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隆德教授新闻稿
何隆德教授做客湖南农大“与信仰对话” 3月23日下午两点,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研部主任何隆德教授应湖南农业大学邀请在大礼堂开展主题“与信仰对话”交流会,湖南农业大学各个学院以及校级组织主要学生干部聆听了此次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校团委罗薇副书记主持。
何隆德,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兼任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行政学院系统政治学教学联席会议副主席、湖南省省情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2007年入选湖南“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会上,何教授结合自己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展开,从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中国道路与倡导和平、改善民生与从严入党三个方面讲解十八大报告内容。首先,何教授通过许多图片引入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他从改革前后进行对比,指明中国现在的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接着也说道下一步改革强调的目标。其次是中国道路与倡导和平,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要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然后何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领大家进入了改善民生与从严入党这一主题,他提出了党要面对的“四个考验”与“四个威胁”来谈,并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方法。此次交流会给在座学子指明了信仰,令在座的学生干部受益匪浅,最后何教授在大家经久不绝的掌声中离开了大礼堂。
第二篇:2018隆德大学排名情况
www.xiexiebang.com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隆德大学是瑞典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也是瑞典最大的综合大学。它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为一体,提供几乎所有领域的教育研究机会,也从事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隆德大学是Universitas 21(大学的国际性协会)的创建成员之一,它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学校概况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是一所现代化,具有高度活力和历史悠久的大学,世界百强大学之一。它建于1666年,有七个院系以及各研究中心和专业学术机构,涉及面有自然科学,法律,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医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神学和艺术(包括音乐,美术和戏剧)。有将近7000教职员工,是北欧最大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作为瑞典世界排名最高的大学,2014年QS最新排名全球第60位,欧洲第10位。隆德大学为欧洲顶级名校,瑞典国家财政支出金额在瑞典各大学校中遥遥领先。其几乎每个专业的科研能力都可为瑞典国内前三甲之列,综合能力可见一斑。在2014年瑞典国内面向高中生的政府调查中,隆德大学以12% 的成绩连续成为瑞典高中生最向往的大学。第二名为哥德堡大学,其次为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
隆德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组织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2007年9月隆德大学组织了‘北欧中国作论坛’,北欧科教组织和中科院的专家学者们就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环境资源科学双方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旨在进一步促进、并实化与北欧各国的科技合作。
世界排名
www.xiexiebang.com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作为北欧国家,瑞典的大学并不受各大排名机构青睐,加之不齿于与中介合作,常常淡出于人们视野之外。不过北欧国家由于其悠久教学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文化,加上无与伦比的社会福利条件,造就了世界一流的教学水平。
在多家大学评估机构的“世界大学排名”中,隆德大学都跻身于全球前100名的世界名校行列,其世界排名大致处于世界大学中前0.4%的顶尖位置。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2012-2013年的评估,隆德大学被认可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排名第一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其他主要机构对隆德大学的排名如下:
全球前100名大学:第70位,QS Ranking 2016;
全球前100名大学:第60位,QS Ranking 2014;
全球前100名大学:第67位,QS Ranking 2013;
全球前100名大学:第71位,QS Ranking 2012;
全球前100名大学:第82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
全球前100名大学:第99位,毕业生就业潜力,纽约时报2012年调查。
同时,隆德大学下设的许多科系和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顶尖研究序列。例如根据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隆德大学的如下学科被认可为世界前50名的研究领域:地理学(第20名),物理与天文学(第47名),民用建筑(第47名)。另外,还有媒体与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国际法学、会计与金融学等排名为世界50到100名的研究领域。
第三篇:修改版陈平教授讲座新闻稿
陈平教授应邀在中心作学术报告
2016年12月20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平教授应中心邀请作了题为“话语分析:形式、意义与运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郑艳群教授主持,王建勤教授等近百位师生认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部分,陈平教授讲到话语的特点是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以及同语境密切相连,大多为自然语料。而话语研究的两个主要角度分别是认知角度和社会文化角度。认知角度主要是英美进行研究话语的传统,社会文化角度则是欧陆话语研究的传统,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要分清这两种角度。接着陈平教授讲到中国学术传统中的话语分析和西方学术传统中的话语分析,在中国学术传统部分,他提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话语分析的语句;在西方学术传统部分,他提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Harris为代表的话语分析和80年代广为发展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话语分析。
在话语的形式部分,陈平教授讲到关于话语的基本组成单位,有从语素、子句/句子、命题、话轮、语言行为、语调单位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但从这些角度展开的研究存在属性不清晰,“完美形式”概念不适用的特点,并指出话语分析在实践中大都以“话语句”(utterance)而非系统句(system sentence)为基本单位。在话语的意义方面,陈平教授讲到话语与非话语的判断标准是连贯性,而连贯性则有形式和意义两种判断标准。在话语的意义部分,陈平教授还提到了话语标记,他指出话语标记具有:指示话语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调控信息传递的作用。在话语的运用部分,陈平教授主要从侧重语言本体和侧重社会学/文化学两种角度讲起。在侧重语言本体研究方面,话语的主要作用是对语法、语义现象进行解释;在侧重社会学/文化学研究方面,话语的主要运用在:批判性话语分析,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话语权方面,最后陈平教授指出这两个方面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工作,而后者的概念和方法对前者也产生较大影响。
陈平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大家的思考,在提问环节积极提问,在场师生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第四篇:中国农业大学何教授调研汇报材料
中国农业大学何教授调研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东携白马湖,与楚州、宝应、金湖水陆相依,西揽洪泽湖,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南与盱眙毗邻,北与淮安接壤,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39.4公里,总面积1289.0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33.15平方公里,平原537.18平方公里,丘陵岗洼18.7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地带过渡性地带,素称“水乡泽田”主要河流有淮河、三河、二河、张福河,苏北灌溉总渠,入江水道、入海水道、境内洪泽湖为“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为2342平方公里。目前全县辖内12个镇94村、34个居委会,38.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9.3万。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0.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413元,财政收入4.5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39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8元,产业上以建材、化工、禽、水产养殖的四大支柱产业为主。近年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县成建制外出劳务人员达11000多人,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目前已有53个规模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区。全力打造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推动旅游业发展,已建成朱坝活鱼锅贴城、老子山温泉山庄、钱码岛、大墩岛和洪泽湖旅游度假村等特色休闲旅游产业,洪泽湖大堤申遗工作正在进行,8月初已成功地举办了二届中国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暨旅游文化节。
我县农村信用社成立于56年,历经五十年艰辛发展,目前已成为机构网点遍及城镇、经营规模逐步扩张、服务“三农”成效 1 显著、经营效益逐年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金融企业。到7月末,全县共有14个信用社,4个信用分社,1个营业部,从业人员达215人。全部职工中本科学历 9人,大专学历 7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75人,男职工119人,女职工 96人。各项存款余额达10872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9684万元,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的 34 %和48 %。2005年存贷款增幅分别位居全省各县(区)联社第三和第一。经营效益逐年提高,自2003年开始,每年都以1000万元的利润额递增。加大信贷投入,特别是“十五”期间,年贷款累计投放量平均在10个多亿,净增额平均在1.8亿元以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县“三农”经济、园区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居)民及个私业主贷款难。继2000年10月份,创立全省第一个信用村的基础上,2002年7月底推广“信用一证通”这一新型的金融工具,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丁解民书记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原人行南京分行谢庆健行长称之为农业发展的绿色通道,《新华日报》、《金融时报》、《淮安日报》等主要媒体都作了报道。到2005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建立客户经济档案6.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3%。授信发证5.8万户,占建档户的88%,“信用一证通”贷款余额2.35亿元,全县共创建信用村67个,信用镇5个,分别占行政村镇的41%和71%。我县农村信用社已真正成为我县金融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得到社会各级各界的认同和赞许。县联社连续三年获县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责任目标考评”、“为农服务”、“文明机关”、“最受欢迎双管部门”、“五好党委”等光荣称号。我县 2 农村信用社已真正成为我县金融的主力军。
二、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信用联社,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确定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农村工作中心,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自2000年以来,不断改进服务,简化手续,在探索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等方面投石探路、大胆尝试,在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讨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模式,创新了集贷款证、存款证、股金证和信用证四证合一的新型支农品牌“信用一证通”,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借贷,扩大了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问题,促进了辖内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增税的“三赢”格局。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户联保贷款情况
1、建档授信情况。截止2006年7月末建立农户经济档案 6.8万户,占辖内农户的95%,授信户6.1万户,授信面85%,授信总金额6.6亿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4.9万户,其中:信用一证通4.2万户,最高授信额20万元,最低授信额0.1万元,其中绝大多数额在1.2万元左右。
2、贷款发放情况。到2006年7月末,使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达41576户,占农户总数的5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39197万元,较2005年末,净上升8200万元,占各项贷款总的63%.3、使用效益情况。2001年至2006年7月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期本金回收率为95%,利息回收率98%,2006年7月末逾期贷款221万元,逾期率0.5%。
3(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顺利推广,按照点面结合,逐步铺开的要求,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制定方案,深入宣传,过细调查,针对洪泽特点,反映洪泽特色,以“信用一证通”为载体,以联保为手段,以江苏省首家信用村金汤信用村为龙头,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制定方案,明确实施步骤。结合县情实际和试点情况,研究制定了《洪泽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洪泽县农村信用社“信用一证通”试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一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2000年10月在仁和镇金汤村开展小额农贷支农试点,按照成立组织、出台方案、宣传发动、调查评估、发证放贷五个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果,并向周边信用社辐射;2002年4月中旬,按同样的步骤,在蒋坝、朱坝两镇前后启动了“信用一证通”的试点工作。
2、深入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包括“信用一证通”都是新生事物,都是利民的好事,但要使广大群众接受并认识,把好事做好,必须强化宣传发动。针对部分农(居)民对这项业务认识不足的问题,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宣传内容上,专门拟定了宣传提纲,统一了宣传口径;在宣传形式上,采取了张贴标语、街头咨询、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在试点镇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共张贴宣传标语2000余条,发放致农(居)民一封信9000多份,印发宣传提纲7000多份,开展进村入户宣传及服务近万次,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一证通”的功能作用、使用对象、优惠政策、操作程序等家喻户晓,从而为试点工作打下 4 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过细调查,确定授信额度。为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一证通”调查评定质量,县联社抽调业务骨干,分组包片,由主任和分管负责人带队,在村支“两委”的配合协作下深入农家院舍,对全县12个镇农户基本情况和信贷需求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对每一个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实际资金需求、用途、预期收入、个人信用程度等情况的调查评估,建立了6.8万户农户经济档案,确定了每户的最高贷款授信额度。对信用观念强、还款有保障的农户,适度增加信用放款额度;对经济困难、还款能力较弱的农户,积极推行了“农户联保”贷款;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效、生态、创汇农业和创品牌的绩优私营个体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基本保证了农户按需所贷。
4、积极创建“信用工程”。“信用工程”就是由乡镇政府、信用社、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共同创建的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社会服务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先进的信用文化思想,在社会上形成“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观念,让农民充分利用金融信息和资源,促进农村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止2006年7月已创建信用镇5个,信用村67个。
(三)主要成效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信用一证通”的推行,为洪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效果。从区域资源优势出发,支持了特色水产生产养殖、加工业等发展;从市场优势出发,以“公司+农户”形式支持粮食特种种植和四季鹅养殖等;从人力资源优势出发,支持个体户、专业户及劳务输出等。在为农 5 户提供经济后盾的同时,多渠道、多手段为农户当好科技顾问和信息参谋,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信贷依托。
1、小额信用贷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第一,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2005年全县各类劳务输出人员5.5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6000元,同比增长14.7%。岔河、黄集和东双沟等镇是劳务输出的大镇,外出劳务人员达2.5万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0多省及直辖市。为解决劳务人员外出的费用,2001-2005年各镇农村信用社主动上门服务,通过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一证通”发放的劳务费用贷款达1750多万元。据初步统计,2005年各镇的劳务收入高达8000多万元。
第二,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
我县蒋坝镇是是传统的渔具加工镇,通过“信用一证通”的支持,形成“大户带小户、一户带百户”的经营模式,以点带面,80%以上的家庭都已从事了编织加工,全镇呈现出“男女老少齐上阵、天南地北忙送货”的喜人局面。截止2005年末,蒋坝镇的农户调查建档面100%,授信面95%,授信额达1900万元,户均授信8000元。为支持虾笼加工大户的发展,部分户的授信额已放宽到了20万元,20多户加工大户的年用贷额累计达450万元。由于支持有力、投放到位,该镇经济收入指标位居全县之首,在全市镇级排位中名列第三,人均收入也较上年同期多增收450元。全镇已涌现出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大户68户,产品远销全国各大淡水流域。
2、小额信用贷款造就产业方阵,成为农业增效的主动力
一是造就老子山、西顺河等镇水产养殖基地
我县的老子山、西顺河是水产养殖镇,每年年初,农村信用社就深入到村组开展信贷需求调查、送证送贷上门服务活动。西顺河万亩河蟹、青虾、草鱼和老子山、岔河万亩河蟹生产基地中在部分养殖户都已拥有了“信用一证通”。全县用于养殖的农户贷款养殖贷款投入达9300万元。
二是造就共和、三河镇四季鹅养殖加工基地
为充分利用水多、草多、滩多的优势,培植四季鹅养殖这一特色产业,共和信用社利用春季四季鹅繁殖高峰的时机,重点投入,对养殖大户实行倾斜,在“信用一证通”的发放、授信和资金到位率上做文章,保证不务农时,不搞形式主义的走过场,确保了入江水道、老三河沿线养殖户的资金需求;止2005年末,已发放四季鹅养殖贷款860万元,在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下,10多户养殖大户还自已兴办起了四季鹅宰杀厂,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格局。
三是造就东双沟、朱坝镇林木生产加工一体化基地 东双沟镇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全镇有意杨等速成树木近520亩,分布全镇的大小木材加工户有20多家。为充分发挥这一产业资源优势,在信贷投入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截止2005年末,全镇已有1210户种植户办理了“信用一证通”,使用上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8户村民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村里办起木材半成品加工点,两年多时间里,对该镇已累计投入林木及加工业贷款760万元。朱坝镇则重点将资金定位在新建的马棚木业园区上,对进园的30多家大小木材加工户通过小额信用贷款进行 7 有效支持。通过园区的辐射,将全镇的木材及加工业带动了起来。该社2005年累计投入贷款840万元,其中通过“信用一证通”发放的470万元,占56%。
四是造就岔河、仁和有机作物生产加工基地
由于处在白马湖的低洼地段,岔河、仁和东部地区的“绿色优质有机大米”色香味俱全,已成为江苏省的著名商标。为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岔河、仁和信用社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每年春季都通过从县联社和兄弟社抽调人员集中办公,送证送贷上门服务,让种植户足不出户就能拿到春耕资金。两年来,两镇累计投放各类支农贷款近2000万元,其中近700万元直接用于了支持该地区优质有机米的生产和加工。目前,“绿色优质有机大米”已销往国内10多个省市,并已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五是净化了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金融搭台、经济唱戏。在当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信用一证通”的推行,对改善地方金融环境,树立社会公共诚信意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第一树立了地方党委、政府和金融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信用一证通”开展的信用村镇的创建活动,使广大农民意识到诚信的可贵和重要。是否拥有“信用一证通”成了农民诚信度的标尺,是否是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成为农村社会风气好坏的衡量标准。
六是促进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
信贷支农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活化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信用社的经营效益逐年好转,2005年经营创历史最 8 好水平。
(四)困难和问题
1、资金实力不足。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已成为必然,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将会迅猛增长,客观要求支农投入在面上必须不断扩大,在量上必须不断增加。从长远看,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支农主渠道作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原因:一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限制了支农的能力。国有商业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邮政储蓄在农村设立的机构网点,只是单项吸收农村闲臵资金,而不发放贷款,成了化农村资金为非农资金的“转换器”,削弱了作为小额农贷支农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使其筹措农贷资金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来源有限。三是人民银行核减支农贷款限额,加大了资金缺口。
2、信贷管理跟不上。小额农贷投放的对象是广大农户,而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人力资源很难与之相匹配,剔除临柜人员外,信贷及外勤人员严重不足。
3、信用评估偏差。对众多农户还贷能力,信用程序要作出十分准确的评估,还难以做到位,通常做法是依靠政府力量,通过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农村信用社根据以往经验,运用调查摸底,分析咨询等办法,掌握一些经济数据来核定额度,它必然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准确性、真实性难以把握,加上工作量大、人手少、时间紧,还有部分农户虚报瞒报家庭收支情况,在推广小额农贷和“信用一证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失误。在金汤信用村创建中,由于对此认识不够充分,也没有现 9 存的运作模式可借鉴,对农户的资信调查不够完整,加之受政策和农民诚信意识等因素影响,有30万元大棚贷款形成不良。
4、经营观念有待提高。目前农信社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贷款不能到期收回,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信用贷款顾虑重重,宁可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使得一度时期出现了小额农贷投放不力问题。而农村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5、政策缺位。小额农贷采取的是信用评定方式,由于农业产业“靠天吃饭”的弱质性,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使贷款存在着一定风险。小额农贷业务作为一项国家信贷支农的重大举措,但并未出台对农村信用社承担发放小额支农贷款风险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保障措施,政府及职能部门也缺乏有效配套措施,从而加大了信贷风险的不可预测性。
6、不确定因素影响贷款按期收回。2005年洪泽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逾期贷款200多万元,究其原因一是鱼业乡镇养殖户成鱼价格下跌;二是部分外出人员未能及时还贷;三是部分企业销售款未能及时回笼等。
(五)、对策和建议
要解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农村信用社要明确产权关系,加大管理力度,改进服务外,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地方党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各方通力合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一是对需求较大的农户和私营业主,可采用联户担保的方式,适当扩大授信额度;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把扩大农户贷款面,解决农户贷款难纳入信贷人员的责任考核,实行包放、包管、包收与效益收入挂钩的激励办法,调动信贷人员信贷营销积极性;三是通过聘请一批具有一定法纪意识、人品好、责任心强的人为小额农贷协办员,做好小额农贷的调查摸底、催贷收贷工作,以解决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不足的问题;四是利用自身优势,大力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开展送致富信息,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五是在优先解决农户种养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农民需要的住房、教育、大额消费品等消费性贷款。
2、进一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主体作用,为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农村经济增长点,做出科学规划,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要以行政干预农民经营活动,更不能干预农户贷款的发放,对前几年由于政府干预造成的养牛贷款、蔬菜大棚贷款等不良贷款,要积极帮助清收。通过积极引导农民树立诚信意识,把培养农民诚信当作推动农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农村诚信环境建设,为推广小额农户贷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3、进一步给予政策扶持,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我国农业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直接或间接影响农贷资金的安全。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国家应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增强支农后劲,让利于农民。一是国家财政应建立专 11 门的小额农贷风险补偿基金,对小额农贷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税务部门可减免、返还小额农贷营业税,促进农村信用社对农业投入;二是让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回流到农村,对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可由人民银行统一操作,以再贷款形式引导农村信用社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4、进一步做好创建信用村(镇)工作,防范小额农户贷款风险。把创建信用村(镇)建设与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密切结合,按照创建信用村(镇)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农户资信评定工作,实行贷后跟踪监督,防范小额农贷的风险。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的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对一些“钉子户”、“赖债户”政府要协助信用社上门做工作,或通过法律、教育等手段,保护信用社资金安全。
二00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何克抗教授10年探索
何克抗教授10年探索“跨越式教育”
2011年03月10日 09:44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小】
“跨越式教育”海原课题组
用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结果公平,可行吗
“跨越式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坚持了近10年的一项科研课题。如果以教育部的“新课标”为参照,“跨越式教育”实施后,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课时的前提下,就能实现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在教育学界,何克抗一度饱受争议——教育搞“跨越式”,不就是拔苗助长吗?
“跨越式教育”的课题进展,可用“墙内开花墙外香”来概括:在国内,敢放胆参与这项试验的中小学校不多;而新加坡等邻国,闻讯后纷纷向何克抗伸出了橄榄枝……
2月末,北京市郊,杨庄中学。
操场上,积雪未化,空气中透着刺骨寒意。一个年过七旬的老者只穿着一件单薄外套,和身边几个年轻教师交谈着。
老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几分钟前,他刚为这些老师做了一次培训讲座,主题仍是“跨越式教学”。算上今年,何克抗在这里“做实验”已进入第8个年头。连杨庄中学的校长,也已经换了一任。
何克抗,是改变杨庄中学“命运”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位大学教授,杨庄中学至今都可能为招不满学生发愁——过去,即便是对口地区的小学生,也不愿意来这所薄弱学校上学。
何克抗带来的“跨越式教育”实验,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就让这所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验班学生的成绩较原来大跨度提高,一些消息灵通的家长甚至不惜跨区择校,把孩子塞进杨庄中学的实验班;这所学校的校长,眼下再也不愁招学生,反而要担心学校的教室不够用„„
神奇的跨越
一些基础很差、甚至大部分未上过幼儿园的农民工子弟,在接受“跨越式教育”后,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综合能力,都达到了城镇优质中小学学生水平。
入读杨庄中学的学生,小学基础知识很薄弱。这里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很低。谁都没想到,有一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2006年上学期,全区17所中学举行统一初三中考,以班级为单位排序。杨庄中学两个试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获全区头名,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试验班的平均成绩也进入全区前5名。
用试验班英语教师高彦的话来说,“这在杨庄中学,简直史无前例!”
转折,缘于2003年7月。学校在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展开了“跨越式教育”实验。
杨庄中学,正是何克抗领衔的“跨越式教育”课题组所布设的一个实验点。准确来讲,所谓的“跨越式教育”,并不是一种教学理论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技术。何克抗是国内首位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此前,他曾撰写过多本理论著作,集中探讨儿童语言发展、儿童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领域。他的研究,在教育学界独树一帜,颇具口碑。
很多人最初听何克抗谈“跨越式教育”,均被它的目标所“震惊”:在不增加学生课时与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小学语文学科要力图通过两年左右时间,让上完二年级的学生“能读会写”——认读2500个以上常用汉字(手写汉字能力不提前),能阅读一般报刊和青少年读物,并能用手写或用电脑写出几百字结构完整、通顺流畅文章。如果拿教育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对照,这就相当于达到了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水平。小学英语学科,四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新课标”初一以上水平,而到六年级时,学生的英语水平要与“新课标”高一以上水平看齐。
在中小学所有其他学科中,“跨越式教育”的目标,从达到“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深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三方面衡量,实现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双主教学模式’,加上认知工具支持,是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何克抗的理论,在不少中小学教师看来,算不上新鲜。不就是强调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鼓励学生多从事探究性活动吗?
真正新鲜的,是何克抗所倡导的“认知工具”!在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科,认知工具就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大量拓展阅览听说材料。为此,教师课前必须充分备课,让学生在课内快速阅读。电脑环境下,阅读材料由学生上校园网检索浏览,随后现场用电脑写作小文章。没有电脑环境,则采用纸张版印刷材料与手写形式;在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认知工具必须借助于电脑软件。传统的几何课上,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老师往往得分三节课讲授。而现在有了几何画板软件、模拟实验软件,图形可随学生主动操作任意变动,参数即时显现。作图的连续变换,学生在单节课里就能把所有判定定理学透,老师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本世纪初以来,多数参与何克抗“跨越式教育”试点的学校,纷纷“被点石成金”。
何克抗不想以应试为目标,但几乎所有样本跟踪比对数据显示:试验班、试验校、试验区学生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日积月累,其阅读量与知识面,呈几何级数增长;整合信息能力、自我拓展能力与综合素质,有了质的变化。
何克抗最得意的,并不是试验之初那些电脑网络条件、生源师资条件均优越的名校,而是位于深圳南山区远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广州远郊沙湾镇和北京昌平区4个农村试验点。当看到基础很差、甚至大部分未上过幼儿园的农民工子弟,在几年试验后,无论学业成绩还是综合能力都达到城镇优质中小学学生水平时,他调整了方向。
“教育起点不公平,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何克抗最大的理想,就是把他的“跨越式教育”实验推广到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
“拉郎配”改革
任何一所学校,从头开始做一件没有先例的事情,都会比较困难。重点中学肯定不愿尝试,郊区薄弱学校则多少有心理障碍。
历时7年,杨庄中学终于尝到了“跨越式教育”的甜头。但回想当初,无论是学校的教科研主任还是各科的一线老师,很多人对这项实验的第一反应是——抵触!
杨庄中学教科研室主任曲建德记得很清楚,10年前,石景山区被列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率先区,杨庄中学遂搭上了这辆信息化的“快车”——每个教室有一台电脑,实现了“班班通”。此后,石景山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建立联系,打算利用信息化环境、将杨庄中学作为“跨越式教育”试点学校。
“多个课件,加台机器,就能把学习学好,可能吗?”将信将疑的曲建德,曾专门去同区的古城四中跑了一趟。这所学校在1998至1999年也抽出一个班,使用电脑设备辅助教学。古城四中的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曲建德:那玩意儿没效果!没多久,古城四中的试点班无疾而终。
杨庄中学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一开始学校确定了两个试验班,每班25名学生。由家长出资,给每名学生配备了电脑。接着,问题就一茬茬地来了。
首当其冲的是师资选配。当时,让学校老师做个像样点儿的PPT演示课件都难,更别提建网站、做网页了。何克抗的课题组团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给教师做培训,不光教他们怎么做主题网站,还得教会他们怎么用。
到日常教学时,来自一线教师的抵触更大。“以前用一节课时间拼着命和学生讲,他们都还没整明白呢。现在是半节课讲解,再拿出半节课时间做拓展,能行吗?”有的老师甚至怀疑,这些孩子光学打字就得学上一年呢!
备课过程中,习惯了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师,没了现成教案,一切重新来过。在一节课里,既要加入电脑等网络辅助设备,又不得不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有的青年教师累坏了,哭着对校长说,自己不想干了,希望回到从前状态。
最初拿着“跨越式教育”的教案给学生上课,高彦认为自己也是“混混沌沌地过了半年”。直到她和其他教师跟随何克抗的团队到广州、深圳等开展“跨越式教育”试点较早的学校听了公开课后,才豁然开朗。
随着课题组青年教师心态的微妙变化,教学起色也慢慢显现。
“任何一所学校,要做一件以前没有先例的事情,都会比较困难吧。”曲建德有些感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不能较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但至少是最不坏的选择。改换成全新模式后,能否保住原先的教学效果,老师心里没底。重点中学肯定不愿尝试,就是杨庄中学这样的郊区薄弱学校,也有心理障碍。“当初若不是区教委拉郎配,学校很可能会与‘跨越式教育’擦肩而过。”
如今,何克抗的“跨越式教育”实验,大有“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味道。国内虽已建立一些试验区与试验学校,但碰壁次数绝不少于成功次数;而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他的教育理念却引来关注。
新加坡教育部科技教育司以何克抗的实验为蓝本,在新加坡中小学校推行“十分华文”教学实践。该机构曾主动邀请何克抗为新加坡的200多名中小学华文教师做专题讲座,还率专家团到北京和广东等地观摩、交流。到去年为止,新加坡参加“跨越式教育”实验的学校数量已增至24所。【“跨越式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2-1-1”教学模式
教师先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入到第三个释疑解难环节,则突破重难点,包括示范朗读、关键问题讲解及学习方法介绍、组织相关活动促进理解课文等。紧接着以学生为主体扩展阅读,并最终学用结合,以打写或手写表达结束。
前三个教学环节以发挥主导作用为主,占20分钟。后两个环节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主,各占10分钟时间,即“2-1-1”模式。
英语学科:“交际为中心”教学模式
第一个步骤为师生对话。完成新授课内容,同时,教师分层次递进做到新老知识结合、与情景结合。
第二个步骤为邻座俩俩说(必须有适当“辅助性策略”支持)。低学年段要有师生对话做示范才能实施。
第三个步骤为扩展听读。扩展材料可有适当对话,但应以段落篇章为主。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可备以看图说话或角色扮演等环节作为补充活动。数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
先由教师引导创设能引起“认知冲突”的情境,再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点,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启发思考。
在自主探究或小组探究环节,辅以认知探究工具即基于计算机的软件工具,在此基础上作探究活动交流。这两项活动,必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最后总结将学生带入提高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