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丹心绘就民族和谐画卷
丹心绘就民族和谐画卷
——在学习全国模范法官黄登林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杨雯麟,现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我汇报的题目是《丹心绘就民族和谐画卷》,我曾在德峨法庭工作多年,对辖区各民族风俗比较了解。在法院我是分管民商事及人民法庭工作,经常深入法庭指导和参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对黄登林同志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比较了解。
黄登林同志是我院一名彝族干部,1993年调到法院工作后,他始终战斗在审判工作的第一线,从一名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2004年5月,院党组根据工作需要,调黄登林同志到德峨人民法庭负责主持全庭工作。寒暑易节,黄登林同志在德峨人民法庭一扎根就是八年。八载光阴勤浇铸,春华秋实硕果丰。近几年来,黄登林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被评为百色市法院先进个人、隆林县“优秀共产党员”、百色市“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法院“优秀调解能手”、广西法院“办案标兵”、广西法院“先进个人”、广西法院“十佳法官”和广西政法系统“百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并荣立广西法院授予个人二、三等功各一次;“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黄登林同志是基层法庭干警的杰出代表,是我院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他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是我们全院干警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他的工作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认可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他的先进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坚定理念信念
共产党员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先进的理念只有融入平凡的工作中,才能展现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法官,黄登林同志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支柱,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忠实履行“人民法官为人民”和“为大局服务、人民司法”的责任与使命,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悉心办案,尽自己所能为民解忧,树立起人民法官亲民、爱民、惠民的良好形象;无论案件大小,不管当事人的官与民、贫与富,他一律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尊严,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他心系百姓,情系社会,把自己的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千方百计做好解开当事人心结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在他审理的案件中,97%是调解、撤诉结案,充分展现了她调解纠纷的耐心态度和高超能力。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大局观、全局观,看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优秀共产党人身上的体现。
二、善于总结办案经验,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多年的审判实践中,黄登林同志认真做好司法领域内的群众工作,在与群众的沟通中感知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寻求化解矛盾、案结事了 ; 总结了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五个调解法”:趁热打铁调解法、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调解法、邀请德高望重的人员协助调解法、换位思考调解法、冷处理调解法”。黄登林本人认为,这“五个调解法”的核心内涵就是群众认同。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是顺利处理好案件的基础,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是公正处理案件的关键,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是群众认知法律的有效途径,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才能取得最佳的办案效果。黄登林认为,当事人刚来到法庭往往难以控制情绪,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作为法官一定要不怕受气,耐住性子,听当事人把话讲完,在倾听的过程中建立起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信任,减轻当事人对法庭、法官的消极抵触情绪,拉近当事人与法官的感情距离,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有一次开庭时,一位苗族同胞来回十几遍反复阐述自己的理由,旁边的人都听得不耐烦。而黄登林同志却仍静静地、耐心地听着当事人诉说,认真思考矛盾的症结和根源,很少打断当事人的讲话。直到当事人没有新的理由需要说明时,黄登林同志才向他讲起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合理的解决方案,没有等黄登林讲完他突然出人意料地说:“黄庭长,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完理由的人,你尊重我们苗族同胞,我信任你”一场棘手的纠纷最终获得妥善处理。
三、立足于民族地区特点,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法官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涵养和办案技巧,同时还要熟悉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办案中不仅要解决好纠纷,同时也要宣传好法律,在办理、处理案件的同时收到“办一件案件,教育一方群众”的目的。在审判实践中,黄登林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注重讲求情理与法律的融合,找准情与法的结合点。在工作中,黄登林认为只要这些风俗不违背法律精神,而当事双方又乐于接受这种处理方式的,就大胆利用这些风俗来处理各类纠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陈某与杨某财产损害赔偿一案,陈某民工在放炮采石时,有几棵碎石落到杨某的祖坟上。按苗族风俗,祖坟被石头击中,就预示着后人没有前途和希望。法庭受理后,黄登林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民族习俗两方面给双方做工作,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陈某买来两只鸡、一壶酒,按苗族风俗在坟墓前当场杀鸡敬酒挂红,并补偿600元作为杨某的精神损失费,双方都比较满意,表示今后要搞好团结。德峨法庭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纠纷,家族成员参与诉讼的欲望特别强烈,一般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家族成员往往会来旁听,在庭审中当事人的家族成员如不能充分发表意见,会引起整个家族对该婚姻家庭案件审理程序的否定,轻则对案件的处理不利,极端的会引发家族对法庭的冲击。为此,该黄登林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往往会不拘泥于庭审程序,通常会在办公室开庭,不设原告、被告席,以减少诉讼对抗性。同时,在开庭时虽然不将旁听亲属的发言记入庭审笔录,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引导亲属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说服,促进矛盾的解决。
四、坚持能动司法,认真做好调解工作。
在天平的两端,一端放着正义,一端放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在感情上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用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才能树立起人民法院公正高效、亲民便民的良好司法形象。
调解工作并不好做。尤其是做少数民族地方的调解工作,由于当事人文化水平、法律意识的欠缺,调解的难度相当大。很多时候,当事人都是各执一词,咬着自己的理不松口。经常是大家都认为没有希望调解成的案子,黄登林便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和感化双方当事人,使纠纷得以调解。他常常是到家里找完被告找原告,早上找不着就晚上天黑了再去找。为了找到当事人跑上十几次已经是家常便饭了。8年来他不知曾做过多少次调解,走过多少里路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当事人往往都被黄登林的执着对案件进行调解的工作作风所感动,并对黄登林所讲的道理心悦诚服,于是都愿意接受调解。在黄登林的努力下,不知多少矛盾得以化解,多少仇人变成朋友,多少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多少水火不相容的仇人握手言和。
五、爱岗敬业,对群众具有深厚的感情。
黄登林工作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司法才能更有力度;只有让司法人文关怀抵达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老百姓才能在享受关怀中形成对法治的信赖。围绕着群众观点来开展,无论是倾听诉求、查清事实、诠释法理还是化解纠纷,黄登林在开展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以立足于群众、着眼于群众、着想于群众,重视与群众的直接交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切实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司法人文关怀。体现了当代人民法官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积极担负起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作用,注重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而形成了群众自行解决、司法公正解决、党群联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合力,使司法活动得到群众的信服和支持。黄登林始终牢记着人民法官的责任与使命,深怀爱民之心,尽自己所能为民解忧,用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树立起人民法官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在审理案件中,他细心观察,善于把握当事人在诉讼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神情的变化。他总是以特有的细心、耐心和同情心,在法、理、情之间寻找结合点,准确切入案件,把握案件的走向,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黄登林同志立足岗位、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院党组曾多次考虑到他长期在法庭工作,照顾不到家庭,让他回院机关工作,但他总是难舍与法庭的感情,说在哪里办案都一样。就这样,他在法庭一干就是8年,爱人生病住院她不能陪,女儿上学她不能接送,父亲病重到过世他都没能很好地伺候过。舍小家为大家,黄登林就是这样宁可亏欠自己和亲人,但却为一个个的家庭带来了和谐。
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没有身居高位,没有著书立说,更没有办过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支柱,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服从组织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法庭工作,而且一干就是8年。他每年办案100多件,所审理的800多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总结的“ 五个调解”工作法,掌握案件处置的主动权,争取案件的最终妥善解决,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
七、清正廉洁,秉公办案
黄登林同志始终以“三个至上”的思想指导人民法庭工作,把司法为民的宗旨践行到所办的每一件案件上,把团结和谐传送到千家万户。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家庭纠纷、邻里纷争类型的小案,但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公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家庭和睦、民族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黄登林常说:对普通百姓来说,一生也许就打一次官司,但对他们人生影响极大,法官必须要慎重审理,妥善办结。为此,他身体力行,秉公办案、廉洁执法,时刻不忘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百姓情怀和大局意识。他清正廉洁,尽职尽责,办案10余年,没有一件裁判不公,也没有一件被投诉或举报。他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更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官的敬重。不少当事人说:“案件到了黄登林庭长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
各位领导、同志们,黄登林同志作为我院身边的先进典型,我们更应该向黄登林同志学习。全院干警要以黄登林同志为榜样,在县委的领导、县人大的监督和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锐意进取,忘我工作,奋力拼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二篇:美丽漯河 绘就生态新画卷
美丽漯河 绘就生态新画卷
早知漯河美 何必下江南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力,正激发着漯河人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美丽漯河梦想正悄然照进现实,生态漯河新画卷引来八方贵客。
5月10日,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莅临漯河。只见绿树摇曳,碧水东流,细雨中的漯河美景颇具诗意。“早知漯河美,何必下江南!”“中原也有灵秀地,漯河之美赛扬州。”“生活在碧水绿树之间,漯河人民真幸福,我们来了真的不想走。”……大家不禁连声赞叹。
漯河之美,美在内涵。采访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环资委调研室巡视员何嘉平更是对漯河环保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们来到漯河,的确感受到漯河人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名城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总结起来就是五个‘真’:政府真抓、企业真干、环保(部门)真管、环境真好、百姓真乐。”
数字是枯燥的,但更能彰显漯河环保工作新成效:2013年,沙澧河水质优良,是全省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5条省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比上年提高了30%,是全省提升幅度最大的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列全省前列;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生态创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位居全省首位;2013年12月,河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省18个省辖市常住居民进行城市河流治理满意度调查,漯河河流治理满意度名列全省首位……
在不久前河南省政府召开的2014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漯河市荣获河南省政府2013“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优秀单位”,漯河市环保局荣获2013“全省环保系统目标完成情况优秀单位”;2013年漯河市环保局被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
世界环保日前夕,记者来到漯河,进城区、下企业、入乡村,亲身感受这座城市之美,探寻漯河蝶变的“环保路径”。
守护碧水蓝天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漯河,既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更需要创新发展的智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刚性增加。与此同时,受资金困难等因素影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适应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日显突出;农村环境问题更呈现“面广、量大、点多、源杂”等特点,也使漯河环保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压力和挑战,漯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把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3年~2015年全市六项重大攻坚行动计划之一进行部署,将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县级领导班子实绩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打造“美丽漯河”,弹奏出了一曲曲呵护碧水蓝天的恢宏乐章――
桃花水母现漯河 饮用水源保护出奇观
近年来,在漯河饮用水源保护地――澧河发现桃花水母的新闻多次出现在报端。据专家介绍,这种具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必须水体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酸碱度在6.5~7.1之间,水温在28℃~32℃之间,水中有适合其食用的浮游动物。桃花水母的出现,足以说明澧河水质优良。
4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三里桥的漯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自动监测站了解情况。
“澧河是我们漯河人的大水缸,水质达标率100%,是全省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也是漯河人引以为傲的河流。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动采样、自动分析、自动保存、自动上传,所有数据每时每刻都能在省环保厅网站发布,一旦有情况即自动报警,以便做到及时处理。像这样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市已建成9个,目前都已投入运行。”随行的漯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监测科科长贺金峰告诉记者。
“饮用水源有了安全保护神!”记者感叹道。
不仅如此,该市先后建设完成了9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在37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了118台(套)在线监控装置,建成市、县两级自动监控平台,进一步提升污水减排监控科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为了让水更洁净,尤其是去年以来,该市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建成投运了郾城淞江、源汇区沙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颍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沙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相当于全市原有污水能力的40%,河流水质逐步改善。
为了解这一情况,记者随后来到漯河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沙南污水处理厂,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假山喷泉,粉红色的睡莲花映满小池,几条观赏红锦鱼在莲叶下游动,煞是好看。
“这养鱼养花的水用的就是我们厂处理过的循环水。”沙南污水处理厂厂长陈今朝告诉记者。
“我们这个厂占地120亩,总投资1.7亿元,分两期建成,是目前漯河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是1998年9月开工建设,2000年5月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规模8万吨;二期于2007年4月开工建设,2008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日处理规模5万吨,现在日处理总规模达到13万吨,基本上满足沙河以南、107国道以东的市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陈今朝边走边说。
“像这样的污水处理厂,漯河有几座?”记者向随行的漯河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付祖江问道。
他说:“现在漯河市已建成投运的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共有9座,在建2座,基本覆盖了每个县区和产业集聚区。‘十二五’期间,漯河市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50万吨以上,在全市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给蓝天白云装上一道道“防火墙”
在漯河市水利局楼顶,记者看到一个三脚架支撑的倒扣盘子状装置,那就是用来测量PM2.5数值的自动采集、合成监测系统,业内俗称“空气切割器”。它就像一个捕鱼的网,只要空气经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立即吸附在仪器内的白色滤膜上。经过换算,屏上自动显示PM2.5数值。不仅如此,这套设备还能监测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6项内容。
“不仅如此,今年我们又新建6座PM2.5空气自动站、2座辐射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联网。近期还准备与漯河电视台、漯河日报社合作,实时向社会公布大气环境质量,到时市民每天都能看到‘漯河空气质量日报’,满足公众环保知情权,着力构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工作体系。”付祖江介绍说。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久前,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十项具体措施(简称“国十条”)。河南省政府也制定了《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漯河市委、市政府也相应制定了“蓝天工程”实施计划,建立健全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综合预警和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强制措施,为守护漯河这片蓝天,筑牢一道道“防火墙”――
强力推进电力、造纸、化工等行业的废气污染治理。漯河华电、银鸽二基地、舞阳金大地脱硝工程等22项重点减排工程已按期完成并通过验收。2014年年底前,将完成华电、银鸽、金大地、临颍天冠、临颍盛宏热力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完成兴茂钛业、慧普化工、南街药业等大气重污染企业实行“退二进三”搬迁任务。
严格控制城市燃煤。2013年,漯河市在城区建设扬尘行动中,淘汰改造市区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52台。到2014年年底,市区建成区将全部完成集中供热供气覆盖区内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拆除工作。舞阳县、临颍县城区完成集中供热供气覆盖区内2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拆除。
严格控制城市扬尘、油烟等面源污染。加大建筑工地、构筑物拆除、物料堆放场、城市渣土、垃圾运输等各类扬尘污染的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禁烧工作,严禁无油烟净化设施的露天烧烤。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新注册登记和转入车辆环保管理,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检验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
迈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总书记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飞”,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界的一大难题。漯河能否破解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走出“零和博弈”的怪圈,迈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考验着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智慧。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该市做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飞”的智慧取舍: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开设环保“绿色通道”,做到程序不减、时间缩短、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坚决不予审批。仅2013年,漯河共审批建设项目329个,否决了6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项目环评报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在具体工作中,漯河坚持以服务至上理念引领环保工作,全力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针对业务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的“环评”工作,环保部门拥有“第一审批权”,为把服务工作做扎实,他们把“第一审批”转变为“第一服务”。
对有利于保增长、保民生但环评环节多的项目,在情况摸透、政策吃透之前,绝不轻言放弃,更不能简单说“不”。
对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做到守好底线、从严把关。漯河地处淮河流域上游,排污总量指标控制严格,为确保重点企业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漯河环保局坚持把总量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优先从区域替代削减腾出的总量中予以调剂。
强化环境监管 敢亮剑 出重拳 零容忍
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漯河的主旋律,环境执法是推进美丽漯河建设的保障,更是一把利剑。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漯河环境执法监管部门不辱使命,敢于亮剑,对环境违法行为,出重拳、用重典、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漯河保驾护航。
实施深度治理再达标工程。今年以来,漯河环保局对流域内67家重点排污企业和13家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深度治理和再提高工程,对存在违法超标排污行为的企业,严厉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凡污废水排放达不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市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一律停产并限期治理,经治理仍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一律关停,相继关停了舞阳银鸽、泰丰化工、华清纸厂等10多家污染严重的排污企业,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治污设施运行不稳定、设备陈旧、小马拉大车、违法排污等问题。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近年来,漯河市、县环保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出重拳、用重典、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严查违法行为。对违法开工建设、违法投入生产、无证排污、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查处。仅2013年,漯河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多人次,查处纠正违法行为160多起,依法关停、立案查处了23家违法排污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环境问题,12369环保举报热线共受理群众有效举报1239起,全部按时办结,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为美丽漯河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
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重点河流河长责任制。由县(区)长任辖区内主要河流的河长,对河流水质达标负全责,分管县(区)长、县(区)环保局长分别任副河长,协助做好河流水质达标工作。
实行环境质量通报制度。及时把河流水质情况、生态补偿情况通过短信、通报形式向市领导及各县区政府和环保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通报。
建立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漯河市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各县(区)责任河流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超过控制性目标值的,由财政部门扣缴相应县(区)生态补偿金,进一步提高了县(区)政府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
实行地表水环境质量预警约谈机制。对河流水质连续超标、水质持续恶化的县(区)政府领导进行预警约谈,督促地方政府尽快改善河流水质。
漯河市环保局成立了环境质量提升工作合力团,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包项目、分包河流、分包县(区)、分包企业,严格兑现奖惩。
在搞好城区污染防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自去年以来,通过以奖促治,完成7个农村连片整治项目并投入运行,8个畜禽养殖重点项目全部通过验收,新命名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15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生态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居全省首位。
如今,优美的生态环境、美丽的城市风光已成为漯河一张亮丽的名片,也为漯河培育出了世界500强食品企业――双汇集团,相继吸引来一大批像可口可乐、美国嘉吉、娃哈哈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知名食品品牌企业落户沙澧大地,为漯河经济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从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传来喜讯,又签约了67个项目,总投资326.5亿元,其中包括20个食品项目和一批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吹起改革号角,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漯河环保工作将采取哪些新举措?守护美丽漯河又添哪些新内涵?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漯河市环保局局长刘京安。
他说:“今年是全面落实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我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保护群众健康、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的‘三保一高’方针,突出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两个重点’,着力实现确保省、市环保责任目标任务完成、确保环保各项工作有新进展、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三个确保’,努力让公众对环保工作满意;重点抓好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污染物总量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环境执法监管、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八项工作。集中力量抓重点,排难奋进抓落实,以实际行动确保完成承担的各项攻坚任务,以实际成效向漯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建设美丽漯河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蓝天为卷,碧水为诗,在碧水蓝天间留下的不仅是美丽漯河的华丽篇章,还有漯河环保人对环保事业的执着追求。昨天,美丽漯河,绘就生态新画卷;今天,她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正全力推动漯河新一轮转型发展,开启漯河新未来!
第三篇:“美丽中国”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代表热议:“美丽中国”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
“十八大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大亮点。作为环保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奋,深感责任艰巨、使命光荣。”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代表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虽然生态文明这个词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这次是系统化、完整化,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化,是我们党对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一系列战略思想方针的再概括和再升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年前,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
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加强。
十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3亿亩,是历史上造林面积最多的时期,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
十年间,我国提高了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环境准入门槛,颁布了实施清洁生产标准,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进了PM2.5等新国标监测……
历经60多年建设发展,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毋庸讳言,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面前。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山西朔州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由于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生态环境背负着沉重压力。“目前,朔州正大力弘扬和传承右玉精神,以„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转型跨越。”山西省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代表说。
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代表对此深有感触。“十一五”期间,大庆市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舒适环境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杨伟民说。
建设“美丽中国”呼唤着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
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河北邢台市委书记王爱民代表体会深刻。一度,邢台市在发展工业时由于环境污染,外面的好项目进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住,原有的企业也想往外搬,邢台经济也从全省中游掉到了倒数第二。“这让我们认识到,绝不能因为追求GDP而以牺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王爱民代表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呼唤着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
“保护生态和促进发展其实并不冲突。”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说,贵阳市从2007年底开始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5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单位生产能耗下降了26.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达到55%以上。
“山清水秀的生态美本身就是生产力。”广西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代表一语中的。
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如今也出现了一座“森林城市”。陕西省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代表说,“实施„绿色延安‟13年来水土流失大大减少,而且这13年是延安经济发展最好的13年。”
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年调水总量的28%来自这里。安康市委书记方玮峰代表说,安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生态,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王茂设代表认为十八大报告中这“三个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在浙江杭州、河南南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前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都普遍将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立市”成为众多城市的战略选择。
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生态文明制度呵护
“美丽中国”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美丽,更需要制度呵护。十八大报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的目标,成为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一个路标。”周生贤代表表示,我们将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制度法规来保障。”李军代表说,希望报告可以加上“重视生态文明立法工作”。
“防止把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片面化、消极化。”河南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代表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纠正生态文明建设会阻碍经济发展、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不能发展工业、推进生态建设主要是绿化美化环境等认识误区。
山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杨怀恩代表说,仅仅是号召和观念转变还不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考核的标准和办法,完善问责奖惩制度,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硬约束”。
“与制度结合的监管才是有效的监管,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设的力量。”山西运城市委书记白云代表说,要将经济社会建设中贯彻绿色发展的实践同向群众宣传普及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结合起来,推动绿色现代化和绿色价值观齐头并进,使老百姓更加自觉地支持绿色发展,投身绿色变革。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代表认为,中央和地方绿色创新应激励相容,中央是绿色发展的规划者,地方是绿色发展的实践者。既要集中优势打歼灭战,如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等,更需要打持久战,如推动节能减排、减碳等行动,持之以恒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作者:顾瑞珍 赵仁伟 王军伟 来源:新华网
2012-11-15
第四篇: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造林绿化工作纪实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我州造林绿化工作纪实
今春以来,我州各级林业部门以建设美丽甘南为目标,按照“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林”的工作思路,以项目为依托,通盘谋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构建起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为我州绿色崛起再添一片绿。
今年,全州各县市共造林绿化16.83万亩,较去年增加0.51万亩;落实投资8663万元,较去年增长572万元;栽植各类苗木2900多万株。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9.17万亩,乡村绿化2.6万亩,义务植树1.4万亩,水土流失生态修复2.37万亩,沙化治理0.13万亩,经济林建设0.87万亩,重点景区及绿色长廊建设0.29万亩。并争取落实省级林果基地建设投资400万元、4000亩。争取落实玛曲县黄河沿岸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项目15万亩,总投资达2000万元。
科学谋划 合理布局
州县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分析区域生态状况,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将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造林补贴、沙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尽量向符合条件的城区面山、绿色长廊、主要景区及生态脆弱区重点绿化区域安排,并以林场或村为实施单位,实行整山系、整沟系治理规模化造林,整体推进。将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集中安排在了工程区立地条件差、林地裸露区域、急需修复的天然林林缘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优先安排向符合政策条件且愿意退耕的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在舟曲、迭部、卓尼、临潭等4县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大量裸露、山体滑坡地带,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林草植物治理措施。在白龙江、洮河、大夏河等区域发展核桃、花椒、苹果、啤特果等经济林;玛曲县重点开展黄河沿岸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同时,始终坚持示范引领,着力打造绿化精品单元,辐射带动乡村区域绿化发展,持续对今年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进行绿化美化,在11个新建生态文明小康村种植花椒、猕猴桃、大果樱桃等经济林果1340亩;多方筹措资金在临潭、夏河两县打造乡村绿化精品造林点858亩。
广泛动员 全民参与
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中,义务植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州县市各级绿化办统筹安排,高效运转,认真制定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高起点规划设计好造林绿化的标准和档次,同时发挥监管作用,加强造林绿化种苗使用和造林质量效果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具体实施中,各县市划定造林绿化区域,机关单位主要对城区面山进行绿化,乡镇组织适龄公民开展乡村造林绿化。注重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倡导全民绿化,在全社会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各县市春季义务植树期间民众尽责率达到85%以上。
富绿结合 以绿促旅
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转型、脱贫增收”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特色亮点,使绿化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去年以来,州县重点对冶力关大景区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工程,规划冶力关大景区海拔2500米以上、25度以上坡耕地区域以生态修复为主,栽植云杉等生态苗木;海拔2200米至2500米的25度以上坡耕地,条件适宜区域以发展经济林为主,主要栽植啤特果、李子、早酥梨等经济林果;宜林荒山荒地突出造景,种植山杏、云杉等混交树种;景区道路两旁及房前屋后栽植具有观赏性的大接杏、探春、山杏等树种,点缀景区。在去年冶力关景区造林绿化2.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1万亩造林绿化,并完成补植补造4989亩。大力推进国省要道、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绿化,按照州委、州政府绿色长廊建设要求,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乔灌草花结合的原则,全力打造立体复层的绿化带,新建绿色长廊49公里,建设花草景观带180亩,栽植各类苗木37.5万株。
落实措施 强化保障
围绕造林绿化重点目标任务,州林业局在作业审批、合同签订、地块落实、苗木准备、造林整地等各项前期环节提前安排落实,及时分解任务,为整个造林工作赢得了主动。
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州县政府层层签订绿化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绿化任务,做到了任务、资金、责任和管护“四落实”,实行三级清单动态管理、月调度报告、季度通报、重点工作推进时限四项抓落实工作制度,形成全州一盘棋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新格局。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原则,严把设计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以及验收关“五关”,从整地、打坑、苗木、栽植、浇水、管护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了春季造林绿化质量。
第五篇:丹心绘就青春路 善心伟业馈家乡
丹心绘就青春路 善心伟业馈家乡
—— 记热心公益的商城县农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善伟
□本报记者 张泽元
“个人事业的发展不能造福于一方人民,那只能获得昙花一现时的惊艳。”这是余善伟经常对自己团队说的一句话,而他也是这么做的。生活中的他始终把社会公益事业及广大弱势群体的生活放在心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奉献爱心。余善伟从2008年起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及困难学生上学,2012年秋一次性资助余集籍贫困学生上大学5万元,资助鲇鱼山乡贫困学生上学1万元。截至目前,余善伟已资助学生80余名,资助金额达20余万元。在由河南省关工委捐助建设的商城县关爱幼儿园项目中,他拿出5万元以解项目建设之困;在得知汤泉池管理处七里冲小学缺少资金后,他又慷慨解囊送去3万元。2013年年初,余善伟拿出150万元资金,和县妇联开展为期10年的“关爱女孩,放飞梦想”助学活动,每年以15万元资助贫困女生以圆求学之梦。在2013年的传统小年节日里,余善伟又从公司拨出专款,把60名留守儿童召集在一起过新年,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并发放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
2012年年初,余善伟自己捐资10万元,并组织余集镇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一次性为余集敬老院捐款10万元,用于敬老院基础建设,同时从2012年起个人每月资助该敬老院2000元用于改善老人们生活。不仅如此,余善伟还向县残疾人联合会捐款5万元,用于解决部分贫困残疾人生活。2012年年初,他向县总工会捐款10万元,用于解决部分困难下岗职工生活。2012年年秋,他投资40万元援建商城县余集镇仪学村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份份爱心,赢得了一份份赞誉:余善伟被商城县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2011年、2013“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5月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信阳市扶残助残爱心人士”荣誉称号;被信阳市总工会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被余集镇敬老院聘为“名誉院长”;2013年被县委授予“商城县关爱女孩捐资助学爱心人士”荣誉称号,2013年被市人大授予“市优秀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