学方法一般称为“传统教学法”

6、讲读法:师生双方诵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

7、四字三段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读、议、练、讲即学生阅读、师生讲议、课堂练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方法。

8、四段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学生阅读、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教师总结是个环节的教学方法。

9、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见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然后各单元按六种课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六种课型是: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

10、发现教学法:又称为探索发现教学法指教师在讲到某些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时,不直接提示概念的意义或事件的结果。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事件的结果并学会评论的教学方法。以上五种教学方法一般称为“创新教学法”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的直观教具

一、直观教具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历史知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直观教具的种类

1、形象性直观教具(实物、图象等)

2、逻辑性直观教具(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

3、电脑多媒体课件和电脑教学网络 第八章: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与授课 第一节:历史教师的备课 一:学期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

2、了解教学班学生的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基础与学习困难

3、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二、课时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教科书

2、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重难点

4、处理教材内容

5、选择教学方法

6、选择教学媒体 钻研教科书的步骤

(1)确定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2)抓住课题的中心内容,提炼中心思想(3)详细阅读《教学参考书》

(4)阅读有关理论著作和历史研究成果,加深理解和认识所教授的内容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心理特点

(2)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结果式:实现什么、了解什么、理解什么

体验式:收集什么、动手制作什么(4)要求——整体性、适应性、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中最本质部分的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大的关节点 教学内容的处理:

处理方法——取舍、增补、校正、拓展、调序

处理的要求—增补内容以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的知识范围为度 精简主要包括非主要部分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选择教学方法:

(1)为教学内容和目的服务(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考虑教材的内容性质的特点(4)考虑教师本人的特点

教学媒体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媒体。(5)考虑教学时间、学校的设备条件等因素制约

3、教案的编写内容: 课题(章节,题目)课型(综合课或单一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环节、步骤、时间分工等)

使用教具或手段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二节:历史教师的授课

一、方法与技能

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演绎逻辑方式 归纳逻辑方式 类比逻辑方式

2、课堂导入方式

联旧引新法 解题释义法 布疑设悬法 概括提示法 直观启动法 联系已知法

3、课堂提问

(1)低级认知提问: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2)高级认知提问:评论性提问

(3)提问的策略:上课开始时以回忆性提问为主

上课中间以说明性提问为主

上课结束时以巩固性提问为主(4)提问的要求:指向重点、准确、有针对性

引导思考、难易适中

4、历史课小结方法

(1)精讲概括式——从深化教学内容出发,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课堂小结方法(2)铺垫留疑式——在结课时为下次课留下伏笔或留下一个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3)诱导点拨式——教师用简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升华知识。

二、历史课的教学语言和板书

1、教学语言要求

(1)注意语言内在的准确性、科学性(2)突出学科特色,讲出历史韵味(3)注意语言表达的精炼性,通俗性 一般可概括为:准确、逻辑、形象、生动

2、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

(1)板书的形式——纲目式、表解式、方位式、结构式(2)板书的设计与要求: A、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具有目的性 B、综合提炼,具有概括性 C、层次分明,具有条理性 D、用词准确,具有科学性 E、形式多样,具有灵活性(3)板书的使用要求 A、正副板书相互配合 B、注意顺序安排 C、注意书写规范 第三节:历史课的评价

一、形式——自评与互评

二、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制定切合学生的实际,全面,精当,立意新。

2、教学内容科学正确,清楚,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

3、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师生合作

4、教学手段使用得当,效果好

5、教师着装整洁。教态自然,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板书规范

6、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第九章: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习指导

一、学习过程中的要素与本质

1、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和学习条件

2、本质——学习过程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价值观、取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指导中学生历史学习工作的意义

1、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的唯一的桥梁。

2、指导学生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

3、指导学生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科学的方法,增加学生的生存与竞争能力。

三、指导历史学习的任务与内容

1、任务——通过解析历史学习过程,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形成历史学科特有的策略,从而高效的完成历史学习的任务。

(1)明确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区别。(2)使学生产生乐学情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方式。(3)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4)切实转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

2、历史学习指导的内容 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归纳比较历史知识的方法 历史学习置疑法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中学历史教学的复习和评估 第一节:历史教学的复习与巩固

一、历史教学复习的作用

1、巩固学到的历史知识

2、可使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和系统化

3、教会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4、深化思想教育成果,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5、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历史教学复习的方法与方式

1、方式:(1)随堂复习

(2)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3)总复习

2、复习的方法(1)教材线索整理(2)专题归类复习

(3)强化记忆,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评估

一、历史教学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1、教学评估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评估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3、教学评估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4、教学评估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的作用。

二、中学历史教学评估的目标

1、认知领域的评估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2、情感领域的评估目标——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技能领域的评估目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表达能力

三、中学历史教学评估的方法:

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测验法。

四、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技巧

1、命题原则:内容的广泛性原则、命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原则、命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原则、试题的量力性原则。

2、题型: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论述题(包括分析综合两种类型)

3、试卷质量分析: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 第十一章: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习

一、教育实习的意义与要求

1、意义:

(1)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纽带,促进师范生专业化的关键环节。(2)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加速师范生实现预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2、要求:

对系指导教师的要求 对实习学校的要求 对实习生的要求

二、教育实习的阶段与内容

1、阶段——准备阶段、实习阶段、总结阶段

2、内容——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研实习

三、教育实习的总结——反思

1、反思自己的形象与角色

2、反思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基础

3、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技巧

4、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 第十二章:中学历史教师的进修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

二、中学历史教师进修的意义: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三、进修的内容: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时事政治

2、拓宽更新历史学科专业知识

3、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教育理论

4、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

四、中学历史教师进修的方式——脱产进修、半脱产进修、在职进修、个人业余自修学习。

五、中学历史教师的教研活动

1、意义:历史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可以促进历史教学

2、内容:集体备课

听课、说课、评课 教学经验交流

历史教学实验

第四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 收复新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活动课二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 家庭照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第2课 大河流域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活动课一 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活动课二 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活动课三 我看拿破仑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活动课四 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活动课一 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活动课二 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页 亚非拉的奋起

第13页 动荡的中东地区

活动课三 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第五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七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第2课

“贞观之治”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第3课

“开元盛世”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3课 收复新疆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九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九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和电影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 现代音乐

下载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侯晓丽 刚刚完成了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对最新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最新的历史教材是教育部版。为我们培训的是侯建新、张茹华......

    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

    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 插图的选用及其价值 东莞市可园中学韦红[摘 要]本文主要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插图的运用价值作一个简单的......

    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 作者:牛冰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6期 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不同的厌学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探索与思考 2007年下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尖山中学陈广军 《历史课程标准》(后简称《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改......

    初中历史教学与中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与中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董莹(2010-3-19)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已经实施多年,今年初三也已进入了系统的复习阶段。如何进行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初三如何针对今年中考政......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张敏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活动课教学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就初中历史......

    思考与练习(高教方法)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理论性课程的特点是让学生: A.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直接经验C.解决实际问题D.知识逻辑性差 2.注重教学气氛营造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教学模式是: A......

    战略规划流程与思考方法(大全)

    战略规划流程与思考方法每个企业都需要做战略规划,可能是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专业化的战略规划流程就是要确保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不漏掉主要因素,考虑到了核心问题、经过了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