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时间:2019-05-14 20: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第一篇: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来源: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0/06/28

2008年,中央和市委在部署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培训质量这一系统工程中,培训课程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的核心和重要载体,其开发建设无疑是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朝阳区委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实际,以建立“贯彻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本地特点、适应干部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为主要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强化课程开发,做好课程评估,尤其是对主体班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明确定位、分析需求、强化差异。首先,明确定位是前提。李源潮部长曾谈到:“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知‟为中心,党校的教学体系应以„行‟为中心”。我们对党校培训课程设计的定位是以实践为中心,侧重于从实践到认识,帮助干部深入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实践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课程所要传达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分析需求是基础。围绕中心工作,做好需求分析是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科学的必要步骤。区委着眼于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从事业发展、干部成长的需求出发,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以处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群体为研究对象每年开展专项需求调研,形成主体班培训课程大纲。同时通过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对比分析理想和现实差距,寻找到能力素质中的“短板”,把握培训的重点。再次,强化差异是关键。为了使培训课程真正做到“量身打造”,借助需求分析,不仅要掌握共性特征,更要在共性特点中发现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譬如:我们在开展主体班教学中,对新任处级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突出“新”,以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为主;对党政一把手培训突出“悟”,以传授思路方法和开展研讨交流为主;对中青年干部培训突出“炼”,以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为主,丰富实践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课程内容安排上形成模块、突出专题、力求系统。近年来,在推进培训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引入模块化课程结构、专题化内容体系,使培训重点更集中,层次更清晰,实现了培训课程从粗放型向精细型、从单一型向多样型的转变。处级干部进修班逐步形成了“五周时间、五个模块、二十余专题”的课程体系,五个课程模块包括“政治理论”、“党性修养”、“领导者素质与履职能力”、“和谐社会建设与朝阳和谐发展”及异地培训;专题涉及党的建设、应对媒体、危机管理、社会建设、国学等,可视需求进行组合取舍。课程内容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与时俱进。在理论 学习中着重安排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按照建设世界城市、区域国际化要求,增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化素质专题,并请法国培训师进党校课堂讲授“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注重系统解读。引进有关培训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学习型组织”等模块课程,同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挖掘课程主题,从哲学、法律、经济和社会四个维度解读和谐社会;从建设“五个文明”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从哲学、政治、司法和文化等方面的对比来解读国际化素质,帮助学员形成立体认识,系统思考。注重立足实际。为使课程更贴近实际,注意挖掘朝阳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形成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系列课程。现场教学课程计划开发九门,主题涉及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社区党建等。以朝阳实例为基础开发的危机管理案例教学课程已经走进了主体班课堂。

三是在培训教学实施上抓好课程评估,及时修正,持续提高。培训课程的执行过程和培训效果离不开监督和评估,尤其是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正处在从有到好的发展阶段,课程体系建设更需要日积月累、及时调整、持续改进。首先,完善评估的指标体系。结合主体班培训的实际,我们邀请人大专家共同开展了培训质量评估课题研究,建立培训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尤其对于培训课程评估进行了精心设计,从素材准备、讲课风格等五个维度进行了细分,建立百分制的课程评估量表,做到模块课程全面评估、重点课程即时评估,掌握全面准确的课程评估数据。其次,抓好评估结果的跟踪反馈。对于评估结果中反映出来的不足和学员的建议意见,与师资及时沟通反馈,达成课程改进的一致意见,并在后续培训中做好对比分析,形成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保证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与设计初衷不断接近,课程设计理念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实现。

随着主体班培训课程体系在实施中的不断完善,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但对照新一轮大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朝阳“新四区”发展实际和全区干部未来多样需求,在主体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需加快步伐,尤其在外部资源整合、课程更新储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方向,坚决反对“需求不明”和“唯人设课”两种倾向,深入抓好课程的开发储备,加强课程和师资的管理,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进一步抓好自主选学课程开发。认真分析干部的选学需求,确定自主选学的课程和专题,以脱产学习、系列讲座、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好课程体系,为干部学习搭建更为广阔的选学平台,提高干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做好课程储备。依托原有的课程和师资平台,要积极拓宽渠道,主动出击,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引进方式,加快做好课程储备。课程开发坚持长远规划,每年落实具体目标;及时捕捉培训需求变化,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提高质量,使课程设置真正做到“符合需求、紧跟形势”。三是进一步加强课程及师资管理。结合朝阳干部培训实际,建立课程和师资动态更新机制,强化数字管理,将课程评估情况与师资薪酬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第二篇: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工作汇报

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工作汇报

——在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检查会议上的汇报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冼德庆

尊敬的邱鸿钟组长和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我的汇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我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基本做法与经验近几年来,我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努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体制逐步健全 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

第二,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列入院长办公会议的议事日程和学院的工作计划。

第三,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第四,颁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重视硬件建设,保障措施有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场地保障。目前,心理咨询中心设有办公室、咨询室、沙

学生心理、《心语》网络版、心理资源库等栏目,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有效载体。

第四,依靠和培养一批学生骨干。目前,在心理咨询中心内设机构工作的学生干部有37人,全院心理委员共计234人。这些学生骨干在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心理咨询老师的得力助手。

第五,建设一个学生社团——朋辈互助心理联合会。该协会成立于2010年4月,目前有会员200余人,在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工作的主要特色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保护四级工作网络比较健全 第一,在制度设计上,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建设实施办法》,构建了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与保护工作网络组织架构。

第二,在运行机制上,构建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统管,以学生工作处为主导,实行学生工作处与系部处和医疗保健单位相互配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教师教育引导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

第三,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了十项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

一是坚持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二是坚持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制度。三是坚持面谈咨询制度。四是坚持重点对象重点关注制度。

学生政工干部为主力、在班级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骨干、在寝室以学生心理信息员为基础的四级心理健康保护网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苗头,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三)积极开展调研,工作针对性进一步加强 具体体现为:

第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确定重点关注对象,为有针对性做好个体心理辅导奠定了基础。

第二,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比较准确地把握一年级新生的思想特点和存在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

第三,通过开展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政工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生政工干部提高工作水平。

(四)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我院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布局,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教育的效果大大增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中最主要的存在问题是:

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仅能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未能满足全体学生修读的需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人数有待增加,结构有待优化,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篇:关于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激发培训主体内在活力、扩大培训效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xxx”的要求,我们在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效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加强干部理论武装、加大专题培训的力度、统筹抓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在总结以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突出特色,利用多种现代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开展专业化培训,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干部素质。一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高校专题培训和自主选学。从事业、组织和干部成长需求出发,采取“调研定专题、内容定方式、项目定师资、效果定取舍”的培训工作模式,配合高校专题培训,大力开展领导干部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培训。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设计培训班次,依托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市党政领导干部作风锤炼基地举办自主选学培训班和域外专题培训班,受到广大干部的一致欢迎,培训主体的主动性得到提高。二是积极探索干部培训新模式,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开设移动课堂,对广大干部进行“即时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培训渠道,增强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自移动课堂开通以来,已累计发送涉及换届纪律、时事动态等相关政策信息xxxxx余条,显示了移动课堂的自身优势和功能特点。三是探索实行专项问题研究式培训,以学员为资源,挖掘学员智慧和潜力,利用集中培训研究破解全市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使干部在研究问题中增长才干。开设了“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研究班”,在培训过程中做到 “三个突出”,培训结束后把培训成果编印成册送各有关部门,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借鉴指导。

二、影响和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1、主管部门和参训主体缺少主动性,全员培训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改革创新的全面推进。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系从上到下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分类的方式组织各类干部培训,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抓好对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党校或行政学校在具体组织,具体落实,而有的主管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干部教育培训与自己无关,是组织部门或党校、行政学校的事情,整日埋头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之中,对如何组织本系统、本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这种单纯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去抓培训去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干部教育培训对象的覆盖面上、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上、质量上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推进。另外,作为参训主体,不少干部认识不到教育培训是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缺乏长期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培训,也存在应付心态和完成任务心理。实践证明,参训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参训人员没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或精神面貌去投入,必将直接影响到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也必然使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受到影响。

2、学用结合不紧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求干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增强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然而,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大多数干部培训内容与此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组织培训时,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与日常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贴近工作实际、服务工作实践,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学用脱节等问题。目前普遍的现象是,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的比较多,没能针对年龄、岗位的不同,实行分层次、分类别、按需设计。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和主动权。虽然尝试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但由于受到培训主体不重视、需求设计与具体实施相互之间脱节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导致学非所用,在训后的工作中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不能真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3、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高,培训方式方法陈旧。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状况与培训工作的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教师队伍结构、学科门类、授课水平与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党校教师队伍的力量从整体上讲还比较单薄。对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和中央的方针政策的阐释性教学还可以轮训式培训,对专业性较强、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等进行培训的教师人才则比较匮乏,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不能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上大都以课堂灌输为主,实行的是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面对面师带徒式的培训方法。这种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难免存在距离,在理论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传授手段上尚显呆板单调,没能找准和抓住学员的兴奋点,致使学员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来。特别是受教师能力水平的限制,能够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案例式、研究式、互动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还没有被广泛采用和推行,教学方法不新颖、课堂气氛不活跃,使学员产生厌学情绪,从而直接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培训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选任制度设计和实际考核中忽视干部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缺少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造成学员学与不学、学好学坏都一样。有些单位没有完善的干部学习制度,对干部学习的课时、教材、授课、笔记、考试以及学习纪律、检查考核方式缺乏具体规定,干部学习不规范、不系统、不深入、不持久。有些干部借口工作忙、事务繁杂,学习不认真、不刻苦,搞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干部述职制度没有明确的评学要求,没有个人述学,也就是没有对个人学习情况做客观、真实地评价和自我总结,群众就无法对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学,故此,干部就没有提升学习力、创新力的动力。

三、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要围绕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提出的把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目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党的理论教育、领导知识教育和干部党性教育体系,满足干部多样化多层次培训需求的要求,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一是健全完善全员培训机制。实行全员培训是《干部教育条例》的明确要求,也是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级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健全完善本部门(单位)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干部的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实现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切实保证人人受教育、人人得提高。要抓好本部门(单位)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完成调训任务、抓好自主培训、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总体要求、建立和落实激励与约束制度、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为本部门(单位)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并要认真做好本部门(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结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发挥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三带三促”作用,即:带头学习,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带领学习,上台授课、营造氛围,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头践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促进本地本部门工作科学发展。要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组织部门和党校根据培训任务的需要选聘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作为党校的兼职教授,在主体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领导干部每年都要为本部门(单位)干部讲一次课,推进全员培训开展。

二是要强化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围绕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形成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和工作任务等板块,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注重从政治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全面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培训。在实践能力上,重点开展专题问题研究班,通过此类培训不断增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建立培训总结报告制度。每期培训班都要求参训学员撰写总结报告,并在抓好总结报告质量的同时,重点抓好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还要建立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学习实践成果交流制度。即,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每人每年都要提交一份有关本地本部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在本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范围内发放,既用于各地各部门之间学习交流,又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强化对干部在职自学的管理。要求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向本部门(单位)的干部开展一次述学,由本地本部门的干部对其进行一次评学,组织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政治理论测试对其进行考学。完善干部培训情况通报制度。组织部门要创办《干部教育培训简报》,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好的经验做法予以宣传,对未完成培训任务和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予以通报。要严格落实干部计划调训和点名调训制度。调训干部一经确定,不得拒绝参加培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训的,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出具书面报告并提出调整名单,报组织部门审批。

四是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积极探索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模式。研发在线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教育所具有的教学时空的延展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自主性、个体性等特点,为干部学习提供方便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高效率的获取各种知识技能,成为满足干部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层次培训需求的有效载体。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及时更新完善,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调控。

五是要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的领域和渠道,突出组织需要。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在更好地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要通过完善竞争择优、优化整合、考核评价等机制,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活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注意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在保证党校教育、域外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同时,积极探索境外培训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干部学习的渠道,搭建对外沟通联络的平台,增强外向度和知名度。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完善员额制改革下的法官选拔和退出机制(本站推荐)

如何构建和完善员额制改革下的法官选拔和退出机制

宗志强

2015/8/31 9:42:26 点击率[183] 评论[0] 分享到

【法宝引证码】CLI.A.091872 【学科类别】法院

【出处】《山东审判》2015年第1期 【写作时间】2015年 【中文关键字】员额制;法官 【全文】

实行法官员额制,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因素”的关注,法官员额制度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完善以法官为主体、审判为核心的工作机制,真正凸显法官在法院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最高法院长期从事司法改革研究的贺小荣主任指出的,实行法官员额制的目的就是要让优秀的法官留在法官队伍中。法官员额制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试点工作中,如何选任法官和建立法官的退出机制,科学配置审判资源,从而实现法官的整体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入法官员额的标准和程序

员额制改革的目的是选得出法官、留得住法官。选任法官进入员额不能“一刀切”,无论什么职级的法院、也无论哪个时期,法官序列都应该是梯状式的,要有资历深厚的年长法官、要有正值事业巅峰的中年法官,更不可或缺精力充沛的年轻法官。因此,要严格标准、竞争择优,充分考虑年龄梯次结构,不以人划线、不论资排辈、不迁就照顾,确保选拔出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

(一)各地试点法院员额制改革情况

1.上海试点经验情况[1]。根据试点方案,上海将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三类,三类人员占队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3%、52%和15%。在管理上,实行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在选任上,法官主要从法官助理中择优选择,上级法院的法官从下级法院中择优遴选,条件成熟时也可以从优秀的律师、法律学者等专业人才中公开提拔和调任;在时间上,准备用3年到5年的过渡期,逐步推行严格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同时,明确权力责任,推行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建立法院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制度。

2.广东试点经验情况[2]。广东省以全省法院政法专项编制总数为测算基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常住人口数量和案件数量等情况,综合确定三类人员的员额比例。其中,法官员额5年内逐步减少到39%以下,司法行政人员员额比例调整至15%左右,46%以上人员为司法辅助人员。深圳、佛山、汕头和茂名四个市被确定为广东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市。以深圳为例,2014年年初,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4年7月,覆盖深圳中院及6个基层法院的法官职业化改革大幕正式拉开。《方案》设置了市、区两级法院的法官等级,中院法官设一级高级法官至四级法官,法官员额不超过单位政法专项编制的60%.区院法官设二级高级法官至五级法官,法官员额不超过单位政法专项编制的65%.按照《方案》规定,法官可以担任院长、副院长和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法律研究等审判业务部门的领导职务,但不得在政治部(处)、办公室、监察室等司法行政部门任职。《方案》实施后,现任职司法行政岗位的法官必须作出选择:选择担任法官的,按规定将被免去司法行政职务;选择留任或按级别转为司法行政人员的,按规定免去其法官职务。

3.海南试点经验情况[3]。从公开信息显示,海南法院确定的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员额分别为专项编制的39%、46%、15%,法官人数约1100人,并突出向基层倾斜导向,高院和中院(含海口海事法院)法官员额比例为38%。海南法院改革试点方案设立了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各级法院不再任命助理审判员。同时,畅通了法官助理进入员额的渠道,因法官退休等原因出现缺额时,从法官助理中选任;过渡期满后,出现法官缺额,法官助理可参加法官遴选。此外,规定未选任为法官的现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转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员,法官职务保留,现有待遇不变。也就是说,现有的法院人员无论是否进人法官员额,都不会利益受损,只有得而没有失,实现了所有人员的利益共赢。

(二)进入法官员额的标准

法官员额设置的基础首先要确保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选任法官进人员额的标准必须是多重的,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既要坚持专业标准,也要强调专业素养、实际裁判能力、文字调研能力等等,可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政治标准。人民法官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祖国忠诚,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二是任职时间标准。要综合考虑法官任职年限的长短,法官从事审判业务工作的时间,代表其审判工作经验是否丰富。法官任职年限应主要考量法官从事审判或执行工作的长短,如果其任职法官时间虽长,但其主要时间是在综合或行政工作岗位,则应与一直在审判或执行岗位的法官有所区别,在选拔时作出区分。三是能力标准。可综合考察其年平均办案数量和质量,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应与当年总案件数相平衡,以加权平均的形式衡量,同时要考虑其办理案件的复杂程度,可按照前述将案件折合成标准案件之后对办案数量和质量进行衡量。四是调研标准。当前,基层法院法官之间的调研能力并不平衡,而且大多数法官情愿多办几个案件,也不愿写一篇调研文章。实践中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官往往调研能力较强,调研成果较多。考量调研能力,对于员额制下推动法官走专业化的道路具有决定性作用。五是行政级别标准。行政级别因素也应当考虑,因为大多数具有一定级别的庭长、副庭长等具有行政级别的法官,其行政级别的取得,都是与其以前从事业务工作的成绩挂勾的,行政级别越高,代表着其在业务工作上的付出和能力。因此,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全面考虑,从中择优选任德才兼备、廉洁自律、群众公认、能够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法官进人员额。

(三)进入法官员额的程序

除自然过渡进入员额的法官外,空出的法官员额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报名,符合法官任职条件的人员即可报名,在基层法院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方可报名。二是资格审查和公示,经过相关部门资格审查后,按照公布的报名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并将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予以公示。在公示期内可以提出异议,经对异议审查,确实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取消报名资格,审查合格者准予参加选拔。三是考核选拔,可采取考试、考核等形式,从法律专业背景、司法工作经历、工作实绩、办案能力及职业操守等专业角度对报名人员进行综合评判,择优进行选拔。各项评判必须有明确指标,计算出的评判成绩必须公示,听取异议并作出答复。四是根据确定的拟任人选,由基层法院院长依法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五是法官和行政序列均应留取一定的机动名额,对在服务期限内不符合法官任职条件或行政人员任职条件的,取消法官或行政人员任职资格,从其他人员中进行递补。

二、员额制下法官及法官群体面临的变化

(一)以案件处理为中心的法官变化

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因法官独立性不够,法官对裁判结果没有最终决定权,要求审判权回归法官;另一方面,又担忧真正拥有审判权的法官如“脱缰野马”,缺乏监督,滋生司法腐败。因此,大家总是在“权力回归”与“权力监督”之间徘徊不前,“案件审批”制度也在这种举棋不定状态中保留和延续至今。[4]案件终身负责制要求案件必须要经得起检验,员额制改革后,法官在案件处理上的监督或者说是案件质量上缺少了把关的环节,对法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法院系统目前这种案件处理的内部层报程序是经过几十年我国审判实践形成的惯例,这种长期的惯例思维方式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改革前后存在空白地带,需要实践上的缓冲和适应,如何加强管理从而保证案件质量需要基层法院进一步探讨。但不可否认,员额制下法官以案件处理、以案件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模式是符合现代法治发展要求的,法官应当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于解决案件矛盾、研判和总结审判实践经验。

(二)法官个体与合议庭、审委会的变化

员额制下,法官办案贯穿了案件的全部过程,法官对案件负责,合议庭法官对自己的意见负责,面临的变化更多的是法官与审委会的关系。对于审判委员会存废之争,由来已久。“未审而判”、“审而不专”是学者们主张废除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主要理由。与之相左的观点是,审判委员会承担着审判决定“难办案件”、“把关”案件质量、总结审判经验等重要职能,盲目地废除审判委员会制度与当下司法实践状况不符。那么,如何改革和完善,才能既发挥审判委员会积极作用,又能克服“判、审分离”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可设立专门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明确专门委员会决定案件的范围,明晰专门审判委员会委员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咨询委员会无决定权,不给结论性意见,案件最终裁判由审理者定夺。

三、选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行法官员额制后,法官人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越来越少的法官能否公正高效地处理短期内不仅不会下降反而还在大幅增加的案件,关乎司法审判工作正常运转的大局。

(一)关于选任的法律依据问题

员额制后如何调动以前是法官而现在成为审判辅助人员的那部分人的积极性是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现有审判员都是经过各级人大依法任命,如果以组织行为强行剥夺其审判权,缺少相关法律依据。再如,按照《法官法》的规定,我国的执行员参照法官序列管理。从基层法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执行员也大多由具有法官资格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担任,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是生效裁判的执行。因此,对法律与政策的冲突问题应慎重,实践操作中如何实现标准与法律的统一应认真思考。特别是改革启动后,法官工资待遇与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将形成较大的差距,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不能合理解决,容易影响队伍稳定。

(二)要做好法官岗位的分配

从优化审判资源的角度来看,应当将岗位的清晰梳理,额度的合理规划,作为分类改革的前提和条件,特别是员额的使用应给基层留有足够的空间。要结合自身实际,兼顾队伍现状和发展,进行员额使用规划,合理配置法官岗位,实现“岗额适配”。要“盘活存量”,注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尽量把优秀法官都配置到审判一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岗位、额度“三位一体”。

(三)要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利”

要制定制度,明确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各自的定义、岗位、职责等问题,让各类人员明确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干什么事”,让大家对自身职业发展产生明确的预期,从而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让各类人员各归其类,各司其职,各尽其才。[5]要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出发,完善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监督权和审判管理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突出主审法官、合议庭的办案主体地位,建立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司法权力清单。可借鉴现代企业“项目团队”的管理模式,公开选任一批优秀法官代表作为审判长,突出精英法官在审判团队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审判长作为职业化意义上的法官,享有相对完整、独立的审判职权,负责本团队的审判管理工作,直接对分管副院长、院长和审委会负责,对团队办理的所有案件质量负责。

(四)要做好审判辅助机构、司法行政机构的配套推进工作

实践中,审判辅助机构、司法行政机构的综合管理、服务保障对发挥审判职能机构的作用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相配套的审判辅助机构、司法行政机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也须跟进,否则不可能全面优化司法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也会影响员额制改革的应有效果,特别是要突出审判辅助人员的职业特殊性。[6]比如,书记员队伍问题,与“法官流失”相比,基层法院的“书记员流失”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事业编制、临时聘用书记员,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审判事务性工作,与法官相比,他们的上升空间更小。一线法官们都有切身感受,失去一个好的书记员“搭档”,会让法官有一种断了“左膀右臂”的失助之感。因此,人员分类管理后,审判辅助工作的服务与支撑作用必定会越发重要,专业化甚至职业化的法官助理、书记员将日益凸显其区别于一般公务员的职位要求和职业特点,如果将他们按公务员法有关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规定予以管理,未顾及其职业特殊性,有可能会极大地削弱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降低其职业尊荣感,不利于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接续。

(五)要健全人员分类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实行员额制后,相关的评价机制必不可少,可按照分类管理对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行政人员按类别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对法官的评价主要通过案件数量、案件质量、案件效率和案件效果四大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也要考核调研等方面与法官工作相关的项目。案件数量评价标准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案件和同一性质不同种类的案件进行标准化考核;案件质量评价可主要看案件上诉和发改、文书及卷宗质量等主要指标;案件效率评价主要是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等指标;案件效果评价主要是审判管理事项执行情况、案件调撤率等指标。对书记员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参与办案数量、案卷整理得分、庭审笔录速度与差错率、工作责任心等指标,以及被服务部门或法官对其工作的满意率。对法警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达标和警备保障水平、重大安全保障和处置突出事件等方面的表现、协助执行等方面的表现等指标以及被服务部门或法官对其工作的满意率。对司法行政人员的评价是个难点,因为其工作难以量化,可参照公务员考核办法,以满意度测评为主,同时对能够量化的工作进行指标考核,根据综合成绩予以评定。

(六)要建立和完善法官退出机制

法官是有进有出的,因年龄、身体状况、晋升等原因,法官都有离开审判岗位的时候。因此,确定了法官名额,提高了法官的待遇,还应建立和完善法官退出机制。法官入额前须承诺遵守司法职业操守,完成办案任务,承担办案责任。[7]入额后依托业绩评价体系,要定期进行考核,经考核不能胜任法官岗位工作的,要退出员额,出现的空缺可在其他类别的人员中择优确定为法官。考核制度一定要细,要有激励和惩罚的明确标准,可操作性强。如:出现错案的法官涉嫌构成严重违纪违法的;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法官;接受当事人吃请、贿赂等违纪情况的;辞职或者已经退休的法官;出现其他严重损害社会主义道德、不适宜担任法官等情况的,应提请取消其法官任职资格。当然,退出员额后也不应永久剥夺曾经是不合格法官再次担任法官的权利,那样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失去工作的积极性。确定为不合格的法官后,在法官员额出现空缺时,只要符合条件,不是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免职的,仍然具备竞争法官员额的资格。这样才有利于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才会激发曾经的落选者重拾信心。【作者简介】

宗志强,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党委书记、院长。【注释】

[1]孟伟阳、郑法玮:《将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建立司法权力清单》,载《法制日报》2014年7月14日第1版。

[2]武欣中:《深圳法院司法改革步入深水区》,载《中国青年报》2015年1月19日第3版。

[3]刘振会:《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的思考》,载《山东法制报》2015年2月13日第3版。[4]欧阳福生:《让审理者裁判:困惑、反思与进路》。

[5]胡道才:《员额制后,法官该如何选任?》,载《光明日报》2014年9月4日第11版。[6]李春刚:《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基础性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14年10月15日第5版。

[7]郭伟清:《落实法官员额制全面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载《人民法院报》2015年2月9日第4版。

第五篇: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学习体会)

1、为什么改?国家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均没有改革二字,唯独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加了改革这两个字,值得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同志反思,干部教育工作之所以要改革,除由于其基础性作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干部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学用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等问题。一个执政党要永葆青春、经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干部的思想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的干部教育工作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办学体制、培训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2、改什么?1989年的一场政治**、1992不战而胜的预言已经成为历史,但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列强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分化和瓦解,除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不断制造麻烦外,在意识形态的和平演变更有变本力利之势(看看网上对一些事件报导后的跟帖大家自然会明白,网民的不满情绪已经值得我们深思了,谁能保证其中没有我们的干部参与),干部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每年培训了多少干部,而对培训质量和效果不加以跟踪和监督的话,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高起点规划、从基层抓起”,尤其要做好基层培训师的选拔和培训,国字头的培训机构要承担为基层培养培训师的任务,要通过不断选拔和培养,每个县至少要有30名以上有一定研究能力、有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培训师。要出台专门政策,提高基层培训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培训师选拔、培养、竞争和淘汰机制,让最优秀的人才为兼职或专职做培训师而感到光荣,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有生机与活力。

3、怎样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要?把握组织需求就是要通过培训把干部培训成政治思想过硬、道德品质优良、执政能力强、能经得起执政考验的干部;岗位需要就是把干部打造成适应岗位工作的专才;干部需求就是要在激发干部学习热情的同时,能够根据干部的个性化差异,提供能够满足干部学习需要的平台。

下载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完善主体班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学员管理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主体班教学质量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 康平党校担负着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艰巨任务,办好主体班可以说是党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主体班教学质量的......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加强实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必须结合部分工作实际,创新机制,激起动力,加强实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创新机制,选准人......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加强实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创新机制,选准人才......

    固原市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固党办„2011‟102号 关于印发《固原市贯彻〈2010—2020年宁夏 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局委办党组(党委),各群众团体、直属事......

    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学习体会)

    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学习体会)1、为什么改?国家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均没有改革二字,唯独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加了改革这两个字,值得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同志反思,干部教育工......

    如何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心得投稿5篇范文

    篇一在审计新常态下,审计监督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服务标准不断提升,大数据审计方式正在深刻改变审计工作现状,面对这样一个时刻充满变革、创新的新时代,如何培育一支信念坚定、业务......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