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学员管理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主体班教学质量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 康平
党校担负着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艰巨任务,办好主体班可以说是党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主体班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出党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任课教师,都十分注重各类主体班次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及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精神,奉贤区委党校认真总结近年来党校主体班教学的成功经验,坚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主体班的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认真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十六字党校教育方针,在教学布局、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关键、二个重点、三项改革、四项创新。
一、“一个关键”:加强对学员的党性教育
干部教育培训中,党性教育是关键。党性教育要贯穿整个教育培训的始终。
首先是完善党性教育的组织机制。每一期主体班都设立班级党支部,分成若干个党小组,保证了党性教育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中青班上,我们设立了政治指导员制度,由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培训班的党性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抓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使学员从组织上、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提高对党校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专题课的教学中,安排党性教育专题课,如领导的党性教育课,警示教育等课程。其他的理论和知识课程,也落实了明确的党性教育教学目标。
第四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开展党性分析是党校党性教育的重点内容。它要求党校学员在经过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总结自己在党性修养上的认识和收获,认真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思想交流,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第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好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寓党性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如组织学员深入困难群众进行扶贫帮困活动、组织学员体验军营生活等等,通过现场教学活动,增强了党性教育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二、“二个重点”: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严格学员管理
为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奉贤区委党校有重点地推进了以下二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授课突出问题教学,使学员带着问题学习思考。
2、引入案例教学,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激发学员的思维。
3、开设学员论坛,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提高。
4、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分组讨论,消化课堂知识,加深理解。第二,从严治校,加强考核,严格学员管理。
1、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加强对班组干部和学员支部工作的培训,建立学员自主管理机制。完善政治指导员制度,充分发挥好学员党支部的作用,指导学员党支部根据《党章》和党校的要求,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
2、建章立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在加强和规范学员管理方面,先后制定了《学员守则》《学员考勤制度》《学员学风考核制度》《学员学业考核制度》以及《学员学情通报》等制度,保证了学员学习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三项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是建立了《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干部的需求动向,为教学计划的制度提供依据。其次,突出教育培训的主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紧紧围绕主题。如最近几期领导干部进修班分别突出了民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主题。第三,教学内容要紧跟形势和任务,反映时代性。如2009年的领导干部进修班安排了“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以案例教学为抓手,推进研究式教学。制定了《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加大了案例教学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力度,在 2008年2个案例入选市委党校案例选编的基础上,2009年又开发了3个案例,涉及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村庄改造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在第六期领导干部进修班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加强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国防教育现场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庄行新农村建设现场教育基地,并加强了基地教学的管理,提高了教育培训的直观性和实效性。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坚持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主要做法:教师参与学员讨论与学员论坛。聘请学员做老师,如第六期领导干部进修班中,经委章一鸣介绍了我区三区一基地建设情况,翁春元、顾军分别介绍了南桥新城和海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教学管理的改革,首先在教师的聘请上,坚持质量至上原则,外请教师以市委党校为主体兼顾其他知名专家。其次,实施《主体班新课评审制定》,提高课程质量。如2009年的三个案例教学,先后经过了3次集体备课和试讲,比较成熟后才搬进了课堂。第三,实施《主体班次教学评估制度》,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估。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使教育培训达到最优化。
四、“四项创新”: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是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改变了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把案例教学引进了课堂,加强了互动式教学。
第二是教学评价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有教学少评价的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在学员打分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召开学员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第三是学员考核的创新,改变过去的百分考核,对学员进行学风、学业两方面的百分考核,通过考核制度来促进学习教育的质量。
第四是建立了学员学情通报及跟踪反馈制度,改变过去学员单位不了解学员教育培训情况和学员党校结业就完事的状况。为了让学员所在单位能全面了解学员在党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建立了主体班次学员学情通报的制度。学情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员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考核成绩等方面。同时,学员结业后,对学员继续进行跟踪反馈,以进一步了解学员在党校的学习成效。
第二篇: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好范文出品
党的十六大把实现“科技更加进步”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现在新世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号召全党坚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加强科技工作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也是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把加强科技工作摆在关键位置抓实抓好。
一、实施“三大工程”,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实施“科技兴县”,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以及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是促进生产力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新机制、加快生产好范文出品设备和工艺的改造、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兴县”战略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以实施“工业寻求增长”、“农业绿色增收”计划为目标,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认真实施了“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和“先导工程”。
基础工程。围绕全县牛、稻、种、果四大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全县各乡镇建设各类农业科技园区35个,科技示范村120个,示范户2000个,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同时还谋划科技信息网络和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为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奠定了基础。创新工程。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择优扶强,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新型化,真正培养一批具有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近几年,我们新上工业技改扩能项目6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新增工业品种54种,累计开发省级以上新品种12个,县以上新品种52个。这些产品增强了全县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成为##工业企业的主导产品。先导工程。通过精心实施高新技术项目,培育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潜力。如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钒钛磁铁开发为重点,新上铁选厂30多个,2004年产铁精粉36.4万吨,生产总值达2亿元,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
二、抓住“三个关键”,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科技新体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符合科技自身规律,充满活力的研究开发体制和有利于技术成果迅速转化的市场体系。为此,我们抓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三个关键”。
一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牢好范文出品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并重,形成了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利用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和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构。依托县内主导产业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钒钛磁铁产业研发中心,面向全县铁选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安全评估研究服务,为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重点企业为主,建立科研基地,吸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开展科研活动;加强农业产业协会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农业产业协会,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充当起了连接政府、科研机构、市场和企业的角色。三是抓民营科技企业建设。针对##县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偏小、融资能力差,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在民营科技企业的立项、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县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42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强化“三个到位”,确保“科教兴县”战略顺利实施
科技工作要服务好经济建设,科技工作要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要想建成经济强县,首先要成为科技强县;而要建成科技强县,首先要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各类新闻媒休举办科技宣传专题节目,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掀起学科技、用科技活动高潮。
二是领导到位。由于科技工作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科教兴县”这样的大事由科技系统“独唱”显然是势单力薄。为此,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实行科技依法行政目标管理,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科技工作“大合唱”局面。好范文出品
三是投入到位。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增支因素较多,财力比较困难时就会导致投入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到县级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
一定要把科技教育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动员全社会力量,扭转被支局面。近几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了科技开发能力,去年全县“科技三项费”占财政决算支出的1.14。同时还采取集资、合资、股份制、小额贷款、招商引资等各种形式筹资,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这些为全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生产力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通过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第三篇:改革创新党校工作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改革创新党校工作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论文摘要]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县级党校建设是新时期党校工作的重要课题。县级党校只有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管理,提高党校培训质量,才能在党员教育、干部培训中,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改革创新 县级党校 干部培训
近几年来,漳平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省委关于贯彻《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以及《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在积极拓展培训阵地的同时,认真开展贴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各类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育和科研的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培训任务。2013 年我校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现已完成各类培训班15期。
一、整合资源,提升党校办学能力
1.整合基地资源。将市委党校和市人事局下属的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龙岩市继续教育基地(漳平教学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漳平教学点)等培训机构统一整合,做大做强以市委党校为依托的漳平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立一个领导班子、一套工作机构和多块牌子的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逐步把领导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党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纳入到基地集中培训。2.整合师资资源。结合漳平市发展实际和部门行业特点,采用“选”、“培”、“聘”等方式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优质师资资源,发挥现有人才的最大效益。“选”就是继续选调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编在岗中学富余学科教师充实到市委党校教师队伍中来,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更加完整合理;“培”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上级党校及其他高校进行培养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乡镇及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聘”就是面向市内外,继续选聘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担任党校客座教师。认真制定《客座教师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和实效,对客座教师队伍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聘请新教师,解聘不合格教师,并加强与客座教师的沟通联系,确定教学课题,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研讨,确保充分发挥客座教师的作用。目前,漳平市委党校共有专职教师9人,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包括高级讲师3人,讲师3人。聘请客座教师51名。 3.整合资金资源。整合分散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金,统一投入,统一使用。将党员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统一列支,由市委党校一个口子进出,尽量争取各级党费中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费用和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党员干部培训经费的管理使用制度,用足用好培训资金,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效益。三年以来,我市先后投入150万余元加快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旧房得到修缮,教学设备得到更新。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党校培训的吸引力
要站在更高的立足点进行谋划、提出更高要求,想出培训绝招,提升办学质量。在办班的师资、教材、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要敢于大胆创新,有所突破,真正提升党校培训的影响力,形成“人人想来党校学习”的局面。
1、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时代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合理安排漳平市情及十二五规划、漳平旅游开发与三乡文化建设、漳平中央苏区党史教育、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等具有地方特点的干部教育专题,并把干部教育培训课堂延伸到各个教育教学点现场,结合漳平独特的“三乡”文化资源和涉台培训资源,开展各类现场教学活动,使培训更贴近干部基层实际、发展需要、干部需求。同时,合理配置提升学员能力的课程,融合政策理论的理解力、政治鉴别力、思想力、影响力、执行力以及拒腐防变等能力要素,把学员能力拓展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2、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体现创新性。新模式突出“新”、“活”两个字,既要肯定其创造性、探索性,又要防止将其固化,以一种模式排斥其他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倡导教师以主持人身份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推进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在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灵活自由地驾驭教学活动。第二,引入模拟角色案例分析、即席演讲等情景式教学活动,既能引发学员的多角度思考,又能锻炼和考察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角色定位能力、自我形象设计能力、分析处理问题 3 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第三,把课堂引向社会,开展现场式教学。既使学员进一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我市中心工作的能力素质,又有效增强党校办班吸引力。第四,构建能力锻炼课程的多样化格局。这些年我们除了继续完善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申论与策论、主题演讲、异地培训等方式外,还开设了学员论坛。论坛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培训内容对本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出谋献策。学员论坛安排半天时间给学员发言,发言内容定位为学员最想讲的、最想和大家交流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体会、感悟等。在各种能力锻炼的平台上,学员不仅在“充电”,而且在“放电”,释放了个人的积累,展示了个性化的风格,与他人分享了经验与智慧。在学习交流中,学员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想火花,收获了智慧,而且这种智慧的收获是倍增的。你给我一个思路,我给你一个思路,这就有了智慧的凝聚和倍增,思路会更开阔;你给我一个看法,我给你一个看法,这就有了眼光的叠加与延伸,眼界会更宽广。
3、提倡教师要站起来,并走进学员中去。只有站起来、走下去,才能变念讲稿为授课,才能有更多的形体语言以增强学员的注意力,才能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才能给学员传递一种师生平等的信号,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员充分感受平等的气氛,产生交流的欲望与冲动。
三、创新学员管理,确保党校培训的规范化
探索学员食、宿、训一体化管理,制定科学的学员管理办法,对学员的课堂纪律、考勤纪律以及学习交流、集体活动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确保了培训班教学工作严肃、规范、高效。
1、强化纪律保障,使学员收住心。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从严从细制定纪律规定,改变过去干部培训班“走读式”培训模式,要求参训学员“拎包入学”,统一在我校食、宿、训,对公车驻校、吃请请吃、私自离校等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不良风气明令禁止。通过入学动员教育、在《学员培训手册》印制相关纪律规定、签订《承诺书》等方式,使学员入学后第一时间明晰纪律要求。同时,在每期培训班配备学习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和组织部跟班联络员,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对学员的学习、生活进行全程监管,对违反纪律的学员,视情节轻重予以约谈提醒、通报批评或责令退学。对由于紧急工作任务需要和个人特殊原因请假1天以上的学员,要求其参加下期或同类培训补足学时。今年以来,已有6个班次32名学员因违纪受到相应处理。
2、创新学员管理,让学员管得住。在各个培训班次成立班两委和学习小组,充分发挥班两委委员和小组长的作用,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鼓励学员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学习研讨会、举办文体活动等,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提升学员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促使学员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促进学风转变。同时,组织部跟班联络员和班主任通过召开班委会、学员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与学员交流,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员,及时帮助学员排忧解难,及时听取学员的意见建议,对班两委委员和小组长的工作进行引导督查,保 证学员自我管理的正确方向和实际效果。
四、创新科研工作,提升党校教研品质
坚持“四个服务”的科研要求,把握科研方向,抓住科研重点,以强化科研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调研科研水平。一是强化科研服务机制。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思路,一方面引导教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搞科研,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课堂,形成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今年,我校成立两个课题组,分别就《闽台合作基地—永福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生态小镇—南洋乡的绿色经济调查》深入永福和南洋调研;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申报市重点调研课题(已中标并高质量完成7个重点调研课题),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搞科研,发挥党校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思想库”作用。二是强化科研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科研考核制度》,将科研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每年将科研任务作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对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对完不成的人员年终评优一票否决,营造良好科研氛围。三年来,全校教师共撰写论文58篇,其中在CN刊物发表15篇,内刊19篇,省级交流4篇,地区交流13篇。
第四篇:宝山监狱不断提升民警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宝山监狱不断提升民警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为适应上海监狱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民警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宝山监狱牢牢把握局党委2012年“巩固、深化、提高”工作基调,具体明确“理念引领——培训操练——专业拓展”的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效果。
一、坚持理念引领,围绕警务强意识
警务管理是监狱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部分民警在思想认识、行为养成、工作作风、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监狱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从树立和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理念入手,求得民警广泛共识。着力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针对民警思想有所懈怠、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等问题,监狱通过组织开展团员青年开展“岗位成才”青年论坛、邀请局老领导王飞来监与民警交流老一辈的艰苦创业史、开展“拥抱监狱工作”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安排民警实施野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民警工作热情,提高了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着力增强民警规范执法意识。针对民警日常行为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少数行为散漫、执法用语不规范等现象,先后在全监范围开展民警队列会操大比武、争创内务示范点、执法规范用语考试等针对性的练兵活动,促进了民警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升,民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着力增强民警安全稳定“首位意识”。针对民警危机意识和敌情意识淡薄的苗头,组织防暴队演练,并联合驻监武警部队开展防逃、人质劫持等实战演习,各监区、警卫队还联合业务科室组织消防、应急疏散、医疗救护等实战演习10余次,参与民警3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民警应急处突的能力,增强了“安全稳定为天”的意识。着力增强民警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发展,针对民警在重大项目推进中的惰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来监开展“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的“三新”知识讲座,同时组织中层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学习先进,增强比、学、赶、超的压力和动力,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注重培训操练,围绕实务强业务
只有苦练“内功”,增长本领,才能切实破解现实难题。为此,监狱牢牢抓住培训操练这一关键环节,努力丰富培训工作内涵,促进民警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在培训内容上,监狱以岗位培训与实务操练相结合,围绕新版计分考评制度、新刑诉法、罪犯立管专控等实务操作开展培训10余次,着力提高民警实践能力。在培训方式上,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培训分中心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将课堂设在罪犯改造现场,积极探索安全警戒课程教学,在增强培训效果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评比和情景模拟讲评,突出民警对制度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强化应知应会考核,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在培训师资上,除兼职教官外,培训分中心积极搭建青年民警讲师团重要平台,鼓励参与教学培训,同时还邀请局业务处室领导和高校教授来监授课,多层次化的授课,进一步满足了监狱民警的培训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有效提高了民警的实务操作本领,并解决了一些制约监狱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三、着眼专业拓展,围绕基础强能力
监狱紧密结合实际,将民警专业拓展摆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位置,引导民警从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持续进行探索实践,力求民警在专业上取得拓展。规范工作标准流程,为专业拓展打下基础。今年是基层基础建设年,分中心以规范教学教案为抓手,按需设课,积极开发新课程,收集整理工作案例,开展精品教案评比,其中一监区“安检工作法”和九监区“夜执勤工作法”已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推广和应用,有效促进了监狱精细化水平。明确民警岗位职责,为专业拓展铺平道路。深入开展知人、知面、知心“三知”活动,促进民警扎实做好犯情掌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练兵标准,开展了罪犯背点名、承包监组和立管专控罪犯的信息掌控比武、心理矫治工作评比,民警参与率达98%,合格率达100%。实现“三种状态”科学转换,为专业拓展创造条件。围绕两级管理体制的深化发展,组织全体监区民警开展了“三种状态”下民警履职能力专项培训,实现警务运作现场执勤、业务工作和值班备勤“三种状态”的科学有序转换。精选攻坚突破重要课题,为专业拓展注入活力。立足“连明个别教育工作室”,开展个别教育经验论坛,组织个案分析评比,培养教育改造能手。同时,成立“三分”工作课题研究小组,探索不同类型罪犯的管理模式和分类矫治,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警察队伍。
对监狱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学习培训,没有任何组织可以不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监狱押犯结构的日趋复杂化,新招录民警的大量补充,使监狱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首要标准的提出,又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监狱在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责任要求及监狱工作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监狱工作已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转变,这对监狱民警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期待。抓好民警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民警队伍思想素质,增强民警队伍工作能力,关心民警队伍成长进步的重要环节,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程,事关监狱事业的大局。在当前我省民警教育培训中,已初步形成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省级司法警官学院和各监狱培训机构共同组成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其中由省局等上级机关组织的教育培训因其时间短、周期长等种种局限无法成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更多的是需要各监狱自行组织对民警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各监狱也纷纷加大了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既提升了民警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了民警队伍三化建设,又促进了监狱事业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但是,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狱民警队伍,提高监狱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效能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目的被动。
(二)教育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学非所用。
(三)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教育培训质量低。
(四)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五)工学矛盾突显。
(一)对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三)工学关系不协调。进一步提高民警教育培训质量,就必须更新教育培训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从而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实效性。
(一)深化认识,创新教育培训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制约着行动。创新理念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激励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对教育培训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树立与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理念:一是树立教育培训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的理念,即明确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事关监狱工作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监狱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从整体上营造民警从业危机感、竞争的压力感和展望未来的求索感,使民警认为来参加培训是为未来投资,是为生存而学,为发展而学,主动要求参加教育培训。二是树立参加培训就是工作理念。即参加培训就是工作,学习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三是树立提高学习力理念。即教育培训中注重培训学习能力,使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丰富内容,强化教育培训针对性当前,监狱教育培训内容设置,考虑到培训的目标任务与民警多样化需求的不对等性,建议围绕民警的实际需要、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调研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设置菜单化的培训课题,既有必学的、又有选学的,让民警自主选择参加培训。即可实行制度,将政治理论、警体技能、讲评教育、应急处置四项为必学内容,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刑罚执行、狱内侦查、生产管理、学历教育及其它知识更新、能力拓展项目等列为选学内容,每名民警每年必须从中选择个科目进行培训。监狱在每年初即发放《民警培训需求调查表》,找准广大民警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情况,研究确定每年的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这样,必学重在巩固靠得住、选学重在提升有本事,两者可达到有机结合。值得强调的是,自主选择培训相对于组织抽调培训而言,充分考虑不同受训对象身份、职位、学识层次等差异强调个性多、共性少,具有自主性、菜单式、实用型等特点,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用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新经验、新技能、新本领教育、培养、训练民警,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警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民警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改进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吸引力近年来,各监狱在结合实际地不断探索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一是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学模式。一些民警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成为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行家能手。因此,我们的一些教育培训科目,完全可以由我们身边的同志来担任,并且很多时候他们的讲授非常贴合监狱实际,可以起到让受训者现学现用的实效。用本单位的同志作师资,不但可以非常客观有效的解决教育培训人员不足的实际困难,而且身边同志走上讲台,对听课学员无疑是极大的激励。二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对监狱自身无法完成的培训科目,要充分依托社会高等院校、各级党校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民警教育培训,加大多元化、开放式培训力度,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到监狱作为培训课程的教师。鼓励民警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如汉王山监狱就与宜宾学院法学院联办了法学本科函授班,为民警教育培训创造了又一途径。三是启用网络化教学培训模式。实践中,工学矛盾这一突出问题,始终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而且随着监狱布局调整、体制改革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单位普遍存在警力紧张、任务繁重的状况,成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一大难题。而目前,较多的监狱已建立了局域网办公平台。要实现监狱民警全员受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可大胆引进和探索网络教育培训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构筑本监狱网络培训项目平台。另外,建议省局在党政网上建立资料库和在线学习网站,全天候向监狱民警开放。民警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自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既满足民警对知识全方位、开放式需求,又不影响日常工作,能够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刚性考核,提升教育培训实效性目前,制约监狱教育培训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考核奖罚力度小,缺乏刚性规定。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增强民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严格培训效果的考核考评。检验民警学习效果,必须把述学、考学、评学、督学工作刚性化,坚决防止走过场现象。述学,是指在考核、任职考核时,要求民警必须阐述通过培训学习取得哪些收获,应用学习所得指导工作获得哪些成就。考学,是指组织培训的部门要硬化考试程序,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要实行严格的考试,并把真实的成绩公布于众,凭过硬的成绩才能过关。要通过动真格的考试,让那些忽视培训的民警不得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评学,是指建立民警教育培训档案,认真落实培训登记制度,对民警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成果及时做出确当的评价,并如实记录在册,供组织人事部门参考。督学,是指建立一套严格、科学、有效的督学制度,定期抽查民警学习笔记,统计每个民警撰写的学习心得或调研文章,促进民警端正学风,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二是要加大对培训成果的应用力度。《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监狱应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把民警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纳入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真正把民警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转正定级、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警衔晋升的一个重要依据。尤其对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要坚决取消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警衔晋升等资格,强化教育培训的约束力,促使民警由怨学、怕学变为要学、想学。总之,监狱工作正处于变革大潮之中,向着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大步迈进。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监狱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这样才能跟能上监狱事业前进的步伐,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业务精通的监狱民警队伍。江西省女劳教所突出“三抓”“三夯实”推进场所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
江西省女劳教所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场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采取多项举措夯实素质基础、管理基础和廉能基础,推进场所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突出抓好学习教育,夯实素质基础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凡进必训”、“凡晋必训”、“定期轮训”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培训任务,组织开展劳教(戒毒)业务培训和心理咨询师培训,积极探索民警岗位练兵常态化形式,构建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教育(戒毒)矫治、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急处置“四支骨干队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认真落实“周一学习日”制度,在全体民警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总结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方式、方法与手段,力求取得最佳活动效果,不断提高广大劳教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突出抓好警务行为,夯实管理基础着眼于全面打造民警的规范形象,我所8围绕民警管教方法、现场管理、队列指挥、安全防范等方面工作,进行了统一标准,规范警务运行。推进民警的警务规范化建设,提升民警规范化意识,树立规范形象;认真抓好日常管理,从规范民警带值班、安全检查、直接管理、重点人员管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细化工作流程,通过警务督察、值班督查、工作检查、业务考核和“周讲、月评、季考”等形式加强督促指导,纠正管理行为不规范现象,规范民警的日常行为,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所领导的率先垂范性和党员先进性,积极引导民警将规范化管理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的工作方式坚持下来,贯彻下去,努力在规范管理上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突出抓好风险防范,夯实廉能基础进一步加强岗位风险防范教育,深入查找在执法思想、执法行为、执法纪律、执法规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撰写个人剖析材料,进一步强化了民警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举办廉洁从警专题讲座,召开公正廉洁执法专题讨论座谈会,着力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突出抓好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四个一律”和从严治警、从严管理的各项纪律要求,切实加强关键要害岗位、重点环节的专项督察,督促民警依法履职,确保全年无执法错案,不发生民警违法违纪案件,提高廉洁执法、规范执法水平。
第五篇:“2011年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
和平中心校“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
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教学工作将在巩固“教育质量效益年、教育管理效益年、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为此,教育局将今年确定为“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年。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校将结合实际,特制定“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实施方案。
一、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校长的领导能力
校长首先是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要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组织特殊价值去规范、引导和整合组织成员的个体价值观念,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和发展愿景。价值领导力包括价值识别能力、价值引导能力、价值辩护能力、价值整合能力和价值实践能力。校长在办学中,要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对与办学有关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校长要经常追问自己: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为了什么,怎样才能办好学校。校长一定要有鲜明而正确的办学追求,才会使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校长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校发展观,要引领价值,明确目标,提供策略,促进发展。校长要从事务员的身份尽快转变过来,做领导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今年的检查评比多次提及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理念、价值追求等问题,校长走向价值引领,理念办学,已成为当下校长办学的追求。校长的价值追求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组织制度建设,转化为师生的价值认同,外化为行为方式。今年,各校要在“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中进一步理清办学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学校校风、管理思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高品位发展。
校长要提高课程教学领导力。要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要经常升入课堂,掌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现状,找出问题的结症和解决的办法。要围绕课程教学统筹安排学校工作。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而育人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做表面文章。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校长要大兴研究之风,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各种研究共同体。前几年我们开展的读书活动,仅仅停留在个人学习发展的基础上。在开展“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中,要强化学习型学校组织建设,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学习,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将学习、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习型学校组织、各种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不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
二、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保证是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主要要抓好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无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机制建设、制度建设,都是学校管理理念的反映。一是体制建设。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学校的机构和职能。我校将管理权下放到下属七所小学。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部门职能重点转变为指导、评价、管理、服务,突出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作
用。
二是机制建设。大到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小到一项工作的运行机制,机制就是工作的内在运行机理,机制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机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机制无所不在,它是组织、制度的魂魄。组织、制度是机制的反映。学校工作都需要通过机制的运行去实施。机制合理,成本低,效率高,反之亦然。在“教育管理效益年”、“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中,我们强调了制度建设。制度很多、很全面,但是工作和事业没有多大起色,就是因为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制度得不到贯彻,或贯彻不到位,除了学校工作不力外,重要原因是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制度没有反应机制,制度没有灵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强调机制建设。机制很难复制,它和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必须经过反复的研究、多次的实验、经常的磨合才能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校长和管理人员要成为有心人,做个用心人。好的机制一经形成,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加以巩固和夯实,最后成为学校的内隐规矩,积淀为学校文化,助推学校健康发展。
绩效工资制的实施为大力推进岗位目标管理提供了契机。我们要科学设置岗位,确立岗位工作目标,明确岗位责权利,将岗位职责实施和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工资发放的依据,使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关于制度建设,在“教育管理效益年”和“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中,我们强调的较多,这里不再赘述。重申四点:一是制度要有
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制度要得到师生的认同;三是制度要反映机制,反映教育的主流价值文化;四是制度要有法律依据,体现依法治校的原则。
三、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
一是规范课堂教学,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要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抓好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教学评价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抄袭教案、下载教案、不备课进课堂、进课堂随意讲、课后不跟踪巩固等现象发生。校长和管理者要注重过程管理、现场管理,淡化“文本式、记载式”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平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接触学生。不要检查时走马观花,检查后弃之不顾。让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二是改进课堂教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三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堂面貌发生了一些改观。但是改革的成效参差不齐,一部分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有抵触情绪,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阻滞课堂教学改革。建议我们要好好研究蔡林森在洋思中学和永威学校的经验,好好研究崔其升在杜郎口的经验。改革主要不是技术、方法的问题,而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的问题。我们要想使课堂教学改革收到成效,就要像蔡林森、崔其升那样,为了改革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冲破一切阻力干绕,丢掉一切依赖幻想,义无反顾投身到改革中去。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并取得成效。
除了在观念上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外,我们还要静下心来领导改
革,研究改革,实施改革。校长要建立起改革的核心团队,带领团队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广大师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在教师中形成相信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氛围,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带动其它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重点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工作的根本追求。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努力挖掘提高质量的潜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合力,建立起学校育人质量的保证体系。学校要凝练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淀优秀的校园文化,用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引领事业发展;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探索高效灵活的机制,用管理激励人、发展人;要改进教学,打造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课堂;要德能并举,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要营造学习研究风气,建设学习型学校组织;要改进学生德育工作,建设昂扬奋发的学校文化。只有各方面形成合力,学校在“创新管理,提升质量”活动中才能收到成效。
五、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活动的几点具体要求
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抓。将“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有机融入学校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中。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争取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参与。根据学校实际,突出重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断
对活动进行阶段反思和总结,使活动不走过场,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组织领导
组长:余国安
副组长:赵禄卢桂芬
成员:岳文 俞风发王柏英李艳辉李志坚李华都兴臣
徐宝志付铁文朱凤英武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