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021-05-25 12: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教学设计

课前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

一、导课

师: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今天有一位诗人来到我们身边,在他出现之前,我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

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生:杜甫

师: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师:《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生:齐答“泰山”。]

师: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生:齐答“象”(笑)。

师:这首诗比较好懂,杜甫也是我们的老朋友,请同学来介绍杜甫。

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美。

生: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杜甫被称为诗圣,老师也将一些资料写在了PPT上,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生: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三分诗,七分读,好诗是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望岳》)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自由朗读,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范读。(学生开始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一位学生开始朗读)

师:大家谁点评一下?

生1:他读的太平淡无味

生2:他读的不够抑扬顿挫。

师:咱们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注意刚才其他同学提的意见。(又一位同学开始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还可以,下面咱们来听一听录音。(播放录音)师:录音和咱们读的区别在哪儿?

生1:他读的抑扬顿挫感很强.师:非常好,节奏感很强,下面我们一起带着节奏一起读。

生:齐读。

师:真不错,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第一组讨论①、②句,第二组讨论③、④句,第三组讨论⑤、⑥句,第四组讨论⑦、⑧句。

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

师:请停下。请问第一组的同学们,你们从①、②句中读到了什么?

生: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

师: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生:从“齐鲁青未了”这一句来看。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

师: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生:齐答“宽广”。

师:很好(老师板书“广”)。面对如此宽广的泰山,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

生:从这一问一答的句中,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

生: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

师:是啊,在写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应了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

请第二组的同学说说③、④句,你们读到了什么?

生: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造化钟神秀”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师:对,这个“钟”解释得好。(师板书“美”)

生:“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

师:这里哪个字用得好?

生:“割”字很形象,就像人用刀割开一样。

师:这个字找得好,这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泰山的秀美高大,读。

第三大组说说⑤、⑥句。

生:从这两句看出诗人心胸很坦荡。

师:心胸坦荡。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

生: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师:当中决眦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睁得快要裂开

师:哦,那这说明什么啊?

生:诗人想将美景尽收眼底。

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能看出诗人是怎样的心理?

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让我们一起用读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第四大组说说⑦、⑧句。

生:就是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时候。

师:登上泰山了吗?

生:齐说“没有,是说一定要登上去”。

师:诗人为什么想要登上去呢?一二三组同学刚才说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生:因为泰山很高、很美,诗人想一定要登上去。这两句说,登上泰山顶就会觉得其它山都小了。因为泰山是很高、很大、很广。这样写,就衬托了泰山的高大。

师:觉得其他山都小了。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发出同样的感慨。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生:是孔子。他说“登上泰山而小天下。”

师:登上泰山。觉得天下都小了,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生:齐答“夸张”。

师:这是夸张。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生:齐说“想象”。

师:对。写诗就要展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正值胸怀远大抱负的时候。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会有何感想呢?

生:有一种被征服的快感。

生:是一种征服泰山的快感。(看来你有一颗征服的心)

生:祖国的山河真是美。(你真是一个会欣赏的孩子)

生:就因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边有众山围着,自己就象神仙一样。

师:说得好。李白就曾来到泰山,也写了泰山,那就是神仙一般的感觉,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生:我觉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这个世界创一番事业。

师:很好,有抱负,有壮志。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感想,那么此时的杜甫通过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呢?

生:《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师:读这首诗,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

生:齐答“杜甫”。

师:同学们理解了诗歌内容、领悟了诗人的情感,下面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望岳》。

师:读得很有气势。我们说《望岳》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在颂,我们想怎么样呢?

生:齐答“歌”。

师:看来大家都跃跃欲试。那好,我们先讨论一下,熟悉自己的曲子,等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讨论、准备、练唱三分钟。

生:唱《望岳》。

全班同学鼓掌、笑。

师:歌声悠扬。请问选的是什么曲?

生答。

师:为什么要选这首曲来唱?

生:觉得感情比较相近。

生:节奏也很接近。

师:泰山景美,但你的歌声更美。

生:唱《望岳》

全体同学笑。

师:为什么选这首曲?

生:觉得它很美。

生:唱《望岳》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多么浑厚的歌声。为什么选这首曲?

生:觉得它气势雄壮,跟《望岳》很相配。

师:男女同学的演唱各具特色。女声甜美清脆,有一种阴柔之美;男声高亢浑厚,有一种:

生:齐答“阳刚之美”。(笑)

师:如果一起唱不是刚柔相济吗?

生:齐说“一起唱”。

师:好。我们男女生一起唱,课前,有两位同学为我们推荐了《中国功夫》这支曲。我觉得非常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唱,颂扬中华民族瑰宝,展示我们二班壮志。

师放伴奏。

学生齐唱《望岳》。

师:同学们的深情演唱,老师深受感动,其实啊,老师也想唱。

生:老师唱一首。

师:对不起,老师唱不好。但我写了一首,献丑了。

教师展示。

师:谢谢。课后,我们大家也可以试着仿写。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又读了、又唱了、我们再来背一背。

生:齐背《望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诗歌,我们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不仅仅是形的和谐与庄重,不仅仅是声的柔婉与浑厚,不仅仅是境的幽幻与峻奇,她是一汪永不枯竭的泉,一段永不腿色的梦,一条永不迷失的路。

诗歌,就象一曲生命之歌,荡然于天地之间,令人魂牵梦绕。同学们,我们随着优美的乐曲,充分与诗歌、与缪斯接触,用婉转的歌喉吟唱出她的神韵,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她的灵秀。

下载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