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摘 要: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解内容不明确,解读不到位,人云亦云。究其原因,在于文本解读能力差,思维方式单一。为文以《伯牙绝弦》的微格教学实训为例,探讨师范生如何在微格教学中停止表演行为,着重文本多角度分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阅读文本、剖析观点、内化理解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水平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是指入选教科书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分析的课文,指的是狭义的文本,并非文学、符号学和文化学中的广义文本。所谓文本解读,是语文学习的顶端,是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过程之后,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它应该是多元的、多角度的、非同一的。
在师范生微格教学降解技能实训中存在为微格而微格,专注表演、忽视文本解读、盲目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微格教学实训课程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无法训练学生教学技能,阻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十一册课文《伯牙绝弦》为例,讲解如何提高师范生文本解读能力。
一、抛弃教参,力求真实
笔者要求学生在《伯牙绝弦》一课的微格实践中,重点分析为什么子期死后,伯牙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本文所选乃一学生对此的分析视频。
师:“同学们,文章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生:“钟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了。”师:“为什么钟子期死了,他就不弹琴了?”生:“因为他们是知音。”师:“知音为什么就不弹琴了?”生“因为没有人听得懂它的琴声了”。整个过程,老师一问学生一答,表面上看流程清楚,一气呵成,但笔者观看了近30名学生的视频,对该文本的解读分析均为上述对话,因台下学生一致,所以到后期学生的回答已经成为机械式的不自觉反应,而非思考的结果。
笔者考虑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备课几乎都是从教参、网络而来,他们认为那就是金科玉律,决不能改变,所以所有问答流程一致;二是整个过程事先排练,为了微格录像而进行的表演;三是因为台下观众并未改变,学生已经毫不思考,所以也不会有超出想象的回答。但这种表演课在现实教学中根本不可能过关,现实中学生个性迥异,思维独特,答案可能千差万别,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设定的一问一答的路线走。所以,学生必须完全抛弃千篇一律的教参,注重文本解读,只有自己解读透彻了,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学生反映。
二、避免肢解、整体感知
语文教师在上离当前时期较远的课文时,因为文章语言形式与今日有较大差异,学生读起来晦涩难懂,教师就容易陷入对字词句的讲解,最后完全沦为语法课。例如《伯牙绝弦》学生的微格视频中有近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讲解语法相关知识,例如“鼓的用法”,“峨峨兮的意义”,“善哉”的使用地点,完全忽视了该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关于什么是知音,更遑论让学生理解伯牙做出此决定的意义重大,而此种机械式的肢解文本,让美文也变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更使得学生加剧对古文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本来,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最重要的是结合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因素,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1],然而,这样的阅读教学只会让学生本末倒置。
三、关注文本、强调思考
在此次微格实训中,学生没有对《伯牙绝弦》的个中情感理解到位,没有展开细致的文本分析,只是泛泛的过了一遍文章,丝毫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让所有学生印象深刻,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意识,笔者将学生召集起来,上了一堂示范课。在关于伯牙为什么绝弦这个话题分析如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伯牙绝弦好还是不好?”生愣了一下,齐声回答:“好啊”,师:“那好,老师再问一个问题,伯牙绝弦是为了知音是不错,可是从大的角度来讲,前面谈到伯牙是当世绝无仅有的琴师,他绝弦,那么当世再也听不见这么美好的琴声了,是否为了个人的小情感,而让整个民族失去了对美的欣赏甚至是传承,是否自私?”台下学生窃窃私语,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台下学生讨论热烈,接下来学生回答千奇百怪,但答案并非一致,最后老师总结“其实,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关于个人情感和大义的问题,老师也没有答案,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伯牙个人选择于情感,足见其对子期信任之深,这种深足以抛弃爱好,抛弃信仰,抛弃立身之本,不得不让人动容。”
在经过这番分析后,笔者开始教育学生,一篇文章解读方法多样,文本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解读的方式,表面上看,只是学生多一种思考的角度,但实际,是老师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多可能的门。
当前,在微格实训中,课程流于形式,甚至完全抛弃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作用在微格教学中不可或缺。笔者在实践中对学生要求:第一,杜绝使用教参,拿到文本后,首先自己找问题,文章读完后哪些你不懂?哪些有疑问?哪些需要查阅书籍?你对文本的理解是怎样的?你认为还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理解?思考了这些问题才可以找工具书;其次,教师不定期抽查学生表现,凡是发现千篇一律照搬教参的一律重新上课;最后,要求微格小组长在给小组评分时每堂课凡是没有自己观点的文本解读方式记为不及格。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虽不见得能解决此问题,但已能培养起学生深入文本解读的意识。
第二篇:英语专业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摘 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探索英语专业师范生在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中所取得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进而获得本科生科研进程特点和规律的一手材料。结果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与问题多为自己感兴趣的;从有成形的设想到最终定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使用图书馆及其他资料来源的能力偏弱;有的学生缺乏毅力, 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与教师的交流状况对学生的状态影响很大;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比科研方面的收获要更多一些。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生;科研;毕业论文
一、引言
科研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丰富的科研知识、清晰的科研思路、扎实的科研技能是师范生入职后发展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 在校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良好的科研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获得的, 它的培养需要教学单位较为长期的关注与投入。
目前, 教育研究者对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培养的能力构成(韦理, 2005)和教学实践方面(张秀云, 庞丽娟, 2003)关注较多, 而相应忽视了对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其实,这一缺失不仅体现在师范本科生教育中, 也是本科生教育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研究并未将科研能力作为师范生 / 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方面加以探讨(刁维国, 2007;王艳玲, 2007;吴一安, 2005)。
然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 本科生应当“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4)也曾详细论述了科研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联系。由此可见, 国家对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培养已明确地提出了科研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师范生来说, 科研能力的大小对其入职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与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诚然, 有一些研究者已在讨论这一重要问题(胡海舟, 2004;靳延华, 2004), 但讨论更多地处于理论层面, 缺少相应的实践或实验环节来更加有效、深入、清晰地阐明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方法。从 2006 年到 2007 年,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针对2003 级本科生进行了一次科研能力培养的试验。本文是这次实验的报告。
二、项目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 2003 级“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是一个具有教育实验性质的科研项目, 课题时间为 2006 年 4 月到 2007 年 12 月。它是在 2005年一次成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2005 年 4 月到 7 月, 我们组织了 20 名 2002 级本科生进行了科研尝试, 并为他们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尽管这次尝试历时不长, 但参与的学生仍顺利完成了一般科研的所有步骤, 并上交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报告。在结题后的集体访谈中,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高水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表明, 学生在研究中进行过深度思考与艰苦探索。因此, 我们拟进一步研究、探索这一“学生自主科研与教师协助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以科研实践推动科研能力的发展, 以期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途径。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探索英语专业师范生在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中所取得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因此, 本项目的实施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我们并不力求证明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会取得多少科研能力方面的发展, 我们更多地是希望掌握一些关于本科生科研进程特点和规律的一手材料, 以便为更进一步的探索提供参考, 指明方向。这样一来, 项目就具有了双重目标: 首先是学生科研的顺利完成, 这一环节涉及到参加项目学生的遴选、开题、在研究各个阶段的指导与协助、论文写作等;其次是对学生科研的研究, 即观察、分析学生在各个研究阶段的状态。因此,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的教育研究方法, 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真实性和应用性。也就是说, 本研究既有实践价值, 同时也能够为相关的教育理论提供验证。
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此阶段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遴选工作。遴选工作采取公开自愿报名与鼓励重点对象相结合的原则。即,既向全年级学生公开招选参加者, 又鼓励那些教师们普遍认为学业优秀、潜力较
大的学生。最后, 有 48 名学生报名,占学生总数 124 人的 38.7%。可以看出, 学生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从这些学生中, 我们根据他们在报名表中填写的准开题报告、专业课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教师推荐等多方面的情况最终选出 16 名学生参加此项目。其中, 论文设想与“二语习得”“翻译”和“文学”方向有关的各 3 人, 与“教育心理学”方向有关的 2 人, “测试”“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文体学”“语言学”等方向各 1人。我们根据系里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意愿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名教师进行全程一对一的指导。
(2)学生科研初期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定题。从这个阶段开始, 16 名学生每月上交一份进度报告, 在报告中简要说明本月 / 本阶段计划完成的任务、完成过程(按时间顺序)、实际完成的任务与获得的经验与反思、未能完成的任务及原因分析。项目结束后共收取 74 份进度报告。
(3)学生科研主体阶段此阶段学生基本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各项科研活动, 直至最终完成毕业论文。但其间仍与笔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或当面交流, 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每次交流, 笔者都进行了事后记录。在研究中期和结束时, 学生分别上交了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
(4)材料汇总与分析阶段此阶段除集中地、整体性地汇总并分析所有相关材料外, 笔者还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和他们的指导教师进行了开放式访谈, 作了详细的访谈记录并归入汇总材料中一并加以处理和分析。
三、分析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中的所有文字材料(报名表、进度报告、电子邮件交流、访谈记录等)均输入质性分析软件 NVivo 7 进行处理, 主要处理方式为编码标注与分类分析。经过反复比较与归类, 最后发现如下几点较有规律性或普遍性的现象。
1.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与问题多为自己感兴趣的这说明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探索的欲望,尽管这种兴趣更多地是自发自觉的, 并不是在理性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有些学生想要研究的课题甚至与其准备考研的学科专业并无多大联系。因此, 本科生主动从事科研尝试的功利性并不是很强。那么, 在这方面, 学校教师专业方面的引导对后续整个科研过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从有成形的设想到最终定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很多定题周期平均为七周, 这比预想和计划的时间要长很多。定题的困难主要与如下两个因素有关。首先, 学生普遍设想比较泛化, 即使明确知道所要研究的问题或方向很有意义, 但研究设计与成熟范式的差距仍很大。也就是说,学生并不了解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常识。这可能与研究方法的训练较少有关;第二, 教师往往会开书单让学生去读, 但引导不够。有不少学生反映这些参考书越看越觉得摸不着头脑, 找不到方向, 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按照书中所讲的内容和标准来看, 自己的研究设想根本就无法转化为现实。学生承认自己平常的积累比较少,但教师的指导可能又过于粗略, 缺乏深入的交流, 在读书时又很少有与其他同学讨论的机会。但这一阶段却让学生对科研有了更加准确、客观的认识, 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概念。
3.使用图书馆及其他资料来源(如网络)的能力偏弱这几 乎 是 所有参加项目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一方面, 学生利用图书馆等信息来源的技能有欠缺, 似乎并不习惯于、也没有较强的意识去开发资源;另一方面, 即使检索到了一些有关联的资源, 也不知如何充分利用。
4.有的学生缺乏毅力, 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项目初期, 新鲜感和信心都较为充足。因此, 参加项目的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都比较多, 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但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困难之后, 就有学生在后期表现得不那么积极了, 更多地是出于应付, 标准也相对降低了。但始终如一坚持下来的学生表示, 在进程过半的时候, 有非常强烈的疲劳感和焦虑感, 只要坚持一下就能跨越这种状态。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突破极限”。因此, 这里似乎存在一个“疲劳临界”, 坚持过一定的阶段后就不显得那么困难了。
5.与教师的交流状况对学生的状态影响很大教师的态度负责与否, 是否经常与学生联系, 能否在关键时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是学生心目中影响自己状态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6.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比科研方面的收获要更多一些尽管本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但学
生却普遍反映, 与科研本身的收获比起来, 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要更多一些———如与人相处、交往、主动思考、积极调解自身情绪、合理安排时间等。
四、结语本项目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远远无法作出肯定的结论。
但我们仍可以看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在属于师范生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中(尤其是有条件的课程), 教师可以更多地渗透科研思想, 介绍科研动态, 通过相关的内容更好地培养、保持学生对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同时还应加强科研引导。
2.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推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如果每个导师都能长期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渗透与训练, 那么就容易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仅仅以这种项目的形式来弥补培养不足的缺陷了。
3.应当加强本科生研究方法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模式可以改革为“阅读—设计—操作”一体化的层进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学生进入科研领域的门槛,它将科研训练分解为三个有内在联系但循序渐进的阶段: 首先通过阅读相关研究, 使学生对科研形成一定的、较为整体的概念;然后进行设计训练, 只设计不实施;最后真正进行实战。
总之, 我们应当将科研培养视为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充分重视起这项工作, 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胡海舟.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 [J].师范教育,2004,(2): 7—9.靳延华.论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3): 7—8.王艳玲.英国“一体化”教师专业标准框架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7,(9): 78—82.韦理.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新思路 [J].外语教学,2005,(5): 51—5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199—205.袁贵仁.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4,(17): 9—13.张秀云, 庞丽娟.教育实践———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9): 46—47.
第三篇:积极参与培养绘画能力解读
积极参与培养绘画能力
当从事培智学生绘画与手工课教学工作后。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的体会到生硬的把普通小学美术课的教材教法搬到弱智儿童美术课教学中来是行不通的。因此,如何根据弱智儿童智力缺陷等能力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合理选择并设计出适合弱智儿童学习需要的课程和 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我不断探究的课题,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①鼓励为主。
英国的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底年级的学生一听到教师夸他画得好,就高兴、兴奋,心里就有一种成功和充实的感觉。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使他们更加有勇气、更加有信心继续画下去,所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②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缺乏成就感、亲情、人性的体验;缺乏兴趣、好奇与探究欲望。我在课堂上提倡无错原则,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可以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大胆的描述,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打个自己满意的分数或评价,比如:李想同学给自己打了优,刘佳星同学觉得自己比李想画的好,可以打优+,但是必须自己说明理由。学生都渴望教师表扬自己,所以他们会毫不客气的指出其他同学画中的不足。如:王心莹同学画《今天我值日》时,画面上部空白太多,构图不饱满,她给自己打了80分,另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画打了90分,我就问:“为什么?”他说:“上面太空,还可以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加美丽、饱
本教材充分考虑到智障学生由于智力、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无论是简单的组合画,还是简单的手工制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选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并且完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训练教学规律。选择单元组合式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智障儿童观察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多次反复就无法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单元组合式”教学形式设置,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并设定其为中心内容,围绕这一中心内容,每次作业要求都有所不同,或色彩变化、或数量变化、或动势变化等等,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绘画能力。而能力差些的学生在一单元中可以反复学习第一次作画的内容,得到了巩固性的训练,使每个智障学生都有了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可做,兴趣较高,课堂秩序也较容易维持,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个别辅导上。
二、点滴体会
三、注重正面鼓励,增强自信心。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情感的参与,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时,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乐于受教,自信心增强,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在《我的未来》想象画教学中,我让他们每人画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课堂中我却表扬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想象,在他们后来上交的作业中,能看出画面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画得更美。在以后的想象画教学中,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能随意批评学生,那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取得教师预想的教育效果。
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鼓励、爱护,以及对他们作业的肯定和理解,无疑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敢画,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愉快,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工课中适时地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使弱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易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1.寓教于乐方法,引发兴趣
在每课的版面上增加一个小版面心,设计有趣的问题(谜语)或有趣的活动(游戏)等,让学生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而这一思维的起始阶段正是教师应牢牢把握的,知识的导入、衔接与传播皆以此为良好的开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为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 2.利用赏析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电化教育方法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化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形声结合的显著特点,可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比起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牢固性、灵活性,可以克服智障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缺陷,激发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弱智儿童的记忆力。根据课堂活动内容设计一套实用性电子课件,教学活动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增加大量的欣赏内容,便于智障学生了解、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和激发向往美好的情感。
3、工具材料,是学生感受成功喜悦的条件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缺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常遇到不同的挫折与困难,因此,特别需要教者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和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进他们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工具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保证,配备工具材料带非常重要。
作为老师,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为补偿学生缺陷、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每一名学生都应有一本最喜欢的教科书,使他们在绘画、手工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使其从中受到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起到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身心缺陷的积极作用,这对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解读
2015年教学论文·数学科
如何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
摘要: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包括了思维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就是遵循科学的解题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亲自参与的解题实践过程中,学会解题,从中获得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解题能力
基本方法
逻辑思维规律
解题实践
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包括了思维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就是遵循科学的解题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亲自参与的解题实践过程中,学会解题,从中获得能力。下面就围绕解题的一般程序,来讨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养成仔细、认真地审查题意的习惯
仔细、认真地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因为审题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方向,为选择解法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就是要对问题的条件、目标、及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本质与联系,不断提高审题能力。具体地说,就要做到以下四项要求:
1、全面了解题目的文字叙述,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目标,并能准确地复述问题、画出必要的准确图形或示意图;
2、整体考虑题目,挖掘题设条件的内涵、沟通联系、审清问题的结构特征。必要时,要会对条件或目标进行化简或转换,以利于解法的探索;
3、发现比较隐蔽的条件;
4、判明题型,预见解题的策略原则。
以上具体要求中,前两项是基本的,后两项是较高的。事实上,审题能力主要体现在对题目的整体认识、对条件和目标的化简与转换以及发现隐蔽条件等方面的能力上。
例1 已知a,b,c都是实数,求证:2a-(b+c),2b-(a+c),2c-(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大于零,而且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零。
如果审题中能考虑到“所证的三个数之和正好等于零”这一整体特征,则不难用反证法很容易得出正确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2 已知△ABC,试求做一点P,使得△PAB、△PAC、△PBC的面积相等。如果在审题中不注意P点的任意性,就会片面地、不自觉地增加条件“P点在△ABC内”,从而求得唯一的一点P,即△ABC的重心。这就改变了原题的题意。事实上,若在平面上,P点的位置还可以有三个:分别以△ABC两相邻边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顶点。若在空间,P点的位置就更多了。
二、分析解题思路、探索解题途径,发现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科学程序。解数学题的一般程序是:
Ⅰ、审题。准确地认清题目条件和目标及其“环境”状态;
Ⅱ、探求解题方案。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及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探求正确的解题方案;
Ⅲ、解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采用恰当的方法,实施解题方案,落实解题过程,求得结果达到目标;
Ⅳ、检验与深化。对结果进行判别,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与探讨,对条件或目标或解题方法进行拓宽推广加以深化。
掌握了这个科学程序,使解题过程程序化,就能使学生对解题总过程有一个有序框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划归的趋势,做到目标清楚、思维方向明确。为此,在教学中对于所有例题的讲解及示范解题,都要充分展现解题教程的四个程序及每个程序进行的过程,并且不断给以总结、反复强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去掌握解题顺序,领悟各程序中思维方向和思维的进程。当然,这样做就必须要求教师 事先要对例题的选取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例题的目的意图、隐含条件的析取、干扰信息的排除、思维偏差的纠正、解题策略的制定、解题关键的把握以及解题后的开拓和引申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无法展现思维过程的形式主义教学,从而真正达到解题教学的要求。
2、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原则。
探索解题途径,主要是根据审题提供的依据,制定解题策略,探索解题方向(转化命题是关键),沟通靠拢条件,把所面临的问题逐步靠拢和转化为既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问题,然后利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实现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例题的示范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掌握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般来说,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常用的策略原则有:
(1)熟悉化原则。要求有利于把问题转化为有关的熟悉问题、用熟悉的理论、方法和技艺去解决问题;
(2)简单化原则。要求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或复杂的形式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或简单的形式,使问题易于解决;
(3)具体化原则。要求能使问题中的多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具体,有利于把一般原理、一般规律应用到问题中去;
(4)正难则反原则。要求在探索中注意思维的双向性,即正面困难时可考虑反面,直接解不行可考虑间接解,顺推不通时可考虑逆推,进不成时可考虑退,可能性判定无路时可考虑不可能性的判定,等等。以有利于问题解决。
上述策略原则为转化命题、探索解题途径都指明了方向,这些原则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其中熟悉化策略原则又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任何问题的任何转化,最终都是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运用熟悉的方法得到解决的。
三、理顺解题思路、严格依据逻辑规律表达出规范化的解题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解题教学中,经过认真审题、探求解题途径、掌握证明方法、明确解题思路后,还要进一步去达到正确、合理、简捷、清楚、完满地表达出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就要求将思路理顺、有理有据地按逻辑规律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演、转化,进行有序合理、正确的推理、运算、作图,建立起已知到结果的清楚、简捷、完善的通路,实现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各种形式的数学习题都有一定的解答格式,解题中要严格按标准格式表达。当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标准格式的详略可以不尽相同,但逻辑顺序不能违反,证明推理关键步骤的大前提必须表达清楚。这样做,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也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回顾与探讨解题过程,养成解题后反思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解题后的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就是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的主要思想观点、关键因素及类同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加以掌握,成为以后解新的问题时的有力工具。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是解题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十分重视。
五、合理调控解题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素质 学生的解题活动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要使解题活动在发展学生思维上取得最佳效果,还必须合理地调控学生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素质。这是因为数学解题活动必须由学生亲自参加、独立进行,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但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解题活动又必须置于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下,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学生主动、独立地参与解题活动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指明方向。这就是说,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参与的主体作用。具体地说,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方向、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解题的能力。一般来说,解题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提供;解题基础知识、经验的准备;思维障碍的排除和问题情境激发的情感与动机状态等方面。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针对这些方面,努力为教学情境的创设作好分析、奠基工作,就一定会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成效的解题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有系统、有层次地精心选配习题,合理组织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及其运用能力。一般来说,解题教学中,除了要求例题的选配要具有目的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延伸性等特点外,一般还应提供学生独立练习的习题,在选配时注意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或指标。这里还应指出,数学习题的题型应该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胃口”。但这并不排除传统的、富有启发性的“老题”、“陈题”,不少好的题目仍然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反对选编那些一味追求“新花样”的偏题、怪题和难题,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要通过掌握科学的解题程序、掌握解题的策略和方法、技巧;要通过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基本途径。因此,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上升为一种创造才能,就要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始终都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解题能力的各种因素,注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解题能力的提高才有根底和源泉,解题的功底才扎实。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解读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五年级7班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小学生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小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要么与父母调皮;要么与同学打架;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古怪;要么与老师对立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在调查中,我发现50%以上的小学生上学、放学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接送,连自己的小书包就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背,这些接送孩子上学的人成了孩子们的书童;有的孩子穿衣、吃饭、洗漱都是父母包办……这样的孩子事事依赖于父母,他们娇气得很,独立生活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更谈不上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了。一旦父母不在孩子们身边,遇到困难他们措手不及?借此,家长就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他们人小做不来事,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该班的某些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严重,遇到难题家长帮她做,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好几次这样的现象。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害处以及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措施,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从小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案一
授课人:于克复
授课题目: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 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 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
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 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 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原则上讲,家庭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 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
家庭经常开展一些审美活动,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力
父母对孩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美丽的山水花鸟,自然景色、都能引起孩子的美感;健壮的形体,优良的性格、文明 的举止也能激起孩子的爱好。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如 反抗压迫、剥削、侵略等所进行的英勇壮烈的战斗,为人民的幸福 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的、高尚的人物所体现的庄严伟岸的美,更 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感到他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物和事件。这些 都是培养孩子审美感受力的重要内容。
2、培养子女鉴赏美的能力
美的鉴赏是对优美事物的鉴别和评价,它不仅在于识别事物的 美与丑,更要通过美的种类和美的程度的鉴别,得出审美的评价。在家庭美育中,要通过各种活动,多种渠道,指导孩子了解文学名 著,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体裁与描 绘手法,来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以提高鉴别美与 丑的能力。
3、创造优美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带领孩子打扫 卫生,进行居家布置,使孩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自己,有 条件的家庭还可以用书画,花草装点家庭,给孩子一个清新美丽的 生活环境。大多数孩子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活动的,尤其是进行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确应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重点,户外活动 大多运动强度较大,对孩子骨骼,内脏机能及肌肉的发育起着良好 的刺激作用,促进孩子的成长。有研究表明:积极运动锻炼,尤其 是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每周不应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这种 运动的中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孩子获得必要的紫外线照射。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正午时的阳光暴晒,不会对儿童皮肤造成危害,晒太阳 可以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朝气,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参与体内维生 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对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同样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尤其是在多云、多雾的冬、春季和缺乏 日照的地区晒太阳更需要引起重视,切忌成天闭门不出。
一般来说,男孩比较喜欢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孩子在运动 中不仅锻炼了体格,而且可以使身体的活动更加协调,促进智力的 发展。另外孩子在运动中,尤其是比赛中必须和小伙伴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他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集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对他社会性的发展是十分宝 贵的个人体验,家长不要因孩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限 制他的运动,只是要注意,孩子活动肥伤时教育孩子不要因为一点
小事而与小伙伴们争吵,起纠纷,要珍视彼此之间的合作。人们一 般的观念中,小女孩比较文静,不爱运动,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多 参加运动,像早些时候孩子们爱玩的跳皮筋,跳格子、跳绳等等,强度不大,都比较适合不愿进行太大强度运动的女孩子。女孩子喜 欢运动常被视为“假小子”但“假小子”们往往性格开朗活泼,身 体也比较好,自信心更强,这充分说明运动对女孩子是有益的。
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决定性的 意义。目前,中小学已经开设心理健康课。作为家长,平时很容易 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呢?爸爸妈妈应注意:要为孩子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和睦友爱的生活环境中,即使没有优 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心情也愉快,活泼自如。良好的家庭气氛有利 于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充分发挥其潜能,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 要尊重孩子,不能歧视、虐待和任意打骂、体罚孩子;要鼓励、支 持孩子和同伴交往;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 样有利于孩子形成活动开朗、大方的性格,防止羞怯、自卑、孤独 等心理的产生;给孩子适度的爱,对孩子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 以分析,开导;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有点滴进步就要肯定 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 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
1、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中国有句古话说:“享童子福,背老来时”这句话有其深刻的 哲理。“享童子福”无非是指人在童年时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为生活操心,不为生存发愁的日 子。用人们喜欢的一句话说,叫“生活在密罐里边”。但殊不知,过度的舒适不仅不能保证孩子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而且给孩子 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 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 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 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 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 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
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 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 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 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 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 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 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
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 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 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 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 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 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 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 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 下次考好。
2、关注孩子的倾诉
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样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 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成或其他校园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 优秀的成绩。这时,孩子向家长诉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与他一 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该认真对待,并且向 孩子祝贺:昔日的汗水与努力没有白流。可能的话,家长可搞个家 庭活动,以表庆祝,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孩子回到家中,就有权利在这 个港湾中获得心理的调整与生理上的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生 活中。
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应重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启发他们加强同 伴间的交往,并及时鼓励孩子积极的交往行为,体验交往的乐趣。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 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 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了保证我们的下 一供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家 长可以这样做:
1、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
家长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玩具,如可以 让自己的孩子带上玩具到上玩具到自家来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
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启发他们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并及时鼓励 孩子积极的交往行为,体验交往的乐趣。
2、通过游戏让孩子接近同伴
把握共娱的方法。为了参与同样的游戏,必须逐步学会从自娱 到共娱,一个孩子紧紧地抱着自己的皮球,不肯放手,怎么同别的 孩子一起玩呢?必须引导他将球抛给另一个小孩,再让对方扔回来,一来一往就进入共娱情境,也自然产生社会交往。
(二)指导孩子接触社会文化
引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文化,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的狭小的生活圈。
社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因此,社会文化无论对青少年儿童的智力、体质、品德还是审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所以,有远见卓识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把孩子和 社会生活、社会文化隔离起来,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 文化,使社会文化成为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儿童青少年 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的有效手段。当然,在接触 社会文化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分辩良莠,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 力,抵制不良文化的腐蚀与影响。
(三)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
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培养孩子的防范 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原因中,意外伤害已占 第一位。在全部死亡儿童中,1/3是由意外伤害引起的,由于意外 伤害而致残的儿童,全国已有175万之多。
专家认为:意外伤害实际上已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意外伤害主要是意外窒息、溺水、中毒以及交通事故等等,当然 也包括那些被歹徒绑架、拐骗等给儿童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为了使儿童名免遭意外伤害,家长应从小做孩子的“守护神”,在 家庭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设法营造安全的家庭环境。家长 对孩子从小时候起应当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培养孩子的防范 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可划分为日常安全保护和人身安全保护两 种。
1、日常安全保护
(1)警惕交通事故。有关学者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青少年占有很大比例。
孩子的交通事故常发生于马路上、骑自行车、在铁路上玩耍等。作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红绿灯(红灯停、绿 灯行、黄灯注意看分明);雨天过马路,雨伞不能打得太低;不要 在火车道上玩耍、行走;学自行车最好到行人较少的操场上练习; 骑车不要逞能,不要追逐、打闹;在马路上行走要精力集中,不要 突然转弯;告诉孩子穿鲜艳的衣服更容易避免车祸。
(2)防止孩子溺水。喜欢水是孩子的本性,陆地生活习惯了,更激 发了他们对水中活动的好奇和向往。
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一般是在懂得一点游泳知识时就去冒 险;为了显示本事,不顾深浅乱游;在水中打闹、嬉笑;看见别的 孩子落水,见义勇为,水性不好或体力不支,最后溺水。做父母的 应告诫孩子,不要单独去游泳,尤其是野浴。在游泳场若遇到小伙 伴溺水时,应积极想办法报警或向附近的成年人求救,如不见效,也不要单独下水,以免再有意外发生。也可以告诉孩子,此时可利 用长棍或绳索之类的物品进行救助。不应该视而不见,应该有见义
勇为的精神和品质,但这不等于蛮干。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在初学 游泳时,要分清深水和浅水的界线,防止发生意外。不要单独一个 人在不明水情的高处跳水,以免发生脑外伤事故,造成水中昏迷以 至淹溺。
(3)防止孩子玩火。父母应教育孩子不要随身携带和玩弄炎柴,打 火机等火种;告诫孩子不能乱接电线;指导孩子把点燃的蜡烛、蚊 香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沙发等易燃物品。家 长应经常对孩子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认识火警电话,现场补救知识。进入公共场所,一定要指导孩子注意观察安全指示标志,记住疏 散方向,掌握逃生常识。
(4)危险游戏玩不得。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都特别强,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因此在行走、爬高、打闹时,稍不 留神便会发生意外。如:爬树不小心摔断了腿、乱扔石子打破了头、吃泡泡糖呛进气管,放鞭炮炸伤了手指等等,家长要经常对孩子 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2、人身安全保护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 应急自救知识呢?
(1)言传身教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行 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当响起敲门声时,父母应在 孩子面前仔细询问敲门人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为 孩子讲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如何处理的过程,避免意外事件的发 生。
(2)及时提醒式。青少年学生被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或社会流氓敲 诈勒索,在未成年人安中占有很大比例。当孩子回家讲起类似的事 件时,父母应告诉孩子,在遇到歹徒时,要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持 拒绝歹徒的要求。许多歹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受害者的激 烈反抗和高声呼救往往能把坏人吓跑。万一遇到孤单无助,无力抗 拒的身体威胁时,应切记,首先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顾及财 物损失。做父母的应该告诉孩子,身体安全比钱物重要得多。向孩 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清,父母都不会责怪他 的。同时告诉孩子,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老师、家长、警察报告,以便及时获得帮助。
(3)新闻点评式。新闻媒体经常刊发一些儿童遭遇诱骗而发生悲剧 的案件,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阅读、观看这类新闻,和孩子一起点 评事件发生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处理的方法。
(4)熟知熟记式。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应让孩子熟悉、掌 握。例如:火警惕“119”急救“120”,父母电话、工作单位和家 庭住址及电话及电话号码等等。可以假设一些可能遇到的危害情况,讲给孩子听,启发和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办。
(5)理论“演练”式。对孩子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 渔”。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特点,为孩子购买必要的预防犯罪书籍 和自救手册。让孩子阅读这类书后,可以和同样们“演练”,以便 积累“准实践”的经验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