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材研说
人教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材研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说课标我将从课标要求和内容及标准两个方面进行研说;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内容呈现及编写意图、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苏教版的比较四个方面进行研说;说建议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首先说课标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总目标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
在总目标的引领下,对识字与写字的不同学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具体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左右,其中800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学会汉语拼音。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基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写楷书。
识字与写字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第一学段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第二学段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与写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第一学段目标的全面性,为二、三学段的学习夯实了基础。由此也可看出,三个阶段的目标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
(二)内容及标准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识字与写字内容均在每课文后,在每册书的最后以生字表
(一)和生字表
(二)的形式汇总呈现。第一学段的总识字量是1800个,写字量是1000个。
写字内容从第一册识字一开始安排,每课安排3—4个字书写,同时在课本的最后一页列出了汉字笔画名称;从第二册开始每课的写字量有所加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及综合性学习五大领域。而识字与写字是其他领域学习的基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尤为重要。人教版教材突出这一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贯穿在每一课的学习中。
它的编写体例及特点是:
1、多识字
一是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多种形式安排识字。
二是课内识字、课外识字双线并行,提供了认姓氏名字、认其他教科书上的字等多种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
2、写好字
写字教材在编排中,认写不同步。教材每课编排的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是不同步的。如《口耳目》,要写的字共3个,其中“木”和“禾”是本课的,“十”是前一课已学的;甚至一课中要写的字全部都不是本课新认的,主要是遵循写字规律来编排。
写字教材编排中,还突出它的共性。教材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来安排写字内容的。教材本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等笔顺规则,进行安排。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如识字中第1课“一、二、三”:横;第2课“
十、木、禾”:竖、撇、捺,加强重点笔画的指导书写。
(二)内容呈现及编写意图
识字教学内容分四部分呈现,一是学汉语拼音识字,二是分布于一二三册的归类识字,三是伴随着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随文识字,四是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的识字。
1、穿插在汉语拼音教学的识字,要求认会70个生字,每个字在文中分三部分呈现:这个字所指的鲜明的实物图,标示于该字读音的音节和与这幅图及音节相对应的汉字。
这一编排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孩子揭示了文字与对应实物间联系。
2、拼音教学之后,教材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识字课。一二三册教材各编排了8个识字课,要求认会305个生字,其编排形式是多样的:利用汉字造字规律编排、利用《三字经》编排、利用“对子”编排、引领拓展编排识字教学内容、利用“古诗”编排识字教学内容、围绕专题编排识字教学内容。
这样编排的意图是,把所学生字置于语言中,创设一幅幅生动、丰富的识字情境,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创设情境反复再现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3、面大量广的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重头戏,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有1300余字是在随文识字中认会。
这一编排的意图是把生字置于文字中,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的识字。
从第二册开始,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里,我的发现这一版块中识记生字。这一编排的意图是把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写字教学的内容均安排在每课课后。第一册只要求写100个笔画最简单的字,指导笔顺书写,训练基本笔画。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写字训练平稳,过程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要求写的字都是构词率较高的字,而且每课写的几个字大多在结构上有一定规律。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你、们、红、绿、花、草”,每两个字偏旁相同。这样安排,既便于教师分类指导,又便于学生掌握写字规律。
(三)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了解了内容呈现与编写意图,教学中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识字教学由第一册直观形象的图文识字;到第二册的总结识字方法,注重生活识字;第三册训练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巩固识字;第四册学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与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
写字教学从笔画最少的字写起,把握字的基本笔画,到了解字的基本结构,加强写字指导;二年级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能把字写端正、美观。
(四)与苏教版教材的比较:
人、苏教材依据课标要求,编写中都是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且识字写字内容编排在每课课后。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不同点是:
人教版教材课后我会写栏目中,只列出了要会写的字的笔顺描红;而苏教版教材在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上面标出了字的重点笔画名称,并且下面配有手写体生字供学生描红。人教版教材只在课后田字格呈现会写的生字,而苏教版教材除了课后田字格内呈现生字外,每个练习中有写好铅笔字这一版块,用小问号的形式指出本次的训练重点。比如:竖多的字,该怎样写好看?并且从三年级设毛笔字书写栏目,及欣赏优秀的毛笔书法作品。由此可见,苏教版教材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在使用人教版教材教学时,取人之才,补已之短,更好地服务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识字写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教学中,激发兴趣:通过各种活动,如组词游戏、穿字串、认字比赛、识字小能手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方法:结合课文中总结出来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熟字加一笔,加两笔等识字方法。
这一识字方法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注重学生生活中识字,让识字学习轻松高效。
课程标准要求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姿势:写字操、写字歌、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每天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姿势; 基本笔画:重视基本笔画的练习,通过写字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写字技能,养成下笔就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二)评价建议
识字写字教学,离不开与之相应的评价机制,我一贯采用小组星级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对识字教学,通过小组考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汉字具体情境中的意义,查字典识字这几方面;写字方面,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与整洁等方面评价,小组同学互相监督,互相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小组被评为“星级小组”,并颁发证书,加以鼓励。小组评价,一人牵制多人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进行“诵读经典,大量识字”的教学,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识字。从一年级入学初,我就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非常感性地很快记住了生字。
行动就有收获,留心就有发现。我和学生走进生活,多样化识记生字。
诵读经典诗文,是我们课外识字的主要途径。
教室里,我们读儿歌,背儿歌,一学期我们就能背诵30多首儿歌,平均每首儿歌画出五六个生字认会,我们就能认会100多个生字。
背诵古诗识字,我们在背诵古诗时圈出部分生字,在诵读过程中定位识记。到现在,孩子们背诵古诗60首,识记生字200有余,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在诵读《三字经》时,把所有不认识的生字加上音节,易于定位识记。这样坚持下去,很顺利就能完成第一学段的识字量,为学生的尽早阅读打下基础。
同样,第一学段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重视教师的指导范写,加强基本笔画指导;与学生一起写字,同台展示。每周展示一张,每学期装订成作品集,学生作品在展示中,既有与同学们间的横向比较,也有自己与以前纵向比较,学生在比较中进步着,成长着。写好字,要用好字帖,我们给学生推荐的是田英章的与课本配套的练字书,让学生描摹临写,把握写法。
总之,做一个生活学习的有心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好,持之以恒,每个同学都会茁壮成长。
老师们,“语文学习识字始”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要务,让识字写字教学美丽孩子们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对识字写字教材的几点粗浅的认识,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低学段拼音、识字写字研说稿
低学段拼音、识字、写字教材研说
今天,我要说的是对人教版第一学段拼音、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理解,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请大家指正。
一、汉语拼音
说课标:
1.学习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拼读方法)。
2.认识70个汉字。只认不写,不教笔画,偏旁名称,整体识字。
3.读词语和句子。复习巩固字母和音节,让学生可以独立拼读。
4.读儿歌。一是借助儿歌复习拼音;二是发展学生语言;三是增强趣味性。说教材:
(一)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材的特点
综合性
(1)每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
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有利于巩固拼音,二是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四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有机地把学拼音和识汉字结合起来。
在拼音教材中,从第三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这样编排,不但能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
(3)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从学习声母开始,每一课都编排了一首儿歌。这样,不但可以复现音节,巩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语言积累。
人文性
每一课的整合图,不但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而且在内容上,都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生活化
(1)联系生活学习拼音。
增加带调音节。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口语实际紧密联系。
(2)联系生活巩固拼音。
有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巩固拼音的题目。如,复习一的“看看读读”“我会读”;有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拼音的题目,如,复习二24页的“我会想”,学生思考哪些同学的姓里有给出的声母,把教师的教学引向开放,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培养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主体意识。
更符合儿童心理
(1)调整内容。充分利用了几个音节读音相同的特点,有利于减化头绪,降低难度。
(2)改变音节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发挥今后帮助识字的作用。
说建议
1.把握教学要求。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
2.改变汉语拼音测评观念。要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拼音可以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它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所在,更加激发学好汉语拼音
1的兴趣。
3.变革教学方式。
汉语拼音的学习要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如音节的练习,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与学习普通话、识字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使汉语拼音的学习生活化,着眼于汉语拼音的运用,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认读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写是巩固的一种方式,但不宜用得过多,可以剪剪贴贴,涂涂画画。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年龄特点,游戏化。
4. 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1)情境图的运用。
(2)儿歌的运用。
(3)体现弹性,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识字与写字
说课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说教材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内容与编写意图。
识字教学内容分三部分呈现,一是学汉语拼音识字,二是分布于一二三册的归类识字,还有伴随着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随文识字。
穿插在汉语拼音教学的识字,要求认会70个生字,每个字在文中分三部分呈现。
归类识字课的教学,在低年级一二三册识字教学中占了较大比例,其中一二三课各编排了8个识字课,要求认会305个生字,其编排形式是多样的。
1.利用汉字造字规律编排
2.利用《三字经》编排识字教学内容。
3.利用“对子”编排识字教学内容。
4.引领拓展编排识字教学内容。
5.利用“古诗”编排识字教学内容
6.围绕专题编排识字教学内容
二、教材编写特点
1.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3.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倡导转变学习方式:
三、第一学段的知识整合说建议
一、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多认少写,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教师不要对认字提出过高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二、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三、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不反对采用单独的生字卡认记汉字的办法,但建议不把学生认记字卡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生字的尺度。对识字的要求,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四、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如,结合汉字的学习,认识最常见的偏旁,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竞赛活动等,使儿童通过与汉字反复见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写字教学需要注意: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写字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教师可以边指导边板书示范。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遵循写字的自身规律,引导学生把典型字写好。
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写字任务。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要求学生看清字形再起笔;把字写整洁,尽可能不用橡皮擦字等。
对写字的评价,可以从对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观察、对照字帖的临写与摹写、在田字格上的正确书写三方面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写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写字兴趣与习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临摹、书写等多种途径,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下,能写出规范的正楷硬笔字。
评价建议
1、围绕目标,注重根本
2、注重实践,形式多样
以识字评价为例,我是这样做的,在评价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时,运用查字典比赛、组词接龙、诊治社会上的不规范汉字、介绍自己记字形解字义的窍门等形式。如果我们再把教师的评价跟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乃至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就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实践的主体,成为语文评价的主人。
3、三维交融,体现综合在评价工作中,我们也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比如评价学生的写字,我们一要看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二要看握笔方法、写字姿势正确不正确,笔顺是否规范,行笔是否到位;三要看喜欢不喜欢
写,能不能始终都认真写。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强烈的资源意识来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正确诠释与把握。语文是“生活性”的,“生活”就是资源;语文是“时空性”的,“存在”就是资源;语文是“渗透性”的,“学科”就是资源,“课堂”就是资源;语文是“主体性”的,“学生”就是资源。有了对语文的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便随之增强。
总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对每堂课都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全力打造精品课堂,使所上的每一堂课都异彩纷呈,才无愧于我们的这个光荣称号。谢谢大家!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拼音、识字、写字专题研说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专题研说
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三个专题,专题内容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专题特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倡导转变学习方式。本专题在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性整合方面,对比三学段目标,整合教材,以识字写字的阶段目标为例,并呈现出围绕专题,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本次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汉语拼音
课程标准对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的基本要求:
(一)课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汉语拼音编写结构
“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将13课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习。以“汉语拼音”的编排结构为例(见ppt)。
(三)教学策略
(1).语境中学习拼音,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插图,把观察画面、学习字母、音节和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语言的训练,进行思想教育。
(2).观察情景图,认读音节、词语,并运用音节、词语说话,在说话中巩固字词。
(3).在发现中学习拼音,体验自主、合作、研究学习的乐趣。发现图中与字母的形相象的地方。发现j q 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律。课文中j q x与ü相拼的一组音节旁还有一幅卡通图:小“ü”碰到j q x,伸出小手,摘帽敬礼。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这组音节,发现组合后有什么变化,再仔细观察旁边的图,明白两点怎么不见了,让学生自己来编编顺口溜:小“ü”碰到j q x,摘帽来敬礼。从而揭示j q 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律。发现鼻韵母的组合规律,按规律发音、识记字形。
除了用编顺口溜,唱顺口溜的方法识记、巩固字母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形式来复习巩固字母的音节。如:趣味儿歌、摆一摆、找一找、贴标签、给字母找家等游戏来学习巩固拼音。
(四)教学建议
1.创设两境,激发情趣,人文熏陶
2.表音表形,两者合一,相得益彰
3.复习巩固多样化
4.拼音、识字“双线并进”
二、识字与写字:
(一)课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内容呈现及编写意图
“识字”全册共8课,分两次安排,每次学4课,独立成一组。“课文”全册共20课,5课为一组,编成四组。书后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共400个,“生字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共100个。教材中还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图画。图画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上下册要求认识的字950个,上册认识400个,下册认识550个。要求会写的字共350个,上册100个,下册250个。
识字通过拼音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语文园地三方面实现(见ppt),写字集中于每课课后,具有笔画简单、结构简单的特点。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以课文为载体,结合课外知识,多识字,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人教版具有认写不同步的特点,多认少写。
(四)建议
1.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多认少写,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教师不要对认字提出过高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2).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3).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我们不反对采用单独的生字卡认记汉字的办法,但建议不把学生认记字卡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生字的尺度。对识字的要求,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4).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如,结合汉字的学习,认识最常见的偏旁,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竞赛活动等,使儿童通过与汉字反复见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3.写字教学需要注意:
(1)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写字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教师可以边指导边板书示范。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遵循写字的自身规律,引导学生把典型字写好。
(2)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写字任务。
(3)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要求学生看清字形再起笔;把字写整洁,尽可能不用橡皮擦字等。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强烈的资源意识来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正确诠释与把握。语文是“生活性”的,“生活”就是资源;语文是“时空性”的,“存在”就是资源;语文是“渗透性”的,“学科”就是资源,“课堂”就是资源;语文是“主体性”的,“学生”就是资源。通过读经典诗文识字、欣赏软笔书法作品、展示学生作品集、用好字帖等多方面利用,有了对语文的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便随之增强。
3.评价建议
对识字的评价,可以从会查字典、理解字义、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等四方面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写字的评价,可以从对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观察、对照字帖的临写与摹写、在田字格上的正确书写三方面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写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写字兴趣与习惯。(链接幻灯片17)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临摹、书写等多种途径,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下,能写出规范的正楷硬笔字。总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对每堂课都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全力打造精品课堂,使所上的每一堂课都异彩纷呈,才无愧于我们的这个光荣称号,才是最为灵动的教材分析!
谢谢大家!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四篇:解读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
如何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快乐识字
陈默
一、积极引导,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
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一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给他们讲识字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老师巧妙地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一种需求,即:我要学会各种本领,首先要认识汉字。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故事引导:爱听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一开学,我每天选几篇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有声有色地读给他们听,几天以后问大家:“好听吗?还想听吗?”孩子们当然想听。我再问:“有谁能像老师一样读给大家听呢?”有的学生虽然认识了一些字,但读起故事来可没那么容易了。这时,我又说:“这么好听的故事。只听老师读,听不了多少。如果我们认识了汉字,就能自己读许许多多的故事。你们想自己学会读吗?”此时,孩子们强烈的识字欲望已产生,为以后学习汉字提供了动力。
2、障碍引导:好强是孩子的天性。小小的障碍有时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解决困难的心理需求。为了让孩子有强烈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开学不久,我请其他课任老师协助,巧设学习上的一个小小的障碍。我与数学老师联系,这一天的数学作业不读题目,独立完成。批改完作业,发现识字多的小朋友明显优于识字少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因为识字少,遇到了许多的困难。这一天的作业由我进行讲评,我首先表扬了识字多的小朋友,然后讲了识字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原来识字这么重要。最后请那些识字多的小朋友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这样,课内、课外,识字就渐渐地成了小朋友的主动行为,时不时会有小朋友问:“老师,这是什么字?”
3、活动引导: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从儿童生活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来确定有趣的活动,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如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我就开展“我有一个好名字”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认识名字里的汉字。开学第一周,我让同学发作业本,结果小朋友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认识别人的名字,这时,每个小朋友的内心都产生了一种认识小朋友名字的强烈欲望。我又鼓励他们:“谁先认识小朋友的名字,谁就当小老师,天天帮老师发作业本。”听了这话,小朋友更来劲了。我就先给自己设计了一张小名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小朋友也纷纷做了非常有个性的名片,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课间小朋友边玩边认识名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生字。过了一个星期,我利用黑板报,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每节课利用几分钟读一读。没想到,一个月过去,小朋友认识了许多名字,别的班级还在为发本子烦恼,而我们班发本子时,已经井然有序。另外,如“邮递员送信”、“放鞭炮”、“叫号游戏”、“听音取卡片”、“芝麻开门”、“更上一层楼”、“钻山洞”„„孩子们身心放松,在唱唱、听听、玩玩中获得了无尽的学习乐趣,产生了强烈的识字愿望。
二、探究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新教材打破以往汉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编排思路,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
1、学会观察,发现方法: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呢?
⑴对比中发现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己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学生认真朗读: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笼──龙(龙灯)梨──利(利用)等学生读完,我让同桌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学生很快就发现:可以用去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同样,“加偏旁”“加笔画”“去笔画”“分一分”“合一合”等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
⑵韵文中发现规律:儿歌、韵文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而本套教材中又出现了许多蕴涵识字方法的韵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如教学生字“跑、炮、泡、袍、饱”时,先让学生朗读韵文“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发现泡茶是用水的,因此是三点水;我发现抱跟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我发现跑、炮、泡、袍的读音都与包很接近„„我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是呀,这些字左边的偏旁跟字义有关,右边的部分与读音有关,我们说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学生在朗读韵文中发现了形声字的特点,轻松自如的识记了五个生字。又如《日月明》一文“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形象的描述了会意字的特点。“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都蕴涵着识字方法,学生在朗读中,发现规律,同时也认识了汉字。这样的识字过程轻松有趣。
2、运用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寓教于乐,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⑴猜谜法: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而且,可以逐渐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当学生看到同学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谜都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一种学习的乐趣。
⑵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孩子们读着顺口溜,开开心心地就记住了生字,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识字活动。
⑶想象识字:低年级的小孩子爱想象,教学中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形象的方式记忆生字。
例如:《棉鞋里的阳光》一课,在“合”字的教学时,教师先用课件出示“合”问:“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位新朋友? 师:“能借助老朋友记住新朋友,这个方法很好。你们再看看‘合’像什么呀?”
生:“合”字的形状像一座房子。
生:“合”字上面的一撇一捺是房顶,中间一横是房梁,下面的“口”是房子的墙。
师:真会想象!你们在课外见过“合”字吗? 师:想一想,我们身边有什么事物与“合”有关? 生:(拿出一本合着的书)这本书是合着的。生:(把打开的铅笔盒合起来)我把铅笔盒合上了。生:(指着紧闭的眼睛)这就是“合”。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中识记了生字。这样的识字过程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孩子怎能不喜欢呢? ⑷猜测法:我们的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课文形式──连环画课文。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这种课文图画和文字紧密结合,每幅图下面有一两句话,全文没有一个注音。如:我们砍一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雪孩子从火里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画面意思,故事情节,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生字,学生兴趣浓厚,他们一旦猜中,兴奋不已,猜中的字记忆也特别深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自主识字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猜测,去证实,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识字的能力。
⑸多法并用,整体认记:“整体识记”“多次见面”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新理念。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理念以来,“会认”的字到底怎么教‘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崔峦先生明确提出: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记忆,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整体记忆”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凭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激起学生的认识情感,激活学生的认记思维,让学生乐记乐认,想认想记,会认会记。如分小组玩字卡、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每个学生与该认的生字在游戏、活动中多次见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
三、立足生活,开放识字空间 新课标提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就识字来说,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资源?就是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自己去发现汉字的资源,感受社会生活中的汉字文化。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
1、家庭生活,识字的温床:在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0~6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却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却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家长重视了,家庭识字氛围也就浓厚了,学生的识字量也在悄悄增加。
⑴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生活用品识字。如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在自己的玩具上,在家具上,在电器上,在生活用品上都相应贴上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是看到它们时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把这些标签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交流。许多同学在与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得相当出色。
⑵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参与识字活动设立“家庭识字档案”,帮助学生把在电视、广告、门牌中认识的字写下来,以便学生反复识记和积累,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许多生字,而且丝毫不增加学生的负担。2、校园生活,识字的乐园:
⑴室外校园环境:学校教育的第一课,我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介绍自己。校园美丽的环境就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学校、班级、功能室的标志和名称,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等等,这些,在过去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老师并不意识这些就是课程的资源。如今,经过我适当的点拨,已经拉开了儿童识字的第一幕,孩子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的那些汉字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向,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⑵室内班级活动:学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生活都在学校,又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老师如果能够做有心人,精心打造班级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服务,让班集体成为识字乐园。学生的一个个小小的标本,一件件制作,上面都配上汉字,让孩子认一认,念一念;同样,老师的自我介绍,同学们畅谈名字的由来,以及春游中同学所带食品的交流等等。这些一个个小小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扩大了识字量。
3、社会生活,识字的天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种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也许孩子们学得会更起劲。如:利用“食品包装”识字,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这一心理特点,商家在食品包装上大做文章,充分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香甜可口的食品学生爱吃,五彩缤纷的包装学生爱看,为何不很好的利用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我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包装并把上面写有生字的商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和认识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商标,以此来扩展识字的途径。学完《自选商场》一文,布置学生到超市认识各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食品„„的名称,学生在商场里积累了许多的汉字。
另外,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从识字的角度说,学生已经把识字融于生活了,在他们的眼里识字不再是一种负担。
第五篇:跨越式教学与研说教材
构建高效课堂 谋求跨越发展
——成县全面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活动
近年来,我县以课改为契机,先后在课堂教学领域开展了“有效教学”的创建活动,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县从去年起,在全县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县教育局把这一教改实验当作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来抓,高点认识,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强力推进,使这一新的教改实验很快在我县推广,并初步取得了成效。确立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发展,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积极创建实验示范校,努力培植典型实验教师,全力推广有效教学模式”的工作重点,确立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教改工作目标。
一、借“跨越式”东风,构建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实验项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跨越式”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争取在不完全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跨越式”教学项目自2010年9月份启动31名教师、31个班级、131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跨越式”教学课题的实验研究。
今年秋季,10所实验校在增加实验年级、实验班级的同时,县上又增加四中、抛沙小学等6所中、小学校为“跨越式”教学实验学校。至此,全县已有16所中、小学、63个班级、61名教师、2211名学生参加“跨越式”教学课题的实验研究。
一年来,在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支助下,通过课题组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实验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跨越式”教学项目实施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诸多鲜活的案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能有效促进县域内中、小学校实 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一)主要工作
强化项目管理。县上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雷云任组长的成县“跨越式”教学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先后5次召开实验校校长、教导主任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实验工作。各实验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跨越式”教学实施方案,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实验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完善教学设施。各实验校根据“跨越式”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这一特点,在课题研究伊始就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了实验班级的电化教学设施建设,并先后为实验教师配臵电脑、打印机等信息化设施。8所实验小学在电化教学设施基本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更新,2所初中的教学设施也有了明显改观。开展各类培训。“跨越式”教学项目启动之前,县教育局即安排课题组人员、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参加了河北丰宁、宁夏海原实验区的“跨越式”教学成果展示会,江苏常州“跨越式”教学同一起跑线”体验式培训会。二次入门培训之后,课题组总负责人何克抗教授率领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0年9月起,为全体实验校校长、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启动培训。“跨越式”教学项目启动之后,又安排实验校校长、教师先后参加了宁夏永宁“跨越式培训会和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第八届年会”;课题组每月都开展2—3天的实验教师培训(主要利用双休日)。先后进行了“PPT制作与使用”、“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使用”、“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文化构建”、“英语情境的教学模式”、“语文阅读识字教学模式”等各类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实验教师实施“跨越式”教学的能力。进校观课评课。这是一项量大面宽且细致入微的工作。课题组坚持每月都跟进实验学校,深入实验课堂观课评课,对每位小学实验教师的课观、评一次,对每位初中实验教师的课观、评两次,课后及时与执教教师座谈,说课、评课,围绕课例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课题组离成后,县课题组又先后对31名实验教师的课进行一次单独的观、评活动,一年来,共听课、评课510余节。在跟进学校观课评课过程中。北师大课题组指导专家们超常规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实验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为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跨越式”教学水平、催生有效课堂提 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并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小结反馈。课题组坚持白天观课评课,晚上打写观课评课记录。每当观课评课工作告一段落,即时召开反馈会,向局领导及县课题组人员递交《成县跨越式课题指导小结》书面文件。《跨越式课题指导小结》详实地记载了每一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提出了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每月一份,月月如此。这无疑是一份份“跨越式”课题的实验报告,它所摄录的是实验教师们迈向教育艺术殿堂的步伐与足迹。定期交流研讨。课题组先后在陈院小学、小川小学、红川小学举办了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研讨会,在西关小学、店村初中和支旗初中举办了英语“跨越式”教学研讨会。为不断提升实验教师运用“跨越式”教学理念做课、说课、评课、互动交流及课后反思的能力搭建了平台。开展竞赛活动。2010年11月,课题组在西关小学举办了首届“跨越式”教学能力设计大赛,14名实验教师分别获得优秀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实验教师不断规范教学设计,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水平是一次很好的促进和激励。提供网络支持。“跨越式”教学总课题组创办的《教育技术通讯》网站、县课题组建立的“成县跨越式QQ群”,为实验教师搜索、运用“跨越式”教学资源以及互动交流、释疑解难创造了信息化条件。
(二)工作成效
开展“跨越式”课题一年来,已初步实现了预期的目标。首先,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一是多数教师已逐步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教学理念和运用方式,在进入模式的同时,基本上能够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课标知识与拓展知识的学习关系。二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不断增强,总结、提炼教学案例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在今年7月份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第八届年会上,我县课题组李双奎、马强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其余6名实验校长及教师分别获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贾芳芳、苟文强等 9名实验教师分别获综合课例一、二、三等奖。三是教师说课、评课的能力提高了。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都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制课件,熟练地使用课件。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次,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课堂教学在普遍进 入“跨越式”模式的同时趋于常态化。二是效率、效果不断提升。一部分教师的课能够较好地彰显“跨越式”课型的优势,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情感的内化度、能力的形成度都比较高。三是功能得到拓展,价值正在提升。有的实验教师的课堂,关注的已不仅是知识的学习与构建,还有情感的内化与提升。课堂教学中成长着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有教师自己。在这些充盈着生命气息的课堂上,学生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教师享受着育人的幸福。第三,实验学科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学,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能力提高了,思维开阔了,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了,写作能力增强了。”跨越式”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方法适切。因而体现在语文课上的读、写能力,英语课上的听、说能力和数学课上的解题能力等等,往往成为“跨越式”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以语文课上的拓展读、写为例,拓展阅读的10分钟内,孩子们在文词优美的语境中,积累了字词,领悟(粗浅)了文意,获取了人文的养料,为10分钟的拓展写作好了储备。
一、二年级的学生在10分钟之内就能写出200字左右的短文,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科考试成绩也正在明显提升。
陈院小学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参加考试的26名学生,80分以上的20人,平均成绩同上一级相比较,增长了12分。
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在成县实施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借助“跨越式”课题的支撑,必将缩小城乡教学的差距,打破影响教学质量的英语教学瓶颈,催生高效课堂的形成,增强教育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课题实施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落实好常态和长效机制,把课题做好,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向全县推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开展“研说教材”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0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研说教材,促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研说教材,促教师专业成长”活动,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全面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和本学段、本学科整套教材,梳理出本套教材的知识结构,画出每册教材的“知识树”,让整套教材在教师心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具体要做到“五个能”: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能提出本套教材处理的合理建议;能提出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和适合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我们提出的“研说教材,促教师专业成长”活动目标是三个“强化”,即:强化专业知识、强化整体建构、强化系统梳理。
我们把研说教材的方法和程序步骤,简单概括为“三说一看”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看演讲。
(二)活动开展 1.准备阶段
教育局下发了《开展“研说教材”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的通知》,动员全县中小学把“说课标、说教材”作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活动。各学校给所有教师按任教学科每人每科配备一本《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材料,每人每科配备相关学段的全套教材。
2.学习培训阶段(1)学习内容
组织学习山东省临朐县经验,组织教师观看临朐县研说教材专题片、研说教材的优秀案例录音、录像、图片等,组织教师观看天津市教科所王敏勤教授专题报告录像,理解研说教材活动的基本要求,掌握研说教材的方法。
(2)学习方式
采取统一要求,分片推进,典型引领,推广示范的模式,采取县上集中培训――校本研训――县上再集中培训和研讨――学校全面推进的方式。
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标的要求;以 “说教材,画知识树”为载体,督促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本学科教材的所 有内容,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整个学段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3)集中培训
2010年暑假,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为各学校培养骨干力量;2011年1月教育局组织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在纸坊学校进行了“研说教材促教师专业成长”观摩活动;组织八位骨干教师于2011年4月到天津观摩全国第二届“和谐杯”说课标、说教材大赛;2011年5月分学科组织了成县赴天津观摩全国研说教材大赛活动扩展培训;2011年暑假请专家对全县各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3、实施阶段
研说教材活动启动后,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各校都成立了研说教材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召开研说教材动员会,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各学校都把“研说教材”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以“说教材”、“画知识树”为载体,扎实开展活动。安排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整套教材,写出教材分析,画出知识树。开展“知识树”评比展览和“说教材”竞赛,人人登台演讲,人人参与评价。按照“每位教师每周参加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各校每周要至少利用2——4小时时间开展集体专题校本培训”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说教材”活动。活动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要首先搞清楚本学段、本学科的整体教材和知识构架,画出“知识树”;然后再分年级、分学期进行分析,画出“知识树”;最后再画出新学期所任学科教材每个单元的“知识树”,并且人人参与登台“说教材”。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时间明确、内容具体、步骤清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随着“研说教材”活动的不断深入,“研说教材”内容由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年级逐步向整个学段深化,并将成果逐步应用到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整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开展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教师的参与面,在学校要求人人参与,人人研说;二是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相得益彰;三是注重制度的建设,明确奖惩措施;四是注重专家的引领,通过视屏、网络,聆听教授专家解读研说教材中“三说一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看演讲)的要领。
(三)活动措施
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一推,二动,三引领,四促进”。“一推”,就是运用行政力量强力推进。“二动”,就是以“校本教研”为主阵地广泛开展动手画知识树、动口说教材。将研说教材作为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突破口,发动教师动手做、动口说。
“三引领”,就是专家理论引领、骨干带动引领、典型示范引领。“四促进”,就是将“说教材”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四项举措促进“说课标、说教材”成果落到实处。
1、建构与“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一致的课堂教学模式。
2、建立与“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一致的课堂教学原则。
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会用相应的线条或文字去概括学习的主要内容。
其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上课一开始就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第三,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及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纳入更大的知识系统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建立与“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一致的听课、评课制度。
要求教研员定期到校听课调研,深入课堂开展观察活动,及时发现典型,进行问题分析,研讨交流,为课题研究、教学、教研提供范例。
4、建立与“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一致的教学研究形式。我们有两个常规教研活动,一是教改大课堂:每学期教研员定期组织学科课型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县上举行“新课程大课堂”展评,同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指导。二是“跨越式”课堂展示会:授课教师展示“跨越式”实验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学科化、课型化、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四)活动成效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要求教师能够系统阐述所教学科各学段、各册、各单元,乃至各课时的内容、所处的地位、包含的知识点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学校和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说课标、说教材展示阶段,许多教师都能胸藏教材,不看文稿,侃侃而谈,展现了我县教师独特的魅力。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养、学科能力,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一大批教师沿着专业发展的道路快速成长起来,为真正将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说教材活动的开展,是我教育教学生涯中的一次跨越。参与其中,我就像是茫茫大地的一个跋涉者,发现了自己的渺小,感受着每一步前行的艰难,然而,当前进的步子越来越轻快时,我才知道,是说教材让我在面对学生,面对教材、面对课堂时更加自信了。”经过两年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许多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更深了,对学习目标的制定更加准确了,对自己的课堂要求更高了。许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能关注各块知识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对教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整合,对教材的把握更加精确;制定的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有效;课堂上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和谐了。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整个小学、中学阶段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很清楚地理解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教学中很自然地做到了前后衔接,提高了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县只是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将坚持不懈,继续探索,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